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瓷砖保养 > 导航 >

印泥收藏该如何使用和保养?

印泥收藏该如何使用和保养?

瓷砖保养 如何鉴别刘和义瓷器 瓷砖胶使用方法

2020-02-08

瓷砖保养。

墨有墨法,泥亦有泥法,如何保养才能使印泥使用得更长久?

进缸

盛装于细瓷、玛瑙、玉等不吸油的带盖印泥盒内(亦称印泥缸)。金属的盒子不可用,因为会和朱砂产生缓慢的化合反应,导致颜色改变。

印泥收藏:印泥盒上赏虫鸣

调堆

使用前,用印筋(一端或两端为扁平状的专用搅拌棒,可用类似物品替代)将置于印泥盒内的印泥上下翻动,以使泥体均匀,然后由底挑拨起一侧朝对角方向拨压进泥团,注重边挑边压,不要挑断或挑起过高,同时顺势沿同一方向环转搓压整个印泥团。转动印泥盒另换挑拨位置,按相同方向反复多次,直至印泥堆成顶部为球状。调堆的目的是均化印泥的组成,并使艾绒基本成同向排列,幸免使用过程中艾绒被拉出而影响钤印成效。亦使印泥身量增厚,内部产生一定的应力,回弹良好。调好后最好静置数日使用,以便调制时卷进的空气自然排出,泥体更为密实光润。

上朱

印章在蘸取印泥时,不可直接戳进,须一手持稳印泥盒,一手持章使印面一侧触打堆好的印泥顶上圆光处,轻触即离,边打边转动印章,使印章先四边,后中间的顺序均匀布满印泥,宁可多次轻打,不可求快重手。在印面平坦时,上朱厚薄直接决定印迹成效,应根据需要先行试钤,以积经验。新制印章,务必除尽石屑,以免落进印泥。如印泥新堆未定被成束拉出,应将泥头团压后再继续进行。

钤印

方式一:将印章果断放置在纸上(或绢、布),用手在印章顶部用力下压,使印面受力均匀,然后迅速轻拿开印章。白文印宜厚垫,朱文印宜薄垫,最好使用印规,以便有露白时进行迭印。

方式二:上朱后将印章印面朝上放置,覆纸于上,用指甲、印泥盒盖等在纸背匀力勒压,然后揭取印蜕。每次用毕,须以软纸揩净印章上残留印泥以防粘灰成垢。

方式三:用拓包或手指薄蘸印泥渡于印面,均匀后落纸。无论何法,每次用毕,须以软纸揩净印章上残留印泥以防粘灰成垢。

养泥

常温下密闭保存。不可裸置存放,幸免阳光直射。应经常翻动以使印泥内部组织均匀。如使用频繁,泥质干涩,可加专用印泥油、朱砂以助复原。

编辑推荐

文玩核桃如何正确保养?


上油是保养核桃、防止核桃开裂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那么,文玩核桃收藏如何正确保养呢?

老核桃基本不必上油,只要经常把玩,就不用担心开裂问题。因为老核桃自身含油量较为丰富,只要经常把玩即可,过多上油会导致变黑影响包浆反而不美。若是老核桃不经常把玩,表面有发干的迹象,可适当上油,并用纸巾擦干,避免油量过大影响包浆,然后用密封袋封存。

文玩:文玩核桃正确保养三问

刚剥去的青皮核桃水分很大,不悉心保养很容易开裂,所以要避免暴晒和风吹。上油需要等到完全干透才可根据需要刷油。如果核桃里的水分还没有干透散去就上油,核桃的皮会因为“油浸水”形成油阴的状态,从而影响核桃的品相。

给核桃上油,最好是山核桃油,但一般难以买到,也可以用质量好的橄榄油代替,目前文玩圈里较为常用的还有质量好的婴儿油。其实,只要是经常把玩的文玩核桃,就不用过分上其他油。需要注意的是,文玩核桃不能上食用油,它会影响核桃的手感与颜色。

给核桃上油时,不能直接在核桃上面滴油然后开刷。正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手上搽一层油,待匀称且感觉不多之后,直接把玩核桃,然后用刷子多刷几遍;一种是滴少量油在刷子上,用刷子在纸巾上或布上多刷几遍,待纸巾或布把刷子上的油吸得差不多之后再刷核桃,这样效果也比较好。

文房用具的收藏和鉴赏


华夏文明很早就孕育了“文房”之称,墨、笔、砚、纸被誉为“文房四宝”。其实用于绘画、书法的文化艺术的工具来说仅是四样之宝,就已受文人喜爱、珍藏重视。这四宝是最基本的工具,明清尤为大量发展了一切文房所需之物,对这些文具辅助工具也是精心设计、购置、摆设。至使其成为书房里书案上的装饰、陈设之工艺美术品。这时期出现了许多佳品。文房用具品类繁多、制作精良,有笔筒、笔架、笔洗、笔舐、臂搁、镇尺、水丞、墨床、印泥、印盒、印章等。 

1、笔架:笔架亦称笔格,是架置毛笔的一种器具,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载,但传世品还不曾发现。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到了明代,笔架成为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质地多以玉石、陶瓷、象牙等作成,有方形、圆形、长方形、龙形、山峰形。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

铜质海龙纹笔架(清)

如白玉雕松柏人物笔架,清中期作品,通体青白玉质。为新疆和阗玉琢成。镂雕,拱形。桥面横向阴刻木纹,其下竖向阴刻木纹,似以两层木头叠成。桥身下作两排木桩支撑,旁为小舟,乘二人,桥侧为浓密的松树、花木,桥上行人有骑驴、挑担、负载者;一人独坐歇息,观赏风景。设计精巧,雕琢精细。表现了南方水乡生活。树空间可架笔,为清代中期望文房用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中,仅此一件桥形笔架,弥足珍贵。

2、笔筒:除使用外,有许多精良作品,已经成为世人喜好收藏的工艺美术品了。 

笔筒制作有许多材料,有木质、竹类、陶瓷,还有用玉石、普通石、树根、象牙制成插笔的器具。在圆筒形多以书画作为装饰,为文房必备器具之一,并广泛在书房的书案上做为陈设品。

如紫松檀嵌螺甸梅花笔筒,清中期作品,通体以紫檀木制成,筒体四周嵌染、玛瑙、玉石、松石加以光彩五色的螺甸,表现花鸟互语,意长寿,动、植物均表现体态自然,构图优雅,配色生动与紫檀木的褐色浑然一体,是清中期的紫檀木雕作品中的优秀作品。

竹雕竹林七贤笔筒(清)

笔筒的制作除了材质的不同,绘画技法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世纪初期,江西景德镇的瓷画艺人对传统粉彩画法加以改造,用粉彩原料在瓷器上绘制中国画,形成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名家流派。余文襄,又名恂松,别号华舜,斋名“清平画室”“名泉古屋”,师承“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许人,擅长绘画雪景。他的雪景画构思严谨,极富诗意,被誉为“雪景大王”。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3、笔洗:洗刷毛笔的一种器具。古用贝壳、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作的小盂作笔洗,历代多以玉、陶等制作,较为丰富多彩。型多为扁圆形、青花瓷为多,上饰各种花纹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如仿官釉桃式洗,清雍正乾隆两朝仿宋代官釉器极为成功,釉质多样,莹润凝重厚。这件洗呈桃形,外壁塑贴带枝叶桃实,洗内有大开片,外底中心有3个芝麻大小的支钉痕,周围环以14个支钉痕。通体施粉青釉,釉面滋润,造型别致,工艺精细,是瓷洗中的精美之作。虽无款识,但明显具有雍正仿官窖器的特征。

如仿哥釉叶式洗,清乾隆,清代雍正、乾隆时,景德镇仿宋代官、汝、歌、钧、定等名窑作品非常成功。哥窑器中的朱色、粉青、灰青釉等,无不仿制。造型多为葵口碗、琮式瓶以及笔筒、笔洗、笔架等文具。这件洗呈树叶形,釉色粉青、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且深、细而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俗称“金丝铁线”。外底有芝麻大小的支钉6个,外底中心青料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双行6字方款。此器造型典雅,釉面纹片富韵律感。

4、水丞:贮砚水的小盂。无嘴,多属扁圆形,制作古朴雅致,为文房一重要器具。

白玉水盂(明)

如婴戏水丞,清中期,青白玉质,器形由五童婴环抱水丞组成,五童婴形态各异其中一童婴趴在丞中戏玩,四童婴环抱于圆丞外围或逐飞禽或贪戏玩,表情活泼天真,这类题材的器皿在明清时期较多见,是当时盛行的吉祥图案之一。

5、臂搁,即以竹、象牙材料刻制成的临书枕臂的器具。上雕有丰富的图案,成为一件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具,又是一件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如象牙雕竹节式壁搁,清中期,以写生小品为题,仿自然微弯的根部竹节形式精刻而成,臂搁正面下部微缩、根节窄密,根须及根楂伸张形整自然,根上保留二节竹杆,有一根侧枝,权叶分生,顺着主杆向上伸延,叶片或直或折或被虫蚀,均刻画的维妙维肖,恰到好处。壁搁背面二节空心竹体内,以镂刻方法,刻有晴蜓、天牛须蝴蝶各一只,栩栩如生。

刻人物象牙臂搁(清末民初)

这件象牙刻竹节式臂搁,受竹刻影响较深,正面的浮雕,芽枝攀附而立,意趣横生。背面镂刻的昆虫中那上翘的蜻蜓尾,细如发丝的天牛须,张立的蝶翅以及昆虫身上的点纹、圆纹,如叶脉线纹的羽翅,均刻画的细致入微、形态逼真,是清代象牙雕刻工艺品中的杰作。 

红雕漆文房用具一套:清中期,通体雕红漆,在桌式小几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套文房用具:两支红雕漆管紫毫笔,左侧有“佩文诗韵”的册匣及红委角雕漆勾连纹方形盒。盒内有黑色“三希堂”墨、朱色海水云龙纹墨各一块。几中间部分有两个狮纽的雕漆方拿,分别装有白玉印章和掏丝珐琅印泥小盒。几右为红雕漆圆柱形盒,内装掏丝珐琅笔圈及镇纸4个,右下为红雕漆砚盒,内装松花江石砚。以上各件雕漆盒底部都与漆几连在一起,设计新颖,刻工精细,小巧玲珑,提携方便,专供皇帝出行时使用,它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列举的文房用具,均为我国文人墨客收藏的艺术品。

古墨的分类、鉴别和收藏


笔墨纸砚在中国自古以来俗称文房四宝。而古墨在文房四宝中行二,足见墨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古墨,因难以保管,而明清原版墨品极为稀少,不被人们重视,一般藏家很少涉足。近年来,随着古玩收藏的兴盛,古墨的收藏也逐渐升温。2008年6月29日杭州西冷拍卖会,一锭清兰亭高会御墨以11.2万元成交,古墨的收藏越来越被藏家看好。

墨的种类

由于各朝各代制作墨锭的特征不同,所以分类标准不统一。

因不易保存,唐宋以前的名墨极为罕见。目前,古墨收藏与流通的主体当属明清墨。

贡墨是指制墨名家为得宠于皇上,不惜工本制作,以进呈与皇上或上司,因此,这类墨品也应值得收藏。

礼品墨是指装饰性强的墨品,一般寓意吉祥、造型美观。礼品墨可分为三种:一为寿礼墨,二为婚礼墨,三为赠送学生之用墨。凡属精品之作,藏家都可酌情收藏。

御墨是皇家所用之物,属于优质高档墨品,自清朝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制作。由于墨品精良,藏家首选御墨。

玩赏墨是指制墨名家或社会名流请人专雕墨模,特制名墨。因质量佳,形态奇,小巧玲珑,典雅古朴,也是收藏家热切索求之物。

自制墨是指观赏与自用之墨。墨品多选用上等烟炱所制,主要是馈赠师友,同好及自我收藏、使用。因此收藏此墨极为不易。

再和墨(又称再造墨)是指墨家所得优质墨加以粉碎、蒸煮、加胶、加料、杵捣、压模重制,其质量多系佳品,藏家也可以关注收藏。

此外,还有彩色墨、药墨、单锭墨与成套墨之分。

如何鉴别古墨?

收藏古墨,应采用多种方法辨别古旧与新仿,以防上当受骗。

首先是看墨品,包括制墨的时间、墨名、墨类、墨色、墨的形态、大小、轻重。墨的光泽泛紫色则是优质墨。看墨的表面有否损伤、断裂。“墨霜”与“冰纹”均是墨品曾受潮的现象。如表面暗淡、老重,证明是一锭古墨。

其次是闻墨品,古墨由于含有多种中药材,藏家一闻即有一股馨香扑鼻而来,这就是中药味产生的香味。后代所制墨品常有一种怪味。大多是用冰片掺之,味浓烈含凉,人闻后有刺鼻之感。而古墨的香味,淡雅沉朴,很是舒畅,人久闻而不厌。

再次是比墨品,古墨老旧、厚重,图案字迹清晰、规矩,香气沉朴。而仿制墨(即后代制墨)由于质差工少,与古墨又天壤之别,一比就一目了然。

古墨的保管方法

古墨,由于墨品存世时间较长,收藏古墨首先要注意温度和湿度,不宜放在干燥或过于潮湿的地方。其次,古墨易破易碎,不能压碰。一般都要做锦盒,用宣纸包装入盒存放。另外,古墨要放置在避光、背阴的地方,避免透风,也不能放在高处,以防跌落损坏。

收藏古墨,还必须掌握明清各朝制墨大家墨派和墨号,最好有墨谱对照,防止伪造者以新充老,移花接木,蒙骗藏家。

连环画的版式和收藏价值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连环画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随着时代变迁逐渐进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它从20世纪50、60年的辉煌,到20世纪70、80年代达到成熟顶峰。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由于电视文化不断普及,艺术欣赏多元化,连环画编创进入衰退期,新创作出版的连环画凤毛麟角,中国连环画艺术经历了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

不料,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沉寂已久的连环画竟峰回路转,逐步成为收藏市场宠儿,在1998年举办的98中国首届连环画拍卖会上,贺友直的线装三册一套《山乡巨变》以1400元拍出,陆俨少的三册一套《牛虻》,以1200元落槌成交。过去一直被视作“小人书”的连环画,成了与钱币、邮票、火花、磁卡、烟标等并列的八大收藏品。尤其是近年来,连环画更是走俏藏市,一些老版连环画在连拍会上迭创新高,如2012年12月武汉第十届连环画交流会上,一本赵宏本绘制、1962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白蛇传》连环画,以底价1000元开拍,经过众多连藏爱好者激烈角逐,最终以3.8万元的高价成交。连环画的确升值很快,但也不是所有“小人书”都具备收藏价值,按出版年代先后,连环画收藏基本可分为5大类。

民国连环画。指20世纪初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连环画。民国时期连环画因出版时期很早,且当年发行量不大,现流传于世的极少,且大多品相不佳。由于存量实在太少,市场里真正玩赏民国连环画的人其实并不多。若确有好作品,还是有人追捧。如早在2003年10月“中国连环画收藏交流网”第11届竞买交流会上,民国时期出版的一套32册的由陈履平绘画的《金台传》曾拍出21万元的高价。

老版连环画。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革”运动爆发前发行的连环画。老版连环画问世时间较早,现存世量很少,属连藏“蓝筹股”,其收藏价值很高。国内真正的连藏大家,都以收藏老版连环画而享誉连坛。只要是品相上好的老版连环画,售价大都在数千元甚至万元以上。如2009年4月重庆第三届连环画拍卖会上,一本品相上好的《潘必正与陈妙常》连环画,竟拍出了5.1万元的天价。

“文革”连环画。指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运动期间发行的连环画。作为共和国发展史上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产物,“文革”连环画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属连藏“潜力股”, “文革”初期出版的 “文革”味特浓的连环画和“样板戏”连环画收藏价值较高。如《“公”字的凯歌》拍卖价高达1000元以上;“样板戏”连环画也备受市场追捧,目前一套全品相“样板戏”连环画(共八本)最新价高达5000元以上,其中一本《奇袭白虎团》就值近千元。

80年代连环画。指1976年“文革”结束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发行的连环画,其中以20世纪80年代前期居多。由于这一时期发行的连环画很多,且距今时间不长,目前存量还很多,市场价格不高,一般品种仅售几元钱一本,但部分发行量少或特殊开本的价值却不低,如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85年发行、印量仅2900册的大开本连环画《生死场》,品相好的市场价达600元一本。

再版连环画。在老版连环画资源日益枯竭和“连藏”气氛日益高涨的情况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作为尝试,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老牌美术出版社纷纷推出各种再版老连环画。因限量发行而备受连藏爱好者青睐,不少再版经典品种市场价大都超过了80年代连环画,如顾炳鑫的32开精装本《渡江侦察记》(2004年12月出版,发行量仅2000册),定价36元,价格已超过了300元一本。

浅谈:瓷器表面使用磨损痕迹与古瓷鉴定


(底足粗糙,无自然使用磨损痕迹)

什么是使用磨损痕迹

古代陶瓷作为一种器物,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或用于实用,或用于陈设欣赏,或作为明器随葬。陶瓷器一经生产出来,它就需要被运输和销售,进而被使用、损坏、丢弃或埋藏、随葬。在这些过程中,陶瓷或多或少会被磕碰、撞击和摩擦,所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在陶瓷表面留下使用磨损痕迹。这些痕迹有的可能是明显的,有的则可能是不明显的(图1)。

陶瓷表面的这些痕迹有时可以作为我们鉴定瓷器的一个参考依据。说这种依据是参考的,那是因为鉴定瓷器的根本还是在于瓷器本身的胎、釉、纹饰、造型、款识等这些构成瓷器本质的部分,使用磨损痕迹只是瓷器表面的一种附加的现象。

使用磨损痕迹的鉴定原理

古瓷器在使用和埋藏或流通过程中,会在表面留下痕迹。这种痕迹是在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中逐次形成的。因而真品古瓷的使用磨损痕迹是很自然的。新仿的瓷器,由于流通、使用时间很短,一般没有古瓷那种自然的使用磨损痕迹,即使在流通过程中产生少量的磨损痕迹,或者人为有意做出某些磨损使用痕迹,但是这些痕迹是不自然的,与古瓷的自然使用磨损痕迹有着根本的区别。掌握了两种使用磨损痕迹的区别和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使用磨损痕迹来鉴定一件瓷器是真古瓷还是新仿瓷。

瓷器最容易产生使用痕迹的地方是器物的底足,器物的口沿,碗、盘、盆、洗类器物的底心,器物突出的边角部位等。这些地方是我们观察使用痕迹的主要部位。

黄釉瓷和黑瓷


黄釉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北方胎、釉原料以及烧造工艺等方面的特性,派生出的一个品种。主要流行于隋代后期至唐代早期。

南方黑瓷出现较早,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黑瓷,东晋时期德清窑生产的黑瓷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北方黑瓷大约出现于隋代后期,此后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北方瓷器中的重要品种。

文玩核桃正确保养三问


秋风徐徐,又到了文玩核桃下树的时候,不少文玩朋友也在潘家园收获了自己心爱的核桃。那么文玩核桃该如何保养?怎样保养才正确?刚买到手的核桃,不 管是新核桃还是老核桃,都需要悉心保养防止开裂,此时就需要根据情况给核桃上油。上油是保养核桃、防止核桃开裂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那么,什么样的核桃需上油?如何上油?何时上油?上什么油?上多少油才合适呢?

文玩:收藏新宠文玩核桃 保健又增值

一、什么样的核桃适合上油?

老核桃基本不必上油,只要经常盘玩,不用担心开裂问题。因为老核桃若经常盘玩,自身含油量较为丰富,过多上油会导致变黑影响包浆反而不美。

若是老核桃不经常盘玩,表面有发干的迹象,可适当上油,并用纸巾擦干,避免油量过大影响包浆,然后用密封袋封存。

刚剥去青皮的核桃,水分很大,不悉心保养很容易开裂,所以要避免暴晒和风吹。上油需要等到完全干透才可根据需要刷油。如果核桃里的水分还没有干透散去就上油,核桃的皮会因为“油浸水”形成油阴的状态,很影响核桃的品相。

二、什么油适合刷文玩核桃?

给核桃上油,最好选北方的山核桃油,但一般难于买到。刷油也可以用质量好的橄榄油代替,目前文玩圈里较为常用的还有质量好的婴儿油,用这些来保养核桃、 橄榄核、金刚等均比较好。当然,最好的还是自己身上的油脂,经常盘玩,就不用过分上其他油。切记不能刷发黏的食用油,影响核桃的手感与颜色。

三、怎样上油效果最佳?

给核桃上油的时候,千万别直接在核桃上面滴油然后开刷。正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手上搽一层油,待匀称且感觉不多之后,直接盘玩核桃,然后用刷子多刷 几遍。另一种是滴少量油在刷子上,用刷子在纸巾上或布上多刷几遍,待纸巾或布把刷子上的油吸差不多之后再刷核桃,这样效果也比较好。

好的核桃是需要经常盘玩、悉心呵护的,所以,爱核桃之人,千万别三分钟热度,玩两天就束之高阁,也切忌急功近利,急于要好的颜色,刷过多的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