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我国古陶瓷标本数据库初步建成

我国古陶瓷标本数据库初步建成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08

陶瓷艺术。

讯:考古学中对古瓷器年代的判断一直存在争议,“眼学派”凭借经验的做法有时也会“走眼”。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运用核分析技术进行瓷器产地和年代的判定,通过对6000多个样品有损分析和10000多个样品无损分析的古陶瓷主微量数据,建立了目前国内分析样品量和数据量最多的古陶瓷标本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核考古课题组成立于1999年,先后与福建、江西、浙江、河南、北京等十多个省市的考古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承担用核分析技术研究古陶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个,按照科学分析要求,收集了40个典型名窑发掘出土的产地和地层年代明确的万余件古陶瓷残片标本。有损分析了江西洪州窑、景德镇湖田窑、观音阁窑和明清御窑,浙江寺龙口越窑、枫洞岩龙泉窑和南宋官窑,河北邢窑、定窑、井陉窑和磁州窑,陕西耀州窑、立地坡-上店窑和陈炉窑,福建建窑等6000余件古瓷样品中微量元素组成,获得了基本覆盖元素组成变化范围的大量分析数据。无损分析了10000余件古陶瓷胎和釉中主微量化学成分。

这个课题组建立了应用于古陶瓷研究的核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多元统计处理,研究了古陶瓷内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些结论验证了考古学家的猜测和推论,解决了多个陶瓷考古难题,回答了浙江越窑秘色瓷是否专门烧制的学术争论,将湖田窑二元配方的年代提前约300年,纠正了毛家湾出土的部分景德镇白瓷产地和部分龙泉窑青瓷烧制年代的误判,建立了唐三彩产地界定依据和科学标准并实现了古代唐三彩和现代仿品的辨别,初步建立了河北精细白瓷窑口的科学界定依据,对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河下堆积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浙江龙泉窑青瓷残片提出了更科学的分期,初步建立了元青花和南宋官窑以及钧官窑瓷器的科学识别依据。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冯松林研究员说,应用核技术分析方法,他们已经研究了一个民间收藏的青釉剔花碗长达六年。根据青瓷碗的元素X射线能谱图分析,此碗的瓷胎化学成分和我国南宋官窑瓷器特征非常相近。为慎重起见,他希望更多的专家对此关注。若这个青釉剔花碗为哥窑瓷器,那将是我国新增加的哥瓷品种。TAocI52.coM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我国陶瓷产业出口及产量相关数据概况


其中日用陶瓷已占全世界的70%左右,陈设艺术陶瓷占全球65%,建筑陶瓷也已经占世界总产量的1/2。2008年中国瓷砖产量57.55亿平方米,人均产量世界排名第三;在2009年,中国瓷砖产能继续扩大,产量进一步增长,突破66亿平方米,17个省份的陶瓷砖产量增长超过两位数,其中内蒙古、湖南省更是超过三位数增长。按这一数字计算,中国人均瓷砖达到4.48平方米,跃居世界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陶瓷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在国际建陶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陶瓷产品的总产量和出口额连年攀升。其中,日用陶瓷仍然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3成;建筑陶瓷所占比重上升至第二位;艺术陶瓷、卫生陶瓷及其他类陶瓷的出口均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势头。2009年,中国日用陶瓷产量超过150.08亿件,同比增长23.23%以上;卫生陶瓷产量超过1.45亿件,同比增长16.69%以上;墙地砖产量53.79亿平米,同比增长15.41%以上。日用陶瓷制品总产值超过1100.71亿元,同比增长16.2%;工业销售产值累计1071.2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6.6%;出口交货累计250.07亿元,同比降低5.4%,出口占销售比重23.3%。

中国各地除了佛山、淄博等老产区之外,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不断兴起,全国形成规模的建陶产业基地超过30个,2009年全国新建墙地砖生产线超过200条,建陶产品制造区域化与产品销售市场区域化特征也越加明显。

学古陶瓷收藏 标本第一


广东古董文化研究会会长伊有成坚持收藏和研究相结合,在阅读大量书籍和资料的基础上,常去全国各地的20多个古窑遗址,不断搜集古窑瓷片。他主张,“学古陶瓷收藏,标本第一。有了标本,通过对比研究,才会有眼力分辨真伪好坏”。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专注古陶瓷收藏之前,伊有成的收藏涉猎很广,除古陶瓷外,还对玉器、钱币、竹木牙雕等各种杂项都感兴趣,但渐渐地他发现,这对于个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是不小的负担。1991年一次偶然的杭州之行,让他找到了延续至今的有个人特色的收藏方向。

龙泉窑VS南宋官窑

当时伊有成在杭州出差,参观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出土的南宋官窑标本,发现一件修复的笔洗釉色和形制与龙泉窑差不多,便问展馆的工作人员:“这不是龙泉窑的瓷器吗?怎么也放到这里展览?”工作人员向他解释:“这是南宋官窑出土的,与龙泉窑的瓷器很不一样的。”

龙泉窑和南宋官窑的瓷器看起来十分相似,但市场价格相差甚远,有不少人因看不准而蒙受损失。由于龙泉窑在历史上还特意仿烧过官窑瓷器,使两者愈发难辨。杭州之行对伊有成的触动很大,他决定开始研究两者的异同。

因龙泉窑出的多是日用瓷器,如今在古玩市场上多见,且价格相对便宜,而南宋官窑少见,即使是瓷片也不好找,价格还贵。在每月工资还只有二三百元的上世纪90年代初,伊有成曾经一次性花800元买了两小块南宋官窑瓷片。如今他收集的各种龙泉窑和南宋官窑瓷片已达200多件。

伊有成先后9次前往浙江龙泉窑、南宋官窑遗址,以及南宋官窑博物馆参观考察,收集了数百件瓷片标本,今年他还准备去第10次。他还与许多对龙泉窑和南宋官窑有研究的当地专家学者广泛交流,甚至和专门高仿官窑的老板都交了朋友,购买高仿标本,进行对比研究。

有眼光才能捡漏

通过多年反复对比研究,伊有成对龙泉窑和南宋官窑的区别越来越有心得,他从胎质、釉色、敲击声音、形制、工艺等诸多细节方面对两种瓷器做出了区分,体察入微的好眼力让他常常获得“捡漏”的意外之喜,也因此在古玩界被人尊称为“龙泉王”。

1999年,他在广州古玩市场天光墟逛,一位老板向他推销一件“龙泉”小炉,一看之下,伊有成暗喜,他认出那实际是南宋官窑。开价8000元,最后以6000元成交,当时他还是向朋友借钱买下的。拿回来后,很多朋友过来看,都认为这就是龙泉窑,不值那个价。直到几年后,有真正识宝的人专程从浙江赶过来,以比原价高出百倍的价格从伊有成手中购入这件瓷器,朋友们才对这件宝贝有了重新认识,纷纷对伊有成超前的鉴赏眼光表示钦佩。

在多次古陶瓷展览中,伊有成都拿出一件官窑瓷器参展,展牌上只写“南宋青瓷”,不写窑口,让参观者自由评判。自然也有识宝的人,但毕竟是极少数。有感于此,伊有成萌生了组织一个平台的想法。2006年,华夏古董研究会正式成立,在朋友们拥戴下,伊有成当了会长。他鼓动大家研究、认识古陶瓷,不定期相约观赏标本、交流信息和心得体会。如今会员已有200多人,其中的专家不定期帮市民鉴宝,还开设了古董鉴定方面的培训班。

观察近年古玩市场的变化,伊有成预测,在明清瓷器的热潮后,唐宋古瓷器的收藏也将迎来兴盛。他希望有兴趣者一起来研究,共同来探讨,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玩艺术传承并传播开来。

藏家简介 伊有成

广东古董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陶瓷鉴定评估师。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先后考察了南宋官窑、龙泉窑、越窑、汝窑、钧窑等多处古窑遗址。多年来收藏了不少唐宋名窑瓷器精品,尤其对龙泉窑和南宋官窑情有独钟,收集了丰富的标本和资料,具有一定鉴定水平。

四万件古陶瓷标本 何时再见天日?


前不久,一位古陶瓷收藏爱好者依照朋友指点,来到中山三路东皋大道礼兴街寻找“中国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希望参照“中心”的标本鉴定自己的藏品。没想到,“中心”已在两年多前关张……

该“中心”负责人、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楼钢,日前向记者表示,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楼钢对此深表遗憾,该“中心”搬离原址实属无奈,但营业执照并未撤销,四万余件古陶瓷残片仍保存完好。只要能解决场地问题,他愿意长期无偿陈列这批珍贵的古陶瓷标本。

中国传统鉴别古文物特别是鉴别古陶瓷的方法,被称作“眼学鉴定”,主要是依靠类比法。鉴定者除了依靠专业知识和鉴定经验,往往还需要拿鉴定物与古陶瓷标本进行比对。采用现代科技鉴定方法,更是需要以断代可靠的古陶瓷标本作为依据。

中国古陶瓷传世器物稀少,一些著名瓷窑的传世瓷器更少,且都保存在博物馆之中,一般人难得一见,无法借助其作为类比的标准。因此,在瓷窑遗址出土的瓷片弥足珍贵。楼钢研究古陶瓷近20年,通过参与古窑遗址发掘、与各地博物馆或文管办交流、购买、搜寻、接受数十位老专家馈赠等方式,收集古陶瓷残片四万余件。这批瓷片出自80多个古瓷窑,烧制年代自战国起至清代。

楼钢在东皋大道某大厦租下两层楼近700平方米,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品种最齐全的古陶瓷数据库———“中国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2002年,“中心”正式开业,免费参观,靠楼钢经营其他业务的收益以及有识之士的资助来运作。“中心”门面简朴、位置偏僻,但每天都有数十位收藏爱好者及文博界专业人士上门参观,还有来自港澳台乃日本、美国的参观者。美国底特律国际陶艺中心主任迪克森博士两次专程前来参观,激动地捧着“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花卉纹碗复原件留影。

从2002年起,在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叶文程会长的支持下,楼钢和古陶瓷学界的老专家一起,编撰“中国古陶瓷标本”丛书,这是世界上第一套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瓷窑及陶瓷工艺史的古陶瓷标本丛书,计划出版60分册,每册介绍一个著名瓷窑,《钧窑》、《建窑》、《德化窑》、《吉州窑》等8个分册已出版。

2008年年底,楼钢无力再支付每年近30万元的营运费用,“中心”只好停业,所有古陶瓷标本打包装箱,放在自家天台和两个房间内。“中国古陶瓷标本”丛书的出版计划也暂时搁置。

“中心”搬离中山三路后,有数位“玩家”向楼钢表示,愿花巨资买下他收藏的四万件古陶瓷标本,楼钢一直未松口。

【陶瓷文化】扒村窑古瓷标本与绘画装饰


扒村窑是黄河南岸宋代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它位于禹州市浅井乡。该窑以烧制白地绘黑花瓷为代表,产品大多是当时民间常用物品。纹饰内容取自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禽鸟、文字、风景、人物等。因此被人们誉为是北方古代瓷窑的一个典型代表。过去很少见有文献对该窑产瓷记载,但是在民间发现的传世品很多,大都是宋、金、元时期的产品,它以白地绘黑花纹饰为主,其次是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或印花,白地绘褐黑花,白釉、黑釉、绿釉、宋三彩、宋加彩等。过去人们往往把该窑的产品与河北磁州窑产品混为一谈,因此,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扒村窑进行调查。扒村窑的规模十分可观,西起虎头山,南起花果岗,北起扒村。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百万平方米。据我们在扒村窑遗址调查发现的标本资料看,该窑产品种类繁多。全是民间实用器,碗、盘、盆最多,其次为瓶、罐、枕、炉、缸、杯等。白地黑花瓷是扒村窑匠师们在当时烧造的非常受民间欢迎的一个瓷种。在它的影响下,这个品种很快发展到邻近的老砦、边家坟、五家坟、瓦窑沟、猫儿朵等地瓷窑,在黄河以南形成了一个大型民间北方瓷窑体系。受其影响烧制白地黑花瓷的还有郏县黄道窑、登封曲河窑、密县窑沟窑等。扒村窑在烧制白地黑花瓷的同时,又创绘了一种白釉绘褐黑彩瓷器,使原本单一的白地黑花瓷又增加了多种釉彩品种。

扒村窑的产品比较注重装饰,瓷器上的纹饰不但题材广泛,而且内容丰富。装饰技法有:绘画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凸线纹、塑贴、镂孔和加彩等。其花纹的种类有:牡丹、莲花、菊花等。

牡丹花纹象征繁荣昌盛,美好幸福,这类花卉常见于盆底或碗心,前者为白地绘黑花,后者为划花。

莲花纹:象征清廉洁白,出污泥而不染。莲花曾在佛教艺术中为“圣花”,后来逐渐成为工艺品上的常见装饰。在扒村窑宋、金瓷器的表面,如白釉黑彩盆、白釉刻花碗、白釉印花盘等,常以莲花、荷叶、水波装饰相映衬。有的在器盖上画—个舒展的荷叶及两朵盛开的莲花,空白地绘上水波纹以烘托,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风貌。

菊花纹:有的在白釉釉下彩器盖上绘一朵盛开的菊花,修长的花瓣向四周展开,给人以清秀不俗之感。有的在白釉酱彩盘心,分别绘以折枝菊花或缠枝菊花,手法相似,姿态互异,构成了别出新意的各式图案,极大地丰富了花卉内容的装饰艺术。这种花卉图案线条流畅,生动逼真,充分体现出了民间绘画艺术的特色。

动物纹有龙、虎、狮、鹿、兔、鹅、雁、鹤,还有风景、人物等。

金元时期,扒村窑的生产主要以碗、盘、盆、瓶为主,碗、盘不仅产量大,而且式样多。有敞口、弧腹、小圈足,多数内外皆施白釉。有的在器里刻上花卉图案,有的在碗中写上一个单体字,有郭、净、清、雪、花、忍等。盆:全是敞口,浅腹,平底。瓶:主要为生活用品,但由于造型秀丽,式样美观,有些成为美化生活的陈设品。其造型可分为梅瓶、鹅颈瓶、荷叶口瓶等多种。梅瓶为小口,翻沿,宽肩,弧腹,下有小圈足,瓶身体长、秀美。这时期的盆和瓶器表多数为白釉绘黑花,很多在器身写有“招财利市”、“风花雪月”、“道德清静”、“春夏秋冬”等。字体显得遒劲豪放,既注重实用,美观大方,又有民间的艺术特色,颇受民众喜爱,故得以广泛流传。

扒村窑产品的主要特征是胎质粗松,无论是白釉、绿釉、黄釉或白地绘黑花、宋三彩、宋加彩等,釉下均施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该窑烧制的白地黑花瓷构图比较严谨而繁密,釉调非常鲜明,可以说达到了白如雪、黑如铁的程度。但是也有些釉面不甚坚实,常有剥落失亮的现象,特别是到了元代,产品更为突出,但是在元明时期的器物画面上,看到的笔绘技法,要比宋金时期的绘画技法有所提高和进步。其特点是用笔简练,线条明快,富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扒村窑在烧制白地黑花瓷时,受到河北磁州窑的技术影响,但它又具备自己的独特风格。它不仅产品丰富,而且种类俱全,既有高温的黑白瓷,又有低温的釉上彩。但该窑还是以烧制白地黑花瓷为主,兼烧别样,虽互有交替,但各有侧重,在主流上泾渭分明,各有千秋。如果说当地钧窑开启了铜红釉之先河,在陶瓷发展史上曾放异彩,那么扒村窑可谓进而丰富了瓷器的釉色和造型,更多地满足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该窑影响广泛,如白地黑花瓷的碗、盘、盆等器,长期以来为北方民间所喜用,但它的其他品种釉彩瓷器更是独具特色,有的已达到红如朱、白如腊、黑如漆、绿如翠的水平。这说明该窑在借鉴其他窑系的先进技术后,又在原材料质地粗劣的条件下,善于利用白色化妆土,做到了粗料细作,精益求精,合乎实用,经济、美观的大众需求,这是扒村窑最成功的一面。

扒村窑瓷器的绘画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因格调朴拙粗犷,不为宋时上层人士重视,是很自然的。扒村窑匠师把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予以概括,用纯熟简练的笔触画在瓷器上,使人们首先对题材感到亲切,其次扒村窑的白地褐黑彩绘画装饰又是一种新型的瓷绘艺术。它把制瓷工艺和传统书画艺术两者结合在一起,在器物的主要部位画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等。画面线条流畅,题材生动亲切,色彩对比强烈,为一般农村民众所喜闻乐见,构成了扒村窑的特有格调。扒村窑的装饰不拘一格,除常见的白地黑花以外,还有白地褐黑花,珍珠地划花、白釉红绿彩等,产品多达十几个品种。如此丰富的装饰工艺,为其他窑系产品所难以比拟,因而能在河南地区宋代几大窑系中卓然自立。

我国部分销区1-2月陶瓷产品出口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近日发布的2月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中显示,2月份我国陶瓷产品出口179万吨,总金额为1,253,890万元人民币。2015年1月起累计出口421万吨,金额累计达3,005,644万元人民币,相比一月份下降63万吨。而2014年同期累计为342万吨,金额为1,807,210万元人民币,累计比去年同期比出口数量上升23%,金额上升66.3%。以下为我国部分销区陶瓷产品出口情况:

江西:2015年1-2月陶瓷产品出口累计达86,787吨,同比上升19.44%,出口值为244105万元,同比上升47.9%。

梧州:1-2月口岸陶瓷产品出口总量为1.8万吨,总值1938万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49.1%和31%。私营企业出口1167万元,下降21.1%,国有企业出口757万元,为净增长;本地企业出口总值所占比重不断减少,外地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本地企业出口952万元,占同期陶瓷产品出口总值的49.1%,而去年本地企业出口份额为59.4%。瓷餐具出口超去年全年总值。瓷餐具出口23万元,为净增长,去年瓷餐具出口共10万元;出口市场也不断增多,去年1-2月出口国只有6个,而今年是14个。

广州:1月份陶瓷产品出口76,145,554千克,同比下降14.9788%,出口金额为135863.622千元人民币,同比也下降33.05%。其中家用陶瓷出口量为3,098,629千克,占一月份总出口陶瓷产品的4%,同比下降13.5451%,出口金额为28,785.7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993%。建筑用陶瓷出口量为72,836,401千克,占一月份总出口陶瓷产品的95.65%,出口金额达100,595.1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56%。而装饰用陶瓷出口量为127,713千克,出口金额为3147.54千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6%。

株洲:今年1至2月,全市累计进出口总值23.1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2亿元,增长76%。出口陶瓷产品2亿元,增长21.4%,占同期我市出口总额的8.6%。

玉林:统计数字显示,1-2月,全市共出口家用陶瓷8159多万元,增长12%;出口机电产品5203.1万元,增长36.4%。

深圳:2015年1-2月陶瓷产品出口累计421万吨,金额达3,005,644万元人民币,累计比去年同期比上升23.0%,出口值为244105万元,同比上升47.9%。

扒村窑古瓷标本与绘画装饰


扒村窑是黄河南岸宋代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它位于禹州市浅井乡。该窑以烧制白地绘黑花瓷为代表,产品大多是当时民间常用物品。纹饰内容取自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禽鸟、文字、风景、人物等。因此被人们誉为是北方古代瓷窑的一个典型代表。过去很少见有文献对该窑产瓷记载,但是在民间发现的传世品很多,大都是宋、金、元时期的产品,它以白地绘黑花纹饰为主,其次是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或印花,白地绘褐黑花,白釉、黑釉、绿釉、宋三彩、宋加彩等。过去人们往往把该窑的产品与河北磁州窑产品混为一谈,因此,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扒村窑进行调查。扒村窑的规模十分可观,西起虎头山,南起花果岗,北起扒村。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 800米,总面积约百万平方米。据我们在扒村窑遗址调查发现的标本资料看,该窑产品种类繁多。全是民间实用器,碗、盘、盆最多,其次为瓶、罐、枕、炉、缸、杯等。白地黑花瓷是扒村窑匠师们在当时烧造的非常受民间欢迎的一个瓷种。在它的影响下,这个品种很快发展到邻近的老砦、边家坟、五家坟、瓦窑沟、猫儿朵等地瓷窑,在黄河以南形成了一个大型民间北方瓷窑体系。受其影响烧制白地黑花瓷的还有郏县黄道窑、登封曲河窑、密县窑沟窑等。扒村窑在烧制白地黑花瓷的同时,又创绘了一种白釉绘褐黑彩瓷器,使原本单一的白地黑花瓷又增加了多种釉彩品种。

扒村窑的产品比较注重装饰,瓷器上的纹饰不但题材广泛,而且内容丰富。装饰技法有:绘画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凸线纹、塑贴、镂孔和加彩等。其花纹的种类有:牡丹、莲花、菊花等。

牡丹花纹象征繁荣昌盛,美好幸福,这类花卉常见于盆底或碗心,前者为白地绘黑花,后者为划花。

莲花纹:象征清廉洁白,出污泥而不染。莲花曾在佛教艺术中为“圣花”,后来逐渐成为工艺品上的常见装饰。在扒村窑宋、金瓷器的表面,如白釉黑彩盆、白釉刻花碗、白釉印花盘等,常以莲花、荷叶、水波装饰相映衬。有的在器盖上画—个舒展的荷叶及两朵盛开的莲花,空白地绘上水波纹以烘托,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风貌。

菊花纹:有的在白釉釉下彩器盖上绘一朵盛开的菊花,修长的花瓣向四周展开,给人以清秀不俗之感。有的在白釉酱彩盘心,分别绘以折枝菊花或缠枝菊花,手法相似,姿态互异,构成了别出新意的各式图案,极大地丰富了花卉内容的装饰艺术。这种花卉图案线条流畅,生动逼真,充分体现出了民间绘画艺术的特色。

动物纹有龙、虎、狮、鹿、兔、鹅、雁、鹤,还有风景、人物等。

金元时期,扒村窑的生产主要以碗、盘、盆、瓶为主,碗、盘不仅产量大,而且式样多。有敞口、弧腹、小圈足,多数内外皆施白釉。有的在器里刻上花卉图案,有的在碗中写上一个单体字,有郭、净、清、雪、花、忍等。盆:全是敞口,浅腹,平底。瓶:主要为生活用品,但由于造型秀丽,式样美观,有些成为美化生活的陈设品。其造型可分为梅瓶、鹅颈瓶、荷叶口瓶等多种。梅瓶为小口,翻沿,宽肩,弧腹,下有小圈足,瓶身体长、秀美。这时期的盆和瓶器表多数为白釉绘黑花,很多在器身写有“招财利市”、“风花雪月”、“道德清静”、“春夏秋冬”等。字体显得遒劲豪放,既注重实用,美观大方,又有民间的艺术特色,颇受民众喜爱,故得以广泛流传。

“秘色瓷”古瓷片标本今日免费拿


由广东古董文化研究会、宝境岭南文化艺术展览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2013年冬季古玩交流会”今天在天下宝贝城举行。除了有面向收藏大家公开征集而来、经过文物专家鉴定筛选、去伪存真的308件古瓷珍品外,还免费向参观者赠送一百份瓷片标本,包括明、清青花瓷片,宋、元、明龙泉窑瓷片等。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1月31日。

“‘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产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固。”主办方相关负责人梁先生介绍,“秘色”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由此可见,“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

“历史上秘色瓷只有文字记载而没有明确实物对应。能够明确有文字记载和实物同时出土是在1987年。1987年4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6件越窑青瓷器,而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被明确记载为‘瓷秘色’,秘色瓷的神秘面纱才被徐徐拉开。”梁先生如是说。

把禹州建成中国陶瓷文化的中心


“禹州陶瓷文化遗址保存丰富,陶瓷文化在全国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次申报陶瓷文化之乡,应该说是实至名归。”在昨天召开的申报汇报会上,禹州的钧瓷文化获得“中国文化之乡”考察组专家的高度评价,“我们应该对这一文化遗产进一步地加以保护和开发,把禹州建设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中心。”

禹州陶瓷文化历史悠久,自远古时期以来,就有先民在此制陶,已经发掘数百处窑址,分布之密集、品种之丰富全国罕见,反映了禹州在历史长河中在陶瓷制作方面取得的光辉成就。其中的钧窑遗址和扒村瓷窑遗址已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钧瓷的制作工艺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表现形式,堪称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作为宋代的四大名瓷之一,钧瓷不但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对提升禹州形象、发展禹州经济,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昨天,考察组先后来到禹州市区和神垕镇,对古陶瓷窑、古钧窑遗址、古陶瓷遗存进行了现场考察,深入了解了禹州陶瓷文化原生性特征及社会影响,并对陶瓷文化的保护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我国古陶瓷标本数据库初步建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我国古陶瓷标本数据库初步建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