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陶瓷从72到1的转变

景德镇陶瓷从72到1的转变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6-29

景德镇古代瓷器。

每年,全球瞩目的拍卖行的高价珍品,必有出自景德镇的官窑瓷器,这些没有个人名款、甚至很多连底款都没有的器物,以现代人最为在意的方式——价格,来使这个一千年来,始终是中国制瓷中心的城市蒙羞。

同样让景德镇感到惭愧的,是瓷都的称号让位于佛山、德化,大量的卫浴、瓷砖、盘碗盏碟占据了中国大大小小的超市货架;而讲究品位的人,爱上了唐山的骨灰瓷;在传统的影响下,喝茶的痴迷于宜兴紫砂泥料的养成变化。说起景德镇,人们的心里想到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故事。景德镇像欧洲一样老了,再也不能引领陶瓷消费潮流,继续成为全世界爱瓷者的朝圣地。祖宗的饭好吃,倒是从樊家井流出的仿古瓷器,占据了各地古董店的半壁江山。我曾在广州一个古董店,很诚恳地问老板,有没有比较好的仿古作品可以出售,他指着一地的元青花,很认真的告诉我,我没有新东西,都是老的。另外,不止有一个人问我,你所给我看的这个瓷器,和街心公园扯着“景德镇陶瓷精品大卖”里的东西比,有什么区别?南京某陶瓷艺廊曾在某艺术馆做当代陶瓷名品的展览,我有幸参观,只见到在一堆灌浆坯的器物当中,几尊佛教主题塑像有些鹤立鸡群,艳丽穷工,让我徒生“膜拜”之意。在景德镇,市中心的陶瓷大世界对面的莲社北路上,有专门给外地人开的各家陶瓷店,“大师”作品在此汇集,这些恐怕就是人们眼中的景德镇。

“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作为丝绸之路的最大宗产品,陶瓷的工序是复杂的。正因为国外在仿制陶瓷时,从泥料、成型、装饰、釉料、烧成等诸多环节中都存在着技术瓶颈,迟迟不能突破,景德镇才能独立鳌头数百年。景德镇很早就成为手工业大规模生产的典范,陶瓷生产上下各环节都单独成为产业,并互不侵犯,甚至互不了解。在以乡土宗亲为人际关系纽带的时代,景德镇本地及周边府县的工人们,很自然地围绕着陶瓷生产,形成了不同的行会组织。陶瓷以手相传递,行业相对自我封闭,拉坯者不利坯,利坯者不会去抢挑坯的生意,青花五彩,各有能工巧手。国外消费者的订单,随洋流和海风而来,趋水路经昌江直达景德镇。和今天的中国生产ipad和牛仔裤不同,那个时代,景德镇占据的是利润的上游,景德镇是被山寨的对象。而在我看来,最大的不同,如今我们被卷入了机器大生产时代,艺术品被复制的时代。当年则是手工时代的大生产,尽管也会采用先进的水力机械来进行碎矿、制釉,但机器尚未使人一蹶不振地忙于应付,生产还是以人为中心,所有的陶瓷制品,自然地带上了人的温度。

工业时代只会使需要的人手更少:在德化,先进的机械制坯,只要把泥料放入置料口,加工好的瓷坯就会源源不断的产出,极大地节约成本。在佛山,庞大的车间有自动的机械喷淋釉水,马桶成品如山堆积。GDP的时代,手多必败。

面对72双手在当代陶瓷产业中的失败,景德镇也往往推举出另1双手来——“大师”之手和“陶艺”之手。在当今的体制中,“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是能搅动市场的两只大手,不谙艺术之人,往往被名号所迷惑,以为由政府部委评出的大师,必出精品,也一定“值钱”。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是严谨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却在去年录入了景德镇的书记,一时坊间热议不表。依附于这两大师之下者,则有门徒若干等,又各成其师。以下统称“大师”们。按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不少“大师”其实只能承担72双手中的一双或几双手的功能,而更多的“大师”其实默默无闻——可曾有国家评出拉坯大师和装坯大师或装窑、烧窑大师呢?

因为按照正统的观念,陶瓷的装饰部分——绘画装饰、色釉装饰、雕塑装饰等,更接近或等于学院中的“美术”相关范畴,而其他部分,练泥、补水、拉坯或利坯,则是一种低附加值的苦力劳动。这些从业者,只能被称之为“师傅”。如同我们在面对一副书画时,并不去关注纸墨的作者一样。然而陶瓷并非书画,陶瓷对器形、材质、装饰、烧成的要求是相等的,其中任何一项成为短板,意味着全面失败。况且陶瓷有着不同于书画的语言和表现力,又有着书画不具备的平民特性——自有陶瓷始,主要承担的还是器皿的功能。历史上被创造出来的陶瓷实用器皿,却往往在博物馆,享受着和那些署名的大艺术家作品同列的地位。以景德镇为例,一件宋代的湖田小粉盒上体现出的迷人魅力,带给人的艺术享受,要远高于某些当代“大师”的“作品”。宋代小粉盒的艺术力量,正是这些不知名的“手”共同创造的结果。

将陶瓷美术化的倾向和市场一起共同造就了景德镇目前之怪现状:以美术凌驾于陶瓷工艺之上,又尤以绘画当作陶瓷语言的最高表达。一部分陶瓷创作脱离实用的需要,被仅仅当作是瓷画和昂贵的陈设,而体制养成的“大师”辈出,模仿和不思进取成为主流。玄乎其神的炒作、自以为是的派头,让人摸不着门道的价格,都硬生生地阻断了普通人和工艺之美相逢的可能;另一方面,大批量的作坊学徒工陶瓷横行,贴花、灌浆,瓷器被像牛仔裤一样地大量生产出来,同样失去了昔日景德镇陶瓷最可贵的工艺特性,变得面目全非,消费者则面对一堆粗制滥造的器物失去辨别力。

不过,并不至于对景德镇彻底失望。想了解景德镇,你可以到昌江广场去。新修的路面虽然坑坑洼洼,却可以轻易地走到景德镇正在变化中的三个地点:老厂、雕塑瓷厂、陶阳新村,这三个地点实际是由两个中心松散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告诉你,这三处地方汇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陶艺作家,你不要觉得惊讶。而景德镇的将来,并不是要去生产廉价的瓷器,而是维系于陶手的手上。所以尽管在GDP上无法和佛山德化抗衡,景德镇却不会永远堕落下去。救赎景德镇者,一是景德镇自身深厚的传统工艺和文化积淀,二是中国陶艺的渐兴,三是有识之士的努力推动。

对中国人来说,陶艺还是新的,只是中国享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国人对陶艺的了解,普遍还在于小朋友课余捏泥巴。景德镇其实也不是了解陶艺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老师们,虽然不乏陶艺家,却始终是在学校和学术的圈子中做陶艺,作为舶来品的艺术门类,油画进入中国一百多年,尚不能成大气候,何况陶艺这个小兄弟呢。如果说景德镇传统陶瓷是过手七十二,那么,纯粹的陶艺,就真的似乎是一,陶艺更多的属于个人的创作,从练泥、拉坯、修坯、装饰、配釉、罩釉、烧制,一个人负责到底。至于艾未未在景德镇定做1亿颗陶瓷葵花籽,烧成后运到伦敦铺开就展览,展览就大卖的“当代艺术”,连景德镇陶手都觉得震惊——那是艾未未啊。

更多的人是亲自到景德镇来做陶艺,除了景德镇陶院的师生,八大美院的陶艺学生都有在景德镇做工作室,央美的坐着Z67离开文化的首都北京,在陶艺的首都景德镇成立Z67工作室;国美的工笔高手,静悄悄地在新厂的民宅里画宋代的花鸟和人物,不过这次,他们不要绢或纸了;鲁美的姑娘们,做出青花的项坠、青釉镂空的首饰,满足自己的美,才能把美传递给其他人。牛人李飞的壶经常出现在好几家店里,这个对青釉和壶型深有研究的年轻陶艺家是内蒙人也是景德镇人……

景德镇的再度国际化,已经不是外国传教士来偷师,而是来创作、展览和交流。香港的乐天陶社,在倒闭的国营雕塑瓷厂租下旧厂房,接待来自全世界的陶艺家来访问或者驻场创作,在乐天,一个叫Dryden的美国陶作家,壶越做越小了——他开始喝中国的功夫茶,他的壶是我用过的最好用的壶,用才能明确需要,符合需要的美是体贴人心的真美。兔年,Dryden和所有的陶手一起,参加乐天陶社的年度生肖陶艺展——“一人一兔”展,他自己拉坯的盘子上,画的兔子在追逐逃跑的胡萝卜。从Dryden的作品中,我看出,“景德镇国际化”这个词的真意,就是在景德镇的世界陶艺家做出新的景德镇陶瓷。

每周六,年轻的陶艺家们到雕塑瓷厂乐天陶社门口摆地摊,把自己学习中的作品交换成生活费,慢慢的人气汇拢,乐天接手改名为“乐天周六创意市集”,在乐天的扶持和推动下,这里成为了中国陶艺的创作和交易中心。而除了周六,围绕乐天开的小店也别有风情,“山石”的王平来自绍兴,他阶段性的制作重点是酒具,如今老酒要新瓶来装;蝉工坊是小蕾和志权,小蕾是从河北燕山大学来的“景漂”,大学教师家庭成长的她,做出的日用器皿有着宁静而鲜艳的气息;乐天的老板当然是陶艺家,年轻的陶手提到郑祎,再玩世不恭的都会流露出敬意……

我是不是可以把景德镇比作昔日的圆明园和宋庄?相似处或者仅限于艺术,不同处却更多,因西画的语言全来自西方,叙述方式亦不少是翻版,再者油画本身是纯粹的美术;陶艺同为舶来品,其语言却几乎都能在景德镇的传统中找到,现在的景德镇陶艺,正是在传统的72手基础上进行的1手创作,优势不言自明。日本陶艺自民艺运动后得到迅猛发展,才会在世界享有盛誉,景德镇陶艺唯一的不明朗处,恐怕就是没有它的栗宪庭和柳宗悦。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从景德镇到巴黎:中国陶瓷艺术展亮相卢浮宫!


4月17日,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为期一周的“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在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展厅隆重开幕。

开幕当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刘承萱、景德镇市副市长熊皓、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歌德弗兰等百余名中法嘉宾到场庆贺并参观了展览。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参展作品以中华文化重要的艺术圣地敦煌为为创作主题,以陶瓷艺术为表现形式,凸显中国两个代表性文化——佛教文化与陶瓷艺术完美融合,意在为外国友人呈现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工艺与创新发展。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史上规模最大、参与者最多、展览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展览。

参展的93位中国陶瓷艺术家的135件套,单件共计1353件当代陶艺精品,获得现场嘉宾一直高度评价。现场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展厅组成:“过去厅”展示中国当今的制瓷工艺所能实现的各种瓷上效果;“现在厅”展示中国艺术家对当下瓷上艺术的理念、价值和主张;而“未来厅”着重探讨瓷上艺术未来的各种方向。

来自景德镇的展览策划团队表示,本次展览筹备2年多,由于瓷器烧制工艺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毁于一旦,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作者很多的精力与心血,他们为这次展览都精益求精,力求将做好的中国陶瓷艺术和文化展现给大家。此次展览的目的并非将敦煌的壁画艺术进行临摹和再现,也不是当今中国瓷上艺术作品的简单收集和呈现,而是以敦煌为语境,以中国瓷为载体,研究和探讨创作的文化背景、主题意义及核心价值,支持和鼓励艺术家突破传统审美价值,反思敦煌文明对当今的意义。

此次“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将于22日落下帷幕,随后还将在其他国家巡展。

景德镇陶瓷酒瓶厂家_1斤装陶瓷酒瓶批发


随着白酒市场的细分,造型独特,精雕细琢,气质优雅的陶瓷酒瓶成为商家的热捧对象。陶瓷酒瓶不再仅仅是一个容器,而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符号,展现出中国高超的工艺性和优雅的艺术性,人们饮酒也不再满足于酒的口味本身,更重要的是饮酒能够饮出文化,饮出情调,让心灵得到净化和满足。陶瓷酒瓶集酒文化、陶瓷艺术、装饰、书画民俗为一体,常令人达到“酒不醉人瓶醉人”的意境令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中国陶瓷和白酒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向号瓷之国”,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也是白酒的故乡,将白酒和陶瓷这两个代表东方文化的元素放在一起,的确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尽管陶瓷酒瓶整体成本比玻璃瓶高出不少,但在白酒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突出白酒品牌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已经成为白酒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个性化包装也越来越受到厂家和设计策划者的高度重视。“酒以瓷贵,瓷以酒香”,陶瓷具有完好的密封性能,釉料光洁,能够保护白酒长期保存不变质。制作精良的陶瓷工艺酒瓶不仅能彰显艳美酒色,而且提升了美酒的价值,让美酒身价百倍。

景德镇酒瓶厂位于世界瓷都景德镇,提供1斤2斤3斤5斤10斤20斤30斤50斤60斤100斤150斤200斤等容量陶瓷酒瓶酒坛生产批发,陶瓷酒瓶酒坛来图来样个性定制。

我们厂生产的陶瓷工艺酒瓶规格、品种繁多,选料考究,做工精细。既有古老艺术之魅力,又具典雅明快的现代艺术风格。正宗的景德镇陶瓷艺术酒瓶一定会为您的产品增色,为您的企业增利!

现在推荐几款热销的1斤装陶瓷酒瓶批发:

1、四大美人1斤装陶瓷酒瓶套装批发

价格:128元一套 了解详情

2、1斤装陶瓷酒瓶批发镀金白菜套装

价格:80元一套 了解详情

3、1斤点金龙凤陶瓷酒瓶批发

价格:18元一个 了解详情

景德镇大盘大碗到汕寻买家


16日,在易初莲花超市前广场举办的大展销上,一对巨大的盘碗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据介绍,大盘是青花名瓷,直径1.5米,重达近百公斤;大碗名为薄胎瓷碗,直径56厘米,厚度却只有0.2厘米左右,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展销会的组织者余先生称,他已是第四次来汕头举办展销了。“汕头的瓷器消费潜力大,也有慧眼识宝的藏家,很有市场。”他表示此行就是冲着识货的行家来的,因此带了不少精品名瓷。据介绍,此次展销的39个摊位2万多花色品种中,以工艺、陈设瓷为主,有薄胎、青花、雕刻、粉彩、颜色釉以及名家名作等。其中,展摊里的数个薄胎瓷碗,均为中国薄胎瓷王高梅生大师所制,碗的厚度仅0.2厘米左右,直径最大的达56厘米,或绘以山水,或画有游龙,充分体现出“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

据了解,此前江西景德镇在汕头也举行过多次陶瓷展销,但多多少少会碰到“冷场”的尴尬;再加上有一些打着景德镇名瓷旗号的所谓“精品”瓷器展,使不少汕头市民不甚看好。对此,余先生认为在汕头还是有市场的,关键是展销的瓷器要有特色、有品位,能充分展现景德镇的品牌优势,“只要是好东西就一定会有人欣赏”。

华丽转身从馆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馆于1954年1月1日对外开放,最初馆址临时设在市区中华北路301号的天主堂内。1955年9月,馆的新馆舍正式落成于莲社北路21号。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28平方米,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1965年8月扩建展厅主体两侧469.2平方米,与主体形成一个整体。1974年1月,陶瓷馆第二次扩建,新建一幢三层的展览大楼,计1500平方米。截止2013年6月,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4平方米,库房面积376平方米,展厅面积3194平方米。

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景德镇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更是该馆独有藏品。所有馆藏品类丰富、科学价值极高,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一)

眺望世界范围,没有第二座类似博物馆专门针对陶瓷艺术的博物馆。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精彩。在过去一甲子的岁月里,它心平气和地站在喧嚣以外的安静之处,如果途经此处的人们不特意抬头仰望,就会与深邃的历史,跌宕起伏的制瓷传奇擦肩而过,这将是一种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遗憾。因为,这里收藏着有关”CHINA”一切,错过这里,将无法在他处得到盘踞在你内心有关瓷的解答……

因此,便有了一条原则成了外地人来景德镇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他们必须去三个地方——御窑厂、馆和古窑。如果忽略这三个地方的任何一处,仿佛都不曾真正来过景德镇,更别说了解了“CHINA”的真正身世故事,那将是何等的遗憾呀!而馆就像这座城市瓷文化的一位“守护神”,它默默地庇护着、收藏着这座城里所有有关瓷的一切信息,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只要你迈进那扇门,它向你敞开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陶瓷世界……

馆眼下位于风景优美,闹中取静的莲社北路169号,馆名是1964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内藏品通过调拨、捐赠、收购、移交等方式入藏。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瓷馆建馆初期先后从文化部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调拨一批精品供馆收藏、展示。馆内收藏有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景德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作3万余件,其中文物藏品5000余件,还有收藏有明清及当代书画600余幅,其中有“金陵八家”、“珠山八友”等名贵字画,以及玉器、金银器、砚台、石碑、石刻等杂项藏品。

当你走进馆,你就走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瓷的世界,虽然在陈列上只是沧海一粟,难以完全,但这里呈现的是陶瓷中的精品,是陶瓷艺术领域中的一个个生动的代表符号。这座陶瓷馆,规模不大,但里面的容量却不小。其设有“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专题展览厅”三个部分,共计有220多件古今经典瓷器展品,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从五代的青瓷、白瓷,到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釉里红,以及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直到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

这里还有我市原各大国有陶瓷厂、陶瓷研究所、著名陶瓷名家的精品瓷之收藏。这些珍贵的陶瓷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历代工人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精神。馆基本陈列展示的是景德镇自汉代开始至今的历代陶瓷代表品种220件,比较系统的诠释景德镇1800余年瓷业薪火相传,发展脉络完整的历程,让观众从中品味到——景德镇由瓷器而形成陶瓷产业进而独步陶瓷制造业高峰,成为“瓷都”的发展历史。

(二)

馆全年365天免费开放,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左右;为了普及、推广陶瓷文化,进行历史教育,馆特成立馆社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馆长亲自担任,一名副馆长专门负责整个教育工作的运行,并规定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经常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在本市各个社区、人员密集的场所,以“陶瓷文化进社区”专题教育展出分“水土宜陶、古窑遗址、瓷业建筑遗址、制瓷技艺、历代陶瓷精品”五个部分内容,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历史制瓷工艺、过程等方面情况。每年多次举办各种类型展览活动,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到陶瓷文化知识。博物馆每年以不同形式组织学生到馆参观,进行科普教育,接待大中专院校学生到馆进行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把集中活动和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创出特色,创出实效,扩大影响。

而且,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充分感受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历史,馆多年来坚持在国内其他城市举办专题展览,次数多达近20次,他们注重选择和国有博物馆合作,保证了质量、规模和安全。除了国内重要一线城市外,专题展览足迹还踏入北京、咸阳、杭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产生了良好效应。

陶瓷馆还利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契机,运用图版形式进社区、到学校、走军营开展宣传,并且邀请部队官兵、机关工作人员、学生来馆参观交流。陶瓷馆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采取了不同的讲解方式,如针对中小学生,采取科普教育、陶瓷知识教育等形式进行讲解;针对专家学者,从陶瓷历史、陶瓷工艺、陶瓷鉴赏等形式进行讲解;针对普通观众,采取历史典故等趣味性内容进行讲解,受到参观者的欢迎。

因而,这里丰富独特的陶瓷精品馆藏,自然也成了国际人士朝觐中国陶瓷的圣地之一。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总是可以看见来自一车车世界五大洲的专程朝圣的客人。他们在馆内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绝品极品肃然起敬的模样,可以想象他们内心的震撼仰慕乃至留恋忘返。

(三)

旧馆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如今显得有点狭小倨促,难以尽情全面地展示丰富的馆藏精品,难以满足广大国内外宾客的参观需求。仅以藏品展示来说,莲社北路的旧展馆只能展示藏品中一小部分,不能完整展现千年陶瓷文化风貌和发展脉络。随着馆走过了一甲子的时间,这座博物馆的建筑物出现了老化以及无法承受巨大人流量接待的问题,旅游客车的停放也存在诸多不便。而且,与日俱增的收藏品也使得这座始建于建国初期的博物馆“有心无力”,更别说承办大型的展览,学术交流等等类似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馆的作用,以及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八方来客展示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2003年景德镇市政府就积极地酝酿筹建新的陶瓷馆。

正在施工的新馆,位于昌南湖畔,风景旖旎、地势开阔,有利于车辆的进出停放,不会造成交通拥堵,来去自如。展厅面积就高达一万多平方米,是现在展厅面积的数倍。新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依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打造现代化、交互式的高科技展馆,功能将大大丰富和完善。建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

据记者了解,新的展馆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而是让文物生动起来,让历史的故事再现出来。比如多媒体技术做导游、语音导览、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为参观者详细介绍展品或建筑物位置情况。再比如,观众一进入新馆的展厅,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藏品数据库,了解到藏品或展品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故事等等,非常方便快捷。

相比老馆仅仅一千平米的展览面积,新馆上万平米的展厅能展示绝大部分藏品,包括书画和杂件,将千年历史的“瓷器、瓷业、瓷都”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届时,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将让人们大饱眼福。不难想象,馆新馆的启用和开放,必将成为瓷都新名片,再次有力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新馆将命名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这项工程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项目总占地面积86451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米,总投资2.5亿,主体建筑于2005年初步完工。目前,装修续建工程正全面展开,项目计划投资1.5亿,预计2015年10月正式开馆。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宗旨,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将紧紧抓住文化发展中“瓷器、瓷业、瓷都”这条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等展陈手段,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让观众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盛宴,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

景德镇将推动陶瓷企业到海外建展销点


3月9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市委书记刘昌林发言称:景德镇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重振陶瓷雄风。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景德镇还对外发力,将推动陶瓷企业在海外建展销点进而走得更远。

一带一路连着江西与世界的两头

景德镇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景德镇千年不断的窑火,创造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民族文明符号,也是象征财富的世界“硬通货”:在世界各国知名的博物馆中,景德镇瓷器几乎都作为“镇馆之宝”占据显要位置。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看,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新疆伊犁地区,在1976年出土了元代的青花碗和青花瓷片。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收藏的瓷器达1.2万件,其中有馆藏数量世界第一的元代青花瓷,充分证明了江西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在“南海一号”沉船上,出现大量的景德镇瓷器,有力地证明了江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内陆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向北通过朝鲜、日本传到欧洲,走海上又通过南亚传到非洲,到明代,瓷器出口量超过丝绸,是当时为中国赢得白银最多的商品。”说起,刘昌林如数家珍。他说,基于这样的渊源,一带一路一方连着历史,一方连着未来,一方连着世界,一方连着江西、连着景德镇。

让陶瓷爱好者到景德镇“有寻根的感觉”

“我们将陶瓷编入了中小学生的教材。”刘昌林说,为了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景德镇打好开放基础,充分利用在景德镇的陶艺家和高校专业教师,编写教材,在当地中小学教育中加入陶瓷和国际化方面内容,开拓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同时,大力发展手工制瓷、日用陶瓷、高科技陶瓷等陶瓷产业,并抓好陶瓷文化事业的传承发展,对老窑坊、老街区进行保护,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其他国家的陶瓷元素,营造的“国际范”氛围。

刘昌林说,景德镇围绕陶瓷做了大量工作,要让中外陶瓷爱好者、生产者、陶艺家到景德镇“有寻根、朝圣的感觉”。

推动陶瓷企业到海外建展销点

去年底,刘昌林率团访问了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希望能密切和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商贸往来,加强双方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刘昌林说,景德镇的设想是,积极推动当地陶瓷企业进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在海外建展销点,再来投资办贸易公司、生产企业。“除了大力推介陶瓷产业,还可以学习斯里兰卡茶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工艺流程等等,带动景德镇茶产业的发展。”

刘昌林希望,把景德镇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支持景德镇建立国际化的陶瓷电子商务平台,“我们也想依托陶瓷,打造网上的‘一带一路’。”

景德镇“制瓷72道工序”正式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南京大屠杀档案刚刚申报成功,那么现在我希望我们五位共同按下手印,希望‘制瓷72道工序’能成为世界记忆名录!”19日,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陈平等5人在一个瓷坯上按下自己的掌印后说,景德镇“制瓷72道工序”世界上独一无二,她希望用两三年的时间帮助“制瓷72道工序”申报成功。

南京大屠杀档案被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陈平功不可没。陈平是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中国区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第一个提议者!“景德镇的一部非常好的书,它用图说的方式,把景德镇柴窑72道工序的制瓷工艺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和描述,是人类非常杰出的记忆,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陈平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还有一个遗产名录叫世界记忆名录,这个记忆名录主要是以档案、史料和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记录为申报条件。她来到古窑看到了制瓷工艺后很是兴奋,认为很有必要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据了解,制瓷72道工序分大类共有8项,包括8道加工工序、2道造型工序、9道制模工序、29道成形工序、7道素烧工序、8道上釉工序、8道釉烧工序、1道检验工序。陈平表示,她将会和景德镇相关方面一同努力,共同挖掘和推动景德镇制瓷72道工序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古代72道制瓷工序在景德镇完成复原图


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民俗博览馆首次展出了精心构思制作的《景德镇古代制瓷图》,古代制瓷的72道工序跃然42块青花瓷板之上,这一展览揭开了中国古代制瓷历史的神秘面纱。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瓷业辉煌与其先进的制瓷工艺密不可分,在长期制瓷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谨的传统手工制瓷工艺。据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一只普通的杯子细分起来工序达到72道之多,因此有“一杯工力过手72方克成器”的说法,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也使景德镇瓷器得以成为全国瓷器的翘楚。

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于10月12日至18日在瓷都举行。据民俗博览馆介绍,此次展出的《景德镇古代制瓷图》总结了《天工开物》、清代督陶官唐英编写的《陶冶图说》,以及吸纳了景德镇一大批瓷业老艺人传承下来的工艺,完整细致地反映了瓷石开采、泥料淘洗、圆器拉坯、青花绘制、镇窑满窑等72道古代制瓷工序,通过青花瓷板的形式进行艺术再现也是一种首创。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陶瓷从72到1的转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陶瓷从72到1的转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