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 导航 >

明清御窑瓷器上的篆体年款

明清御窑瓷器上的篆体年款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瓷砖上的胶 捷克瓷器的底款鉴别

2020-11-26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御窑瓷器,系指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厂的产品。这里之所以没有沿用长期以来用指这种瓷器的习称—“官窑瓷器”,是由于本人认为官窑和御窑是两个不同的要领。官窑可泛指历代官府设置或由官府经营的烧制陶瓷器的窑场;而御窑厂则是明宣德以后的明清两代设在景德镇专门烧造御用瓷器的特殊官窑。考虑到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立有《江西》条记录御窑厂的烧造事务,在档案内容中凡提及此事的也均以“江西”指代,可见在宫廷文书、档案“江西”乃御窑厂的代称。同时清因明制,在景德镇设有御窑厂并建有御属,则说明御窑厂是管理烧造御用器物的官衙和具体运作机构。再者,从坤宁宫院内琉璃砖花墙的黄、绿琉璃砖上有“嘉庆三年官窑敬造”的满、汉双语铭文可知,设在北京门头沟琉璃渠烧造这些琉璃砖的琉璃窑厂在当时称作“官窑”。

清嘉庆绿琉璃砖“嘉庆三年官窑敬造”款识

如此在清代“御窑厂”与“官窑”虽都是官办的窑场,但即使在清人自己看来,其所指与烧造内容均不相同,最起码在宫廷文献是这样。为了确切期间,本文便使用了“御窑瓷器”这一概念。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底部

规矩年款是指“大明某某年制”、“大清某某年制”中间填写年号的书款方式,在明清代的各种工艺品上均习见。见于瓷器,书刻年号款始自永乐,

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压手杯(花心)

而规矩年款的使用则首见于宣德时期,至成化朝成为定制,此后遂多例袭。考其字体有楷书与篆体两种,而其布局则可见方框、圆圈或无框方排与横排类。

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加金彩缠枝苜蓿花纹碗(无款)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蓝釉白花鱼莲纹盘(双圈款)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粉彩人鹿纹梅瓶(单圈款)

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方框款)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斗彩缠枝花纹三足洗(楷书无框方排)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篆书无框方排)

清代御窑瓷器上的年款,就字体论时代特性颇著:顺、康两朝两行六字楷书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雍正朝篆体规矩款渐多,乾、嘉、道三朝则以篆体规矩年款居主流,咸、同、光、宣四朝又以六字楷书为主。至于清代御窑瓷器上的篆体规矩年款,就笔者经手整理过的二十多万件故宫藏清代瓷器看,二百余年间其变化规律颇为明显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大”、“清”、“年”和“制”四字上,尤以清字为最,谨述之如后。

由于笔者未曾见过顺治时期的篆体规矩年款,在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的相关章节中,也没说顺治时期的御窑瓷器上有篆体年款的子,再考虑到明代的六字规矩年款未见有篆体者,且至清代康熙时期的御窑瓷器上的规矩年款仍以楷书为主而鲜见篆体者,虽不能就此对居于中间的顺治时期篆体规矩年款的有无下否定的结论,但本文却只能对其付之阙如,暂搁而不了。康熙时期的篆体规矩年款(见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图567),在书写格式上和后来者差别较大:大字第一笔为横笔,第二笔为竖笔,第三笔则为横折,第四、五笔均为竖笔。清字的三点水旁为三竖,青字头的最上部作“山”字形,月字写成两竖笔夹一“工”字。年上部如同缺最上一横的“由”字,其下为半方框内填写反向的“彐”字。制的左上半部最上处如“山”形,右上半的斤字形如“与”,唯其最后一笔改横为竖,下半部的衣字写成“冂”内填以连笔的两竖道。

雍正一朝处在康熙、乾隆两朝之间,且雍正皇帝本人对所谓的康乾盛世的出现有着极大的作用,清王朝之财富的聚敛在雍正朝处于巅峰。赖以康熙、雍正二帝的内外征伐、典章制度之建设,至雍正时清王朝暂无州每内乱之患,追求艺术方面的享受已成为可能。雍正二年设养心殿造办处掌制造内府器用绝非偶然,这大概也是清代御窑厂烧造高峰在雍正朝开始出现的社会原因。具体到规矩年款上,此时虽仍以六字楷书款为主,但篆体规矩年款也开始使用,这或可与雍正皇帝在清朝十帝中书法水准最高,相应地其欣赏品味与要求自也会最高有关。斯时的篆体规矩年款,字体特征明显者约见两种。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天蓝釉葡萄纹十楞大碗

其一(图三),大字写成“冂”上加点,内填两竖。清字的三点水旁用五竖笔写成,自左而右第二笔上部、第四笔下部分别作右左折与中间的竖笔相连;青字头的最上部写成“山”形,月字如同一个四边均内弧的小方框中间填写一点或一竖;年字形如用一竖笔串起的反向的两个山字。竖笔上下两端分别右左折,其下与左框和十字相交连,制字左上半写作双“山”字头,下连“巾”字,右土半的斤字或如“勿”字缺笔、或如“力”字缺横头;下部衣字的第一笔为横笔中间凸折,其下是两个变体“人”字连写且写法略见不同。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仿官釉琮式壁瓶

其二(图四),大字与第一例相同;和其一的款法相比,年字串起两“山”字的竖笔上下端均左折;清字的月变成两竖笔夹一“工”字;制的斤字写成最后一笔变为竖笔的“与”字;衣字写成横上加点且点横相连,其下为相交连的两个变体“几”字。

唐英六十九岁塑像

乾隆踵雍正之后,继续用唐英为“江西管窑务”的督陶官并加大财政投人,同时在各种管理政策上也给唐英提供诸多方便,使得御窑厂的烧造水平不仅能在釉色品种上有所创新,且在总体情况上也能保持雍正时期的水准。复加乾隆皇帝本人的博雅及其对窑业的直接关注,便有了大量高水平的乾隆御窑瓷器留存下来供后人鉴研。乾隆一朝达六十年之长,其间使用过的篆体规矩年款在写法自也较多变化,今举其荦荦要者可得如下七种。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青釉络子尊

其一(图五),清、年、制三字一如所见雍正款之旧,大字“冂”内的两竖下端均弧而外撇。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折枝花卉纹灯笼瓶

其二(图六),和所示雍正年款的大、清二字略同。年字为下框与左框相交,其下“冂”内填写“民”字。制字的左上半为双“山”头下缀“巾”,右上半的斤字和衣字第一、二笔点、横和图4所示同,唯衣字的下半字变成了“凹”的上半部。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婴戏瓶

其三(见《明清瓷器鉴定》图569),和图6相比,大字没有变化。清字的青字头和月字连笔长方框圈子起了“山”头形青字头的下部。年字的写法基本如图6,不同处是左起的第二竖笔上端和左框相连,第三竖笔构成“冂”的第一竖笔,“冂”内所填为形同图3, 4之年的左框与十字连笔。制字的斤字一如隶书,衣字缺最上点、余如图6。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仿明宣德青花人物图盘

其四(图7)和图6所示的大、年二字完全相同,清字的变化是月字写成长方框内填一竖道。制字的斤为隶书,衣字的最上点由原来居“巾”与“斤”中间变到位于“巾”内。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其五(图8),大、清、年三字和图7所见同。制字的变化是斤字写成最后一笔作竖道的“与”字,衣字的最下部形如“儿”与“冂”连写。

其六(图9),“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分两行排列。大字和图4所见同。清字的三点水三笔写成,为折笔加两竖道。青头、月字的写法一如图7所示。年字上为“凵”内写“刀”,其下是“冂”内填“民”。制字的左上部为“山”头下加“小”,斤字的写法和图7同。衣字为“人”下加“凹”的上半部。这种款只见于豆青釉高足碗、花口小碟和青花高足碗上。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仿明嘉靖黄地红彩云龙纹盖罐

其七,有带方框与不带方框两种,其大、年、制三字一如图7所见。清字则和图9所见同。其中带方框的见于矾红彩天鸡盖靶碗及红地粉彩勾莲盖碗上,而不带方框的仅见于几种香插和矾红彩乾隆丙寅御制诗文松梅佛盖碗上。

考档案所记,乾隆一朝和篆体年款的写法相关的约略有如下三条:

(乾隆二年)十月十六日,太监高玉交篆字款纸样一张,传旨:以后烧尊、瓶、罐、盘、盅、碗、碟瓷器等,俱照此篆字款式轻重成造成。

(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大臣海望查得乾隆二年正月间,宫殿监正侍谢成、李英传交烧造瓷器旨意一件并样子五十九件,照样烧造瓷器四万七千一百二十件。数月清单一件,交太监胡世杰转奏。奉旨:着将原样俱行缴回不必烧造,嗣后着遵照新发去样式烧造。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太监胡世杰传旨与怡亲王、德保:此次唐英呈进瓷器(按:此指该日唐英持进交总管胡沦洲呈览的上色呈样尊、瓶、罐等一百二十七件,上色呈样盘、碗、盅、碟等二百二十四件二上色装桶尊、瓶、罐等四百六十七件,上色装捅盘、碗、盅、碟等共四千七百三十八件)仍系旧样,为何不照所发新样烧造进呈,将这次呈进瓷器钱、不准报梢,着伊赔补。

根据这三条记载可知,在乾隆二年和乾隆十二年江西御窑厂所烧瓷器的篆体规矩年款当有两次明显的变化。另,实物和档案文献对照,乾隆十一年记事档:

七月二十八日,太监胡世杰交嘉窑青花白地人物撤口盅(随旧锦匣),传旨:照此盅样,将里面底上改画带枝松梅佛花纹,线上.照里口一样添扣意云,中间要白地;盔外口并足上亦添如意云中间亦要白地写御笔字。先做样呈览,准时交江西唐英烧造。十一月初七日,呈样览,奉旨:照样准烧造。将盅上字着唐英分匀、娜直。再按此盅的花样、诗字,照甘露瓶抹红颜色亦烧造些,其蓝花盅上花样、字、图、书俱要一色蓝;红花盔上花样、字、图、书俱要一色红。盅底俱烧“大清乾隆年制”篆字方款,其款亦随盅的颜色。

清乾隆 矾红宝相花纹甘露瓶一对 高22.3cm 成交价:1,207,500 人民币

2016年5月14日 北京东正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重要宫廷夜场(Lot 0345) 文中所记的抹红、蓝花仿“嘉窑青花人物撇口盅”,当即故宫旧藏的乾隆款矾红彩或青花松梅佛御制诗文盖碗,其年款有图7、图10两种。

2016年巴黎苏富比首拍Lot 96 清乾隆 矾红彩「三清茶」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 直径:11cm 估价:15,000 - 25,000 欧元 成交价:50,000 欧元

见于书写乾隆丁亥(即乾隆三十二年)初庚御制《荷露烹茶一律》诗文的盖碗上,已说明使用它的年限。所见年款和乾隆丙寅(即乾隆十一年)小春御题诗相配,既可以说明它在乾隆十一年前已开始使用;也可能是乾隆十八年十一月记事档:“二十五日,首领张玉传旨:照烧过御制诗茶吊样款再烧造八对。要红花红字白地茶吊四对、青花青字白地茶吊四对、青花青字白地茶吊四时(此按:十九年十月十三日,唐英将照样烧造的茶吊八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再次烧造松梅佛御制诗语言盖碗的实物体现。

图5的字体一如雍正款的第三式,有可能是乾隆二年十月诏颁篆款新样以前御窑厂对正款式的沿用。另从图6的清、乾二字,图7的乾字看,其使用年代应和图5相去不远。

故宫博物院藏清嘉庆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嘉庆御窑瓷器的烧造,从款式书写布局、器物的纹饰与造型均仍乾隆朝之旧。或许这是乾隆皇帝的四年太上皇,给嘉庆朝的政治生活造成的阴影之一。嘉庆时的篆体规矩年款约见两种。占据绝对主流的是,除了用“嘉庆”替代“乾隆”二字外,大、清、年三和图8所见均同,制字的左上半写成十字上下串起两个反向的“山”字,此其一。

故宫博物院藏清嘉庆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

另一种书写格式的年款,和图10所见的大、清、年三字同,制字则如图11示。与乾隆的这种年款只见于蜡插和矾红彩松梅御制诗文盖碗一样,嘉庆的这类款式也只见于为数不多的蜡插上。自道光至宣统,御窑瓷器上的篆体规矩年款则非常划一,布局任为六字方款,“大、清、年、制”四字沿袭乾隆篆款的第七种、嘉庆篆款的第二种格式。

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双耳瓶

不同的是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替代了原来“乾隆”、“嘉庆”字样。

如此看来,清代御窑瓷器篆体规矩年款上变化最为显著的是清字,大致存在三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康熙到乾隆初年为第一期,清的三点水用五笔写成,其右上的青字头最上部作“山”形,右下的月为两竖或两内弧线加一“工”,第二期始自乾隆中期讫于嘉庆末年,此期清的主要变化是三点水旁用两竖与一竖折写出。诚如前文所述,在乾隆、嘉庆时期第三期习用的清字已经出现,且在道光以降尤其是光绪时期清的写法也有如第二期者,不过考虑到前者仅见于少数几种器物上,而后者则可视为对前者的模仿,应该是无妨从二十多万件御窑瓷器中归纳出来的清字的三期阶段性规律的对这种御窑瓷器上篆体规矩年款的一般书写规律,也是今天鉴定清代御窑瓷器尤其是鉴定那些所谓清代官仿瓷器时应注意的内容。

精选阅读

洪宪瓷——年款之外的秘密


之一 没有年款的御窑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洪宪”。他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却留下了一批民国瓷器史上品质最高的仿古瓷——洪宪瓷。

1916年初,袁世凯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字世五)赴江西监烧洪宪御瓷。为了这批瓷器,他花费了140万大洋,折合白银约为一百万两。据郭葆昌的外孙马常先生回忆,这批瓷器约有四万件,也有记载称只有六千件。不论四万件还是六千件,分摊到每件瓷器上的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据清史档案记载,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每年要上交瓷器四到五万件,而朝廷一年拨付的费用才三万两白银。洪宪瓷如此不计工本,当然极为精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可以算是民国的官窑瓷器。

郭葆昌赴江西后,最先为袁世凯督烧 “居仁堂”款的瓷器。同时,他还为北洋军阀徐世昌(署“静远堂制”款)和曹锟(署“延庆楼制”款)各烧制了一批瓷器。主要有陈设瓶,杯、盘、碗等日用瓷以及成套的餐具。胎质细白而轻巧,釉面洁白润泽,器型精致玲珑,少有大件。这几批瓷器是同时烧造的,但因为用途不同,风格虽然类似,也不完全一致。

“居仁堂”瓷用于在开国大典上赠送宾客和袁世凯自用,都是仿珐琅彩和粉彩器物。既有乾隆珐琅彩和粉彩的富丽,又很有民国风味,多为日用器具和瓶类。如,这种白地施彩,瓶口至肩部以及腹下部分饰青花图案,腹部绘山水人物图案,颈部饰耳,是典型的民国瓶类瓷器风格,然而,此瓶釉质洁白无睱,描绘精致入微,不是一般民窑所能达到的,颇似“内庭恭造之式”。 2005年12月12日在北京翰海的拍卖会上以57.2万元成交,创下了洪宪瓷的拍卖纪录。

徐世昌的“静远堂”款瓷器,专仿雍正朝器物。徐世昌虽然也是一代军阀,但作为一位文人大总统,他的学问深厚,书画造诣极高,自诩为“水竹邨人”。郭葆昌精于制瓷,也深通人情世故,很会“看碟下菜”。他为徐世昌监烧的瓷器,多仿雍正年窑的单色釉。年窑瓷器极其精雅,清人赞曰“国朝陶器美无匹,迩来年窑称第一”。年窑以单色釉闻名,格调含蓄而优美,自然极为贴合徐世昌这类以雅士自居的文人的审美趣味。“静远堂”款的瓷器,尤以天蓝釉(如图二年窑暗花蝉纹梅瓶)和青釉,横绝一代,釉面极其精细,为稀世之珍,徐世昌还将它们作为礼物,用来巴结日本人。

“延庆楼”是曹锟在中南海的办公场所,故而他以此为款定烧瓷器。“延庆楼制”款的瓷器品种不多,传世稀少,极具收藏价值。根据耿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记载,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署“延庆楼制”款的粉彩“千件”大瓶。,是唯一一件有拍卖纪录的。这只瓷瓶高30厘米,瓶口饰有金边。在瓷器口部装饰金属边饰始于北宋的定窑。定窑以产白瓷而闻名,由于瓷胎很薄,烧制时容易变形,而且为节省窑炉内的空间,人们废除了原来仰烧工艺所使用的匣钵,改用与器形口沿一般大小的支圈去支撑器物,器物倒扣在支圈上,一一对应,层层相叠。这样用支圈支烧使得器物口沿不能施釉,形成毛边,俗称“芒口”。所以,定窑白瓷往往要在口沿处矫饰一条金属镶边。到了民国,瓷器当然不会再有被烧歪的危险,不过这个瓷瓶画面本来寓意富贵,瓶口加一条金色边饰,更加富丽浓艳,倒也切合题意。

整个瓷瓶的造型令人印象深刻,瓶两侧装饰的双龙耳似乎与瓶身不能浑然一体,显得很突兀。双龙耳瓶的造型最早出现在隋代的陶器中,饰双龙耳的器物,总以朴拙浑厚为美,若瓶身太过纤巧,则与大龙耳不配。不过这件瓷器制作得还是十分精细的,釉质洁白无瑕,画面艳丽华贵,凤为百鸟之王,牡丹则是百花之王,以此二物寓富贵无极之意,又饰以龙耳,暗暗迎合了曹锟欲取袁世凯而代之的心理。2005年6月20日,在北京翰海的拍卖会上成交价达41.8万元。

郭葆昌在景德镇督陶时,还为自己烧制了一批瓷器。署款有“觯斋”(因为他曾收藏了一件珍贵的青铜觯——商周时期的饮酒器,便将书房命名为觯斋)、“觯斋主人”、“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等。这批瓷器带有浓厚的文人趣味,以瓶类为主。器型雍容典雅,线条简洁,瓷绘以人物和花卉为主。它们或多或少寄托了郭葆昌的一点人生理想,他虽然是古董铺的小学徒出身,但总还是愿以文人自居。所以他的私款瓷,花卉以疏淡为基调——着色清淡,布局疏朗,没有一般民国粉彩花卉的浮华浓艳之俗(如图四粉彩花卉过墙枝大盘)。人物多为高士图,姿态恬淡,不过表现出的可不是一点淡泊的风雅,而是功成身退后隐逸的悠闲(如图五粉彩高士图瓶),因为郭葆昌本身就不是不求闻达的一介寒士。督理陶务使他进一步发迹,当了几个月的督陶官后,他在河北定兴县老家盖起了一座大宅,盖房所用的银元都是布袋装放,用火车运去的。从此他就成为定兴县的四大富豪之一。一任督陶官就能如此显赫,可见袁世凯为了这批御瓷真的是不惜血本。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只内底署有“永乐年制”字样的明代青花压手杯,这是中国官窑瓷器第一次出现皇帝的年款。从此以后,新皇帝登基,都会在他新烧的瓷器上落上自己的年号。这也成为官窑瓷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袁世凯既然称帝,并为自己烧制了御瓷,理所当然应属“洪宪年”款。那他为什么会先烧制“居仁堂”款的瓷器呢?也许他对自己逆历史潮流的作为还有所顾忌,不愿意留下更多的明证,这也为后人辨识洪宪瓷留下了更多疑问。时至今日,对于洪宪瓷的最大争论,还是它的底款问题。四川大学陈德富教授就曾在他的《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一书中言道:“几千年中国古代陶瓷史,以似是而非的洪宪瓷闹剧结束。中国古陶瓷鉴定,最后结束在洪宪瓷的真伪区别上,可悲可叹”。

之二 假又何妨

洪宪瓷是如此的精致玲珑,所以它纤巧而易碎,难以长久保存。“洪宪”帝号转瞬即逝,洪宪瓷也极为稀有,而且它还带有袁世凯赋予它的传奇色彩。如此美丽脆弱、珍稀而又神秘的东西,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自然惹人垂涏。于是有古董商人借此造假牟利,大造赝品。袁世凯窃国,遭世人唾弃,然而,他的年号实在不“臭”。署有“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假洪宪瓷,风靡一时。上至名公巨卿、富商大贾,下至中产之家、升斗小民,无不趋之若鹜,尤以北京和天津两地流传最广。大到一米多高的千件大瓶,小到三、四寸的鼻烟壶,无所不有。人们把这些洪宪瓷作为珍品家传,作为礼物赠送,演绎出了无数扑朔迷离的故事,令后人难辩真假。

洪宪瓷真、伪品都制作于同一时代,有些精细的高仿品深得真品玲珑精巧的风貌,而且很多是由过去的军阀、富豪之家流传出来的,出口外销的也不在少数,亦真亦幻常令后人半信半疑。如,此盆无论釉质还是彩绘,都极为精良。但现存的洪宪瓷中,署双方框蓝料楷书“洪宪御制”四字款的较为少见,而且从图片上看,这只花盆的釉色呈象牙白,有莹润感;不像其他民国时期精仿的洪宪瓷,釉色雪白,甚至达到白里泛青的地步。也许基于这两点,人们怀疑它是现代的仿品。2005年6月6日在德国纳高的拍卖会上,它的估价只有250德国马克(约合人民币1050元左右),最后的成交价却高达4.554万元人民币。这说明,是真是假并非不重要,但最终决定价格的,还是瓷器的品质。

洪宪瓷在海外也有很多,不过“居仁堂”款瓷远不如“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的名气大。2005年6月6日,德国纳高公司拍卖了一批德国、瑞士藏家收藏的民国洪宪瓷。署“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最高成交价约合14.2万元人民币(如图七彩绘陶潜图瓶),其他几件精品的成交价也在8-11万元人民币不等(如图八粉彩“喜鹊登梅”图大锥把瓶)。而署“居仁堂制”款的一对高18厘米的粉彩花瓶,成交价才不过4万元人民币而已,实在令人费解。也许外国人见多了从圆明园抢去的清代官窑瓷器,习惯了以鉴定清三代官窑的方式来衡量洪宪瓷的价值。

直到现在,也有些资料认为,“洪宪年制”、“洪宪年御制”款瓷器在袁世凯倒台以前就已经烧制,属于真正的洪宪御瓷。只是郭葆昌为人机警,才会对为袁世凯复辟烧制“开国瓷”这件并不光彩的事讳莫如深,拒不承认。其实,不管仿品制作得如何精细,始终不可能像真品那样不惜成本,不计代价。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一套署“居仁堂”款的餐具,包括大、中、小号盘、盆、碗、碟、酒杯、盅、勺等共十三种,仅存118件,其数不全。据说当时一共烧制了三套,除袁世凯自用一套外,其余分赠了友人。

袁世凯烧造洪宪瓷,是为了在登基大典上用。瓷器,在这里成了一种确立身份的象征——是皇帝,就必得有自己的御瓷。真正的洪宪瓷和洪宪朝一样短命,不论“居仁堂制”款的真品,还是“洪宪御制”、“洪宪年制”款的仿品,现在都已经成了洪宪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它们的关注也永远不会停止。

瓷器,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这么富有磁性!

粉彩山水三果双耳瓶

年窑暗花蝉纹梅瓶

粉彩富贵图双龙耳瓶

粉彩花卉过墙枝大盘

粉彩高士图瓶

粉彩草虫纹花盆

彩绘陶潜图瓶

粉彩“喜鹊登梅”图大锥把瓶

宫廷画师绘制纸本画样景德镇御窑制瓷的大雅斋款瓷器


清代宫廷瓷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画样的形式交由御窑厂烧造,“同治大婚用瓷”“万寿瓷”“大雅斋瓷”的烧制皆由此步骤为先,画样由宫廷画师设计绘制而成。故宫现存瓷器画样的内容是以线描的形式勾绘器型,在其上绘出纹饰的平面图,并且还注有釉色、数量和尺寸上的要求,使制瓷者能够依此准确地进行制作。这种近乎于实物的瓷器画样,带有帝王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是沟通皇帝、画师和御窑厂诸环节的一个重要介质,也是御窑厂能生产出合乎皇室标准瓷器的前提和基础。

在光绪一朝的瓷器中,“大雅斋瓷器”占有非常特殊的位置。它是典型的晚清官窑产品,但在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等方面又与其他御瓷明显不同。其釉色明媚清亮、纹饰花鸟争奇斗艳,淡雅的天蓝地配素净的白菊;浅淡的绿地配娇嫩的粉牡丹和紫藤萝;沉稳的藕合地配柔美的茶花与明黄的腊梅……不仅笔意清新,也体现出宫廷的绘画特征。晚清烧制的官窑瓷器中,光绪时期的瓷器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而“大雅斋瓷器”更是因其保存有完整的清宫画样和鲜明特点,在晚清瓷器中独树一帜。

1、寿桃鹦鹉花盆图样

2、“大雅斋”款粉彩花鸟图长方 花盆

右上红签题:浅藕合地寿桃花一尺二寸长方花盆四对,一尺长方四对,□□长方四对,五寸长方十对随盆连,三寸长方十对随盆连。左上红签题:照此样粉地寿桃花一尺二寸花盆四对,一尺长方四对,八寸长方四对,五寸长方十对随盆连,三寸长方十对随盆连。

此图为纹饰展开图,工笔重彩,绘有桃树、鹦鹉。桃树枝干繁密,果实硕大饱满;两只鹦鹉各具姿态,或抬头远望,或低头耸翅,羽毛艳丽,双爪紧紧抓住树干。桃树及鸟均写实,设色雅丽,富有立体感,生动传神。

器口下署款“大雅斋”,有篆文“天地一家春”椭圆双龙戏珠朱文印。

3、荷花鹭鸶鱼缸图样

4、“大雅斋”款粉彩鹭莲纹盘

红签题:照此样粉地花样海碗二十件,大碗三十件,中碗四十件,槐碗六十件,□□碗二十件,七寸盘三十件,五寸碟四十件,三寸碟四十件 ,□□□□件,奓斗四十件,茶碗四十件,盖碗四十件,一尺见圆盒子四对, □寸见圆盒子四对,照此样粉地墨万字着色荷花鱼缸二尺六寸见圆四对,一尺二寸见圆四对,九寸见圆二对,照此样粉地花样海碗至怀碗、九寸盘至三寸碟、把碟盘碗一分。

鱼缸呈椭圆形,大口,颈部饰青线两道。内壁浅蓝色,无纹饰。外壁绘粉彩荷花,展开的图上有红色荷花六朵,间饰一对鹭鸶,其一栖息花间,另一作下飞状。荷花的“荷”与“和”、“合”同音,鹭鸶的“鹭”和“路”同音,喻意“一路和合如意”。此图样绘画工整,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色彩艳丽,器物造型优美,颇有新趣。

图上题书“大雅斋”三字,旁钤“天地一家春”红色闲章。

5、藤萝月季花鱼缸图样

6、“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碗

右上红签题:照此样浅绿地藤萝花鱼缸二尺六寸见圆二对,□□□□圆四对,九寸见圆两对。左上红签题:照此样把碟盘子碗一分;照此样浅绿地藤萝花海碗二十件,大碗三十件,中碗四十件,怀碗六十件,九寸盘子二十件,七寸盘子三十件,五寸碟四十件,三寸碟四十件,长把羹匙四十件,一尺见圆盒子四对,五寸见圆盒子四对,盖碗四十件,奓斗四十件,茶碗四十件。

图为平面展开图样,用没骨画法,浓墨重彩,兼工带写,分别绘月季、雀鸟和藤萝。作者将三者有机地结合,画面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此图样构图饱满,设色绚丽,体现了画家精湛的绘画技艺。

器物敛口,圆腹,缸口题款“大雅斋”,钤“天地一家春”朱文印。

7、绶带梅花长方花盆图样

8、“大雅斋”款绿地墨彩花鸟图长方花盆

右红签题:黄地水墨梅花一尺二寸长方花盆四对,一尺长方四对,八寸长方四对,五寸长方十对随盆连,三寸长方十对随盆连。左红签题:浅豆青地水墨梅花一尺二寸长方花盆四对,一尺长方四对,八寸长方四对,五寸长方十对随盆连,三寸长方十对随盆连。

图样为纹饰展开图。画家布局精心,使纹样犹如一幅生动的花鸟小卷。画面中间伸展的梅枝为主体纹样,3只绶带鸟或飞翔或栖息其间,而左右两边分别以浓重或浅淡的偃式梅枝取得构图的均衡。画作纯以水墨代色,画法工细,梅和鸟都极具立体感。因设色单纯,形成典雅高贵的整体风格。

器口下署款“大雅斋”,有篆文“天地一家春”朱文椭圆双龙戏珠印章。

明清瓷器:紫砂器上的金星点:如洒金般生辉


宜兴紫砂泥塑造的仿古爵(三足酒杯)

附“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沙闪点,迨碙(?)砂和制,谷绉周身,珠粒隐隐,更自夺目。”紫砂器的始创大师供春(大明正德年间)仿永乐瓷窑竹节把壶(身分六浅瓣),就是以甚幼细的黑紫砂泥混以金砂闪点塑成。

一些明代捏制的紫砂器,呈“金星点”,像洒金般闪闪生辉,乃因为原泥含有天然的化学物质氯化铵。但现今器身所呈现的“金星点”却非原泥的呈色,而是混合而成,亦即仿制。据说,明代江苏宜兴团山的老泥,陶之便白沙星星,按若珠排;有些偏向淡金色,有些闪如银光。清代时亦出现“闪色”的紫砂泥,与别不同;可见这些“富贵土”呈色变化的奇妙,洵非其它陶土可比。

古代瓷器:中国御窑史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青花和粉彩是中国瓷器的两个重要品种。青花是釉下钴蓝彩,成熟于元,自明代起盛行至今。粉彩是釉上彩,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因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效果,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广泛青睐,迅速成为重要的瓷器品种。

粉彩在乾隆朝成熟,并达到高峰。但盛世过后,大清的制瓷水平总体显出颓势,即便御窑也不例外。咸丰五年,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并烧毁御窑场,陶瓷业受到致命打击。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同治四年,李鸿章斥资恢复御窑场。在同光中兴的背景下,便有了中国御窑史的夕阳余晖,这就是以慈禧御用瓷器为代表的晚清官窑瓷器,特别是其中的粉彩瓷,风格浓烈鲜明,独树一帜。慈禧的人生非常动荡。她出身贵族,但家道不济,贵而不富,又年少丧父。入宫后,一度得宠,却好景不长。逃难、丧夫、丧子、战乱等一系列打击横飞逆来。虽然身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可是她人生中欢乐的时光非常短暂。有一个地方留下了她年轻时的幸福记忆,那就是储秀宫。在慈禧漫长而显赫的一生中,储秀宫是她的福地。储秀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更名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的岁月分为两个阶段。咸丰二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在这里居住,并被咸丰帝宠幸。咸丰六年三月,已晋升为懿嫔的她,在后殿丽景轩生下载淳,即同治帝。旋即她又被晋封为懿妃、懿贵妃。在这第一阶段的8年中,慈禧颇为春风得意。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携后妃逃往热河。翌年,他在避暑山庄去世。同一年,已是圣母皇太后的慈禧奉咸丰帝梓宫从热河回京,在恭亲王的帮助下,中途收拾了顾命八大臣后,先后入住养心殿和长春宫,并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大清的实际统治。慈禧在养心殿和长春宫住了24年,其间经历了整个同治朝和光绪前期。光绪十年慈禧拟二次撤帘归政,并庆祝五十岁生日,遂移居储秀宫,重修宫室,开始她第二阶段在储秀宫的岁月,直至光绪三十四年,以74岁高龄去世。慈禧在储秀宫前后共生活了32年。相比长春宫,她对储秀宫的感情更深,毕竟在那里能感受往昔情怀。

慈禧一旦大权独揽,其标新立异的性格便展露遗,这在为她定制的瓷器上就有所体现。慈禧用瓷是不落年号款的官窑器。同时代的官窑器书大清同治年制或大清光绪年制等年号款。而慈禧用瓷的落款一般是她的居所,其中之一是储秀宫制。用后妃的居所为官窑款,这是空前绝后的。目前可以看到的储秀宫制款瓷器,主要品种为青花粉彩和素三彩。款识为青花或红釉的篆体款。器型以大盘为主,用于盛放水果。还有大缸、花盆等陈设器。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天地一家春与圆明园一起焚毁。同治十二年,慈禧首次退帘后想颐养天年,有意恢复圆明园和天地一家春。同治十三年正月,重修圆明园工程动工。刚恢复了正大光明殿和天地一家春的三百余间殿堂时,恭亲王奕訢联名几位王公重臣上疏,请求停止圆明园工程,培养元气,以固根本。于是重修工程不得不下马。到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二次烧毁圆明园复建工程,使天地一家春重陷火海。

虽然无法回到旧日宫阙,但对于这块发祥地的纪念和对往昔岁月的留恋,还是在瓷器上得到了尽情宣泄。慈禧对瓷器的爱好在历代帝后中罕有匹敌者。凡落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的瓷器是当时最精美的作品。这些器物产于同治和光绪两朝,全部为釉上粉彩。底釉颜色丰富多彩,有白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藕荷地、藕荷地、黄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粉地、翡翠地、浅绿地、绿地等。画片主要是吉祥一、根据官窑制度,只有皇帝才有权为自己烧制御用瓷器。尤其是五爪龙纹,在明清两代,只有皇帝才能决定用于何处。但是在晚清,慈禧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她以各种方式显示出这种特殊身份,定烧御瓷,使用她的居室为官窑款,广泛装饰以五爪龙纹,只是其中几项而已。二、从以居室为款识来看,慈禧对储秀宫和大雅斋等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这些是她的福地,并相信它们会继续带给她吉祥如意。三、从这些款识还可以看出慈禧内心强烈的咸丰情结。慈禧以各种方式追忆美好但早逝的年华。从瓷器的内容和风格上,可以窥见这个强权女人背后温情的一面。但这种情结也形成了她性格中怪异的另一面,她看不得夫妻间正常的恩爱。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珍妃他他拉氏最后的下场都很惨。慈禧折磨和整死她们固然是出于厌恶,因为她们是皇帝钟爱的女人。四、从器型来看,主要是满足慈禧的实际需要和特殊偏好。其实历朝御瓷无不反映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及情趣,如雍正帝将文人气质植入珐琅彩瓷;乾隆帝用瓷器模仿出各种仿生造型。慈禧瓷器在清代官窑产品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五、由于慈禧对瓷器的强烈爱好和严格要求,慈禧用瓷在各方面都值得称道。品种以粉彩为主,图案设计艳而不俗,颇有文人雅趣。造型或小巧可爱,或大气豪华。制作工艺极其精良。总体质量优于同时期官窑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