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龙泉窑瓷器 > 导航 >

名瓷欣赏—北宋 龙泉窑淡青釉刻覆仰莲瓣纹五管瓶

名瓷欣赏—北宋 龙泉窑淡青釉刻覆仰莲瓣纹五管瓶

古代龙泉窑瓷器 古代龙泉窑瓷器鉴定 古代龙泉窑观音瓷器

2020-08-14

古代龙泉窑瓷器。

北宋 龙泉窑淡青釉刻覆仰莲瓣纹五管瓶

尺 寸:高28.3cm;底径9.7cm

简 介:五管瓶,又称多管瓶,是流行于宋的一种瓶式,因瓶肩部各面分布着直立的多棱形或圆形管而得名。有五管,六管,十管,十五管等多种制式。

这件五管瓶,较之全国各大博物馆所藏的各式五管瓶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兼具了器形更为规整,工艺更为精美,施釉更为厚润淡雅,品相更为完好四大优势。

瓷器盖刻菊瓣纹,以一结子石榴为钮,盖为菊花形,位口。器身直口,圆形折肩,肩腹共围以十道弦纹,肩部刻有菊瓣纹,肩上周缘均匀地立有五管,管径作五棱,管口呈五齿,上腹用单线刻划仰覆莲瓣纹一组,下腹为三层覆莲瓣,瓣上均填以篦纹。

胎色灰白,施纯正淡雅的淡青釉,开细冰裂纹开片,浑身除盖内,口沿,外底外均施釉,釉面包裹圈足。

此瓶器形十分周整,制作精巧,生气洋溢,反映了北宋早期制瓷工匠高超的艺术成就。经我国著名青瓷鉴定专家朱伯谦先生鉴定应为龙泉三名窑(大窑,金村,溪口)之一的金村窑于北宋前期生产的精品,是件不可多得的国宝文物收藏品,按国家文物定级标准,可定为一级文物。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北宋繁昌窑青白釉莲瓣纹香炉


宋代文人注重生活品位,“煮茶、焚香、插花、挂画”是宋人追求雅致生活的“四般闲事”。作为宋代文人焚香用具的香炉,大多制作精致,品质优良。本文来介绍一件北宋时期繁昌窑生产的青白釉莲瓣纹香炉。

这件青白釉莲瓣纹香炉(图1),高13、口径6、底径4.5厘米,1972年安徽省铜陵市出土,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炉形为敞口,束颈,深腹微鼓,腹部饰有刻花纹饰,下承高足,高足制成二层台造型,足内中空,高足上部与炉腹连接处塑一周覆莲瓣纹装饰。瓷炉器型小巧,胎体轻薄,器身通体施青白釉。

安徽铜陵市与繁昌县紧邻,距繁昌窑窑址不过数十公里,所以根据这件瓷炉的出土地点,结合胎釉特征判断,其应为繁昌窑产品。安徽沿江、江南地区多见有这类高足豆形(或称杯形)的青白釉香炉出土,基本多为北宋时期繁昌窑产品。宋代北方地区多见有一种高足折沿的香炉造型,一般称之为“行炉”,意为行香用具。北宋繁昌窑高足豆形炉与北方常见的“行炉”造型略有不同,最显著的不同是没有明显的折沿,体现了南、北方风格的差异。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相当悠久,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香的出现与远古崇拜有关,先民们认为烟气上升氤氲之态可以达上苍、通神灵。香的使用伴随着香具的出现,早在商周时期,陶质的熏炉即已普遍流行,汉代的博山炉更是典型的精致香具。两宋时期,是香文化的鼎盛时代,香和香具已遍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宫廷宴饮、婚礼庆典、礼佛祈福、茶馆酒肆、书房闺阁等各类场所都会用香。著名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绘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招牌的店铺,反映了当时香料商品化程度也相当高。

繁昌窑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的繁昌县,由骆冲、柯家冲等窑址组成,窑址在1954年最早被发现,随后几十年间,文物工作者对繁昌窑进行了多次的考古调查与试掘,近十多年来,又进行了数次正式发掘,共清理了龙窑窑炉三座,出土了大量窑具与瓷器标本,对繁昌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繁昌窑是一处专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产品种类有碗、碟、钵、罐、执壶、炉、粉盒等,因为已普遍采用了匣钵装烧工艺,所以产品釉面较匀净,质量较高。研究者们认为繁昌窑创烧于五代时期,其烧造青白瓷的时代比著名的景德镇窑青白瓷更早,并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北宋早、中期,繁昌窑产量达到最高峰;北宋中晚期逐渐衰落,全面停烧可能在北宋晚期或末期。

在繁昌窑窑址上也发现过较多的青白釉瓷炉标本,其中较精致的瓷炉标本多见装饰有莲瓣纹,莲瓣多与佛教信仰有关,此类莲瓣纹瓷炉很可能是佛教信众们礼佛时的焚香用具。繁昌县博物馆汪发志等撰写的《繁昌窑青白瓷的造型与装饰》(《东方博物》2018年第3期)一文中,介绍了一件2016年他们在繁昌窑窑址上采集到的瓷炉座盘部位的标本(图2),标本可见覆莲瓣装饰,并刻划有“天香吉所”几字铭文,明确表明其为焚香用具的用途,是一件十分难得而珍贵的标本。

名瓷欣赏—青花釉里红松鹿纹瓶


青花釉里红松鹿纹瓶

清,光绪,景德镇瓷器。现藏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直口,束颈,颈上两侧塑叶形耳,耳上有圆孔,折肩,深弧腹,束胫,圈足外撇。口沿绘一圈菱形小花纹,颈上绘盛放梅花,肩颈接处饰卷草纹一周,肩上四个圆门开光,里各绘芍药一株,开光间以连续菱形小花纹相隔,腹部绘古松下栖鹤奔鹿图,底边饰倒三角纹。通体只有青花与釉里红两色,釉里红绘花朵、鹿身、松枝及鹤顶,其余图案均为青花。清雅自然,意境脱俗。

青花釉里红是始于元代的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采用的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陶瓷装饰方法。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两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并非易事。尤其是由于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红色,釉对窑室中的气氛十分严格,成品率低,历代留下青花釉里红呈色稳定的器物不多。据史料记载,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制品呈色较好,尤其是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色调不仅稳定鲜艳,而且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

名瓷欣赏—越窑青釉绳索纹罐


越窑青釉绳索纹罐 东汉

圆口、溜肩、鼓腹、圈足,肩部堆塑交错排列的绳索纹样。通施青釉,釉面光润,胎釉结合紧密,瓷化程度已接近于现代瓷器水平。它是东汉晚期瓷器由原始瓷向近代瓷器过渡的一个标志。

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的原始青瓷所涂的釉是用石灰石加粘土配制而成的,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由于含铁元素,所以呈青绿、黄绿。灰绿、褐绿等颜色。器表多拍印米字纹、方格纹,麻布纹,圆圈纹,曲折纹、叶脉纹,篦纹,水波纹,云雷纹等纹饰。主要器型有:尊、豆、葫、盂、罐、盖罐、提梁壶、鼎、瓮、算簋、酹、杯、钵等,绝大部分器型仿当时的青铜器器型而作。

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细,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陶瓷日用品如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温度等方面则有本质的不同。东汉青瓷胎质致密坚硬,胎色多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较高,敲击声音清脆。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紧密,仅个别有剥釉,积釉现象;釉色青绿,也有些为青黄,但釉面匀净。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36.4cm,口径18.4cm,足径15.5cm

生产时代: 明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龙泉窑青瓷

品种: 青瓷

陶瓷造型: 尊

说 明: 明

尊口沿刻菱形纹,沿面刻卷枝纹,外环凸起乳钉纹。颈中部凸起,上半部刻缠枝花卉纹,下半部刻缠枝如意云头纹。肩上刻钱纹。腹部刻缠枝菊纹,辅以叶纹,空间饰篦划纹。近足处刻菊瓣纹。里外及圈足内均施青釉。圈足宽厚。

此器纹饰精细生动,釉色莹澈明洁,清新雅致,是传世明代龙泉窑瓷器的珍品。其造型摹仿石榴的形状,但不拘泥,而是结合瓷尊造型的特点,力求使造型附合瓷器的特有本色。

明代龙泉窑的生产仍很兴旺,成为景德镇以外较大的窑场。明初的龙泉窑瓷器在制作工艺上与元代基本一致,装饰技法以刻、划花为主。明代龙泉窑瓷器一般胎体厚重,造型雄浑粗犷,在明代瓷器中别具风格。其釉层肥厚,色调虽不如宋代粉青和梅子青那样青翠,却也保持了龙泉窑釉色淡青泛灰、明艳沉着的特色。

元代龙泉窑青釉双鱼纹洗


龙泉窑是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场,一般认为创烧于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代,明清时期继续烧造,产品以青釉瓷器占绝大多数,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贴塑等。本篇来介绍一件元代龙泉窑典型产品——青釉双鱼纹洗。

这件龙泉窑青釉双鱼纹洗(图1),高3.7、口径13.3、底径6厘米。洗作折沿,弧腹,圈足,胎体较为厚重。器身内外均施青釉,釉层釉厚,釉面有开片。洗的外壁(图2)塑一周细密的菊瓣纹,内底(图3)模塑两条相向环绕畅游的小鱼。

青釉双鱼纹洗是龙泉窑一种常见的品种,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卷十九中列举笔洗时,就已提到“以粉青纹片朗者为贵,古龙泉有双鱼洗、有菊瓣洗”。民国时期许之衡的陶瓷名著《饮流斋说瓷》中也说:“洗也者,在古时以之属盆,双鱼洗之类是也。”说明在他们那个时代“双鱼洗”已是被收藏界追捧的名品。《饮流斋说瓷》接着又说:“浣笔之器,浅者曰洗,深者曰盂。”这是说“洗”的用途,是文房中的“浣笔用具”。古人的主要书写工具是毛笔,以毛笔蘸墨书写,用完后须洗笔,洗就是一种盛水洗笔的用具。

双鱼纹作为洗内底的装饰,至少起源于汉代,汉代就已有双鱼纹铜洗。1956年,安徽合肥西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过一件青瓷双鱼纹洗。早期的这类双鱼纹铜洗或瓷洗,器腹较深,应该是作为盥洗用具。宋代以后,好古之风盛行,北宋吕大临编撰的《考古图》、宋徽宗敕撰的《宣和博古图》中都着重介绍过汉代的双鱼洗。两宋文人注重文房雅玩,文房用具特别丰富,也更加注重装饰性与艺术性,这种有仿古风味的双鱼笔洗便流行于宋元时期,南宋景德镇窑也生产有青白釉印花双鱼纹洗。另外,鱼纹也是古代的吉祥纹样,“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无论是作为盥洗用具还是浣笔用具,洗都是用于盛水,鱼与水总是容易联系在一起的,在洗的底部装饰鱼纹,盛水使用时,好似鱼儿在水中游嬉,平添了不少雅趣。

腹部外壁装饰菊瓣纹也是龙泉窑很具代表性的纹样之一,这种装饰风格出现于南宋后期,整个元代都相当流行。除了青釉洗之外,宋元时期龙泉窑还有一类深腹、小圈足青釉碗和一类浅腹青釉盘的外壁也常见装饰这种环绕一周的菊瓣纹。

最后,讨论一下这类龙泉窑模塑双鱼纹洗的年代。很多人认为它们属于南宋,但从出土材料看,龙泉窑双鱼纹洗的流行年代主要还是在元代,有几个重要的纪年墓材料可供参考:1.1998年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岗头村元元贞二年(1296)张弘略墓出土的多件龙泉窑双鱼纹洗。2.陕西省西安市元至元三年(1337)刘达墓出土的数件龙泉窑双鱼纹洗。这两处元代纪年墓葬中都有多件双鱼纹洗出土,说明在当时是相当流行的,也为我们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北宋邓窑鱼水菊瓣纹青瓷釉碗


据南宋叶寘《坦斋笔衡》、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意思是说:北宋朝皇家曾选用过定州白瓷器因器口有针芒状,不好用,遂命汝州烧造青窑器。黄河北的卫州、唐州、邓州、耀州已经烧造有青瓷器,以汝窑青瓷最好。长江以南的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年间,京城自置窑烧造,命曰官窑。”笔记表明,北宋政和、宣和(1111—1125)以前,定州、汝州、卫州、唐州、邓州、耀州、处州、汴京受朝廷指令烧造青(白)瓷。

这件邓窑鱼水菊瓣纹划花青瓷残碗(图1):口径15、高7.1、足径5.3、外足高0.9、内足高0.5、胎釉厚0.3厘米。敞口,腹圆上收,口外撇,底足规整,饰满釉。色葱青,釉微黄,铁灰薄胎,质细密坚,竖斜纹开片,在40倍放大镜下见分散透明玻璃状。碗内刻划七道水波纹,间饰两条鲤鱼头向相对,卧游波纹之中,鱼眼青晰可见。碗底一周饰齿纹,齿纹内饰两鲤鱼背向相游刃于波纹。从残面看,碗腹应为4条鲤鱼纹,碗外饰菊瓣纹,立体感极强。2019年6月27日,经河南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郭木森鉴定:此碗为北宋晚期(政宣年间)邓州民窑为地方州府官窑烧造青瓷的标本器。

为考证邓州古城建筑工地新出北宋晚期邓窑青瓷与其他窑口青瓷不同特征,笔者购阅清代蓝浦撰《景德镇陶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5月版)发现,蓝浦对叶寘《坦斋笔衡》、顾文荐《负暄杂录》记载的定窑、卫州、唐州、邓州、耀州、汝窑、龙泉州府官窑、汴京官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地域、特征、色质等差别,著述十分明白。如“定窑,宋时所烧,出直隶定州,有南定器、北定器。土脉细润、体薄,有光素、凸花、划花、印花、绣花诸种,多牡丹、萱草、飞凤花式。以白色而滋润为正,白骨而加以釉水有如泪痕者佳,俗呼粉定,又称白定。其质粗而微黄者低,俗呼土定。定器又有红者,间造紫定、黑定,然唯红白二种当时尚之。”再如“邓州窑,亦宋所烧,即南阳府之邓州,皆青瓷,未若汝器滋润。”(图2-1、图2-2图)“耀州窑,耀州今属西安府,亦宋烧青器。色质俱不逮汝窑,后烧白器颇胜,然陶成皆不坚易茅损,所谓黄浦镇窑也。”

悉数蓝浦载述:北宋大观、政宣年间,有7个州府为宫廷烧造青瓷器。邓州古城建筑工地新出土有碗(图3)、盘、盆、缸、盏、碟、枕、器盖、器座及窑具、匣钵、胎釉料,其中“姚家鱼水院”“李子才造”“姚”“李”“马”“杨”“司”“郭”“王”“焦”“维”“朱”、大小“田”字民窑私家款达14家;另有试釉工匠“辛老大”款识,可佐证邓州民窑青瓷为地方州府官窑烧造贡瓷,但没有汝器滋润;而卫州烧造的青瓷,虽同汝制,色质不及汝,只可与唐、邓、耀等窑为伍;唐州烧造的青瓷,质黝也不及汝窑青瓷;耀州窑的青瓷,色质俱比不上汝窑;处州府龙泉县琉田市烧造的青瓷,质颇粗厚,制法不甚古雅。这是古瓷爱好者研究北宋大观、政宣年间,五个窑口烧造青瓷的差别,今以此文介绍出来,供同好参考。

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这件青瓷凤耳瓶,颈部细长,腹部是直筒形,口沿如盘子般向外张开,两侧装饰凤形耳,器形端正大方,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的作品。

南宋时,日常使用的陶瓷器有青瓷、白瓷、黑瓷等各种不同种类,龙泉窑瓷器可说是其中的主流。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瓷场分佈广,产品种类多,在许多宋、元时期的墓葬以及窖藏中频繁出现,在海外的贸易遗址也常有发现,南宋之后,龙泉窑更成为供应海内外瓷器需求的重要窑场。

长颈盘口瓶在北宋汝窑、南宋官窑中相当常见,是官方喜爱的瓷器样式。龙泉窑则喜爱在长颈两侧加上鱼形耳或凤形耳。这件凤耳青瓷瓶的双耳表面装饰有印纹,纹路细緻,凤纹的头部以及翅膀羽毛清晰可见。釉色粉青,莹润光亮,匀淨无瑕,与两件典藏于日本,由天皇命名为「千声」和「万声」的青瓷凤耳瓶相同,都是龙泉窑中最精美绝伦,令人讚歎的作品。

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生产时代: 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釉里红瓷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俗称“玉壶春瓶”。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施釉里红。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除釉里红外,尚见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由于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故愈珍贵。以釉里红装饰的玉壶春瓶,除北京故宫收藏的这件之外,还有日本大和文华馆及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