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永宣瓷器鉴别 > 导航 >

永宣时期的青花瓷

永宣时期的青花瓷

永宣瓷器鉴别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青花瓷器的鉴别

2020-08-11

【www.taoci52.com - 永宣瓷器鉴别】

作为明王朝创业之初,永乐朝政局稳定,国力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永乐三年,郑和首次率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标志着明朝的政治、经济步入发展正轨。郑和的船队发展贸易,他们在推销中国瓷器、丝绸的同时,又从西域带回了烧制青花瓷的上等色料“苏尼勃青”,也称“苏麻离青”。这是波斯语音译,意为“青金蓝色料”。

这就是永宣青花一直被收藏家津津乐道的基矗苏青料发色浓烈,晕散不匀,蓝中泛有黑斑,结晶处深入胎骨,用手抚之有凹感,过去鉴定永宣青花以此为要点,并认为后世没有仿制成功过。但近些年,高额利润的驱使,加上景德镇高手的不懈努力,使得仿永宣青花瓷器大获成功,确有肉眼观之与真品无二者,这对鉴定专家是个新难题。

郑和出使西洋把中国瓷器推向国外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海外市场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永宣青花瓷的生产能力,同时对提高这一时期青花瓷的品质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由于国外普遍喜爱青花瓷而使景德镇开始改变“宋瓷尚雅、元瓷尚白”的传统而全力地投入到青花瓷器的生产之中。“青花”一词也是在此时正式出现于文献记载。

由于洪熙朝只有一年,所以永乐、宣德两朝等于是相连的,它们的青花瓷器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早年曾有“永宣不分”之说,可见它们的相似程度。后来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比较,专家学者们已将永宣青花较准确地分开,大致如下:永乐的大件器皿比宣德为少;永乐署款器明显少于宣德;永乐器物胎体较轻,而宣德较重;永乐的纹饰秀气,宣德粗犷一些等等。但这些要点比较抽象,还需要收藏者耐心比较,尽可能实践。

注重永宣青花的特点对收藏家很重要。器型上,永宣青花一改元代的厚重风格,变为清秀优美,影响了明清两代的瓷器烧制趋向。另外,值得重视的是:永宣青花仿金属器造型很多。这类器型无需上圆盘拉坯成型,比如绶带葫芦瓶、绶带扁壶、扁平大背壶、僧帽壶、花浇、水注、军持等等,这些金属器造型的青花瓷器,一看便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传统造型大异。这是因为西域仅有陶器,不能盛水,所以金属器皿发达。金属延展性好,易于焊接,但制作深度过大的容器在拉深时受限;而瓷器反之,拉坯成型易,但对扁型不能上圆盘的琢器制作困难。因而在永乐之前,少见金属样式的瓷器。西域文化的输入,给陶工们带来新的思路,产生了这些外来造型的瓷器,并只有在永宣两朝风行;纹饰上,波斯纹饰常见,比如轮花、卷草等等。受西亚文化影响,是永宣青花很重要的一面。这说明了当时中国西方文化交流的兼容性。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永宣青花瓷器的伊斯兰风格


伊斯兰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流传广泛,经久不衰,迄今仍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世界广大人口。千姿百态的伊斯兰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伊斯兰教自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诞生后到八世纪中期,中东人民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信仰的人数仅次于基督教成为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步入华夏大地已有千余年之久,九世纪到十三世纪是伊斯兰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伊斯兰文化的空前繁荣和广泛传播对中世纪的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对元末以来中国的手工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丝织品的花纹、印染品的图案、陶瓷器的造型与装饰、金银器的镶嵌、建筑的式样等各方面,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伊斯兰艺术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在我国的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塔尔……等十个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已不再是异质的外域文化,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初期的永乐、宣德青花瓷正是吸收了世界上先进和强大的伊斯兰文化的营养。使它们在雄浑壮美之中散发着均衡和谐的异国风情。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论》中说:“正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的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自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和中国海到波斯湾的海上航线开辟以后,中国与中东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中国商品大量出口到中东地区换来大量的当地商品,扬州唐城遗址中发现了波斯陶片。进入了十四世纪,景德镇的青花瓷几乎销往所有远东、中东和南亚国家。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把进口的中国陶瓷作为模型,来仿制近似的陶器。反过来,穆斯林器物对中国的制瓷业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所有的灿烂文化的产生,都毫无例外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营养。永宣青花之所以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也恰恰证明了它吸收和融汇外来先进文化的能力。十四世纪时,中国的周边国家的文化较为落后,拿不出什么象样的东西供中国知识界惊羡和学习,只有近东和西亚国家的伊斯兰艺术蓬勃发展,给予中国青花瓷器的制作以极大的启迪。在大量的青花瓷器远播西亚诸国的同时,它们的王朝也携带方物特产频繁地来中国朝贡,将宝物奉献宫廷。皇帝对于这些宝物的装饰十分有兴趣,命画家将这些装饰画样提供给景德镇的制瓷艺人,于是便生产出成批的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青花瓷器。

明代初期,政府出于长治久安的对外政策的需要,对周边西域国家进行安抚,以使西域强大的部族帖木耳对明朝称臣,必需按照伊斯兰的模式来烧制瓷器,完全迎合穆斯林的审美情趣,在赏赐给他们的国王时能得到国王的喜爱。事实证明,明政府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这些带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的瓷器,深受国王的宝爱,被当做最珍贵的礼品镶嵌在神庙的墙壁上,供真主和神灵来使用。由于世世代代的精心保管,我们现在在西亚和近东所见到的永乐、宣德朝官窑青花瓷器,绝大多数完美无缺,形如“库出”(指烧成之后不曾使用即入库收藏的官窑瓷器)。而且小批量的赐赠,也无法满足需要,中东、西亚、南亚的王朝大量地定购中国瓷器,其中帖木耳王朝、蒙兀儿王朝、萨法维王朝最为突出。

目前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土耳等国家收藏的永宣青花瓷器数量很多,总数数倍于我国的本土收藏,全球范围内最集中最重要的境外明初青花器的收藏要数伊朗的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博物馆。这两所博物馆的前身,都是伊斯兰的宗教神庙,所收藏的明初青花瓷大多是最高档次的精美官窑。有些器物在国内已遗存不多了。也有许多器物出口之后在当地由金匠们增添了附加装饰,如壶的金流和金柄,瓶的金盖,碗的金边等,金饰精工细刻,十分讲究,更烘托出皇家的气质。

青花瓷烧造史上有许多新颖奇特的造型,都是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永宣之际创制的,如大背壶、天球瓶、僧帽壶、双耳葫芦扁瓶、双耳扁瓶、多角烛台、花浇、无裆尊、卧足碗、深腹折沿洗等……,特别流行口径在60公分左右的大盘,这些形制都特别适合穆斯林的生活起居习惯,许多造型都是依照西域进贡来的金银器、玻璃器甚至陶器为样本的。具体到各种纹饰,几何原理的应用,环带、开光、分段切割、多角对称的处理手法,加之普遍密集的花纹布局都使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最广泛使用的西蕃莲纹样(一种团形的多叶莲花)就是从痕都斯坦,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的玉质盘子上的蕃莲图案移植过来的。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到的"回回花"就是这种纹样,永宣青花瓷器上的回回花装饰无所不在,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样,也总是以西蕃莲为底衬的。有的则干脆书写可兰经的语录,直接歌颂真主。

应当说永宣青花瓷器由于用途十分特殊,绝大多数用于政府的对外赐赠,所以造型、纹饰也很特殊,几乎所有新创的品种都能在伊斯兰文物中找到范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永乐青花花卉大背壶,小口、圆唇、短颈,颈上有凸起的弦纹一道,肩两侧安小环耳。腹部呈馒头状向上微鼓,中部凸出小圆圈。壶背部平坦无釉,露细沙胎,中部与面相应处有小圆圈凹进,圈内施白釉。由于无底,无圈足,此壶只可贴背平放,根本无法站立,而平放之后由于侧面有孔,盛水后即会流出,所以还不知道它的实际用途。与此相同的大背壶台湾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美国华盛顿的佛瑞尔美术馆(Gallery of Art )收藏有稍晚的宣德朝青花大背壶。背壶的原型是伊斯兰的镶银铜扁壶,从铜壶肩铸的双耳来看,无底平背的扁壶是作为壁壶贴挂在墙上使用的,照搬到瓷器上由于胎厚体重,肩部的小环耳无法承受壶身的巨大重量,双耳已成为纯粹的装饰,没有实用功能了。其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永乐青花龙纹天球瓶,小口,直径,腹部硕大如球,仿叙利亚的铜瓶的造型。永乐青花双耳扁瓶,仿伊斯兰玻璃双耳扁瓶。永乐青花双耳蒜头瓶,仿伊斯兰蒜头口双耳铜扁瓶,永乐青花龙柄花浇,仿伊斯兰玉龙花浇。永乐青花卧足碗,仿伊斯兰镶金银碗。宣德青花执壶,仿伊斯兰铜执壶。宣德青花僧帽壶,仿伊斯兰铜僧帽壶。宣德青花深腹沿盆,仿伊斯兰镶银铜深腹折沿盆。宣德青花罐,仿伊斯兰陶罐。宣德青花无裆尊,仿伊斯兰黄铜器座。宣德青花八角烛台,仿伊斯兰九角铜烛台。宣德青花敛口钵,仿伊斯兰铜钵。宣德青花笔盒,仿伊斯兰镶银铜笔盒。宣德青花葫芦扁瓶仿伊斯兰银双耳葫芦扁瓶。

以上所举诸例形制,时代特征十分鲜明,永宣以后则很少烧制,是景德镇御窑奉皇帝之命,专门为西域诸国定烧的,它们或者作为礼品赏赐给西域诸王;或者作为贸易瓷用于与西域国家换取良马。随着明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宣德朝以后,这种几乎完全伊斯兰化的官窑瓷器基本停烧了。说起西域,古人与今人的解释不同,明朝所称西域是指甘肃以西,(包括新疆)阿富汗、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及沿地中海东部的一些国家,那里的人们从古至今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为伊斯兰艺术的集聚地。

充满了西域风情的青花瓷器,不仅得到外国王室的喜爱,也同时受到明朝宫廷的认可,它们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超尘脱俗,不同凡响,大有将相之风,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它如此地灿烂,不仅得助于中华民族的深厚文明,而且得助于伟大的伊斯兰艺术,是中国瓷器装饰融汇外来文化的光辉典范。

明代永宣牡丹纹青花瓷的特征差异


明代永宣牡丹纹青花瓷的特征差异。

在购买古瓷时,不光要掌握基本的瓷器知识,更要对各个年代瓷器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把握,这样才能够少吃亏、买假货。在这里作者将介绍:青花牡丹纹,元代与明洪武的容易区分,洪武与永乐和宣德的也容易区分,而永乐与宣德的则很难区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探讨一下。

元代与明洪武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因明洪武时期瓷器生产是在元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洪武瓷与元瓷很相似,往往被人误认为是元瓷。不过以元代及明洪武时期常见的牡丹纹青花瓷器为例,从其纹饰特征上,还是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的。

经过研究得出永宣青花鉴定的核心结论:

一、缠枝波形纹,所在器型为玉壶春瓶者,多为永乐的,为高足碗、罐、缸、钵者,多为宣德的。

二、缠枝条状圆形纹,多为永乐的。

三、缠枝块状圆形纹,所在器型为玉壶春瓶者,多为永乐的,为方流执壶为宣德的。

四、折枝纹,所在器型为方流执壶者,多为永乐的,为高足碗和盆者多为宣德的。

五、青花瓷盘,上有穿牡丹龙纹者多为宣德的。

六、青花12棱折沿盘和花口盘,12折枝花的折端裸露者,多为永乐的,有大叶遮盖者,多为宣德的。

七、画在盘上的牡丹花朵与别种花朵糅在一起的缠枝波形纹,7种或11种花朵者,多为永乐的。8种或12种花者,多为宣德的。

八、牡丹花叶芽,尖细如小柳叶形者,多为永乐的。

九、牡丹花瓣边缘有留白联珠式勾边者,多为永乐的。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在青花瓷收藏中,有一句口诀:“永宣不分家”,“永”是指的永乐青花瓷,而“宣”则是指的宣德青花瓷。这两种青花瓷都是瓷器收藏中名气较大的,且流通中容易看到,那么为什么说这两种瓷器是不分家的呢?此二者间具体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首先,从风格上来说,永乐和宣德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这两个时期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余年,所以很多审美偏好与技术水平都是极为相似的,都体现了青花瓷的精美与珍贵,同时瓷器纹饰细致繁复,色釉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一脉相承,都清幽雅静,能登大雅之堂。又因为这两种瓷器的风格相似,因此在瓷器收藏中有“懂其一而知其二”的说法,自然也就“不分家”了。

但虽有此论,在实际的收藏过程中,永乐与宣德青花,仍然是有细微区别的,需要仔细甄别。比如宣德青花纹饰精美复杂,花叶繁密、人物多元,瓷器表面留白区域较少,讲求丰润富丽之美,视觉上更为饱满丰富。而永乐青花的花纹样式上不如宣德青花丰美,即使绘有花叶,也不过分集中,画面多有稀疏处,如古文人画“意境”之意味。但永乐青花的修胎之功略强于宣德青花,胜在胎体轻盈,且纹饰少而留白妙趣,讲求平衡之美,有玲珑秀妍之韵味。

而永乐与宣德青花最大的一点区别则是,宣德青花烧造的过程中,施釉厚,所以呈现出的釉面较之永乐青花,更为莹润丰厚,以手抚之光润如玉质,是肉眼即可辨别的,同时,厚釉面也导致了一种现象——橘皮釉的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导致釉面发生变化而呈现出的一种规律纹路,宛如橘皮,俏皮可喜,而这种橘皮釉,正是施釉较薄的永乐青花所没有的。

由此可见,从大的方面来说,青花瓷的鉴赏,可以说是“永宣不分家”,因为它们的风格相似,并且在器型、纹饰、色釉选择上都是很相近的,瓷器年代也很集中,但在细微处,永乐青花与宣德青花仍有区别,比如宣德青花纹饰细密丰富,并且釉厚饱满,常有橘皮釉的出现;而永乐青花重视留白,讲求胎轻瓷灵,且没有橘皮纹的出现。

永乐宣德青花瓷鉴赏及成交价格对比:

1:明永乐青花缠枝莲花口盘,尺寸:直径37.8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0 ,成交时间:2014.10.25,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此类永乐青花花卉纹盘存世十分稀少,为明代永乐青花之典型器物,盘口菱花折沿,浅弧壁、广底圈足。通体绘缠枝青花纹饰。盘心绘牡丹花、茶花、莲花、石榴花、秋葵等;内、外壁绘形态各异的四季花卉;折沿绘一周缠枝灵芝纹。构图疏朗,笔触流畅明快,以进口青料绘制的青花纹饰发色浓郁纯正,伴有漂浮现象。足内细沙底,露胎无釉,可见胎土淘炼细腻,为明永乐时期典型特征,是器造型精巧朴实,青料色泽鲜艳,釉色莹润。构图丰满有秩,画技精美,雅致宜人。

明代永乐时期青花与宣德青花一道,在明代开创了中国青花瓷隽永秀美,灵动鲜活的黄金时代。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公元1403—1424年),前后历时二十一年,是明代国力初兴的强盛时期。在众多伟业的带动下,各类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巨大进步,其中治瓷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飞速发展,由于明代是以汉人为核心建立的封建王朝,所以明代皇家及官方的文化核心的高度,决定了明代的皇家审美的水准,必然超过前代的蒙古贵族,是发展成熟,内涵丰富,高度发展的文化,最直接的影响了艺术品的制作。明代官窑青花,大多端庄秀美,器物线条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杂质少,胎质细腻,胎体厚薄适度,工艺进步较大,纹饰与绘画趋于精致,题材丰富,种类多样。作为明代青花大发展的永乐青花,其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此件青花菱口折沿盘便是在风格上继承了西域青花大盘之风格,同时融合传统纹饰,在器形的体积上适当放大或缩小,从而成为了玲珑秀巧,风格疏朗的作品,其纹饰与线条的纤细,缠枝花卉姿态的舒展,没有丝毫的刻板与工致,给人以畅然自得,富含生机的质感。是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典范,值得慢慢欣赏与玩味。

2:明永乐青花折枝蟠桃纹小盌,尺寸:11.1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9,080,000 ,成交时间:2006.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3: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尺寸:高28.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9,03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瓶圆唇,小口,丰肩,肩下渐敛,内凹浅足。通体青花纹饰。肩部饰十二组莲瓣纹,腹部饰折枝果纹,包括石榴、荔枝、寿桃、枇杷、樱桃、山楂果。近足处饰蕉叶纹。底不施釉。永乐青花纹饰的晕散特点,使装饰主体都以花果植物为主,因为这种效果会使描绘的人物面目不清,但用在花果植物的纹饰上倒是得天独厚。

4: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绶带葫芦扁壶,尺寸:30.7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8,66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5: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花口碗,尺寸:22.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8,42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斗笠式造型典雅,碗沿微凹作葵瓣状,灵感可能源于宋代百瓷,其官窑例见于明永宣年间的景德镇,后朝也有仿此类明初样式者。此碗形除青花品种外,景德镇亦作单色釉例,但几乎全部毁于窑址,难见成器传世。

6:明宣德青花莲子盌,尺寸:直径20.8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7,47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盌敞口,深弧腹,窄底,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盌心双圈内绘折枝石榴果,内壁饰缠枝莲纹,口沿下饰回纹一周。外壁饰双层莲瓣纹,口沿边环饰海水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宣德朝青花莲子盌,外壁分单层或双层莲瓣纹两款,应源自永乐青花鸡心盌。永乐青花盌原型体形较小,盌心呈尖形,故称「鸡心盌」,其盌心纹饰多为阿拉伯风格的花卉图案,外壁环单层花瓣。

7: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尺寸:13.1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7,220,000 ,成交时间:2011.04.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大明永乐及宣德年间有相类花浇,其器形及纹饰舆本品相近,永乐年间更有白釉花浇,大多没署年款。相近形态还见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伊斯兰金属及玉器,若追源溯流,花浇之形,或以早期波斯器物为底本。

8:明宣德青花缠枝灵芝纹大盌,尺寸:直径28.9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6,935,500 ,成交时间:2007.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9: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尺寸:直径22.7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0 ,成交时间:2016.06.07,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宣德一朝窑业兴盛,上承永乐之品质,于短暂的十年里却铸就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传奇,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器类式样之丰富,釉色装饰之广泛,为此前所未经见,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备受后世推崇。本品为宣德窑业兴盛之佳例,为六瓣葵口式,斗笠形,沿袭宋瓷定窑、官窑之式;造型别致,自见赵宋洗练简约之美,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造型似仿自汝官宋器。胎质细腻坚致,釉汁莹润亮青,全器内外纹饰疏朗而饱满,外壁装饰两重纹样,上为六组折枝瑞果纹,下为六组折枝花卉纹,交错布置,内壁口沿缀饰十二式花果纹,下承六组折枝花卉纹与外壁纹饰相对应,碗心则是绘以折枝寿桃纹。祥花瑞果是永宣青花最为经典的纹饰,本品涵括了所见的主要品类,祥花如菊花、牡丹、莲花、茶花,瑞果如蟠桃、枇杷、荔枝、石榴、葡萄、樱桃。其绘画写实逼真,诸花妍放生姿,众果饱满诱人,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底部浅圈足,胎骨细腻,露胎处微微泛黄,抚之光润如玉。底落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


青花瓷的价值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近些年来更是成为大家追捧却难以得到的对象,因此,对于青花瓷,众人都是念念不忘的。不过,在青花瓷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青花永宣不分家,这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呢?这其中有什么门道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

青花瓷的创烧时间是唐宋,元代时期真正走入成熟,到了明代之后,青花瓷已经是主角般的存在,而永乐和宣德更是其中的经典和佼佼者。之所以会有永宣不分家的说法,也与这两个时期青花瓷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据悉,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和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在很多地方都是差不多的,不仔细鉴定很难区别开来,因此才有了永宣不分家的说法。

据考古了解,在明代永乐宣德这两个朝代,一共烧制了30多年的青花瓷,不仅展现了大明国力昌盛,也让青花瓷的烧制技艺得到大大提升,在当时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选料还是做工,都是精益求精,自然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也堪称历史上的珍品,其独特的风格造型、艳丽的色彩以及超俗的纹饰,都让后世人十分惊叹,甚至有人赞叹: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

永宣青花瓷与元代青花相比,没有元青花那样的热烈奔放,与中晚期青花相比,又存在别样的典雅,没有清前期的明艳华美,却有着独一无二的审美层次,艺术底蕴深厚。所以,在明代青花瓷中,尤以永宣青花为最。

永宣青花瓷市场价格是多少

据了解,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花卉纹碗,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975000港元成交;宣德时期的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以14575000港元成交;明永乐时期的青花海水腾龙纹小罐以26575000港元成交;永乐青花缠枝番莲纹折沿盆,以33775000港币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永乐时期的青花瓷阿拉伯文无挡尊,以23575000港元成交。

这些仅仅是永宣青花瓷拍卖记录的一部分,但即使是这些也能看出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市场价格极高,也深受藏家的喜爱。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市场中也出现不少永宣时期的青花仿品,这些仿品有的仿制技艺高超,有的足以以假乱真,因此在收藏的时候,一定要格外警惕。

除了要注意多了解鉴定常识之外,想要收藏永宣青花瓷,最好找专业、正规且口碑好的古玩交易平台,比如,一来这样的平台诚信度高、口碑好,二来人脉广、交易成功率高,更容易满足藏家的需求。

永宣青花瓷赏析及价格:

1: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尺寸:21.3厘米,估价:HKD 35,000,000 ~ 45,000,000,成交价: HKD 99,32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高足造形独特繁丽,耀眼夺目,为永乐一朝之稀珍,数世纪后,其祥瑞寓意,更得乾隆帝敬仰赏爱。净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于宫廷中亦仅作礼器之用,惟可见于少数重大祭典场合,其造形大异于当朝茶酒执壶,独树一格,历代瓷器中罕有能与其聘美者。塑造如此独特器形,窄颈宽腹,细流纤长笔挺,需瓷人巧心熟技,反映永乐朝景德镇御窑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烧造成功者,为数鲜少,包含此瓶仅三例存世,均为永乐青花御瓷,其一为清宫旧藏,现存北京故宫,另一例则曾为康涅狄格州 Palmer 氏、Frederick Knight 及赵从衍珍藏,1980年代曾二度售于苏富比。

2: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尺寸:36.5厘米,估价:HKD 80,000,000 ~ 120,000,000,成交价: HKD 168,66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3: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尺寸:高47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121,900,000 ,成交时间:2011.12.16,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是明永乐时期所特有的、极为罕见的代表作。器身呈扁圆状,口微侈,粗颈,溜肩,硕腹,椭圆形圈足,底足内有釉。胎质细腻纯净,白釉微泛青色,釉面有冰裂纹开片。口沿饰卷草纹,颈部饰缠枝花卉,壶身饰缠枝四季花卉。青花用料为苏泥勃青,因有“渗青”、“散浑”之特性,青色鲜艳,偶因渗青而有浓暗斑点,有水墨画之风韵,加以运笔潇洒,气势凌然,在黑色结晶斑映衬下,彰显出色泽清晰明快的特点。从已知的资料看,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在江苏扬州市博物馆收藏一件,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发现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残片。无论是出土实物,还是博物馆藏品,其器物造型、装饰风格、制作技法、烧制工艺都与本件实物基本相符。只有底足内施釉的效果上,景德镇出土实物,白油的装饰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明显的刷釉痕迹,这可能也是当时弃之不用的原因之一吧。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器型完全形同,只是装饰图案不同的有青花海浪刻白龙纹扁壶、青花龙穿花扁壶、青花云龙纹扁壶。其中,海浪纹刻白龙扁壶在景德镇珠山也有出土。从扁壶的造型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其所蕴含的伊斯兰文化元素。这也印证了中国瓷器发展史,有一种外来文化元素对中国瓷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带来的外来文化元素,其中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就是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元素。明朝的永宣时期是中国瓷业走向全盛的辉煌时期,这与明初解除禁海令、“帝王居中、抚驾万国”的积极对外政策有关。值得一提的是郑和远航带回的优质瓷绘原料“苏泥勃青”直接用于青花瓷的烧制,提高了青花瓷的品质,直接推动了瓷业的发展。“苏麻离青”这种钴料出产于波斯伊朗一带,是当时阿拉伯商人与郑和进行贸易的物品。这种优质瓷绘原料在郑和7次下西洋之后便销声匿迹,如今已成为鉴定这一时期瓷器特征的标准。所以说,永宣青花瓷在发色上的成就以及明初瓷器的辉煌与郑和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伊斯兰文化影响中国瓷器最突出的实例。众所周知,从两汉到唐宋中国瓷器的器型变化不大,体现着中国人生活审美习惯,自元朝开始由于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在明初这种变化更为多元化,仅各种扁壶就达十多种器型。在造型上总的特点是雄浑、饱满、挺拔。如各种扁壶、绘制繁茂的折沿、菱花口大盘,这种器物具有明显的波斯风韵,在西亚地区至今还能看到这类铜质的器物。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不仅在造型方面有浓郁的西亚风格,装饰风格上也是如此。四季花卉中团形多叶莲花纹就是从痕都斯坦,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的玉质盘子上的蕃莲图案移植过来的,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到的“回回花”就是这种纹样。永宣青花瓷器上的“回回花”装饰无所不在,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多以西番莲为底衬。有的则干脆书写《古兰经》的箴言警句,直接歌颂真主。充满了西域风情的青花瓷器,不仅得到外国王室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明朝宫廷的认可。这件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超尘脱俗,不同凡响,有将相之风,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它如此灿烂,不仅得助于中华民族的深厚文明,而且得助于伊斯兰艺术,是中国瓷器装饰融汇外来文化的光辉典范。

4: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尺寸:24.5厘米,估价:HKD 25,000,000 ~ 35,000,000,成交价: HKD 110,52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永乐年间(1403-24年),御窑作坊出品各式瓷器,新颖独特,永乐帝对此应甚为熟悉。然而本壶器形纹饰,实属其中最为巧妙之作。该时期之瓷作,器形多以中东雏本为模,唯本品器形纹饰出类拔萃,更胜同侪。如此几何纹饰,明显取自中东样式,繁复华丽,罕见于中国御瓷,即使元代(1279-1369年)与 中东交流密切,几何构图流行于青花盘,亦仅取中东器之构图,纹饰仍然纯属中式,不如本品伊斯兰风格浓厚。本壶形仿金属器,制作极难,中国瓷匠习惯横向分段,逐段拉坯塑形,再组合成器,并按需要调整,而非模制器具,故此制作本壶,尤为艰巨。本器壶身椭圆,壶颈幼细,与壶足同为圆柱状,制作本已艰难,而壶身纹饰繁复,则难度更高,彰显瓷匠艺高胆大。六角星形构图,以同心圆格局层层递进,必需精密计算安排,反复思量所有角度,线条从圆心出发,更需平直准绳。如此纹饰,见于可兰经,原以笔、尺绘于纸上,中华艺匠取此纹饰,不用直尺,仅以毛笔直接绘画于圆拱器腹,尽显景德镇御窑艺匠惊人造诣。成品瑰丽华美,展现十五世纪中华艺匠过人创思,匠心独运,不拘一格。

本壶以多个切面构成星形图案,切面内纹饰既有莲纹、浪纹等中式典型,亦有中东风格纹饰,后者为抽象图案,不以形似为尚,突显中东风格。

5:明宣德青花凤纹葵边盘,尺寸:直径17.2厘米,估价:RMB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RMB 33,350,000 ,成交时间:2014.05.31,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说明:明宣宗朱瞻基为史上寥寥可数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执政十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每于万机之暇,宣宗皇帝寄情于各式文玩,以致彼时雕漆、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成就斐然,皆称后世同类之典范。其御瓷一项,品格超群,发明极多,前后器类之丰富,釉色之广泛,装饰之多变,皆发古未有,是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十年。宣窑承袭前朝技艺而来,重视创新,不乏超越前朝之作,故宣窑不少器皿仅为宣德一朝所独有,本品即是其中显赫而珍罕的一例。本品为宣德青花御瓷之卓越代表,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美观,线条转折流畅生动,釉汁凝润泛青,胎骨坚致细薄。洗呈五葵瓣形,里心微凸起。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内外饰青花双线纹,里心绘凤、凰各一只,间以朵云。外壁绘团形凤凰10组,与葵瓣式器身相对应。双凤形态一致,皆为鸟首双尾,对称分布,展翅穿梭于缠枝番莲之中,风姿婉约,颇见飘逸之态。其布局密而不乱,画工精湛,细腻的笔触下展现番莲舒展之妍美,为双凤增添动感,青花之浓淡深浅各具意态,笔墨意趣尽在眼前,气韵随笔而生,平添一份苍雅之美。更为精绝之处则是内壁留空处暗刻穿花双凤纹与外壁相对应,如此复杂之工艺正是体现皇权的独尊,彰显宫廷艺术之华贵,可谓巧夺天工。底心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其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

6:明宣德青花云龙纹葵口洗,尺寸:18.9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28,120,000 ,成交时间:2005.10.2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秋季拍卖会。

比较:明初葵口洗器形承龙自宋官窑器,但带同形圈足。此器形在永宣期间极受酷爱,除单色釉的例子外、青花的作例亦时有见闻。而宣德内云龙外团龙纹的葵口洗可算最具代表性。他们里面的纹饰通常一致:在洗中心绘以五爪游龙穿梭于祥云间的雄姿,棱壁上下各饰双圈蓝缐。外壁以二组上下相对及较小的团龙纹饰配合。才龙纹则可分带框和无框二类。是次拍卖屡前者。

7:明宣德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式扁瓶,尺寸:高24.5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28,120,000 ,成交时间:2013.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楷书横款。

瓶葫芦式,直口,上部鼓圆,下部扁圆,束颈,长方足。下部两面饰宝相花纹,近边环半钱纹;一面宝相花正中饰太极阴阳纹,另一面正中饰放射式花瓣纹。上部正中环饰花卉纹。颈至肩部置绶带双耳。口沿外双弦纹之间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横款。

8:明宣德青花缠枝番莲纹大盌,尺寸:29.8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24,17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款。

青花缠枝番莲纹大盌,造形简洁有力,纹饰纤柔雅致,展现大明宣德朝(1426-35年)青花瓷之美善至臻。宣朝虽不及十年,君王贤能勤政,朝政安平,民生富足。宣德帝博学精通诗画,《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宗绘画,可见一斑。宣宗擅艺好雅,江西景德镇御窑瓷业兴盛,质臻艺绝,以青花瓷尤为出众,高岭土瓷胎质高致密,撷古创新,器形纹饰新颖多貌,落楷书年款于青花瓷,亦属创举,如此器所见《大明宣德年制》款。此盌以苏麻离青绘缠枝番莲纹,浓丽耀眼,画工细腻,苏麻离青积料处经烧制后于器表凝结成黑斑,即所谓之「铁锈斑」,后代御瓷争相效之。苏麻离青乃永乐一朝,自中亚传入,其名或源自阿拉伯语「sumawi」,意为「天空色」或「天蓝色」。此料富含铁质,多与当地钴青混合使用,宣窑所用苏麻离青应更为纯净,烧制后青花发色明艳鲜丽,花叶纹饰层次丰富。宣窑画工臻熟超绝,以写意取代工笔,取细笔层迭点染,线条连绵不断,纹饰生意盎然,气韵生动,布局虚实错落,整体清朗典雅,而规整端庄。宣瓷之器形、纹饰,琳琅满目,卷草、花卉、游龙、人物、山水等,以花卉纹饰最是盛行,或自然拟真,或传统样式。本品之缠枝莲纹似取自睡莲,亦称为番莲,多见于佛教经典之中,出淤泥而不染,圣洁无瑕,晨开暮合,象征轮回重生。含苞至绽放,寓意修行之道的不同阶段,此处所见莲华盛开,圆满辉煌,意喻证悟得道。

大盌厚实稳固,其确切用途有几说:一为掷骰子用,因部份盌心内壁多有磨损;内壁素白,或为鬪蛐蛐用;或为笔洗,或盛器,皆有可能。此类器形甚是盛行,存世可见多样纹饰作例,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灵芝纹、莲托八吉祥纹、岁寒三友纹等,虽多为宣德御瓷,永乐一朝已有。

​真仿永宣青花瓷器的气泡


用电脑电子放大镜,看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气泡新老,很重要,掌握得好,就会少收仿品。有的专家否认气泡分析,我认为是没有下功夫去专研,看到气泡如同看到天书,云里雾里,茫茫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否定。但是有许多人,会孜孜不倦地去研究,会找到看破天书的方法。

明永乐 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

看气泡的新老,必须分年代比较,必须分品种比较,如元青花,要分苏料元青花气泡比较,国产料元青花气泡比较,分别比较。不能把各种类别,各个年代瓷器的气泡混在一起比较,混在一起比较就没有可比性,就会雾里看花。

下面是永乐宣德苏麻离青青花瓷器的气泡比较。

要用同一个电脑电子放大镜,每次聚焦到最好,都放大到75倍,拍摄到的真品与仿品的气泡,是有明显区别的。

真品青花气泡应该是破碎模糊,看不到清晰的小气泡。

仿品青花气泡完整清晰,特别注意到,其中小气泡很清晰。

真品永宣青花气泡

永乐款双面扁壶青花放大75倍,青花气泡有破碎模糊,看不到清晰的小气泡。

永乐款青花压手杯放大75倍,青花气泡有破碎模糊,看不到清晰的小气泡。

宣德款青花鱼箩盖罐,大75倍青花气泡有破碎模糊,看不到清晰的小气泡。

宣德款青花龙纹高脚碗放大75倍,青花气泡有破碎模糊,看不到清晰的小气泡。

宣德款青花可挂葫芦扁器放大75倍,青花气泡有破碎模糊,看不到清晰的小气泡。

仿品永宣青花气泡

放大75倍,仿品青花气泡完整清晰,特别注意到,其中小气泡很清晰。

仿宣德龙纹罐放大75倍,气泡完整清晰,特别注意到,其中小气泡清晰。

仿宣德青花高脚碗放大75倍,气泡完整清晰,特别注意到,其中小气泡清晰。

仿宣德青花盘口瓶,放大75倍,气泡完整清晰,特别注意到,其中小气泡清晰。

仿宣德天球瓶,放大75倍,气泡完整清晰,特别注意到,其中小气泡清晰。

有正确的鉴定方法,才能有好的收获。

明代永宣青花八方烛台的收藏


作为一种罕见的明代官窑器型,青花八方烛台历来是收藏市场追逐的对象。在去年匡时秋拍上,一件明宣德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作为本次拍卖的重点拍品,拍出了726万元的高价。

始见于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八方烛台虽然在市场上十分稀见,但为数不多的几次亮相都完美收场。2005年在北京翰海春拍上,一件明永乐年间的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从1000万元起拍,经过买家14轮竞价,最终以2035万元成交,一举成为当时内地成交价最高的瓷器拍品,备受注目。实际上,这件八方烛台早在2001年春上海敬华首拍上就引起了一片惊叹,当年这件珍瓷以968万元的成交价一时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隔4年,价格竟飙升了2.3倍,使得这件八方烛台在收藏界声名显赫。那么,青花八方烛台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永宣青花素来为藏家所重,而八方烛台就是始创于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中的一类重器。传世的永乐青花八方烛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所知不逾10件,存世稀少。这是八方烛台能屡创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方烛台的设计原型来自伊斯兰的金属器皿,2001年和2005年两度登上拍台且两度创造高价的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就具有中外文化交流史证的价值。这件八方烛台高29.8厘米,呈八方式,分烛插、连柱、台座3层。通体青花装饰,烛座八面开光,内绘缠枝四季花卉纹。其造型模仿在古代埃及和叙利亚十分流行的铜制烛台,绰约姿态中有一种金属的刚性,是永乐时期瓷器的经典之作,能两度拍出高价也属情理之中。

八方烛台发展到宣德时期有了一些变化,在画法上表现出诸多的不同。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柄口处的芭蕉叶纹代之以如意头纹,颈部的方格纹和缠枝菊纹代之以缠枝莲纹。此外,在永乐烛台未装饰纹样的肩部外侧及近底部的斜直壁上,宣德时期均饰以锯齿形几何纹。

正由于其器型的独特性和存世量稀少,八方烛台总是能在拍场上创造佳绩,也因此出现了不少赝品。但是由于对于烛台的构造不熟悉,这些赝品往往漏洞百出。例如,真品底部往往向上凹,但一些仿品由于造假者对于烛台构造不清楚,一些赝品的底部竟然是平的。因此,收藏八方烛台要慎之又慎。

明朝各个时期的青花瓷特点


明代的青花瓷,官窑产品精益求精,晚期民窑以产品量大为特点。除了元代的窑场继续烧造以外,明代又兴起了许多新的窑场,著名的民窑窑场有: 瑶里、胡田、观音阁、十八渡、董家坞等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明代瓷业生产中独占鳌头。这里主要考察有确切地层和纪年墓出土的青花瓷及有纪年款的瓷器鉴别。

根据不同的朝代,明代官窑青花瓷的特征各有所不同,主要从各朝的青花瓷典型器、青料、纹饰、胎釉、造型、款识等方面区分。

明洪武朝

青花瓷典型器

至今确定为洪武地层出土的器物共有三处发现。第一处是1964 年,南京明故宫(微博)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二处是1984 年夏季,北京四中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三处是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一批残片;它们虽然都不完整,但是可以作为青花瓷典型器来对照完整的传世品。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藏青花“春寿”云龙纹梅瓶与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为完整的青花瓷典型器。

明洪武朝的青花明显少于釉里红,完整器更少,但从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此期青花与釉里红的纹饰和器型均相同。

青料

此朝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一的国产料,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使用元代剩余进口料的情况。这一时期青料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处亦能表现出青花的层次;第二类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其中,似繁星密布;第三类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呈灰白色。由于这种色料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呈现出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有的亦深入胎骨,呈凹凸不平状。品种主要是白地青花。

纹饰

布局沿用元代多层装饰带和适合纹样两种。常见题材及特点如下:

主体纹饰有各种花卉和龙纹。花卉纹有缠枝牡丹、扁菊、牡丹、菊花、山茶、莲花、月季花等什锦花卉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多用于盘、碗的内外腹壁。插在山石上的什锦折枝花卉、芭蕉园景、松竹梅,多用在较大琢器的外壁和大盘的底心。龙纹: 龙的身体细长,典型的明清官窑龙纹,龙纹基本保持了元代风格,但改变了元代龙纹的矫健凶猛感,多为轮形五爪,亦有三爪、四爪的,爪与爪之间分得较开,猪形嘴,作张口伸舌状。

辅助纹饰有各式如意云、莲瓣、卷草、回纹、蕉叶、缠枝灵芝、海鸥戏水等。品字形云是明洪武瓷器的典型纹样,在多个品种上都有描绘。

胎釉

胎体洁白,瓷质缜密,但是与永乐官窑相比则显得粗厚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或细小的裂隙。瓷泥可塑性好,器物绝少塌底、夹扁的弊病。釉面肥润,白中泛青,圆器类口沿均有积釉现象,形成一圈明显的自然厚唇状。有些器物釉层较厚,可见细小釉泡攒聚密集,给人以温润柔和之感。尤其是浅淡的青花纹饰,在这种肥润的釉面下,更显幽青雅致。

造型

明洪武朝青花瓷的造型主要有碗、盘、菱花口盏托、执壶、玉壶春瓶、石榴形瓜棱大罐等。

口径在20 厘米左右与40 厘米左右的两种墩式碗最常见,分直口圆唇和撇口两式,深弧腹,圈足平切,釉底。

约20 厘米和45 厘米两种口径的盘子最常见。分菱花口与圆口两式。菱花口盘的造型为宽折沿,浅弧腹呈瓜瓣式凸棱,圈足平切。南京玉带河明故宫出土的青花三朵云纹盘残片无口沿,但结合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同样纹饰的完整霁红、霁蓝釉盘看,为浅腹,大圈足,圈足根内外呈斜坡状,内斜更甚,足端平切,砂底见大片窑红。

菱花口盏托 口径约20 厘米左右。宽折沿菱花口,方唇,浅弧壁,呈花瓣式凸棱,内心凸起一圈棱,用以置放杯盏,浅圈足,底无釉,见火石红。洪武时期盏托的方唇外侧多有二方连续回纹。

执壶

高度为30 厘米和20 厘米的最常见。造型为小直口,长束颈,溜肩圆腹,腹部有弯曲长流,流口部与执壶颈部连有如意云形扁宽系带。颈部与腹部相连有弯曲板状凸棱执柄。柄上端有小圆孔系,壶盖为宝塔形宝珠钮,内插式。

玉壶春瓶 有大小两种,大者高30 厘米。撇口,长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底釉。

石榴形瓜棱大罐 这种大罐是洪武时期的典型造型,有大小不同的规格,高度大者约60 厘米以上,一般为50 厘米左右。撇口,短颈丰肩,长腹下收,十二道瓜棱腹,束胫,圈足,砂底,有火石红。

梅瓶

小口圆唇,短颈,略呈上大下小状,丰肩,下腹收束,胫部外撇,环形足,平切,外侧斜削一刀,砂底,中心凸起,局部见火石红。

款识、工艺

款识仅仅见于梅瓶肩部用篆书书写“春寿”两字。工艺方面,琢器内壁见明显接痕,器物底部均见明显的火石红色,俗称“朱砂”底。

综上所述,明洪武朝青花瓷中牡丹花、扁菊花、云朵等纹饰均留有白边。缠枝牡丹、扁菊纹的叶子缺刻大,蕉叶为双茎,中间留空白; 花蕊为细方格的扁菊纹。回纹一正一反两方连续。底足平切、有窑红。

明永乐朝

青花瓷典型器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花瓷典型器物。

青料

明永乐朝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有两类,一类发色浓艳,有“铁锈疤痕”。此类经测试为高铁低锰型进口料,即“苏泥麻青”之类; 另一类,发色稍淡而雅致,其上“铁锈疤痕”比较少,此类青料未经测试。

其他特征

明永乐朝青花瓷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出土品于景德镇市明御窑厂旧址永乐地层出土,以明永乐十七年(1419) 前后为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

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

后期

明永乐十七年前后。青花瓷典型器中五龙纹玉壶春瓶即为此期。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下腹绘海涛,圈足饰朵云一周。此期器物的主要纹饰有龙纹、海水仙山云龙纹、云凤纹、海水鱼纹、海水海兽纹、宝相花纹、什锦花卉纹、莲花纹、莲瓣式轮花纹、折枝菊花纹、梵字等,边饰有卷草纹、莲瓣纹、朵云纹、连续回纹、缠枝菊纹等。画笔有实笔与勾勒渲染两种。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 厘米和口径15 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 厘米和20 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纹样,于口沿、近圈足处、圈足有装饰带,改变了元青花的主体纹饰、辅助纹饰多层装饰带的布局。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五彩。釉色白中稍泛青,釉汁肥润,均为满釉。此朝历22 年,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青花瓷上均无帝王年号款,一件青花云龙纹碗的圈足内绘一条青花云龙,此为图案款,表明此碗的等级是御用品,传世品中见花样款,均开宣德朝以后圈足落款之先河。工艺上,高足杯的高足均为中空。瓶、罐类修胎工整,接胎痕不明显。勺的边缘露胎,系覆烧。

传世品

纹饰布局有疏朗、繁密两大类,总体特征是清楚利落,一气呵成。纹样的细线条多为实笔,粗线条与纹饰为勾勒渲染,十分规矩,不出边线。主要纹饰多见各种折枝瑞果,如荔枝、石榴、香椽、桃子等,还有缠枝莲、牡丹、苜蓿、莲瓣、莲池、云龙、藏文等纹样;边饰有莲瓣、梅朵、卷草、蕉叶、朵花等。胎质细腻洁白,小件器物胎体极薄,有分量很轻的浆胎碗——用瓷土上层的浆水沉淀后做成的碗,其釉汁肥润、匀净,白中泛青,多为极润的细砂底,亦有釉底。造型有梅瓶、扁瓶、双耳扁瓶、玉壶春瓶、僧帽壶、漏斗、花浇、直口方流壶、绶带葫芦瓶、梅瓶、无档尊、莲子碗、折沿洗、折沿碗、菱口折沿及圆口大盘、压手杯等。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显。

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明宣德朝

青花瓷典型器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的青花器和传世品中的有款器。

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与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料相同。

其他特征。以下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介绍。

出土品

景德镇御窑厂明宣德地层出土,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明宣德一年至五年。出土器物有:海水瑞兽纹爵残片;篆书款“宣德年制”残片;砖残片;海水瑞兽纹大碗残片;外缠枝灵芝内折枝瑞果纹大盘残片,复原口径74 厘米、底径63 厘米、高10.9厘米;鹦鹉寿桃纹大盘残片,口径78 厘米等。

后期为宣德五年至宣德十年。御窑厂出土的器物上有扁菊纹或螭龙纹梅瓶、蓝地白花鱼藻纹高足杯、蟋蟀罐、鸟食罐、格子锦朵花纹蝶耳杯、梨式壶、双肩扁壶、海水龙纹梵文小把盏、七棱折沿花口钵以及各式花盆等。纹饰的布局、画笔与明永乐朝相同。主要纹样有葡萄、菊花、山茶、牡丹、莲花、海石榴、石竹、灵芝、折枝牡丹、柿、菊、莲、山茶、桃子、灵芝、格子锦朵花、香草龙、海水飞翼龙、穿花龙、藏文等; 边饰有大小双层莲瓣、实心莲瓣、如意云头、连续回纹、卷草、蕉叶、花瓣式曲折纹、席纹、海水、壬字云、点彩梅花、几何图案锦地纹等。品种有青花五彩、淡描青花、蓝地白花、黄地青花、青花浮雕等。小件器的胎洁白细腻,大件胎厚。底釉泛青,小器均为釉底,大器为砂底。造型有大有小,大至60 厘米高的大盖罐,小至高度4.4厘米,可把玩于手心的鸟食缸。

传世品

明宣德朝传世品青花瓷,较之永乐器,除胎稍厚,造型曲线不及永乐的优美,绝大多数有款外,其余因素基本与明永乐时期的相同。

款识

此朝历十年,绝大部分官窑器有款。砂底的罐、瓶、盘等大件及个别满釉小件,如鸟食罐,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形式有无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横款,有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竖款。釉底的碗、瓶、壶等在圈足内书款,形式有双圈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单圈六字二行款,双圈、无圈四字二行楷书款,双圈篆书款( 仅出二件残器)。款识特点,以“ ”字为多,“德”字的“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 ”字中“衣”的横画不过“刂”旁,“衣”的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工艺,见个别覆烧器,小鸟食罐,通体满釉,口沿去釉以覆烧。

综上所述,明宣德朝青花瓷的特征是: 色凝重,花纹密,釉泛青,形增多,体加重,款大盛。

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比较。

其一,两朝器物的共同点是盘的内壁与底的交接处,用手摸,不甚圆滑,可感到有一圈微凹棱,俗称“月亮底”,此处和盘底圈足内墙根一周为淡湖绿色,为釉稍厚所致。

其二,明永乐器物的总体特征是甜白多于青花,受素瓷以造型取胜因素的影响,明永乐青花造型较宣德的秀、巧、轻、薄,前期以适应外销需要,有大件,后期大件少;而宣德青花,偏重于纹饰,不甚讲究造型,所以造型不及永乐时期的秀美。明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也大,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同样纹饰,器型的器物,明宣德朝不及永乐朝的圆巧,且胎厚,故手感重。

其三,明永乐朝器物上的款少,宣德时期的款多。明永乐青花除压手杯以外,基本无帝王年号款,仅有两例花样款,釉底器亦如此; 宣德早期地层中出土器物有四字篆款,晚期地层中出土器物全部有帝王年号款。所以传世品中,明永乐、宣德同样纹饰、器型的青花器,有无款与有款二种情况。

其四,特殊造型有:大勺、漏斗、梨式壶、扁壶、花浇直颈方颈壶、僧帽壶,这些均不是汉文化的传统器型。

其五,明宣德器物中有一批带藏文的青花器比较特殊,例如,青花藏文出戟罐,青花藏文云龙纹斗彩莲池鸳鸯纹碗,青花藏文净水碗,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西藏萨迩县萨迩寺,别处不见,藏文内容大致一致,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这是皇室特命明宣德御窑厂为宣德五年(1430)来京的大宝法王乌斯藏尚师哈里麻举行法会而制的宗教法器,它反映了明宣德朝廷与西藏的关系。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

青花瓷典型器

此三朝历29 年,社会动荡,官窑基本停烧,故古陶瓷界曾经认为此三朝没有瓷业生产,而将此三朝统称为“空白期”。随着出土资料的不断被发现,古陶瓷界虽然认定此三朝有瓷器生产,但是,以“空白期”作为此三朝的统称,已经是古陶瓷界约定俗成的。从景德镇御窑厂此期地层出土的器物着,此期虽然不“空白”,但是瓷器确实不多。比较典型的器物有缠枝花四棱双耳瓶、缠枝莲托八宝纹侈口碗、九龙纹直腹碗、海涛纹侈口碗、白龙海涛纹侈口盘、瑞兽莲池纹盘、海马纹四铺首器座、海涛纹高足杯、青花斗彩莲池鸳鸯纹侈口碗、云龙纹大缸。在传世品中,有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景泰元年青花奉天勅命牌,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天顺七年款阿拉伯文筒式三足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天顺年款筒式三足炉。

明成化朝

青花瓷典型器

天字罐、斗彩鸡缸杯为明成化朝名品。明代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成化地层中出

土的青花瓷残片,胎体轻薄,釉色莹润,是深入研究明成化时期青花瓷不可多得

的资料。出土的青花瓷器与传世品在器型、青料、纹样、工艺等方面大体相当,仅仅是由于不符合御窑厂的出厂质量而被打破销毁的。

青料

明成化朝青花用平等青青料绘画,呈色稳定,发色蓝中泛青灰色。明成化时期多淡描青花,故更给人以成化青花瓷发色淡雅的印象。但是实际上,画三果、三友、九秋纹一类的盘子,也有发色比较浓重,有小铁锈斑的一类。品种有白地蓝花、淡描青花、孔雀绿地青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黄釉青花等。

纹饰

前期布局疏朗,后期比较繁密。笔画线条纤细,多用勾勒渲染。纹饰多见婴戏图、高士图、贯套纹、龙穿花、桃子花,还有秋葵、金盏菊、苇枝等组成的秋色图。纹饰特点:花叶作手掌状撑开;叶子多为齿边,无阴阳正反,山石无凸凹,作平铺的钥匙状;不讲究边饰,碗的口沿、圈足仅用弦纹。

胎釉

胎细腻、洁白,釉极温润,稍发青,手抚有玉质感。内、外、底三面釉一致。成化釉历来为世人称道,底釉也是历代最好的。

造型

成化朝青花瓷的造型有梅瓶、洗、盏托及各式罐、碗、杯、盘等。“天”字罐多为斗彩器,因底有青花“天”字而得名。有的盖罐造型与天字罐一样,但是底部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清代有后仿,有些是清唐英督窑时期仿制的,署本朝款,也有旧仿加新盖的。明成化天字罐的盖是凸起的,而清仿的盖是平的。

款识

此朝历23 年。有“天”字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或单行横书款,六字二行款有外加双方框和双圈两种,无“成化年制”、“成化年造”款。款字特征:“大”字出头不高,为尖头或圆头;“成”字第三划角直,带勾或无勾,第五划生硬。“化”,字“乚”呈直角;“ ”字上丰下敛,“衣”的横不过“刂”。成化款在历代官窑款中比较突出,一方面字体很硬,历代后仿款很多,但是画笔都比较软;另一方面,款字小,且圈框紧挨着字,缩于圈心,有“大底小款,小底大款”之说。出现无款官窑器,仿永乐、宣德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了成化书宣德款的器物。

明弘治期

青花瓷典型器

为“大明弘治年制”款折枝花果纹盘、云龙纹碗及一批有帝王年号款器物。此期官窑曾一度停烧,故器物较少。

青料

大体与成化朝的相同,仍然用平等青料,色泽比较淡雅。后期则发色灰蓝,与正德色调街接。

纹饰、胎釉、造型

纹饰有折枝花果、云龙纹、龙穿花、鱼纹、梵文等。胎釉、造型,前期与成化时期的相仿,甚至比成化朝的更加纤巧、柔和,后期的则接近于正德朝。

款识

此朝历18 年。弘治纪年款不太多,主要有六字二行、四字二行楷书款。书款柔和秀气,笔道均匀,款式淡雅稳定。款字特征:“弘”字,第二划出头,“厶”旁较高,“治”字最后一划向右出头者多。落青花帝王年号款的白釉盘、碗比较多,清代、民国时期,古董商常用来做彩器。鉴定时要注意观察釉面的划痕是否被彩所断,以此判断是否为后加彩。

工艺

修胎规整。碗、盘稍有塌底现象,圈足边露胎处见窑红。

明正德朝

青花瓷典型器

有“大明正德年制”和流传有序的青花器。

青料

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料,呈色多闪灰蓝色,晚期改用回青料,发色泛紫。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地绿彩、黄地青花、青花五彩等。

纹饰

纹饰布局繁密,笔法双钩平涂、一笔点划均有。宗教色彩图案多。除常见的缠枝纹、折枝花卉纹以外,穿花龙纹、飞翼龙纹和回纹为常见纹饰,以阿拉伯文作装饰纹样较历代为多。

胎釉

后期胎质不及前期的细腻。釉汁肥腴,白中闪青灰色,但多气泡。

造型

后期大件渐渐增多,且造型浑厚,带座器较多。除一般圆器以外,多见各式烛台、花觚、香炉等供器,各式带耳瓶、洗、奁、盒及插屏。

款识

此朝历16 年。有六字二行“大明正德年制”楷款,多“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款,款字结构松,很规矩。款字特征:“明”字日、月上半部近于平行;“正”字三横平行,底横长;“德”字“十”小“心”宽,“四”、“心”不紧凑;“年”字上面一横最短,写法有好几种;“ ”字“衣”的横很少超过“刂”。

工艺

渐显粗糙,修胎渐草率,罐腹接痕明显,盘多塌底,露胎处多见火石红。

明嘉靖朝

青花瓷典型器

有嘉靖帝王年号款的官窑器,如明嘉靖青花龙纹盖罐,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盘、明嘉靖青花山水人物带盖梅瓶等。

青料

此朝烧瓷时间比较长,青料发色不一。最具特点的是回青料,呈色紫艳,有别于其他各朝。品种有青花五彩、黄釉青花加红彩、黄釉青花、青花矾红彩、蓝地白花。

纹饰

除传统纹饰以外,道教色彩纹饰增多,有云鹤纹,许多器物都用来做边饰,还有松竹梅纹、缨珞纹、八卦纹、八仙纹、花组字纹及树枝组字纹、折枝花托八吉祥纹等,都比历朝为多,其中花组字纹为独具特色的纹饰,婴戏图纹、高士图纹、鱼藻图纹被广泛采用。

胎釉、造型

小件胎极细,釉极润。但大件胎较粗,釉亦不及小件润泽。多大件,如大盖罐、大缸、大葫芦瓶、大碗、大盘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云龙纹大盘,口径73 厘米、底径49.3 厘米、高9 厘米;双凤穿花纹大盘口径71 厘米、底径50 厘米、高6.4 厘米,造型均为浅腹,圈足平切,外斜削一刀,砂底,满布窑红。异形造型多,多见八棱、四方、六焦、上圆下方葫芦式造型。朝珠盒造型十分少见。

款识

此朝历45 年,款式比较杂。底款为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竖楷款,多六字一行边额款,多用“制”字,少用“造”字。字体瘦长,布局往往斜行不齐。款字特征: “大”字常见撇捺平开,“靖”的“立”旁位于“月”上。

工艺

琢器腹部见接痕。大件工艺显得粗糙,不够规正。底见火石红刷痕,大盘为圈足平切。

明隆庆朝

青花瓷典型器

“大明隆庆年造”款团龙纹四格方盒等有帝王年号款的造型规正的器物。此朝器物比较少,但是较嘉靖朝的质量高。

青料

用回青料,但因炼制得好,发色为用回青料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最悦目的,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品种有青花红绿彩、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纹饰

题材大都承嘉靖旧制,但画意较前朝的潇洒,人物身材修长,姿态飘逸。纹饰特点是常以蟠螭龙纹做主题纹饰与边饰,常见团龙、团凤图案。

胎釉及造型

胎坚致细密。釉面白中闪青,光亮,肥腴。造型的总体特征是器物较矮扁。各式盖盒、提梁壶为此朝新品种,有卧足碗。小件造型多承前制,大件极少。

款识

此朝历6 年,款少。多见“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二行双圆款,也见“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款。与其他朝代官窑款不同的是不用“制”宇,而用“造”字,且有“隆”字右下不用“生”字,而用“正”字的情况,有个别大器的一行字款书于器物口沿内。

工艺

小器胎薄,器型工整,制作精细。

明万历朝

青花瓷典型器

明万历朝青花瓷青花瓷典型器有“大明万历年制”官窑款的正规的器物。此朝器物较多,所用的日常用品和陈设器都可见到青花瓷,大器尤以梅瓶为佳。

青料

早期用回料,发色同嘉靖,晚期用石子青料及浙料,呈色淡,发灰,一直延续到天启时期。品种多淡描青花,还有白地蓝花、蓝地白花、青花紫彩、青花绿彩、青花红彩、红地青花等。

纹饰

布局繁密,主题庞杂。锦地开光是本朝纹饰特点之一。锦地纹饰多借鉴于云锦,“卍字不到头”为常用锦地纹饰。另一特点是福禄寿的内容多,画面多讲寓意,此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

胎釉、造型

胎质较前为粗,釉白中泛青。此万历朝造型是历朝中最多的,大件较嘉靖明显减少,多棱器较多。壁瓶为新出现的器型。莲花洗为此朝的特殊器型,别的朝代少见。

款识

此朝历48 年,带款器较多。琢器多见六字一行单框款,圆器多见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款,楷书严谨规矩。款字特点:“大”字撇短捺长;“萬”字草字头、羊字头皆有;“制”字“衣”的第四划、第五划相连。

工艺

小件质量尚好,但明显不如中期。活环瓶的活环工艺及镂空工艺很有特点。

明泰昌、天启朝

泰昌朝历30天即亡,所见泰昌款期均为后仿。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后,朝廷就没有下令再造官窑器的记载,景德镇御窑厂萧条冷清,逐渐歇业停产。天启帝王年号器物非常少见。款识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器物。

俗说文化--永宣瓷瓶


一个青花瓷瓶,积淀了五千年的文明,一段宣德故事,凝结了六百年的沧桑,槌起槌落间,展示着一个王朝的盛世;价涨价消中,演绎着一段文化的辉煌。2000年嘉德春拍的拍槌已高高举起,它能安全的落下吗?

明朝正统年间,正统年间就是明英宗统治的年间,在明英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件大事: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瓦剌军队给包围了,明英宗也成了俘虏,这才引出于谦的北京保卫战。正统初年,明英宗刚刚当了皇上,刚刚登基,大宴群臣,各国使节纷纷来访。有一天,他在紫禁城就宴请各国使节,吃着吃着,使节就发现呀,这些个青花瓷器,什么盘儿、碗儿、碟儿、真不错,越看越爱,爱不释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明英宗就把这些个使节都送走了,回头一看,各个儿桌子上,盘儿、碗儿、碟儿全没了,连洗都没洗,油渍麻花,都让这些使节给顺走了。这些使节也没留着,都送给了自己的国王,拍马屁去了,国王看见这些都非常喜欢,看见宣德――永乐的青花瓷器,都非常的高兴。这消息就传到了有一个国家的邻国,萨克森国,萨克森国王一听说邻国的使节从大明朝偷来了一批瓷器,吃着饭,油渍麻花的,就给揣回来了,另外还给买回来一批瓷器。萨克森国王就派着使节到邻国去,说要点儿青花瓷器,这国家的国王说不行,这都是我们的国宝,不能随便给你们,使节说要钱给钱,要地割地,只要给我们青花瓷器,怎么都行。这国王一想,这样吧,你们国家军事力量非常的强大,把你们一部分,实力最强的军队拨给我们,萨克森使节回到国家,就跟这国王说了,国王想了半天,一咬牙、一跺脚,就把萨克森的十支近卫军,拨给了邻国,用十支近卫军换取了十二个青花的花瓶,历史上有段故事,这段故事就把它称之为“近卫青花”。

这可不是胡侃,史书上都有记载,而且这近卫青花瓶至今近陈列在德里斯顿博物馆呢!所以说,这青花瓷器,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都喜欢。直到这600年后,在公元2000年5月的嘉德春拍场上,一件明宣德松竹梅纹碗登上拍卖台,就这一件,就又为嘉德春拍增色不少。

一个碗能卖80万,这可比金碗还贵,能有人要吗?还是听听这专家跟您聊聊这几年,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的市场行情怎么样?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在1986年,当时香港一个赵先生的藏品,一个青花扁壶,葫芦形的扁壶,当时这个价钱1986年的时候,卖了港币就是700多万,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价钱,如果现在出来,肯定翻两三番都不止。这个东西很特别的,其它的扁壶有很多,平均的都是几百万了,当时90年的时候,有一个差不多的,卖了差不多400万,80年的时候就是100万,90年的时候就是400万,就是这么一种涨幅。”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这只松竹梅碗是1990年拍的,就是说10年前拍的,这个碗尺寸,比(嘉德的)斗笠碗要大一点,图案是一样的,这个碗拍了363万港币。”

嘉德瓷器工艺品部商务经理闫东梅“我们公司这几年来,也拍过不少永宣的好的青花瓷器,96秋我们拍了一个,宣德的青花八角形蜡烛台这种东西当时肯定不是中国人用的,是外销的。同样的东西在上海博物馆也有一件,几乎风格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当时也卖得算是不错,卖到305万。”

听专家们一说,这国际市场上的行情这么火,不过,那也是昨日黄花了。现如今,行情有点往下跌,就跟那股票遇着熊市了似的。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现在并不是永宣青花瓷器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最高峰。因为这个,怎么说呢,因为它80年代末期,已经到了高峰以后,它走了一个下坡路,90年代初,有一个“黑色星期五”,您可能听说过,就是经济的衰退呀,什么的,而且就是现在人的品味,也在不断的改变。”

那到底应该值多少呢?其实这艺术品市场跟股市还真差不多,那行情瞬息万变,不过,嘉德公司心里有数。

嘉德瓷器工艺品部商务经理闫东梅“我们估计可能是比高线要好一些,大概是150万元左右吧。”

明仁宗是一个比较宽松的人,而且,他任用了文官集团,用了一批文官集团,老打仗不行啊,该稳定,该建设了,因此,一些文官也就登堂入室,成为掌握命脉、经济命脉和政治命脉大权的重要官吏了。在(继永乐之后的)仁宗年间,文官胆儿大,可以指责皇上,到最后,有一个翰林世族叫李时勉的,公然就写了个奏书骂皇上,那意思就是说,你明仁宗,可不能够去贪近女色,你要听左右大臣的话,另外,别盖宫殿了,要把这些钱用到经济建设当中去。按说也是对的,不过这词儿都太激烈了,皇上终究是皇上,就把李时勉给召到宫廷当中,就质问他,李时勉又痛陈了一下了他的想法,说你要这么做,国将不国如何如何,越说仁宗越生气,告诉左右,给我揍他,武士刚要揍他,李时勉又说了,说你要打我,你就是昏君,你打忠臣,你就是昏君,越说越气,明仁宗是越说越气,就忽然觉得,心口窝发咸,嗓子眼儿发甜,一口气没过来,窝过去了,两天之后,愣让大臣给气死了。他这一死,当时太子朱瞻基在南京当监国,众大臣赶紧把朱瞻基就请到了北京,登基当了皇上,这就是著名的宣德皇帝,宣德皇帝当政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出使的郑和这个船队给召回来,另外,别打仗了,开始加强经济建设,真正形成了一种叫做“仁宣之治”。这段时间仁宗到宣宗“仁宣之治”,这段时间就是发展经济,人民开始富裕,政策宽松。马上就干另外一件事儿,他就想替父报仇,他知道,明仁宗是让李时勉给气死的。有一天他就跟边上侍卫说,到大牢里边把李时勉提出来,侍卫去到大牢里边,提李时勉去了。明宣宗越想越生气,跟边上人又说,不用见我了,马上拉出去,砍了,又一个侍卫就冲出去,到大牢,那意思马上给他剁了就完了。这个侍卫从西门出去,那个侍卫押着李时勉从东门进来的,谁也没见着谁,这个侍卫跑到监狱里边一看,押走了,跑回来想告诉皇上已经押过来了,跑回远远就看见,朝廷上站着一个人,吓了一跳,这不是李时勉吗,穿着袍服,官复原职了,这不是要宰的人吗,怎么还官复原职啊,这是怎么回事儿,这走岔了,阴差阳错,反倒歪打正着了。他把李时勉押到宫廷之后,明宣宗一看,一问,李时勉把他怎么劝仁宗的话这么一说,明宣宗一听,说得对呀,越听越感动,说这样的忠臣我怎么能杀呢!因此上,马上官复原职,亲自为他戴好了帽子,穿好了衣服,把他请到了原来的品级台前,他又官复原职了。

这永宣皇帝把他杀父仇人都给放了,这一下他在文官集团中的地位一下就上去了。紧接着,他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赋税,真正为农民减负,就在执政期间,农业水平上去了,手工业发展了,文化来源减轻了,也就是上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宣德青花露头角。

都说“青花“,那到底什么叫”青花,所谓“青花”,一般是指应用“钴”这种原料在胎上绘出花纹,然后在施加秀明釉,然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这种钴料当时是从波斯进口的,我们中国当时没有钴料,但是他们那边有钴料,但是他生产不出来高温的瓷器,所以这种是外国的钴料,跟中国的瓷器一种非常完美的结合。”

“钴”这种原料,过去还有一个名字,叫“苏麻泥青”,一听就是外国名,那这“苏麻泥青”又是怎么流传到明朝的呢?

要说到苏麻离青,还得从朱元璋说起。1398年,朱元璋得了病了,知道自个儿不久于人世了,就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临死之前朱元璋就把朱允召到身边儿,告诉他,说我把这些个文臣武将,我都给你收拾得差不多了,藩王我也替你基本上把他们都削除了,现在唯一的威胁,就是燕王朱棣,你要小心他,临死之前,拿了一个锦匣,告诉他就是一盒子,危急时刻,打开锦匣,可保你的性命无忧,完了以后,就死了。朱允炆――建文帝登位,老皇上说朱棣不是好人,因此上来以后,先把朱棣,燕王朱棣的燕王的王爵给砍了,削了。燕王早就不服气,这小孩子当皇上,我现在手握重兵,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变,进军南京,打了好几年,最后把南京城给包围了,于是燕王军就冲进去了,朱允炆没办法,突然间想起来了,噢!对了,朱元璋临死之前给我一锦匣,打开以后,告诉我性命无忧。“叭”一打开,眼泪差点儿掉下来,里面搁了三样东西,一个是把剃刀,剃头发、剃胡子的剃刀;第二是件袈裟;第三是张是张度碟,这度碟就是和尚的身份证。看见这个东西,明白了,朱元璋早就知道,我斗不过燕王朱棣,因此上,给我准备好后路了,趁四下无人,把脑袋刮了,穿上袈裟,拿着度碟,皇上改和尚了,从后殿就跑了。朱棣夺取了政权,自称永乐皇帝,就是永乐年间了,他没有抓住建文帝,没有确确实实建文帝死了的证明。后来又听说建文帝成为和尚就跑了,跑到西洋一带了,东南亚一带,因此上就派出了,他贴身太监郑和,下西洋,去寻么儿建文帝,杀人灭口,斩草除根。

郑和在永乐年间六下西洋,这建文帝他是没回来,把这苏麻泥青带回来了,当苏麻泥青与中国的制瓷技术一结合。

让我们再回到嘉德春拍的现场,现场的气氛越来越凝重,价位也一点点的在爬升。

180万,而且,到了180万,还没封顶。还是先看看这碗,在永宣瓷器中光这碗就有十几种器型,斗笠碗是典型的永宣器型,而且釉色特典型,听听专家对什么叫典型器物进行分析,做个参照!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它这个胎相当的白,极白,而且摸起来手感特别特别的细腻,这种感觉只有以后的清代官窑,清三代的官窑,康雍乾官窑才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是康雍乾好的官窑,才有这种感觉,一般的官窑瓷器达不到这种水平。它这种釉子,您看这种釉子,您看着它是白的,实际上它是泛着鸭蛋青的青色。这种颜色是怎么得来的呢,当时烧出来以后,肯定是洁白的,跟咱们现在做出来的东西一样,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流传,数百年的跟外界的接触,它是一种自然的、泛青的这么一种现象。这种东西到现在来讲,仿制,是仿制不出来的。这种跟所谓木器,玩文房杂项所谓那种包一样,是现在做不出来的。然后你看,它这种青花,青花这种蓝里边有黑,所以它既然有黑,它就显示出层次感。而且它有深的地方、有淡的地方、有浓厚的地方,而且这釉子上,你看,它有一种桔皮的感觉,你如果拿手去摸它,它不是很平的,是一种坑坑凹凹的这么一种感觉,很自然的这种缩釉。”

关于桔皮釉,本来是工艺并不完善的一种表现,这跟后来的康、雍、乾三代的瓷器,跟抹了油的那种感觉不一样,显得特糙,可是就因为它糙,它才值钱!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我们一般人审美,就认为工艺水平越高,审美层次就越高,这是一般人的审美。但是作为个性化的审美,它会认为有缺陷的东西,它越有缺陷,它越有它审美的价值。我们翻过来说一种大众可以欣赏的,你比如说服装,我们早期都希望服装都做的,因为早期服装是不规整的,比如针脚都是人工的,针脚有大有小,或者是等等,它有一些工艺上跟不上的,自从缝纫机出现以后,大家又觉得针脚一定要整齐,所以对服装的一般要求,都是非常,要缝制非常精致;那么现在反过来有一种审美,你比如最高级的西装它是手工的,它一定达不到机器要求,但是你比如说有的是明线,它这种审美又返朴归真,又回到了这个原先本质的状态。我觉得永宣瓷器高就高在这儿,它的最原始本质状态不是人为的,是它天生就有的,而这个在后来时候,除作伪的人追求过,没有任何人,在主观意识上追求过这种审美。”

这东西,得品,这碗,颜色好看,视觉得到享受了,用手轻轻一弹,声也好听,听觉也舒服了,用手一摸,触觉也有反应,这么多感觉器官都用上,这不就是享受吗?

要说到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它有它独特的特点,从纹饰和器形上来讲,它有两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以宫廷御用为主。当时,宣德皇帝本身多才多艺,爱画画、爱玩蛐蛐、逗鸟,因此上对这些个工艺,对这些个青花瓷器,非常喜欢,他经常把自己的创意告诉底下人,应该怎么怎么做。因此上,宫廷当中,被宫廷利用的一些青花瓷器,相当的多,既然给皇上用的,那么无外乎在纹饰上,就是龙纹、凤纹,给皇后用的龙凤的这种图案非常多。再有一个大特点,那就是青花瓷器的器形,多是以一些个外来器形的这个器形为基础、为主,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瓷器大多是外销的,现在看大盘子、大碗儿,说这大盘子干嘛用的,实际那都是给印度,那时是手抓饭,手抓饭搁到大盘子里边。在南方,小盘儿、小碟儿、小碗儿,特精致,现在呢,在青花瓷器当中,特别是永宣年间,很难看到小的,关键是那时都是外销为主,真正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纹案,图饰,包括这个器形,不是很多,而像这次嘉德上拍的,这件松竹梅纹的青花碗,那就太少见了。松竹梅,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典型的文人所崇拜的“岁寒三君子”,把这“岁寒三君子”,放到这个永宣年间的青花瓷器当中,那恐怕是不多见的。像这么一个珍贵而又珍贵的,一个青花瓷器,它到底能以多少钱成交呢?

210万,一槌定音,这件青花松竹梅纹碗经23个回合终于成交。然而,210万,是不是就是这个碗了真正价值呢!

嘉德瓷器工艺品部商务经理闫东梅“可能比我们预估的要好一些,我们预估可能是比高线要好一些,大概是150万元左右吧,但是现在拍到了210万元。”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卖的这价钱,我认为是个正常价格,甚至还偏低。”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类似的松竹梅碗,在当年香港86年,在那个时候就卖了374万元港币,所以说国内跟国外稍微有一个差距。”

210万这仅仅是在市场处于低谷,国内与国外存在着价差的前提下的好价钱,距离行情高走,还有相当的空间。

嘉德瓷器工艺品部商务经理闫东梅“近几年来说,可能价位相对于来说,是不会升值太高,但是它是绝对保值的,因为它的品味在那儿,而且是年代比较悠久,而且是明代青花瓷里顶尖的瓷器。但是长时间看的话,肯定有升值的潜力,因为最近几年,大家都在炒青代的瓷器,有的价位很高,老一辈收藏家看重的就是永宣,比较早的明代的收藏家青睐青代的瓷器。我想可能有个十年或多少年,这种永宣好瓷器还是会叫上价的。”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我觉得它价位还会升,因为前提是什么,就是对永宣瓷器认识,他要有一个过程。一些新的收藏家,要对它有一个过程,认识得需要时间吗。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将来一旦有了科学的办法,对它鉴定,就是它没有了真假这个担心以后,它还是会很值钱的。”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这种永宣的东西,应该还是非常有收藏价值。为什么说,因为它毕竟东西不多,而且做出来的精品,真的是很精,所以我看它也非常有收藏的潜力,但是具体说什么时候,这个价位回到80年代末期的水平,或者比那个时候更高,也不是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还要看国际市场大趋势,还有这些收藏家的心态。”

中国青花瓷富有东方民族艺术之美,感染力极强,而且这青花瓷器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大创举。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在宋以前,所有绘画的东西,就是瓷器上绘画的东西,它不能进入宫廷,宫廷的审美是摒弃这一方面的,您比如说唐代的长沙窑,很小一支,到了宋代主要是磁州窑,大量的画工,磁州窑都是北方的吗,宋代的五大官窑中,汝官哥钧定这五大名窑中,都不包含绘画内容,它都是以颜色做为表现形式的,跟它国家倡导的政治,就是它一种儒家思想,比较收敛的思想,都比较吻合,他认为凡是带有绘工东西,都过于热闹,不符合它的这种理学观念。”

青花将近线条的粗细疏密来描绘图案,青白相映,幽靓苍翠,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着皆趣同功之妙,给人以恬静舒适,赏心悦目的感受。而这一种文化的品味必然会支撑着这一文化流派延绵更古,承续未来。

这件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碗,最后以二百一十万元人民币落槌成交。成交的结果还令人满意,有的业内人士说,拍得不错,基本上实现了它的价值,也有人认为拍低了,众口难调,不管怎么说,还是实现了其价值,可以说这个成交价格,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但同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个碗顺利成交了,而在嘉德其它场次的拍卖会当中,还有很多精品的拍品上拍,其中有一类拍品,这次引起了很多买家的兴趣,那就是扇面儿。说到扇面了,扇面文化在咱们中国,也是流传非常久远,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今天没时间了,在下一期《俗说文化》当中,希望您再次打开我们的《俗说文化》接着聊。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永宣时期的青花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永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