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

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瓷砖墙面 古代瓷器三角

2020-07-03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明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对此,《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咏宋代瓷枕曰:“修内当时秘,千年制朴淳。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不须更鼓响,防值碎椎人。”这时期有不少生产瓷枕出名的窑口,如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巩县窑、湖南长沙窑、江西景德镇等。造型有长方、八方、银锭、花瓣、如意云头,等等。著名的品种也不少,如珍珠地划花枕、白地黑花枕、青白釉枕、三彩枕等。

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见图),长22.2厘米、宽14厘米,高10厘米,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枕的枕面呈一长方形,中间稍凹,两边微翘,面上刻画花卉形图案。枕面下塑两只对称排列的狮子形象,狮子呈伏卧状,分列左右两边,面部表情呈龇牙咧嘴状。左边一狮的右边嘴角上有一小洞,应为出气孔,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烧造时发生炸裂。两狮的中间雕一只彩球,并系有彩带。全器除底部素面外,其余地方皆施以黄、绿、青等釉色,色泽均匀,且浓淡有别。

宋代瓷枕的造型、样式非常丰富,尤其是以塑造为兽状者较为多见,无不是造型精巧,制作细腻。而就此件三彩双狮花卉瓷枕而言,制作者巧妙地把狮子、彩球和瓷枕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可谓是独具匠心,给整件器物平添了一份美感,充分体现了宋代瓷枕制造的工艺水平。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永乐青花双狮纹瓷罐(明)


明永乐青花双狮纹瓷罐

明代瓷器为我国瓷器业发展史上空前繁盛的时期,其产品和品种均超越以前各代,特别是明永乐、宣德两朝更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向以其胎釉精细、花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秀美而著称。

为什么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能如此名贵而受到人们青睐?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更加注重胎料和釉料的漂洗和拣选,去除了胎土中杂质,故其胎质较洪武时期更为细洁、坚实,胎色洁白,釉面匀净光亮、釉色白中泛青,造型优雅大方,特别是青花发色浓艳,青翠欲滴,纹饰写意手法高妙,线条流畅生动,形态栩栩如生。众所周知,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最大的特点是由于当时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泥勃青”料,而这种青料含有高铁低锰,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来,同时又因含铁高,在烧制过程中在青花上会出现黑斑点,平添了几分自然美,而成为永乐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明永乐年间烧造的青花缠枝双狮纹瓷罐(见图),瓷质洁白而细腻,釉面光亮而古朴,青花发色淡雅而不失靓丽,古朴中蕴含着灵秀的风骨,画面洒脱自然而浪漫,可谓独具匠心之作,特别是腹部前后画的两只狮子只用了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威猛与动感,张狂与霸气,表现得淋离尽致。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圆器与其他年代的青花瓷圆器最大的区别是口沿有锋利的棱边,用手摸之割手的感觉非常明显,这是对明永乐青花断代的一个最重要依据。

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器的鉴定,具体特点有如下几点:(1)胎质:较洁白、细腻,一般薄而轻,露胎处常常带有返氧化铁,呈现有少量黑斑点;(2)釉色:青料多用进口的“苏泥勃青”白中闪青,润厚莹亮,犹如一件失去光亮的玉器;(3)造型:大件较少,多生活用器,矮圈足,底平整较稳健;(4)纹饰:风格拙重,图案单纯,但绘画紧凑,不繁复,常见有双龙、双狮及花卉等纹饰,画风多写意,少工笔画,而且画技浪漫、夸张、自然。

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产地


宋金元三彩枕,是指在宋金元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瓷枕,先素烧胎体,再在胎体上施彩釉,低温烧成,釉色呈绿、黄、白、酱等多种色彩,以北方窑口烧造为主,窑炉主要是北方典型的馒头窑。装烧工具有支垫具、匣钵、垫饼等。三彩枕的侧面上遗留有三枚支钉痕,表明是用三岔形支钉支撑、侧置入窑烧制而成的。

模印卉纹束腰枕(金磁州窑)

绿釉八角枕(南宋吉州窑)江西省博物馆藏

宋金元三彩枕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在装饰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图案也是同时期三彩器中最丰富、最有特点的。我们主要根据三彩陶瓷枕的造型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Ⅰ类:箱形枕。由枕面、枕底及枕墙粘合成型。此种枕最常见,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长方形枕。发现的数量最多。棱角分明,枕面平坦或稍微内凹,两端微翘。按釉色、装饰又可明显分为3组:

第一组,枕面主题为折枝花朵,个别为人物、动物纹。纹饰规整,布局多为长方形边框内刻划菱形开光,开光内刻划花朵,开光外饰花草纹。釉的颜色较多。这类三彩枕最早出现于北宋中期以后,金代依旧流行。代表性藏品有:

1、河南内黄县宋墓出土者,枕面开光内分别饰红色葵花和牡丹花,四周上首绘青色花卉,下首饰白釉,枕底面未施釉,微平。

2、新安宋墓出土的三彩莲花纹枕,枕面绘缠枝纹和荷叶荷花,上有铭文“镇宅大吉”,墓葬年代为北宋中期宋哲宗时期。

3、故宫博物院藏刻花人物纹枕,上半部及枕面周围均饰绿釉,枕面中心饰二人物行走在草丛中,绿树和黄色的朵云作陪衬,两侧均为黄地开光折枝花一枝。

4、1956年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出土叶纹枕。枕面稍凹,用黄、绿、褐彩绘成由花卉纹、十字纹等组成的树叶纹。

第二组枕面装饰以人物为主题。目前仅发现两件,年代为12世纪中后期。

1、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三彩人物枕,开光内刻绘人物图案,两边刻唐诗,款为“隆兴元年”,底有“张家造”戳樱这件瓷枕应为观台磁州窑的产品,原因有两点:首先,目前发现这种戳影张家造”标志的窑址仅有磁州窑和吉州窑,且吉州窑址目前仅发现了舒、赵、郭、谢四姓,未发现张姓;其次,吉州窑的三彩枕存世极少,以绿釉枕居多,且多束腰形、八角形,极少见到这种绘制三彩人物的长方形枕。

2、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绍兴五年枕,有学者推测这件瓷枕是南方窑址烧造。南宋建立初期,北方地区为金人占领,时局混乱,窑业工人纷纷南迁,将工艺方法带到南方。但到目前为止,发现三彩枕残片的南方窑址仅有吉州窑,却没发现这种类型的瓷枕残片,因此该绍兴五年枕是否为南方窑址生产还不能肯定。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金济源勋掌窑址)河南博物院藏

第三组枕面装饰以故事为主题,人物融入故事之中,变成故事的一部分。也有元代流行的叶形纹枕面中央绘图的形式,中心画面两边还配有花卉图案,枕壁均饰有花卉图案。标本为:

萧何追韩信图枕(元三彩)北京房山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1、北京房山出土的三彩枕,枕面图案为“萧何月下追韩信”,发掘者将年代定为宋代,其实是不对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瓷枕的主题图案为“萧何月下追韩信”,此图案用于瓷器最早见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花人物纹梅瓶,两个图案中人物的衣着、冠饰、马儿奔跑的姿态、景物的点缀、整体构图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次,枕壁也装饰花草纹,这在北宋的瓷枕中是看不到的;再次,这类瓷枕通常较大,面长通常在40厘米以上。所以推断这类瓷枕为元代瓷枕。

2、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枕面刻划一个幼童在莲花之中嬉戏,寓意“连生贵子”。

二、圆形枕,枕面呈圆形,枕体与枕面的形状相应。圆形枕于北宋晚期出现,流行于金代。标本为:

1、河南辉县墓葬出土三彩刻花枕,前低后高,枕面上以双阴线边框内刻划一菱形图案,中心部位刻划牡丹纹。枕面施绿釉,腰部褐釉。

2、山西离石出土枕,枕面剔刻莲花,枕壁模印缠枝牡丹,花纹突起,年代大致为金代。

3、山西太原出土绿釉剔花枕,枕面剔缠枝牡丹花。

三、腰圆形枕。枕前墙明显内曲,后墙外凸,两侧成为圆弧形,类似于人的腰部。典型标本有:

1、洛阳白马寺出土牡丹纹枕,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一件正隆元年款的绿釉划花牡丹纹枕极为类似。年代为宋金时期。

2、南越王墓博物馆藏多件,淡红色胎,三彩釉有开片,枕面多为花卉纹。

3、河北省博物馆藏牡丹纹枕,胎砖红色,釉呈黄绿褐三色,中心绘折枝牡丹。

4、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刻花枕,枕面饰有绿色的荷叶和黄色的莲花,枕缘刻有繁缛的荷叶纹,并施厚重的绿釉。

推断这类瓷枕流行于宋金时期。

三彩牡丹纹枕(金)洛阳博物馆藏

四、束腰形枕。枕的侧面为正方形,其余四面均匀内曲。典型标本为:

1、1976年洛阳出土三彩诗文枕,枕面四面正中开光绿地内刻划北曲小令四首。

2、1969年洛阳出土三彩诗词枕,枕顶正方形,上饰黄地、绿叶、白色五瓣花朵,枕身四面刻暗褐色行书北曲小令,词牌为“庆宣和”“赏花时”“落梅风”。

3、日本松冈美术馆藏,与上述两件类似,应同为洛阳地区出土。

这类诗文枕集中出土于洛阳地区。诗文枕种类繁多,但有纪年的却很少,它们的生产年代基本集中在12世纪初中期。如日本梅泽纪念馆藏绍兴三年款的绿釉诗文长方形枕、美国私人藏绍兴元年款的诗文腰圆形枕,另外还有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白底黑花诗文枕,秦大树先生认为其年代为金晚期以后。

三彩莲塘游鸭纹枕(北宋当阳峪窑)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人物故事纹如意头枕(金)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另外还有花卉纹或几何纹束腰形枕,年代为宋金时期。

五、三瓣花形枕:边壁竖直,枕面均饰有双线边框,边框内刻划图案,枕壁印有菱格花纹,黑色釉作底。标本为:

1、山西侯马金墓出土的三彩童子戏莲纹枕,枕面略残,剔花,饰童子戏莲图。花上施白釉,荷叶及地纹施绿釉,点施黄釉。

2、南越王墓博物馆馆藏多件三瓣花形枕,枕面分别绘有婴孩、鱼、花卉纹等。

有学者推断这种黑色釉作底的三彩枕为山西窑场生产,流行年代为金代。

六、六角形枕:可能是将长方形枕的后墙两角切去制成六角形,两面高,中间略低,微有坡度。这类瓷枕发现不多,往往以黑色釉作底。

1、南越王墓博物馆藏枕,三彩釉,枕面正中刻划五言绝句诗。

2、陕西清涧出土的瓷枕,枕面画莲池少女仙鹤图。釉色呈深绿色,枕面四周有黄白釉彩装饰。

3、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枕,枕面刻划水禽纹。

推测为山西窑场生产,年代为金代。

七、扇形枕:枕面呈弧梯形,前侧墙莹,有浅浮雕效果。均饰黄绿两色釉,这类瓷枕最大的特点是在枕的边侧有模印的“福、禄”纹,用“福”字和动物的鹿形来表示。有的单色低温釉瓷枕除了“福”字、鹿纹外,还加上了两位寿星。标本为:

1、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承安五年枕。

2、山西长治故漳金大定29年墓出土瓷枕,残,黄绿釉。

3、南越王墓博物馆藏枕,2件,黄绿釉。

4、河南汤阴文管所藏枕,上饰刻划鱼纹,四周线刻以莲弦纹,釉彩以绿釉为主,辅以黄、白釉。

这类瓷枕的流行年代为金代晚期。

另外,还有一些箱形枕,由于发现数量较少,无法作型式分析,现列举如下:

鞍形枕,仅在江西吉水发现一件。枕两头呈圆筒状,筒端各有一圆孔,筒壁划花,枕侧似碟形,黄、绿釉,与北方发现的三彩枕差别较大,应为南方吉州窑所产。年代为南宋嘉熙元年。

如意头形枕,仅是枕面做成如意头形,枕面绘一折枝牡丹,枕座出边,其边沿和枕面边沿压印不同的纹饰。仅发现两件,均为南越王博物馆藏品。年代大致为北宋至金代。

八角形枕,发现两件,均为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

元宝形枕,芝田三彩窑发现一件,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有两件。

第Ⅱ类:象生枕。仿照人、兽等造型作为枕座或枕体,或在其背上开出枕面。是瓷枕的一个重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狮形枕:枕座有单狮和双狮两种,以双狮戏绣球较为精彩。

单狮枕,瓷枕为一卷曲的雄狮。前肢并拢向前作俯首状,后肢内曲。

1、山东聊城出土狮形枕,狮背枕面呈椭圆形,通体施釉,鬃毛为黄色,狮身绿色,还点缀有黑、白色。

2、郑州宋墓出土枕,狮背枕面有如意形和椭圆形两种,如意形枕面刻有盛开的牡丹花。

3、山西侯马墓葬出土枕,枕座塑成卧狮形。

双狮枕?枕面呈圆形、长方形或如意形,中间微凹,两端微翘。值得一提的是工匠把狮子、彩球和瓷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洛阳王城花园出土狮形枕,如意形枕面刻有盛开的牡丹花,枕面下蹲伏双狮作枕座,两狮中间塑一彩球。

2、云南省博物馆藏枕,枕面长方形,枕下塑双狮戏绣球。釉色以黄绿釉为主。

3、河南汤阴文管所藏枕,枕面椭圆形,器表釉色以绿釉为主,辅以黄黑色釉,腹部饰双狮戏绣球纹。

此外,南越王墓博物馆也藏有多件狮形枕。这类枕的年代大致为宋金时期。

二、虎形枕

1、河北省博物馆藏虎形枕,整体为卧虎状,一端塑虎头,一端塑虎尾,虎尾盘至前身近肘部,虎背为枕面,呈荷叶状。

2、大同市博物馆藏枕,枕面为荷叶状,上由花纹样,施绿釉。虎身施黄褐两色釉,枕背面塑树木山石,施绿釉。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金代磁州窑虎枕,造型为卧虎状,枕面白底黑花,枕底墨书“大定二年六月廿六□家”,与上述两件虎枕造型极为形似。推测三彩虎枕的流行年代为金代。

三、童子荷叶枕

童子荷叶枕(宋金)河南博物院藏

枕座为一熟睡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孩童隐匿在一片荷叶之下,荷叶巧妙地塑为弧形枕面。釉色为黄绿白三彩。这类瓷枕集中出土于河南地区,河南上蔡县、洛阳涧西区、郏县、叶县均有出土。南越王墓博物馆也有收藏。河南郏县出土的童子荷叶枕伴出北宋末期铜钱,金墓常见宋代铜钱,所以该枕年代应不早于北宋末期,金代的可能性更大。

除此之外,河南宝丰宋墓出土的一件卧人枕,造型别致,装饰精美。瓷枕人物为男性青年,侧卧,作熟睡状。人物身前有一组动物浮雕,一蛙一鹤一鹿,瓷枕背后有一组浮雕群像,组成了一个故事画面。枕面为中前高、边后高的半莲叶状,刻划花草纹。推测为宝丰县清凉寺窑产品。

产地、时代及工艺

根据已搜集的材料统计,宋金元时期烧造三彩枕的窑址有近20个。

三彩剔刻兔纹枕(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河南窑场

1、济源勋掌窑,出土两件三彩枕及80余块三彩器残片。两件三彩枕均为长方形,一件长63厘米,枕面刻划人物听琴图;一件长48、8厘米,枕面刻划婴戏莲花纹。胎呈浅红色,器表施绿、黄、褐红、黑、白诸釉,以绿色为主调。装饰采用刻划填彩的传统方法,花纹线条流畅。与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三彩枕在风格、胎釉、装饰及尺寸等方面都极为类似,应为该窑烧造。推测济源勋掌窑为金元窑址。

2、巩义芝田窑,准确说来它应该是宋金时期一个专门烧造低温釉陶瓷器的窑场,其中三彩枕为其主要产品。北宋皇陵、寺院出土的三彩枕的装饰风格与巩义芝田窑采集的三彩器残片的风格极其类似,推测应为巩义芝田窑的产品,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里是供应宋陵使用的三彩器物作坊。

3、宝丰清凉寺窑,其三彩器仅见于遗址的第三层,且数量较多,仅次于青釉和白釉器,居于第三。三彩枕集模英刻划、贴塑于一体,以酱、绿、黄为基本色调,胎色灰白,胎质坚硬。枕大致有荷叶枕、双狮枕、长方形枕三种形制。宝丰宋墓出土有一件卧人枕,推测为该窑产品。洛阳王城花园出土的宋代三彩双狮枕,与窑址出土的双狮枕同为如意头形枕面,枕面正中刻划牡丹纹,枕壁施双狮戏绣球纹,应为该窑产品。

4、鲁山段店窑,其三彩枕胎质较疏松。主要造型有腰圆形、长方形、六角形枕和虎形枕。虎形枕系模印而成,先以黄釉作底色,然后施绿彩。大同市博物馆和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虎形枕推测为该窑的产品。

5、禹州钧台窑,出土了少量的宋三彩,以三彩枕为代表。

6、禹县扒村窑,仅发现几枚三彩枕残片。扒村窑烧造的时间上下限约在宋、元数百年间。

7、临汝严和店窑,仅发现一件三彩狮残片,推测应为三彩狮形枕残片。

8、密县西关窑,三彩枕残片集中出在窑址的宋代文化层。

9、洛阳新安窑,仅发现两块三彩束腰枕残片。

10、修武当阳峪窑,其中一座窑炉的炉窑床上残留有小支烧具和三彩片,推测该窑炉是烧三彩制品的。出土三彩枕均为残片。

11、登封曲河窑,采集到大量三彩枕残片,有一种为兽形枕,兽作卧状,背托枕面。郑州出土的三彩狮形枕可能为该窑生产。

二、河北窑场

1、观台磁州窑,三彩枕主要出自窑址的第四、五、六组地层单位,以第五组为最多,年代主要处于北宋中晚期到元代成宗大德年间。磁州窑三彩枕主要施黄绿釉,以绿釉为主,以黄釉作点缀和装饰。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隆兴元年黄绿白釉划花诗文枕,底有“张家造”戳印,是典型的磁州窑产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金承安五年黄绿釉扇形枕,与观台磁州窑ⅢA型枕类似,不见于其他窑址,应为观台磁州窑产品。

2、观兵台磁州窑,调查发现了一些三彩莹枕片。

三、山东窑场

淄博博山大街窑,三彩枕出土于窑址第二层。该层还出土了数量不少的青釉莹碗和莹盘,内底多刮釉一周,具有北方地区金代瓷窑装烧方法特色,所以博山大街窑出土三彩枕的年代为宋金时期。

四、江西窑场

吉州永和窑,发现一些三彩枕残片。江西吉水宋墓出土的鞍形三彩枕应为吉州窑产品。

五、山西窑场

长治八义窑,仅发现一些三彩残片。山西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产瓷区,窑址分布广泛,瓷器品种丰富,有“北黑、中白、南琉璃”之称。但窑址绝大部分未经发掘,资料很少。在晋南地区还有一种以黑彩作底釉的三彩枕,如山西侯马金墓出土的三彩童子戏莲枕,为其他地区不见,应为山西窑场生产。

晋南剔刻童子枕(金)

明永乐青花双狮纹瓷罐欣赏


明代瓷器为我国瓷器业发展史上空前繁盛的时期,其产品和品种均超越以前各代,特别是明永乐、宣德两朝更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向以其胎釉精细、花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秀美而著称。

为什么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能如此名贵而受到人们青睐?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更加注重胎料和釉料的漂洗和拣选,去除了胎土中杂质,故其胎质较洪武时期更为细洁、坚实,胎色洁白,釉面匀净光亮、釉色白中泛青,造型优雅大方,特别是青花发色浓艳,青翠欲滴,纹饰写意手法高妙,线条流畅生动,形态栩栩如生。众所周知,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最大的特点是由于当时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泥勃青”料,而这种青料含有高铁低锰,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来,同时又因含铁高,在烧制过程中在青花上会出现黑斑点,平添了几分自然美,而成为永乐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明永乐年间烧造的青花缠枝双狮纹瓷罐,瓷质洁白而细腻,釉面光亮而古朴,青花发色淡雅而不失靓丽,古朴中蕴含着灵秀的风骨,画面洒脱自然而浪漫,可谓独具匠心之作,特别是腹部前后画的两只狮子只用了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威猛与动感,张狂与霸气,表现得淋离尽致。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圆器与其他年代的青花瓷圆器最大的区别是口沿有锋利的棱边,用手摸之割手的感觉非常明显,这是对明永乐青花断代的一个最重要依据。

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器的鉴定,具体特点有如下几点:(1)胎质:较洁白、细腻,一般薄而轻,露胎处常常带有返氧化铁,呈现有少量黑斑点;(2)釉色:青料多用进口的“苏泥勃青”白中闪青,润厚莹亮,犹如一件失去光亮的玉器;(3)造型:大件较少,多生活用器,矮圈足,底平整较稳健;(4)纹饰:风格拙重,图案单纯,但绘画紧凑,不繁复,常见有双龙、双狮及花卉等纹饰,画风多写意,少工笔画,而且画技浪漫、夸张、自然。

安阳博物馆收藏的宋代瓷枕


安阳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位于古都安阳,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源地。今天有幸去安阳博物馆参观宋代瓷枕。博物馆收藏的瓷枕主要是隋代安阳相州窑和宋代耀州窑白瓷枕,以宋代“张家造”地款的婴戏枕最为精美,瓷枕也是宋代磁州窑艺术特征的主要代表。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日用寝具和诊脉用的,到了宋代有很多种类的瓷枕用于陪葬之用的陶瓷枕。瓷枕的造型与纹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文化、习俗、时尚、追求等方面,随着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按照不同朝代、不同产地也各有差别。唐和五代(公元7~10世纪)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时代(公元10~13世纪)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装饰手法。随着制瓷业在工艺技术、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瓷枕所展现出的工艺、艺术成就也越来越辉煌。

除了宋代的磁州窑系之外,中国南北各地的许多著名瓷窑都曾烧制过精美的瓷枕,各地所产的瓷枕在工艺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也各有特色,其总体风格与相应的时代和瓷窑特色相一致。

宋代瓷枕的形制

安阳博物馆的宋代瓷枕形式主要长方形、椭圆形、腰圆形、六角形、八方形、女瓷枕、童子荷叶枕、云头形、方形、婴儿枕、鸳鸯瓷枕、花瓣形、鸡心形等。枕面、枕壁常有白釉黑花、剔花、刻画、堆塑等纹饰。黑加白体现了精美的古典美,也是宋代磁州窑经典釉色和花纹。

瓷枕纹饰内容

花鸟、人物故事、动物、山水、婴戏、诗词曲赋。

瓷枕纹饰

双狮花卉瓷枕

鸳鸯枕

黑花荷莲纹瓷枕

牡丹纹瓷枕

人物纹

山水纹

文字纹

婴戏瓷枕

婴戏枕是我国瓷器装饰的典型纹饰之一,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宋代以后,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儿童活泼之态表现的十分传神。婴戏图的大量使用,体现了人民自古至今对孩童无限关爱与期望,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

白釉褐彩芦雁纹瓷枕

白釉褐彩水纹枕

清道光黄地素三彩双龙纹盘


素三彩是明清景德镇生产的彩瓷品种之一,以黄、绿、紫三色装饰彩料为主,有时还加少许白彩和黑彩,因无红彩,色调冷艳、素雅,故称为“素三彩”。素三彩器始烧于明代,清代延烧。其中的黄地素三彩品种创烧于康熙朝,一直延续至清末。其制作方法,先在素胎上刻出纹饰的轮廓线,再填上各种低温彩为纹饰,罩黄釉为地,再入窑烧造而成。黄地素三彩在素胎上刻出纹饰的轮廓线,采用的是雕瓷工艺。雕瓷是陶瓷装饰技法之一,通过圆雕、镂雕,浮雕等雕刻技法在瓷器上刻出纹饰来凸现立体图案。清代晚期雕瓷艺术极为盛行。

如图所示是一只清道光黄地素三彩双龙纹盘(图1),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该盘高2.7、口径10.7、足径6.8厘米,敞口,浅弧壁,圈足,圈足内施黄釉,有青花篆体“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图2),青花釉料因黄釉的衬托呈现为蓝黑色。盘内底双围栏内绘双龙戏珠纹,紫、绿两条龙一升一降相对舞动。内弧壁间饰六朵花果纹。外弧壁同样以紫(图3)、绿(图4)绘两条游龙。

这件清道光黄地素三彩双龙纹盘,盘心采用刻划填彩的方式,使图案产生浅浮雕的视觉效果,盘外壁纹样则采用平涂的方式。这种制式龙盘为清代官窑传统样式,有清一代均有延烧,直至宣统,唯龙纹所刻愈早愈精,愈晚愈拙。

如何区分唐三彩是陶还是瓷-唐三彩


陶瓷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6500多年前,甘肃马家窑和齐家文化中,均发现了大量精美彩陶。

在唐代,厚葬的风俗使作为冥器的唐三彩发展迅速,成为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陶瓷业到宋代得到了蓬勃发展,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日趋丰富,明朝青花瓷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您知道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唐三彩不是瓷而是陶吗?它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陶和瓷经常并称,但是您知道陶和瓷之间的区别吗?让我们为您一一道来。

一、陶和瓷的吸水率不同

国标中,陶和瓷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的,吸水率小于0.5%的为瓷,大于10%的为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

二、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四、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五、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六、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瓷器和陶器虽然不同,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瓷枕鉴赏


主持人: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醉花荫》中就写到“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词句,那么经过后人的考证呢,其实这个玉枕呢指的就是瓷枕。哎 说到这个瓷枕呢,因为现在传世的不多,所以每次在拍卖会上,它总是显得那样的凤毛麟角。那么北京的韩毅先生,他就收藏了一个瓷枕。但是对于它是真的是假的?是什么年代的?他自己呢拿不准那么今天我们的《专家鉴定室》呢就会帮他来长长眼。

老窑瓷器中的一些日用器,如:瓷枕、瓶、碗、罐等,是韩毅的重点收藏对象。所谓的老窑瓷器,是指明清以前一些窑口烧造的瓷器。韩毅是18岁时从老家当兵来到北京的,后来喜欢上了收藏。

[收藏爱好者:韩毅:我迷上收藏是在二十年前,喜欢收藏老窑瓷器,因为它它价值升迁比较大。这块瓷枕是花4000块钱在去年买的,具体情况不清楚,虽然感觉它挺新奇的,但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韩毅说,他急于想让找专家鉴定,就是因为看过这件东西的人说法不一,他也心存疑惑。

主持人:韩毅先生这个瓷枕啊。有不少人都看了,哎,有人说它是五代的,有人说它是宋代的,还有人说它是后仿的,那到底是哪个时代的,是真是假呢?今天我们的《专家鉴定室》呢,邀请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杨静荣先生。杨先生你好!你好。

主持人:哎 现在这个瓷枕已经在这儿,我就看这个个儿,好像是我们大人睡不太合适吧?

杨静荣:没有古代的瓷枕还有比这小的

主持人:你觉得它是大人用的吗?

杨静荣:应当就是。古代人睡觉好像比现在安稳嘛。这枕头都是越来越大的,早期的都比较小。这人正好,你量量你自个

主持人:卡在脖子上是吧。

杨静荣:正好就那么高。

主持人:这个倒比较省料。哎,说到这个瓷器,你像我国是汉代呢开始有了瓷器,那么这个瓷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杨静荣:瓷枕咱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资料,是隋代的,隋代然后到唐代开始发展起来,到宋代达到一个高峰,然后到元代呢则达到了最鼎盛。任何事物到鼎盛了,它就该往下衰落了

主持人:对、对、对。因为我们现在几乎看不到有谁会用这个瓷枕来睡觉,对不对呀?

杨静荣:但是咱们这瓷枕能延续到五十年代甚至到六十年代,在偏远山区还有人烧造。

主持人:那烧造干吗呢?

杨静荣:就睡觉用。那上面写着有一句口号,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主持人:不过在这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说,据了解,应该是宋代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把这个瓷枕作为一件礼物会互相地这个馈赠。对不对。那个时候应该是很丰富吧这种瓷枕的品种?

杨静荣:对,到了宋代的时候,大概咱们现在统计下来,有几十种。

主持人:就是那时侯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呢?

杨静荣:宋朝的时候有,也就是像那个银锭。

主持人:前面你也说到,在宋代呢这种造型的肯定是有,但是要断定它是什么年代的,应该从那几个角度来考证它?

杨静荣:定它的时代看大小,隋代的最小,唐代的稍大一点,再往前发展又大一点。宋代瓷枕比这稍大一点。这在南方比较流行,现在第一只能肯定就是不是北方的,北方呢好像这种银锭形的造型比较少。如果是北方的,釉比这白,那这个是白中泛青,这件瓷枕呢有可能是景德镇(烧)的。

主持人:好,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那最后你看看是真是假,应该怎么来判断?杨静荣:一个是看它这个老化的程度,是人工做的旧,还是自然的老化的,你像它的釉面,这种光泽的失去吧,一般他们都拿酸咬,拿酸咬,或者打磨,有这么几种方法。像这个吧我看了一下,它是自然的磨损,形成的这种光泽消失。

主持人:所以从这个釉面和它的图案可以看出来?对对

主持人:还有别的地方可以看吗?

杨静荣:另外胎子这个做的还是简陋,现在有时候他们仿制的,就是不到位的在哪,就是反而倒,弄得很平整。对,比原来古代的时候做得细了这个。然后再从它的图案跟装饰风格像这个枕头上面这花纹吧,你要猛一看还有点接近唐代的风格,这就是民窑里边咱们说的那种比较潇洒的自由的创作那种风格。

主持人:反正你看不懂,就是一种潇洒。

杨静荣:对、对,确实它虽然很随意,但是它有规律的。你看你怎么看它都是这个花纹,但是说它具体是什么花,这个咱们就有时候

主持人:每个人可以看出不同的东西来,是写意的。

杨静荣:他就是把生活里边的这个自然形象呢,给它抽象出来了,像这种图案装饰风格,时代特别明显。你像到了这个宋代呢,都是牡丹花比较多,另外上面也有这种白地褐彩的。

今天鉴定的瓷枕枕面长为16厘米,宽10厘米,高10.5厘米,釉色白中泛青,上面描绘有黑褐色的花纹。从器物表面看有磨痕,胎底比较粗糙,外观像一个银锭的形状。

瓷枕在宋代相当普及,造型图案非常丰富。由于人们睡觉时难免先看一眼枕头,所以宋代的工匠们还会在枕面上写上一些通俗的妙语格言,让大家欣赏。此外,瓷枕曾是风靡一时的夏令寝具,古人使用后认为,它有有清凉沁肤、去暑怡神的功效,甚至当时有人用“名目益睛,至老可细读书”的句子赞美瓷枕。据说最初瓷枕为民窑大量烧造,后来官窑也有烧造。

主持人:好那么前面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分析啊,从各个角度,那你最后有什么理由,来进行一个总结,它到底是真是假,是什么年代的?

杨静荣:这个主要看什么,看它这个釉面,你像我看了一下,它这个属于自然的,釉面的这个光泽都慢慢失去了,所以从这几方面,就是一个是胎釉,还有自然老化的程度,判断这件东西是真品,断时代,给它定在五代到北宋。

主持人:为什么?

杨静荣:一个是看它那个,刚才讲那大小,另外一个看它的装饰风格,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它的造型,你像这种银锭形的,大部分都出在这个时代。

主持人:那目前这个瓷枕,它在民间的收藏的行情是一个什么情况?

杨静荣:瓷枕原来前几年不太值钱,你像一般的其它窑口,包括磁州窑的,好多原来带诗词的,那都几百块钱,唯一价钱比较高的是定窑的瓷枕,定窑的瓷枕好像卖过上百万,因为定窑原来宋朝时候,给皇宫进过贡,烧过贡瓷。

主持人:那你觉得这个,这个的市场行情?

杨静荣:这个按照现在市场的行情,这个瓷枕原来也就是大概十几年前吧,就是几百块钱,但是现在它升值很快,目前的市场行情,这已经不止这个价位了,这大概应当两万来块钱。

主持人:好,现在大家看到的呢,就是一个五代到宋代的真品,一个这样的瓷枕。说到这个宋代的瓷枕,这个乾隆皇帝还曾经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宋代的瓷枕,他说“火气全销尽,宵眠静与皆”。就说呢瓷枕呢可以消去你的火气,让你踏踏实实睡个好觉。

素雅的三彩小瓷船


三彩小瓷船

中国人以物作为陪葬品从夏商就开始,陪葬的有人、动物、日用器物及金银玉器等等。战国到汉代那些王公贵族死后都把生前用过的奴仆、器物一起下葬。汉后到唐葬风开始衰弱,用各种陶狗、陶羊、陶壶、陶猪舍等作为陪葬。宋元开始又添加一些有祝福、求吉含义的冥器。而1974年8月出土于浙江嘉兴冶金机械厂扩建厂房一座明墓里的一件小瓷船,却十分鲜见。

此瓷船长16厘米,宽6.5厘米,高11.3厘米。通体施黄白绿三色彩釉,釉不及底。底釉白里闪银(泛铅),呈色素雅。瓷船由上部的船亭和下部的船身组成。船身中宽,两头略窄,船头平直,舷下弧收,船梢后翘,开一小水孔,船底内凹。船艏有活动舱板,板上塑立俑,舱内置宋钱11枚(寓意“金泉引路”),船板上塑四脊方亭两室,前亭内塑供案、供器和俑人等,后亭三面(左、右、后)封砌,其前塑一舵俑(已残)。全器塑描结合,施釉浅润,船上所塑有亭台、供案、祭俑和刻画彩绘的莲纹、云水纹、叶舟风帆等纹饰。

古代民间常听到有关船的故事,船可以帮助死人复活、重生,所以才选择了这件瓷船作为陪葬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