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十五世纪中叶青花仕女图梅瓶

明十五世纪中叶青花仕女图梅瓶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古代仕女瓷器 古代瓷器瓶

2020-09-19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处于15世纪中期宣德以后、成化以前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明代瓷器的一个发展时期,但有关当时瓷器的制作情况及其烧成的产品,长期罕有人知,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盲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古陶瓷学界普遍认为明代这三朝的瓷器陷于衰退期,而三朝官窑瓷器由于不书写年款,其整体面貌模糊不清,陶瓷史上称其为“空白期”或者“黑暗期”。

令人可喜的是,近几年对于“空白期”的相关研究资料逐渐增多,前些年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15世纪中期的瓷器及标本,关于这一时期的学术展览及研讨活动也如火如荼,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分别于2012年、2018年两次举办“填空补白:考古新发现明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览;201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首次集中展示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特别是今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汇集了国内外28家机构收藏和出土的280余件器物,为观众全面揭开了长期笼罩在“空白期”瓷器上的神秘面纱,重现这一时期瓷业的发展面貌。如果结合相关文献以及综合考察近年景德镇地区出土“空白期”遗物与传世品可知,所谓“空白期”并非完全空白,当时的官窑烧造已有一定规模,产品质量也有较高水平,这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要共识,也引起了艺术市场的极大关注。

今年秋拍,纽约苏富比“鸿雅超然:重要日本私人收藏中国及韩国艺术品”专场推出了一件明15世纪中叶青花仕女图梅瓶,高36.5厘米,拍前估价8万-12万美元。这件梅瓶极具十五世纪中期特色,钴料深蓝,似乎是运用粗笔湿料绘画,近足处蕉叶纹尤为明显。“空白期”瓷器常见自由画风,器型及纹饰多样,有意复兴元代流行风格。元代时期,景德镇多烧制以元代戏剧为主题的人物梅瓶及大罐,所绘题材如《西厢记》崔莺莺及红娘等,多数清晰可辨。而本件梅瓶图案所绘的仕女及婢女,手持书卷,虽不能确认为《西厢记》人物,然而亦应为相类戏剧之人物。

这件梅瓶为著名收藏家R.H.R. Palmer伉俪旧藏,他们从1924年便开始涉入收藏,乃东方陶瓷学会成员,其收藏尤其以中国明代青花瓷最为著名,并且有多件重要瓷器曾在苏富比释出。

综合考察目前传世与出土遗物,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产品数量和质量均逊于永宣时期,虽然有个别可与永宣官窑媲美,但总体而言不能同日而语,也不如之后的成化官窑精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上承永宣,下启成化,对明代中后期的瓷业发展和瓷器特征有着重大的影响。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器物描述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时代:元(1271—1368年)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小口外侈,短颈,丰肩,平底。纹饰分为三组,肩部饰凤穿牡丹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个菱形开光内分别绘“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陶渊明爱菊。腹下部绘仰覆莲纹和忍冬纹一周。该器造型秀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为元青花瓷中的精品。

流传经过:1987年10月31日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武胜路门市部从一对夫妻手中收购而来。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时代:元(1271—1368年)文物价值

青花瓷器由于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早在唐代就已经烧制青花瓷,但是从烧造技术判断,青花瓷的成熟期属于元代。元青花以明丽雅致的纹饰、丰富多样的种类、制作精湛的工艺,成为当时出口中东、西亚等地区的重要商品。从元中晚期开始景德镇大量生产青花瓷器,其质量、制作工艺、创新发展方面均呈现出远胜于唐宋青花瓷的成熟与精美。青花瓷从此成为景德镇窑乃至整个中国瓷器生产中最为主要的产品,被人们誉之为“国瓷”。

稀缺性

元青花存世量少。据统计,土耳其、伊朗、美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占了一半之多;元青花的装饰题材大多以中国传统图案花纹为主,人物纹样极少,此件器物尤显珍贵。

工艺美术史

从实用性角度审视,元青花瓷能依据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需要,设计不同的器型。既有针对中东及伊斯兰国家生产的大盘、大罐、大瓶等器型硕大饱满的大件,也有满足东南亚国家需要的小罐、水滴、小瓶等,还有适应中国人生活习惯的高足杯、盏托、观音和文具等。从艺术审美角度欣赏,元青花瓷釉色莹润、青幽淡雅、意境悠长、雅俗共赏,有着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审美需求的共融性。其装饰纹样布局繁密,结构严谨,描绘精细,体现了制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历史文化名人

梅瓶腹部绘“四爱图”,以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周敦颐、林和靖及陶渊明为题材。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哲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诗人“梅妻鹤子”林和靖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及东晋文字家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传千古,令人景仰。

透过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可以检索更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元青花瓷器“四爱图”梅瓶尺寸:高37.6㎝,口径6.2㎝,底径13 cm

明嘉靖青花四爱图带盖梅瓶


提起四爱图梅瓶,藏友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那件元青花重器——“四爱图”梅瓶,它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少量以人物纹饰为主题纹饰的代表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君子风度,高士情怀”。

实际上,“四爱图”自元代以来就成为青花瓷上经常使用的题材。这里我们要介绍的这件明嘉靖青花带盖梅瓶(见图),即是如此。其高45.3、口径5.8、足径13.3厘米,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平底,带覆斗形盖。器盖带莲苞纹,盖面及盖壁分饰四杂宝及十字纹等;梅瓶器身分五段装饰,器肩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一圈;其下六个如意云头开光内画折枝花卉纹,间饰银锭、艾叶等杂宝纹。腹部主要纹饰为四组山水人物画——“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等明贤高士隐逸故事,其间并绘有童子随伺,或携琴、或持壶、或折花。下腹及底边分别装饰五瓣花及变形莲瓣纹各一道,纹饰上下均以青线二道分隔。硕长形带盖梅瓶以及环肩书款形制,流行于明晚期嘉靖万历年间,梅瓶肩底之间微敛直下,弧线差距较小,颇具时代风格。

本品青花笔意简拙,青料匀浓带紫色调,但无深浅层次,反映出明晚期嘉靖回青色料的效果。回青料是进口石青颜料的一种,内含钴的金属氧化物。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嗣有大珰镇云南,得外国回青,价倍黄金,知其可烧窑器,命用之……回青以重色为贵……色惟回青盛作,幽菁可爱,故嘉器青花亦着。”而嘉靖时江西布政使司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详细记载了回青来源及用法等内容,“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回青行,石子遂废……按验青法: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沈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身青亮。”

由此可见,回青料于明代价值连城,是一种高级色料,其特点为发色鲜亮,其于青料中所占比例愈高,则青花发色愈为浓烈。观本品青花发色蓝中偏紫,且纹饰略有晕散,推测其所施回青料纯度之高。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瓷器均具特色,发展到明代更是区别鲜明。洪、永、宣、成、嘉、万等诸窑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均占有相应地位,但嘉靖瓷器往往处在较为尴尬的境地。不过,纵使瓷品难入“一流”,嘉靖瓷器确仍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无论烧造量还是品种,均让人印象深刻。

青花舞剑人物图笔筒(明)


明崇祯 青花舞剑人物图笔筒

尺寸: 20×20.5厘米

此笔筒器型硕大,胎质细腻厚重,底部无釉,胎体上下有暗刻纹,内外壁釉色白中闪青,笔筒外壁绘青花人物图:一女子在庭院中舞剑,她右手执剑,左手附势回首仰头,身形可谓刚柔并济;高士端坐案前执笔作画,旁有书童侍女往来运送书卷,人物神情勾勒细腻,生动,周围衬以山石树木。青花发色青翠明丽,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笔法娴熟,布局恰当,线条流畅,为同一时期笔筒中器型大气画工精细的突出代表。

明崇祯一朝,由于处于明,清两代交替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除了具有明代风格外,也孕育萌发着清代瓷器的某些特征。

此时,瓷器纹饰多用粗线条,少见淡描画法,也有的涂抹如泼墨一般,纹饰内容以写生画为主,所画的人物粗细皆有,具有晚明豪放生动的风格,而创造了类似淡墨水彩的皴点法后,则出现了许多淡描细画风格的作品,此类技法直到清代康熙十年左右依然沿用,以至于那些细致明丽的淡描人物和皴染山水石树,往往多被误认为是清代康熙雍正时的笔法。

所以,一件上好的明崇祯时期制青花瓷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标准型器物,极具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8.5cm,口径4.8cm,足径11.3cm

生产时代: 永乐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明永乐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

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

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永乐青花蟠龙天球瓶(明)


明永乐青花蟠龙天球瓶

【类别】瓷器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青花在中国元代中期,也就是十四世纪左右,已达精美地步。但元末明初一度衰退,色彩变的灰暗。直到十五世纪的永乐、宣德,青花瓷艺又再度回复鲜艳的色泽,广受好评。因此,永、宣的青花磁遂成後世仿制对象。

永乐青花依文献所说,采外来青料,俗称苏泥勃青。此种青料有「渗青」、「散浑」之特性,烧後青色浓艳,偶因渗青而有浓暗斑点,因散浑而有水墨画之风韵,加以运笔潇洒,气势凌然,为明代之青花奠下根基。又因政治、经济因素,此时瓷品成为赏赐及贸易商品,而其交易主要对象为中亚之阿拉伯人,为适应回教人民所求,此期制品,在纹饰与造形上,处处可见伊斯兰文化之身影。

器腹硕状如圆球,故名天球瓶,乃仿照叙利亚瓶式样烧制而成。口沿一周转枝花叶纹,全器主饰为一蟠龙,隙地饰以番莲花,龙纹姿态矫健有力。同形器在故宫博物院共藏四件,其中一件隙地为朵云纹,而土耳其TopkapiSaray Museum亦有类似藏品,不同之处在其龙纹留白而背景为青色的波涛纹。TopkapiSaray藏品上那种主纹留白的作法,俗称反青花。

青花瓷珍品———明宣德青花梅瓶


 专家鉴宝

读者蒋先生手里藏有一件刻有“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的青花瓷器,他珍藏多年,十分喜欢,也买了不少青花瓷器鉴定的参考书自己琢磨“宝贝”的真伪,但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看到本报每周四收藏版推出的鉴宝栏目后,他特地打来电话,申请鉴定。本期我们请到了原文物局瓷器鉴定专家许锦女士为蒋先生的这件青花瓷把把眼,辨辨真伪,以飨读者。

鉴定结果:这是一件明代宣德官窑珍品青花梅瓶。

鉴定理由:鉴定一件青花瓷器一般要看造型、胎质、釉料、绘画、款识、重量、敲击声音等几个方面。首先,这件梅瓶的造型非常周正匀称,小口,圆唇外卷,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十分恰到好处,显得颇为丰满,具有端庄高雅的审美特色,而赝品往往仔细从不同角度观察能看出不规整、变形或者不对称。

其次,宣德青花瓷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坚硬,薄厚适度,有油润感,这只梅瓶底部为无釉露胎砂底,以手摸之能明显感到极其细腻滑润,而新仿品的胎手感生硬;宣德青花瓷釉使用的是一种叫苏麻离青的进口青料,是当年郑和下西洋从波斯带回来的,这种料在明代成化年间基本就消失了,因此弥足珍贵,采用这种料烧出的瓷器釉面色泽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样,特别是浓色处出现铁锈般的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的特色。

再者,此梅瓶绘画分三部分,主体部分绘画为缠枝石榴纹,肩颈部饰有一圈莲瓣纹,圈足上方为一圈树叶纹,线条粗犷,纹路清晰,描绘得非常流畅,有一气呵成感,自由活泼,且布局疏密有致,这也符合明代宣德青花瓷的特点。

另外,器身肩下部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识,字体遒劲有力,属于典型的官窑器物,款识笔法工整清秀,用高倍放大镜照视,款识上部呈暗雾状而下沉,甚至晕散开来。

最后,此器物上手重量适中,轻敲时声音清亮,口沿内外和器身釉薄处由于空气氧化呈明显的牙黄色,符合老瓷器的特征。在高倍放大镜下,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且泡色青亮密集,甚至小气泡摞大气泡,偶有排列整齐的大泡出现,这些细节都与明代宣德官窑瓷器的特点相吻合。

总之,此件青花梅瓶器型端庄规整,纹饰精美,釉料明显采用苏麻离青进口料,呈黑蓝,釉上绘画部分黑褐色铁质斑点明显,题款也为官窑,无一不精,堪称明宣德时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市场拍卖价可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本报记者李斌采访整理

答读者问

1.读者万先生问:我爷爷传下来的一枚古钱,我看到和你们报纸登的那期花钱专题里提到的金质“淳化元宝”很像,钱币一面有双佛,但就是上面锈得很,可能不是金的,不知道这样的“淳化元宝”有没有铜的?

答:“淳化元宝”是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开始铸造的,目前只在五台山发掘出背佛的金币近千枚,价格可达10万元左右一枚,因此许多仿造的“淳化元宝”就出现了,根本不存在铜制的,这是后人的仿品。

2.读者何先生问:我有一枚方孔花钱“周元通宝”,上面有八卦图案,比普通钱大且厚,请问有价值吗?

答:“周元通宝”始铸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是五代时期铸造最多、质量最好的铜钱。这属于一枚后人仿造的花钱,用来辟邪驱恶。

3.读者庄先生问:我比较喜欢元代青花瓷器,请问收藏时如何识别元青花瓷器的风格?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谢谢!

答: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方面具有胎骨厚重,形制巨大的特点。由于当时的旋削技术较差,器身上常有两道接口,一般大罐内也多有旋纹。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质,在淘洗技术上不如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细致,在砂底上可以看出有砂眼、刷痕等污迹,底足和缩釉处常呈现出一种火石红斑。元代青花瓷器的釉层一般比明清时期略厚,白釉底子的闪青程度也较明清为重,可能是当时施釉较厚和釉料中含铁量较多的缘故。在制作工艺上,元代青花瓷器的足部上下多有竹节状凸起的弦纹,器身与器足的接合部位,多采用胎接方式。在装饰上,元青花一般多装饰莲瓣纹,器物肩部绘有垂云纹,中间主题部分填以各种花卉,纹饰繁密,层次较多。这种繁密饰纹的手法,不仅表现在青花瓷器上,也表现在元代织锦和石雕工艺上,成为当时的独特风格。

4.读者吴小姐问:我有三枚铜钱,一枚“咸丰重宝”背面无字,一枚“宋元重宝”,背面也无字,还有一枚“崇宁重宝”,反面写“当十”,两侧是蒙文,请问各值多少钱?

答:“咸丰重宝”、“同治重宝”之类的一般很常见,20-30元一枚,只有铜质优良的样钱珍贵,可达1000多元一枚;而宋代铜币都是小钱,根本没有重宝,这是伪造品;崇宁重宝是北宋徽宗时代的钱币,价格也就3-5元/枚。

柳叶瓶和梅瓶的区别


柳叶瓶和梅瓶都是中国传统的经典陈设花瓶,相比之下,柳叶瓶比较少见,梅瓶比较多见,很多人都会把柳叶瓶和梅瓶混淆,但是同时见过两种瓶型的人应该就能看出来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柳叶瓶和梅瓶的区别

柳叶瓶以康熙豇豆红柳叶瓶最为出名,其他的并不多见,但柳叶瓶确实是一件很不错的观赏器型。

康熙豇豆红柳叶瓶

柳叶瓶和梅瓶区别

1、名称的区别:

柳叶瓶因型似柳树叶而得名。梅瓶因口小的只能插梅花枝而得名。

钧瓷天青釉柳叶瓶

2、器型的区别:

a、柳叶瓶口小而平,且口沿外扩较宽;梅瓶虽也是小口,但口内收,口沿非常窄。

b、柳叶瓶颈虽短,但比梅瓶要长,比梅瓶要宽一点。

c、柳叶瓶器身丰肩,肩向下斜切至足,体态瘦而纤长;梅瓶丰肩,但肩详细为弧度过度至足,体态丰满,具有一定的曲线美。

d、柳叶瓶底足直径要比梅瓶小,且梅瓶整体比较厚重丰满,柳叶瓶整体比较苗条消瘦。

钧瓷梅瓶

柳叶瓶和梅瓶总体来说是两种不同的器型,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柳叶瓶瓶型一般都比较小,而梅瓶的瓶型却可以做的很大。

在陈设的器型中,柳叶瓶多以精致的小器型出现,大约高度都在18-25公分左右,而梅瓶多以相对较大的器型出现,高度大约在30-50公分左右。

豇豆红柳叶瓶

所以,在选择这两种瓶型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要陈设的位置,要达到的效果进行选择,柳叶瓶和梅瓶都是经典的器型,其陈设效果是非常好的。

梅瓶收藏源远流长


近日,由上海古玩有限公司、景德镇官窑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钟氏陶瓷联合举办的“迎新春景德镇当代杰出艺术家作品展”在城隍庙丽水路88号城隍珠宝3楼隆重展出。此次展览云集了众多著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近百件,作品风格各异。展出众多国家级、省级大师的精品名作。展品中不仅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代艺术陶瓷界泰斗王锡良的作品;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晓球、钟荣华、方波新近创作的美术陶瓷精品。其中一对由余晓球大师亲手制作的影青釉红彩描金梅瓶(见图),采用中华民族所喜爱的红色釉精心描绘出龙的明暗层次,再用金线勾勒出鳞髪形态,作品工艺细腻,颇具神韵,富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及浓郁的传统风格,极具收藏价值。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