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代天启瓷器鉴别特征 > 导航 >

辨别天启青花

辨别天启青花

明代天启瓷器鉴别特征 古代瓷器高仿辨别真伪 青花瓷器的鉴别

2020-06-23

明代天启瓷器鉴别特征。

天启官窑是明代官窑的尾声,天启一朝,仅存7年,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即爆发于天启末年,陶瓷官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至崇祯时官窑停产,故天启官窑传世品极少。官窑青花传世精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大明天启年制”款青花花鸟薄胎玲珑小杯,署“天启元年孟夏月造”款的青花花卉纹觚等。

天启青花颜色种类

根据传世不多的官窑青花瓷分析,其时代特点是大件产品渐少,小件产品增多,大件产品规整度略差,小件产品则很精细,颇有万历遗风。其青花颜色可分4种:

一、继承万历传统,呈色稳定,为鲜艳的浅蓝色,但已有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类似清初青花颜色。如日本根津美术馆所藏天启官窑款青花花篮折沿盘,即属此类。

二、青花色泽清谈,青中泛浅灰色,呈色稳定。如十八罗汉纹龙纽钟及米石隐款的花觚等。

三、青花呈色不稳定,有晕散现象,纹饰的线条与釉面呈熔融现象,类似永宣青花,但没有永宣那种入木三分、深入胎骨的刚健之风。此类青花多为佛前供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两件署天启元年款的青花双龙耳瓶,属于此类。

四、青花色调浓重,泛蓝黑或灰黑色的,多见于胎体厚重的青花器上。以上4种呈色,前两种属标准官窑青花,后两种多见于民窑青花。WWW.tAoci52.COM

天启青花瓷

天启官窑青花画风豪放简练,简笔写意,十分清爽,一改万历时繁满的凌乱布局,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为后代青花开启一代良风。其瓷器造型和纹饰也显露出受日本风格的影响,尤其民窑作品中更为明显,如四方、六方、八方、花口斜方、扇面形、菱花式等各种造型及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均与外销日本相关。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怎么辨别青花瓷?


怎么辨别青花瓷?大体讲,瓷器鉴定主要是从器型、纹饰、胎釉、款式等各方面来看。

器型方面:应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自宋代始创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每代都有变迁。试举一个明青花

纹饰方面:也同造型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题材内容、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晕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后代仿品都不能准确再现,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复笔加重点染青花来刻意仿效宣青的效果。试举一例明青花

胎釉方面:胎为骨,釉为衣。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入手,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因时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以前较之清代、民国,胎土中含金属杂质为多,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明成化胎体透光显牙白和粉白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显青白色。清康熙瓷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为清末民初仿品所不能及。至于鉴别釉面,主要应注意观察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层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和疏密程度。试举一个清代青花

款识方面:历代更是千差万别。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瓷器款识相互比较,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识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还应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如何辨识


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如何辨识。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如果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大明天启年制青花瓷器鉴定特点


明代天启(公元1621—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年号)朝仅7年,又处于明末艰屯之际,景德镇官窑堕入衰败状况,至崇帧时官窑停产,但民窑在大批外销订单的安慰下,青花瓷的风格百花齐放,始终遭到官窑影响的民窑,此时解脱了几百年的精力约束,逐步分开了临时依附的官窑底本,有很大的立异。其时期特色是大件产物渐少,小件产物增多大件产物规整度略差,小件产物则很精致,颇有万历遗风。

胎体釉料

天启朝采取石子青钴料,青花色彩多种多样,有万历时的淡描青花,亦有污浊娇艳与浓烈的色彩。总之,拥有明清之际过渡时代的特色。一些青花器物(重如果民窑瓷)有浓烈的东邻日本作风(即所谓的古染付瓷)。风行别开生面的两支笔的分水(混水)绘瓷技法,与事先青花料色非常共同,看上去别有情调。天启官窑青花极为习见,罕见多为民窑产物—其绘纹轻率工笔,青花晕散或带有浓褐景象,很像清初青花瓷,而民窑中青花佳构,绘画别致,工艺精致尤为别致可憎。此时代青花色彩可分4种:

1、继续万历传统,呈色稳固,为娇艳的浅蓝色,但己有浓淡深浅的档次变更,相似清初青花色彩。

2、青花光彩清谈,青中泛浅灰色,呈色稳固,画图工致,线条细微。淡描技法与万历晚期一模一样。另有更浅淡者。

3、青花呈色不稳固,有晕散景象,纹饰的线条与釉面呈熔融景象,相似永宣青花,但不永宣那种鞭辟入里、深刻胎骨的刚健之风。此类青花多为佛前供器。

4、青花色彩浓厚,泛蓝黑或灰黑色的,多见于胎体厚重的青花器上。彩瓷及写款上。其釉面少数粘稠且泛青色。

以上4种呈色,前两种属尺度官窑青花,后两种多见于民窑青花

瓷胎均由全白高岭土制成,胎质完整瓷化。胎体继续了万历朝的特色,大件器物胎质较粗拙,胎体粗重,器形不太规整。釉面玻璃质感不如前朝,釉色白中微带青,有一般釉面昏暗、粗拙。

造型纹饰

天启青花瓷大体可分为四类:传统的官窑器、寺庙用供器、海表里市场的日用瓷器、日本市场订制的外销瓷。外型重要是小件器物,制作精致;大件器物少见,规整度略差。

官窑器绘画手法大多采取“双勾混水”,线条流利,相似淡描青花。画风豪迈简洁,简笔工笔,非常清爽,一改万历时繁满的纷乱规划,造成本人的奇特作风,并为后世青花开启一代良风。其纹饰也露出出受日本作风的影响。

天启民窑此时逐步解脱官窑的约束,向其余艺术范畴鉴戒和追求立异图案及纹样,事先的江南地域和安徽新安地域活泼着很多文人画家和版刻家,大批的画谱和刻印作品影响了景德镇的陶瓷艺人。青花瓷大批采取种种画谱为蓝图和版画插图,有大批的小说、戏曲故事,构图规划显著是继续了新安画派。绘画作风以工笔为主,笔意有力,画工轻率,规划简略。有大批的简笔工笔画,线条粗豪豪迈。画法多为单线平涂,始创皴染法来描写山水人物,称为“山石皴染分水法”,这种绘画技法致使影响到清初的绘画作风,孕育了康熙时代的“青花分五色”技法。

民窑青花纹饰中有一些特别之处,如人物脚下画链状纹,器心画鱼、蟹,碗心灵芝托“喜”字或“寿”字纹饰,灵芝成菱米状(万历灵芝呈椭圆形),碗心莲花托“寿”字纹饰。

天启青花瓷中的人物纹饰比拟拥有时代特色,汗青人物图纹饰较罕见,这一时代,阶级抵触和民族抵触使得社会愈加动乱,大明王朝正在风雨中飘摇,堕入内忧外患、走投无路的地步。官窑的简直停留使得大部门制瓷技工涌向民窑,民窑绝对宽松的创作情况,使得青花瓷工匠能够自在施展本人所善于的绘画内容,更易汲取事先文人绘画的影响,对青花瓷人物纹饰题材的挑选就是这种自在性开放近况的产品。

款识辨别

天启官窑的年款以四字居多,字体扁宽。有“天启年制”四字双行青花楷书款,款外围以青花双重圈或双方框。另有青花料楷书“大明天启年制”六字双行款,落款于器物外底,款外围以青花双重圈。此外还见“天启年制”、“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大明天启年制”、“大明天启米石隐制”款,有的带双圈。

民窑瓷器上的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另有少数刻划款,未见釉上彩书写款。除上述仿官窑年款,另有“天启元年”、天启三年”、“天启四年”、“天启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造”、“天启五年吴各冬香”、皇明天启元年孟秋月谷旦立”、”天启元年仲夏月吉日立”、“天启三年仲冬月谷旦立”、“天启年米石隐制”、“大明天启年办”等。其中以“天启元年”款较为多见。

署前朝款的有署永乐款、仿宣德年号款、成化款,还有“正德年造”、“大明嘉靖年制”、“隆庆年造”等。另有“大明年制”款。

吉言款如:“万福攸同、福寿康宁、长命富贵、永保长春、天下太平”。

堂名款如:“富贵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天禄佳器、长春佳器、同乐佳器、永昌佳器”等款,还有“竹石居”、“于斯堂”、“京兆郡寿房记”。

天启年青花瓷上以青花料书写的年款,其呈色不一,或明快,或灰暗,或浅淡,或浓重。笔道租重浓深者,大都写得很有功力;浅淡者则显得清新雅致。天启年款除落于器物外底,还常落于外口沿、肩部、腹部等。

赏析

万福攸同款青花云鹤纹盘

万福攸同

万福攸同款青花云鹤纹盘

盘内侧绘有四只展翅于云中的仙鹤,盘外侧绘有八只仙鹤展翅于云与珍宝中。底款为“万福攸同”,是意为同福多福的祝祷之词,款外围双圈。盘底的修足方式具有明显的十六世纪特征,且仙鹤是嘉靖的典型纹饰之一,此盘因此可被追溯为嘉靖晚期或万历早期的作品。

青花山水纹四系罐

天启-崇祯 青花山水纹四系罐

造型雄壮,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四系、圈足。胎体灰白,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艳丽,绘画通景山水纹,山水布局合理得当,皴法一丝不苟,细腻无比。此罐做工规矩挺拔,接胎平底削足刷痕明显,胎釉烧结紧密用料细致,青花发色浓重典雅,釉面亮丽,画意疏密有致山水等图案组合成一幅通景,笔法洒脱随意。虽没有官窑的富丽拘谨,也不失为一件明末清初的民窑精品!

青花人物笔筒

明·天启 青花高士图罐

明·天启 青花人物盘

明代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如何鉴别?


明代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如何鉴别?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如果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青花瓷起源及辨别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器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为瓷器艺术的一朵奇葩。从古至今为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所青睐。而唐宋青花瓷更被陶瓷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胎体、釉质、彩色均为上乘,但较完整的上品瓷器却难得一见。近日,笔者有幸拜见了唐宋青花瓷民间收藏家王俊选先生,听他讲述了20多年来研究唐宋青花瓷发展史,饱览了他收藏的唐宋以来的青花瓷珍品,令人耳目一新。

青花瓷起源之辩

青花瓷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在1280℃的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钴料在高温作用下呈现蓝色,习惯上称为“青瓷”。至今研究青花瓷发展史不过百年,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列克塞·波普博士根据一只高63.6CM、带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题记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德黑兰阿迪拜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众多青花瓷器进行比较,划出74件与之风格相似的景德镇青花瓷,定名为“至正型”青花瓷,并写了两本书,由此就有了青花瓷起源于元代的说法。1975年南京博物馆在发掘扬州唐城遗址时,在江苏农学院基建工地晚唐地层中发现了一块用蓝料绘有几何形图案纹样的枕片,推测是“唐青花”。三年之后的1978年,香港毛文奇先生撰文说,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白釉蓝彩三足罐是唐青花。这是首次将一件完整唐青花披露于世,引起极大震动。五年之后国家文物局在扬州举办的陶瓷培训班中,四届学员在唐城遗址拣到20多块青花瓷残片,其数量、品种、烧造工艺都超过青花枕片,这就使我国青花瓷起源于唐代的看法渐趋成熟,成为我国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收获。

1999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中国青花瓷”一书,该书作者马希桂先生写道,唐宋青花瓷一说,目前已被陶瓷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亦有个别的尚持有不同意见。鉴于目前对实物资料掌握太少,研究工作有一定困难。我相信,随着新资料的不断被发现和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青花瓷的起源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胎是瓷之骨,釉是瓷之衣”

北京民间唐宋青花瓷收藏家王俊选先生从事青花瓷收藏近30年,对唐宋元青花瓷颇有一番研究。20多年前王俊选先生经常到北京后海的古玩市场去“闲逛”。一天他在一个小店铺见到一个又黑又旧的小罐罐,有盖,很完整,透着那么深沉厚重,经过几番交涉,终于低价购得。回到家中,他用两瓶消毒液长期浸泡,终于把小罐上的土沁生生地给拔了出来,青花的颜色也呈现出来了。当时,店主卖时说是永乐或洪武年间的,现在看来,这只青花小罐是唐代的,要比元青花早好几百年,收藏价值自然很高了。

王先生认为,对于古瓷釉面的研究,是经过长期的观察、探讨而得来的,“胎是瓷之骨,釉是瓷之衣”。研究高古瓷,不但要研究古瓷的胎,更要花大精力去反复揣磨,潜心研究古瓷的釉。往往“看走眼”就在于对釉研究得不透,张冠李戴,谬论百出,甚至出现连自己也搞不懂的似是而非的谬误来。

辨别真伪的钥匙

王俊选先生告诉笔者,通过老化与裂变看年代,甄别唐代的釉下彩,本身就像是欣赏一幅唐代的历史诗画。唐代青花瓷的发色有些已经是很纯正的了,虽然画工过于简单些,但用笔设色不低于现代的水平。据记载和专家论述,唐代中早期就有青白釉了,但解释青釉、青白釉总是含糊其辞。其科学解释应该是:白釉的含铁量在0.63%-1%之间。在唐代只讲白瓷或青瓷,没有青白瓷一说,这就给后人带来模糊的认识,影响了对陶瓷的研究。对高古瓷的研究要从胎和釉两方面进行,不能只考虑造型或纹饰,主要研究胎釉的老化与裂变的特征、特性、规律,如果发现釉下有钴做原料的蓝彩,就能确定是唐代的青花瓷。确定了年代再进行纹饰、彩绘的研究,也不能凭纹饰、彩绘和造型去判定年代,因为纹饰、彩绘和造型可以仿画仿造,而胎釉之间的老化与裂变到目前为止,还很难造假,能工巧匠也做不出来,这一点就让造假者过不了关。俊选先生说到这里,显得很有把握,“掌握了这关键的一点,你对高古瓷与现代仿品的根本区别,心里就有底了,高低也就见分晓了。现在用的是波普测试仪,电子眼帮了我大忙,是这把‘钥匙’打开了古陶瓷年代久远的‘锁’,揭开了唐青花瓷的神秘面纱。”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古人用诗句表达窑工用了九年时间研磨、淘洗瓷石或瓷土,才烧出越窑的“秘色越器”,所以才有“秘瓷览来不看胎,瓷父要数秘色器”的诗篇。可喜的是,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在河南巩义黄冶进行考古发掘唐三彩窑址时,首次发现了唐代青花瓷的产地,引起了考古界和陶瓷史专家、学者的重视。这次发掘为唐、宋青花瓷的悠久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唐、宋青花瓷史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北京收藏家王俊选先生从事收藏数十载,为了收藏他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倾其所有,潜心学习钻研,成果颇丰。在众多收藏品中,有一件青花瓷器盖罐是他的最爱。十几年前王先生为了验证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他将此罐送到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仪器检测的结果为唐晚期青花瓷罐。这个结果让王先生欣喜不已。更加激起他对古代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辨别康熙青花真伪的方法


清三代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头戏。近年来,康熙青花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是一路高歌。不过,市场上也出 现了大量“鱼目混珠”的器物。一位读者来信咨询自己所藏的笔筒是否为康熙青花,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新仿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为了让普通收藏者学会辨认康熙青花,我们将该仿品与其他5件青花器皿进行对比说明。  

货比货:比青花与“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对比,新仿品的青花发色浮于表面,没有深渗进胎中。康熙时期的青花发色独一无二,特别是中期的青花是最正宗的发色,鲜明亮丽,而且青花釉浓淡、颜色层次分明。

比纹饰仔细观察可见仿制品的纹饰散乱,而且画工甚为粗糙。真品就完全不同,如“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绘画明显有着“清初四王”(指四大王姓的书画名家王原祁、王时敏、王鉴、王)的笔意;而仿品看不出章法。从局部对比,新仿青花山水纹笔筒的江水不见任何纹路,只是混沌一片;民国仿康熙山水纹笔筒的江水稍有纹路,但仍是一片模糊;而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便明显可看到清晰的水纹,生动有力,画工之精粗一比较便有结论。

比底部康熙青花山水纹笔筒底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底部形成俗称的“壁底”;2.半露胎、中间有釉,在底部形成三圈,中间一圈没釉;3.底部在烧制时因为高温受冷收缩而形成“桔皮棕眼”。仿品却没有这些特点,底部非常光滑,明显经过打磨,而整个底部都有釉,无任何小点。

比器形康熙青花笔筒有3种形状:竹节形、桶形、撇口形。都能表现出康熙青花器的“修身”、大气。然而,仿品胎厚、器型呆板、器物笨重,毫无康熙青花的特点。

比釉正宗的康熙青花笔筒外壁白釉釉色泛青,内壁白釉釉色偏白,底部白釉颜色较淡,三种不同。而仿品却三个地方都施以同样的釉。

市场普通康熙青花也有精品市场上大量追逐清三代青花,而康熙时期国力强盛、景德镇陶瓷业兴盛、工艺优良,创造出最大气的清代青花,不但胎细、画工好,而且器型多品种,传世量大,在收藏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清三代青花越炒越高,市场上的“货”越来越少,反而是传世量最大的康熙青花被藏家列入“获得的可能性最大”的青花。特别是当清三代青花价格颇高时,有专家提出,康熙时期的民窑也有值得收藏的好东西,而且价格尚未被推高,如普通的康熙青花香炉,3000~5000元能买到,而精品的价格也只有10000元~20000元。康熙青花发色独一无二,其民窑器物的价格上升也是必然的。

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


明熹宗天启(1621-1627)共七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政权日暮西山,社会动荡,内外战事不断,国力严重衰竭。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十分萧条,因此传世出土制作精致的瓷器相对前几朝要少,大都不带年款。这种造型古拙,工艺粗疏,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晚明瓷器,虽然未被醉心官窑精瓷的国内收藏人士看重,但深受日本古陶器收藏者的青睐。

前几年,我去苏州,在地摊上发现数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附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摊主侃价,摊主也非见“钱”眼开之辈。他说,你别看它们粗糙,这是晚明的东西,是真家伙。东西虽真,但不是细路子,乏人问津。摊主见到我颇为热衷,似乎遇到了“曲高和寡”的知音,他侃侃而谈,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激昂情绪,最终以“宝剑赠英雄”的气概,价格一槌定音,这几只碗全部让利售于我,打包的时候他又显得依依不舍。

我把宝贝携回家,请几位对古陶瓷颇有研究的藏友过目,他们一致夸奖这位苏州摊主是讲诚信的,确确实实让我拾了“漏”,嘱我好好珍藏。我反复把玩,渐渐明白了为什么晚明民窑瓷器受到日本友人青睐的原因。明王朝政权的动荡,瓷业不景气,客观上官方放松了对民间瓷工的约束。工匠和作坊老板象除去桎梏的壮汉,有点随心所欲,艺术上不必象制作官窑瓷器那样屈从清规戒律,制瓷工艺的自由度提高了,瓷工们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这几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充分体现了晚明民窑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清新刚健,敦厚致用的特色。我愈把玩愈珍爱,兴致倍增,乐于把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供同道们共飨:

胎:胎土淘炼不精,灰白中有点泛黄,胎体较为厚实。

釉:釉层较稀薄,透过瓷釉,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胎体拉坯成型时留下的削痕。

色彩:矾红为主色调,以绿釉点缀,红绿相映,疏朗清逸,有给人以艳而不俗的视觉效果。

纹饰:稚婴采用轮廓勾画填色的大写意画法,用笔随意,线条流畅,色块衔接自然,儿童形象虽未刻意勾画,但十分传神,欢蹦雀跃之状栩栩如生,体现工匠绘画技巧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工艺:修胎粗疏随便,圈足留有粘砂;底足有明显的火石红,并有放射状的跳刀痕。

我查阅南京博物院古陶瓷专家霍华女士撰写的《陶瓷述古》一书,该书第5页上有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的照片,她说:“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店上世纪90年代出售此类瓷碗,当时仅20元一只。”我又在几年前出版的一本上海古陶瓷拍卖图录上见到此类瓷碗的芳影。如今,国内古陶瓷收藏者的收藏理念日趋理智,藏家们不仅追捧官窑精瓷,对文化含量高、存世量又不多的民窑瓷也有浓厚的兴趣。我想,如今让这几只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天启红绿彩婴戏纹民窑瓷碗在拍台上亮相,也许会吸引众多古陶瓷爱好者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关注。

怎么鉴定天启瓷?


怎么鉴定天启瓷?衔接万历和崇祯的天启瓷,两边的界限是很难确定的,尤其是与崇祯的交接更是不好确定。目前只好根据有些有款的,或者确实有考古证据的和一些当时的书面记录来进行确认,以下是关于天启瓷鉴别的简单常用的方法。

粘沙底

这是一个比较具有明显特征的天启瓷鉴定要点,即使是为皇家烧造的带有“天启年制”双圈款的瓷器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这个特点。

虫咬现象

在瓷器的边沿部分,如口沿、角边出现釉的自然脱漏,这是天启朝瓷器的特有特征。景德镇的瓷器早已经解决了脱釉的现象,而偏偏在天启这一代重出江湖,可谓返祖现象。日本后代仿造这种虫咬现象的很多,注意观察,区别自然脱釉和人为脱釉的表现,以免走眼。

纹饰上的特征

天启瓷构图的独特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断代依据。如从青花罗汉盘,可以看到一个与以往瓷器纹饰构图不同的现象。一般来说,碗盘背面的构图也有天地之分,靠底足为地,口沿为天,人物、风景、树木总是从底向上。而在这件盘子中可以看到一个天地倒置的现象,草木之根在盘子的口沿,往下伸延。这是天启瓷构图的特征,其他朝代真是不多见。反之,在盘子的正面也有从口沿向盘心伸延的草木。结合其他特征,可以为综合断代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

酱釉口(俗称口红)

景德镇白瓷口沿涂酱釉的现象也是天启朝首创的。这主要还是由于虫咬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瓷器的质量,陶工们想出了这个不是方法的方法来补救。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应该是崇祯朝以后的器物,也是人们区别天启和崇祯的重要标志。

天启瓷

万历皇帝仙逝,短命的泰昌皇帝按遗诏免除了没有烧制完毕的官窑瓷器,撤回了督窑宫。景德镇明代官窑历经200余年终于落下帷幕,直到康熙初期才恢复景德镇官窑的生产。景德镇经历了一个没有官窑的40多年,史称过渡期。这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也是瓷器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时代。天启正是这一变革时代的开创期,而变幻莫测的时代也带来了新颖之趣,“趣”正是天启朝瓷器的特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辨别天启青花》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辨别天启青花》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代天启瓷器鉴别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