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德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德化瓷壶金玉良缘

德化瓷壶金玉良缘

德化瓷器鉴别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2020-05-25

德化瓷器鉴别。

福建德化窑生产白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有名的民窑。元明时期大量销往海外,在非洲和东南亚均发现德化白瓷。德化窑位于福建德化县屈斗宫等地。其烧造的白瓷,胎釉浑然一体,如同白玉一般,除红白色以外,还有象牙黄和粉黄色的,但其不是德化瓷主流。其装饰手法以贴花、印花和堆花为主。所制佛像名扬天下,尤以何朝宗所塑者最为有名。随着时间流逝,德化瓷日益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对象。

由于德化瓷源远流长,再加上品种多样,这就增加了鉴别真品的难度。而明代德化白瓷晶莹洁白,驰名中外,是其中精品。

前不久,江苏卫视在介绍旅泰华人高培芝先生的藏品时,高先生出示的一把明代德化窑白瓷壶,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在泰国一古玩店,有一把瓜棱白瓷小壶,因缺盖为残器,摆放那里无人问津。收藏家培芝先生闲逛该店,瞥见后,眼睛为之一亮。上手后,他习惯用随身带的强光电筒一照,壶底隐入胎体的“何朝宗制”款显见。再看该壶形状为明代紫艺名人惠孟臣的紫砂水平壶制式,所不同的是,该壶为建白瓷,壶身瓜棱,壶肩一周在灯光照耀下,可见明显接痕,此为明罐制作常见手法。釉色如脂如玉,非常滋润。

何朝宗为明代中后期福建德化窑瓷塑名家,以做白瓷塑像闻名,存世的何朝宗款主要为观音像、达摩塑像等。而何朝宗款的壶尚未见诸书谱。结果培芝先生花了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的外币买下壶身,又到泰国金店,花了相当于人民币5000元的外币,配置了瓜棱黄金盖。金黄灿灿的壶盖,与洁白如玉的壶身,浑然天成,可谓金玉良缘。

收藏除了眼力、财力、心力外,还需机遇。物随人缘,讲的就是收藏机遇和缘分。培芝先生泰国捡漏,带回中国,该壶为研究何朝宗瓷艺也多了一份实物佐证。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古代陶瓷壶类


扁壶 背壶 匏壶 茧形壶 蒜头壶 唾壶 带系扁壶 盘口壶 虎子 鸡首壶 鹰形壶 羊首壶 象首盘口壶 凤首壶 龙凤壶 龙首壶 双鱼壶 鹦鹉形壶 执壶 提梁壶 内管壶 人首鱼龙壶 鸳鸯形壶 鸡冠壶 多穆壶 僧帽壶 梨式壶 大扁壶 莲瓣壶 字划壶 茄式壶 鼻烟壶 香壶 贲巴壶

扁壶 又名土甲,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制容器。瓷制品最先流行于西晋。造型为直口,溜肩,扁圆腹,外撇高圈足,器腹两侧有对称双系,便于系绳背挂。江苏金坛白塔乡惠群村出土的一件,腹下部?quot;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土甲者也";浙江上虞百官镇外严西晋墓出土的一件,足底划"先姑土甲一枚",可知此器在当时的名称。上述两件均为青瓷器。江西九江出土的铜质器及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漆器,均有自铭"土甲"、"钾"或"柙",只是根据质地的不同,偏旁从"土"、从"金"或从"木"。宋以后,依其形而名之,改称扁壶。

背壶土甲壶式之唬殖拼┐俊⒈乘蚝牧讲嘤写┐南祷蚬挡鄱妹K萜淅房芍率魇贝侍罩破分幸延写耸健4芍破酚形鹘那嘤钥袒ㄋ当夂⒈逼敕洞饽钩鐾恋幕朴员夂?984年出土于安徽合肥西郊的隋淮南窑青釉刻花盘口式四系壶。唐、宋时期较为流行,壶式有扁圆等多种式样,有黄釉、黑釉、白釉、青釉、白釉绿彩等。

匏壶 流行于战国至汉代的一种壶式。器形似匏瓜状,是盛酒或水的容器。匏壶的质地有泥质陶、印纹硬陶、釉陶和原始青瓷。有的匏壶由上小下大的两个球体联接而成,有的颈部较长,或直或弯曲,腹部作椭圆形。壶盖造型考究,多做凤首形状,1973年山西闻喜邱家庄战国墓中出土一件陶匏壶,通高30、口径4厘米,凤鸟形盖高9厘米。

茧形壶 亦称鸭蛋壶,一种古代壶形。唇口,短颈,圈足;腹呈横向长椭圆状,既似蚕茧,又若鸭蛋,故名。初为战国时期秦国所产,后盛行于西汉。壶腹多彩绘流云、几何图案,也有光素者,仅以暗刻弦纹装饰。茧形壶在当时既为容器,又可在战争中埋入地下,用以倾听远方敌军骑兵马蹄声。茧形壶后世传入朝鲜,李朝青白釉瓷中有这种器形。

蒜头壶 始见于秦汉时期的一种壶式,有陶质和原始青瓷两种。特征为蒜头形小口长颈,圆腹。东汉时期蒜头壶腹部比西汉时期丰满,蒜头呈扁圆形。有的蒜头壶颈、肩部堆塑有人物、龙、虎等纹饰。

唾壶 又称"唾盂",为古代贵族宴饮唾鱼骨或兽骨的承器,故又?quot;渣斗"之称。瓷质唾壶始自东汉,三国、两晋颇为流行。三国至西晋为撇口扁腹,高圈足。东晋时渐成盘口垂肩,圆腹,平底或假圈足。南朝时增加盖与托盘。隋、唐除青瓷外新添白釉器,造型基本沿袭南朝旧制。五代及宋、辽,恢复为盘口,扁腹,圈足,不过一般口径大于器腹,早期圈足外撇,腹饰莲瓣装饰。入明以后继续沿用,各朝略有变化,一直持续到晚清,俟后被灰槽所代替。

带系扁壶 壶式之一,特征是壶身扁平,肩腹部有系,便于穿绳提携。瓷岳带系扁壶出现于东汉时期,是仿铜器形状制作的。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出土的东汉青釉扁壶,为圆唇口,直颈,扁腹,长方形足外撇,上腹两侧有对称的衔环耳。西晋时壶体呈丰唇,直口,短颈,圆肩,肩部两侧各帖塑带翼鼠为系,壶腹扁圆,圈足为椭圆状。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出现了一种带西域风格的扁壶。如1971年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黄釉瓷扁壶,敞口,短颈,肩两侧各有一带孔凸起为系。壶体扁圆,上窄下宽似核桃状,底部假圈足,扁腹两面印有胡人舞蹈图案。与此相似的扁壶还有唐三彩制品,所不同的仅是纹饰上的变化。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辽暗黄釉印花穿带扁壶则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长方形口,短颈,扁圆形壶体,椭圆形圈足,周边有凹沟,共有6个系。与之相似的扁壶,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晚唐墓中也有发现。收藏于宁夏海原县文化馆的褐釉扁壶,蘑菇形口,短粗颈,壶体扁圆,周围有四系。元代四系扁壶,唇口外卷,短颈,溜肩,装有四系,腹侧垂直,腹面平,长条状平底,造型风格与前朝完全不同,烧造地点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带系扁壶名称相同,然而由于历史时代不同,形状各有差异,各个时期都反映了浓厚的时代特征。

盘口壶 壶式之一。口沿上折,口形似盘,长颈,球腹,平底。造型源于西汉的喇叭壶,其时部分器物口颈转折外已呈现棱线,至东汉初棱线凸起,初具盘口,中期后定型。此器自东汉流行至初唐,器身由矮小向高大演变。肩部通常饰双系或四系,东汉为环形,三国、两晋呈桥形,隋以后渐成条状。

虎子 又称"木威",形若伏虎的一种器物,用途有水器与溺器两说。迄今发现最早的虎子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器。呈茧式扁圆腹,绳梁,虎状圆臀有尾。此后的先秦墓中曾出土过漆、铜、陶质的虎子。瓷质虎子流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早期造型呈卧虎状,昂首,张口,鼓目,四足屈蹲,背部提梁或若绳索式,或塑成一小型奔虎状,腹侧刻双翼。中期以后,造型渐趋简单,器身与扁罐相类,肩部有向上倾斜的直筒口,素身,极少装饰,至晚期虎首和四足逐渐消失。

鸡首壶 出现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的一种壶式,因壶肩部塑鸡首形而得名,亦称鸡头壶、天鸡壶、罂。烧制鸡首壶的主要有越窑、瓯窑,壶的造型与盘口壶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侧安鸡首,另一侧是鸡尾,前后对称。鸡首有空心、实心之分,前者实用,后者是冥器。三国末年的器皿较为少见。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特点是壶身、壶颈比较矮,鸡首多无颈,鸡尾甚小。东晋壶体略高,鸡首有了颈部,鸡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股形曲柄。东晋中、晚期在把手的上端饰龙首和熊纹,器形优美。1972年江苏南京化纤厂东晋墓出土青瓷鸡首壶,底部刻"罂主姓黄名齐之",可知晋时称此类器形为罂。南北朝时期,壶体修长,鸡首的冠部较大,颈部细长,盘口增高。浙江绍兴南池乡尹相公山南朝墓出土一件鸡首壶,碗形口,下接细长的弦纹颈,肩部前有圆嘴的鸡首,后贴上翘的鸡尾,壶下有承盘。湖南曾出土龙柄三足壶,装饰与上述南朝墓鸡首壶相似。隋代的壶鸡首趋于写实,作昂首曲颈打鸣状,壶柄贴塑龙形饰。此外,还派生出羊首、鹰首或虎首壶。隋代以后,鸡首壶几乎匿迹。清代康熙时期,宜兴陶艺大师陈鸣远制有紫砂天鸡壶,直口,长颈,丰肩,肩一侧设鸡首形流,其风格与上述鸡首壶相似,是仿古作品。

鹰形壶 又称鹰首壶,属盘口式壶中的一种。江苏宜兴周墓墩西晋墓出土的一件,高17.5、口径10.5、底径11厘米,盘口,短粗颈,圆腹,平底。壶的肩部贴塑双目圆睁、尖喙下勾的鹰首。两侧有对称竖式双系。腹部两侧用简单的刻划纹表示鹰的飞翼,腹下部塑有鹰爪,另侧对称位置贴附鹰尾,着重刻画了鹰首部位和硕大的双翅。

羊首壶 壶式之一。流行于东晋时期。器形为盘口,长颈,溜肩,椭圆形腹,口与肩部有一曲柄。羊首装饰在壶的肩部与柄相对处。羊鼓睛凸目,双角卷曲,雕塑细腻。羊首壶曾出土于南京和平门外米家山东晋墓以及江苏丹徒、绍兴等地区。

象首盘口壶 壶式之一,195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墓。盘口高而微撇,束颈,丰肩,椭圆形腹,腹部下收,足外撇,肩部有对称的四组条状系。壶流根部塑一象首,象耳向两侧展开附在壶体上,高昂的象鼻为壶流,对称的一侧是隋代流行的龙首形柄,造型独特。其白釉略带青瓷特征,属白釉滥觞期的作品,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珍贵的标本。

凤首壶 流行于唐代的一种壶式。又称龙凤壶。源于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的造型,用龙凤纹作装饰,明显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青瓷凤首龙柄壶,壶盖塑造成一个扁状高冠、大眼、尖嘴的凤头,与壶口恰相吻合,由口沿至底部装置一条螭龙形壶柄,龙头伸向壶口,前肢攀壶肩,后肢连底座,瘦长的壶身上堆贴着层层繁缛瑰丽的纹饰。唐三彩凤首壶造型更接近于萨珊朝金银器,凤冠作圆环状,有直口、撇口造型,中空。作为壶流的凤嘴有的张开,有的尖喙合并,两侧可向外流水。凤首后部恰似一束长羽披落在壶体肩部,巧妙地形成曲柄。广东广州瑞南路出土的唐青瓷凤首壶、印度尼西亚出土的唐白瓷凤首壶在器形上有较大的变化,凤冠做成花冠状,凤首成为一种装饰而不再充作壶流,壶体呈球状,肩部有管状流,凤首后部与壶肩部有曲柄相接。唐代以后凤首壶基本上消失,元代偶有出现。1974年北京旧鼓楼大街元代窑藏中出土了一件青花凤首壶,小口,直颈,扁圆形壶体,椭圆圈足。仰首曲颈的凤首作流,凤尾卷曲作壶柄。壶腹绘展翅飞翔的凤纹。明宣德时期亦有一种以凤首作流、龙首为柄的执壶。元、明时期的凤首壶造型与唐代的凤首壶虽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受异域风格的影响应该是它们之间的共性。

龙凤壶 见"凤首壶"

龙首壶 壶式之一,因壶流装饰成龙首形而得名,始于唐代,有陶、瓷制品。扬州博物馆收藏唐三彩龙首壶,用龙首作流,壶柄也塑成龙形。北宋定窑烧造的龙首壶,直颈,长圆瓜棱形腹,圈足,肩一侧贴附扁形曲柄,另一侧有直立龙首,龙颈雕琢细腻的鳞纹,龙口含有弯曲的短流,壶的形体秀丽。

双鱼壶 唐至五代时期流行的壶式之一。整体作并联的双鱼形,双鱼嘴为壶口,鱼体作壶身,鱼尾为假圈足,鱼背脊间各有凹槽,槽上下两端贴有桥形系,可系绳,故又名双鱼穿带壶。陶、瓷质双鱼壶是受金银器影响后出现的新品种。唐代越窑青瓷和三彩陶制品较多。1983年广东梅县出土唐代水车窑青釉双鱼壶,壶口外敞,鱼形腹,圈足仿鱼尾,肩部一侧装管形短流,双鱼之间有一凹槽,上下各设一系,足上部有穿孔,制作简练。1964年河北井陉县出土五代时期的白釉双鱼穿带壶,虽然双鱼的基本特征均有细致的刻画,但与唐代相比,缺少了简练、生动的效果。

鹦鹉形壶 唐代出现的一种壶式,低温釉陶制品。1960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墓葬出土。壶的外形是一只鹦鹉,立于喇叭形座上,后颈有一盘口,直颈,柄的一端依附壶颈弯曲于背部,鹦鹉腹部中空,喙为流,全身羽毛刻划细腻,生动而实用。

执壶 隋代出现的酒器之一,又称注子、注壶。据唐李匡义《资暇集》"注子偏提"条云:"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唐前期注子有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唐晚期仅越窑烧造的注子样式就有5种之多。腹部多作瓜棱形,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五代至北宋,器身渐高,通体多压4至6条瓜棱,流渐趋细长微曲,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器形修长秀美,并多有注碗相配,注碗稍大于注腹,因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又称"温碗"。习惯上对宋代的注子称为执壶。宋代壶式有10余种,腹部多作瓜棱形,器身趋于瘦长,流和柄上端高度相等,此外尚有兽流壶、提梁壶、葫芦式壶等。元代壶身多为玉壶春瓶式,弯流与壶颈之间以S形饰件相连。明、清之后,执壶造型增多,并多作茶具。

提梁壶 始于北宋,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一种壶式。北宋时期有耀州窑刻飞凤穿花纹龙流提梁壶,小口内敛,丰肩鼓腹,下部贴有三足,仰首张口的龙头为壶流,拱形提梁装于肩部,靠壶流一侧的提梁上骑一小猴。壶体设计精巧,构思新颖。定窑烧造的瓜形提梁壶比较多,壶口内凹,壶体作瓜棱形,提梁有缠绕的瓜藤式、藤编式等。提梁前部一般分为三股,每股附有模印花饰与壶体相连接。这种壶式在北方辽墓中出土比较多。重庆市博物馆收藏元代青白釉龙柄壶,造型别致,六棱形壶体上趴伏一曲体龙,龙首外伸作流,拱起的龙身为提梁,生动而神奇。明代提梁壶以万历时期的为代表,壶体有瓜形、球形、六棱形等式样,提梁有高、低之别;少数为窗柜式,或在壶肩部有双竖系,双系之间穿半环形金属提梁。

内管壶 始于宋、辽时期,流行于清代的壶式之一。因壶底中心有一通心管而得名。由于向壶内倒水需从底心管口倒入,又称倒灌壶、倒流壶、倒装壶。1968年陕西省彬县出土的耀州窑青釉剔花内管壶,是这种壶式的典型器,壶虽然有流、柄、腹体及圈足,但无口、无盖。壶上半部作双蒂式象形壶盖,顶端和一侧腹部有飞凤式提梁,另一侧贴塑母子狮,母狮张口作流,子狮在母狮腹部吸吮,壶底有一梅花形注水孔。清代内管壶多作桃形。

人首鱼龙壶 辽代的一种壶式,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器形为人首鱼身,腹部两侧有翼,背上壶口作莲瓣形,鱼尾上翘。胸前有一龙首为流,人首脑后与鱼尾之间相连的曲柄作提梁,造型奇特,构思巧妙。

鸳鸯形壶 辽代三彩陶壶形式之一,1977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王家店辽墓。壶体作浮水鸳鸯形,鸳鸯背负敞口花瓣形壶口,壶口与鸳鸯尾部连有弧形花梗作柄,鸳鸯嘴部为流,腹下有假圈足。

鸡冠壶 辽代典型壶式之一,是摹仿契丹族使用的各种皮囊容器而烧造的,亦称皮囊壶。因壶的上部有鸡冠状的穿孔,故称鸡冠壶。又因形似马蹬,俗称马蹬壶。依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经过排比研究,可知鸡冠壶大体分为5种形式,即扁身单孔及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辨别鸡冠壶年代的早晚,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壶身保留的皮囊形象多少来区分。扁身单孔式,是辽代早期形式,壶体上扁下圆,肥身,上有竖直的管状口和鸡冠状单孔系,器身似两片皮页,下加圆底上加管口缝合而成。内蒙古赤峰大营子庆历九年(959年)墓出土的鸡冠壶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扁身双孔式除自身保留着仿皮囊形象以外,在造型与装饰艺术方面更加精美,如在双系的部位贴塑攀附的猴等动物。有的壶底出现划刻"官"字款。鸡冠壶唐代就已经出现,陕西西安、河南新安等唐墓中均曾出土。

多穆壶 元代创新壶式之一,由蒙藏民族贮放奶液的金属或木质器皿演变而来。器形为筒式,上收下敞。口部靠柄一侧有花冠形装饰,柄两端各有卷曲花饰,方式壶流,矮足,足脊宽平无釉。壶体上有仿金属箍和铆钉状装饰。1963年北京市崇文区元铁可墓出土的一件是国内仅存的完整器。

僧帽壶 一种壶式,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壶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最早的僧帽壶为元代景德镇青白釉器,明永乐、宣德红釉及甜白制品最为珍贵,清康熙年间仍有仿制。元代僧帽壶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代造型秀美,各部位比例匀称,壶流比元代略长。清代壶颈略高,腹部略瘦,壶流略短于明代,没有明代优美,也不如元代制品敦实稳重。

梨式壶 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因形状似梨而得名。伞形盖,盖顶有宝珠钮,短颈,其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矮圈足,弯流,曲柄。从北京元代遗址中出土的青花梨式壶看,其特点是颈部较细,腹部硕圆,平底;北京丰台区出土的洪武时期梨式壶腹部略瘦,腹下部明显内收,圈足外撇,足边垂直,足内较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永乐壶颈较粗,圆腹,圈足向外侈,整体造型端庄。宣德时期,壶腹略短,圈足增高。颈与盖上的宝珠顶比永乐略大。成化时期除继续沿用传统形式外,在壶盖顶部出现微小变化,增添平盖形式。此式影响到正德时期,清康熙时期亦有摹拟之作,其器挺拔肥硕,唯柄曲线欠流畅。

大扁壶 壶式之一,明永乐时期创烧。小直口,颈部凸起一棱,并有一小系,有盖。壶身为立扁圆形,正面微鼓,中心有圆形凸脐;背面平坦,中有相应的圆形凹脐。底部为弧面。左右肩部各有一活环系。均为青花制品。正面凸脐上多绘八角星纹,外围有的绘缠枝莲,边缘为海水纹,侧壁一周绘缠枝莲纹。背面无纹饰。器形仿西亚金属器皿,其用途有待考证。

莲瓣壶 壶式之一,流行于明代宣德时期。器形为直口,溜肩,圆腹,前有直流,后有曲柄,腹部有4层凸起的仰莲瓣纹。器表施有祭红釉,红色鲜丽匀润,造型宛如一朵怒放的莲花。

字划壶 亦称字形壶,清代康熙时期出现的一种壶式。壶体为立体的汉字形,多做成福、禄、寿三字,笔划间雕镂透空。

茄式壶 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壶式之一。小口,颈部细长向一侧弯曲,腹呈长圆球状,似长茄形,圆底施釉,故放置不稳。据此分析,茄式壶可能是陈设品。

鼻烟壶 又称烟壶,盛放鼻烟的器皿。鼻烟壶于明晚期由西方传入我国,清朝英文音译称拿乎薄土或士拿乎巴突卢。明代晚期,中国尚无专用鼻烟壶,只用废弃的药瓶代替。鼻烟壶始于清康熙朝,由宫廷造办处设计试制。专用鼻烟壶的特征是,壶口较小,使烟的气味不易外泄。腹部扁圆,容积加大,盖带一小勺,伸入壶内。乾隆朝以后所制瓷质鼻烟壶形式繁多。

香壶 乾隆时期景德镇窑烧制仿青铜器形状的一种壶式。直口,圆腹,直流,曲柄,腹下承四柱状足。据《乾隆记事档》载,乾隆三年(1738年)命唐英烧造仿宣德窑青花高四足茶壶,即为此壶式,后世延续制作至道光年间。

贲巴壶 壶式之一,流行于清代,由藏族金属制品演变而来。器形为洗口,束颈,球形腹,高足外撇,腹部有龙首形流弯曲向上,无柄,是一种祭祀用品。

说古道今话瓷壶


瓷壶中流传下来有早年的御用品,即所谓官窑器,近年来见诸各拍卖会上的就不少,处于“流通领域”中,很吸引眼球。但市场上多数还是旧时官宦人家、文人士子、乡绅商贾的用具。

从文物定名的习惯上讲,壶是器物规范的功能性名称,执壶是为了区别于提梁壶和有系的壶或其他的什么壶。至于说它是水壶还是酒壶,是茶壶、醋壶还是酱壶,则是用途的说明,类似于窑口、釉色、纹饰的说明。

不管怎么说,如今“老窑”和民窑细路的壶不时尚能访到,而官窑的酒壶、茶壶之类,有些已经扶摇攀升到令人眼晕的七八位数字了。目前高位的纪录之一是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季拍卖会创造的,一件永乐甜白釉执壶拍出1162.41万港币,约合1200万人民币了。同期的龙泉窑青瓷执壶和景德镇的青花执壶大体也在300-500万元的价位上,甚至清代中后期的官窑瓷壶价格也要到10万元以上。

谈到瓷壶的鉴定,其实除了看胎、釉和工艺特征等瓷器鉴定的一般规律外,主要就是看器形。归纳起来大体可以这样来认识:

晋南北朝到隋,瓷壶的造型尚保留有青铜器的许多特征,繁复,奢华,很美,也很别致。腹部呈圆形、椭圆形,盘口,长颈,弯曲的柄像人的耳朵,多有动物形象的贴塑之类的装饰,“流”(指壶嘴的整体部分)主要还是起装饰作用,但许多鸡首壶的“流”是通畅的,用来往酒杯里斟酒还是勉强能用的。近年来,仿冒的赝品多了起来,市场上从几百元到3000元左右的都有,仔细分辨还是可以看出来。因为新仿的大多是铸浆胎,早年根本就没有这种工艺,所以必假。为了克服铸浆胎手头儿过轻的毛病,也有采用加厚底部的手法,可以用钢尺或者细木棒量一量内外高差。此外,高仿品的主要问题是做旧。自然形成的土沁像大理石那种感觉,自然、不规则,做上去的“土沁”要么通体像喷了层东西,乌蒙蒙的,很均匀,要么很僵硬、呆板,总是不像天然生成的。

市场上常见的唐代瓷壶大多呈竖立的卵形或瓜棱形,饼底的较普遍,还有一种圈足非常宽,行里称“玉璧底”、“玉环底”。“注”(指灌水的壶口)那个地方有盘口,也有侈口,五代以后才出现喇叭口式的长颈大口。

唐代瓷壶的柄仅容一指,“流”短于颈,置于肩上,不超过1厘米。这大体是北方诸窑产品的特征。也有四瓣瓜棱形的大壶,南北民窑都常见,还常带有贴塑和褐彩的绘画装饰。越窑的精细产品也偶尔能见到。但即使是南方诸窑口所产,壶的基本特征是不会变的,大壶多保留有系,柄仅容二指,早期的多为盘口,与魏晋流行的那种只有系的壶相仿,“流”多八角形,不超过2厘米。过去窑址附近常出土些没有釉子或脱釉的素壶,近年就有了后挂釉彩的,甚至出现了假的唐青花。但是,后挂釉的东西必须做旧,做旧多用酸咬,也搞些人为剥釉的痕迹出来,这些手法主要在较粗劣的仿品上出现,闻上去带有化学药剂的味道,开片中也常保留着高锰酸钾的结晶,就是附着在器物边角上的土也是生土,只要随身带着个放大镜大体就够了。另外,当时民窑瓷器的瓷化程度多不很高,胎和釉面结合的不牢固以致久埋土中会出现剥釉现象。如果胎子的瓷化程度很高,胎釉结合得很好也出现剥釉现象,那么就值得怀疑了。

晚唐到五代开始出现曲“流“的瓷壶,形态上明显带有过渡时期的特征。瓜棱壶多五瓣,侈口或喇叭形的颈口,中长颈,“流”的上端大约在口唇和颈部之间,下端位置则从肩上向下移到肩与中腹之间。

刻瓷壶上的仕女垂钓图


所谓刻瓷,即以刀代笔,在滑润的白瓷釉面上錾刻中国画或图案文字的技艺。晚清到民国时期,在江南鱼米之乡的镇江、扬州一带涌现出很多文人雅士,当初本想在白瓷釉面上刻上自己钟爱的画面自娱,后因绅士富贾的附庸风雅,需求大增,因此造就一时社会上瓷刻盛行,作品渐广。

相传清末民初,名响镇、扬两地的刻瓷名家主要有江雨三、朱少甫、徐雅鸿等人。他们整天乐于以书为伴,以绘画金石为友,醉心收藏古瓷陶冶性情,钟情自己营造的世外桃源。甚至一些金石名家亲自参与古瓷的造型设计和纹饰的图案装饰,才为我们今天提供了这些难能可贵的作品。刻瓷题材多以花鸟、人物为主,间以山水、动物为辅,瓷作刀法有精有粗。

笔者将自己珍藏的数十件瓷刻作品,挑选一件精品以飨藏友。这件刻瓷壶,釉面处理得滋润无比,犹如德化的牙白;以刀代笔,在不大的空间錾刻出一幅完整休闲图。只见垂柳之下,荷花池旁七位美人围拢栏杆边,一位正用木杈叉去池中合拢的荷花,露出可供垂钓的最佳位置;一位美女赶忙抛竿垂钓,其余五位同伴有的趴在汉白玉栏杆上观望,有的围在垂钓者身旁专心注视水的动静。其神情或专注,或悠闲,令人神往。反面錾刻精美的“人寿”二字,如锦上添花,仿佛昭示人们生命的宝贵,当倍加珍惜。

清乾隆官窑粉彩金玉满堂纹盘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

清乾隆 官窑 粉彩金玉满堂纹盘

粉彩瓷在众多的清宫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简单率直,浓笔艳抹,富贵豪华而别具一格。红鸟牡丹富贵罐是其风格的经典之作。此后,有君王之才的袁世凯于1915年底称帝,年号“洪宪”。喻其大法制,倡导国民新生活,公正透明等。按惯例,新皇帝即位要烧新瓷贡贺。袁世凯粉彩玉壶春瓶,采用瓷石作胎,模具成型,材质单一,稀薄透光。袁世凯瓷已完全失去了古陶瓷胎体的内部活力,完全依赖颜料和技法,犹如在尸体上化妆,没有了整体的生命的活性。

清乾隆 官窑 粉彩金玉满堂纹盘

金玉满堂

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清乾隆 官窑 粉彩金玉满堂纹盘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清乾隆 官窑 粉彩金玉满堂纹盘

唐 白居易《读》诗:“金玉满堂非己物,子孙委蜕是他人。”

清乾隆 官窑 粉彩金玉满堂纹盘

说明:拍品盘心通体以粉彩彩绘鱼藻纹,金鱼有全身朱红长尾披拂者,亦有灰白花金鱼,皆鳞片亮光闪烁,片片青萍鱼草似落花般点缀于水面之上随水波飘动,仿佛真实的池塘一隅,清灵而静谧。金鱼于水藻浮萍之间相对嬉戏,其景恰如:忽见轻条初出水,落花为雨过癹塘。逐队随群乐自如,桃花浪暖变形躯。底书“约己堂制”四字款,为乾隆时期订烧制之器。

清乾隆 官窑 粉彩金玉满堂纹盘

德化窑


相关资料:德化窑址

宋至明代民间瓷窑址。在福建德化县。始烧于宋,明代为极盛时期。以低铝高硅的“象牙白”为其代表作品而闻名于世。1954年起,经调查和发掘的窑址有碗坪、祖龙宫、屈斗宫、十排岭、后窑等30余处。其中,清理后的屈斗宫窑址已复原保存。

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

2、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 猪油白”、“象牙白”。

3、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4、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碗、瓶、壶、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

5、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张寿山、何朝宗、林朝景等人的印记。

6、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题材也常见。

传播

德化窑自宋元时起,就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瓷为媒,漂洋过海,把优秀的中国陶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达泉州港,在游记中提到“并知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音译为德化戴云),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在东南亚,精美实用的德化瓷改变了当地“多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的生活习俗;在欧洲,德化瓷引发了当地的厨房革命,所生产的啤酒杯、碗等,堂而皇之替代了原有的金银厨具,甚至引发了当地仿制德化瓷的热潮;在非洲,基尔瓦岛的大清真寺遗址、苏丹墓地都出土过德化窑瓷,有些还被寺院镶嵌在庙宇建筑或墓柱上作装饰……洁白如玉、精巧雅致的德化白瓷被推为中国白瓷的代表,称之为“中国白”(Blancdechina)。

制作工艺

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雨打、风吹、日晒,从不翻动,历时30、40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已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马可波罗的介绍,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

评价

德化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称。

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观世音“有彩画者,有坐像、立像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评价德化窑,自明烧造,本泉州府德化县┅┅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间有薄者,惟佛像殊佳。民国时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

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间《福建通志》中,在记载德化著名瓷雕艺术家何朝宗时,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这样向世人介绍德化窑以及德化瓷器的制造过程:“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

民国时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

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间《福建通志》中,在记载德化著名瓷雕艺术家何朝宗时,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瓷砖装修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让房间光线更加明亮,也给整个室内装修带来华丽的质感。然而面对市场上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和品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必须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能挑到好产品。尤其是在选择高档瓷砖时,如果不够谨慎,极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么面对市场上多样的镶金带银的产品,到底怎么样识别优质的瓷砖产品呢?今天小编来到佛山市金玉名家陶瓷总部,与大家共同见证金玉名家瓷砖风采,本次选定测评的产品信息如下。

产品信息‍

品牌:金玉名家

系列:金钰名家

产品:卡斯特金

规格:800*800mm

评测项目:边直度(规格)、抗压性、耐污性、吸水率、耐磨性

概述:“卡斯特金”将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大气与细腻完美糅合,整体金黄,浮白其间,独特而不乏精致。纹理写意而又细致,光泽度高,将委婉的柔美大方呈现在空间里,装饰空间具有独特的奢华与柔和,彰显家居主人的品质人生!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产品型号:2TG0853卡斯特金

【测评地点】佛山市金玉名家陶瓷营销中心

【测评时间】2015年6月1日

【测评流程】

规格测试

瓷砖的尺寸误差直接影响到整体铺贴效果。金玉名家瓷砖金钰名家系列2TG0853型号砖体平整,边角切割整齐,在无人搀扶情况下可垂立于地面。工作人员用卷尺测量砖体长宽以及对角线,该款瓷砖的官方规格是800*800mm,经来回严密测量,砖体符合要求,尺寸误差极小。说明金玉名家瓷砖基本规格符合要求,瓷砖铺贴后整体一致性与人体视觉效果保持最佳状态。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无人搀扶情况下瓷砖自然垂立于地面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瓷砖砖体长宽尺寸符合要求,误差极小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瓷砖砖体对角线尺寸符合要求,误差极小

抗压性测试

为了进一步测试金玉名家瓷砖砖体质量,工作人员在四角放置铺垫物将瓷砖中心保持悬空4cm状态。同时工作人员逐一站立在瓷砖上,现场测试效果表明,金玉名家瓷砖承载9个成年人重量毫无压力,以平均男性6名(每人70公斤)、女性3名(每人50公斤)计算,瓷砖承受重量为570公斤。从图片可看出,瓷砖仍保持最佳状态,无碎裂、无形变现象,砖体表面完好无损。说明金玉名家瓷砖用料扎实,其硬度、耐压性、承重性能出色。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瓷砖砖体四角放置铺垫物呈悬空状态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瓷砖毫无压力地承受9个金玉名家帅哥靓女重量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瓷砖砖体无碎裂、无形变

耐污性测试

工作人员用黑色笔在金玉名家瓷砖表面书写“金玉名家”四字。静置5分钟后,用抹布轻擦立即去除字样,瓷砖表面亮洁如新。说明金玉名家瓷砖抗污性强,易于清洁。大大减少消费者在家居清洁环节上的烦恼。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工作人员在瓷砖表面上书写“金玉名家”四字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写有“金玉名家”四字瓷砖静置5分钟分时段图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静置5分钟后工作人员用抹布擦拭轻易去除污迹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吸水率测试

工作人员将水倾倒在金玉名家瓷砖砖胚上。静置5分钟后可以看出仍是呈水团状停留在砖胚表面,无渗透现象。用抹布擦除多余水分,图中直观反映出并无水痕残留在砖胚上。说明瓷砖质量过硬吸水率低,方便业主减少家居清洁环节以及长久保持瓷砖使用美观度。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工作人员在砖胚上倒入清水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将砖胚静置5分钟,无吸收渗透现象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工作人员用抹布擦干水后,砖胚上无水痕残留

耐磨性测试

工作人员用钢丝刷来回擦拭瓷砖表面,在光照下查看并无明显划痕。工作人员用剪刀一端在瓷砖K金凹槽内来回刮擦,凹槽内K金并无磨损脱落迹象。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工作人员手持钢丝刷来回擦拭瓷砖表面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工作人员手持剪刀刮擦瓷砖表面凹槽内K金

肌理轻描出奢华 金玉名家瓷砖卡斯特金评测

还是亮洁无暇、冰晶玉洁

【评测总结】

经过5项全方位检验测评,小编认为金玉名家瓷砖金钰名家系列卡斯特金产品在边直度(规格)、抗压性、抗污性、吸水率、耐磨性等方面完全符合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明文要求,其出厂质量标准全面优于国家标准。金玉名家K金瓷砖适用于豪华家居、别墅、娱乐场所、顶级会所、星级酒店以及各类文化艺术建筑等高档空间。

德化陶瓷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 

历史发展

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如今德化县内保存着宋元时代的碗坪和屈斗宫等窑址。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烧造印纹陶器,唐代已开始烧制青釉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的赏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o波罗在游历福建泉州时,盛赞德化陶瓷并将德化瓷带往海外各地。 

因此,德化陶瓷闻名于世界还是以明代生产的白瓷最具特点,也最有影响力。可以说,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陶瓷世界里天生丽质、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艺术特色

德化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对于金玉名家仿古大理石瓷砖,他们都说行


一个企业产品竞相斗艳的平台,

一场与大咖面对面交流的盛会,

一次发现商机共创共赢的机遇,

……

陶博会期间,金玉名家瓷砖凭借品牌魅力、匠心新品和惊艳展馆大获盛赞,好评如潮!

据悉,金玉名家仿古大理石瓷砖一推出,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经销商的热议好评纷至而来,瞬间在业内掀起巨大轰动。其中,观展客户王总表示,在陶博会上看了这么多产品,第一眼看到金玉名家仿古大理石瓷砖,就马上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跟市面上流行的现代仿古砖就是不一样!有些还能做到带金效果,这种哑光带金的效果比市面上很多柔抛产品的质感强很多!

有些消费者从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的角度进行评价,金玉名家的新品在纹理设计上逼真还原了天然山石的自然动感,在家里大量铺贴肯定大气高贵,视觉享受会相当震撼。

在新品的花色和品种方面,很多观展客户表示十分满意,金玉名家仿古大理石系列产品种类非常多,配套也相当完善,完全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不同的需求。

每一块仿古大理石瓷砖都蕴含着设计师匠心独具的思潮,每一种顶尖技艺的应用都造就了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态。金玉名家仿古大理石瓷砖新品无论从外观到内蕴,从工艺到应用,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实现了一次很大的超越,将会一如既往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德化瓷壶金玉良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德化瓷壶金玉良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德化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