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导航 >

多宝塔善业佛(唐)

多宝塔善业佛(唐)

瓷器鉴别 瓷砖 陶瓷文化

2020-01-20

瓷器鉴别。

多宝塔善业佛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多宝塔善业佛,唐,高12厘米,宽10.2厘米。

善业佛(善业泥)的中部为佛塔,塔分三级,上两层各坐一佛,底层释迦、多宝并坐。画面有十佛、二菩萨、二托塔力士,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底部印有“口口口口起奉为太宗皇帝师僧父母十方主至相寺口津师造多口口塔口万口千口”。taoCi52.cOm

此像虽无明确的时间记载,但从与之同模且有永徽元年铭的善业佛可知,其制造时间为永徽初年。永徽初年是唐高宗即位后使用的第一个年号,铭文中提到的“为太宗皇帝”等内容,表明造像是为唐太宗祈福的。为李世民造像祈福并非此一孤例。在李世民9岁患病时,身为刺史的李渊便曾造石碑像一铺。李世民死后,其13子、行青州刺史赵王福及第21女南平长公主都在济南神通寺千佛崖刻石造像,“为太宗文皇帝”祈愿冥福。至相寺不在长安城内,也非著名寺院,其为太宗皇帝祈福,显然带有民间性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初唐的佛教信仰及社会风俗。

参考阅读:多宝塔善业泥(唐)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唐青花瓷器


唐青花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青花瓷,打破了青花瓷器起于元代的说法,但是唐青花并非真正的青花瓷。唐青花极有可能是与同期的唐三彩一样,采用先烧制出素坯,再施釉重新入窑烧制的二次烧造方法。

唐青花的陶瓷特点

唐青花的胎体是由较细腻的黏土制成,多呈米灰色或浅黄白色,烧结不很致密,略显疏松,吸红。釉呈青灰色或浅黄白色,略显乳浊,釉层较薄,釉面布满细小开片,胎、釉之间施有化妆土,化妆土与釉烧结不很紧密,容易出现剥釉。青花发色浓艳,蓝中泛紫色,晕散效果不甚明显,纹饰着色较浓处呈深蓝色,没有黑色铁锈斑点,所用钴料为高铁低锰类,来源于当时的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唐青花的施彩工艺方法是,先在胎体表面施一层透明釉,然后用钴料在釉面上描绘纹饰图案,最后在纹饰图案上再覆盖一层透明釉;青花纹饰图案是在上下两层釉之间,属于釉中彩而非釉下彩。

最早发现唐代青花瓷为1970年代,在对江苏扬州唐城遗址的发掘中陆续出土了唐青花残器(片),解决了“青花瓷”最早是在唐朝还是宋朝出现的争论。以后在杭州、洛阳也陆续发现唐代青花瓷,但多为小件或残片。1980年代初期,考古专家专门对在扬州出土的唐代青花进行分析,推断扬州城出土的青花很可能是巩义唐代窑烧制的。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巩义市黄冶村大片耕地和民宅下发现唐代的青花瓷片和接近于青花的蓝彩白瓷。当今,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青花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鱼藻纹罐。1999年,在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土了4件唐青花瓷和大量的白釉绿彩器,这些器物产自何处,引起了中外陶瓷界的兴趣。随后,有专家认为白釉绿彩是河北邢窑生产的,而此次发掘,专家认为巩义黄冶窑不仅生产唐三彩,同时也生产唐青花瓷和白釉绿彩。

唐青花瓷器文物

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而且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还一度中断。中国的青花瓷在唐宋开始萌芽,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国际上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中国的青花瓷器才开始成熟并被规模生产出来,到元代青花瓷达烧造技艺到了巅峰。

弥勒佛怎么摆放 弥勒佛的寓意及传说故事


福禄双收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尊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弥勒佛怎么摆放

弥勒佛要放在高而干净的地方,最好是佛堂里。这样恭敬。不能放在卧室、过道、厨房、阳台等不敬、不净之处。大肚佛在摆放的高度上,要超过人的头顶,不可摆放得太低,一般以高过人的身高为宜。大肚佛可摆放在大堂或客厅公共空间,促进住宅紫气东来,财源广进,可保全歼富贵、平安,使人心情愉快、忘掉忧愁之事。

商场里摆放“弥勒佛”即弥勒菩萨的布袋形象,并非不可。这里既有民俗观念,也有佛教中“慈济天下”的意思。佛门中,弥勒菩萨表慈心,祝愿、希望、有缘光顾你店的顾客皆能“笑口常开”、永具安乐,至少满意而归。

弥勒佛的寓意

大肚弥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他在笑什么为什么笑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针对弥勒佛肚大过人、笑容满面这两个特点写下了不少语言诙谐、饱含哲理的楹联,点拨人生,给人们留下了有益的启迪。

弥勒佛的传说故事

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觅汉(即长工)。

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说话间,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小觅汉祷告的事。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不假”“不假。”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

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

同时,要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头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同时,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这样一来,人间真的太平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的老婆(人们称她为脏神,专管茅房,粪土),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呢。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不想,这几声炮传到天宫,玉皇大帝正在那里下棋,听到炮响,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到人间察看。

财神是天上主管金银财宝的神。他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了。玉皇大帝又派仓官下凡、仓官是专管仓库的神。他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馒头供香,也不愿回天了。玉帝又派了几位神仙下凡,仍然没有回音。说着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几位神仙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的;吃着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干,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的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一句话,说得玉帝闭口无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所以,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打那以后,弥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门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里,还留着他的塑像。人们说,这事不能全怪弥勒佛,他毕竟是想给人们办好事。所以,人们照常为他上香。

“佛”字的四种写法


晚明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提出这样的一个论点当然是要有依据的。在本文我们不说其他证据,只谈一个细节现象:晚明瓷器上出现了多种“佛”字的写法。

晚明瓷器上出现的第一种“佛”字(图1),是常规的写法。这个“佛”字从文字上讲,本身并无太多特别之处,而值得深究的是:当时在碗、盘的内底写一个“佛”字,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用比较法来论证,看看同时期的碗、盘内底还写些什么字?不难发现,同一时期瓷器上常写的字还有“福”“寿”“喜”“贵”“状元”“三元及第”等。这些文字的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吉语文字,可见这个位置写“佛”字,也是一种吉语,让人看了对佛产生好感、尊敬、皈依的心情。瓷器上“佛”字的大量出现,表明佛教在这一时期的民间有较大影响。

第二种“佛”字(图2),是将“佛”字的右半边“弗”字改写成“西天”二字,故这个“佛”字的含义是“西天佛”。佛(释迦牟尼)本来就是来自西方天竺国,称“西天佛”并没有错。元世祖忽必烈曾封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为“西天佛子”就是使用“西天佛”的一个例子。明代的许多小说、戏剧也经常将如来佛以及其他诸佛称作“西天佛祖”。

但这个“西天佛”的称呼,其实暗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即“佛”只是西方至尊,东方还有道教诸尊,还有儒家诸先贤圣人。所以,这第二种“佛”字的写法,含有三教平等、三教合一的思想。

瓷器上图2这种组合字的创意写法,是明代开始流行的,其源头是明中期出现的“忍耐”组合字。“忍耐”组合字含有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字型成一团状,有“一团和气”的象征含义。晚明发明“西天佛”组合字,很可能也是儒家信徒所为,强调佛的权威的地域性,目的是贬抑势头过盛的佛教。

第三种“佛”字(图3),与第二种写法相比,去掉了一个“西”字。在晚明的背景下,这种写法含有独尊佛教的意图。这么说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理由,这个“佛”字隐去了“西方”的含义,强调佛就是佛,无问西东,佛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佛。这就把佛的地位抬到了宇宙至尊的高度。

第二个理由,这个“佛”字也有与道教的“仙”一比高下的意思。道教的“仙”是一个“人”字旁,加一个“山”字,意为“仙”是山林中的高人。图3的“佛”则是一个“人”字旁,加一个“天”字,意为“佛”是天宫里的尊神。“天”比“山”要高,所以佛教地位也就压道教一头。图3这个“佛”字的写法,后来成了“佛”字的简化字在民间应用广泛,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用。

第四种“佛”字写法有点怪异,如图4。这个字很可能是“弥勒佛”(也可能是“弥陀佛”)的一种合体字写法。“弥勒佛”和“弥陀佛”是晚明社会极推崇的两位佛,信徒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崇拜,有可能创造出特殊的字形符号来象征他们。尤其是“弥勒佛”,他的出现是新世界来临的象征,在晚明这个混乱不公的社会里,有许多人在盼望着“弥勒佛”下生救世。

我们看图4这个“佛”字,它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把“弥”字的偏旁“弓”,和“佛”字的偏旁“人”进行组合,使这个“佛”字的偏旁看上去既像单“人”旁,又像“弓”字旁。这样的创意可以使佛教信徒看到这个字符后,能够识别出它是“弥勒佛”或“弥陀佛”的象征符号,从而对它产生崇拜的信念。甚至有信徒还可能会把这种“佛”字作为宗教性观想修炼的对象,就像藏传佛教密宗经常对梵文种子字进行观想修炼一样。

晚明瓷器上出现“佛”字的多种写法,背后必定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这些原因究竟怎样我们可以继续探讨,但毫无疑问它们的存在是佛教兴盛的一种反映。

三彩骆驼(唐)


三彩骆驼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彩骆驼,唐,高87厘米,长82厘米。

此为双峰驼,两峰之间的驮囊上搭挂丝绸、水壶等物。

驮囊上所饰脸谱图案,过去通常称作虎面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云:“突厥事祆神,无寺庙,刻氈为形,盛于皮袋,行动之处,以脂苏涂之。”姜伯勤先生认为“盛于皮袋”当与驮囊上的图案有关,故此图案不应称作虎面纹而应当称为火祆神。

由长安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交通纽带,具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既是往来商客的坐骑,又是商品物资的运载工具。三彩骆驼引颈张口,四肢作行走状,生动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驼队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的真实景况。此骆驼形体高大,神情刻画准确,釉色明亮,堪称唐代大型动物雕塑的佳品。

这件三彩骆驼由郑振铎先生捐赠故宫博物院。当年,郑先生对它爱不释手,然而卖家12两黄金的要价令只有10两黄金的郑先生只能欠债购买。195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由国家代还欠债,才使得这件国宝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黑釉执壶(唐)


唐 黑釉执壶

规格:高24.1cm,直径22.8cm

黑釉瓷是十分重要的一类瓷器,烧造历史稍晚于青瓷。东汉墓中已有黑釉罐出土,而江浙一带东晋、南朝墓葬也屡有黑釉瓷器发现。在唐代,黑釉瓷烧法比较多,几乎出白瓷、青瓷的窑场多有烧造。因为黑釉含铁、钛量比较高,且变动范围大,说明它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强。黑釉与青瓷、白瓷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在于含铁量的有无或多寡,以及氧化还原烧成上的一点差别,这就较有利于黑釉瓷的生产与发展。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偏提、汤瓶。基本造型是敞口、溜肩、弧腹、平底或带圈足,肩腹部安流口,腹部间安执柄。它盛行于唐中期至宋,在其他朝代也有发现。唐中期的执壶壶流较短,作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五代时壶流与执柄开始加长。宋代变得瘦长,常见作瓜棱形。唐、宋时越窑、长沙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烧制较多。

从器型上说,执壶略似鸡首壶,它所盛行的唐中、晚期,鸡首壶已渐渐消失。两者虽都是盛水物,但执壶可用于点茶,即将茶末放在碗内,再将执壶中开水冲入碗中。此法起于晚唐而盛行于宋。为点茶之需,嘴越做越长,后来呈曲流状。(

大食人俑(唐)


大食人俑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食人俑,唐,高28厘米。

俑头戴尖顶折沿帽,长脸,深目高鼻,满鬓胡须,其形象与《新唐书》卷二三八中记载的大食“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俑身穿右衽衣,腰中系带,足登长筒靴,肩背行囊,手执水壶,身体前倾,作行进状。

大食是唐朝人对阿拉伯人的专称。唐高宗时,大食人打败波斯帝国,占领了伊朗高原,并于永徽二年(651年)向唐遣使朝贡。之后,两国通过丝绸之路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大食商人往来于陆路与海路,在做商品交易的同时也将伊斯兰教带入中国,并开始在中国的西安、广州、泉州等地定居。唐代墓葬中发现的大食人俑就是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唐朝与大食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天宝十年(751年),唐朝将领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与大食将领吉雅德·本·萨利赫相战。此次战役由于唐朝的败绩而使大食兵掠走了大量中国俘虏,其中包括不少织匠、金银匠、画匠等,包括造纸术在内的多种中国工艺技术因而西传,对西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个作长途跋涉状的大食人俑是我们见证唐代丝绸之路上漫漫商队的一个缩影,形象而生动。

祖传珍藏多真品 市场执嚟流嘢多


免费鉴宝现场,市民反应热烈。现场鉴宝。

现场鉴宝。

市古玩协会举办民间免费鉴宝活动受热捧鉴宝大师解析收藏热现象—

文\记者陈杰图\记者陈卓达

由市古玩协会举办的民间免费鉴宝活动受到藏家市民的热捧,单前日下午就有20多名藏家拿了上百件藏品来鉴定,包括瓷器、玉器、书画、沉香等,鉴定现场也是有喜有悲,一些藏家兴致勃勃带着众多藏品而来,却被告知大都属于赝品;还有一些藏家在藏品被鉴定为真品后,心情则异常激动。在真真假假的古玩背后,呈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近些年市场上淘来的藏品,许多都是赝品;而祖传的藏品,大多是真品,收藏价值较高。

在前两天的鉴定活动上,区叔收获很多,他带来的3件藏品,经过专家的鉴定,都是清朝的真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区叔说,这些藏品都是祖传的,从祖父到父亲再传到他手上。而另一位藏家李先生的多件沉香藏品也得到专家肯定,认为颇具收藏价值。李先生称,他的沉香也是祖传的。

与祖传藏品真实度很高不同,一些近年从古玩市场收藏的藏品的真实度要低很多。前来鉴宝的一号藏家带来的7件瓷器,竟然没有一件是真品。据他介绍,他这些藏品都是近些年从古玩市场淘来的。

在鉴定现场,两位30多岁的女士小心翼翼地拿出包装精美的小盒子,将两颗豆粒大小的红色宝石呈现在文化部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黄绍南面前,但经鉴定,收藏价值不高。

黄绍南称,从藏品的正面看像是天然红宝石,但通过放大镜细看内部,却发现里面有一些水泡形状的物质,估计计是被染色的结果,并建议两位藏家去广州华林国际做专业的珠宝鉴定。两位藏家介绍,这两个红宝石是他们前几年前往缅甸旅游时买的。

“做旧”造假技术

让经验不足藏家栽倒

黄绍南说,现在古玩市场假古董多,诱因就是巨大的炒作空间带来的利润。古玩市场还不很规范,收藏的人多,但收藏的水平却没有提升,对古玩物品的鉴定能力有限,导致造假的商家特别多。其中主要的做法就是“做旧”。像瓷器做旧,就是要把新瓷器表面的光泽去掉,采用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涂在瓷器表面上,让新瓷器呈现旧感觉。瓷器做旧的另一道工序是“开片”,让新瓷器表面有细细裂缝,然后再把这些瓷器长时间埋在土里,或调配相应的材料,将去光、开片后的新瓷器长时间煮,让新瓷器看似古远。

黄绍南说,曾到过一个瓷器藏家家里,其收藏了一大屋瓷器,基本都是假的,他都不忍心告诉该藏家。“对于古玩爱好者,甄别古玩真假的知识都需要实践和摸索,否则收藏了赝品就当是"交学费了"。”

瓷器鉴别方法

对于古玩瓷器,古今拍卖行瓷杂总监谢中文认为可以从5个方面来甄别:造型、瓷胎、釉色、工艺和光线。光线分“贼光”和“宝光”之分,其中“贼光”较为刺眼,而“宝光”较为柔和,新瓷器多为“贼光”,古玩瓷器应是“宝光”;而造型方面不同年代有所不同。他曾鉴定的一个玉器,是个鸟头与人脸的结合,藏家说是某某年代,但该年代没有这类的造型出现。看釉色要关注色泽的肥润、不同年代,其釉色脱釉、开片也不同;工艺方面古人十分讲究,作品蕴含阴阳五行的布局。

书画鉴定方法

书画方面,黄绍南提供了一个甄别方法。书画大家书画作品材质都很好,墨、纸或绢都很讲究。真正的古玩书画尽管年代久远,但字体、图样依然亮丽,而不是灰暗、无神的样子。可以观看墨色是否“透底”,年代越久远,透底越厉害,如果字的墨色依然像浮在纸上,就有问题。宋元以前的书画,都以绢为纸,绢含有蛋白质成分,年代久远会散开,用手轻轻扣,会形成一层灰样的物质。

白瓷茶臼(唐)


唐 白瓷茶臼

规格:口径12.1cm

质地类型:瓷器

功用类型:茶具

浅盘状,小平底。内壁分四等分,错刻斜线,线间剔压麟纹。瓷胎颇细,外壁施白釉,精致可爱。

唐人喝茶讲究煎煮,里面还要加盐加姜,类似于熬中药,当然,熬的是茶末。陆羽则主张在水沸后再投入茶末,以保全茶的本味,但旧的吃法直到两宋还存在。无论如何,这第一步,是要将茶饼裹纸捣碎后,再放在茶臼中研成末。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有《茶臼》诗一首:“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雅音伴柷椌。虚室困亭午,松然明鼎窗。呼奴碎圆月,搔首闻铮〓。茶仙赖君得,睡魔资尔降。所宜玉兔捣,不必力士扛。愿偕黄金碾,自比白玉缸。彼美制作妙,俗物难与双。”这首诗写了茶臼的制作(“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赞扬了捣茶声如“雅音伴柷椌”,把碾茶比作“碎圆月”,并极力称赞茶臼的制作,说它是“俗物难与双”,把它比作“白玉缸”。

邢窑白瓷在唐代进入兴盛期,风靡一时,特别是有一种釉色晶莹洁白(或乳白)、叩击之有金石声的薄胎白瓷器,陆羽称赞其“类银”、“类雪”,难怪秦观要比作“白玉缸”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