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明初景德镇“空白点”瓷第三期 第三期——天顺王朝

明初景德镇“空白点”瓷第三期 第三期——天顺王朝

景德镇古代瓷器 空白期瓷器真伪鉴别 景德镇瓷器鉴别

2020-08-14

景德镇古代瓷器。

一、 本期特点

① 青花色调,浓淡纵或有别,而钴兰发色仍以靛青为主,除官窑上品外,苏泥渤青极少使用。

② 青花逐渐崇尚淡雅。

③ 布局疏朗,秀丽宜人。

④ 装饰花纹表现手法宽广,从对自然景物的忠实写生到自由想象的浪漫夸张。

⑤ 盘的造型极大部分全属拱口,碗盏,则以“宫碗”为主,并“墩子”式样。

⑥ 口沿饰纹,丰富多彩。三叠或更多龟背纹锦,标志时代特征。

⑦ 变体莲瓣(弁)绝少经见。

⑧ “团花”(或作“花团”)装饰普遍运用。

⑨ 无论盘、碗通属釉底。

二、 釉质与釉色

釉质细平滋润,含铁量稍少。釉色大致可分浅鸭蛋青和微含青味以及粉白、刀切凝脂般的腻

白釉诸种。白釉器表、里、底三面釉质和釉色一致,一般底釉颜色较淡或呈白色,和前两期相似;惟本期碗底釉面光洁,绝少缩釉细点,盘件较正统,景泰为佳。多数底釉温润如玉,其质僵者为数极鲜。

1. 盘:

① 圆唇,拱口,弧壁,圈足丰上敛下,其边墙外壁作不同程度的向心倾斜,足深或等于足高,足端露胎线平切,或小于足高,足端露胎线作“灯草梗”样。

② 圆唇,拱口,弧壁,足深小于足高,圈足稍稍向心倾斜,足端露胎线打磨圆匀,似“灯草梗”一圈。

2. 碗:

① 撇口,弧腹,削胫,圈足边墙下部微敛,底平,足深大于足高。

② 撇口,口径较大,腹深较浅,圈足较矮,露胎线两面切削后打磨圆熟,底面平坦,足深略大于足高。

③ 撇口,浅腹,丰胫,圈足上丰下敛,足端露胎线平切后内外沿更修削打磨,足深等于足高,底面平。

④ 撇口,弧腹,削胫,圈足边墙下部外侈,足深等于足高,底心微凸,此品属典型的明代宫碗式样。

⑤ 口微撇,弧腹,削胫,圈足下端微敛,露胎线外沿单面轻刀旋削,内沿打磨圆熟。足深大于足高,底面微凸,中心留有挖足旋坯遗痕—圆点状“乳钉”

⑥ 广径,敞口,斜壁,丰胫,矮圈足,足高约当足深的1/2,露胎线打磨圆熟。

⑦ 墩子式:圆唇、直口、丰胫,深足或较浅,或腹深较浅(足深等于足高),足径较大。

⑧ 另有一种墩子碗,口沿微折,直壁丰胫,足深等于足高,露胎线外沿切削较重,内沿曾加修削打磨

⑨ 撇口,弧壁、丰胫浅碗(传说属凉食碗类),釉底面平,假圈足(就底挖足),其直径比第二期拱口浅碗宽广。

⑩ 侈口,弧腹,削胫,敛足甜食碗,圈足露胎线内、外沿两面切削,外沿刀力较轻。

三、 装饰

1. 主题:

① 缠枝花(二方连续),缠枝花常见题材为莲花和牡丹(见上期图三十四、三十五)。从地下出土遗物看来,在本期内,缠枝莲远比缠枝牡丹数量多。而后者往往用淡描青花勾划纹样,再在图象轮廓线以外,涂上钴兰作为“地”色,沉静,素雅,别有风韵。花纹图案固然来自织锦,而“地”色的运用,不无更受当时流行的铜胎嵌珐琅影响。缠枝莲花型大别有三:复瓣型;单瓣型A;单瓣型B。

叶型特点:主叶夸张或叶尖作单线延长如“鞭毛状”;托叶繁复,“鞭毛”样叶尖。

② 折枝花

均衡纹样折枝莲各一组(两枝),环抱碗壁表里;相同单独纹样葡萄三则,顺序同向展开,组成碗壁外表装饰;同一题材荷花,两组均衡纹样,构成外壁饰纹。

③ 团花(又称“花团”)

用花果枝叶组成圆形单位纹样或加“角花”“补白”,以二方连续形式表现,布局匀称,井然有序,疏密繁简,统一于整体画面。它在本期装饰题材中所占比例不步。景德镇窑如此设计,盖发韧于宣德,此后影响深远,及于晚清。而明代直接继承传统的厥为天顺和成化。有时也用作盘碗心纹饰 。

④ 贯套环

贯套环的运用 也是相当普遍,一般当着主题装饰画在碗壁外表,以二方连续图案出现。它的基本形象一致,但构图有两种:其一,套环末端画一“石榴”形顶;另一种顶端呈“三角枫”叶片式样(见上期图十七—下同)。

⑤ 莲花托梵字

清新典雅,赏心悦目,用散点式二方连续纹样表现。成化时期青花瓷上简洁明丽的装饰艺术风格,实肇端于此。

此外还有海水异兽,松竹梅图;杂花图,菊石图,秋瓜图等。本期花卉多加藤蔓卷鬚,这是第三期花卉特点。又有“对称纹样”莲花图,莲沼鱼戏,淡描成象,钴兰作“地”及间以花坛的双狮盘球生动绚丽。

2. 盘碗心:

蜗牛(W111);还有海水螺蛳纹样,运用范围较广;再则花坛也是本期断代的因素之一;至于“如意轮方旋杵”,虽然还在应用,但为数极少,已逐渐衰微;折枝莲花则带藤蔓卷鬚,花鸟,牡丹山石,海水云纹图,香草龙吐杂宝等,亦是常用题材。

其它则有莲池图,碗心莲瓣内梵文经咒第三期仍在使用,为数亦属不多,盒子锦卷草团花,石榴团花,折枝山茶,海水游鱼,变体莲瓣组成的团花(以“盒子锦”形式表现),牡丹花,葡萄,石榴树,狮子盘球,莲瓣内双勾梵文经咒等。以上种种盘碗心图案,一律出之以“适应纹样”。

3. 边饰:

口沿外饰纹带:

① 三叠龟背纹锦或更多层次(图三十七)。在这样的边饰带上也有龟背纹锦作“地”而“开光”者,亦属本期。

② 海水浪花:浪花形象不同于元、永乐、宣德,好象热带植物人掌植株见图三十六。

③ 复叶卷草。侈口碗多数卷草纹(图十八),极个别重十字菱形纹口沿边饰(图十九)。

④ 套叠“ャ”字,利用对应字脚垂直线条,相互牵连组成层次深邃的边栏。

以上四种统属本期断代因素。

⑤ 见湖石,湖石洞眼加螺旋线(图二十和图三十七)。

⑥ 颠倒错列“品”字心三角形饰纹带,仍见于空白点第三期(图二十一)。

⑦ “回文万字”锦边。

⑧ “龙勾式”卷草(按:“空白点”此种卷草,不同于永乐、宣德),螺旋纹边缘不如前者规正。

⑨ 兰“地”白花卷草,纹样形象虽然因袭过去,但是装饰手法不落前人窝臼,兰地而白花,为本期边饰别开生面。用于口沿表里。

口沿里壁饰纹带(二方连续纹样):

① 花边纹(图二十二),亦属本期所独有。

② 颠倒石榴果纹,单独纹样排列或疏或密,组成散点式二方连续纹样。

③ 重十字菱形饰纹带

碗胫饰纹:

① 莲瓣:莲瓣的画法有三种,为空白点通用饰纹:

瓣片舌状削长;辫形丰满;瓣内层次重叠(四层)。

② 蕉叶及其变体:

舌状莲瓣形(全缘);狭长三角形,锯齿边缘,叶尖如芒刺;双勾葵瓣边缘,中心作蕉叶。

以上几种排列紧密,环胫一周,其中后两种为本期断代因素纹饰。

③ 变体莲瓣不多,看到以下几种:

莲瓣内用钴兰衬托圈,点花纹及其外围轮廓,同第二期;莲瓣内用钴兰衬托白色花纹小圆圈二只;莲瓣直线条外围轮廓,中心内涵画钉螺形花纹;双勾笔法,内涵作缠枝花莲叶型花纹(见附图3);直线轮廓,内涂钴兰,衬托菊叶形花纹后两种属本期断代因素。

盘、碗心花纹边饰:

①“龙勾式”卷草纹。

③ 浪潮海水(图二十三)。

③“面”字拚图饰带(图二十四),母形源出永乐青花。

圈足饰纹:

极其个别的盘碗圈足上绘有饰纹,本期见到的有下列三种:

① 方“回”纹(图二十五)

② 颠倒错列葵瓣纹(图二十六),即本期盘碗花纹边饰“海水浪潮“之变体。

③ “小“字形花朵朵(图二十七)

地皮景作圆弧,或折线高低起伏小山包,或继承二其传统的一组平行直线下,上下重叠几层(图二十八)。上述小山包由不定数逐渐变成对称有规律的一定数的隆起小丘陵,环器胫一周(图三十八)。并演变为成化瓷(图三十九、四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空白期”青花罐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代被学术界称为瓷器的“空白期”。所谓“空白期”,并不是指在这个时期没有生产瓷器,而是指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古文有“空白期”之称。

笔者藏有一只“景泰青花应龙纹罐”,此罐高15厘米、口径7.9厘米、足径8.8厘米、颈高1.5厘米、腹径14.81厘米。口沿向外翻卷,丰肩,鼓腹并渐收于底。砂底,足壁外撇,圈足内墙高是外墙高的三分之一,足内侧向外倾斜90度。器身共绘四道纹饰,颈部是四组草叶纹,肩部绘12只如意云头下垂纹,腹部绘两只在天空中飞翔追逐的应龙,腹下部是一圈简陋的变形芭蕉纹。此罐质地疏松,胎色微米黄,器表面气孔、缩翻现象较特殊。为何把这只青花罐断代为景泰时期之物呢?

首先,“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经济倒退,瓷器产量、质量下降,明朝从盛转衰。因而此罐胎质疏松,制作粗糙。

第二、从器物造型认证。此罐底足外撇,从腹部收敛于底外墙处有一凹度,宣德罐无此现象。此罐与天顺同类相比较存在的区别是:1.天顺罐的颈部已明显增高;2.天顺罐底足增高,内墙是外墙高的二分之一。造型上承宣德,下遗天顺。

第三、从绘画风格上识别。此罐继承了宣德时期某些特点,特别是龙尾向上飘逸都具宣德绘画技法。而在“成化青花法轮云纹罐”中,又能见到此罐过渡画风。尤其云纹和简单变形芭蕉纹画法,更具有此罐的遗传演变之迹。

第四、从青料色质上研判。此罐所用青料为国产“土青”,这种料含有大量的锰,因而发色不纯,呈淡灰色。宣德瓷用的是纯正发蓝进口“回回青”,因为苏门答腊使节曾多次携回回青进贡明朝,这么多青料宣德朝不可能用尽,所以后人把正统前期产品误判为宣德。但景泰年间,外国不可能再向明朝敬献贡品,这就是景瓷器用“土青”的一个特定因素。

明代空白期青花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缸;正统十二年(1447)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有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记载;天顺元年 (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天顺三年(1459)又有将原定烧造13·3万余件的瓷器准减8万的命令。从上述文献记载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学术界所称原指官窑,并非民窑。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注意到了明代纪年墓葬的瓷料,在三朝纪年墓里出土了一批民窑青花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珠山以西明御厂西墙外东司岭一巷道中,发现的大量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品种有青花和斗彩等,呈现出与宣德、成化不同的风格。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人,特别是对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存的进一步科学发掘,空白期瓷器的真实面目将会愈加明朗。

正统、景泰、天顺朝青花瓷器就目前巳发现的资料可以肯定,就民窑生产来说,它和其他朝代一样,并未间断过,但就决定青花生产时代风貌特点的官窑来看,三朝则仍然是一个空白期。造成官窑青花生产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乱频繁,宫廷的争权和社会经济的衰败,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帝王兴趣爱好的转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景泰年1司特别风行铜胎珐琅器,所谓"景泰蓝"即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专称。

青花人物纹梅瓶 明正统 高34力厘米

此瓶小口圆唇,直颈稍长,肩圆弧略丰,腹自上至下微内收,底微外侈。造型敦厚古朴,胎骨厚重。人物图在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器皿上甚为流行,其内容大多表现文人闲情逸趣的生活场面,三朝旦期人物的鼻子较圆,后期鼻端呈尖状,作衬托的柳树条如断续的雨点。

青花八仙祝寿图大罐 明天顺 高43厘米

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正渐敛,宽圈足。颈部绘云纹,肩部饰如意云,肩内绘莲纹,腹部通景绘八仙祝寿、三星对弈图,笔意疏朗自然,腔部绘莲瓣纹。小伤。

青花湖石花卉纹盘 明正统 直径33·5厘米

盘内外壁皆以缠枝花卉纹装饰,盘心绘湖石牡丹,绘画婉转流畅,青花鲜艳典雅,白釉肥润,为明正统朝青花器的代表作。

青花人物 "三顾茅庐"罐 明景泰 高32厘米

胎子坚致,白釉泛青,青花淡雅,有少量黑斑,绘三顾牙庐故事图案。□伤,底锯。

青花人物图大罐 明天顺 高37·9厘米

大罐胎质厚重。罐身肩部绘海马纹,颈部绘海水纹,腹部通体绘高士秋游图,或倚栏赏景,或骑马前行,人物形象生动,笔意粗犷飘逸。青花色泽具有晕散效果。有修。

空白期青花瓷器


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正统和天顺是同一个人。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有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瓶、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实笔点画到天顺就结束了,另外,龟背纹非常喜欢装饰在正统、景泰、天顺这一时期。

1、器型瓶类稍瘦长,胎体稍厚重,景泰、天顺时多见双耳附于颈部,有双兽耳,戟形耳,月牙形耳,长方耳等。罐肩腹较丰圆,似明初风格,只是底稍大,较稳重。碗多小折沿、鼓腹,早期的折腰,小圈足。

2、纹饰多双层螺丝靥形莲瓣纹,天顺间的罐瓶类几乎每件均有一至二层这种纹饰,其次是缠枝莲纹、折枝花、蕉 叶、莲瓣、梅花、杂宝、月华等花纹为多见。早期正统间缠莲纹叶似螺式状较长,多孔雀纹饰、云纹呈灵芝形,有多层小圆圈。碗外壁多绘缠枝莲、云气、木年轮形 山石纹等内底多画双弦纹,再在弦纹内画梅花、月华、福字等纹饰。

3、圈足瓶罐多浅而潦草,底无釉,旋削痕较明显,多有跳刀痕,胎土淘练不精,特别是天顺间有些器物沙底有裂纹或孔隙、底多粘有砂粒。正统、景泰的青花瓷器的圈足露胎处多见火石红色。天顺碗足外壁向内收,内壁与底近垂直,足端多向内旋削一刀,挖足稍深但不过肩,底有釉。

4、瓶、罐类胎体一般较厚重,接口外不甚明显,内壁特明显,釉多有棕眼,且多粘联痕,炉瓶多两道以上接口。天顺间罐内壁多有釉,内底釉不平。

5、青花料多蓝褐泛灰,釉色多白而泛青,似浅鸭蛋青色。较肥润。

一、明正统青花

明代正统(公元1436-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朝,前后共14年,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皇家颁发禁令不许民窑烧制黄、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

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

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

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底足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圈足。造型端庄饱满。通体青花装饰。颈饰忍冬纹,肩饰缠枝牡丹纹,腹通景绘月映松竹梅纹,辅以花草、坡地、灵芝等。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正统朝,瓷器的制作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青花色泽,所体现的时代风格均与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窑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风格的延续,但在生产中又有所演变和创新。正统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两种,一种为永乐、宣德时期使用的进口青料,青花色泽浓艳;另一种为国产青料,呈色较淡,为灰蓝色,这一时期使用国产青料开始居多。造型则直接继承宣德器物,器形饱满,瓶、罐类大形器与宣德时期相比差异不大,只是器物口部在正统时期略收,与宣德时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器身线条方面,正统时线条变化比较平缓,宣德时线条起伏明显。纹饰布局方面,正统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续,瓶、罐多采用三段式布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永乐、宣德时瓷器上出现的云气纹在正统朝被广泛使用,一般亦采用外粗线、里细线的画法。

胎釉

正统青花瓷胎有粗有细,细者洁白细腻,粗者白而不腻,多为民用瓷器。器物底部多为细砂底,有火石红现象。有的加酱色釉口,还有如刀切,凝脂的腻白釉,有淡卵青复釉斑痕、细缩釉点的底面僵白釉,个别见挖足跳刀痕。

青料

这一时期的青花色料比前前朝精细很多,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用苏麻离青。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深沉幽暗,色料厚处少见黑色斑点,呈黑褐色,抚摸有凹凸不平感,色料淡薄处呈青灰色,个别处泛蓝色,少有晕散现象,流釉处呈蓝黑色。

造型

正统青花造型继承了宣德器物,器形饱满,有代表的器物有双耳瓶、三足炉、筒炉、龙缸、小鱼缸、笔架、梅瓶等。其他器形还有如碗、盘等。其中瓶、炉等琢器出现了带戟耳和带座的器形。

梅瓶和宣德时期的大致相同,正统时期只是口部开始内收,而宣德时梅瓶口向外卷;宣德时从肩至腹部线条变化比正统时明显,正统梅瓶器身线条变化较平缓,肩部不如宣德时期饱满,足不外撇。

罐与宣德时期类似,大口、丰肩、圆腹,造型向高发展,矮扁的罐形较少出现。

纹饰

正统青花纹饰精致,装饰布局繁密。

主体纹样有:龙纹、狮纹、瑞兽纹、麒麟纹、鱼藻纹、犀牛望月纹、孔雀牡丹纹、貂蝉拜月纹、松竹梅纹、鸡冠花纹、荷花纹、菊花纹、西番莲纹。

辅助纹饰有:卷草纹、莲瓣纹、折枝花卉纹、蕉叶纹、连钱纹、灵芝纹、方胜纹、螺纹、法轮纹、海水纹、云纹、锦纹、回纹、火珠纹、八宝纹、杂宝纹、山石纹。

龙纹,凶恶、爪利(三、四爪),蛇胫。龙形粗壮,怒目圆瞪,龙肩高耸,毛发前冲,龙爪犀利,龙腿交错呈奔跑状,辅助纹长配火珠纹和十字形灵芝祥云,构成一幅蛟龙赶珠的壮观场面。

麒麟纹,麒麟昂首前瞻,或站立或卧蹲状,四周配以火焰、杂宝纹,常绘在盘心,也有和牡丹、孔雀纹一起绘于罐身,构成主体纹饰。

牡丹、孔雀纹,孔雀常画成形如鸵鸟,牡丹叶片如掌形,这种构图方法开始于宣德时期民窑。

松竹梅纹,圆球形松叶向椭圆形变化,梅花侧枝呈半放射状,小朵梅花间夹杂几多盛开的大梅花。竹叶排列是叶尖向上,左右纷披,呈自然状分布,竹竿由一笔实线画成。

人物纹,常以飘忽的卷云做背景,绘琴棋书画、高人逸士、八仙故事。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另外,花卉完全图案化,多二方连续;变体莲瓣最常见的画法是钉螺形作内心,其他还有桃形和螺狮靥形;主题纹饰除后期外不加山石和地皮景;缠枝莲托八宝的法轮光焰组成封闭的上尖下圆图形;犀牛望月纹、连续人字纹饰带,这些都是正统青花上所独有的。

款识

正统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年制”、“正统元年”、“正统捌年”款。另外还有楷、草楷、隶书“福”字款。

二、明景泰青花

明景泰(公元1450—1456年,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朝仅历时7年,瓷业生产是“空白期”中最低落的时期,青花瓷器基本延续正统朝风格。胎质比正统粗糙,器物底部为白砂底,青料以国产料为主,含钴量低,发色清晰。

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

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底足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足边斜削,浅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绘菱形锦纹,肩绘云鹤间杂宝纹。腹通景绘八仙庆寿图,老者中有执杖者、下棋者、观棋者、执板者、吹笛者、进香者等。童子有的持物,有的执伞,有的执果盘。人物处于山石、小桥、流水的环境中,并有鹤、鹿、松等相伴,空中为大片灵芝状祥云,图案寓意长寿福禄。近足处绘海水江崖纹。青花色泽浓重偏灰,釉面泛青,并有明显的开片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景泰时期的青花瓷延续正统青花瓷的风格,造型敦厚,釉面青白,青花色泽蓝中泛灰黑。其纹饰布局疏朗,画风缓柔,图案形象概括,繁简得当,但画面整体却略显简洁,空间较大。

胎釉

胎质比正统粗糙,器物底部为白砂底。釉层较厚,有细小气泡。釉色白中泛青,呈玉质感。有酱釉口器和青花酱釉弦纹装饰,器物里外釉基本一致。足胎露胎线打磨圆熟,呈“灯草梗”状。

瓶类器物大多以三节成形,器物底部中心微凹,底及圈足内壁无釉,器物外壁施满釉,圈足处釉线不整齐。

筒形炉为平砂底,口沿、圈足内壁向中心切削成八字形,底面平整,施釉,能看到明显的同心圆线条及放射状的跳刀痕,中心有一微突起处。

青料

色料以国产料为主,含钴量低,所以发色清晰,十分适合描绘人物活动场面,钴料厚处发深蓝色,偏灰黑,有褐色斑点,钴料薄处发色清淡,灰绿色,不鲜艳。

最有时代特色的有:梅瓶、长颈双耳瓶、连座方耳香炉、净水碗、小碟等。

其他器形还有:碗、盘、瓶、罐、炉等。

盘以敛口盘为多,足深等于足高的较多。盘、碟开始出现足内壁向心倾斜,足底多平,乳钉少而小。碗的底釉一般较器身为薄,釉面有桔皮纹。

纹饰

景泰青花的主要纹饰有: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菊纹、兰草纹、灵芝纹、卷草纹、福字纹、回纹、锦纹、人物纹、鸳鸯戏荷纹、狮子滚绣球纹、金刚杵纹等。

缠枝牡丹纹花叶常绘成三种式样,最多的是“老虎脚爪”,另一种呈三角枫叶状“鹅掌形”,也有绘成菊花叶形的。

缠枝菊纹一般绘在盘、碗里壁,常和绘在外壁的缠枝牡丹纹相互斗艳,花心部绘成细方格纹,格内点细点。

卷草纹常以四方连续的形式绘制,也作边饰花纹,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绘制。尖端有一船形状叶。

人物纹是景泰朝最突出的装饰图案,常用大片卷云作背景,有历史故事、高人逸士、侍女婴戏等,线条清晰,形象生动。人物画中有左右飘拂的链条或弹簧状卷云。历史人物故事图中的垂柳用连续“人字纹”表示。高士图常伴以礼帽状花草。神仙佛像头后有光轮一环。婴戏图的婴儿面容健壮,五官攒聚脸心,头顶有翘起的发辫,斜向额前。

狮子滚绣球纹常绘于盘心作主体纹饰,狮子头部的鬃毛绘成几束,向上飞扬,狮身健壮,面部凶猛。

另外,景泰青花的纹饰中竹叶作浦葵叶状;竹竿实心;梅花小朵;松针球椭圆,也有一端尖一端圆的;地皮景为简单折线加圆弧,再用钴蓝渲染,上有壮茂的蒲草丛、太湖石;二叠龟背锦;如意云云脚向右。

款识

景泰青花的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景泰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三、明天顺青花瓷

明天顺(公元1457—1464年,英宗朱祁镇年号)在位7年,明天顺青花瓷以国产料为主,除官窑上品用苏麻离青外,其余皆用国产青料青花发色以靛青为主,有浓淡两种呈色,颜色深沉者似宣德青花,淡雅柔和的似成化青花。

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

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底足

瓶小口,颈部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通体青花装饰。肩饰海水纹及海马纹,腹绘携琴访友图,近足处饰海水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点,以此件青花梅瓶为例,当时的的青花有浓艳的深蓝色和泛灰的淡蓝色的变化,此器采用的是进口青花钴料,色泽浓艳,并带有黑色结晶斑。画面运笔自然,采用一笔勾勒,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流云与人物有独到之处,显示出较高的绘画水平。青花图案不似宣德之晕散,亦不象成化之纤细,带有一种飘逸感。而画面中的人物多逆风而行,冠带、衣衫拂扬,神情悠然。足前是疾风下的劲草,背后是云气掩映的峻岭山林。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形,并有层层的小圈密布于云气的一侧。这种特殊的流云纹,既与明代初期的疏简风格不同,又与成化以后的圆柔风格有异,其时代特征较为突出。天顺青花瓷器在胎体及造型上也体现出时代特色,一般胎体较成化时期厚重,形体较宣德时高大,此瓶也无例外,风格古朴敦厚。

胎釉

胎体厚重,多白净,瓷化程度好,修胎较粗。釉质细平滋润,釉色白度高,大多成浅鸭蛋青色,或略含青味。器物表、里、底三面釉质和釉色一致。底釉颜色一般较器身为淡,呈极淡青色或白色。盘、碗均为釉底。

造型

主要器形有梅瓶、盖罐、长颈瓶、三足炉、碗、盘等。

梅瓶为小口,丰肩,腹部以下内敛,足微撇,全器线条变化较前朝明显,整体感觉比较清秀。

罐类器物里外均施釉,口部内敛,内底釉不平整,器底无釉,但较平整,胎体较厚重,腹部有接缝,为节装成形,外壁接痕不明显,内壁接口突起,浅宽圈足。

瓶类器物外壁及口部内沿施釉,底部无釉,砂底旋削较为草率,底部常有窑裂。

盘造型以拱口为多,碗盏以“宫碗”为主,“墩子”式碗也有两种。

纹饰

纹饰风格趋向淡雅,布局疏朗。装饰花纹表现手法宽广,写实或变形的纹样皆有。

主要有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缠枝菊纹、折枝牡丹纹、折枝莲纹、折枝菊纹、松竹梅纹、菊石纹、秋瓜纹、海水瑞兽纹、双狮滚球纹、花鸟纹、莲池水鸟纹、月华纹、波斯文。

特有的纹样有各种团花、加藤蔓卷须的花卉、三叠或多叠龟背纹锦、仙人掌状海水浪花、复叶卷草、套叠卐字、狭长三角形、锯齿边缘,叶尖如芒刺的蕉叶,外有双勾葵瓣边缘的蕉叶。

缠枝莲花用青花淡描勾画出纹样,在轮廓线外涂抹色料作为底色,花瓣有单瓣、复瓣。纹样基本上沿袭了前朝风格,纹饰布局较为疏朗,秀丽宜人。人物画普遍水平不高,画面比较稚拙生硬,有些呆板和比例失调,人物纹的衣纹、飘带大多绘成飘动状,看似逆风而行,与之相配的云气纹形如灵芝或如意云头状,粗线条为轮廓,细线条作装饰,这种云气纹构图称为天顺朝的特色。

这一时期,锦地开光装饰大量使用,具体方法是先用青花绘出细腻的锦地如菱形、花形、钱文形、圆点形底纹,在预留的白地上绘花形、方形如意云头等开光纹饰,再在开光内会花卉、人物、动物等纹饰,开光内的纹饰用锦地衬托出来。这种手法在元代已经开始使用,到天顺朝大量使用。

款识

天顺青花上年号款极少,所见“大明天顺年制”六字两行款的青花小碗,系万历伪托。署天顺纪年款的青花瓷有两件,通体连书波斯文古兰经语的三足筒炉。一件由香港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捐赠北京故宫博物院,器口径为16厘米,造型优美,口沿饰回文边饰,器身环写三行波斯文,器底内书“天顺年”三字。另一件现藏山西省文物商店,炉身里壁与底心分别书有“天顺七年大同马”和“天顺七年大同马氏书”双重款。所书“天字”,酷似成化名器“天字罐”的书法,为天顺青花的明显特征。另有“天顺五年”、“天顺七年”款。源于网络

明代空白期瓷器的欣赏


收藏、鉴定明代“空白期”瓷器时,应从前朝的承继和发展的相互的关系与影响上去认识与研究。正是由于很少发现过正统、景泰、天顺这三个朝代的瓷器有明确纪年之物,故而学术界非常坚定地将这段时期的瓷器都定义为“空白期”。

明正统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人们对一种事物的追求及喜好,往往伴随着时代精神的流传。这种时代精神,可能虔诚恭敬,可能温厚文明,也可能夹杂着许多迷茫的暴力。而古瓷藏家们所珍藏的明代“空白期”瓷器,则是被看作是“朝野动荡”的珍贵证物。

所谓“空白期”瓷器,又被业界称之位又被业界称之为“黑暗期”瓷器,即指明代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天顺(公元1457--1464年)这三朝所烧制的瓷器。这一时期的陶瓷,真实的反应出了当时社会经济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状况。

由于明代宣德朝之后的近30年间,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变革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致使国势倾颓、内忧外患、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形势下,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制瓷水平与瓷器品质较前朝永乐、宣德有明显下滑。迄今为止,无论是考古发掘出土,还是公立博物馆馆藏,或是古玩艺术品市场中,能明确确定年代写有纪年款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鲜有发现。这种具有特定历史时代意义的明代空白期瓷器,自然会引起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曾经一度,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空白期”三朝烧制的瓷器多为民窑产品,并没有官窑器。持这种论点者,其依据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在出土还是存世的“空白期”瓷器中,器型制作规整的并不多。而且这一时期的青花或釉里红绘瓷技艺亦不及永乐、宣德时期那么精细,胎质也不够细腻。

其实,这一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仍然在烧瓷,只是因为连年战乱、改朝换代等原因,在品质与数量上比永、宣时期大为减少。这在《明英宗实录》、《大明会典》、《明史》、《浮梁县志》、《江西大志·陶书》等文献中均有记载。故而笔者认为,空白期并非无官窑瓷器,工艺精细者还是有的,只是绝大多数没有年款。笔者曾于广东省博物馆觅得一件带有纪年款的明代空白期瓷器,该器为正统八年的青花笔架,高7.7厘米、宽12.3厘米。整体器形为凸起的五峰相连山丛式,中空,在一山峰的一边和笔架的后面各有一圆孔,可以装水作水盂用。从隔着的玻璃展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器物以青料绘三层峦叠起伏的山峰。在笔架主峰后面书有“正统捌年”款。笔架的施釉肥厚,白中泛黄。笔者估计这件笔架由于当时的烧结度不够高,故而釉面开细碎纹片,纹饰和字呈黑褐色,个别处稍泛蓝色。即便官方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为官窑还是民窑,但以笔者综合研究之论可定其为民窑制品。尽管此器造形和纹饰虽较粗糙,但有绝对年款,是正统年间有年款的标准器物,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我们平时在收藏、鉴定明代“空白期”瓷器时,应从前朝的承继和发展的相互的关系与影响上去认识与研究。正是由于很少发现过正统、景泰、天顺这三个朝代的瓷器有明确纪年之物,故而学术界非常坚定地将这段时期的瓷器都定义为“空白期”。但从系统的古代陶瓷鉴藏、研究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不能够轻易地定义为瓷器的空白期。,准确来说,应是官窑纪年款的空白期。

众所周知,这一时期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比较动荡,所以景德镇御窑厂处于一个相对低落的时期,因此我们平日在博物馆或者古玩行家手中所见的一些明代早期的名窑瓷器,但凡是没有款识,画工又相对比较草率者,工艺也不太精细的作品,其烧制年代基本都往“空白期”靠近。至于这三朝的青花瓷的辨别,自然就不如永乐、宣德及成化那么好辨认,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正统朝瓷器接近宣德晚期,而天顺瓷器更与成化早期相近,而居于中间的景泰朝瓷的风格特征应在二者之中而居于中间的景泰朝瓷器的风格特征应在二者之间。因此应该相互对比印证,与宣德,、成化瓷各方面特征对比,而进行鉴赏、研究。

对正统、景泰、天顺年间青花瓷器的识别并非易事。因这段时期的瓷器我们在官方博物馆或艺术品拍卖市场见得不多因这段时期的瓷器我们在官方博物馆或艺术品拍卖市场见的不多,平时在民间文物流通市场或藏家手中接触的也较少。因此在研究这段时期的瓷器时,我们只能根据常见的一些纹饰和器型去对比、衡量,再进一步推敲。所以不能单看某一两个方面相同或相似就说是这一时期的,必须耐心、细致、全面的进行排比全面地进行排比,不但要看器型、釉色、青花料、制作工艺、纹饰等,还应尽量的找出时代特点。

由于“空白期”瓷器的存世量少,故而其器型也不多。其,大多是沿用永、宣时期瓷器的特征,但也有一些新品种,如戟耳带座的器物,这是对元代瓷器的复古,但变化很大。釉与胎在制作工艺上相对比较粗糙,削足不规整,琢器一般底部无釉,碗、盘类底部跳刀痕比较明显。瓶、罐类器口沿多见削釉现象,足墙较宽而深,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特征。这三朝立器的胎体比较厚重,瓶、尊、罐类的器口,正统瓷器与宣德相同,为直颈。而景泰、天顺的与后朝成化类似,多为上收下阔式。底足修得不太仔细,大多为敦厚的浅宽圈足或微微下凹的平砂底,有火石红斑痕和粘一些星星点点的窑渣在底部。

总得来说总的来说,空白期的瓷器的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细白滋润,釉色大多白中闪青,光亮透明,玻璃化程度较高,有的底足内施白釉,口沿施酱釉,青花发色有浓艳的,也有青中泛灰的,浓艳的是用宣德所存之苏麻离青钴料,也有锈斑。

这一时期的画法大多采用明早期一笔点画技法,笔法粗放,特别是中锋运笔,具有时代特征。画面简洁,布局疏朗,空间较大。自景泰朝开始,几何图案减少,而绘画成分逐渐增加,大部分为人物故事题材,另用缠枝花卉纹,绘画不算细致,但比较流畅。在图案纹饰上采用较多的为折枝花草纹和缠枝纹,动物纹中除龙、凤纹外,也常用麒麟和孔雀等瑞兽纹饰,星象图使用也相对比较普遍。

在史料记载中,正统三年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式样相似的青花瓷正统三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似的青花瓷。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制金龙、金凤白瓷罐以及九龙九凤青花大缸,正统十二年又颁布了民窑不准私造黄、绿、紫、红、青、兰、白地青花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天顺三年又有减少瓷器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确定,这段时期无论官窑还是民窑,虽说有禁烧与减烧记录,但都仍在烧制。从景德镇御窑厂出土此期的实物及残片发现,也有一些独创性器物,但数量不多。其实也不难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战乱频繁、宫廷争权、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二是帝王兴趣与爱好转移。在景泰年间,特别风行铜胎珐琅器,这就是最早的“景泰蓝”。其工艺是以铜做胎,然后在花纹轮廓线上镶嵌铜丝或金银丝,再在其中涂上珐琅彩,最后入窑烧制而成。据传景泰皇帝特别钟爱这种景泰蓝器,下令将宫廷陈设均改用景泰蓝制品。其品种之多,不可胜数,凡瓷器所有的器型,均烧成景泰蓝器。

民间对于明代“空白期”瓷器青睐度,自然是人见人爱。但由于其存世量之少,投资者便对其市场价值不以为然。根据雅昌网所收录明代“空白期”三朝的瓷器上拍情况来看,总量仅有数百件,且成交价格亦不高,大多集中在十数万至几十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成交逾百万元者寥寥。笔者曾在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广州华艺(原广州嘉德)等知名拍卖行的古董拍卖预展现场中参观时,所见“空白期”瓷器拍品上拍量亦是少之又少。

笔者最近一次所接触的明代“空白期”瓷器是三个月前在广州华艺国际冬季拍卖预展上,所上手的是一件“明正统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无款)。该拍品来源于著名收藏家徐展堂的徐氏艺术馆旧藏,当时估价为38-48万元,最终成交价为40.25万元。该器唇口、短颈呈梯形,丰肩下渐收,胫部修长,圈足。梅瓶颈部绘卷草纹,肩部装饰锦地开光花卉,足部则饰以蕉叶纹,腹部主体通绘携琴访友人物故事图,一高士手持拐杖,逆风而行,衣襟飘逸,神态悠然,一童子怀抱古琴紧随身后,背景装饰松石、小草、云气,其小草松枝画法简单明了,云气呈灵芝形,上有层层圈点密布,这些特征均为“空白期”时期瓷器所特有。当时笔者将其上手鉴赏时,衡量其重量比例适度,且手感亦非常舒适,是一件比较明显的大开门的明代真品。加之梅瓶的胎体厚重,釉汁肥厚,青花发色浓淡相宜,画面布局疏朗,笔意雄健流畅,画法粗犷大气,更可被认为是一件景泰至天顺时期的典型器物。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中国古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是真的吗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比较短暂,三个朝代都没有超过三十年,这是由于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多事之秋,政治动荡纷乱,先后有“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是一个混乱黑暗的时代。

史书载,在不足三十年内,明政府屡次对瓷器的生产有禁烧、减烧的戒令,加上传世品铭有此时期纪年的瓷器十分罕见,正统至天顺时期烧瓷面貌不清,陶瓷史界称为明代瓷器发展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中国古陶瓷史上的空白期和黑暗时代是真的吗?

随着陶瓷界对传世品的造型装饰纹饰、工艺特征、胎釉等方面的排比研究,以及景德镇御窑厂的发掘和各地纪年墓出土器物的研究,揭示出“空白期”瓷器“不空白”的真正面目。它正处于在宣德与成化两个制瓷高峰中间,孕育着从宣德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向成化玲珑秀丽的转变。“空白期早期”的瓷器,纹饰俊巧,严谨秀丽,与宣德瓷器风格相近,“空白期后期”的瓷器,绘制柔软,线条纤细,接近成化风格。

可见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虽然历史短暂,但是对中国瓷器影响深远,对明代后辉煌时代奠定了基础,为后世瓷器再创辉煌起到了继承发展的作用,所以历史没有真相,只能再探索中发现历史,这是收藏古董的魅力,也是考古学的意义。

明正统青花狮子戏球纹梅瓶

明正统青花狮子戏球纹梅瓶高37.8厘米 口径5.2厘米 足径13厘米,瓶小口,短颈,丰肩,长腹,圈足。器青花装饰,肩部绘折枝花卉纹,腹部为狮子戏球纹,辅以祥云、火珠、杂宝纹等。三狮奔逐绣球,相互呼应,形象生动逼真,神态威猛。胫部为蕉叶纹。

狮子在我国古代被视为吉祥瑞兽,在新春和喜庆之日,常以舞狮助庆,取其形象威严而勇武,祈能驱害避邪。《坤舆图》说狮“为百兽王,诸兽见皆匿影。……掷以球,则腾跳转弄不息”。狮子戏球是中国民间舞蹈形式和传统娱乐活动之一。《汉书•礼乐志》中记载,舞狮之习在汉代已流行。一般由一大一小狮组成,合舞绣球。因“狮”与“师”谐音,大狮、小狮分别寓意太师、少师。太师、少师是古代官名,分别与太傅、太保及少傅、少保合称为三公和三少。太师是朝中地位最高的职位,少师地位仅次于太师。狮子戏球纹为吉祥图案。此器造型挺拔古朴,胎体厚重,釉面青白肥润,青花色泽浓艳,纹饰粗犷,绘制洒脱遒劲,展现出正统瓷器的艺术风采,为空白期青花瓷的代表瓷器。

虽然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对瓷器有继承发展作用,但是政治原因还是影响到了平民百姓的心态,正统、天顺年间,社会混乱,面对动荡不安的现实,使人们产生超凡脱俗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寄托人们对美好平和生活的追求,文人雅士的心态直接表现在瓷器上了,通过下面的瓷器就能感觉到这种时代的变化。

青花高士图梅瓶

青花高士图梅瓶高33.2厘米 口径5.5厘米 足径11.5厘米,瓶撇口,短颈,丰肩,长圆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钱纹锦地海棠式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纹,腹部通景绘高士图,高士立于郊野,旁有童仆捧剑侍候,左侧一男子向高士揖拜,周围衬以祥云、松树及山石花草,构成一幅祥和的人间仙境。此类高士图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所绘人物冠带、衣衫飘拂,表情生动,用笔豪放不羁,线条挺健有力,画意洒脱飘逸,艺术风格活泼自然,有文人画的笔情墨意。画面笔触不甚清爽,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状,时代特征鲜明。

明天顺青花牡丹盘

青花牡丹盘,明天顺,高6.9cm,口径33.8cm,足径21.3cm。敞口,浅壁,圈足。青花纹饰,盘心绘山石牡丹纹,内外壁均绘8朵牡丹,足内白釉,无款。此盘胎体厚重,修胎规整,纹饰繁密,青花蓝中泛灰,为一般民窑制品。

明天顺青花八仙罐

青花八仙罐,明天顺,高37.5cm,口径20.5cm,足径21.5cm。直口,短颈,圆肩,瘦胫,圈足外撇。里白釉泛青,外壁以青花为饰,颈部饰锦纹一周,肩部绘折枝花卉,腹部绘八仙人物图。

八仙人物是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器皿上常见的装饰图案,八仙人物常常辅以大片的云纹,多为如意形或灵芝形,使人物具有飘逸之感。此罐虽残缺,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景德镇将举办第三届国际陶瓷博览会


10月18日至22日,景德镇将举办第三届国际陶瓷博览会,海内外一批陶瓷贸易团和知名陶瓷企业将参会。这是记者从22日在南昌召开的2006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2006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是商务部今年在境内主办的12个大型博览会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经商务部批准举办的国际性陶瓷专业博览会。除商务部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也将共同参与主办。

瓷博会期间,景德镇市将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中国旅游协会旅行社年会、全国建筑与装饰设计研讨会、中外陶艺家现场技艺交流会、景德镇元青花研讨会、2006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奖评选等活动。

据悉,瓷博会将展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仿古陶瓷,以及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陶瓷辅助材料等。美国沃尔玛总部和韩国贸易部门已表示将组织陶瓷贸易团前来采购。

据景德镇市市长虞国庆介绍,前两届景德镇瓷博会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大产瓷区、各大名窑的600多家知名陶瓷企业,共引进内资3.1亿多元人民币、外资9700多万美元。

工艺已有千年历史,御瓷生产迄今已有728年。

明代空白期瓷器鉴藏


人们对一种事物的追求及喜好,往往伴随着时代精神的流传。这种时代精神,可能虔诚恭敬,可能温厚文明,也可能夹杂着许多迷茫的暴力。而古瓷藏家们所珍藏的明代“空白期”瓷器,则被看作是“朝野动荡”的珍贵证物。

明正统 青花缠枝宝相花莲瓣纹大罐 高37.9cm 成交价:105.8万元 北京中汉2013秋拍

所谓“空白期”瓷器,又被业界称之为“黑暗期”瓷器,即指明代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天顺(公元1457--1464年)这三朝所烧制的瓷器。这一时期的陶瓷,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状况。

由于明代宣德朝之后的近30年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致使国势倾颓、内忧外患、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形势下,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制瓷水平与瓷器品质较前朝永乐、宣德有明显下滑。迄今为止,无论是考古发掘出土,还是公立博物馆馆藏,或是古玩艺术品市场中,能明确确定年代写有纪年款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鲜有发现。这种具有特定历史时代意义的明代空白期瓷器,自然会引起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曾经一度,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空白期”三朝烧制的瓷器多为民窑产品,并没有官窑器。持这种论点者,其依据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在出土还是存世的“空白期”瓷器中,器型制作规整的并不多。而且这一时期的青花或釉里红绘瓷技艺亦不及永乐、宣德时期那么精细,胎质也不够细腻。

其实,这一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仍然在烧瓷,只是因为连年战乱、改朝换代等原因,在品质与数量上比永、宣时期大为减少。这在《明英宗实录》、《大明会典》、《明史》、《浮梁县志》、《江西大志·陶书》等文献中均有记载。故而笔者认为,空白期并非无官窑瓷器,工艺精细者还是有的,只是绝大多数没有年款。笔者曾于广东省博物馆觅得一件带有纪年款的明代空白期瓷器,该器为正统八年的青花笔架,高7.7厘米、宽12.3厘米。整体器形为凸起的五峰相连山丛式,中空,在一山峰的一边和笔架的后面各有一圆孔,可以装水作水盂用。从隔着的玻璃展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器物以青料绘三层峦叠起伏的山峰。在笔架主峰后面书有“正统捌年”款。笔架的施釉肥厚,白中泛黄。笔者估计这件笔架由于当时的烧结度不够高,故而釉面开细碎纹片,纹饰和字呈黑褐色,个别处稍泛蓝色。即便官方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为官窑还是民窑,但以笔者综合研究之论可定其为民窑制品。尽管此器造形和纹饰较粗糙,但有绝对年款,是正统年间有年款的标准器物,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明正统 青花缠枝莲洞石牡丹莲瓣纹双兽耳盘口大罐 高41.9cm 成交价:230万元 北京中汉2013春拍

我们平时在收藏、鉴定明代“空白期”瓷器时,应从前朝的承继和发展的相互关系与影响上去认识与研究。正是由于很少发现过正统、景泰、天顺这三个朝代的瓷器有明确纪年之物,故而学术界非常坚定地将这段时期的瓷器都定义为“空白期”。但从系统的古代陶瓷鉴藏、研究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不能够轻易地定义为瓷器的空白期,准确来说,应是官窑纪年款的空白期。

众所周知,这一时期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比较动荡,所以景德镇御窑厂处于一个相对低落的时期,因此我们平日在博物馆或者古玩行家手中所见的一些明代早期的名窑瓷器,但凡是没有款识,画工又相对比较草率,工艺也不太精细的作品,其烧制年代基本都往“空白期”靠近。至于这三朝的青花瓷的辨别,自然就不如永乐、宣德及成化那么好辨认,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正统朝瓷器接近宣德晚期,而天顺瓷器更与成化早期相近,而居于中间的景泰朝瓷器的风格特征应在二者之间。因此应该相互对比印证,与宣德、成化瓷各方面特征对比,而进行鉴赏、研究。

对正统、景泰、天顺年间青花瓷器的识别并非易事。因这段时期的瓷器我们在官方博物馆或艺术品拍卖市场见的不多,平时在民间文物流通市场或藏家手中接触的也较少。因此在研究这段时期的瓷器时,我们只能根据常见的一些纹饰和器型去对比、衡量,再进一步推敲。所以不能单看某一两个方面相同或相似就说是这一时期的,必须耐心、细致、全面地进行排比,不但要看器型、釉色、青花料、制作工艺、纹饰等,还应尽量的找出时代特点。

由于“空白期”瓷器的存世量少,故而其器型也不多,大多是沿用永、宣时期瓷器的特征,但也有一些新品种,如戟耳带座的器物,这是对元代瓷器的复古,但变化很大。釉与胎在制作工艺上相对比较粗糙,削足不规整,琢器一般底部无釉,碗、盘类底部跳刀痕比较明显。瓶、罐类器口沿多见削釉现象,足墙较宽而深,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特征。这三朝立器的胎体比较厚重,瓶、尊、罐类的器口,正统瓷器与宣德相同,为直颈。而景泰、天顺的与后朝成化类似,多为上收下阔式。底足修得不太仔细,大多为敦厚的浅宽圈足或微微下凹的平砂底,有火石红斑痕和粘一些星星点点的窑渣在底部。

总的来说,空白期的瓷器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细白滋润,釉色大多白中闪青,光亮透明,玻璃化程度较高,有的底足内施白釉,口沿施酱釉,青花发色有浓艳的,也有青中泛灰的,浓艳的是用宣德所存之苏麻离青钴料,也有锈斑。

这一时期的画法大多采用明早期一笔点画技法,笔法粗放,特别是中锋运笔,具有时代特征。画面简洁,布局疏朗,空间较大。自景泰朝开始,几何图案减少,而绘画成分逐渐增加,大部分为人物故事题材,另用缠枝花卉纹,绘画不算细致,但比较流畅。在图案纹饰上采用较多的为折枝花草纹和缠枝纹,动物纹中除龙、凤纹外,也常用麒麟和孔雀等瑞兽纹饰,星象图使用也相对比较普遍。

在史料记载中,正统三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似的青花瓷。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制金龙、金凤白瓷罐以及九龙九凤青花大缸,正统十二年又颁布了民窑不准私造黄、绿、紫、红、青、兰、白地青花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天顺三年又有减少瓷器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确定,这段时期无论官窑还是民窑,虽说有禁烧与减烧记录,但都仍在烧制。从景德镇御窑厂出土此期的实物及残片发现,也有一些独创性器物,但数量不多。其实也不难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战乱频繁、宫廷争权、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二是帝王兴趣与爱好转移。在景泰年间,特别风行铜胎珐琅器,这就是最早的“景泰蓝”。其工艺是以铜做胎,然后在花纹轮廓线上镶嵌铜丝或金银丝,再在其中涂上珐琅彩,最后入窑烧制而成。据传景泰皇帝特别钟爱这种景泰蓝器,下令将宫廷陈设均改用景泰蓝制品。其品种之多,不可胜数,凡瓷器所有的器型,均烧成景泰蓝器。

民间对于明代“空白期”瓷器青睐度,自然是人见人爱。但由于其存世量少,投资者便对其市场价值不以为然。根据雅昌网所收录明代“空白期”三朝的瓷器上拍情况来看,总量仅有数百件,且成交价格亦不高,大多集中在十数万至几十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成交逾百万元者寥寥。笔者在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广州华艺(原广州嘉德)等知名拍卖行的古董拍卖预展现场参观时,所见“空白期”瓷器拍品上拍量亦是少之又少。

在三个月前在广州华艺国际冬季拍卖预展上,所上手的是一件“明正统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无款)。该拍品来源于著名收藏家徐展堂的徐氏艺术馆旧藏,当时估价为38—48万元,最终成交价为40.25万元。该器唇口、短颈呈梯形,丰肩下渐收,胫部修长,圈足。梅瓶颈部绘卷草纹,肩部装饰锦地开光花卉,足部则饰以蕉叶纹,腹部主体通绘携琴访友人物故事图,一高士手持拐杖,逆风而行,衣襟飘逸,神态悠然,一童子怀抱古琴紧随身后,背景装饰松石、小草、云气,其小草松枝画法简单明了,云气呈灵芝形,上有层层圈点密布,这些特征均为“空白期”时期瓷器所特有。当时笔者将其上手鉴赏时,衡量其重量比例适度,且手感亦非常舒适,是一件比较明显的大开门的明代真品。加之梅瓶的胎体厚重,釉汁肥厚,青花发色浓淡相宜,画面布局疏朗,笔意雄健流畅,画法粗犷大气,更可被认为是一件景泰至天顺时期的典型器物。

转型期三彩壶


唐三彩器始于隋唐,唐末至五代是分裂割据期,这一时期的瓷器摒弃了唐以来的绚丽奢华,其三彩器皿已演化为薄釉并以单彩为主,初步形成了清风淡雅的转型期风格。

此三彩双扁耳弦纹壶,器型高古,兼具有西域文化特点。器高10厘米,腹径13厘米,卷口,圆肩,横鼓腹,下腹急收,玉璧底足,体态丰满。半圆形双横扁耳在腹部,适于捏持。肩部剔刻两道弦纹饰,突出简约。胎骨为红陶土,淘制细腻,可见未熔石英砂、长石、云母等粗质矿物。釉色为深绿薄釉,幽光四溢,其隐型开片,似银丝网纹。整器只一点厚黄釉,下腹不满釉,有流釉现象。

壶的底足可见三点支钉烧痕,支钉点断痕已玻化。从胎釉状态看,胎骨瓷化程度较高,声音清脆,釉色幽光四溢几可鉴人。从该瓶的特征包括弦纹、薄釉、支烧等判断,该瓶应为晚唐或五代时期之物。

由于产地的不同,唐三彩器的胎质分两类:红胎陶土和白胎瓷土(细可分白色和粉色)。故而形成了两种风格不同的三彩器:西安红胎唐三彩和洛阳白胎唐三彩。唐三彩在工艺上属低温素烧成器,低温上彩。但在转型期素烧器已有接近高温的趋势。这对后世影响较大,如对宋代磁州窑的低温单彩釉出现有直接的影响,为宋代追求以造型、釉色质朴之美开创了先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初景德镇“空白点”瓷第三期 第三期——天顺王朝》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初景德镇“空白点”瓷第三期 第三期——天顺王朝》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