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成化瓷器的平等青鉴别 > 导航 >

夺得千峰翠色来 令人神往的这一抹青

夺得千峰翠色来 令人神往的这一抹青

成化瓷器的平等青鉴别 一般的瓷砖 简一瓷砖

2020-07-25

成化瓷器的平等青鉴别。

·唐越窑青瓷水丞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越窑在东汉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烧造历史里,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发展过程。

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两个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中均居领先地位。越窑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数度进贡皇室的珍品,而且还远销亚洲、非洲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越窑的生产工艺对我国南北方众多窑场和朝鲜半岛、日本的青瓷生产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青瓷划荷叶纹海棠式杯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各类手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瓷业生产出现遍地开花,相互争艳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而慈溪上林湖地区是越窑中心产区,成为当时南方青瓷中心的杰出代表。迄今发现唐宋窑址170余处。上林湖越窑遗址,196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早期,瓷业生产还未走出低谷,不见规模可观的窑址群落,仍处在恢复阶段。进入中唐以后,制瓷技术进一步改进,大量使用匣钵装烧,瓷器质量显著提高,窑址数量剧增,以上林湖为中心的瓷业迅速拓展,在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以及上虞、镇海、鄞县等地相继设立窑场,规模宏大,窑场林立。这一时期产品种类增多,胎质细腻,釉层均匀、光泽,少量的刻划花装饰。

唐代晚期,以上林湖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状态,制瓷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美。器型有碗、盘、盏、杯、盆、钵、壶、罐、盒、水盂、碗、唾盂、灯、香熏、瓶、鸟玩等,釉色纯净,光泽、滋润,“如冰似玉”,隐露精光;器表装饰有刻划花、印花、褐色彩绘和镂雕等;花纹有荷花、荷叶、荷花飞鸟、云、龙鱼等;刻线条流畅粗放,刀法熟练;器物普遍采用匣钵装烧,有一匣一件和一匣多件装烧。

·青瓷瓯

上林湖不仅是越窑青瓷中心产地,也是秘色瓷的中心产区,晚唐时上林湖窑场烧制出精美绝伦的秘色瓷,代表了当时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在上林湖设置“贡窑”大量烧制秘色瓷、供奉朝廷。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874年)、浙江省临安水邱氏墓(901年)等出土了许多秘色瓷,制作精致,造型典雅,釉色晶莹滋润,如冰似玉,为越窑青瓷之精粹。

秘色瓷的高雅品质博得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激赏,对秘色瓷的造型、胎质、釉色给予了尽情的赞美,称赞它是温润的玉,是晶莹的冰,是上林湖群山的青翠,是一泓澄澈的春水。

上林湖越窑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还远销海外。在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伊朗、伊拉克、坦桑尼亚、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也门、埃及、苏丹、索马里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出土了许多中唐至北宋的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外销始于中唐晚期,大量外销于晚唐、五代至北宋早期。唐朝时,明州港是朝廷指定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之一,上林湖瓷器从这里起航,至广州,由广州至波斯湾,把瓷器销往北亚、东亚;向南销往东南亚直至非洲等地区。这条陶瓷之路为陶瓷贸易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编辑推荐

瓷器上的纹饰 是那一抹浪漫风情


从原始陶器的加饰,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剔刻方法的出现、彩绘装饰的普及等,中国古陶瓷在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光彩熠熠的精美之作。

说到陶瓷就不得不提到陶瓷上的纹饰,在古瓷纹饰中,大多用纹样来表达祝福和吉祥,细细品味,古代陶瓷的纹饰就好比是凝固在瓷器上的一抹浪漫风情。

陶瓷纹饰之鹤纹

古人以鹤为仙禽,喻意长寿。《淮南子·说林训》记:“鹤寿千岁,以报其游”,用鹤纹蕴涵廷年益寿之意。

·鹤纹

鹤纹始见于唐代,越窑青瓷上有刻划鹤在云间飞翔的图案,习称“云鹤纹”;宋代耀州窑青釉瓷器上有双鹤展翅上下翻飞、群鹤飞舞穿行云间以及群鹤与博古相间的图案,还有罕见的仙人骑鹤纹样。

明、清瓷器上多画丹顶鹤,景德镇窑青花瓷、五彩瓷、黄釉绿彩瓷上多见,仙鹤衔筹飞向海上瑶台祝寿,称作“海屋添筹”纹;云鹤纹葫芦瓶,鹤纹与寿字相配,组成长寿画面;黄绿彩鹤纹碗,鹤衔葫芦穿云而飞,寓意福禄寿。

陶瓷纹饰之鹿纹

鹿纹原指鹿身上的花纹,古代汉族人民认为鹿是一种神物,是人升仙时的乘骑。人们将其多用于瓷器装饰纹样,鹿在民间绘画中作为“仁”兽,以表示太平无事。鹿与禄同音,所以也是官“禄”的象征。

·鹿纹

定瓷双鹿盘中两鹿奔跃在枝叶缠绕的石榴花丛,前鹿回首顾盼,后鹿追赶呼唤;磁州窑瓷枕的鹿纹更多,描绘了小鹿的种种形态,或立、或卧,或奔跑于山间,或漫步于林莽,均极秀美生动;吉州窑小鹿衔灵芝纹,风格则古朴典雅。

陶瓷纹饰之花鸟纹

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上,宋代则主要见于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及耀州窑青釉刻花瓷器上。

·花鸟纹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彩瓷上盛行花鸟纹装饰,如明宣德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描绘绶带鸟正在啄食枇杷的生动图象,成为彩瓷花鸟纹的代表作。成化时期瓷器上花鸟题材比宣德时更为普遍,鸟的种类更多,大多栖于枝头,形态活泼有生气。清康熙瓷器上的花鸟纹更多地揉进中国画工笔画法,使所绘花鸟更加生动逼真。

陶瓷纹饰之牡丹纹

牡丹纹是一种典型的汉族瓷器装饰纹样或织锦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

·牡丹纹

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宋瓷中的瓶、罐、盘、盆、缸、枕等器物上均有构图多样的牡丹纹,或茎蔓缠绕,花叶连绵,或花朵环抱,或一枝独放。工匠们因器施画,千姿百态,极尽其华丽妖娆之美。

素三彩 独具中国元素的那一抹“绿”


素三彩,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素三彩在陶瓷发展历史上并没有像青花瓷那样风行,也并非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常见品,但是其特有的工艺特色,却深受一些藏家推崇。

素三彩龙纹碗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

它的“素”可以归结为两种含意:一种为该器使用“素胎”(又称“素烧胎”)烧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出于以上原因,该工艺在陶瓷制作中经常使用。另一种是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该器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故名。

素三彩盖罐

康熙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素三彩制作最繁荣的时代。不仅表现在器物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样、色彩的变化上都获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康熙素三彩在装饰技法上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彩绘工艺上。

中国唐代出现一种盛名海内外的先烧制素胎,然后挂低温色釉重新入窑再次烧制的陶胎低温色釉器。由于该器主要使用黄、绿、白三色,民国时期人们开始简称为“唐三彩”。随后又逐渐出现例如“辽三彩”、“宋三彩”、“明三彩”及“清三彩”等不同时期同类制品的专有名词。假如比照“清素三彩”特征看,有些唐三彩称作“唐素三彩”也不为过。如此说来,素三彩的早期发展应至少追溯到唐朝。素三彩采用的刻划天才的工艺和唐三彩有承袭关系。明代早期官窑曾生产过一些刻划天才的双彩器,成熟的素三彩是在明正德出现的。

素三彩扁壶

素三彩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一个“细”字。胎体细,制胎原料配制和锤炼的各道工序特别严格。器物做得比较薄,又精巧,但没有任何厚薄不匀或变形的现象,胎体各部分厚薄的处理很和谐完美。为了保证绘瓷艺术的效果,保证胎体表面的细润,坯体晾干以后要施釉,器物里外壁均施,而在要作画的部位(大多数在外壁),将釉层细细地刮掉。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坯体泥料细微颗粒之间多少都有些孔隙,釉的微粒更细,可以将这些孔隙填实,使坯体更加细润。

素三彩海水飞马八吉祥纹水盂

素三彩因其典雅端庄、时代感强,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真品在分量上不轻不重,属恰到好处;色调鲜明、细腻匀润,水绿浅淡如湖水色,且釉与胎结合紧密,彩釉润亮。在各种陶瓷工艺不断前进的历史舞台中,“素三彩”也在几度沉浮中逐步改革更新。

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钧窑一具千重厦


笔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文房用具,是用来洗毛笔的器皿,一般器型端庄典雅、精美绝伦,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笔洗有很多种,如瓷的、玉、玛瑙的、象牙的、犀角的等,都属于名贵的材质,下面给大家讲一个传世钧瓷笔洗的故事。

老收藏家陈重远的《古玩谈旧闻》中,有一个“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

说的是民国时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轻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私自将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钧窑笔洗拿去换了一只她心仪的翠镯。

当老翰林得知小老婆用笔洗换了翠镯后,不由得火冒三丈,浑身颤抖,高声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钧窑笔洗是光绪爷赏的,是我的传家宝。别说一只翠镯,百副翠镯也换不到!‘钧窑一具千重厦’,你哪里知道?!太混!太混了!”小老婆也不示弱,跳着脚儿还口:“光绪爷赏你宝,你怎么去洪宪皇帝哪儿去磕头、称臣效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话像刀一样,戳在老翰林的心窝子上。

“卖漏”让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归西天。而换得这件笔洗的珠宝店主人,又与其他古玩商合伙,卖了1.4万元,买主又将它卖给美国古董商,得到了2.5万块银元,这些钱在1930年能购得京东平原上千亩好土地!

由此可见,钧瓷的价值有多大,“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世人都晓黄金贵,不如钧瓷一把泥”是自古以来对钧瓷的无上荣耀。

再者,家里面有瓶瓶罐罐啥的,说不定是传世之宝呢,一定要看好了,可不能被无知的其他人拿去给处理了,不然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了。

抹红釉的介绍


抹红亦属低温红釉,为珊瑚红的一种。它不是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称“抹红”。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并色泽显得清丽温润。抹红出现于明代,而以清康熙时的成就最为突出。

温润纯朴色形备 龙泉窑“顶峰”制品梅子青


“梅子青采用多次施釉法,釉层比粉青更厚,入窑后经高温强还原焰烧成,釉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故名。梅子青是南宋龙泉窑创制的杰出青釉品种,同时也是南宋龙泉窑青瓷釉色新品种。”

梅子青瓷器

梅子青采用多次施釉法,釉层比粉青更厚,入窑后经高温强还原焰烧成,釉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故名。梅子青是南宋龙泉窑创制的杰出青釉品种。同时也是南宋龙泉窑青瓷釉色新品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梅子青”胎釉测试结果表明,胎土内掺有适量的紫金土,降低胎的白度,成为灰白色,并采用石灰碱釉多次施釉法,使釉层厚而不流,釉面光泽柔和,烧成温度提高到1250-1280℃,在强还原气氛下烧成,呈色青翠滋润。

晶莹剔透的梅子青

梅子青釉与粉青釉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烧制梅子青釉时对瓷胎的要求较高,釉料采用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以便于数次施釉以增加釉层的厚度。在1250--1280摄氏度高温和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造,釉层厚而透明,釉质莹润,苍翠欲滴,色调可与翡翠媲美。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梅子青碗

诗人说,龙泉青瓷“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她“夺得千峰翠”,色本自然,有天地之大美;她“温润纯朴色形备”,不必有所附丽;“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她独立成景,又意味深远,情景交融。

来看殷俊峰享受幸福的梦境


中国人过新年的习俗,爱把房子收拾一新,换上漂亮的窗帘,贴上崭新的窗花,新年新气象。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人们过新年,更爱为家中买来一件雅致的艺术品,代表了在未来的日子里,要有享受人生的闲情雅趣。今日起,本报江南艺术馆樟树林陶瓷分馆将迎来陶艺家殷俊峰,其意象与装饰的融合,让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艺术家意化,似是而非的风景,作品中有浓郁装饰的情节,给观者产生无穷的心灵景象,令人回味无穷。

《湖光山色之一》色釉瓷瓶

《硕果之一》60×50CM色釉

《湖光山色之十二》60×50CM色釉

职业陶艺家殷俊峰,1959年出生于九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际陶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九江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九江学院艺术学院等多所大学陶艺专业兼职教授,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陶瓷艺术评比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及众多私人收藏。

《湖光山色》瓷板画系列作品是殷俊峰一批经典的山水作品,画面中那江南水色的清幽淡雅,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温润清净的草木泽生,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片片渔舟的自娱天趣足以看出殷俊峰的山水情怀,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在他的这些作品中得以彰显和抒怀。画面中虽然没有人,并且“见物不见人”,但作品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殷俊峰借助他的“山江湖”来展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对“道”的顿悟,他在外界的浮躁中保持清新的自我,洗去心间的狂躁,而更增得一份深沉。但他并非陷入到一种传统的孤寂感,而是通过生命的碰撞展现一种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这就将风景绘画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由于中国画学依托于中国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依然是呈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种思想的前提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能够和谐相处。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却是另一番景象。人类原本属于大自然的成员,已彻底走向与自然的对立,自然之母成为人类彻底征服的对象,殷俊峰将残酷的现实用一种唯美的方式展现出来,具有强烈的对比意义。这种思考,无疑充满了浓郁的当代气息。

纵观殷俊峰的陶艺生涯,历经了近三十年艰辛探索,他不断通过阅读,来历练自己的心灵,努力让自己不要被世俗磨灭意志,或者变得焦躁,让灵魂得以净化。他的作品通过近似诗意的釉色,以恬静的方式把观众带进幸福的梦境,获得了精神的自由之旅。显然,在当今的浮躁的世风之下,人们又是多么渴望这种自然环境与精神环境的静谧与纯净。

●江南艺术馆陶瓷分馆馆址:南昌市东湖区佘山路66号樟树林文化生活创意公园内;品鉴热线:0791-88622555、18907093128。

一枕梦千秋


陶瓷枕

陶瓷枕,顾名思义是陶瓷制做而成的枕头,所谓卧“时蔫首之具也”,现今的人甚少使用,以至许多人都没有见过它,但古人对其珍爱有加,可谓日日相伴不离左右。

据记载,瓷枕始于隋代,主要集中出现在唐、宋、金、元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百花争艳的黄金时代。

回首古往,古人留下的这些陶瓷枕不仅仅是当时的日常实用品,更是难得的艺术品,它融造型、绘画、诗文、雕刻、色绘、彩釉为一体,无疑是多元艺术综合的集成品。

陶瓷枕

其造型多见方形、长方形,亦有银锭、腰圆、鸡心、云头、花瓣、卷叶等形状,同时还有孩童、卧女、瑞兽、祥禽、建筑雕塑等等式样,纷繁多变;装饰工艺除了划、刻、剔、模印,还有白地黑花、珍珠地刻花、三彩、红绿彩、单色釉等等,几乎在那个时间段能出现的所有陶瓷装饰工艺在枕面上都可以找到;至于图案题材纹样有人物、山水、走兽、飞禽、鱼虫、花草,还有诗文书法,生活气息浓郁。

宋金元时期枕面装饰中大量出现的婴戏图案,显示了整个社会对多子多孙的祈求和向往,透过这些婴戏纹样充分表达了人们盼望安居乐业,社会升平的美好心情。

陶瓷枕

陶瓷枕是中国陶瓷制品中最普通但也是最特殊的一个品种,它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日用品的属性中又隐带了最多的艺术和工艺属性,将生活同艺术完美的结合。

在那个家家户户都使用陶瓷枕的年代,完全可以相信,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枕具,伴随着多少才子佳人、贵胄公卿、老父幼童,香甜地沉入梦中,同时也将这睡梦中的甜美透过这如精灵般的枕头,划过长长时空的隧道,带到我们的面前。

“青言青语”看陶艺


■刘颖睿青釉瓷塑作品《御风》

中国当代陶艺在改革开放以来一路发展,有市场因素的推动,但更多的则是艺术观念的推动。所以艺术家创作观念的体现与技术层面的实现,应该是收藏爱好者认清的一条主线。目前在当代陶艺领域里,有不少作品并不能充分体现先进的艺术观念,甚至因循守旧,亦步亦趋,只是凭借着陶艺家的名气抬升价格,收藏这样的作品就是有风险的。而同时也有一批学院派的艺术家,他们作品的价位尚处于低位,但艺术观念与技术都是相当高的,这就值得收藏与欣赏。青年陶艺家刘颖睿的作品,因其强烈的个性与现代的雕塑感,受到陶艺爱好者的关注。11月25日起,溧阳路111号艺术园区的陶艺后援会将举办“青言青语”――刘颖睿当代陶艺作品展,这是一个值得观赏的个展。

刘颖睿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当代陶艺创作。刘颖睿的当代陶艺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多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江西省美展金奖、银奖等奖项30余项。刘颖睿的陶艺作品注重从传统陶艺中汲取创作营养,注重陶艺本体语言,擅长从陶瓷工艺和材料创新的角度着手寻求创作上的突破。近期他把创作重点放在雕塑类型的作品上,其作品游离在写实与抽象之间,以青釉、超薄泥板表现当代女性形象,以传统语言表现当下的情怀。

古代陶瓷枕——一枕梦千秋


陶瓷枕,顾名思义是陶瓷制做而成的枕头,所谓卧“时蔫首之具也”,现今的人甚少使用,以至许多人都没有见过它,但古人对其珍爱有加,可谓日日相伴不离左右。

据记载,瓷枕始于隋代,主要集中出现在唐、宋、金、元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百花争艳的黄金时代。

回首古往,古人留下的这些陶瓷枕不仅仅是当时的日常实用品,更是难得的艺术品,它融造型、绘画、诗文、雕刻、色绘、彩釉为一体,无疑是多元艺术综合的集成品。

其造型多见方形、长方形,亦有银锭、腰圆、鸡心、云头、花瓣、卷叶等形状,同时还有孩童、卧女、瑞兽、祥禽、建筑雕塑等等式样,纷繁多变;装饰工艺除了划、刻、剔、模印,还有白地黑花、珍珠地刻花、三彩、红绿彩、单色釉等等,几乎在那个时间段能出现的所有陶瓷装饰工艺在枕面上都可以找到;至于图案题材纹样有人物、山水、走兽、飞禽、鱼虫、花草,还有诗文书法,生活气息浓郁。

宋金元时期枕面装饰中大量出现的婴戏图案,显示了整个社会对多子多孙的祈求和向往,透过这些婴戏纹样充分表达了人们盼望安居乐业,社会升平的美好心情。

陶瓷枕是中国陶瓷制品中最普通但也是最特殊的一个品种,它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日用品的属性中又隐带了最多的艺术和工艺属性,将生活同艺术完美的结合。

在那个家家户户都使用陶瓷枕的年代,完全可以相信,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枕具,伴随着多少才子佳人、贵胄公卿、老父幼童,香甜地沉入梦中,同时也将这睡梦中的甜美透过这如精灵般的枕头,划过长长时空的隧道,带到我们的面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