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瓷器鉴赏 > 导航 >

铜胎画珐琅碗鉴赏

铜胎画珐琅碗鉴赏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碗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2020-08-13

古代瓷器鉴赏。

真品铜胎画珐琅碗,直口圈足,图案繁密严谨工整,画工精致,外壁在明黄色珐琅釉的地子上作缠枝牡丹与芍药,近底足处加胭脂红花边,近口沿处加蓝料釉花边。碗内壁以白色珐琅釉为底,色如牛乳,口沿饰黑釉花边,下饰有5只蝙蝠和五色云彩,碗心为仙桃中捧出一个团“寿”字。碗纹饰的画法大部分继承前代的传统特点与风格,而如花卉小边、小叶却受巴洛克绘画风格的影响。碗的珐琅质釉色温润细腻而厚实,具有金属的坚固性和玻璃的光泽感。此时珐琅质釉色已发展至数十种,色彩华丽,鲜艳明快。碗的口沿及底足沿边作鎏金处理,金色淳厚泛黄。

该碗为紫铜胎,碗壁均匀,厚薄适中,手感沉甸甸的,系清乾隆时期广州地区的铜胎画珐琅器。该碗的用料、工艺制作、图案等均反映了清代乾隆时期为铜胎面珐琅的最繁荣时期。其在各方面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仿品在紫铜胎的坦口碗上画珐琅人物画“香山九老图”,九老旁还有三个童仆和松树山石作衬景。该碗在白地上施彩,着意渲染,色彩丰富,多达二十余种。“香山九老”表现的是唐代白居易等九老集居香山吟诗论画、颐养天年均获高龄长寿的故事,故画意有祝寿的含意。底有蓝色珐琅小花款。

将该碗与上述乾隆画珐琅的花卉碗比较,仿品图案布局呆滞,人物分布相对平均,大小也几乎相同,这样主次、重点也就没有了。同时衬景也太少,很难表达出“香山”的本意。在珐琅的彩色上温润细腻凝练不足,有细小的砂眼,白釉有苍白感如杏仁露,色彩虽丰富但单薄,底足边缘处的蓝料釉回纹花边结体松,色彩艳,与乾隆碗口的鎏金沿处的蓝料釉花边相比差异很大。仿品的手感较轻,因其胎、釉均较薄。碗口、碗底处的鎏金亦色淡金薄呈黄铜色。tAocI52.cOM

延伸阅读

古代瓷器:清代宫廷画珐琅精品欣赏


清畫琺瑯荷葉式盒高6.2公分口徑12.4x14.1公分

清畫琺瑯風景渣斗高9.8公分口徑10.8公分

清畫琺瑯纏枝花卉蓋碗及扥碗高14.0公分口徑14.4公

清畫琺瑯風景人物蓋罐高9.8公分口徑12.1公分

清畫琺瑯風景蓋罐連座高14.5公分腹徑13.8公分

清畫琺瑯仿青花瓷盤高3.3公分口徑24.5公分

清畫琺瑯瓜楞式手爐高10.3公分長16.1公分寬13

清畫琺瑯瓜楞式壺高8.7公分腹寬10.5公分

清畫琺瑯福壽瓶高13.4公分口徑4.7公分

12345下一页

建水窑青花碗鉴赏


图1青花山水人物花卉纹大碗、图2 青花折枝牡丹碗图3 青花牡丹纹碗

图4 青花菊纹碗图5青花“元”字碗、图6蒙自瓦渣地图7 青花菊纹碗图8 青花云纹碗、图9 青花花卉纹碗图10 青花鱼纹大碗图11 青花折腰碗图12 青花花草纹大碗

青花瓷碗是建水窑青花中存世量最大的器型,几乎所有青花遗址都有出土,如蒙自瓦渣地出土有17件,泸西和尚塔出土18件,个旧王林寨出土34件,元阳六逢出土74件等。器型多为敞口,深腹,也有浅腹、弧腹。外壁装饰纹样有牡丹、松树、蕉叶、太阳、莲花、菊花、杂宝、佛杵、鲑鱼等。在碗内壁装饰有人物、鱼、凤、蝙蝠、瑞花仙草等吉祥图案,清新明快,情趣盎然。现将其中的精品集中介绍与读者共赏。

青花山水人物花卉纹大碗(图1),云南省博物馆藏品。高22.6厘米,口径14.4厘米。敞口,深腹。胎为瓦灰色,釉色白中泛青灰,通体青花装饰,青花艳蓝中有黑斑。碗外壁绘缠枝白边莲纹,花叶呈葫芦形,靠圈足部分绘仰莲。内壁口沿处绘雷云纹,下接折枝石榴、桃等花果纹。碗内心绘山水人物纹,一高士闲坐水边松干下,逸然自得。绘画手法简朴粗犷,布局合理,远山、近水与人物相互照应,相得益彰。敞口深腹碗是建水窑中数量最多、最典型的碗,大多口径在14厘米左右,造型敦厚稳重朴实大方,与景德镇明代中期的碗形比较相似。

青花折枝牡丹碗(图2)个旧王林寨小满坡出土。通高7厘米,口径15.2厘米,底径6.7厘米。圆唇,直口,斜直腹,平底,外底心有乳突。外壁饰云涡纹,下接勾云纹;内口沿饰一周花草纹,碗内底绘折枝牡丹纹。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色青中略黄,青花蓝中发黑。元明时期建水窑青花折枝牡丹纹样均采用勾勒填涂的方法,线条纤细柔美,构图雅致。普遍绘在碗、盘的内心及瓶、罐的器身,一般一朵花数片叶,仿佛迎风抖动,充满动感,叶子一笔点划,简洁明朗,花朵有的细致勾画,有的简化成一圆圈内加一点,有的则画成一填实的圆点,有的折枝牡丹往往采用开光的方式,用花形边框圈起来,构图别具韵味。

表现正面开放的牡丹主要用于碗、盘的内心,如青花牡丹纹碗(图3),内心绘牡丹花朵,口沿饰一周花草纹,外壁绘青花缠枝牡丹,下接仰莲瓣纹等。

青花菊纹碗(图4),通高6.1厘米,口径14.3厘米,底径5.5厘米。内外壁均施青釉,釉色青中泛灰,晶莹玉润,有细纹开片。外壁饰折枝菊纹,间花草纹,内壁口沿饰弦纹一道,壁饰三瓣蕉叶纹间花草纹,碗心有6个支钉残留痕迹,正中饰折枝牡丹纹。此碗内壁的装饰图案与个旧王林寨小满坡出土的青花碗相同,应该为明中期建水窑产品。

青花“元”字碗(图5),通高4.5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6.4厘米。敛腹,收口,矮圈足,足部修坯草率,圈足内残留有鸡心突,碗内底部残留5个支钉痕。内壁饰两圈青花弦纹,正中饰一围双圈的“元”字,字体瘦削随意,有元代风格。外壁口沿饰一圈青花,腹部饰两道点纹。外壁施釉不及底,有流釉现象,釉色灰青,有细小开片。此碗与(图6,TM15:4)出土青花“元”字碗十分相似,应为明中期建水窑产品。

青花菊纹碗(图7),胎体灰白,敞口弧腹,矮圈足,内外壁均施釉,釉色灰青,外壁施釉不及底,内壁碗心残留有5个支钉痕。碗内壁口沿下饰双弦纹,内绘菊花纹图案,其周饰双弦纹。外壁口部绘双弦纹和带状点纹,下腹饰柳叶纹。通高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3.2厘米。此碗与泸西和尚塔火葬墓出土的青花碗(M66:1)、蒙自瓦渣地出土的青花碗(TM9:1、TM13:6)和元阳六蓬火葬墓出土的青釉青花碗(T0403)等完全相同。根据考古报告,泸西和尚塔火葬M66为三期墓,“年代大约为明中晚期”,蒙自瓦渣地“为明代墓葬”,故此碗为明中期建水窑产品。

青花云纹碗(图8),收口,弧腹,矮圈足,足部修坯草率,圈足内残留有鸡心突,内底有3个支钉残痕。内壁饰青花弦纹两圈,底部饰牡丹花朵,外壁饰云气纹和花草纹。此碗造型、纹饰与个旧王林寨小满坡墓出土的青花云纹碗(M18:4)相同,应为明代中期建水窑产品。现收藏于红河州博物馆。

青花花卉纹碗(图9),敞口弧腹,圆唇,矮圈足。高7.3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5.4厘米。釉色青中泛灰,晶莹玉润,有细纹开片。外壁饰折枝菊纹,间饰花草纹,内壁口沿饰弦纹一道,下饰三瓣蕉叶纹间花草纹,碗心有6个支钉残留痕迹,正中底部饰折枝牡丹纹。

青花鱼纹大碗(图10),敞口,口沿外撇,深弧腹,矮圈足。通高9厘米,口径23.6厘米,底径9.8厘米。内壁施全釉,口沿下绘花草纹,碗心有4个支钉残痕,正中绘双鱼游弋于水藻之间,栩栩如生,生动传神。周围饰双圈弦纹和蕉叶纹。外壁施釉不及底,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花叶片肥厚。现收藏于红河州博物馆。

青花折腰碗(图11),撇口折腰,矮圈足,圈足内有旋切坯纹和鸡心突,碗内有5个支钉痕。通高4.5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7厘米。内壁素面无纹饰,外壁饰花草纹饰,简约草率。内壁施全釉,外壁施釉不及底,有明显的旋坯纹。釉色青润,胎釉结合紧密,有细开片。建水窑的青花折腰碗造型硬朗挺拔,与景德镇宣德时期的折腰碗比较接近,纹饰多装饰在碗外壁,有的仅饰宽带纹,内壁和碗心不饰青花纹。

青花花草纹大碗(图12),侈口,折腰,碗心有7个支烧残痕。高9.5厘米,口径24.8厘米,底径11.4厘米。口沿饰青花条纹,内壁饰青花花草纹,内底饰牡丹纹,矮圈足,现收藏于红河州博物馆。

建水窑青花碗造型沉稳、丰满,装饰题材丰富,布局灵活,既体现出与中原青花一脉相承的特点,又有粗犷、厚实的云南青釉青花特色,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异卉。(责编:雨岚)

浆胎


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一种瓷器的胎。色如米浆、质轻而薄。明代已出现,但以清代康熙、雍正时的白釉印花及青花碗、印盒为多。一般用来作细瓷器。

铜官古窑址


在铜官镇至书堂、湘江港湾和石渚湖的两岸,长沙县书堂乡古城村石渚湖瓦渣坪一带,为唐至五代时期的有名古窑之一。为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

长沙窑的时代大致可上溯到初唐,中后渐盛行,晚唐鼎盛,衰落于五代末年。窑址包括铜官镇和石渚湖两个赛区,北端依山临江,南端沿江面湖,相距5公里。铜官镇窑区沿江千米,有残存窑场多处,出土以碗最多。石渚湖窑区面积 100多万平方米,现存20多万平方米。窑址区有采掘陶土的洞坑,其中最大一处长85米,宽35米,深6.5米。有废弃窑包,现存13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取得唐元和三年(808)纪年铭文和不少釉下彩绘画、题字诗文的瓷器.1978 年50多天的调查发掘中。获得遗物 2223件,按器形分44类,款式规格在百种以上。釉下彩绘和釉下彩饰占很大比例,有413件。实用器物、窑具、工具以轮制为主。瓷器胎多灰白,胎表大多涂有白色衬釉,瓷化程度高.纹饰有人物、山水、云气、花草、鸟兽等,美观大方。唐代长沙铜官窑的产品,在唐代商业都会扬州和对外贸易港口明州(今浙江宁波),以及江淮流域的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已有不少出土,在朝鲜、日本、印尼、伊朗、埃及也都有发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