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石湾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邢窑遗址

邢窑遗址

石湾窑瓷器鉴别 密县窑古代瓷器 清宫窑瓷器鉴别

2020-03-12

石湾窑瓷器鉴别。

邢窟白瓷碗片(唐)

邢窑遗址位于河北省内邱、临城两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及107国道以西氐河、李阳河流域,集中在临城西双井以南,内邱冯唐以北约30公里的狭长地带内,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径114°26'114°32',北纬37°15'-37°30',海拨高度为82-140米,1996年11月 2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邱东起白家庄,西到西邱,北到瓷窑沟,南到冯唐,约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现窑址13处。采集、征集和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万余件,从瓷类上分为白瓷、青瓷、黑釉瓷、黄釉瓷,出土器物有盘、杯、碗、罐、盆、壶、钵、灯、盂、炉、砚、俑、佛龛、盏托等。

邢窑遗址地理位置图

邢窑遗址系唐代白瓷窑址,分布在河北省临城、内丘二县交界的磁窑沟和临城境内的解村、程村、祁村、澄底、岗头、双井村一带。其中祁村窑烧制的白瓷具有典型邢窑特征,与唐陆羽《茶经》记载的邢窑白瓷“类雪”、“类银”相吻合,也与李肇《唐国史补》所记的“内丘白瓷瓯”相一致。窑址发现于1980年,经调查,证实了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一部分白瓷是邢窑的产品。邢窑白瓷的出现,改变了当时以青瓷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并对其他瓷窑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窑址中未发现窑炉。窑具比较先进而多样,除一般漏斗状匣钵、桶式匣钵外,还有一种盒式匣钵,有盖有底,坯体置其中,然后放在漏斗状匣钵之上,专用于烧造高档白瓷。

taoci52.com延伸阅读

1500年邢窑遗址首次出土“上”“高”字款瓷器


河北省考古人员在对位于河北省内丘县的邢窑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了底部刻有“上”字和“高”字款的邢窑瓷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窑遗址考古队队长王会民介绍,在以往出土的邢窑瓷器中,曾发现底部刻有“盈”“官”“翰林”等字款的瓷器,此次考古人员在一个类似井的深坑中首次发现了刻有“上”字款和“高”字款的瓷器。

王会民说,目前虽然解释不了“上”字款和“高”字款具体的含义,但是对以前出土的“盈”字款“官”字款“翰林”款瓷器的解释有一定的帮助。此次出土的“上”字款和“高”字款的瓷器,字款的写法并不规矩,大小、深浅和部位都不太一致。他说,“这或许是窑工的一种个人行为,‘上’或者‘高’,大意就是这件东西是上等品的意思,有可以升官发财、家庭圆满之意。”

据悉,邢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而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烧制瓷器历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的北朝时期。考古专家认为,邢窑烧造白瓷的成功,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也为各种彩瓷的兴盛发展创造了最基础的条件。

邢窑白釉穿带壶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唐代陆羽《茶经》说邢瓷的釉色“类银”、“类雪”;李肇《国史补》中又有“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评语,可见邢瓷在唐人心目中的位置。上海博物馆有数量颇丰的白瓷收藏,并有多件邢瓷精品,邢瓷白釉穿带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穿带壶高29.5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13.5厘米。其形体为小口、直颈、腹稍扁,并有较为宽大的圈足,圈足稍浅而略微外撇。此器器身硕长,双肩及肩下的小腹部各有一系,上下系之间又各有三条凹槽。整器胎质细腻纯净,釉色晶莹洁白,造型古雅稳重,堪称上品。

邢窑白瓷虽在唐代有显赫的名声,且在北方白瓷中独树一帜,但随着光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它的辉煌逐渐被岁月所湮没,由于其窑址未被发现,故后人提到邢窑白瓷总有不知其所之感,甚至对邢窑的存在与否表现出怀疑的态度。1980年,唐代邢窑窑址在河北省临城县祁村以及内丘县城相继发现,窑址出土物与《茶经》、《国史补》的记载相符,证明系唐代邢窑窑址,由此揭开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邢窑之谜”,沉埋千年的古窑终于重见天日。

从窑址出土的精白瓷片来看,邢窑瓷器的胎质细如澄泥,釉色润泽晶莹,其白度之高,令人惊叹,证实了古人的描述不是虚妄之谈。窑址中的瓷片经科学测定,釉的含铁量为0.64%,胎的含铁量也仅0.61%。在中世纪的唐代,先进技术设备缺乏,条件也比较简陋,能够烧出如此洁白的瓷器,确实十分不易的,它已远远胜过同时期甚至以后的许多瓷窑烧造的产品。实际上,这些精白瓷器已经不是普通百姓家的生活用具,而是“长安城内帝王家”库藏中的艺术珍品,也是文人雅士的玩物。从唐代宫殿遗址以及上层官僚墓穴中出土的刻有“翰林”二字和刻有“盈”字铭的精细白瓷看,足以证明邢窑白瓷是尊为统治阶层烧制的高档产品。

邢窑白瓷的产品以碗、盘、盒居多,瓶、壶类器物较少,这里所介绍的穿带壶,是邢窑中极为少见的制品。这种壶也称背壶,古代也叫做携壶,有嗽叭状口、外侈小口和花口等形制,都是由盘口穿带壶演变而来。壶系的制作也大同小异,有二系、四系或六系的多种。有的肩腹两边有沟槽,自肩至下腹或直接连到圈足,有的器物圈足两边有孔。制作穿带系、沟槽和足孔,是为了穿入绳索或皮带之用,便于在身上或马上携带奶、酒和水等液体饮料,这种穿带壶应当是当时适用于马上活动的贮藏器。

就目前所知,穿带壶在北方边远地区制作较多,如磁州窑、定窑以及辽瓷中都有各种不同形制的穿带壶。由于这件穿带壶是早年出土的瓷器,在邢窑窑址发现之前只能属不明窑口之物。随着内丘和临城邢窑窑址的发现,穿带壶的产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白瓷之母——唐代《邢窑》


邢窑作为我国白瓷的发源地,其始于北朝,到唐代发展至巅峰,并成为全国白瓷的生产中心。人们用天下无贵贱而通之来形容邢窑白瓷 。唐朝,邢窑出产白瓷釉色洁白如雪,造型规整,胎骨轻薄,敲击能发出清脆的声响。邢窑白瓷的产量多且价格便宜,使得其不仅为宫廷使用,还为全国老百姓 提供生活瓷具。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和世界文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出土文物看来,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迄今发现最早的白瓷是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的白瓷。邢窑遗址主要分布在内邱、临城和邢台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的山前丘陵、平原地带,大部分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的李阳河、泜河两岸。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瓷窑遗址26处。

一,看工艺:目前在市场见到赝品邢窑白瓷,工艺粗糙,不具备邢窑工匠高超的技艺,技术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没有真品的十分之一;真品邢窑做得端庄规矩、精美,棱角分明,刀切斧断,干净利索。

二、看烧制:现在一些小作坊用现代手段加工制作,烧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气,或是用电烧制,也有用柴烧制的,但白瓷白度过高,胎质极为精细,总有一种新的感觉,缺乏真品所具备的韵味。

三、看坯体:仿制邢窑白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手感不好,有发飘之感、也有的极为沉重,有坠手之感。坯体和釉的结合掌握不好,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裂釉现象;而真品邢窑白瓷轻盈精致,手感适中,轻重适宜,舒服顺眼。

四、看釉色:赝品釉层稀薄,白度高,洁白光亮。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唐代邢窑白瓷釉质细,釉光莹润,色调偏冷。正如唐人陆羽所说的那样:“邢瓷类银”。的确如此,邢窑白瓷是如银似雪。

五、款识辩伪:唐代邢窑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字体清晰,笔画遒劲,当由具备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陶工所刻划。赝品邢窑白瓷刻款,字体呆板拘谨。

怎样进行邢窑真伪鉴别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烧造年代距今较远,其工艺特点并不像明清瓷器那样为人们所熟悉。近日,邢窑爱好者,资深藏友“邢窑翰林斋”在盛世收藏论坛发表帖子总结了邢窑的部分鉴别要点,文章简短精炼,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邢窑遗址考古发现至今已有三十年,三十年来真假邢窑白瓷共生。怎样进行邢窑真伪鉴别:

第一,目前在市场见到赝品邢窑白瓷,工艺粗糙,不具备邢窑工匠高超的技艺,技术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没有真品的十分之一;真品邢窑做得端庄规矩、精美,棱角分明,刀切斧断,干净利索。

第二,现在一些小作坊用现代手段加工制作,烧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气,或是用电烧制,也有用柴烧制的,但白瓷白度过高,胎质极为精细,总有一种新的感觉,缺乏真品所具备的韵味。

唐代邢窑白瓷质地再优良,工艺再先进,也是有时代的局限性。而邢窑白瓷一般都是用柴烧制,窑炉不是很大,很多白瓷中泛青,在积釉处闪有水绿色,这也是辨别新、老邢窑白瓷的手段之一。

第三,仿制邢窑白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手感不好,有发飘之感、也有的极为沉重,有坠手之感。坯体和釉的结合掌握不好,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裂釉现象;而真品邢窑白瓷轻盈精致,手感适中,轻重适宜,舒服顺眼。

第四,赝品釉层稀薄,白度高,洁白光亮。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上个周日外地人拿假邢窑白瓷碗在市场出售,该碗釉色极为光亮,玉璧底,胎、釉白里泛灰色;唐代邢窑白瓷釉质细,釉光莹润,色调偏冷。正如唐人陆羽所说的那样:“邢瓷类银”。的确如此,邢窑白瓷是如银似雪。

第五,唐代邢窑白瓷款识:邢窑白瓷款识常见的有“翰林”、“盈”字款等。阴刻款识较多。目前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最初资料表明“翰林”款一般都刻在罐底部,俗称翰林罐。而“盈”字款一般都刻在碗底。但在这三十年里,通过挖掘和出土发现,“盈”字款刻在罐子、执壶及其它器物上的也不少。因此,目前也称呼“盈”字罐、“盈”字执壶等。而“翰林”款刻在碗上也有两例,一例是在网上看到刻写有“翰林”款邢窑白瓷碗;另一例就是笔者也收藏到一件邢窑白瓷玉璧底碗,“翰林”二字刻写在玉璧底中部。

第六,款识辩伪:唐代邢窑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字体清晰,笔画遒劲,当由具备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陶工所刻划。“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竖着刻写;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赝品邢窑白瓷刻款,字体呆板拘谨。

目前在邢台有几家在生产邢窑白瓷产品,那只是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使用的原材料基本都是景德镇瓷土,制作的白瓷,胎极为细腻,釉色发青,不是纯白的那种白,而是白里透青,青中透白,是十足的影青瓷。外地仿制邢窑白瓷的比比皆是,只是胎釉比本地仿制的要白,但工艺不及本地制作的工艺品质量高。

洪洲窑顾遗址


丰城市稳博院馆洪洲窑顾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州窑遗址为我国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创烧于东晋至南朝,盛于唐,衰于宋。洪州窑中心遗址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域东北部6公里曲江镇罗湖村一带丘陵地区,丰城在唐代属洪洲,故称洪洲窑。系唐代名瓷产区,为当时全国闻名的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创建于东晋至南朝,盛期为初唐、盛唐阶段,停产于唐代晚期,是一处规模很大,连续生产1500多年的瓷窑区历史。

窑址主要分布在罗湖寺前斜坡山、象山、管家、狮山、文龙包、南坪、下坊、对门山、鹅公包、尚山、北沿至龙雾洲红壤丘陵地。分布范围广,长约 3000米,宽1000米,面积3万余平方米,地面遗物多堆积瓷片达4—5米厚。1979年已挖掘两座龙窑址基址,揭露面积439平方米,出土青瓷器和窑具2917件。1992年至1996年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其中列为一、二、三级藏品137件,参考品2132件,外有处理品1267件。主要产品有青釉色和褐融色两大类,青色略淡、青中闪黄;釉汁均匀光润,色泽稳定纯正,产品的造型朴素大方,且制作精工,施削规整,胎质坚致。品形品种繁多,器类有罐、壶、钵、盆、盘、碗、盏、碟、杯、砚等类,有些器形且具有仿金银器的风格。图案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堆塑、镂空等技法;以莲瓣、梅花、蔷薇、牡丹、柏树、宝相花,水波纹居多。纹样清晰、线条流畅,达到了当时瓷业的较高水平,产品运销京师及中原地区。现丰城市博物馆仍保存此窑在东汉时烧制的青瓷鸡壶和八系褐釉青瓷罐,东晋时的褐釉点彩青瓷匣钵,西晋镂孔香熏,南北朝时叶脉纹青瓷碗和双层双线青瓷莲瓣纹茶盏、盏托、青瓷博山炉和青瓷灶,隋唐时青绿釉印花碗和印模,唐代仿金银器青瓷杯褐釉麻布纹青瓷大瓮等,属稀世珍品。《唐书·韦坚传》中有洪洲窑产品运抵长安的记载,《中国名胜词典》亦以“罗湖窑遗址”列条收载。

洪洲窑,因规模大、能工巧匠多、烧造产品精制美观而闻名中外。至今仍有“香山寺连根佛”和“窑师传月根夫妇作金凤凰”等美丽动人的故事。先后四次有日本考古专家计50余人,慕名前来洪洲窑进行考察研究。

陶瓷知识:钧窑遗址


钧窑遗址早就闻名于天下的五大名瓷,中原就有三种:钧瓷,宫瓷和汝瓷。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期,由于宋徽宗十分喜欢这些烧制的瓷器,便下旨把三大瓷窑定为官窑,只能烧制御用贡瓷。在禹州北门里有一窑址,据考证为北宋早期创烧。此窑专为宫廷御用的官窑,总面积三十多平方米。

黄金有价,钧瓷无价,钧瓷之所以名贵,主要在于它烧制的窑变技术。钧瓷艺人用烧制乳青釉并在釉里面放入铜的成份,放入窑里烧制。烧制过程的神奇窑变的技术,色彩效果各异。即便是同样的配方,色釉的厚薄,窑位的放置,温度的高低,稍有差别,烧成的制品便有天壤之别。进窑一色,出窑万彩,格外悦目动人。最著名的有朱纱红,鸡血红,丁血紫,月白等。那些神奇的窑变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人们将它和玉器黄金媲美:"钧和玉比,钧比玉美。黄金有价钧无价。"名贵的颜色釉历来都成为皇室享用的御品和宫廷贵族争购的古玩。

淘宝攻略之邢窑瓷


邢窑是我国古代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它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经过隋朝的飞速发展,到唐朝已达到了鼎盛阶段,成为我国早期白瓷的生产中心,我国最著名的白窑瓷场也由此诞生,有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而通之”的美誉。唐代邢窑生产的白瓷,不但釉色洁白如雪,造型规范如月,器壁轻薄如云,扣之音脆而妙于方响。同时,也因其产量较多且物美价廉,除为宫廷使用外,还畅销各地为天下通用。无论是对我国的物质文明还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邢窑白瓷的烧制成功,结束了自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我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争奇斗妍的两大体系。邢窑白瓷的发明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自商朝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

邢窑瓷特点

邢窑器物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给人以既雍容饱满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

邢窑除烧造白瓷外,还制青、黑、黄釉瓷等产品。而白瓷亦分粗细两种,邢窑白瓷胎质坚实,胎质细洁纯白,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尤为难得的是其细白瓷的釉面光滑,色泽雪白莹润,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便是指其釉色而言。

鉴定技巧

当前,邢窑白瓷赝品众多,需增加对邢窑的了解才能降低投资风险。

1.一些小作坊做的假古董,工艺粗糙,根本不具备邢瓷工匠高超的技巧。虽然从古窑附近取用了古代遗留的瓷土烧制,但工匠技术低劣、修坯不精、刀锋凌乱。真品则端庄规矩、棱角分明、刀切斧断。

2.古瓷受当时的生产工艺及技术方面的局限,白度不如现在的新瓷,故不少赝品的白度高过了古瓷。且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窑内火候控制精确,故烧成的现代白瓷釉色均匀,反而缺少了真品所带有的韵味。

3.邢窑白瓷轻盈精致,轻重适宜。赝品则多半密度不够,上手轻飘飘的。于是有的造假者为了增加重量,会在不容易察觉的部位加厚,比如器物的底部,但如此一来,却导致器物造型笨拙,缺少了真品的秀美感。

市场分析

邢窑瓷器因为产销量大,存世较多,故目前其市场价位和拍卖行情都不是很高,价位大约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符合初入门的收藏者及财力有限的藏家。且由于目前收藏市场的火热,邢窑瓷市场行情正在逐步看涨,故从长远看,邢窑瓷不失为一种易得且前景可观的收藏品。

邢窑瓷器有哪些特点呢?


我国瓷器起源于宋朝,兴盛于唐朝,可以说瓷器在唐朝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而在当时有两大著名的窑系,南有越窑瓷器,北有邢窑瓷器,史称"南青北白"。邢窑在河北的管辖内,在唐代邢窑瓷器的生产量很大,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这样说道:"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意思就是说邢窑瓷器和广东肇庆的端砚,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能用,不管是有钱没钱的人都能用的起,可见当时的生产量非常大。

邢窑白瓷素以白著称,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说到:”邢窑类银,邢窑类雪”,可以想象邢窑当时之白,现在从遗留下来的邢窑瓷器来也是非常白的,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邢窑白瓷"盈"字款罐,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氧化,现在看釉里发灰闪黄,在唐代一定是类银类雪的。这种白是一种心里感受,是境界之白,追求之白。

邢窑瓷器虽然没有唐三彩那么华丽,没有越窑那种:"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类冰类玉的感觉。唐代是个张扬的朝代,而白色却一反张扬,变的朴素起来,一副文静的样子。邢窑白瓷因为生产量巨大,分为粗细两类,一类是天下人通用之的生活白瓷,一类是刻着"盈"字款的宫廷用瓷,非常精细。有历史记载:"每岁进钱白亿,宝货称是,云非正额租庸,便入百宝大盈库,以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

这个百宝大盈库就是大盈库,大盈库是皇帝自己放宝贝的地方,皇帝高兴了就从大盈库里拿件东西赏给大臣,邢窑刻"盈"字款的瓷器就是皇帝用来赏赐用瓷,就是这个大盈库里的瓷器,所以带"盈"字款的邢窑瓷器堪称国宝,非常珍贵。现在仿"盈"字款的邢窑瓷器特别多,见到后一定要认真甄别,不要轻易购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是在唐代,现存邢窑瓷器少之又少,当谨慎。

邢窑瓷器大件不多,以盘、碗、壶、杯、盒、盏、凤头壶等等,邢窑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银灰闪黄,工艺精细规整,由于邢窑瓷器的精细庞大,所以与南方的越窑齐名。唐代诗人皮日休作诗称:"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魂起,枣花似旋眼,萍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这波瓷器小知识,你们喜欢吗?中艺汇小编会带给你们越来越多关于收藏行业,艺术品行业的知识点。敬请关注哦!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邢窑遗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邢窑遗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石湾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