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蔡字款宋汝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蔡字落款精品珊蝴红釉莲花瓣纹盏

蔡字落款精品珊蝴红釉莲花瓣纹盏

蔡字款宋汝窑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上寿字纹 古代釉里红瓷器

2020-11-26

【www.taoci52.com - 蔡字款宋汝窑瓷器鉴别】

(珊瑚红釉莲花瓣纹盏)该款瓷器底部落款是“蔡”字,在传世的汝窑器底许多刻有“蔡”字款识,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件汝窑盘上刻有一个“蔡”字,“蔡”字款一般都涂紫褐护胎釉,色泽深沉。 (原图实例)

汝瓷为宫廷专用,因此能拥有汝瓷一般都是依靠皇帝赏赐。在宋代能够收藏汝窑瓷器的蔡氏可能只有两人,一人为徽宗时宰相蔡京,京官至司空,拜太师,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获得皇帝赏赐的机会大于常人,从而得到汝窑瓷器的机会也就会很多,而且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另一人为蔡京的儿子蔡絛,他是徽宗的驸马,徽宗曾七次至其府第,赐予无数珍宝。

此类款汝瓷研究者一般认为是,“蔡”字款汝瓷隶属于宋朝宰相蔡京或者驸马蔡絛等的蔡氏家族。历史上蔡京是与和珅一样齐名的祸国败家的大贪官,但其艺术成就却为后人所称道,她是宋四家“苏黄米蔡“书法四大家之一,与苏轼、黄庭坚等大家齐名,他也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发展,深得宋神宗、宋徽宗赏识。

该瓷器釉色为珊瑚红釉,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釉”,目前普遍认为纯正的珊蝴红釉诞生于康熙年间。此莲花瓣纹盏器形规整,釉色鲜艳、工艺精湛。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釉里红​鱼藻纹梅瓶


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和繁荣昌盛,是别有特色的传统艺术 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

由于釉里红瓷器具有色彩华丽、纹饰优美、气氛热烈等特点,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釉里红的烧制成功,不仅是我国陶瓷装饰技巧上一次历史性的转变,也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享誉世界。

釉里红的存量少、身价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烧制的复杂。釉里红创烧于元代,与青花几乎是同一个时期,由于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烧成难度大,大多数元代釉里红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这样就限制了釉里红的发展。

釉里红的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年间。在五行学中,朱是代表南方的颜色,所谓‘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分别指的就是南北东西。因为朱元璋在南方发迹,所以红色对他来说很吉利,自己又姓朱,所以他对釉里红非常重视,釉里红的生产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在明代初期,釉里红曾被大量烧造,用作皇家御用瓷,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拥有,一般百姓家里是不能使用的。明初将红色也定为皇室专用色之一,釉里红也只限于官窑生产。此时铜红料的使用及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技术都已经成熟,从原料萃取、制作成型、绘画装饰到烧制工艺都有了突破。而后釉里红工艺在明宣德年间达到巅峰后逐渐衰落,直到清三代年间才又重新面世。

近日深圳永乐有幸征集到一件红瓷精品----釉里红鱼藻纹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腹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以釉里红装饰,腹上绘鱼藻纹,整个画面构图精巧,布局疏密有致,绘画采用写意技法,运笔流畅。游鱼和水草、莲花相互配合,相得益彰。鱼与"余"谐音, 鱼纹被移植于陶瓷装饰始于三国时期,此后几乎涵盖了各个历史阶段,作为富含吉祥寓意的一种民俗文化题材。

釉里红瓷器如今存世的很少,但每一件从历史迷雾中走过来的器具,都代表着釉里红独特的魅力。就像今日展示的这件精品釉里红鱼藻纹梅瓶,它一直静静地伫立在深圳永乐精品展厅里,讲述着关于釉里红瓷器独特的故事。

雍正粉彩描金缠枝莲花草纹莲花烛台


《雍正行乐图册页》图中,身为一国之君的胤禛着穿西洋文艺复兴后期、新古典时期的贵族服装,头戴假发,洋溢出一派异国情调。由此可窥对西洋文化的态度是何其开放,胸襟又是何其广阔,这种开放思想在雍正朝御瓷制作中早就予以体现,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

莲花是我国的传统装饰题材,瓷器上的莲花纹是从佛教艺术中提炼出来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经济文化和佛教的影响,莲花纹表现形式日趋多样,花纹种类日益增多,无论是皇家、民间还是在儒、释、道艺术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此对莲花烛台器型以西方十八世纪巴洛克风格的银饰烛台为模板,并且融合传统造型以及纹饰,为当时督陶官唐英的新创样式,呈现出精致、细腻、繁缛和中西文化融合的艺术效果。整器绘画纹饰卷叶繁花,枝蔓缠绕,色泽丰富华丽,效果和谐,给人以清雅隽永之感。

莲花烛台釉层丰腴平滑,釉面娇翠欲滴,色泽柔和静雅,颇具玉的质感,富于立体之感;绘画则富丽堂皇,寓意吉庆瑞祥,金玉满堂。烛台上部以五朵莲花为主体,中部作锥柱形连接到底座,底座为碗式高足;烛台底部施松绿釉,蓝料双框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莲花为佛教中象征圣洁的标志,因此在本件器型上亦占有显著位置;五头烛台以巴洛克风格造型自底部向上延伸,每一头烛台塑型粉彩莲花,呈一上四下莲瓣围绕之势;底座亦绘有莲花纹饰与烛台缠枝莲花草纹饰相互呼应,重重推跌,极富装饰美感。烛台底部亦绘花草纹以作反衬,宛若水中倒影,设计巧妙。

本对烛台造型优雅秀美,纹饰富丽堂皇,并以金彩描器物边缘,工艺精湛,显示出脱俗的皇家供器风范, 将雍正时期官窑瓷器唯美优雅的艺术风韵充分表现出来,为中国陶瓷史上显赫彪炳的珍品。

中国红:世界各大博物馆​釉里红​瓷器精品汇集!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景德镇。其制作工艺,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最后入窑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由于釉里红的烧造需求温度高,窑温达不到则呈色发暗,不鲜亮;而一旦窑温过高,则红色晕散、挥发掉;釉里红必须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烧造成功,否则就会氧化成绿色。据说釉里红的适宜呈色温度区间大约在10°C左右,这在古代,用柴火烧造全无科技控温手段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烧造难度很大,所以釉里红瓷器历代罕见。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在明代初年,即洪武、永乐、宣德年间得到极大发展。明成化年间,因鲜红土原料告罄,釉里红烧造工艺失传。清代康熙初期,恢复了釉里红的烧造工艺。雍正、乾隆时期,瓷器制作和烧造工艺登峰造极,出现了一大批釉里红瓷器精品。除了纯釉里红,还有与青花等其他釉下彩相结合的品种,最典型的就是青花釉里红。由于青花和釉里红的烧造温度区间极难协调一致,相对于纯釉里红瓷器来说,青花釉里红以其超高的烧造难度,稀少的存世量,赢得了“瓷中贵族”的荣誉。康熙时期,还流行过豆青地青花釉里红,俗称“釉里三色”。

本文由雅昌艺术网论坛 网友waltercharles 整理自各个博物馆 供大家欣赏!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等服务

民国洪宪瓷红釉梅纹瓶


民国(1911—1949)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为晦暗的时期,其特点是一直处在低谷中挣扎,直到消亡。同样,景德镇瓷仍是民国瓷的主流,大体可分为仿古瓷和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仿古瓷数量多、范围广,不仅仿制历代名窑瓷器,还见民国后期仿民国前期器物。总体仿制工艺水平不高,其胎釉表现出浓郁的现代瓷风格。日常生活用瓷更是胎骨粗松,脱釉严重,青花晕暗泛蓝(俗称“洋蓝”),所题诗文格调不高。

民国瓷虽精品不多,难以与明、清瓷相比,但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和精细之作。如陶瓷生产的公司企业化比个体进步;洪宪瓷真品精品、官府贵胄订烧的仿古陈设瓷、各种各样的瓷塑珍品以及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彩绘名家所绘制的彩绘瓷等等,在当时就成为达官贵人争购的抢手货。这在民国瓷业沉闷黑暗的夜空中,无疑像为数不多闪耀的明星。长期以来,民国瓷难登古玩业的大雅之堂,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整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却已成为收藏热点,1990年仅50元一对的民国瓷大碗,如今已涨到千元左右;1999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对高28厘米的民国粉彩人物花卉图瓶居然拍至24万元;民国瓷精品价位在10万元之上已不罕见。同时,民国瓷也存在大量赝品,因为民国老艺人曾经创造了民国瓷,如今他们尚健在,对仿制加以指导,几可乱真,收藏者仍需小心为上。

民国初袁世凯在任临时大总统及称帝时订烧了数批专用瓷,世称“洪宪瓷”。据文献资料分析,款识题“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的基本是仿品;题“居仁堂”款的有真有伪;题“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的基本是真品。“居仁堂”是中南海殿名,1912~1916年袁世凯称帝前为总统府,其用瓷题有“居仁堂”三字篆书款和“居仁堂制”四字方形篆书款,一般认为这是1916年生产的真洪宪瓷,因为这些作品带有明显的晚清瓷的痕迹,其题材为康、雍、乾三朝常见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纹饰和寓意国泰民安、三纲五常的人物图。1916年后,制瓷名匠刘希任制品上也题“居仁堂制”四字款,其质量不逊于真洪宪瓷。仿洪宪瓷的特征为:胎白釉净,无橘皮纹,彩色明艳丰满,人物脸部有阴阳块面,花卉用没骨法画就,器物成对,画面左右对称,这些虽为托古所仿,仍为当时的上乘之作。

闽北私人收藏的民国“居仁堂制”款红釉梅纹瓶见图,当系真品洪宪瓷。该瓶高18.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4.6厘米。浅盘口、长弧颈、至腹中折肩、下敛收于底足。整器外壁施淡雅浅红的红釉,见橘皮纹,并绘有一株褐色枝干、白色花朵的梅花树,画工精细传神,瓶内壁和底足内施滋润的青白釉,外底足中心见题有朱红色“居仁堂制”四字方形篆书款,实为民国时期洪宪瓷中之上品,殊为珍贵。

霁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都是它,这红真漂亮 ...


清乾隆 霁红釉水丞

霁红釉,以铜为主要呈色剂,釉色红艳,有永宣鲜红釉和康熙红釉风韵,釉凝厚均匀,颜色纯正,青出于蓝而青于蓝。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故称“霁红”。霁红釉盛于康、雍、干三代。康熙霁红色泽厚重,不甚均匀,釉边不齐。到雍、干时,呈色稳定,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呈失透状。

成熟的铜红釉烧成于明代永乐时期,因为色泽纯正鲜艳,被称为“鲜红”,改变了过去红色极不稳定的局面。宣德时期,又在永乐鲜红的基础上创烧出著名的祭红釉,因常作祭祀用品而得名。据文献记载,祭红“釉色以西红宝石为末,烧成之后,殷红灼烁,宝光耀目”,又称宝石红或霁红(雨过天晴之霞霁)。铜红釉瓷器到明代嘉靖时期失传,改用低温矾红彩,呈砖红色。直至清初康熙年间,郎廷极督烧官窑时,复烧成功,世称“郎窑红”。

清乾隆 霁红釉瓶

说明:直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外壁施霁红釉,釉色均匀浓丽,内壁施白釉。

器形端正典雅,线条优美起伏。底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

说明:玉壶春瓶创烧于北宋时期,原为酒器,后因其线条优美,适于陈设欣赏,而受世人偏爱。

瓶型承宋代式样,敞口,束颈,圆鼓腹下垂,高圈足外撇,造型秀美典雅。器口、内壁及外底满施白釉,釉汁洁白润泽,外壁尽施霁红釉,釉色红艳亮丽,有永宣鲜红釉和康熙红釉风韵,而施釉之均匀,颜色之纯正,超过前朝。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整器烧造精良,素肌玉骨,浑然天成,为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之难得精品。

清雍正 霁红釉蒜头瓶

说明:瓶口内敛呈蒜头状,细长颈,垂鼓圆腹,高圈足外撇。外壁通体施高温铜红釉,釉色匀净滋润,明艳动人,有细致的橘皮纹,足内施白釉,略泛青,明润透亮,青花书双圈六字双行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字体端正瘦硬。

蒜头瓶器形来自秦汉青铜器,明代嘉、万历年间青花、五彩瓷器喜此造型,雍正朝御窑师古以开新,所制蒜头瓶器形最为秀逸合宜。此红釉蒜头瓶釉色鲜红,宝光尽现,与乾隆后色彩的祭红釉不同,故是在康熙豇豆红、郎窑红的成功烧制基础上,成熟掌握稳定的铜红釉烧成技术之时期的代表作。

清乾隆·霁红釉高足盘

说明:此盘敞口,高足,足身有凸起弦纹。全器光素无纹,盘内壁施白釉,光洁莹润,底足内亦施白釉,内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盘外口沿留白,外壁施以红釉,其釉水肥厚,发色艳丽。整器庄重典雅。

清雍正·霁红釉对碗

说明:此对碗造型饱满规整,周正大方,所敷施红釉釉水腴润,匀净莹亮,宝光四射,釉面见有橘皮纹。圈足所见胎骨致密,足端滚圆如泥鳅背,内里与底部均施白釉,温润微泛淡青之色。底部以青花书写双圈六字年号楷款,笔道精练有神,彰显出一份雍正御瓷独特细腻的艺术风格。

清雍正·霁红釉画缸

说明:此缸圆口内敛,鼓腹,圈足。内壁及足底施白釉,釉色润白。外壁施红釉,色如宝石,鲜艳亮泽。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 三行楷书青花款,为文房案头之雅器。

本品即为同时期唐窑霁红之代表,造型尊贵典雅,曲线优美怡人,霁红一色宝光内蕴,纯正妍丽,为雍正霁红水平之典范。

清乾隆·霁红釉敞口杯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此杯撇口、斜弧腹、圈足、器型规正,胎薄质坚。造型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体积、轻重适度,稳贴合手。釉色鲜红,明丽娇美,玲珑俏雅,毫无祭红釉容易出现暗红发黑之色,为祭红釉中的绝美之品。

清·霁红釉小水丞

说明:此件水丞造型别致,呈鱼篓形,小巧可人,适宜携带。外壁施祭红釉,釉色腴润艳丽,红莹浓丽。内施青白釉,足际无釉,底部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品相良好,值得收藏。

清乾隆 霁红釉小扁吉瓶 (一对)

乾隆酱红釉粉彩花鸟纹玉壶春瓶


乾隆天子对颜色釉的钟情至深,即位以来多次谕旨瓷务事件,均曾提及烧造颜色釉器皿。

最为典范的一例莫过于乾隆十六年《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清档·记事杂录》的纪录:“郎中海望持酱红釉瓷盘片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何以?将此破瓷交给年希尧,照此破瓷釉水烧造。”

由此可见,乾隆帝对酱红釉的工艺关注颇深。乾隆酱红釉粉彩花鸟纹玉壶春瓶花瓶为玉壶春式。造型为撇口,长颈,垂圆腹,圈足,外壁均施酱红釉彩地。

本品秀巧典雅,曲线隽美多姿,所敷酱红一色宝光内蕴,纯正妍丽,凝厚莹亮,为有清一代酱红釉之范例。其上以粉彩绘一虬干老辣苍劲,枝头白玉兰吐萼含英,结构疏朗,气味清新。绘画精致,彩料妍丽,花瓣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丰韵傲骨,并与鲜赤色地形成猛烈的视觉对比,富具立体结果。

清代较多青花蕉石纹玉壶春瓶,白底蓝花,有舒适寂然的意境;唯此玉壶春瓶涂酱色釉,带给人想象空间。中心绘白玉兰一只,画面天然形成了「富可敌国」的寓意和「白头偕老」两个主题,此图为清代宫廷画家所作,传承至今,难能难得!

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口伤

尺寸: 高51cm

估价: RMB 280-380(万元)

成交价: RMB 1045.00(万元)

在近年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瓷器玉器古董珍玩拍卖会上,釉里红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升,精品釉里红瓷器往往超过百万元,2000年上海国拍秋季拍卖会及2001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两件不同的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更是以662万元人民币和1045万元人民币,分别刷新了国内瓷器拍卖的最高价,其升值速度让国内外瓷器藏家瞠目。今年秋季拍卖会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又推出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瓶,估价在600-800万元人民币。究竟釉里红瓷器有何独特之处,让众多藏家竞相追捧?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现红色,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对窑室中气氛要求十分严格,烧成难度大,成品率低。元代景德镇窑开始烧制釉里红瓷器,色彩不够纯正,发色偏黑,花纹晕散,模糊不清,说明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氛不能有效控制。因此元代的釉里红器产量低,流传至今的数量不多。明初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永乐时期,鲜红釉声名显赫,然釉里红器则极为鲜见。本世纪80年代,景德镇中华路、公馆岭地段在永乐前期与后期的地层中出土了一些釉里红标本,其中有永乐元年、四年款识,从这些标本的外观看,铜红料烧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见烧制釉里红比铜红釉难度更大。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很成功,能依据画面的需要自如描绘。这时期还有以白釉剔花填红料作纹饰,烧成后图案凸出白色釉面的方法,呈色鲜红。清乾隆年唐英编《陶冶图编次》称这种方法为“宝烧”。可知宣德时期对釉下铜红烧制掌握得比较纯熟,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宣德以后,釉里红数量锐减,但是成化时期的产品呈色浓艳鲜亮。弘治时期,釉里红泛灰黄色;正德则过于灰暗。嘉靖时虽亦有传世品,但红色烧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清康熙朝恢复釉里红的烧制,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雍正时是烧制釉里红最为成功的时期,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施在同一器上的“青花釉里红”更为突出。因二者烧成气氛不一致,能达到两色都鲜艳的,只有雍正一朝。典型器如北京博物院藏桃果高足碗,青叶和红桃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乾隆时的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故宫博物院藏,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故宫博物院藏,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作。

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并非易事。青花釉时红始于元代。河北保定曾发现过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这是我国最早的青花和釉里红相结合的品种。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曾出土永乐时期的青花海水红龙纹把盏,并有宣德时期的青花这次里红器标本。成化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极为罕见,但偶有佳作。正德以后青花釉里红器比较少见,清代康熙时又发展起来,传世品中有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中和堂”款器物,多以青花绘亭台、树干,以釉里红绘花朵,两种色调特别是釉里红呈色稳定,色泽比较浅淡。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是真正的的成功之作。唐英《陶成纪事碑》载,“釉里红器皿,有通用红釉绘画者,有青叶红花者”,即指青花画叶,釉里红绘花(果)的青花釉里红品种。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调同样稳定鲜艳,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品种。如浅绿地青花云波釉里红龙纹双耳扁壶,下部绘青花海水波涛,腹部绘釉里红正面龙戏宝珠和青花云纹。此外还有青花加紫,即在青花器上点缀少量釉里红,这也是青花釉红品种之一。

清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一对)

尺寸: 高45cm

估价: RMB 12-18万元

云南文化艺术品拍卖中心 2001年11月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尺寸: 高35.3cm

估价: RMB 600-800万元

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

2001年12月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祥云纹九龙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尺寸: 34.4cm

估价: HK$ 500-600万元

成交价:HK$ 444.48万元

苏富比国际有限公司

2001年5月

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现存的唯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1957年3月,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附近,被当地农民叫做“娘娘坟”的土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这件岁寒三友纹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

该墓的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驸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4.1厘米,口径6.4 厘米,底径13厘米。带盖,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器盖为红地白花, 纹饰为火焰纹、双重花瓣、菱形纹、缠枝牡丹纹。器身是白地红花,纹饰为蕉叶纹、双重如意纹、卷草纹、松竹梅、海水江芽、变体莲瓣。主题图案为“松竹梅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会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瓷器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温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胎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釉里红瓷器”色彩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烧制条件要求高,烧制技术难掌握,所以十分珍贵。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蔡字落款精品珊蝴红釉莲花瓣纹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蔡字落款精品珊蝴红釉莲花瓣纹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蔡字款宋汝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