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墙面 > 导航 >

“闻”瓷 

“闻”瓷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6-13

瓷砖墙面。

鉴定陶瓷一般来说还是凭经验,用目测、靠手摸。对陶瓷的真假及其质地属性的测定方法带有主观性,随意性,以此来判断,走眼不可避免。

鉴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面对从未见过,文献上也未记载的奇异品种。但这不意味着陶瓷不可知。无论什么样高精尖、难以识别的陶瓷,最终将会被人们破解、认识,从而辨其真伪。

众所周知,医生诊病离不了“望、闻、问、切”。我觉得鉴定陶瓷除了运用“望”和“问”这两种手段以外,还应当运用“闻”这种手段。我这里所说的“闻”有别于医生诊病之“闻”,是用鼻子直接在陶瓷上闻,站它上面有无气味,如果能闻到一种气味,那就要特别注意。

有的气味可以显示鉴定对象之真假。比如具有土腥味的陶瓷一般都真,像唐三彩之类;相反不具土腥味,只具土香味的陶器一般都假,像仿唐三彩之类的假出土陶器。又比如具有硫酸、高锰酸钾等酸味或胶水、烟熏、化学药水等等气味的陶瓷一般都假。我见过不少用高锰酸钾染红的假钧窑器,只要拿在手上,用鼻一闻,真假便知。

发出古香味的陶瓷一般都较真,但真闻出这种古香味非一般人亦非一日之功可以闻出来,要相当功夫道行、相当的嗅觉方能实现。这种方法看似荒诞神秘,实则客观存在,不可忽视。必须区分的是这种古香不是人为造作的土香,而是悠悠岁月散发出来的自然香。

总之,鉴定陶瓷除了“望”、“问”以外,还要“闻”方可“切”,还要通过其他方法综合判断,方可得出结论。当然,鉴定陶瓷时“闻”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对那些无气味的陶瓷,则另当别论,不在此列。

当然,“闻”也包括听觉,用手或用物体敲击陶瓷,听其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来辨别其真伪。古陶大多声音沙哑,仿品则清脆响亮。有些古瓷因瓷化程度高,胎骨坚硬密实,叩之会发出金属声,例如古吉州窑产品;赝品则相反,声音发“冷”、清脆不带沙哑。

鉴定陶瓷也要“闻”,“闻”中有学问。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古瓷选购—古瓷和仿古瓷的区别


真正的古代瓷器是国家的文物,是“无价之宝”,而仿古瓷却是作伪处理的假古董,如果作伪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样怎么区别它们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的7个方面来鉴别古瓷器收藏品:

1.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如玉;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但是仿古瓷往往做去浮光的处理,主要方法有:

①用酸涂或浸,但釉面苍白,在放大镜下见伤痕。

②用兽皮打磨,但在放大镜下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状纹。

③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或烟久薰,但釉色不正。 

④入土久埋

2.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伪造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

3.瓷器纹饰,真者用笔(刀)流利自然,伪者则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

4.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损,易变色,或只留下痕迹;新瓷金色鲜艳,光泽耀眼。

5.古瓷中的低温铅釉,釉面可见一层银色,瓜皮绿釉较明显,新瓷则无。

6.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达一百年之久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围有“彩虹”般的光晕,有的仅隔60年的釉上彩瓷也会出现此现象,但年岁愈久愈明显。

7.旧胎后挂彩自光绪以来多见,解放后很少见。是否属于后挂彩,着重看如下几个方面:

①釉上彩色是否有当时彩色特征:

②纹样的布局、形象、用笔等是否有当时的风格。后加彩多画的拘谨,呆板,纤细,缺乏当时的风格;

③纹样是否压着了釉面伤痕,有这现象的必然是后加彩;

④后挂彩的彩色一般光泽度强。此后,后加款、换底、换款、换口、补彩、修补器物残缺等现象也在鉴定中常遇见,都必须认真区别。

另外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不应盲目跟风,选购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对古瓷器类产品知识,要有一定的认知。要从各个年代所产陶瓷的特点来鉴别。

回流瓷不尽是掠夺瓷


清代雍正·青花纹章瓷板沿碟

清代雍正·青花纹章瓷板沿碟

清代雍正·青花纹章瓷板沿碟

纵观近20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传统的宫廷官窑古瓷一直都是被众藏家追捧的对象。而最近几年的中国明清外销古瓷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媒体的视线,前所未有地被收藏界所关注着。

我们都知道,在收藏界行家们的眼中“回流瓷”被分为“掠夺瓷”与“出口瓷”。大多数收藏家意识中的“出口瓷”,即所谓的“外销瓷”。“外销瓷”通常都会被解释为,就是古时中国人在国内成批量所烧制生产的陶瓷卖往国外的商品。

属于正常贸易的陶瓷商品,往往是藏界所定义的“外销瓷”。而在海外回流的文物古瓷中,不仅有出口的外销瓷,亦会有一些传统的中国古陶瓷。不具异地风情的中国陶瓷之所以会出现在海外很大的一个原因,还是当时的外敌入侵时所掠夺而去的文物。这种“掠夺瓷”的回流文物,最常被古董行家们视为列强的侵华罪证。

收藏界对于回流瓷的认知上,还很多初学爱好者并不知道除了“外销瓷”、“掠夺瓷”外,还有一种更为特殊的外销瓷,即“定制瓷”。“定制瓷”也是属于外销瓷中的其中一种,与普通的成批量烧制生产的贸易瓷不同,它们是属于外国人特定的“定制瓷”。这类定制外销瓷在学术上被称为“纹章瓷”,其设计制作质地要比普通的外销瓷更为精美细腻。

纹章瓷,是当时西方贵族订购需求者委托中国的陶瓷贸易商特别定制而烧造的瓷器。这样的瓷器相当于外销瓷中的“官窑瓷”,其生产量相对要少很多。因为不是“大路货”的贸易外销瓷,所以它的价值要比一般的商品瓷贵很多。提及“纹章瓷”的造工技艺及用料质地,当然也是要比“大路货”的外销瓷要精致。其绘画通常都是以表现西方的人文历史、宗教文化等内容为主。除此以外,纹章瓷比起一般的普通外销瓷更为显著的特征还是其器皿身上都会有一个特定的标记纹饰。这也是我们在商业上常说的“标志”,是订购买家特意要求打上的记号。这些记号一般都是订购单位的团体或家族的“徽章”、“商标”等。相当于我们中国官窑瓷器中的款识,也是奢华高贵的象征。

然而,收藏市场上不仅这样的古董“官窑”外销瓷少,就连“大路货”的古董外销商品瓷也非常少了。一般常见的外销瓷都是清代中晚期的“人物山水亭台楼阁纹”的青花瓷,这类青花外销瓷由于画景中绘有一条桥,加上又是青花蓝釉,被珠三角的一些古玩收藏行家们称之为“蓝桥碟”。“蓝桥碟”当属“广彩瓷”外,又一个行家们所能见到最多的外销瓷器品种,而笔者的获奖文学代表作《沧海龙吟赏古瓷》一文中的古瓷题材就是以“蓝桥碟”为对象的。这种外销瓷的造型以圆形、椭圆形及八菱形为常见,其尺寸一般都比较大,通常口径40厘米左右的最为普遍。

大约在10年前,40厘米左右的“蓝桥碟”一些市场商家之间的“行家价”不会超过1000元,5、6年前则大约在4000元以内。而最近的这几年这类的外销碟行家之间的买卖通常是在6000-8000元左右,笔者也偶有在拍场上见得,一般起拍估价均为4-6万左右。尚若是市场古玩行家卖给外行投资者,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取拍卖价的3到6折左右,而且在未来的几年内价格仍要猛然大涨。

以上分析的是属于普通“大路货”级别的商品外销瓷的行情动态,当然是不能与“纹章瓷”这样的特殊定烧瓷相比拟。但市场上却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许多行家都会把“纹章瓷”与传统的“外销瓷”混为一体了。特别是在民族意识更为团结的这几年,一提及外销瓷人们就联想到回流瓷。而“回流瓷”的概念早已在大众的心目中被潜意识地定义为了“掠夺瓷”。但这是很片面的说法,甚至还会误导旁人。应该说是“出口转内销”的“外来”文物。说白了,这就是古时的西方古董,只不过其生产的地点在中国而已。如此一来,“回流瓷”中的“纹章瓷”当属外销古瓷中的精髓。

前几个月笔者正好在美国华人收藏协会荣誉会长、法国华人收藏协会顾问、广州古玩行业商会顾问黄金源老师的瓦趣轩珍品展及《瓦趣轩品瓷》新书发布会上见得一件清代雍正时期的青花纹章瓷外销瓷碟。该外销瓷碟青花发色淡雅,衬以耀眼的彩色徽章正是典型的纹章瓷。尔后笔者再次私下再次到瓦趣轩博物馆拜访著名的国际古董鉴藏家黄俊然老师时,他亦表示该瓷应是中国来样订制的外国官用瓷。不过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时我出席展览开幕时曾拍了不少现场的相片。我把相片上传到自己的QQ空间相册,有不少的行家藏友们都赞赏该瓷碟属于很开门的外销瓷精品。但包括一些收藏大腕在内的朋友们,都没有人提及这回流古瓷是纹章瓷。

2013年6月21日 凌晨

于【岳宝轩】

博文地址:?tj=1

贴花瓷和手绘瓷区分


贴花是怎么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也不费力气,省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用瓷、陈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 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如何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

一、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二、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五、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六、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七、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八、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九、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十、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

康熙瓷


古今通宝收藏小常识(一百二十)

最受中外藏家青睐的藏品——康熙瓷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康熙朝青花瓷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欲滴,代表了清代青花瓷最高水平,它与明代青花瓷迥然有别。康熙青花山水和晕染法的成功运用,不仅可将青花分出许多色阶,而且使画面富有立体感,达到了青花艺术表现的最高水平。青花瓷的种类也大为增加,除青花加彩之外,还派生出了豆青釉青花、天蓝釉青花、洒蓝釉青花、绿釉青花、黄釉青花、浆胎青花等。

胎质:早期胎体厚。中晚期胎土淘炼精细,胎质洁白致密,如糯米粉状。

釉面:早期釉色泛青,釉面有黑棕眼。中期釉面细润滑腻,釉色以亮青釉为主,也有增强白度的浆白釉、粉白釉等。晚期釉色为碧青,给人一种清新明快而又剔透坚硬感。

器型:造型极为丰富,常见器型有碗、盘、瓶、尊、香炉等。官窑器少大件器,大多为小件的日用瓷和文房用具。民窑器型丰富,多大件器,如大型凤尾尊、大方 瓶、棒槌瓶、观音瓶、花觚等。器物制作规整,修坯精细,接痕不明显。具有时代造型特征的青花器型有:凤尾尊、贲把壶(俗称“藏草瓶”)、痰盒、“凉帽式” 碗、圆棒槌瓶、方棒槌瓶等。

青花发色:

康熙早期青花呈色深沉、灰暗,器口多施酱黄釉。

康熙中期(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四十五年1706)青花色泽开始出现浓淡深浅变化,且呈色稳定,青翠雅洁。其层次变化可达数十层。官窑钴料大多采用上等浙青料,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亦使用产自云南的“珠明料”,呈色纯蓝,纯净明亮。康熙中期青花最具特色,也最具美感,其一笔之中分出深浅浓淡,而青分五色,就显出山水风景的层次和立体感来。因而被誉为“五彩青花”或“青花五彩”。同一种青料由于它的浓淡不同,形成了色彩上不同的感受,甚至在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这完全是由工匠们成熟地运用绘笔技巧而有意识地造成的。《陶冶图说》记录了清初描绘青花分工的情况:“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所以一其手,不分其心也。画者、染者分类聚一室,以成划一之;至如边线青箍,出镟坯之手;刻铭书记,归落款之工;写生以肖物为上,仿古以多见为 精。此青花之异于五彩也。”民窑器除精品也使用浙青料之外,更多的是使用江西料、广东料等料。

康熙晚期青花瓷,其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色不稳,出现晕散现象,类似雍正初年产品。

纹饰:官窑器纹饰多为龙、凤、缠枝莲、山水、亭台楼阁等,团龙、团凤是特殊表现手法。民窑器纹饰题材丰富,除一般山水人物之外,还有历史典故,如王羲之爱鹅、竹林七贤、渊明爱菊、张旭醉酒、米芾拜石等;取材于戏剧、小说类的情节,如《封神榜》、《三国志》、《西厢记》、《水浒传》等;有乞福求祥的松鹤延 年、岁寒三友、鹿鹤同春、锦鸡牡丹、灵仙祝寿等图案,取材民俗题材的,如一品清廉、耕织图、渔家乐、多子图等,以及树木花草类,如牡丹玉兰、博古插花、竹兰梅菊等图。

早期纹饰图案和题字往往相配,如画秋叶者,则在画旁题“梧桐叶落,天下皆秋”之类文句。

中期纹饰则流行四季风光、西湖风景、芭蕉梧桐、牡丹、梅花、博古、吉祥图案等。梅花有垂枝梅、冰梅、朵梅,一般仅画花蕊不画花心。这段时期,器物上出现书写长篇诗文,如“兰亭序”、“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秋声赋”等。

晚期纹饰,人物、动物、植物都有。极富特征的是《耕织图》。

底足:露胎的底足能见一圈圈细密的旋坯痕。底足形式多样,有圈足、三足、平底、璧形底。盘、碗圈足较大,挖足较深,以滚圆的“泥鳅背”状为多,底部有缩釉点,如针孔。出现了双圈足盘碟,二层台底瓶、罐、尊,璧形底笔筒等。

款识:康熙时期的青花,特别是民窑器很多都没有年款,这种状况与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张齐仲曾经下令禁止窑户在瓷器上书写年款有关。当时的底款多为仿明代宣德、成化、嘉靖和万历年款。

早期青花瓷器书帝号年款的较少,一般署斋堂名或花押,或画香炉、秋叶于器底。

康熙中期以后,官窑青花瓷器署本朝款成为定制。基本上是楷书,其篆书款不到1%,“康”字的下半部多用半水或楷体“水”字,很少写成“泰”字下半部的“水”字。款识有单圈、双圈、双方框、双长方框,楷书、草书,六字三行、六字二行、四字二行等。其青花款识颜色下沉釉里。

康熙时期,青花呈色青翠明亮的,很少署本朝款,多书成化、嘉靖款识或各种图记及斋堂款。也有仿明代洪武、永乐、宣德、万历年款青花瓷器。

青花瓷-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是青花瓷的一种,是中国明清时期出口于国外的一种瓷器类别。克拉克瓷原产地为中国福建漳州的平和,克

拉克瓷古窑址:五寨洞口陂沟窑、花仔楼窑、田坑窑、大垅窑、二垅窑等。

克拉克瓷名称由来

克拉克瓷名称至今都有争论,目前关于这种出口荷兰等欧洲地区的古代瓷器名称的由来有几种猜测,一种说法荷兰把

最精美的瓷器叫克拉克瓷;

第二种名称说法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

,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第三种说法是克拉克是破损或者裂缝的意思,来自于荷兰语“Kraken”。

克拉克瓷器特点

第一时期(1550-1570),克拉克瓷器边沿和弧腹处没有纹饰;

第二时期(1560-1580),克拉克瓷器有装饰的边沿和未装饰的弧腹;

这两个时期是克拉克瓷器的初始阶段,还没有开光纹饰,但是装饰主题和技术手法,都是跟后来瓷器的结构和器形保

持一致。

第三时期(1575-1590),克拉克瓷器有了开光,内壁有了开光装饰。

第四时期(克拉克瓷器是带状和珠状垂饰纹样的小开光依次把大开光分开。

第五时期和第四时期类似,但是在盘中心的一圈圆形装饰里引进了很多菱口形装饰,偶尔一部分边沿上的小开光会被

填充。

第六时期(1605-1625),卡拉克瓷器把边沿的开光精简为圆形或者近似圆形的开光;菱口装饰继续存在,但是更多

用费具体的动物图案的象征性主题做为装饰。

第七时期(1625-1640)卡拉克瓷器菱口型纹饰被淘汰,类似郁金香纹饰的图案出现,这种郁金香花在之前的几个时

期都没有出现过。

克拉克瓷器胎体呈白色,被烧结,边沿可以着黄色或者橙色胎体薄,略带菱口边,在瓷器壁和沿边有模制的开光纹饰

瓷器釉色是用钴蓝装饰,施釉非常薄的,透明的没有裂纹的釉,口沿一般没有涂釉。釉面没有裂纹,釉面密度较差,

在口沿处容易碎裂。

克拉克瓷主要特色是装饰的样式,有各种各样的菱形纹饰的扇形装饰。

在瓷器内位表面都有大开光,带有流苏和带状装饰的狭小开光,带有灵芝的开光。

克拉克瓷器纹饰有花纹、道教符号、风景、虫纹和象征符号。

克拉克瓷古窑址

克拉克瓷古窑址在五寨、南胜、文峰、九峰等乡镇多见,其中,属县级文物保护的有:内窑仔瓷窑、二垄瓷窑、狗头瓷窑等13处,出土元至明朝的青花瓷,包括碗、盘、碟、酒杯等器物。

瓷盆


“喂,听说了吗,老王家喂狗的那个瓷盆是古董,值一百多万呐!”这条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平静的小村中炸开,老王家成为全村的焦点。

前一天的下午,老王正在喂狗,一个收古董的小贩进门讨水喝。看到喂狗的瓷盆,小贩的眼睛就直了,捧起瓷盆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见到老王,小贩出了一千块的价格,要把瓷盆买走。老王大吃一惊,心下狐疑,坚决不卖。几番纠缠,小贩不得已说出实情——那瓷盆是清朝雍正年官窑做的皇家御用之物,市值一百多万。

小贩走后,老王把瓷盆擦洗干净,藏进屋里。当天晚上,老王早早就把院门关上,还特意放出大黄狗,让它在院子里巡逻。

外贼没来,孩子们却纷纷回来探问情况。大儿子第二天早饭时从邻村过来,二话没说只求看一眼瓷盆。一向很少回家的二儿子也从县城赶回,说是看望二老,拐弯抹角地也想看看那个宝贝瓷盆。还有嫁出去好几年的女儿,一回娘家就提出让她保管瓷盆的建议,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

中午吃完饭,老王刚想睡会儿午觉,大孙子悄悄蹭进来。以为爷爷睡熟了,就在屋里翻箱倒柜找东西。老王睁眼怒喝:“别翻了,你爸你叔都已经翻过了!”

一连几天,老王坐卧不宁,吃啥啥不香。

一个星期后,村里又传出重磅消息:老王家的宝贝是假的!传出话来的是老王的大孙子。原来,头天老王和老伴、孙子三人抱着瓷盆到县里的德祥古玩斋去鉴定。古玩斋的专家说,做这个瓷盆用的釉料及彩绘颜料都是当今的新材质,盆底的“大清雍正年制”字体也不对,是一件现代仿品,市价也就一百块左右。

接着,老王的儿子、媳妇、闺女都以不同的理由回了趟家,发现那个瓷盆已经放回到狗窝跟前。人们紧绷的神经松下来。“空欢喜一场啊!”“老王是想发财想疯了吧!”在众人的嘲笑中,老王一家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老王在自家院墙角挖了一个一米深的大坑,将一个包裹放入坑中,然后把坑填平,再把一口大缸放在坑上面。

此后,人们再也没见过那个瓷盆。

文革瓷、毛瓷——品鉴与收藏


4月24日,由佛山市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中国银行佛山分行财富管理中心,在华夏国际展览中心二楼共同举行文革瓷、毛瓷的专题讲座。此次活动邀请了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益军、品鉴收藏专家陈千山。

专家介绍说,现代陶瓷可分为三个门类。

首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瓷业在我国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号召,也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便相继出现了如千年瓷都景德镇这样的大型生产企业,且在这个时代聚集了大批老陶艺家,这些工厂企业占有着极强的技术人才,如蔡敬标、何水根等一批民国晚期的雕塑名家等,使得这一时期的陶瓷作品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最高艺术水平。

文革“红色官窑瓷”存量少

其次,现代陶瓷中把文革时期的陶瓷单独分为一类,即文革时期陶瓷,眼下正是收藏界的新宠。这一历史时期非常特殊,出产的瓷器大多为瓷像和像章,此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日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其图案多为毛泽东语录、诗词、工农兵图案、英雄人物形象等。其中,尤其以文革晚期研制生产的毛主席专用瓷更具收藏价值,其工艺水平极高,存世量极少,又被称为“红色官窑瓷”,这批瓷器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推崇。

名家将油画风格结合进瓷器

第三种现代瓷叫做当代艺术名家瓷。专家介绍说,当代大师更加注重作品的胎、釉、纹饰、器形的品质和艺术水准,同时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像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在研制他个人作品时曾对高温颜色釉做了多年的反复试验,并运用其自身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将古代诗文、古代画风以及油画风格有机结合。

现代瓷收藏价值已达几十万

“现代瓷的收藏价值已达几万,甚至几十万以上了。”专家介绍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营工厂的陶瓷作品一般都不留个人名款,只有根据瓷器画风找作者或其家人进行鉴别,因此类瓷器距今由有五六十年光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其经济价值与其规格大小、造型、作者、艺术造诣等因素有关。目前民国晚期及解放初期老陶艺家的作品市场行情极好,王锡良、张松茂等老陶艺家的作品尤不多见,市场价均在几万到几十万以上。

鉴别“毛瓷”有四招

关于鉴别方法,专家介绍说,首先,三大类现代瓷在很多方面是不太一样的。起初的国营工厂中的瓷器作品是不留个人名款的,只有根据瓷器画风找到作者或找其家人鉴别,它的经济价值与其规格大小、造型、作者、艺术造诣等因素有关。

另外,文革瓷里尤以“毛瓷”价值最高,比如,1997年毛主席专用瓷中一个小碗在国内被拍至170万,创下单件“毛瓷”市场之最。特别提醒到,藏友现在若想收藏“毛瓷”,要从器形、釉面、纹饰和胎质等四个方面进行鉴别,掌握各类器物的特征和规格,此时期的真品釉白、釉透,均为流水作业,分工较细,而且这批瓷器全部采用的是抚州临川高岭土,全属手工制成,高温烧制,具有胎薄质细、半透明、敲击声悦耳等一系列特点。

第三类的当代艺术家陶瓷的鉴别,则需要藏者首先做功课,了解市场行情,咨询拍卖价格,向大师多请教,也可了解大师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美誉度等。

“现代陶瓷收藏贵在‘文火慢工’,既要心态平和,又要持之以恒。如此坚持多年必有所获,投资回报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专家说。

光绪瓷


晚清瓷

最具收藏潜力

当“清三代”瓷器的价位徘徊在上千万元时,藏家们对其似乎已是遥不可及,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瓷器爱好者有必要对瓷器板块“深耕细作”,深入发掘未来的潜力品种。

瓷器鉴定专家李晓旭表示,在清晚瓷器中,彩瓷收藏行情大涨。其中,光绪瓷以仿效前朝的器形而闻名,在陶瓷工艺制作上和手工绘制水平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而被视为清晚瓷器中的“潜力股”。

没落时期

却大兴制瓷

光绪为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对光绪瓷的关注与当时执政时复兴景德镇瓷器烧制业有重要的因果关系。

了解其文化,必先知其历史。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的光绪皇帝,其母是慈禧之妹。1875年光绪即位,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1875年至1908年,光绪帝在位34年,在清朝前帝中仅次于在位61年的康熙和在位60年的乾隆,历史学者将光绪年间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

执政期间,因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被平息,光绪时期社会秩序相对进入一个所谓“同光中兴”的平稳期。在光绪大婚、慈禧60岁大寿、70岁大寿等重大事件的推动下,上行下效,烧制官瓷,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达到了乾隆以后的盛期。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年,为慈禧“万寿节”烧制瓷器便花费白银将近1.3亿两。

仿古制瓷中

突显创新

清朝开始由盛而衰,到了光绪年间,暮气沉沉。中国古代瓷器从宋、元和明到“清三代”,屡创辉煌,到达了一个历史高峰。而从嘉庆开始,瓷器艺术日薄西山,一代不如一代。

按理说,嘉庆瓷的市场价值应远超光绪瓷。而实际上,光绪瓷的藏家数量远多于嘉庆瓷,其根源在于嘉庆瓷器风格上还是属于乾隆时期的延续,而光绪瓷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也远比嘉庆瓷多。

李晓旭介绍,光绪时期,景德镇仿古瓷的生产达到了乾隆以后的最高峰,仿康熙、乾隆两朝瓷器最多,以仿康熙青花瓷成就最高。有学者认为,虽然是仿古,但制瓷的手工绘制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纹饰丰富多彩,装饰华丽生动。

更重要的是,光绪瓷不仅有仿古,还有创新,如秋操纪念杯、云蝠赏瓶等。釉彩以粉彩、青花及单色釉为主流,创新不少新釉彩品种,如浅绛彩。

堂名款

开始普遍使用

李晓旭介绍,光绪瓷的款识种类也居晚清几朝之首,除常见的干支年款外,堂名款也较多,其中以“长春宫制”、“一善堂”、“慎德堂制”、“退思斋”、“春怡堂制”、“甘泽堂制”等款识的瓷器制作较精。

光绪期间,“大雅斋”款的粉彩瓷水平最高,较常见的是在浅松石绿、佛头青、藕荷等底色上绘花鸟纹饰,色泽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与之前相比,光绪时期的制瓷工艺出现了一个“回光返照”式的发展,制作了一批精良之作。

据记载,从光绪元年到光绪三十四年,景德镇并没有停止过大规模的瓷器烧制,此时期烧制的慈禧御用“大雅斋”款官窑瓷器,是比较少见的精品。常见器型有大缸、花盆、碗、盘、盒等,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器物上,多有“大雅斋”3字款,以及“天地一家春”“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闲章。

存市量大

成交价不高

近年来,光绪瓷上拍的数量日渐增多,存市量很大。据粗略统计,历年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以上的光绪瓷便达十余件,且大部分都出现在近两年。

在2010年,北京保利拍卖一对清光绪御制黄地粉彩百鸟朝凤大瓶,以246.4万元成交,这是光绪瓷的最高记录。同期还以109.76万元拍出一组六扇屏清光绪仿珐琅彩二十四孝瓷板。同年,北京翰海秋拍上,底书“储秀宫制”篆书款的清光绪黄地彩云龙大盘以112万元成交。

“现在光绪瓷的价格远不如清三代的瓷器,而制瓷工艺水平则相差不多,所以价格还不算太高,有很大的收藏潜力。”李晓旭说,嘉道以后,光绪瓷器因为量大,收藏起来比较容易成专题,很可能成为未来晚清官窑瓷器收藏中的一个潜在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