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展示 > 导航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将得到美好展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将得到美好展示

瓷砖展示 陶瓷文化 瓷砖展示架

2020-09-07

瓷砖展示。

汕头潮南区大寮村筹资140万建艺术嵌瓷展馆

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有“嵌瓷之乡”的美誉,其嵌瓷艺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这项传统民间艺术,大寮村近期筹资140万元建成“大寮嵌瓷”展览馆。

开建于去年底并于日前完工的“大寮嵌瓷”展览馆位于大寮村委会办公楼旁边,占地200多平方米,共两层。楼下作为嵌瓷作品的展览厅,三面墙壁上有《八仙图》、《富贵花开》、《龙凤呈祥》等出自大寮村嵌瓷艺人的作品。展柜上还放着已故知名嵌瓷艺人许梅洲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孔雀迎春》、《松鹤延年》等多幅挂屏,许梅洲的作品色彩缤纷、富丽堂皇、形象生动,他于1977年创作的嵌瓷作品《郑成功》被北京博物馆所收藏。大寮村党支部书记许伟镇告诉记者,展览馆的二楼将作为嵌瓷艺人现场展现手艺的地方,“我们将邀请一些学校带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欢上这门百年艺术,把大寮嵌瓷发扬光大。”

据悉,嵌瓷是潮汕地区的民间建筑装饰工艺,它采用各种釉彩光泽的陶瓷片作为主要原料,经剪取、敲制、镶嵌、粘贴、堆砌而成人物、花鸟、山水等半浮雕或立体圆雕效果的工艺品,通常应用于寺庙、祠堂、民居等建筑。近30年来,大寮嵌瓷艺人足迹走遍潮汕各地,还先后到过香港、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献艺。2008年,嵌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色彩缤纷、形象生动的嵌瓷作品让人流连忘返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最高水平,然而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走向衰败。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癣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唐三彩的特点我们现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它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呢,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的出土的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中国地理)

月记窑——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夜访月记窑窑主

认识月记窑,是从这条挂着灯笼的“街道”开始的。

说实话,这个地方早已知道,媒体专题介绍过,但身临其境今夜却是首次。我们称呼为“窑主”即月记窑艺术总监的吴金填先生,思如泉涌,口若悬河。不过,可能新闻和逸闻听多了,以为全是引车卖浆之流,没有多少好的印象,又知道他在国外混过,带着许多外国名家到那旮旯进行所谓创作和宣言,总觉得未免滑稽好玩——或许就全然作秀一派。

坐在他的领地,听着他谈着自己,谈着属于他的月记窑,依旧是思如泉涌,依旧是口若悬河。饮料解渴,烧烤也不错。有物质的保证,红红的灯笼格外有诗意。突然,他说出一切的创意都是“道法自然”。

又是“道法自然”!

我抬头,不料碰到了他那有点忧郁而沉静的眼睛。

“我来这边做月记窑,命中可能跟德化有缘。文化是精神的载体,慢慢老时,让自己一生中有更深的回味——德化的窑,德化的陶瓷,德化的星星。”他缓缓地说着,一如晚上徐徐的微风。

突然,思想越上了眼前的墙根,俯在绿瓦之上,开始静静地喘气。

一把把茶壶,是率意之间捏就,或是天赐灵感?这一切仿佛洞察天宇的精灵,突然那样真切而直抵造化,直睁睁地要把眼前明晃的灯光下陷于千年前的时空隧道,是那痴痴等待着龙窑吗?

有人执着于此,以朗朗清音作为行为的注脚,并放眼于外,有祈祷,有伤感时,而我自己却在他这个痛苦的乐园里去寻找他的功利符号。我汗颜。人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但如果一味地为这种姿态而低调,恐怕400多年的龙窑只能在扼腕与嘶哑的绝唱和高楼大厦林立中成为反讽的力量了。

忽然发现,他很机智。

“这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就要拆掉了,我必须拯救这个窑。而要拯救,就必须要有生存的土壤,生活的落脚点,于是我开始拼命工作。30年后,我把一切都留下,带走的是快乐的记忆。……德化陶瓷要发展,必须借助文化创意,光靠热爱还不行。”

陶瓷文化创意,这是他眼前主打的一张牌,后面,还有很多很多,他那执着的目光与旁边风格各异的艺术品真切地告诉我。

晚上,那绵绵的雨中,小小的幽篁边,两把偌大撑伞之下的嘀哒声与旁边流水互为应和,两个木制的写意男女传递着生命与自然的通达深情。那边,有张你亲昵叫做“靠不住”的椅子,特别有趣,座位很高,靠背极短。人坐在上面,没了四平八稳,倒会莫名警醒,有离弦向前的冲动,或许,他的许多灵感就此生发吧?

凌晨一二点时,我还依旧面对着他。

“我基本上十二点前睡觉。之前就看看书,艺术的,哲学的,美学的,什么都看。”说起这些,他似乎更愿意,“而第二天清晨起床,有时就与几个农民到山里走一走,捡点藤条,树根。我就想办法与我的陶瓷结合起来,呵。”

一切是无为的,如老子;一切又是顺应自然的,如庄子。

“短片里那画出的圆圆一笔,整个过程我知道应该如何表现,是空灵,是圆满。但究竟这笔下去之后如何,我就不管了,就留下给别人去感觉吧。”

哦,这是艺术,其中况味,惟有深处其中方能理解一二吧。如果理解为禅的话,艺术该也是其中之一。突然想着吊脚楼走廊上挂着“和”字与那流水幽篁旁边的“空”字,就明白了许多。

“空,不是没有,是一种境界。既然是空,也就可以容纳很多东西了。”

开始渐渐懂了,从他先前的言语,从他自德国来到德化,从他自繁华的上海而一直痴情于这里的月记窑。

清晨醒来,我又走了一圈他那融入心血的月记窑,拍了点清晨的照片。不经意中,抬头,竟然发现那古老的龙窑与新建的一线长长的吊脚楼构成了一双巨大的飞翔的翅膀。

南昌瓷板画有望崛起 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23日,将是江西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的最后期限,舒筱玲手捧着厚达27页的南昌瓷板画申报材料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位东湖区文化馆副馆长对南昌瓷板画实现南昌国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充满了信心。

“南昌四宝”集体申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去年开始由文化部组织申报的。在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兴国山歌、赣州傩舞、抚州采茶戏等17项江西民间传统文化项目榜上有名,而省会南昌却颗粒无收。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城市的民间传统文化项目来说,不仅仅是知名度的问题,一系列的严格保护措施也将使这些濒临失传的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痛定思痛之余,被誉为民间工艺“南昌四宝”的进贤文港毛笔制作工艺、李渡烧酒酿造工艺、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工艺以及南昌瓷板画绘画技艺此次集体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南昌市区来说,南昌瓷板画是重中之重,也非常有希望实现南昌国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瓷板画曾大放光芒

南昌瓷板画,又称瓷上肖像画,是在中国传统绘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具有浓郁的赣文化特点。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跃林告诉记者,南昌瓷板画发端于瓷都景德镇,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形成于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市。

瓷板画约创始于清朝1892年,创始人为邓碧珊,由其徒弟梁兑石发扬光大。民国初年,南昌人梁兑石在中山路繁华地段开设丽泽轩瓷庄,聘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肖像和粉彩瓷器,开创瓷板画在南昌发展的先河。在他的带动下,各类瓷像馆陆续出现,同时也诞生了梁燮亭、杨厚兴、吴月山等一批瓷板画家。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重视关怀下,瓷像艺人先后组建成南昌市瓷绘合作小组、南昌瓷像工艺社、南昌工艺美术厂等。上世纪40年代始,南昌瓷板画便走出国门,远走东南亚。改革开放后,香港摄影家仇永平与南昌瓷板画艺人联合创作了一大批瓷板画精品,向世界各国推介南昌瓷板画,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艺人也来昌学习瓷板画艺术,奠定了南昌瓷板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瓷板画面临后继无人

南昌瓷板画权威专家王跃林说,南昌瓷板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它不但可以画出逼真的摄影、古典油画的效果,又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各种画、流派的艺术风格,是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结合。

在王跃林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许多栩栩如生而又颇具特色的世界名人,其中有伟人毛泽东等。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艺术产品的不断丰富,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投影瓷像问世后,瓷板画陷入了严峻的困境。

由于瓷板画学艺时间长、难度大,属于民间绝技,瓷板画传至第六代,目前已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从全国来看,包括瓷板画流行地的景德镇、高安等地,从事瓷板画的艺人不足40人,得到正宗传承的十余位,且平均年龄达66.5岁。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仅有王跃林的师傅冯杰属于瓷板画方面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下一代弟子中除王跃林和李春敏外,尚未出现杰出的后继人。

借申报之机发扬光大

瓷板画有“瓷画百年”的美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据了解,杨厚兴早年作品《历届美国总统肖像》已被世界著名的收藏家潘志良先生收藏,市值价为300万美元。可以说,瓷板画不仅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更有不可忽视的收藏价值。

王跃林告诉记者,每一幅瓷板画需要经过少则十天多则数月的努力才能完成,不仅需要精妙的画工,还要有高水平的烧瓷技术,二者缺一不可。

在上世纪50~70年代,瓷板画一直是南昌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瓷板画这样一种江西特有的绘画艺术将有望借政府之力再次发扬光大。南昌市东湖区有关部门透露,在最新的五年保护计划中,南昌将成立瓷板画文化研究保护中心,实施五年保护计划,组成以本地及世界各地、各级各类瓷板画人才研究保护中心。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行来景实地考察


4月24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晓庆等一行莅临景德镇市督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和《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情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立耕会见了督查组一行。

当日上午,督查组一行考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古窑瓷厂、佳洋陶瓷有限公司,并参观了邓希平陶瓷艺术馆、陶瓷艺术研究院、御窑厂、龙珠阁、十大瓷厂博物馆、陶瓷馆等地。每到一处督查组成员不仅仔细询问,认真查看,还不断为精彩纷呈、琳琅满目、做工精致的景德镇传统名瓷叫好。

在随后召开的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认真倾听了王炎生、黄云鹏、邓希平等7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的发言后指出,中国不仅仅有四大发明,还有瓷器和丝绸。陶瓷的根在景德镇,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谁也拿不走,这是景德镇祖先的伟大创造,我们要把它流淌在血液里,一代一代好好地传承下去”。

马盛德要求,在今后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要注重传承的原真性;要注重高超技艺的传承;要保持非遗产品的高品质;要注重技艺的特殊性、代表性、典型性的传承保护;要传承发展,进行再创造。

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


非遗保护 非常紧迫的使命

在6月9日北京举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上,这位擅长广彩人物、花卉、动物的工笔图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余培锡,在继承传统花式的基础上,吸收各种中外艺术精华和现代生活题材,不断地设计新花式,迄今已独立创作设计新花式600多件(套),授徒500多人。

我国在非遗保护中,形成国家级的保护项目和传承人少而精,省级的数量较多,而县级的就更多的金字塔结构,使得保护重点放到基层。参加“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邱双炯,虽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他继承的德化民间传统瓷雕技艺,成为德化民间传统瓷雕得以传承的关键。

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在展厅展示技艺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

6月7日,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展和成果”发布会上指出,“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

同时,在北京展览馆,由文化部主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上,琢玉、雕镌、编扎、织绣等九个单元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百余位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在现场演示制作技艺的举动,更像是保护非遗的无声呼唤。

精致的漆杯工艺美术作品

非遗保护

仍面临许多困难

我国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2006年和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了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至2009年评定并公布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了闽南文化、羌族文化、客家文化(梅州)、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初步查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共87万项。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王文章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展和成果”发布会上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共性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主要依赖口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这也是国际性的问题。第二,就我们自身面临的问题而言,主要是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学保护意识,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保护措施不落实,甚至出现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背离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家将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为核心,最终建立起科学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机制。

花丝镶嵌作品——百事和合

非遗保护

最重要的方式是立法

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由以往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逐步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关注度、参与度正在增强。

由于年轻一代参与保护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命运。因此,今年“文化遗产日”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自觉参与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此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也正在不断拓展,从原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民族民间艺术,已拓展到目前包括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指导下,国内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也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

在普及宣传的基础上,国家正在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立法工作。发布会上,王文章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多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方式是立法保护,立法保护是最根本的保护方式。

据介绍,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是比较注重推进立法保护的。像2005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底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一些地方制定了一些保护条例,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新疆、甘肃、江苏、浙江这八个省区都制定了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对于促进地方性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非遗保护不是一个文化遗产日能够担当的,而是一项来自民众、融入民众的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王文章表示,文化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在已有的行政法规的基础上,推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现在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包括文化部在内,都在推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到目前为止,立法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调研,草案正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我们期待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能够早日出台。

长宁古陶瓷修复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文化名录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日前正式公布,上海长宁古陶瓷修复技艺入选。

首都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展厅,有一只被视作“镇馆之宝”的元青花凤首扁壶被安放在显著位置,这只扁壶以昂起的凤首为流,以卷起的凤尾为柄,凤身绘于壶体上部,双翅垂至两侧,构思别具匠心。然而,这件文物出土时,只是48块碎瓷片,大的也就巴掌大小,小的只有黄豆那么大,给了它第二次生命的正是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人蒋道银。整个过程耗费13个月,经过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做色、上光、做旧等多个步骤,这只扁壶重现神韵,甚至连薄厚不一的钴料斑、重叠处的铁锈斑、晕散均一一再现,看不出任何人工修补痕迹,这便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古陶瓷修复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自2010年在长宁区普查挖掘开始,长宁区文化局就给予该项目大力支持,2011年申报成为上海市级非遗名录项目,2012年出版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系列丛书《古陶瓷修复技艺》,同年市级传承人蒋道银以教授身份受聘于上海市视觉艺术学院,担任古陶瓷修复专业教学工作。上海高古陶瓷修复有限公司成为该项目责任保护单位,多年坚持开展全国性的高级修复人才培训班,为全国众多博物馆提供专业指导。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在政府、非遗中心、保护公司和院校等社会团体以及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从上海市申报的44个非遗名录项目中脱颖而出,与全国千余优秀的非遗资源同台评审。该项目的成功申报填补了我国青铜器修复、字画修复等传统手工艺修复种类的空白,对我国古瓷器文物的鉴定、收藏具有重要未来意义。此次入选的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上海在文物修复技艺领域的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项目传承人蒋道银数十年对古陶瓷修复潜心钻研,其采用瓷片修补瓷器的技术,至今无人超越,被称为中国古陶瓷修复领域第一人。

探访景德镇市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名闻遐迩的古窑瓷厂,隐藏在盘龙路的深处。2月5日,记者参观体验了这个近年来文化部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命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时也见证了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未来希望。

陶瓷技艺传承基地

“说起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古窑瓷厂,那可是要竖起大拇指。”接待记者的是瓷厂的分片厂长刘俊臣,他告诉记者,古窑瓷厂在当时盛产颜色釉和青花,特别是均红瓷,特别受人喜爱。

谈起古窑瓷厂,就不得不提厂区内别具特色的十座作坊,刘俊臣说,这十座作坊,都是保留了传统制瓷技艺的传统作坊,而且每个作坊负责的传统技艺各不相同。而当日需要参观的,则是正是这十座作坊之一。

刘俊臣告诉记者,经过了能工巧匠们的精心雕琢和设计,这间被命名为“古窑坊”的传统作坊不仅很好的保持了传统的风貌,最重要的是将其他作坊的工艺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瓷基地。

“我们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技艺传承的基地。”刘俊臣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这里已经有4名国家级陶瓷技艺非遗传承人、11个省级传承人以及39个市级传承人,“我们将会招学徒工,让这些传承人亲自带领学习,将传统的制瓷技艺一代代的传下去”。

传承人秀绝技

推开一扇古朴的木质侧门,青砖铺就的小径就出现在记者的面前,小径的一侧便是由木头搭置的工棚,从加固的木片上能看出这个工棚的年纪已然不小了,加上坊内两汪给瓷坯补水的瓷井,整个空间的显得古朴而清爽。

正在工棚忙活的周师傅看到有人来参观,当即就为记者表演了拉坯绝活,为了让记者看清楚,周师傅更是施展各种拉坯技巧,只见圆柱状的坯体在他灵巧的技艺下,一会成瓶状,一会又成了罐状。

不一会,两件“玉福春”和“鹿头樽”瓷坯便摆在了记者的面前,浑圆美观的器形很难想象是由人工完成的。

据刘俊臣介绍,周师傅是瓷厂的老员工,从1979年就开始在厂里拉坯,现在已经是一名市级的非遗传承人,拉坯利坯正是他的长项。而工棚里码放的整整齐齐的近百件瓷坯,正是周师傅在两天之内完成的。

“除了传承之外,在未来我们还将恢复原来瓷厂畅销的瓷器生产,把原来有特色的东西发扬光大。”刘俊臣告诉记者,目前古窑坊还未揭牌,预计将在年后才能与广大市民见面。

高安获建国家级陶瓷检测分中心


3月15日,记者从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正式批复,在高安筹建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宜春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分中心。

近几年来,随着高安产区建筑卫生陶瓷迅猛发展,从引进、消化,到自我创新,技术输出,已经成为全国建筑卫生陶瓷主产区,占整个江西省建筑卫生陶瓷产能的80%以上。据了解,目前,高安产区已建成陶瓷生产线150条,规划待建190多条生产线,日产量达200多万平米。一直以来,企业的产品检测均要送样至远离产区的陕西咸阳,产品检测工作及信息交流与反馈极不便利,原料和陶瓷耗材检测五花八门、各自为政,也极不规范。随着高安陶瓷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根据产品检测要贴近生产企业的要求,高安市委市政府适时向国家质监总局提出申请,请求在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设立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形成南有佛山,北有咸阳,中有高安的建筑卫生陶瓷国检格局,这样不仅贴近生产企业,更有利于为行业发展服务企业,同时,也是建陶行业未来新一轮的产业布局的需要。

随着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分中心的成功申报,是继中国建筑陶瓷实训中心、基地铁路专用线、口岸作业区、管道天然气等项目建设之后,高安在打造陶瓷产业发展平台上的又一重大举措。此次国检份中心的成功申报将积极推动产区企业的发展和出口市场,也为进一步推动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完善陶瓷产业配套服务,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技术监督保障,可在短时间内提升高安国家级的建陶产业基地的知名度。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将得到美好展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将得到美好展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展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