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龙和御印装饰的瓷坛

陶瓷文化:龙和御印装饰的瓷坛

陶瓷文化 全瓷的瓷砖 贴花和印花瓷器的鉴别

2021-07-06

陶瓷文化。

景泰蓝瓷坛,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

大英博物馆的亚洲33号展厅自今年8月以来,持续为公众展览来自于中国北京出土的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的景泰蓝瓷坛。

这件瓷坛坛身和坛盖有明显的龙和御印的装饰,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一睹这件景泰蓝瓷坛的风采了。

中国明代的工匠采用拜占庭工匠的景泰蓝制作技巧,并于15世纪早期改进了这项技术。通过瓷坛颈部的题字可以看出这个瓷坛是御用匠师们为宣德皇帝打造的。明代景德镇的工匠们制作的青花瓷,其形状和装饰与皇家工厂出品的瓷器一模一样。宣德皇帝很可能下令在紫禁城内使用这种瓷坛。色彩亮丽的景泰蓝瓷器在宫廷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像这样有盖的景泰蓝瓷坛,一个在大英博物馆中,另一个则是私人收藏。景泰蓝瓷器的制作耗时且费用高昂。工匠用金属丝在青铜器皿上勾勒出矫健的龙和云纹后,再用玻璃浆填充。用景泰蓝工艺标记的六字标识是宣德瓷器的特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电脑换瓷坛


每日走过古玩城阎氏兄弟的门前,总是打个招呼就过去了,这回大阎见了我就说,有个好东西,请你看看。他说,去年去山西玩,在一个农民家里见到这件东西,那农民说这是老东西,大阎问要多少钱?对方说不要钱。大阎奇怪,哪有卖东西不要钱的。那人说要换东西。大阎问换什么?除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和一身衣服,什么也没有带。那人说就换你手里的电脑。大阎看了看瓷坛,觉得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玩意儿,值。后来他才知道,这里的人把电脑当作是最好的东西。

瓷坛不沉,我一个人就可以拎起来,因为是在屋角放着,看起来不方便。大阎说你把它拎到茶几上慢慢看。“这东西真好。”我一边拎着瓷坛往茶几上放,大阎一边说着。上面的瓷画画得精美,画工细腻。尤其是夫妻相送的画面,张生和莺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没完没了,红娘在一旁相随。莺莺举着右手那意思说,你去赶考一定得中。张生抬起左手,似乎是在说,说不好说不好。书童坐在地上,看着张生的那一箱子书,样子好像有点着急上路。画面的气氛,营造得恰到好处。这是一只青花五彩人物坛,是用来装画的。大阎说这是清代光绪年间的东西。后来让古玩城的其他人看了看,说是清末民初的东西,两者之间差不了多少年。

五彩瓷有两种,一种是青花五彩,一种是纯釉上五彩。青花五彩瓷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画出所绘图案的蓝彩部分,罩釉烧成,然后再在其余部分按图案要求绘彩,再放入炉中进行二次烧制,这样一件青花五彩瓷器就算烧成了。这个坛子的绘画和画面以外的青花纹饰部分即是。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比较多见。嘉靖至明末清初,民窑开始大量生产五彩瓷器。民窑五彩青花作品的图案一般说来比官窑的要丰富,有神兽、花木奇石、人物山水等,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其色彩主要是红、绿、蓝、黄,这四种颜色在这只瓷坛的画面上搭配得恰到好处。

卫生瓷装饰意义和分类


1装饰对卫生瓷制品的意义

装饰是对卫生瓷制品进行艺术化加工的工序。通过装饰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并能扩大制坯原料的来源。我国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装饰技法和装饰工艺丰富多彩。但目前在装饰技法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分类。“现代陶瓷色釉料与装饰技术手册”一书对主要的装饰技法作了较详细的划分,但其中多数技法并未在卫生陶瓷生产中得到应用。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的技法有着不同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过去卫生陶瓷普遍使用乳白釉,在装饰方面的进展很少。

到现代,随着人们艺术品味的提高,对建筑特别是对卫生间的美化受到重视,各种高档卫生瓷市场销路愈来愈好,刺激了卫生陶瓷装饰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的装饰技法也逐步得到应用。

基于上述原因本书在述及各种装饰技法时,对一些未来有望在卫生陶瓷制品装饰上使用的技法也略作介绍。

2分类

(一)陶瓷制品常用的装饰方法

陶瓷制品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

彩釉:即在坯体上施以各种颜色釉、艺术釉等;

彩饰:即在制品表面,包括釉上、釉下,以各种技法进行的装饰;

斗彩:联合装饰;

色坯;包括色泥与化妆土:

雕塑:包括刻花、堆花、浮雕、塑造、镂空等。

(二)对彩釉制品可以按施釉方法进行分类:

(1)湿法施釉装饰

湿法施釉装饰又可根据釉的种类分为:1)乳浊釉;2)透明釉;3)颜色釉;4)特殊效果釉四种。

(2)干法施釉

干法施釉又可根据施釉方法分为:1)撒干釉;2)坯釉一次成形;3)流化床施釉:4)静电干法施釉;

(3)高温热喷涂施釉

(4)高温撒干粉施釉,又称盐釉

(三)对彩饰制品可以按釉面图案装饰技术进行分类

(1)按釉面图案装饰技术进行分类可分为:

a釉上装施;

b釉中装饰;

c釉下装饰。

(2)按图案转移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

a手工彩绘;

b贴花;

c丝网印刷等。

陶瓷文化:区别仿古瓷和现代瓷的方法


识别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如果你能从以下方面入手,便可以把仿古瓷和现代瓷区别开来。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说来老瓷古朴、形制自然,并具有某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如康熙时特有器型观音瓶、棒槌瓶等。二、是要细看釉面光泽度,古瓷釉面往往湿润,无现代瓷器上的刺眼浮光,部分瓷器还有蛤蜊光。如康熙时五彩人物棒槌瓶等。三、是要分析色料,古瓷用料与现代仿瓷不同,彩瓷更为明显。如康熙青花是采用国产浙江料,色彩十分艳丽,具备了青花分五色的特点。四、是要看画工是否精致,古瓷釉面富有层次感,花卉、飞禽栩栩如生,人物神态朴拙,带有时代韵味,形神兼备。雍正时的鸡翅凤、壮婴图等,这是雍正瓷器独有的特色。五、是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质坚硬;胎表面可见米黄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圈足圆滑。如康熙时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有人为地沾上污迹的现象,底足过于规整,大多见于平足,平足也是现代仿瓷的常见手法。

六、是要识别落款的方式,不同朝代的官窑底足有不同的款识。如康熙和雍正时期大部分为六字楷书蓝款,也有少量的篆书红(蓝)款。

陶瓷文化:明代陶瓷龙型图纹的特点


明代洪武年间的陶瓷龙纹传世不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南京明故宫(微博)出土的洪武白釉红彩龙纹盘。其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头的疏毛和肘的毛比元代更少,仅三四条而已;龙爪五趾,改变了元代时三四趾的现象,而且这时的五趾相靠较近。

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改变了前朝那种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变得形体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形象高大。龙首比元代变大,上下颚较长,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有张口和闭嘴之分,张口的伸舌(早期较长如戟状,后期略短微微上翘),闭嘴的上唇似如意状,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头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发少,后期发多。发曲而向上冲,有怒发冲冠之势,显得很有神威,龙爪有三、四、五趾之分,趾甲成三角形,略微内弯,显得锋利刚劲。人们称明代的龙爪为鹰爪。这时的龙纹,周围衬托以海涛、缠枝花、火焰、朵云等等。这时的朵云与元代完全不一样。元代的是一头一尾,而永宣时是一头三尾或四尾;元代的云尾显得瘦而长,永宣时的云尾显得肥而短。所以,在鉴定时略加留意,就不难分辨清楚了。

永宣时的龙纹,从造型到描画,都是成功的艺术佳作;龙的身体“左盘右蹙如惊电”,这是凶猛、神威的体现。到明代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龙纹又有所不同。永宣时的张牙舞爪、威猛的龙少见了,常见一种闭嘴龙,多在花间、莲池、海水中出现,或者是彩云龙纹。除了闭嘴龙,也有少量张口龙、螭龙。

这时龙纹的特征是:闭嘴的龙首呈扁长方形,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状,鼻端和眼眉有对称毛上竖着,头毛束成疏发或成蓬状,也向上冲,几乎和首垂直成90°,下唇须三条一束向前上冲,两眼并列,圆睁平视。龙爪五趾紧靠成风车状。身上的鳞片,早期绘工精细,后期简单粗糙。

这时期,还出现一种螭龙,也叫草尾龙。身似兽体,脚有似兽足或鸟足两种,张口伸舌,上颚长于下颚,上颚高高上翘且前卷,略似象鼻。龙尾多开叉,似春草纹,口衔折枝莲花一枝。这种龙纹以后较为少见,仅见清康熙时有仿制品。

明代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龙纹形式多样,以游龙为多。有相对而舞的,有正面张牙舞爪的,有两龙争珠的,有回首而望的,有龙凤对舞的;有的行于花间,有的舞于彩云,有的游于海涛之中。此时的龙纹,分张口和闭嘴龙。这时的龙纹已大不如前期,画工简单草率,有的龙鳞画成简单的网格纹,神气也差;有的显得瘦弱,似失去了龙冲天入地、驾云行海叱咤风云的神威。

这时龙纹的特征是:龙的头部略圆,比前朝显细,鬃毛成蓬(过去是疏发),毛有向上冲或向后斜上冲之势。上下颚较长,特别是上颚端肉发达,高高突起,呈如意状,形如猪嘴,所以人称“猪嘴龙”。鼻翼的两侧长出对称的长须,向上冲或向前冲。两眼并列,圆睁视前,眉毛绘成锯齿状或是并列对称成束,像匕首状前冲。张口龙往往伸舌,舌短直成匕首状,有的舌端微上弯。龙爪五趾,像前朝绘成“风车”状,往往是形似而无力。

晚明的龙纹,正如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衰退一样,显得苍老、无力。我们从崇祯五彩龙纹盘中可以看出,崇祯时的龙纹脸瘦尖,长胡须,蓬头散发,爪似蟹爪,显肚凹腰,恰似一条垂死的老龙。所以说,龙纹的艺术表现,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反映。

生肖陶瓷收藏受青睐 龙年“龙瓷”龙腾飞


距离现在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要跨越到2012年新农历龙年了,又到了互赠礼品的时节。小编发现,每至年末生肖陶瓷都会受到青睐,而今年以“龙”为题材的生肖贺岁产品关注度更胜往年,成为人们投资与收藏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受中国“龙”文化的影响。

釉下五彩描金双龙戏珠陶瓷艺术花瓶-龙年礼品限量999尊

藏“龙瓷”财运旺

龙年送“龙瓷”,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家中摆放一些龙的装饰品,以藉此增加祥瑞之气。在民间龙文化中,龙可以招财。龙若能与水配合,便会显得格外生猛。比较讲究的人认为,在龙的旁边放上水,或者将龙放在鱼缸的顶部,财运更加亨通。

釉下五彩描金九龙送福大云瓶-龙年礼品限量299尊

藏“龙瓷”远小人

龙可以制煞化解小人,在风水学家认为,龙是用来除小人、化煞的风水法物。中国人对“龙”的推崇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以前,龙被人们视为神通广大的神灵,是超自然力的象征,能直上九霄,又能深入海底;即可腾云驾雾,行云布雨,又可摇波蹴浪,翻江倒海。如果家中男丁稀少,女性多时造成阴盛阳衰或者家宅阴气重时,亦可安置龙以增强阳气。

中国红描金龙腾盛世将军瓶-龙年礼品限量999尊

 藏“龙瓷”遇贵人

另外,在家中放置龙非常有利于升值遇贵人。对于工薪阶层或者在机关单位工作的人而言,在公司或单位最忌讳的莫过于小人当道,背后方肩,因此对于在单位工作尤其是公职人员尤其重要,可将其摆放在办公桌上。

当然,以上的这些说法,是人们对龙文化的一种精神寄托,然而正是这样,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团结炎黄子孙,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乾隆早期御瓷比雍正御瓷差吗


清朝康、雍、乾这三代可以说是我国的陶瓷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而其中尤以雍正朝为顶峰,到了乾隆朝初期的时候就稍微的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那么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下。

有的人表示说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和雍正帝对官窑瓷烧制的亲力亲为有关,实际上这种的说法只占据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的理由,乾隆皇帝对于官窑器的烧造可以说是十分重视的,已经是到了事必躬亲的地步了,我们在清宫档案中就可以发现有不少的此类记载,既然如此的话那么为什么在烧制出来的作品仍不及雍正时?

1、画珐琅的画师方面

我们来以珐琅彩为例,在雍正时期,画珐琅的画师都是在当时非常出名的高手,比如戴恒、唐岱、贺金坤、汤振基、邹文玉等等,所以在进行瓷胎的绘画上可以达到了“蝶有茸毛,花含露珠“的非常精绝的情况。

而到了乾隆时期的时候,这些拥有精湛画技的高手竟移作他用,不是因为说这些宫廷画师被贬谪了,而恰恰是将这些人进行了提升,所以在烧制出来的瓷器上自然是和之前有了比较大的差异了。

2、烧珐琅方面

实际上,在乾隆元年的时候不但画珐琅缺人,就连在烧珐琅方面也是起用了很多的新人,还有史书记载,交小太监来进行烧制珐琅,如此这般,其烧制质量自然和雍正时期无法同日而语了。在这之后,乾隆突然发现画珐琅人缺了,所以就下令招收新人,对于乾隆来说,他似乎觉得在进行珐琅器的绘画上并不需要使用到全国一流的宫廷画师,只要是在水平上比较高就可以了。而对于这样的调换,实际上是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造成瓷胎画珐琅器的水平下降。

这一点我们在瓶碗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来雍、乾之间珐琅器上绘画水平的差异,比如说同样都是画奇石,雍正的宫廷画师在进行绘画的时候会更加的细笔勾勒,从而绘画出来的石头具有很逼真的立体感。而到了乾隆时的画师,在绘画的时候就会差很多,只是把笔由山顶整片深抹下来而已,没有那么的逼真。同时在诗词的钤印上也是有一些差异的,大多数都是会使用红彩代替了红料,直接将二者进行对比的话,立分高下。

所以,通过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乾隆早期御瓷比雍正御瓷确实要差一些,但是同样也具备收藏价值,在进行收藏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

紫砂的绞泥装饰和镶嵌泥装饰


绞泥装饰

紫砂绞泥装饰,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是受唐代陶瓷绞胎工艺的启发,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质性相近而颜色不同的紫砂泥料,有序或无序相间排列、揉和在一起,然后沿图案分割成泥条、泥片后制成坯体。绞泥图案纹样清晰,里外一致,自然逼真,具有不可复制性。紫砂绞泥,亦称“绞胎”,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泽的泥料相绞和,形成艺人所要求的肌理效果设计,然后打泥片,拍身筒或镶身筒成型。绞泥技法,唐代已有相当水准。这种技法,可能是从犀毗技法移植而来。陕西出土的传世品:唐代绞泥武士骑马陶佣,用白褐两色绞泥制成,十分精美,为唐代绞泥陶器代表作。紫砂绞泥,约出现在明代晚期,南京博物院现仍保存一具紫砂绞胎传世品。另一清中期传世品紫砂《木纹加彩紫砂盖碗》现藏常州文物商店(见《宜兴紫砂》梁白泉编)。该器用黄黑两色绞成自然纹理,相似木纹,再彩绘纹饰。纹式清晰,呈自然肌理效果。现代紫砂绞泥已发展演变成一种独有技法的紫砂装饰。它由艺人本身的创意着手,针对不同的创意主题,实施不同的技法手段。按预定的设计要求,将不同泥色的泥块打成泥片,采用铺垫法、隔层法、层叠法、揉合法、镶嵌法、镶接法、按压法、层叠盘筑法等等手法,或在壶身上作装饰,或在壶的附件上装饰,或全壶作装饰,或在壶的部分作装饰。由于坯泥绞和手法相异,形成的花纹有:水波纹、木理纹、毛羽纹、流云纹、礼花纹和雨花石纹等等。艺人利用各种纹式加以组合修整,便形成了变幻莫测的多种图饰,有山有水、有云有雨、有情有意、有利有节,呈自然之趣,逗人喜爱。当代艺人吕尧臣的《天际茶壶》,表现诗词的意境,以抽象写意的绞泥装饰,给人以联想,赋予作品更深的内涵。《华经茶壶》、《凌云》、《碧波》、《海涛》、《玉屏移山》、《御玺茶具》、《小石冷泉》等在泥料处理和不同泥料的结合方面,形成色彩纹饰。主题创意的不断深化,加强了造型的形式美感,具有浓烈的文化气息。当代艺人吴培林不断摸索,所创的《眼底天地壶》采用绞泥镶嵌法,饰日月图案于正反壶面,日月浮沉于云霞之中,演绎人类生存空间,呈色紫、紫偏红、灰、清灰、黄等五种色泽,眼底世界,壶中日月,云彩飘逸,霞色迷离,给人以宇宙天地深沉博大之感。

紫砂壶以素心素面,质朴文静而著称,各种装饰技法的运用则使紫砂壶呈现特有的肌理而极具美感,绞泥就是紫砂工艺中的一种特殊制作工艺,它要求制壶者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基础,又要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构思能力,既要有“光货”的功力,又要有“花货”的巧思。绞泥工艺,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色彩紫砂泥条,按设计要求叠放镶嵌,再切成多色泥片,按打身筒做壶的程序捏搓,拍打成片制作紫砂壶,形成色调对比强烈的不规则线条,恰到好处地在紫砂壶体上表现作者的装饰意图,充分体现出紫砂的古朴典雅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绞泥工艺的传统制作手法有“镶嵌法”、“包裹法”、“层叠法”、“揉合法”、“按压法”、“通透法”、“镶接法”、“层叠盘筒法”等。“镶嵌法”是采用小面积的紫砂彩泥镶嵌手法,重点体现了紫砂绞泥的肌理之美,由于泥色的反差,表现出绞泥工艺特有的图案,十分引人注目,“包裹法”则达到类似漆器的效果,显得雍容华贵,卓尔不凡,流动着高贵的气息,“通透法”以由内而外通透的泥色和色彩,给人以热烈奔放,饱满雄厚之美。有的壶则会数法并用。总之,绞泥壶的画面是以壶身为母本,技法自然,绞泥为笔墨写意,或如峰峦叠嶂,或如江浪涌动,或生机勃发,或哲学理念,以求达至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绞泥工艺中怎样叠放镶嵌是关键,而且首先要考虑泥料的最佳烧制温度及其收缩率,尤其是各单色泥条的叠放,由于各色泥烧成温度不相同,容易在不同泥料的连接处产生裂痕,这是考验作者对泥料的泥性、火候认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泥料所特有的纹理、线条与中国水墨画中点线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清晰优美而不张扬,含蓄庄重而富于表现力,而概括与抽象是绞泥构图的最大特点,绞泥图案纹理要明晰、简练、圆润、不繁杂,好的绞泥壶其色调对比强烈,看似虚,却为实,虚实并身,融合得体,无雕琢之痕,浑然一体,让人感悟到它的动态美和气度美,节奏美和韵律美。

“绞泥在手,千变万化”,那些五颜六色的彩泥在艺术家的手里,“绞”出来的纹样可以与笔墨效果相媲美,而诸种泥料的巧妙搭配,使得黄绊清晰、过渡自然、浑然天成,有的灿若金银,有的似流云霞彩,色泽和寓意妙不可言。

紫砂壶由宋朝开始,而紫砂绞泥工艺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只是那时是用于紫砂花盆的装饰,用于紫砂壶的装饰则是近现代才出现的。紫砂壶到明代得到长足发展,是其空前兴旺成熟的典范时期,期间名家辈出,代表人物是时大彬等。数百年间,紫砂壶的制作及装饰手法,被许多大师不断创新及改进,最终成为了茶具中的王者,从君皇贵胄到文人雅士,再到平民百姓,都以拥有一把上好紫砂壶为荣,因而注定了紫砂壶不仅有使用的价值,还有收藏的价值。

镶嵌泥装饰

镶嵌泥始于原始彩陶的构图纹样,是采用不同颜色的紫砂泥料或绞泥贴片等,运用镶泥、嵌泥的不同制作手法,完成几种泥科的镶接,形成一种规则整齐又富有变化的纹样图案。

中国瓷坛奇葩:多彩结晶釉


先是2005年10月29日,中央电视台4套以“《华夏文明》千年瓷工系列节目———结晶釉”为主题,对德化瓷艺大师许瑞峰潜心研究结晶釉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其:“为人们揭开千百年来的窑变之谜提供了更加详尽的科学依据。”

随后,2006年2月15日,许瑞峰的多彩结晶釉作品《大富大贵》,在全国众多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我国艺术界最高规格的中国美术馆所收藏。

多彩结晶釉:中国瓷坛奇葩

于是,德化的“多彩结晶釉”,一时之间成了国内陶瓷界最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

当国内其他陶瓷产区对釉里红多彩结晶釉的研制,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时,许瑞峰却抢先登上了这个陶瓷行业的“制高点”,这就怪不得其美丽多彩的结晶釉作品,这朵中国瓷坛“奇葩”,会成为行内津津乐道的话题了。

多年心血育“结晶”

许瑞峰从小与瓷有缘。

1969年,许瑞峰出生于德化县一家颇有影响的瓷雕世家。自幼受父亲许兴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启蒙,耳濡目染了陶瓷艺术的精彩美妙,使得许瑞峰对瓷雕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5年,许瑞峰初中毕业,在中考填报志愿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德化技校。毕业后,许瑞峰又考入泉州陶瓷艺校,进一步接受专业培训进修。

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许瑞峰在陶瓷实践中所积累的知识得到了理论的升华,其艺术创作水平也由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陶瓷艺术的痴迷,使得许瑞峰对艺术创作有一种精益求精的执著追求。他不断汲取前人的经验,积极向瓷坛前辈学习,广泛涉猎人体解剖学、书法、美术、历史、美学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

在创作和研究过程中,许瑞峰对陶瓷釉料中的难关———多彩结晶釉和辣椒红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尝试攻关。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多彩结晶釉和辣椒红釉瓷瓶。

要为白瓷添“光彩”

谈到研究多彩结晶釉,许说:德化白瓷闻名天下,素有“中国白”的美誉。但一味地以单一白出现,又未免略嫌单调,而手工彩绘的陶瓷又显得不自然,雕琢味太浓。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现状,触动了许的创作研究冲动。

于是,许在反复的研究烧制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他通过在釉料配制过程中,将极其微量的特殊分子融入本地的瓷土釉料之中,利用火焰的温差加以控制,让分子自然地开裂、爆炸。

同时,通过窑炉烧制过程的火候变化控制釉体结晶变化。由于其烧制的成败还取决于釉药的配方、施釉的技巧、造型的变化及火候的控制等诸多因素,科技含量很高,属于流动性大而自然开花的特殊釉彩,必须长时间循环及在高温下烧成,成功的难度很大。

为了掌握结晶釉釉料的配制,许瑞峰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烧制,一次次地失败。然而许瑞峰并不泄气,他不停地学习探索,白天创作时想着它,晚上学习时还是想着它,达到了几近痴迷的地步……

每一件都是“孤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探索,许瑞峰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多彩结晶釉,它的图案别致、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色彩鲜艳多姿,又浑然天成,毫无人工雕琢之意。

其结晶体结构疏密有致,且布满冰片状、雪花状的结晶花,有的像碧海珊瑚,有的像绮丽花团,有的像雪海丘陵,有的像鱼鳞结晶,花瓣、样式、颜色变化多端,脉络分明,层次丰富,加上釉面自然流动的效果,使晶花下釉层密布层层的牛毛纹,胎薄釉匀,浑然天成,和谐美观,意境深远。结晶花的表面略显凹凸不平,富有层次感,若以手指轻叩瓶体,其声脆如磬。

据介绍,由于多彩结晶釉有无穷的变化,每一次烧制都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瓷器的造型可以相同外,每件作品图案开花的颜色、形状、位置、大小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件都是孤品,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谈及今后的创作思路,许瑞峰表示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继续对釉里红多彩结晶釉和辣椒红釉的研究攻关,力求将结晶花与陶瓷器物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创作出更加精致的作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文化:龙和御印装饰的瓷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文化:龙和御印装饰的瓷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