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价值 > 导航 >

瓷器鉴赏及收藏价值存在于哪里

瓷器鉴赏及收藏价值存在于哪里

古代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收藏

2020-11-14

古代瓷器价值。

汝瓷辨别欣赏:

器形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此中瓶的变革较为丰富,

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另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描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斑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别的,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笔墨。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笔墨虽不是装饰,但仍进步了对器物的观赏意趣,此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另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另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意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胎釉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判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根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迁移转变变革,出现浓淡深浅的条理变革。釉面开裂纹片,多为犬牙交错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

汝瓷胎质精致,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赤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冷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重要特性。

汝瓷为宫廷把持,制器不计本钱,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润泽柔和,纯净如玉,有显着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寥无几的希罕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润泽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重要特性。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斜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贵重。”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润泽,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范特性。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样平常均接纳满釉支烧,为了制止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微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陈迹很浅,巨细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钧瓷辨别欣赏:

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和,差别于一样平常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这种乳光使钧釉的光泽如玛瑙一样平常,似玉非玉胜似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

釉面有动感,不枯燥。常见到流过足的钧瓷釉面特殊美丽,就是釉面比力活的缘故原由。钧瓷只有釉面活才气体现出比力好的艺术结果。其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变革的美感,都与釉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具有前述厚,润活的特点,釉面每每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

釉面色彩变革丰富,五彩渗出。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时出现多种复杂的色彩,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可谓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各种色彩交错在一起,变革万千。富于变革,是艺术审美的根本要素之一,钧瓷也不破例。

厚有两种寄义,一种是釉质丰富,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浮浅。厚是钧釉的根本的特性,釉厚更利于钧瓷的窑变。钧瓷之以是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称紧张的一个因素。

釉面颜色纯正。比方赤色就要美丽悦目,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不能发乌。釉面缺少变革色又不正的钧瓷就太一样平常了。娇艳的釉色明快点,老辣的釉色深沉点,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釉面上出现的各种纹路或斑点。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路和斑点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

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图画。其条件必须是通过窑变天然形成,不是人为所致。这些意境图画有人物、动物、山川、风景、传说故事等等。这种变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时能引起人的遐想,景象融会,从而使民气情愉悦,获的美的享受。

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十全十美。天然天成,给人以团体的美感。釉层浑匀同等,无局部过厚堆积或露底的征象。浑是钧釉窑变的重要特性之一。

观赏一件钧瓷的釉色,只要按照上述九个字去分析,根本就能分出优劣来。但应留意的是,并不是每件钧瓷都具备上述九个特点,如窑变单色釉就没有“境”和“变”二字,以是偶然也不能夸大一件好的钧瓷非要这九个特点同时都具备不可。

定瓷辨别欣赏:

关键词一——米黄色

定窑白瓷,其呈色是各具特性,有偏白色的、偏青色的、偏黄色的。定窑规复之初有人以为定瓷呈米黄色,并以此作为辨别真假和举行仿制的唯一尺度,这种观点现实上是错误的。由于古代的质料选择、配方比例以及焰火的温度控制完全依靠人工,且定瓷的生产还会受到差别时期天气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定瓷毕竟是米黄色、青白色、象牙白照旧乳白色,是白中泛黄,照旧白中泛青,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仅以此来举行判定。

关键词二——淋釉

定瓷淋釉俗称泪痕。清代《南窑条记》说:“出北宋定州造者,白泥素釉,有涕泪痕者佳。”它是定瓷生产工艺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天然征象。重要形成缘故原由是由于器物在施釉时釉层重叠聚集,颠末烧成熔化而形成差别情势和颜色深浅不一的釉缕。凡一应产物到出窑为止,都不可制止地出现出来。

千百年来,淋釉不停被以为是辨别定窑真伪的一大特性,而被仿制者捉住不放。仿制者一样平常故意将施好釉的器物,举行弹点或笔涂,使形成淋釉。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淋釉,缺乏神韵,没有那种原始的淳朴的灵活美。稍有一点判定知识的人,都能看出来是仿成品。

关键词三——生辣感

生辣感是人们对定瓷表面观赏的一种风俗称呼,表现着定瓷凌厉铮然的风格和明丽蕴涵的气质。由于定瓷泥料练制精致、精纯,可塑性较好,且骨架性强,凡成瓷器物,都会给人一种刚劲、坚锐、飘逸的精力感觉。同有些陶瓷的圆熟、甜媚、光滑、松绵相比,具有显着的区别。

刀痕,也是定瓷产物表面生辣感的特性之一。古代定瓷生产,凡辘轳成型后,从修坯、整形、剐足都离不开刀子,故称定瓷生产为刀子活。古代定瓷岂论何种器物,凡是辘轳旋转作出的,其壁面都不谋而合地带有强弱不等的刀尖旋削纹。这种刀痕的形成,是在拉坯过程中天然留下的,它的不规则和有致的分布,使定瓷别具味道,使产物更具有灵气、具有生辣感。

关键词四——刀线

刀线是裸露于定窑器物外部壁面的一种天然陈迹,仅见于盘、碗、瓶、罐等圆体器物中。凡这种器物都要颠末拉坯和修坯,刀线的形成,均为修坯过程中的一种天然留存。不外,通过一些存世的珍品看,档次较高,艺术品位较强的留有刀线较少,档次较低或一样平常产物则有多有少。

最初,仿制者对定瓷器物中的刀线熟悉不敷,总想修得光滑,不敢也不肯留下这些刀痕。纵然修坯时抚不平,在施釉前加一道水抹工序也予以擦掉。效果,最能体现定窑艺术个性和转达人文精力的特性遽然消散。本日看来,它已成为表现定窑艺术品位及其代价不可缺少的文化特性,具著名副实在的大朴不琢之美。

关键词五——芒口

芒口,俗称毛边,是指盘、碗在入窑烧制前往掉釉的一圈边口所露的胎骨。这是定窑汗青上所形成的一种工艺特性。定瓷之芒口,简直引起皇室阶级及社会消耗者非议,但定窑并未因此而改变这种历经历尽艰辛才得到的工艺结果,而是以芒口镶金、镶银、镶铜再次走向市场并复入皇室,引起皇室的珍重,称为金装定器。

芒口生产很讲求,决非随意去掉一圈釉了事,而是内宽外窄,一阳一阴,阳宽阴窄。按器皿巨细件而定,阳面剐去2-4毫米,阴面剐去1-2毫米,定有规则,行按要求,轮上操纵随心,艺术风格自成一脉。芒口的要求同器物上的刀线产生一样,要求天然、顺畅,隐讳含糊痴肥或做作举动,旨在用刀工表现定窑瓷器芒口的灵活绚丽。撤除器皿自己不谈,只看这些芒口处置惩罚结果,就知道这件器皿品位及制作该件器皿的陶工程度有多高。

关键词六——手工味

拉坯是定窑成型的重要本领,鉴于宋代定窑陶工的操纵规程以及宋代拉坯机器,定瓷的手工味十足,尤以盘、碗、瓶、罐类的底足最能阐明题目。这类产物的底足,岂论是圈足,照旧玉璧底都显着地体现为几个特性:其一,不非常规矩,即器皿底足是半圈宽、半圈窄,器壁出现为一边薄一边厚;其二,外糙内秀,定窑底足或说整个背部给人感觉比力粗糙,有的乃至能见泥屑粘连;其三,手掐纹,这是修坯过程中留下的特性。这些特性,才真正能表现手工味,也是现今仿制者最难以模拟的。固然,窑场尤其是官窑场人们照旧想只管去掉这些工艺过程中不须要的陈迹,利坯时只管着正中央,以保持其整齐和雅致美。

关键词七——底施半釉

定窑在古代生产中,器皿部门为底施半釉。即外底(指圈足内)呈缺釉征象。半釉面积不等,但都很天然,不存在任何做作举动。这种半釉的形成为器皿在施釉时因浸釉操纵方法所致。通常是食指和中指并列掐住器皿足底部,拇指按住器皿边口举行浸釉。产物在釉缸中刹时即出,随之仰置于平台上。由于食指和中指掩住了足底约1/2面积,使釉水不能浸入。如许使足底形成天然缺釉。鉴于每个陶工其时详细环境及施釉时操纵办法工作园地之差别,因而形成宋代定窑器皿施半釉的差别风格。

关键词八——玉璧底

玉璧底,也称玉璧形底,是定窑器物(盘、碗、瓶、罐类)底足形制处置惩罚的一种方法,唐、五代时多接纳。差别器形的产物,差别体量的巨细,其玉璧底的处置惩罚也差别,但风格体现无二。玉璧底,顾名思义,是把器物底部修整成像玉璧似的外形。普通一点就是在一个圆形底中心挖出一个2~3毫米深的凹状小圆。更说白一点,不外是一种超宽底足。这种玉璧底器物,给人一种严厉谨慎的感觉,有体现器形沉稳和凝练的景象,为定窑向圈足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的特性。

关键词九——珍珠底

剔花留白处的一种处置惩罚方法。为体现剔花和印花装饰的丰富感和生动感,使纹饰空缺处不甘于空寥而常于其间加一些纹样处置惩罚,珍珠底就是在这种要求下出现的。其作法是,用刻刀的一个边角或用竹签去勾划成一个个小圆圈,中心凸起,团体结果如珍珠铺砌一样平常。珍珠底的体现是根据产物体量的巨细和斑纹所留空间的面积举行处置惩罚的。珍珠的巨细和疏密均按要求而定,或接纳巨细间以比衬,或按分列次序,或无规则等,都能为整个斑纹形象增加一些富丽和活力。

关键词十——豁口

古定窑器皿口边的一种处置惩罚方法。为了冲破器皿边口的唇圆规矩,使视觉产生一些新奇和变革,常于器皿边口上作成小豁口,豁口安排数目不等。方法是用刻刀分左右约5毫米不等各削一刀,深度约为3~5毫米,依次作成等矩相近的四豁口或六豁口,北宋器皿多接纳这种方法。另一种属花口,也称花边豁口,体现动态较大,偶然与花口同时出现的是器皿内按花口的分布要求凸起几条线,或四条、六条、五条不等。这种凸起的线是在修坯后趁湿由陶范从外部压印的。根据凸线的形成再用刻刀修整出相应的花口来。花口在宋代器皿中所见较多,重要有盘、碗。花口有深有浅,故凸起的线也有长有短,有粗有细。花口给器皿造型赋予飘逸气韵,具有肯定的欣赏意见意义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十一——跳刀纹

跳刀纹为陶瓷成品所惯用的一种方法,即在修坯完成的同时,用修坯刀或专用刀轻抚器壁,使之刀具与器壁打仗的刹时随旋转速率而不自主地产生一种玄妙的跳动,以形成一种律动的似刀砍斧削巨细不等、深浅不一的陈迹。归纳起来,应属于装饰范畴,在古定窑器物也偶然见到跳刀纹。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镂空瓷器收藏价值及工艺特征


镂空瓷器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主要是在瓷器的陶胚体上进行透雕花纹。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镂空的陶瓷,那时的形状主要是透雕圆孔进行修饰;汉朝时期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薰灯都有了透雕的纹饰,这时期的纹饰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到了宋朝以后镂空装饰的瓷器就开始蓬勃发展;清朝乾隆年间的镂空开始烧制成镂空转心、转颈以镂空的空套瓶等,这时期的镂空透雕艺术达到了鼎峰时期。“中华号称瓷之国,瓷窑高峰则是景德镇”,其所产的瓷器具有“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特征,而镂空的瓷器更是将薄如纸、白如玉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其镂空瓷器的制作是经过层层筛选出上等的景德镇产高岭瓷土,因为其胎体烧制成型后会成为洁白的玉,其手感、质感都是非常好的。到其胎体变干变硬之后,用专业的胚刀将其粗胚体剔制成薄薄的器具,雕刻出精美、独特的镂空花纹在进行二次烧制,还需要加入陶瓷的彩绘,再次进行烧制才可以形成一件精美的镂空瓷器,因为其原料、做工要求非常高、制作周期又较强,对于工艺师傅的要求较高,所以这样上等的镂空瓷器的收藏价值和价格都是不菲的一笔数目。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粉彩镂空蟠璃纹象耳转心瓶,其瓶身敞口、束颈、垂腹、圈足,主要在其瓶身外部的颈部黄地轧道粉彩折枝莲纹,腹部用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瓶身的四周则是圆形开光内镂空雕刻的绿色蟠璃纹,足部的黄地轧道粉彩云头纹,其纹饰可以说是璀璨夺目,像这样一件艺术品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镂空技法是清对于器物装饰是最为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将镂空技艺的利用在转心瓶和转颈瓶上,但是这样的制作工艺难度非常大、成品率底,所以相比较其他类型的瓷器而言它更加的特殊、独特,收藏价值更高。

除了粉彩最为突出,还有就是黄地珐琅镂空转心瓶,其瓷器的内部构造十分的复杂,纹饰的处理通过彩绘和镂空两种技法,在外观上看,该瓶的鱼纹是主要的装饰图案,宽唇、短颈、硕腹、矮圈足是其主要的特征,色调之间的典雅、柔和,圆润光泽度较高,质感较强且其釉色细腻,观赏艺术价值较高,这类的转心瓶一般都会使用黄色来作为装饰,象征着它的地位与其他瓷器不同。

现在在我国的镂空瓷器市场上,大多都是由现代仿制的,在它的原料、镂空技艺、彩绘等方面的工艺都不像清朝时期的精湛,所以受到的关注度较少。大量的收藏爱好者还是喜欢目睹清朝的镂空瓷器,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更是因为在原料、色泽、镂空技艺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平。

绿釉瓷器收藏价值及图片


绿釉瓷早在我国的汉朝时期就有了烧制,当时的工匠通过使用铜来做为着色剂,便可以烧制出铅绿釉的陶制品,发展到宋朝时期已经非常普遍了,样式以及花纹图案更加的丰富多彩,而明清两朝则是绿釉瓷器发色更为的明亮,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釉色,例如:郎窑绿、苹果绿等。宋代的磁州窑以及定窑都有着绿釉的大量烧制,定窑所烧制的绿釉被称之为“绿定”,较为的珍贵,存世量较少,其收藏空间较大。

每个时期都有着绿釉的烧制,但其特征以及特色都有着较大的差别。从其烧制的特色上看,在我国的金代以及元代都有着绿釉釉下彩褐彩的制作,发展至元朝时期的景德镇则是在优质的瓷胎上烧制成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受到广泛的传播,而明代时期的绿釉则是以孔雀绿色釉为主的,之间在色泽以及工艺制作的特色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以明代成化年间的孔雀绿翡翠绿釉为例,在其釉色上主要分为两种,深色的釉色较为的鲜艳亮丽,色调以葱绿为主,使用酱白为底,瓷器的釉内会存在着细碎的片纹,还在彩绘中有着大量的使用,例如:青花等瓷器上会加入孔雀绿,青花的色调会变黑;浅色的色泽稍浅,色调主要是以浅绿为主,色泽的鲜明感较为的强烈。

明代的成化时期以孔雀绿釉最为典型,从其烧制的工艺上看,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在素胎上直接进行了挂釉的烧制,这样的釉面容易产生开片脱落,另一种就是在白釉的瓷器上罩上了一层釉烧制而成,这样的烧制过程使其瓷器稳固效果更佳,釉面的脱落较少。

从其工艺特色上看,主要突破了宋元时期以来的绿釉色调以及深暗的原始色调,在孔雀尾上翡翠羽毛,绿釉与黑蓝色的鱼藻纹进行相互映衬,别具一番特色,这是正德时期的独特之处。

而在嘉靖时期,则是在瓷器的胚胎上加入含有铜釉的料,经过高温氧化分为烧制呈翠绿色的釉,色泽较为的鲜艳且光润度较高。从其烧制的工艺上看,在早期的孔雀绿釉瓷器大多都是直接在其胚胎上施加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温烧成,这样的色泽偏蓝,而元代后期则是在其高温烧制其胚胎之后在上面施加孔雀绿釉,然后进行低温烧制,这样的耐受程度较高,色泽光润度也就更高。

绿釉瓷器在色泽以及制作的工艺上都是瓷器史上重要的一页,它的加入使其制作的工艺以及样式、色泽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民国瓷器收藏价值及鉴定方法


想要了解“民国瓷器”我们首先要先要了解我国的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指1911年至1949年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瓷器业处于萧条衰落的黑暗时期。虽然民国在我国历史上只有短暂的四十余年,但是以景德镇为首的瓷器生产却是遍布全国各地,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制瓷人烧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瓷器。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在这四十多年里,我国也同样是烧制出不少精美的瓷器。在这些精美瓷器中有传承工艺,有烧瓷者以时代为背景的创新,也同样有着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使得我国的制瓷技术有了新的生命与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民国瓷器”的真伪呢?我们在鉴别民国瓷器的时候应该从瓷器的胎、釉、彩料和老气等方面去进行鉴别真伪。首先民国时期瓷器的胎质有两种状态,在早期时,瓷器的胎质普遍粗狂松软,胎釉的衔接处大多数会泛黄色。但是也存在着部分的瓷器胎质是精巧细致的。但是现代仿制瓷器的胎质做得坚硬、质地密集且生硬,分量也不统一。现代仿品的瓷器光感过高,没有柔和美。

其次民国瓷在绘彩时已经逐步不取用矿物质颜料而开始采用化工颜料,这就使得瓷器色彩颜色纯度变高,极少有杂质。而现代仿品瓷器的色彩古板、颜色艳丽、没有生命的活力。我们在辨别识民国瓷器时还要从其老气入手。从民国时期至今,至少六七十年以上,传世的瓷器作品上应该有包浆,但凡在瓷器的釉面上没有光泽的,大多数是都是为了去浮光而选择用酸作假过的的瓷器。

第三我们从民国瓷器的釉料来看,民国时期的釉料绝大部分都是经过机械处理,釉面明净细润,但是光亮柔和却不刺眼,这是因为时间在里面起作用。民国期所用青花料,一种是沿用的清代料,因为里面存在着许多杂质,所以多数呈色发灰,没有像前朝瓷器那样的颜色光泽。

最后民国时期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是传世佳品,所以在瓷器的表面应该会有人们的擦痕及其使用过的痕迹。但是我们在收藏其瓷器的时候也要注意一旦发现瓷器瓶身上有人为的方向一致的细小而紧凑的擦痕,这就是高仿瓷器的作者为了去除瓷器表面的浮光而留下的痕迹而不是人们的使用痕迹,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的是这件作品可以断为新品。

广彩瓷器的特征及收藏价值


清康熙23年,也就是公元1684年,清政府正式解除海禁,海外贸易得以恢复并进入海关管理时期。随着海内外贸易交流的加强,各类商品往来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具备典型国民特色的器物。中国的瓷器,成为销往海外的商品中的翘楚。外国商人不仅购进大量中国瓷窑生产的成品瓷,有的还来样定制,瓷器外销一时繁盛不已。而在所有外销瓷中,广彩瓷器占有很大的比例。

广彩瓷,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是一种广州地区烧造的低温釉上彩瓷器。广彩瓷的前身是明代三彩瓷器,在发展过程中它又糅合了五彩、粉彩等多个瓷器品种的技艺和特色,同时借助广州本土的“铜胎烧珐琅”技法,先是烧造出珐琅彩瓷器,后又吸收西洋画法、岭南画派特色,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瓷器品类。

广彩瓷器的创烧约在康熙末期至雍正初期阶段,最早与江西景德镇彩绘瓷比较接近,因为这一阶段广彩瓷所需的素瓷、颜料等均来自景德镇。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广彩瓷大量吸纳广州地区各式民间艺术特色,兼借西方绘画技法,形成一种脱离传统景德镇彩绘瓷的单独品种。

广彩瓷最大的3个特点,一是构图丰满、繁而不乱,二是色彩缤纷、浓重艳丽,三是风格清新热烈、华丽辉煌。

①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广彩瓷彩绘构图密难行针,紧而不乱,因此纹饰加彩布满器身,不见白胎。广彩的这种纹饰构图,借鉴的是我国传统的织锦图案,在纹样空白处以金银水织地,后来干脆直接以乳金釉作色地,有“堆金积玉”的艺术效果。

②色彩缤纷、浓重艳丽:广彩最初所用的颜料来自景德镇,因此色彩效果偏单纯清雅,后来引进了不少西洋和本土颜料并进行混合调制。广彩瓷彩绘的色料多达十几种,色彩搭配精致、艳丽。色料填涂得较厚,并平涂晕染,又以金色和黑色压住原色,各种色彩对比鲜明,视觉冲击效果深受海外市场青睐。

③风格清新热烈、华丽辉煌:基于以上两点,再加上广彩瓷在彩绘内容上大胆进行中西风格的结合,这就导致了广彩瓷在整体艺术风格上,既有中式装饰的清新,有独具西方艺术的热烈。

对于清代瓷器收藏来说,广彩瓷是相当特殊的一种。虽然广彩瓷曾经也有做宫廷贡瓷的历史,但是又明显区别于官窑瓷器,然而将其简单归为民窑似乎也不妥当,尤其是部分进入欧美上层社会的广彩瓷,其品质较之民窑甚高。因此在收藏时,最好分清广彩瓷的流传来源,如果是曾经宫廷所用,或者外销瓷中供欧洲上层社会使用、陈设的瓷器,其价值相对会很高。

宋代临汝窑瓷器图片及收藏价值


在瓷器收藏中,最有名气的当属宋朝瓷器,不仅历史久远,款式和制作也更加细腻,因而备受现代人的喜爱。不过,宋朝时期,因为手工艺发展繁盛,很多制作工艺更是达到了百花齐放的程度,因而在宋朝时期,瓷器的烧制非常多,且制作更加精美、品质更高。在宋瓷种类中,有一种非常珍贵的瓷器为汝窑,而与汝窑相对的是临汝窑瓷器。那么,什么是临汝窑瓷器?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临汝窑瓷器的收藏价值

据业内人士介绍,临汝窑瓷器是冯先铭先生在1964年调查宋代瓷窑遗址时,提出的名词,因为是在河南省临汝县,因而也被称为是临汝窑。临汝窑烧制的瓷器品质非常高,而且烧制工艺比北宋同期更为先进,因而在当代,临汝窑瓷器也是不错的藏品,收藏价值极高。

临汝窑瓷器的窑址有很多,像宝丰清凉寺、禹县钧台窑汝瓷烧造区、严和店、内乡大窑店窑、新安窑等包含在内。

临汝窑瓷器的特点如下

1、器型

据专业人士介绍,临汝窑瓷器的瓷器器型繁多,有碗、罐、瓶、盘、盖、尊、炉、器盖,甚至连化妆盒都有,可见临汝窑瓷器的烧制工艺有多先进。

2、题材

临汝窑瓷器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大部分都是以花卉、文字或者是人与动物进行修饰的,也有一些其他的。花卉类的纹饰包括菊花、缠枝莲菊花、缠枝莲花、竹叶纹、莲花牡丹、浪花海螺、海水游鱼等,其中牡丹、菊花、缠枝莲纹饰较多,受欢迎度也更高,这与中国人的喜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牡丹国色天香,有富贵荣华之意,菊花高洁,有君子之雅,缠枝莲并蒂开放,有喜结连理的美好祝愿,因而这几种图案一直很受欢迎。

文字方面则以姓为主,常见的有张、同、吴、吉、贾、刘、雪等,印刻的位置有所不同,有的刻于碗底,有的在碗心。动物类则以鱼、鹿、海螺以及龙凤为主,人物以裸婴、莲生贵子、婴鱼戏莲为多,都寄托了世人的美好祝愿。

3、手法

临汝窑瓷器的装饰艺术感很强,不仅有唐宋时期的艺术特点,更有创新。据悉,临汝窑瓷器的立体感要比以往强很多,再加上有阳纹和阴纹两种模印方式,将瓷器上纹饰的立体感凸显的更加明显。这个时期的匠人工艺也十分高潮,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十分生动、栩栩如生。

总的来说,临汝窑瓷器既有汝窑的特点,又具有钧瓷的特征,再加上存世量很少的缘故,因而市场价值极高。

宋代登封窑瓷器特征及收藏价值


提起宋代瓷器,往往第一时间映入人们脑海的,是“官汝钧哥定”这五大名窑;再多一些,或许大家也很容易想到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等大型窑口。但是如果说起登封窑,似乎不少人都表示没有太多了解。实际上,登封窑也是宋代一座比较著名的窑口,在北宋早中期还曾烧过贡瓷。那么,为什么登封窑在宋代的发展明明繁盛,却总是被后人忽略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登封窑的衰落。登封窑的烧造始于隋朝,经过唐代的技法和艺术积淀,在北宋时期达到全盛。此后的金元时期即步入衰落。更加遗憾的是,明清时期虽然仿古之风盛行,但是官窑仿登封窑瓷器的几乎没有。也就是说在古瓷界,登封窑自元代衰落以后, 一直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

登封窑实际的瓷器烧造成就是很高的。在宋代全盛时期,登封窑是北方白瓷的烧造中心,这种中心指的是登封窑在陶瓷装饰上的集大成的造诣。毫不夸张地说,北方所有白瓷的装饰方法在登封窑都可以找到实物。虽然登封窑是民间陶瓷窑口,生产的大部分都是民间陶瓷用器,但是在北宋年间也是贡窑之一,这也证明了登封窑瓷器产品的精致与出色。

登封窑瓷器以白釉瓷为主,器型以瓶、枕较多,品种丰富,主要有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白釉刻划花、白釉剔花、白地黑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等,也有部分黑釉、三彩及青釉类瓷器。其中,白釉珍珠地刻划花是登封窑最典型的瓷器代表。

所谓白釉珍珠地划花,就是在白釉基础上,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其制作相对是最复杂的一种,要先在瓷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刻划图案纹样以后,填涂赭石彩。待图案纹样成形,再用特制的圆形工具蘸上同色赭石颜料,压印细小的圆圈纹,最后罩透明釉入窑二烧。这些细小的圆圈纹密布在图案纹样的间隙或者空白地子上,白赭相间犹如珍珠落地,故名珍珠地划花瓷器。宋代登封窑中的珍珠地划花瓷器以腰圆形枕最多。

就收藏价值来说,宋代登封窑瓷器是它全部烧造历史中、总体价值最出众的。毕竟北宋时期是登封窑瓷器的全盛阶段,它也烧了很大一批宫廷贡瓷,其材质、工艺及装饰水平肯定都是一流的。2015年12月,一件宋代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牡丹纹枕被拍出,最终以269.5万的价格成交,成为登封窑瓷器拍卖的价格之最。

虽然相比于明清御窑瓷器,宋代登封窑瓷器的市场价格并不足以形成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宋代登封窑瓷器距今历史更加久远,存世量也不如明清瓷器多;同时它作为白瓷装饰技法的集大成者和曾经的贡瓷窑之一,未来它的升值空间一定是比较大的。

斗彩瓷器收藏价值及鉴定方法


斗彩又名逗彩,是我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始创于明朝时期的成化年间,是一种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瓷器品种。斗彩瓷器的烧制过程极为复杂。瓷器对于温度的要就极高,一件斗彩瓷器想要烧制程成功,先要在至少一千三百度的高温下烧制成釉下彩,其次在用矿物质染料对出具模样的瓷器进行二次施釉,最后使用在八百度左右的低温进行二次烧制,才因此形成了我们现如今所看到色泽鲜艳、绚丽多彩的斗彩瓷器。

在斗彩瓷器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明朝成化年间所烧制出的斗彩鸡缸杯。鸡缸杯出现的最初作用是作为古代宫廷贵族们喝酒所使用的小酒杯,因其外形极似水缸形状,又在其瓷器的外壁上会有雄鸡、雌鸡以及雏鸡的图案而得名为鸡缸杯。为什么这小小的鸡缸杯会如此出名,可以价值上百万呢?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瓷壁上生动传神的绘画艺术。一件高度仅为3.3厘米的鸡缸杯壁面上,不仅将雄鸡的昂首啼鸣、雌鸡的低头觅食表现的淋漓尽致,还将身后所跟随的三只小雏鸡振翅追逐的神情刻画的栩栩如生。小小瓷壁上雄鸡、雌鸡、雏鸡各具神态,欣赏者好似观其形就能闻其声。还在鸡的旁边绘衬出青绿山石、红艳牡丹、幽静兰草,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色扑面而来,也是其藏品的真正的价值所在。这不仅考验绘图者的绘画功底,还极其考验烧瓷者的烧制技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讲完这最出名的斗彩鸡缸杯瓷器,咱们接下来聊一聊这斗彩瓷器的辨别方法。

1.从其瓷器的胎土方面:明朝时期所使用瓷器的胎土都为优质胎土,这使得后世瓷器在胎土的选择上就稍微的逊色一些。我们就以雍正年间珐琅彩瓷器作对比,通过者两种瓷器在陶土方面的对比,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出,由成化年间所烧制出的斗彩瓷器,所露胎土部分的色泽是十分油润且纯白,而雍正年间瓷器的胎土略微的暗淡偏灰白一点,这是两者的区别之处。

2.在瓷器纹饰绘画方面:我们依旧以雍正年间瓷器作对比来看,成化年间起瓷器的纹饰都是由宫廷画师亲自创作,不受皇帝的影响,其线条以自然流畅为主,以突显出所画之物的生动活泼。而雍正年间瓷器的纹饰虽然也是有宫廷画师所创作,但是需要经过最高统治者的批准方可才行。绝大部分雍正年间瓷器上的纹饰都是经过皇帝二次加工,才能绘制在瓷器上,因此就缺少了自热的美感,多了一分庄严之感,这是两者在纹饰上面最大的区别。

3.从其色彩用料方面来看:虽说斗彩与珐琅彩在用色反面都是为了突出主体,但是如果仔细对于来看,斗彩在用色方面稍差一些,没有珐琅彩瓷器那般大胆、自由。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斗彩瓷器的全部理解。

斗彩瓷器图片及价格:

1:清乾隆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尺寸:高53.9厘米,估价:HKD 70,000,000 ~ 90,000,000,成交价: HKD 130,600,000 ,成交时间:2018-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瓶圆鼓腹,直颈,内圈足。通体斗彩加粉彩纹饰。腹部绘暗八仙纹,各缠绶带,包括铁拐李的葫芦、张果老的鱼鼓、钟离权的葵扇、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莲蓬(上托灵芝及仙桃)、蓝采和的花篮、韩湘子的笛子和曹国舅的玉笏,周边饰缠枝莲纹。近足处饰莲瓣一周,肩部饰如意云肩,内绘花卉纹。颈部饰如意璎珞纹,间以双鱼及磬,口沿画黄地绿彩如意云头一周。

2:清雍正斗彩鸡缸杯(一对),尺寸:8厘米,估价:HKD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33,160,000 ,成交时间:2014-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此对雍正年制鸡缸杯,承袭明十五世纪成化器形,然绘风破旧立新,以意创造,甚为稀有。

3:明成化斗彩团莲纹高足杯,尺寸:高7.7厘米,估价:HKD 25,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23,060,000 ,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4:清雍正斗彩“五色祥云”图长颈撇口胆瓶,尺寸:25.5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HKD 21,940,000 ,成交时间:2010-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年春季拍卖会。

5:清乾隆斗彩花卉云蝠纹盖罐,尺寸:高48厘米,估价:RMB 13,000,000 ~ 23,000,000,成交价: RMB 18,975,000 ,成交时间:2015-11-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本品唇口,短颈,圆腹,圈足。盖隆起,宝珠钮,盖里,罐内及底满施松石绿釉。内壁光素无纹,外壁器腹白地上通绘斗彩缠枝花卉,其花鲜叶绿,枝缠叶绕,连绵不绝,五彩缤纷,蝙蝠飞舞于花丛间。整器纹样线条流畅,描绘细腻,填色准确,层次分明,用色极为丰富,将此盖罐装点得五彩斑斓,令人过目不忘。从装饰风格看,所绘枝叶缠枝方式略带西洋风格,器身卷叶纹仿若羽毛尖的花瓣纹,取思洛可可风格,使其华丽的外表更添一份异国风情。细白瓷上,以丰富多色之釉上彩,巧绘盛放繁花,仿古蝙蝠,层次丰富的釉彩,精细描绘而成,精细入神。底部施松石绿釉,中央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款识工整,工致端庄。乾隆御窑斗彩器可视为皇帝本人艺术品位的反应,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独特的表现。乾隆皇帝嗜古成痴,景德镇御窑厂大量仿前朝名窑,烧造装饰之华丽,令人赞叹,无一不体现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堪称巧夺天工。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评论到:清瓷彩色至乾隆而极,其彩釉之仿他物者亦以乾隆最多最精。此罐之斗彩即为追摹明彩釉器物。斗彩始烧于明宣德时期,鼎盛于成化期间,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品种,先在瓷坯上用青料绘出要表现题材的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于青花轮廓中填绘红,黄,绿,等多种所需色彩,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烧成后,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粉彩)争奇斗艳,令人赏心悦目,故名。自创烧以来就广受喜爱,发展到乾隆时期,斗彩技术已是炉火纯青。乾隆朝斗彩器以制作工艺精致,色彩鲜丽,纹饰更趋图案化为特征,釉上釉下彩已然融为一体,于淡雅中显亮丽,于纤细中见挺隽。此类大罐,无论地子颜色,均存世稀少,加之本身烧造难度较大,堪称珍罕。

6:明成化御窑斗彩莲池鸳鸯纹墩式碗,尺寸:直径13.5厘米;高7.2厘米,估价:RMB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17,365,000 ,成交时间:2016-05-16,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7:清雍正斗彩松鼠葡萄纹葫芦瓶,尺寸:12.2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15,220,000 ,成交时间:2012-04-04,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拍卖会(一)。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8:清乾隆鬪彩福寿开光题诗粉彩秋芳图扁壶,尺寸:31.8厘米,估价:HKD 12,000,000 ~ 18,000,000,成交价: HKD 14,500,000 ,成交时间:2017-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干」、「隆」印。

题诗:秋澄沙浦明如镜,满目离离芰荷胜;瘦干欹波风力斜,碧叶擎珠露华净。秾艳偏将晚节凌,苍茫更有芜葭映;寒香暗逐宿鸥飞,冷红残覆游鱼泳。泰娘老去犹余媚,倚奁妆罢明眸靓;忽然风入汉宫秋,彩女三千舞腰竞。维时有客泛波心,秋色潋潋饶幽兴;但见婵娟且耐时,谁知摇落行金令。人生得意且行乐,闲吟何必论声病;明朝短棹倘重来,平池犹有余芳剩。秋色㶑㶑舞群芳乾隆一朝造瓷样式繁多,时有创新。此扁壶造型精美华艳,符合当时造瓷风气,而且装饰细致巧究,可洞窥高宗雅趣。本品采明初扁壶器形,壶身以鬪彩缠枝福寿纹为地,两面开光,一面画粉彩花卉图,另一面题诗,加缀如意双耳,极富巧趣。乾隆个人品味喜好与本朝制瓷发展之息息相关,此壶糅合多种瓷器工艺,悦目非凡,可为一例证。本壶正面开光绘粉彩花卉图,妍葩自然可爱,边框描金,与背面题诗相应。花卉秀雅清新,涣明末名家恽寿平花卉绘画之风。恽寿平,号南田,「清初六大家」之一,尤擅「没骨」花卉画法,不钩轮廓,直接用色、墨渲染成形。其画法独辟新径,笔下花卉婉约柔美,若随风轻摆。恽氏师古法,重用鲜明艳色,如红、紫、明绿,将之重新融入中国绘画。雍正、乾隆二帝皆甚爱恽氏之画,康熙晚期新创粉彩,遂以恽氏花卉意韵入瓷。本壶以如意为双耳,别出心裁,可见其吉祥寓意深得乾隆圣心。壶身更以鬪彩画缠枝瑞莲及矾红彩蝠五只,寓意鸿福齐天。

9:清雍正斗彩八仙图撇口盌(一对),尺寸:直径10.6厘米×2,估价:HKD 2,0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11,860,000 ,成交时间:2010-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双行六字楷书款。

10:清雍正斗彩纒枝番莲纹长颈瓶,尺寸:高25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10,740,000 ,成交时间:2010-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双行六字楷书款。瓶盘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通体绘缠枝莲纹,以青花弦线作边饰,足墙饰卷草纹。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此器为雍正仿成化瓷器中珍罕的作品。此瓶的足部虽带清朝的特色,但观其器型整体却是明成化的风格,传世品中未有所见,为孤品。

唐代绿釉瓷器特征及收藏价值


在唐朝,瓷器主要以单色釉为主,陶器则以彩釉为多,这样的彩釉因为多是黄色、绿色、褐色、蓝色、黑色等釉色,因而也被称为是三彩,即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唐三彩。唐朝比较有名气的瓷器就是青瓷和白瓷,不过,相对于白瓷,唐朝的青瓷更出名,也更受欢迎,甚至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南青主要以越窑为代表,位于浙江上虞、绍兴等地,因为唐朝时,这个地方被称为越州,因而以此得名。越窑是唐代青瓷主要产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知名度都非常高。

绿釉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釉色,从汉代开始就有人开始烧制,而到了唐朝,其技术更进一步,制品也更加漂亮。到了宋代时期,绿釉瓷器也被称为是绿定,十分珍贵。绿釉瓷器有独特的烧制工艺,早期的时候,绿釉瓷器大多是在胚胎上施孔雀绿釉,然后通过低湿烧制而成,因而部分器物会变成蓝色,因而也有孔雀蓝、法蓝之称。

唐代绿釉瓷器,是由烧制青瓷发展而来的,衍变的种类还有白釉绿彩、白釉褐绿彩等两种样式。刚开始胎质比较疏松,胎色也是暗红色的,到了后期,随着工艺的成熟,胎质愈发紧致,胎色也由暗红色变成灰白色、灰青色。所以,早期的青瓷釉是黄中带绿,而后期就是绿色为主,且比较稳定,结合非常紧密。

不过,唐代绿釉瓷器虽然有所发展,却并未达到鼎盛巅峰,因而到了元明清时期,绿釉又有了新的发展,胎质更加细腻洁白,绿色也更加匀称,漂亮。唐代绿釉瓷器不仅光洁,且象征意义饱满,尤其是在情怀释放方面,更是比其他朝代要饱满很多。色调上,也多是以冷色调为主,清淡、雅致却并不浮夸,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当时唐朝的风气和文人喜好。在器型方面,唐代绿釉瓷器多以碟、盘、杯盏为主,这也与当时的文人特点喜好有关。

总的来说,唐代绿釉瓷器,华丽中透出一丝典雅,典雅中不失几分光华,刚柔并济,让人爱不释手,赞叹不已。这就是唐代绿釉瓷器,是唐代非常着名的瓷器之一。从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来看,唐代绿釉瓷器依然不落伍,甚至因为它的绿色更加清新自然,因而十分受收藏者的喜爱。如今,想要收藏唐代绿釉瓷器的人越来越多,而唐代绿釉瓷器的数量却极少,市场价格自然不会太低。不过,在收藏之时,一定要学会鉴定唐代绿釉瓷器真假,尤其是对真假参半的制品,更是要小心验证,不要急于成交。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鉴赏及收藏价值存在于哪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鉴赏及收藏价值存在于哪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