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磁州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粗犷豪放 天下未有-再论磁州窑

粗犷豪放 天下未有-再论磁州窑

磁州窑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磁州窑瓷器 宋代磁州窑瓷器怎鉴别

2020-08-05

磁州窑瓷器鉴别。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负盛名的的民间瓷窑,它那淳厚质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独特的制作工艺,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广义的磁州窑又称作磁州窑系,它包括具有同样装饰风格的我国北方一大批民窑瓷器,例如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东北、内蒙等地许多窑址均有出土。此外,南方江西的吉州窑、广州的西村窑,广西的全浦窑、四川的广元窑也都曾受其影响。东北地区的辽瓷很多技法则更是直接取法于它。由此可知磁州窑在宋代形成了一个贯穿大江南北的庞大窑系,甚至远至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的部分陶瓷器也直接或间接受益于磁州窑。狭义的磁州窑则专指河北古磁州境内的窑场,主要有两个烧造中心,一处是在滏汨河流域以彭城镇为中心;另一处是在漳河流域,即以今磁县观古镇为中心的几处窑场。

一、 千年历史,天下奇闻

在我国历史上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古代习惯称为中原地带,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历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磁州窑的主要产区就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据考古发掘证实,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原始先民们就在这里大量制作和使用陶器,从而创造了灿烂的磁山文化。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代中期,当地陶工即烧制出了白陶和印纹硬陶器。魏晋南北朝时,青瓷也在这块土地上问世,唐代时则开始烧制以白地黑花为主的瓷器,至宋代达到高峰,并以"磁州窑型"著称于世。明代曹明仲的《格古要论》说:"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刻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新者不足论。"可见磁州窑在当时影响之广泛。元、明、清时当全国各地许多著名瓷窑销声匿迹的时候,磁州窑仍然窑业兴盛并继续发展。据清代《磁州志》记载:"明时曾在澎城滏源里设官坛厂四十座,岁造瓷坛,舟入京纳于光禄寺。"当时也曾?quot;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可见其盛烧的规模持久不断。时至今日,磁州窑仍是全国十大陶瓷产区之一,应该说古今中外,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窑场实属罕见。

由于磁州窑是一座民间瓷窑,尽管她取得过辉煌成就,为中国陶瓷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她那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装饰题材,粗犷洒脱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生动的造型品种,都因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艺术的偏见,而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正确评价。磁州窑产品除少数"贡瓷"供官府宫廷使用外,多数"供用于肆店庶农",难登"大雅之堂"。各时代的陶瓷收藏家对些不屑一顾,所以磁州窑历代传艺精品佳作,大多流失在民间或流落海外。例如在世界许多国家名声显赫的博物馆内,大多藏有珍贵的磁州窑精品。英国大英博物馆陈列着一?quot;白地熊戏纹瓷枕",画面上熊的神态逼真可爱,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性,是磁州窑众多瓷枕中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维多利亚阿尔次特美术馆也陈列着一件相当精美的铁绣花大梅瓶,瓶身那典雅端庄的造型,宛若少女亭亭玉立顾盼生辉之貌。美国波斯顿美术馆内,磁州窑器物更是应有尽有。日本对磁州窑产品的搜集数量之大,品种之丰富也令人瞠目结舌,它几乎包括我国磁州窑历代珍品,一些稀世之物在我国也绝无仅有,例如最能代表磁州窑风格的世上唯一一?quot;白地墨龙大梅瓶",就收藏在日本白鹤美术馆内。此瓶高40.5cm,造型高大伟岸,古拙质朴,然而最令人称道的还是瓶身上那一条飞腾的墨色巨龙。它龙须飞动,脊甲怒张,利爪刚劲,双目圆睁,尤其是那个近似于夸张的龙头更显得与众不同,它硕大无比似乎只有天地之间才能容纳得下,让人望而生畏。此外,瓶身大面积留白,既无常见的火焰云珠纹,也不见一丝水浪波纹,但巨龙那威风凛凛具有强大威摄力的神态,却使人强烈感到画面上波涛汹涌、浪花凌空飞溅的气势,这正是磁州窑艺术魅力之所在。

二、 粗犷豪放,天下未有

如果说白瓷的制作成功,在我国制瓷工艺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磁州窑则是白瓷装饰上为瓷器的发展又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的丰功伟绩不仅仅是在青瓷、白瓷盛烧时期突破了历史局限,将单色釉瓷器发展到彩瓷装饰阶段,更重要的是它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画法和图案装饰法,生动地将花卉、人物、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描绘在瓷器上,并且结合运用诗词与书法手段,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技法。这一成就绝不在宋代当时享誉全国的"汝、官、哥、定钧"这五大名窑以下。此外,磁州窑那种黑白对比强烈的白釉黑花装饰手法,对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也毫无疑问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磁州窑卓越的贡献之一。

磁州窑古属燕赵之地,历来民风淳朴,气质豪爽,自古即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赞誉,这些都为磁州窑粗犷豪放,雄健浓厚的艺术风格提供了肥沃土壤。磁州窑中那种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最能体现这种风格,中外古陶瓷专家因此习惯上将这种风格称作"磁州窑型"。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白度不高并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施一层化妆土,以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窑工们创造了一系列装饰手法。诸如白地绘黑花、白地划花、白地剔花、白地酱彩、白地珍珠地划花、白釉红绿彩、白釉绿斑、褐斑以及绿釉黑花、铁绣花等等多达十几种。它们都是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对比强烈的明快效果,因而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以磁州窑器物上常见的牡丹花纹为例,它不仅色调鲜明,且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如刻花的牡丹,线条流畅严谨,生动表现出牡丹的秀丽雅洁;划花的牡丹,线条疏朗有致,线面对比明显,刻划出牡丹的高傲洒脱;而画花的牡丹,则以勾、拓、点、染一气呵成,充分表现出牡丹的宝贵华丽。虽然,在这里没有"魏紫"、"姚黄"、"赵粉"等名贵品种,但它的确是独具磁州窑艺术的佳作。Www.tAocI52.coM

磁州窑装饰艺术的兴起,正处于民间艺术繁荣的唐、宋时期,受当时绘画、雕塑、刺绣、剪纸以及金银器的影响非常明显。例地白地剔花工艺,是为了突出图案的艺术效果,使之具有浅浮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它是在图案画好后,将四周的化妆土剔掉,使之露出黄褐色的胎质,以达到烘托白色主题纹的目的,进而形成黑白、灰白、褐白等对比强烈的一种地方特色。这一技法又明显受我国漆器制作的影响,漆器在瓷器未能普及于人们日常生活之前,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漆器还曾与丝绸一起最早远销中亚、西亚及朝鲜、日本等了,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而磁州窑中这种白地剔花、划花工艺正与漆器中的漆工艺如出一辙。此外,珍珠地划花技法也明显地继承了唐代金银器上錾花工艺的风格,它是在器物中心部位的主体图案刻划完成后,又在其周围划出细密的小圆圈纹,像珍珠一样把主体纹样烘托得熠熠生辉。至于铁绣花技法,更是将中国绘画中大写意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巧妙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也就是说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绘入图案的格局中,可谓开一代未有之奇。这些充分说明,磁瓷器装饰上那种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方面是源泉于中华民族独特民族特性;另一方面正是善于学习和吸收其它工艺美术的特长,旁收博取,最终形成的有着其自身特点的,让人一目了然的磁州窑风格。

三、 诗词书画,天下一绝

融绘画、书法、诗词于一体是磁州窑装饰艺术上又一显著特征,也是它之所以宋代民窑代表的重要原因。在装饰题材上,它们大都取村于民间生活小景,不仅有精工细刻的花鸟鱼虫,也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更有绘画生动的山水人物以及结构严谨的几何纹样。此外,龙凤飞舞的"吉祥图案",以及"唐僧取经"、"八仙庆寿"、"云鹤游天"、"牛郎织女"等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故事,还有诗词散曲、名言警句也是这个时期磁州窑画的详细史料,它不仅保存了宋代民间绘画的详细史料,它与唐宋时期通俗小说、戏剧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民间艺术的繁荣兴旺有着密切联系。例如,一件制于北宋明道元年的白地黑花虎纹枕,长方形的枕面上仅寥寥几笔,就将虎视眈眈、咄咄逼人之态的猛虎刻化得入木三分。在枕的两侧菱形开光内,一丛墨竹幽静淡雅,虽着墨不多但生机盎然之色跃然纸上。一行"明道元年青山道人醉笔"题字挥洒自如,为静止的画面平添了几分活力。老虎是百兽之王,在瓷枕上绘虎纹或整个枕形就为一个虎形,是取其辞邪之意,而号称"竹兰梅菊"四出君子中的竹,则君子高风亮节的美德,是磁州窑器物上绘画较多的题材,几乎随处可见。它们或整幅画面为墨竹,或配以鸟兽、孩童组成画面,其流畅自如的笔墨,将以竹郁郁葱葱、挺拔坚贞之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墨竹画不仅是民间常用的题材,也是北宋文人学士画中最早流行的题材。然而由于唐宋以来的绘画作品存世不多,所以目前传世最早的一幅"墨竹图",相传为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文同所绘。文同(1018-1074)一生酷爱画竹,他画风严谨、笔墨潇洒自然,他的墨竹画还开创了"湖州竹派"之风,在当时北宋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件绘于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瓷枕上的墨竹图,却在文同14岁时就已完成了。在宋代同样以善画墨竹著称的苏东坡,此时也还未出世,可见磁州窑艺术历史悠久及影响之深远。

人类从开始装饰器物起,文字就成为一种常用的装饰素材,这种作法从原始彩陶时期就开始了。如大汶口文化的墨陶,仰韶文化的彩陶,都有类似象形文字或记事符号出现。唐代长沙窑也出现了写诗句民谚的产品,磁州窑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使陶瓷的书法装饰无论在规模和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水平。在磁州窑的一些器物上,经常能发现一些按宋金两代流行词牌、曲牌填写的诗词、散曲,如《满庭芳》、《小桃红》、《朝天子》、《行香子》、《如梦令》、《山坡羊》等等,不仅弥补了文学史上的不足,而且充分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生活心态。这些字体多为风格豪放、游龙飞凤似的行书,气韵生动又俨然如米芾书法一般,可以说是民间书法家留下的珍贵墨宝。

陶瓷器物上的诗词、曲牌以及书法装饰之所以在磁州窑形成规模,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其一,磁州窑地处中原地区,自古文化比较发达,到了宋代当我国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到东部的中原一带时,对磁州窑艺术的发展自然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二,唐宋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所取得卓越成就,在客观上也县长了社会上喜爱文学,研习书画之风。这些都为磁州窑书法装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它既有了可以欣赏并接受这种装饰的广大市场,同时一些擅长书法的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也对磁州窑的书法艺术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宋代书法界杰出?quot;四大书家"苏、黄 、米、蔡,一洗唐人拘谨的书风而独创豪迈遒劲、洒脱飘逸的笔法,也深刻影响到磁州窑的书法风格。例如一件写"思齐"二字残片,字态端凝、笔笔中锋,一望便知是颜家书法的风格。而另一种双勾线式篦划成字的"忍事"、"家国永安"、"春花秋月"等更形同魏碑字体或如飞白书法,凝重严整、生动流畅,足见作者功力非同一般。北宋末年宋徽宗所创"瘦金书",乃至元代昙花一现的"八思巴文字",也在磁窑制品上出现过类似字体,可见磁州窑器物上的书法装饰真乃集当代大成之作。

磁州窑不愧是我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它所以得的艺术成就无论在我国陶瓷史、文学史以及美术史上都应占有光辉一页。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再论海捞瓷的市场与价值


“海捞瓷”是收藏市场上对于从海底打捞出水的瓷器的一种称谓。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曾经有五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从而将原本深埋在海底的一个个历史碎片重新捡拾起来。特别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经过7年的保护性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海捞瓷也再一次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话题。近日,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胡智勇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就表示,海捞瓷品种多样,有些精美程度堪比官窑瓷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近日,媒体披露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博物馆沉睡八百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淤泥清理后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

自郑和下西洋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起,中国的瓷器便开始了大规模出口。一艘艘航船,颠簸在浩瀚的海洋,些许水面的灿阳照射在瓷面上美妙绝伦。亦是东方审美向西方的缓缓前进与渗透,在每个碗钵的瓷面上,每个杯盏的盏沿上……遇不测风浪而致翻船,整船的陶瓷坠入海底,沉睡千年,近年打捞出水,重新流入市场——这便是海捞瓷的由来。

资深陶瓷藏家及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表示,十几年收藏热至今,国内的高古瓷及明清瓷被收藏殆尽,剩下的有残缺也不被收藏家喜爱。再加上之前南海一号的打捞直播与黑石号沉船的发现,使海捞瓷成为持续焦点及争论热点,藏家们也瞄上了回流瓷及海捞瓷。

海捞瓷,其前身本属于明清两代的外销瓷器,外销中途沉船入海,近年打捞出水的瓷器称作海捞瓷。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拥有中国瓷器是一种荣耀,他们大量收藏中国瓷器,从而带动了中国瓷器的出口量。

李卫国分析,中国向海外出口瓷有三个高潮:一、唐宋时期。这个时期出口量要小一些,当时受船体的限制,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遇上海浪、台风,九死一生。这个时期的瓷器出口主要是湖南的长沙窑。基本以生活用具居多,比如执壶、瓦罐等。二、金元时期。主要是福建德化窑及漳州窑、湖田窑。三、明清时期。主要是景德镇陶瓷出口。郑和下西洋打通了海上丝路,促进了对外贸易,茶叶、陶瓷大量出口,也繁荣了国内市场。这一时期出口量大,瓷器的制作也较为精美。还有一些是国外图样、图徽定制的。

这一时期的瓷器繁复华丽。迎合了外国人的欣赏口味。

目前,在国外的跳蚤市场以及小的拍卖会上,都有中国人的面孔,回流瓷在当地的价格渐渐抬升。国内收藏界也认同这些瓷器的回归,价格节节攀升。今年以来,回流瓷升值了一到两倍。

海捞瓷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均受到藏家们的青睐,胡智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海捞瓷虽然不能与官窑精品瓷器相提并论,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历史背景,从中能够真实反映出那个时代,尤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古代沉船中以瓷器为代表的船货的考古研究,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化贸易等情况,还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二是,与官窑瓷器相比,海捞瓷的数量要庞大得多,价格也更为亲民,非常符合大众收藏的需求,普通老百姓也都可以参与其中。根据过往资料显示,即使是一艘不满百吨的中国古代航船也可装载万件以上的器物。因此,海捞瓷的单件市场价格其实并不算太高。以曾经于2001年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的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为例,在这次拍卖中,许多器物的单件成交价仅为10欧元左右。

三是,海捞瓷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认定其真伪的最佳证明。作为直接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瓷器,对于其年代和真伪的鉴定相对容易一些,真品率也会相对更高一些,而这些也正是那些热衷收藏海捞瓷的藏家们最为看重的一点。

但是目前的市场价位仍远没有体现高古瓷应有的价值。一则,横向类比,一把现代工艺师做的紫砂壶价格动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元,一件当代大师瓷卖到数万元也是常事,而同类型的回流壶目前一个才三万元。二则,纵观近年来民窑瓷器的市场价格,呈现的是一个稳健上涨的走势,而海捞瓷作为一种特殊的民窑瓷,比一般的传世民窑瓷包含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国外收藏者对海捞瓷的兴趣几十年有增无减,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海捞瓷本身的价值。正因此,也说明回流瓷、海捞瓷有巨大的收藏空间。毫无疑问,收藏家看好海捞瓷的升值潜力,也是众多藏家迅速接受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其价格的涨幅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将来海捞瓷回流瓷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寿州瓷黄朴实粗犷


寿州窑是唐代名窑之一,窑址在今安徽省淮安市田家庵上窑镇,此地唐代隶属寿州。该窑一向以烧制黄釉瓷器而著称。其瓷器釉色以黄釉为主,但相互有别,有蜡黄、鳝鱼黄、黄绿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唐人陆羽著的《茶经》上有“寿州瓷黄、茶色紫”之句,《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一文中也有论述:“江南寿州,唐时烧造,其瓷色黄”,说明寿州窑烧制黄釉瓷最迟始于唐,它的特征是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助溶剂,以氧化铁作为主要着色剂,呈黄褐色,胎质坚硬,釉面晶莹、丰整光滑、光泽照人。寿州窑黄釉瓷之所以著名,一是它有别于其他窑口的釉色,有其独创性;二是因生产民间用瓷有着广阔的市场,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这些瓷器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还起着美化生活的作用。由于唐代饮茶已蔚然成风,文人墨客饮茶时,不仅研究茶的色、香、味,对茶具也是十分讲究,所以像碗、盏、杯等类的瓷器当时生产较多。陆羽《茶经》中曾对当时各地瓷窑所生产的茶碗所作的细致的比较和评论,就可以窥见一斑。这时的碗、盏、杯等类器物,其器型的胎壁均较厚,线条有直有弧,器口多为敞口,圈足有实足也有壁形足,整个器型虽然不及后世同类器物精致秀巧,却也体现了另外一种朴实与粗犷的风格。

寿州窑在当时能区别于“南青北白”局面而创烧起黄釉瓷,这不能不敬佩它不随波逐流的独创精神。当然它烧造黄釉瓷也并非偶然。从美学上讲,黄色有富贵的含意,充满着祥和而又热烈的气氛,加上当时唐代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太平盛世的社会里,民间饮茶之风盛行也是很自然的。总之,寿州窑黄釉瓷器是当时陶瓷百花园中的奇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取得的艺术成就无论是在当时或者对后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图中就是安徽省望江县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寿州窑鸡首壶,于1984年在该县城北村窑厂出土。该壶高23.3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5厘米,上半截涂有一层青黄色釉,厚胎,肩部有四耳,腹上端有一鸡首,颈细短,鸡头作仰首状,曲脖作打鸣状,柄上端塑有龙首形,造型奇特,工艺精湛,鸡首龙头,生动逼真,特别是鸡冠竖起,好似雄鸡报晓,异常可爱。其造型栩栩如生,情趣盎然,令人拍案叫绝。

简约粗犷的铜官窑


一艘“黑石号”沉船,揭开了铜官窑“海上陶瓷之路”的辉煌历史,船上共有6.7万件瓷器,其中5.8万件来自铜官窑。

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距今已逾千年历史,其产品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唐代三大出口瓷,自1956年被发现以来,出土已过万件。

铜官窑,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鼎盛时期,铜官窑瓷器遍布亚洲各地,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唐代诗人李群玉的《石渚》中写道:“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描述的就是窑场繁忙的场景。

铜官窑出土的瓷器极富艺术创造性,种类繁多,造型别致,样式新颖。种类有70多种,分别为壶、瓶、杯、盘、碗、碟、砚、盂、坛、薰炉、脉枕等,还有人物、动物、鱼类等造型玩具。这些瓷器把绘画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上,将铁和铜等掺入颜料,再覆盖上一层釉后入窑烧制,使瓷器呈现褐、绿、酱、铜红等色彩,形成独特的“釉下彩”技术。其装饰手法多样,有刻花、划花、镂刻、堆塑、印花、贴花、绘花等。其中,绘花最富创造性,在釉上和釉下绘出各种花纹。这种釉上彩绘不是在烧好的白釉瓷胎上绘彩,而是釉施在坯胎上,待釉阴干之后,在上面作彩画,入窑烧制,一次性完成。

彩绘的纹饰有几何纹,如四方形、六方形、菱形、圆形等,还有云带纹、山峰纹,这种纹饰用点彩而成,有的还绘成各种飞鸟、游龙、走兽、鱼纹、花卉、人物等。绘画用笔简练,自然洒脱,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天地。

模印、贴花也是铜官窑特有的风格。模印是先刻划需要的花纹,制成模子,有的用刻有花纹的模子直接拍打在器物的坯胎上现出图案;有的是在薄泥片上压印出花纹,再施青釉,图案有飞凤、飞鸟、飞雁、花蝶、狮子、走鹿、双鱼、武士等。图案构图简洁,线条粗细得体。

铜官窑还开创了以诗文书法装饰瓷器的先河,这在当时十分罕见。目前,已发现瓷器上的诗词与题句,多是流传在民间的五言诗,通俗易懂,具有意境和神韵,如:“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这些诗句朗朗上口,是研究陶瓷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此外,铜官窑还把绘画、剪纸、雕塑等工艺都运用于陶瓷的装饰中,有的反映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出口到西亚等地,有的出现了金色卷发女郎、异国情侣等西方人物形象,有的是反映马球运动场景的纹饰,还有哲学格言、民间谚语。

再论元青花瓷的时代特点(组图)


我国的考古学家在北京、江西、湖南、河北等地的一些墓葬和窖藏中出土了元代青花瓷。然而,这些出土器却并非是元青花的主流,最为典型的元青花瓷仍然是以中东一带传世器为主,这些元青花瓷很多是中国专为外销而烧制的出口瓷,现存的元青花瓷中以土耳其和伊朗为最多,而且器型独特,多为大器。

在发现的元青花器中,至正型的瓷器都带有几个特点:一是施青白釉,而非至正后期的透明釉;二是青花呈色灰暗,没有后期的深蓝色调;三是纹饰较简单。所谓“至正型”青花瓷器名称来源主要根据英国大维得基金会所藏的一对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此瓶身绘有缠枝菊、蕉叶纹、飞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缠枝牡丹及杂宝莲瓣纹等八层图案。其首先由中国传出,后被美国的波普博士发现并认定为至正型元青花的标准器。之后将景德镇14世纪生产的符合此标准的青花瓷,统称为“至正型”青花瓷。

如何区分元代早、中、晚期的青花瓷器呢?首先从国内外几个墓葬出土的遗物去探讨。例如在河北定与县窖藏出土的元青花梅花纹高足碗碗内纹梅花弯月纹,这种纹饰在南宋吉州窑碗内有同样的花纹。这种青花弯月纹高足碗的胎体,形制和纹饰而言,都早过至正型的青花器。在1978年杭州出土的三件元代观音像,都是在青白釉下用青花描绘的眼、眉、发及身上的服饰。据考证,这三件青花观音像的年代应在大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前。在1979年江西景德镇一带发现了四件成组的青花釉红瓷器,这其中还包括俑两件,塔四灵盖罐一件及阁楼式谷仓一件。后两件均带有“元戊寅年”款,可断定为公元1338年所烧制的瓷器。这些早于至正型的瓷器都带有各个特点;一是为青白釉,而非如至正型的“青花透明釉”。

外罩的不同釉层,是区别至正前期青花的特点,不能出现后者之青花透明釉;二是青花呈色灰暗,不如至正型青花发色,深蓝而靓丽;三是早期的青花纹饰简单。那时的青花瓷还没被国人认可和取代流行多年的单色釉器。在至正朝之后,青花器已被国人和世界认同,其制烧水平已达成熟的高峰,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已誉满全球。在元代之时已有大量青花瓷远销阿拉伯国家。一些器型都是国外的定烧器,精美、秀丽、端庄、罕有,在内地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各大博物馆都没有见到。

下面从青花瓷的胎体重量来分析年代。青花瓷瓷胎是从宋代青白瓷中发展而来的。为了使瓷胎在烧造较大器时不变形,当时的窑工、瓷匠创造了“二元配方”,就是瓷石加高岭土,这样瓷胎中的氧化铝的含量明显增加。元瓷胎色及质的特点是:“胎体较白,有粗糙和不吸水的特点”,经高温时,器大而不变形。但也有胎质较细密的器物。

从元青花瓷所用的钴料方面研究,可发现当时所有的钴料有国产和进口两种。国产青主要来自云南、浙江、江西等地。国产钴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进口青料其铁、锰含量与国产青料刚刚相反,即含铁量特高,含锰量很低。在放大镜下细察,其表面发色浓艳,釉面有黑褐色铁锈斑,铁锈斑点深入胎骨。这种青花发色泛微青,光润透明而非常精美。

元代青花器的造型非常丰富,其品类有各种造型的罐、玉壶春瓶、香炉、象耳瓶等各种式样;碗有敛口和敞口,前者口沿内敛,这种造型仅见于元代青花碗。当时元代烧造的盘,多有折沿、菱花和圆口两种,体积颇大,气势雄浑,看来很适合波斯人席地而、“大把抓食”的习俗。

在器型之后再谈元青花瓷的各类纹饰。元青花共分两类:主要纹饰和辅助纹饰。主要纹饰多在瓶、罐腹部和盘心等部位。余下的部位则绘上其他纹饰。我们常见的纹饰有动物,如龙、凤、鸳鸯、狮子、海马、昆虫等。植物纹饰包括牡丹、莲花、菊花、山茶、灵芝、芭蕉等。其他还有八宝纹、回纹、卷草纹、莲瓣纹、波涛纹,而且一器之中分多层纹饰。在此时人物故事纹才出现,如“三顾茅芦” “萧何月下追韩信” “昭君出塞” “唐太宗故事”等纹饰,为明代纹饰奠定了扎实基础。

元青花瓷的装饰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非常复杂,纹饰之间层层相接,填满整件瓷器的画面,但之间主次分明,给人以华丽、浑厚的感觉。这是元代青花器的装饰特点。那时候又创新了青花釉里红以及单烧釉里红一色瓷。

“江南富庶之地”陶瓷市场仍未有回暖迹象


环长三角区域地市级市场是陶瓷行业最有代表性的二级市场。在2009年走过上半年的门槛时,记者走访调查了南京、苏州、常州、无锡等地建材市场,发现在这片俗称花花世界之称的江南富庶之地,尽管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和大的经济环境的逐步稳定,但陶瓷市场仍未见明显的回暖迹象。

市场形势未见明显回暖

无锡、苏州、常州、南京等地陶瓷经销商普遍反映,今年的生意差强人意,商家大的投入只能换回小额上升,且达不到理想效果。无锡一佛山大品牌经销商向记者表示:“无锡市场的陶瓷消费者注重品牌,但是我们做品牌的成本费用又很大,质量相近的同一类产品,品牌厂和私抛厂一片砖的价格要相差近20元,这给我们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另一同时代理佛山两家品牌的陈女士介绍,无锡市场生意难做,厂家细分市场,渠道下沉,无锡区域又将江阴、宜兴划分出去,而无锡又临近南通、常州,使得当地市场的总代理覆盖面积过窄,同时,又加剧了同品牌之间的竞争。

苏州广林公司的李先生抱怨,苏州市场竞争太激烈,公司的销售情况不理想,并且零售渠道有所下降,所幸的是工程方面影响不大。

常州和南京的市场要稍微好一点,今年来近几个月销售情况有所好转。

品牌战激烈抛光砖较流行

苏州广林公司的李先生介绍,苏州的消费者在装修上攀比比较严重,产品档次接近于上海、北京,略高于南京。南京大朗公司的黄老板介绍,南京的经销商非常推崇大店,在每个较有名气的建材城、家居广场、超市都会选择入驻。黄老板坦言,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但是如果不进驻,又担心错过商机,因此资金压力很重。

记者在这几个城市走访时发现,抛光砖在该地区较风行,尤以超洁亮、聚晶微粉、洞石很为畅销,而且在色调上,以清淡、素雅为主。产品的价格为中等偏低,600×600mm的抛光砖价格在60~80元/㎡,800×800mm的抛光砖价格在40~60元/㎡。仿石材类仿古砖产品并不流行。

洁具销售有所增长

尽管瓷砖类产品销售比较艰难,但洁具其产品销售要稍好一点,特别是品牌产品。南京的澳斯曼、伊奈代理商倪先生介绍,去年市场比较疲软,但今年有明显增长,该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增长约20%,销售渠道以超市、零售和工程为主。倪先生还介绍,整体来看,洁具类产品相比去年下半年,销售形式有所好转,如TOTO、科勒、美标、箭牌、法恩莎等品牌产品都比较畅销。

从整个江苏南部的市场看,市场形势渐趋平常化,个别品牌销售见长,抛光砖及瓷片类产品走量较好,但多数商家生意艰难、竞争激烈、市场形势尚未明显好转。

精致雅丽磁州窑


磁州是我国北方一个影响较大的民间瓷窑,器物胎体较粗糙厚重,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为适应粗瓷细作的需要,大量使用化妆土。器物多为民间用瓷,如碗、盘、枕、盆及玩具等。磁州窑产品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在宋(金)代瓷中独树一帜。在装饰方面,除刻花、印花、剔花之外,尤以釉下黑彩彩绘最富特色。这种装饰方法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水墨画风韵。

宋磁州窑白釉刻花纹枕(图1)。枕面为宋磁州窑流行的云头形。主题花纹采用刻花技法,有云纹、卷叶纹、钱纹。在这些纹饰的间隙部位划出复线,一般称为篦纹。这种纹饰补白效果极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工艺上技法娴熟、刀锋犀利;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元代磁州窑瓷器在宋(金)代基础上继续扩大生产,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西、甘肃等地广泛烧制。其窑系以烧造白瓷及白釉黑花瓷为主。器物造型硕大,胎体厚重,具有元代的时代气息。瓷器的装饰仍保持宋(金)以来的传统,从民间艺术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各式各样的图案都显得鲜活、自然豪放,题材都是广大人民所熟悉的,有历史人物故事、婴戏、龙凤、飞禽、花卉等。

磁州窑白釉黑花龙凤纹扁瓶壶(图2)。扁瓶壶为元所创,具有典型的蒙古族的独特风格。腹部扁平微鼓,两侧分别用黑彩绘出祥云龙凤纹,再以锐器划出鳞纹和羽毛。腹部大龙张口吐舌,双目圆睁,龙身扭曲,鳞爪清晰,形象矫健生动。腹侧绘卷草纹。白地黑花又称白釉铁锈花,是磁州特有的装饰技法。其特点是由单色绘画而成,具有古拙朴实和遒劲雄浑的风格,反映典型时代的气息。

磁州窑始烧于宋(金),元末渐趋衰落。产品以烧白瓷黑瓷为主,以白釉黑花为主要特征,是宋(金)、元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其器型线条流畅、风格豪放,装饰题材丰富,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一别具风格的手法,使之更觉精致雅气,深得收藏家的喜爱

釉如漆华美粗犷的金代黑釉瓷器


黑釉是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黑釉釉料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

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釉料中氧化铁比例为8%左右,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时,烧成的釉色即呈纯黑。以铁为呈色剂,涂层厚约1.5毫米,经氧化焰焙烧,呈纯黑色。

德清窑黑釉唾壶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金 黑釉剔花缸

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

1949年以来,随着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们对金代陶瓷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墓葬出土实物和窑址出土标本证明当时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到了金代仍在继续烧造,产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宋 黑釉油滴釉盘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满施黑釉,釉色乌黑锃亮,釉面布满银白色油滴状结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点点,故称“油滴釉”。“油滴”之状又如夜空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

此盘神奇之处在于注水后富于各种变化。如注入清水,则银白色结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满茶水,则结晶闪现出金黄色,十分耀眼,充满神奇魅力。

金 黑釉剔花小口瓶

瓶小口外折,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通体施黑釉,釉面光亮似漆。通体运用剔刻装饰技法,肩部为一周变形菊瓣纹,腹部装饰四组钱形开光,开光内各剔刻出折枝花叶。

此瓶线条简练,纹饰粗犷豪放,黑亮的釉面与褐色的胎体形成对比,别具韵味。此瓶于1955年出土于山西天镇县夏家沟。底部墨书“郭舍住店”四字。

宋 黑釉凸线纹瓶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圈足。瓶体半截施黑釉,腹下部露胎。肩、腹部装饰多道凸线纹,线纹4道为一组,组与组之间以单线纹相隔,反复中有变化。

此瓶仅以多道凸线纹装饰,别无他饰,简洁大方,令人耳目一新。

宋、金时期,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瓷窑中生产的黑釉瓶、罐等瓷器常以突起的白色线条作装饰,布局可分为单线和复线,使单调的釉面呈现变化。

金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硕腹,腹下渐收,圈足。通体施黑釉,其上以毛笔蘸褐色釉料描绘折枝花卉纹。

此瓶的纹样虽只寥寥数笔,图案却生动自然。造型敦厚浑圆,淳朴可爱。此种瓶式多见于北方瓷窑,传世器品中还见有白釉褐花、白釉剔花等品种。

黑釉褐彩系使用含氧化铁的贫铁矿石作为绘画原料,先在施有黑釉的瓷坯上描绘图案纹饰,再入室经高温焙烧而成,花纹呈铁锈色,故又称“铁锈花”。此种装饰手法在宋、金时期多流行于北方瓷窑,以磁州窑最具代表性。器物造型有瓶、罐、缸、盘、碗等。

磁州窑址


在今河北磁县,宋属磁州,故名。始烧于宋代,终于明代。产品以烧白瓷、黑瓷为主,品种繁多,有白釉黑花、白釉酱彩、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珍珠地划花、绿釉黑彩、红绿彩等等,以白釉黑花为主要特征,是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

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 胎有两种,一种质地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质地粗松,呈红褐色。(2) 白釉是奶白色,不太透明。(3)普遍使用化妆土,器内一般多不挂釉。(4)以生产瓶、罐、盒、碗、缸、瓮、枕等日用品为主,还生产玩具。枕以长方形和如意头枕面方座两种形式为多,枕底有的“张家造”、“赵家造”等款字。(5)装饰题材丰富,富有生活情趣,如马戏、熊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线条流畅,风格豪放。尤其白釉黑花、黑白色彩对比强烈,最具特色。(6)白釉划花盘、碗采用叠烧法,器内均有5个条形支烧痕迹。珍珠地划花色调为橙红色,色彩鲜艳。(7)器物上常见题写唐、宋诗词及通俗的诗句民谚作为纹饰。(8)元代产品特点是厚重,硕大,浑圆,大盆,大罐,枕多见。纹饰主要有云龙、云凤、云雁和鱼藻纹等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粗犷豪放 天下未有-再论磁州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粗犷豪放 天下未有-再论磁州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磁州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