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收藏古瓷器三不要

收藏古瓷器三不要

古代瓷器收藏 古代瓷器三角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05-29

古代瓷器收藏。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

要长些陶瓷学问。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

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

二不要受古瓷鉴定理论书的误导。收藏者往往依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目前,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

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按图索骥,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

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

总之,收藏者要多与同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还应该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收藏古瓷三不要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要长些陶瓷学问。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二不要受古瓷鉴定理论书的误导。收藏者往往依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目前,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按图索骥,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总之,收藏者要多与同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还应该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

古瓷收藏有一要三不要


古瓷收藏有一要三不要。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

要长些陶瓷学问。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着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

二不要受古瓷鉴定理论书的误导。收藏者往往依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目前,有些理论专着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按图索骥,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

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

总之,收藏者要多与同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还应该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收藏瓷器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

浅绛瓷画的“三不耐”


中国彩瓷画长河中,浅绛瓷画虽然只是很短的一段,却在我国陶瓷史中留下了灿烂的一笔。那么,极具中国水墨画特色的“浅绛瓷”为何那么“短寿”呢﹖ 我们从先祖、先辈使用“浅绛瓷”过程中觉察出浅绛瓷画有这么几个问题:

一、不耐磨,二、不耐光照, 三、不耐具有腐蚀性气体侵蚀。这“三不耐”可谓是“浅绛瓷”“短寿”主要原因。

具有代表性的“浅绛瓷”温酒器,系我先祖用作喝浓茶的“浅绛瓷”套壶。外壶制成六角形、四系铜提梁、六足,高9.9厘米、底对角线10.8厘米,外壁正面绘一寿星, 坐着给一少年讲述手中的药物,少年聚精会神地听着;内壶呈圆柱形、四系铜提梁、三足,高9厘米、径6厘米,外壁正面绘少年在回忆寿星讲解的知识。这两幅极具浓郁中国水墨画特色效果的浅绛瓷画,绘技不凡,笔法流畅,若旋转着看,酷似浅绛画裱在壶面上;若细赏之,会使人心旷神怡;内套壶背面文:“仿元人法”,道明了浅绛瓷画借鉴的技法;外套壶背面墨彩书有“寿老少年”题记,标有“戊戌”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 天干地支的纪年,署有“子贞氏作”名款并绘有印章,体现了瓷画师们沿着御窑厂开创的先河继承并有发扬。

浅绛瓷画“茶壶”系放在藤、棉、布等组合的“保温器”中茶时将壶提出、放入;用不久就有数处磨损了,幸无碍主体。热水瓶的出现,此“茶壶”被淘汰了,一直放在“保温器”中避光贮藏至今,故彩色末退,依然美观;另一个祖传浅绛瓷画花瓶,因放在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日久颜色逐渐地几乎全退光了。若仔细转动着看,只有似透明漆绘的一些极薄线条;另还有一个祖传末用过的浅绛画瓷罐,1963年先母从木框中取出时彩画如新,将它装调味品放在煤灶旁边,因受煤气侵蚀,颜色很快就退去了。

“浅绛瓷”目前传世完好的不多了,故显得珍贵。前数年,出现了不退色红纸,受其启发,曾向有关部门反映过:研制“三耐”的“浅绛瓷”。特别是极具中国水墨画特色的浅绛瓷板画和摆设品,更会受人们欢迎。因其受磨擦少,还可减去一个“不耐磨”问题。若实现了,弘扬我国浅绛瓷画文化,确实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当代瓷收藏热度紧随古瓷上升 收藏不要仅凭名气


法蓝瓷艺术品(资料图片)

继古瓷之后,现代、当代瓷器的收藏热度和受关注度近几年也在逐步上升。据悉,作为中国创意产业代表的"法蓝瓷"、"汉光瓷"目前正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其精美的造型、高超的技术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叹。而即将于12月举行的第五届广州国际奢侈品展,将开设中国陶瓷文化馆展示当代陶瓷艺术高端精品,其中,汉光瓷已确定入展。有专家提醒,收藏当代陶瓷应注重作品自身价值,盲目追求大师作品并不可取。

市场现状:"法蓝瓷""汉光瓷"受追捧

近几年在陶瓷收藏领域,除了中国古代官窑备受藏家追捧外,具有文化内涵和视觉欣赏美感的现代当代陶瓷也同样深受市民喜爱。

据悉,独创中西合并的设计风格、具有立体艺术效果的法蓝瓷,近年来深受年龄界乎35~60岁的社会经济主力人群喜爱,其甚至被誉为3D艺术彩瓷。据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若林介绍,法蓝瓷创办于2001年,其产品以西方新艺术(ArtNouveau)流畅线条,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将艺术带入生活。法蓝瓷的顾客七成为女士,连美国知名影星芭芭拉·史翠珊都要指名收藏,甚至尼泊尔的皇后对法蓝瓷的作品也爱不释手。

据笔者了解,将于12月亮相广州的汉光瓷是1999年推出的新制瓷工艺,在1400℃高温下烧制而成,吸水率为零,这种高温下的釉下彩装饰技术突破了传统瓷器的色系局限,其光泽度、透光度等一系列指标均刷新了世界瓷器的纪录。区别于传统制瓷工艺,"白、透、润、纯"是汉光瓷的集中体现,至今汉光瓷已获得国家多项发明专利和400多项设计专利。上海博物馆陶瓷权威专家汪庆正曾评价:"汉光瓷是中国近代最好的瓷器"。但囿于复杂的选料和制作过程,汉光瓷一直处于试验性的市场小规模生产阶段。

专家提醒:不应仅凭作者名气收藏陶瓷

另一方面,现代工艺美术大师的陶瓷作品受到市场的追捧,例如中国工艺术美术大师邓文科、张松茂、王锡良、戴荣华、刘远长、何叔水、赖德全等人的作品。藏家杨军生称:"2002年以3万多元购进的邓文科工笔图案瓶,现在保守估计,市值至少40万元。邓文科现在已经封笔了。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一辈子只生产了400余件作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张松茂2007年制作的粉彩春讯瓷板,2009年10月在上海崇源拍卖会上,以112.7万元成交。

对于陶瓷收藏,广东省收藏协会副主席、收藏文化与经济研究委员会主任、文化艺术收藏网营运总监陈庆彰提醒市民:"要注意的是,在当下浮躁的市场影响下,现代、当代陶瓷艺术的价值需要正确判断。一般来说,市场力推大师作品,某种意义上,大师作品必有胜人一筹之处。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死标准。真正的标准应该是根据陶瓷艺术价值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那些代表或表现现代、当代文化、艺术与社会精神的陶瓷,必然组成中国陶瓷史的重要一环,这些作品值得特别推荐。陶瓷收藏的真正价值不应仅凭作者现时名气所定。"

业界观点:中国当代瓷发展面临两大竞争

对于当代瓷器的发展,广州奢侈品展主办方博亚国际集团总裁梁一新表示:"中国虽然是陶瓷大国,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瓷器产于中国,但大多数是廉价产品。上世纪70年代出口瓷平均每件30美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加工出口瓷价格仍在30美分附近徘徊。中国急需解决陶瓷产业升级和产品附加值提高的问题。"

梁一新认为,当代中国高端陶瓷的发展,面临两大竞争,一是中国古代的官窑,二是世界著名奢侈品牌--欧洲众多的皇家瓷厂。如何突破竞争,值得我们共同去思考。

收藏古陶瓷要注意三陷阱


收藏古陶瓷要注意三陷阱

 由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深圳市收藏协会联合举办的免费文物鉴定会,近日在罗湖创意文化广场举办了今年的第二场,收藏者济济一堂,请求专家们为自己的藏品评判。为满足收藏者求知的需求,鉴定会结束之后,又推出专家讲座,古陶瓷学者、深圳市文管办副主任刘涛主讲。讲座之后刘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收藏陷阱一:假证书

记者:由这次鉴定会,再由此推及两年来已经举办的20余场免费文物鉴定,我们有一个大体的印象:收藏者拿来鉴定的瓷器,好坏且不论,但赝品充斥,真品非常之少。深圳市场上陶瓷假货大体占多大比例?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市场概况。

刘涛:你说的正是我们大家所共同关心的。和其他一线城市一样,深圳市场上假货也很多,粗略估计吧,不一定准确,仿制的瓷器,应该在90%以上。所以收藏者买货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再仔细,掂量再掂量,最好请真正的高手把关,一件东西研究明白了,研究透了,一点疑问也没有了(若有些许疑问,就要马上收手,因为高人可以帮你指出其他疑问),才可以付钱。这些年来,买假上当的人不少,有个别人投入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买来一些几乎没有价值的瓷器仿品,我们从这些场免费文物鉴定会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当然深圳的商家里面,有极个别的人懂行、懂货、懂道德,专门经营真品,“价格也许贵了点、高了点,但是真东西”。陶瓷知识深厚的商人少之又少,加之商人的性格是要谋利的,即便国外的商人也是如此,所以我说的商人毕竟是极少数。随着陶瓷知识的普及、道德标准的提升、市场的净化等等,期望若干年后,这样的商人逐渐增多起来,那将是收藏者的福音。

记者:有藏家在鉴定会上不但拿出自己的藏品,甚至还拿出藏品附带的鉴定证书,这种情况下,你们应该怎么评判?

刘涛:我们还是要先看藏品,然后再看你说到的“证书”。这种情况在鉴定会上我们也遇到过,几乎每次鉴定的结果是:藏品是假的,鉴定证书是伪专家出的,这很叫人痛心。目前,有些伪专家无才也无信,游弋于全国各大城市,以营利为目的,到处开“鉴定会”,随意地给假货开“真品鉴定书”,深圳也来过几拨,越发地扰乱了我们的市场。对于前面所介绍的市场赝品横行还有这种假证书现象,我们市里相关部门做了许多治理工作,文体旅游局下设的文化执法大队也下了不少功夫,但工作难度很大,收效甚微,因为在文物收藏方面几乎无法可依。这在全国各地是共通的。尽管现行《文物保护法》里有“文物收藏”章,但几乎没有操作性,文物要不要仿制、制假售假要不要惩处、鉴定失误者要不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等方面的问题,都没有严格的界定。这就要求《文物保护法》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要求人大立法实践方面开展深入一步的工作。

收藏陷阱二:海外“回流”

记者:我们注意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流失海外的文物开始回归,感到回归的势头正盛。那么,为确保不上当,我们的藏家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多购进文物?

刘涛:你说的情况是属实的,文物确实在回流,尤其是海外大型拍卖会上,总能见到中国藏家的身影,他们也确实回流了不少好东西。而且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非常正规的文物回流将成为越来越强的趋势。但作为普通收藏者、投资者来说,一定不要走进误区,不要认为从海外回流的东西就基本靠得住。

随便举点例子吧,深圳有夫妇俩在法国生活多年,他们回国时带回两大皮箱的中国“古瓷器”,并请求我们上门去给鉴定一下,鉴定的结果全是假货;再比如,我们出差到德国柏林进行文化交流,到当地很著名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参观,主人请我们到库房里面去看,库房里面积存着不少仿制的古陶瓷。我们当然不便指出来,可库房的德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成批的好东西,是我国驻北京的某外交官在北京淘来的,离任回德时带了回来,全部捐给了我们博物馆。”由这样的事例可以想见,收藏者从海外淘货也要谨慎,因为国外也不是防假的避风港,假货有可能流到国外,在国外的假货也可能再流回来。

收藏陷阱三:《图录》上珍品的仿造

记者:对陶瓷真伪的鉴别是很不容易的,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诀窍?

刘涛:我这里不敢说诀窍,只敢说必须深入持久地学习,学习陶瓷史,懂一点考古学和鉴赏知识,还要拜高人为师,多看真东西,多看古瓷片的标本,也多看假东西,然后才可以谈所谓的诀窍,才可以断时代、识窑口、辨真伪、估价值。我这里引用著名古陶瓷学者、著名收藏家刘新园先生精彩的观点,给收藏家们作参考。他这样说的,“唐瓷看形,宋瓷看釉,元青花看画,明清瓷看染”,也就是唐瓷要看它形体方面的神韵,宋瓷要看表面釉色的靓丽,元青花瓷器看画图的古朴,明清瓷器看颜色的点染,四个不同年代的瓷器,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器物从形、釉、画、色方面脱离了自己的那个时代,那么这样的器物基本可判定为不是真货。

记者:瓷器的造假都有什么方法?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刘涛:关于瓷器造假的事情,如用强酸去火气、新瓷器上泥回烧、打磨做旧等等,现在媒体上已经有了许多揭露,藏家们可以多学长长见识,我这里跟你谈谈我鉴定时所亲身经历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汝窑三足盘”,因为其中的一足折断了,就把另外两足去掉了一部分,让三足整齐,三足的足底又都分别打平,故宫博物馆出版的《图录》上就有这“短腿”的汝窑三足盘。造假者不知内幕,就按照《图录》上的“短腿”汝窑三足盘大批量地仿制,我在深圳就见过这样短腿的家伙不下几十件,件件相同。凡是见到这样短腿的家伙,我都定它为仿制品,你的“汝窑”怎么就这样巧:腿的尺寸跟人家的一样短,一样地断过一条腿后,把三腿打磨齐?

一个老者拿出一对元青花象耳瓶给我看,说是出土于江西景德镇,自报价值5000万元。如果是真品,我认为这个价格不止,可遗憾的是假的,“出土于景德镇”那也是编出来的故事。因为这两件东西和现藏于英国某大博物馆的“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象耳瓶是一模一样,是照着人家仿制的。仿制者不知道这对在英国的瓶子的耳朵各有圆环,圆环太脆,都掉了,至今在原来套环的部分还有缺釉的痕迹。你拿给我看的东西既无环,又不缺釉,其他地方完全一样,不是仿制又能是什么呢?所以我认为,辨假识假,除了学问根底而外,就是要有丰富的阅历,看的要多。

瓷器收藏如何投资古瓷器


瓷器收藏如何投资古瓷器。

由于收藏价值高,增值快,古瓷器收藏一直被藏家所青睐。改革开放以来,古瓷器更是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投资热增大了古瓷器的升值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几十年时间,古瓷器在国内藏市的价格竟然涨高了100多倍。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品相不错的官窑碗市场价一般不会超过100元,如今,这样的“宝贝”没有万元根本就拿不到手。有人2003年以1000元购得的一个清中期的官窑小瓷瓶,2006年就以2万元价格出手,而在今年的一次“小拍”中,这件小瓷瓶的成交价竟然达到了4万元。

瓷器收藏的高回报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据了解,我国目前藏市,以收藏古瓷器为主的“捧瓷大军”,数量已经达到近千万之众。如何投资古瓷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但概括起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注意选择那些少、精、异形的瓷器。物少、人无我有,这样的古瓷当然是人之所欲;器物精美,自然受人追捧,故其收藏价值自然也高;而异形瓷器,制造工艺难,别有艺术情趣,自然更有收藏价值。

二、注意选择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真实价值的作品。有些古瓷,由于受时代、民俗、社会传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可能一时难以认识其真正价值,此时藏之,很可能是潜力颇大的“绩优股”。比如优质的宋代湖田窑影青器物、元代枢府瓷器物等,它们目前的市场价格恐怕就远低于其实际应有的价格,一旦遇见不妨断然收藏。

三、选择近现代瓷器中的代表作。有些瓷器,年代虽然不算太“古”,但其工艺精湛,故也很值得收藏,如晚清、民国新粉彩、浅绛彩中的一些有名头的作品。另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精品瓷板、雕塑等等,也是很有升值潜力的,不妨收藏一些。

古瓷器收藏怎么保管?


古瓷器收藏怎么保管?古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凝结着先祖们的聪明智慧,艺术创造和辛勤劳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对于古瓷器的收藏与保管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根据器物的不同造型和大小情况,灵活掌握,避免造成损失。如果千百年来保存完好的古瓷艺术品,一旦损坏在我们的手里,那真是永世的遗憾!

一、器体大的瓶、罐、尊移放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应该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分量过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

二、瓷器人物在取放时,须注意当心人物的须发和手指部分,因该部分最纤细,易损坏。同时在提放人物时,忌单手拿人物的头部,因人物的头部大多系插进身子中去的,要防止头与身分离,所以应一手拿住人物的头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三、瓷器的大盘、大碗体质较重,移动时应该双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四、薄胎的器皿,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更须小心,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五、带座、带盖的瓶器取放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不能连盖带座一起端,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

遇到多人鉴别欣赏时,要一个一个来,待一个人欣赏完毕,把瓷器放到桌上,下一个人再来欣赏,不要两人将瓷器手递手的传着,以防万一失手。

伤残古瓷器仍有收藏价值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甚多但是,古瓷器收藏是一门学问,如果不了解古瓷收藏的规律、不重视古瓷理论的学习,难免会上当受骗。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收藏者的古瓷收藏都是从残瓷开始的,那么,收藏残瓷究竟有没有意义?残瓷收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著名古瓷鉴藏专家马广彦先生。

“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说到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价值,马先生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认为,想要认识瓷器,就要从伤残瓷器开始,而古瓷器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

马广彦先生曾经是一位哲学教授,退休前在陕西某高校任职。快要退休时,他选择了古瓷器的收藏与研究,结果由爱而迷,由迷而痴,成为闻名全国的古瓷鉴赏专家。马先生说,自从古代瓷器成为收藏对象那天起,古玩界就从“真、善、美、精、稀”这5个方面及其统一来鉴定其文物意义,批判它的商品价格,“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等这些行内口头禅就是对瓷器的“善”即完整性苛刻要求的集中反映,而且从古瓷器的价格上看,完整与伤残之间确实有天壤之别。但是,马先生认为,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仍然意义重大,爱好古瓷器的人也不妨从收藏瓷片开始。他认为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对于初涉古瓷器收藏领域的人,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所以在古瓷器的学习研究中,伤残古瓷器无疑成了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实物向导。同时伤残古瓷器保留着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一件古瓷器,虽局部残缺或粘和有缝,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还保留着,就会给人以美的知识、美的享受,甚至因其残缺而给人以无限的美的遐想。对一个古瓷器收藏者来说,正因为这些伤残古瓷器丧失了诱人的金钱光环,才使得它的艺术价值更高。另外,伤残古瓷器还保留着珍贵的文物价值。马先生表示,一件古瓷如果既珍贵又完整,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当它有所伤残而不完整时,却并不一定削弱其本身价值的珍贵性。在目前存世的伤残古瓷器中,尽管它们伤痕累累、残缺不全,看着极不起眼,其中说不定就有非常珍贵、具有极高文物价值的绝品、孤品或是精品。

古瓷器同其他商品一样,同样的商品,完整者贵,伤残者贱,但是伤残古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再生产,收藏一件,流通领域就少一件,所以说收藏伤残古瓷器一般说来是不会贬值的。谈到残瓷收藏的价值时马先生说,伤残古瓷器的价值一直在上升,而且现在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伤残古瓷器价格看涨的苗头,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难觅之器,都极其可能不断升值,并且如果这类伤残器得到较好的修复,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

马广彦先生给我们讲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1999年,马先生到北京琉璃厂,看见一件清康熙年间的纹饰为饮中八仙图的青花大碗,碗上画有26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先生爱不释手,因为有两道长冲,开价只有五六百块,但那天他刚好没带多少钱,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马先生把口袋里全部的钱都给了店主,以407元购得此碗,许多收藏人士见到此碗都爱之有加,认为非常难得,几年后,有一家博物馆也慕名前来,欲以1.8万元购之,但马先生只为鉴赏收藏,不为转手倒卖,至今仍藏在身边,时而把玩,其乐无穷。在西安,还有另外一位收藏家,2004年偶然在西安市八仙庵古玩市场上看到了一小堆瓷片,据摊主讲摆在这里已经几个星期了,但鲜有动心者,这位收藏家仔细一看,发现这是一件宋代钧窑折沿洗的碎片,于是他用1700元购得,粘合后,只缺两小块“肉”。洗子内外,大片的窑变红非常稀有。仅仅两年后,此物的市场价格已经在8000元以上了。还是这位收藏家,他于2002年花600元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残件现在升值到5000元左右,1998年800元收藏的一件开裂多处的金代磁州窑诗文枕现在的市场价格也不低于6000元。可见,残瓷收藏的升值空间也是很大的,关键是要认准,不要被新货所蒙骗。

残瓷收藏虽然有重大意义,但也不能见什么收什么,谈到收藏伤残古瓷器,马先生说首要一点就是要辨别真伪。购买伤残古瓷器虽是一种投资少的收藏活动,但也要保证购得真器,否则花钱买了残破仿品,非但浪费钱财,心理上也比走眼买了完整的仿品更加沮丧。所以,如果是功底不深的初入道者,最好请行家为自己“掌眼”参谋,这样既能买到满意的瓷器,也能从中学到鉴定知识,一举两得。其次,收藏伤残古瓷器要有所选择。须知在民国以前的瓷器中,一般说来时代越近,存世量越多,其中碗、盘、碟之类生活餐具更多。从中国陶瓷史的发展看,自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质量江河日下,民窑中除了商人专为赢利制作的仿古器外,多无精品,一般收藏价值不高。而明以前的古伤残瓷器、明清官窑伤残瓷器、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器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而且在选择收藏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且容易修整的,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文饰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收藏古瓷器三不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收藏古瓷器三不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