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瓷片 > 导航 >

残瓷片中虾不残

残瓷片中虾不残

瓷砖瓷片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2020-03-18

瓷砖瓷片。

这块画虾的瓷片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从市政管道工地的沟壁上掏出来的。

明代天启年间的这只水草丛中完完整整的虾画得写意传神,有笔有墨,点、线、画的组合,使画面很有节奏感,大片的空白表示一塘清水,计白当黑,意趣无穷,显出了民窑画师非凡的艺术创造能力。

虾的品种很多。江南水乡说虾无非就是通常的河虾,是淡水虾中最重要的品种。河虾又嫩又鲜,营养价值很高,受到许多美食家的赞赏。在水乡长大的人,几乎都有捕虾的经历。在河边垂钓的时候,有时浮子连连点动,钓上的兴许不是鱼,而是一只鲜活的大虾,虽说觉得它的纠缠有些讨厌,但还是非常高兴。用方形白纱布四角扎上石块,再加两根交叉的竹条,扣上香喷喷的诱饵,放入水中,不久提着木浮子拉上来,纱布里就肯定有几只活蹦乱跳、惊慌失措的大虾。用不了多久,下酒菜就绰绰有余了。最简单的捕虾方法,是在长满芦苇或蒲草的浅水塘,往往抓一把水草或芦苇,就有虾合在掌中,它能给人带来一阵又一阵惊喜。

生长在清水里的河虾最是精神,一身青亮,显出一股英气,煮熟了颜色鲜红,还有一种塘虾呈浅黑色,虾壳含铁量高,煮熟了便是大红色。冬天的水沟里极多,捕捞回来,可以炒咸菜,也可磨成浆加上盐,做成麻花酱,到了春天,买几块豆腐浇上酱,放在饭锅上蒸,香气扑鼻,那种滋味,真是难以忘怀。

在现代画家中,齐白石老人画虾堪称一绝。老人为了画好虾,每天观察养在水盆里的虾。他画的虾很透明,水墨韵味亦佳,不知老人有没有见过这个画虾的青花盘子。相比而言,白石老人画的虾有文人画味道,这块瓷片上的虾则更有一些野逸之趣。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粉彩残瓶也盛春


我收藏有两件清代宣统年间御制粉彩玉壶春瓶残件,口沿缺损,以下部分均完整无损。

第一件为粉彩花蝶纹玉壶春瓶,原本应为侈口、束颈、鼓腹,圈足稍微外撇。瓶残高24厘米(应为29厘米至30厘米),足径12厘米,口径无法测量(应为8.7厘米)。瓶体成型技术较好,胎薄质细,胎体洁白,釉色滋润匀净,有少许波浪纹。颈部器内有上下接口的痕迹。瓶体绘牡丹、玉兰、海棠花卉及蝴蝶两对,颜色艳丽富有层次,线条穿插流畅利落。花朵以涂地法绘制,花瓣有阴阳向背及浓淡深浅的变化。花叶以渗入法绘成,有反侧之光。底足规整圆润,器底正中有两行竖式红色楷书款:“大清宣统年制”6字,字体工整清秀,笔画精到,一丝不苟,为清代流行的“馆阁体”。

此类器物见收入图录的有两件: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为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人认为,这是宣统在位3年中生产的质量精良的瓷器之一。这件玉壶春瓶残器与两大博物院珍藏的同类器物无论是器型、图案、款识都一模一样。

第二件为粉彩花卉纹玉壶春瓶,造型与大小几乎与上器完全一致。其残高为28厘米,足径12厘米。器物造型严谨规整,胎体坚致轻薄,釉色洁白匀净,通体绘菊花、腊梅、山茶等花卉,花朵或怒放或含苞,花枝横斜穿插其中,错落有致,色彩艳丽,构图繁而不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器底正中也有两行竖式6字红色楷书款:“大清宣统年制”。字体与上器稍有不同,笔法更加规整,字体也更加清秀,可谓排列有致,圆润有力。

上述两件玉壶春瓶款识经与关宝琮主编的《历代陶瓷款识》和熊寥、熊微编著的《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典》上的宣统红色楷书款相对照,均有宣统款之工整与神韵,应是真款无疑。

玉壶春瓶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人们多把此种瓶的创烧年代定在北宋。其特征是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它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宋代以后瓷器中颇具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有资料表明,其时代越晚,则颈越细、腹越大。据《古今瓷器源流考》载:“玉壶春瓶,雅制也。天青、积红者尤居多数。此式大半官窑,甚少客货,而官窑又半纯色釉也。”这说明其时代越晚,则青花、粉彩釉器越多,取其腹大利于彩绘也利于鉴赏。据考,玉壶春瓶高不足35厘米,超过者是为大器,存世更加稀少。

清代宣统皇帝仅在位3年,官窑确曾烧造过瓷器,其中宣统二年专为东西陵烧制过一批白瓷器物,但传世品不多,其器物多为日常生活用具和陈设瓷,其总体质量要高于光绪朝,器物胎质洁白纯净,细密莹润,烧造质量好,瓷化程度高,与现代瓷十分接近。加上胎釉结合紧密,制作精良,色彩鲜亮,绘工细腻,曾留下过短暂的辉煌。

宣统官窑瓷烧制不多,传世品也少,以致于不少地方博物馆都少有收藏。就目前情况而言,宣统一朝瓷器,仿制的也很少见,尤其是瓶类陈列品。

残瓷收藏值得看好吗


瓷器收藏界一直流传着这么两句话“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事实上真是如此吗?笔者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残瓷也是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并非不值分毫!尤其是在现在,古董市场上假货充斥真品难觅,聪明的藏友自然都会认识到,咱们宁可收藏真品的残件,也绝不收藏完好无缺的赝品。特别是那种那些精美的残瓷,器型大致完好、制作工艺纯熟精湛、材质珍稀的藏品,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值得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们看好!

不少经济能力一般的瓷器收藏投资爱好者,对残瓷收藏都有着不小的兴趣。因为品相完好的精品瓷器在古董瓷器市场上,不只收藏价值极高,而且寥寥无几,残瓷相对来说在古董瓷器收藏市场上确是比较常见的,当然,要是藏友们不看品相就收入囊中的话,往往吃亏的都是自己,我们在挑选残瓷的时候,也要注意辨别真伪。

瓷器是比较易碎的东西,但是瓷片千年不化,所以古董瓷器收藏市场上流通的残瓷、瓷片非常多。正因为瓷器比较容易破碎,古往今瓷器历经了战乱、日常磕碰等无数境况,无数品相完好的瓷器化作了碎片,品相保存得完好寥寥无几。随着时代发展,国内瓷器收藏的队伍日益壮大。一般来说人们收藏瓷器就会长时间地珍藏起来,所以品相完美的瓷器,被人收藏一件,市面上流通的瓷器就少一件,物以稀为贵,古瓷器的市场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若是想要收藏一件称心如意的完好瓷器,那么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钱都不是一般瓷器玩家所能接受得了的。而且要是想要收藏几件不同时期和器型的瓷器精品,更是难以实现。

因此,不少瓷器收藏爱好者就在自己经济能力所许可的范围内,收藏一些精美的残瓷,从中获取到更多的古玩乐趣以及更大的收藏利润。如果瓷器收藏爱好者们在收藏瓷器的时候,不太注重一定要靠它来获取回报的话,我们收藏瓷器并不需要付出太多金钱。虽然我们收到的物件都是一些有所残缺的瓷器或者瓷片,但是它们仍然和完好的瓷器一样蕴含着丰富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足以使我们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

残瓷收藏别有情趣


60年代曾在景德镇工作过,对瓷器有些偏爱,退休之后常去寻找古瓷玩玩,谁知一入此门便交了大量的学费,赝品假古瓷买了不少,感到古陶瓷的学问太深奥难懂,正想打退堂鼓的时候,在一个刚挖成的植树坑旁看见一片破瓷片,忙拾起一看,原来是块青花瓷盘残片,上绘狮身人面兽,还挺完整。这种花纹的瓷盘我在古玩使我萌发了拾瓷片的情趣。从那以后,不管哪里埋管、修路、建成房,我都要去寻觅,七八年下来,有了小小的收获。

明清两朝各皇帝年号的青花瓷的款识,除明代有个别皇帝年号款外,清代全有,就连古瓷学者介绍说古瓷史上很难见到款识的空白时期,我也拾到一片,那就是《大明天顺年造》草书款,用“造”字应是民窑器,但其瓷质却很好。古瓷学家公认元代瓷器不标款识,最早标款识是在明永乐的压手杯上,而我却拾到一片标有一个正楷“元”字的标底残片,杯心青花标的元字第一短横收笔处有很深的近似黑色的自然沉淀。其他几笔青花的颜色都要残淡些,元字之外尚留有一段颜色很浅的青花双圈,再从下部看杯底是无釉的砂底,颜色是浅的砖红色,而且还保留一个用毛笔写成的但我又无法辨识的黑字或者是符号之类,在变色镜上用毛笔书写姓氏的元瓷残片我还拾到几块。除上述正规的皇帝年号款外,拾得的其他款式还有很多,如吉语款、堂名款、符号款、花纹款等等,但这些都不如年号款会自报年岁、宜作标本、借鉴利用。但是年号款也有很多是赝品,比如清代、明国或是明款为了谋利而假托明代的永乐、宣德、成化的款识,也要小心上当,我就有“永乐年制”十来片,“大明宣德”年制近百片,内无一片是真的,“大明成化年制”约500片,只两片是真的。

我把拾来的花纹残片初分了几类,一是人物,有近百片,多是达官贵人、花花公子、仙人、和尚、道士等等,难得的是耿宝昌先生在《明清陶瓷鉴定上册》中介绍的成化年的青花携琴访友梅瓶,我也拾到半个,这是在北京各博物馆也不一定能有机会看得到,可却被我拾到了。二麟等。中国古代的瑞兽麒麟具体是什么形态,现在五六十岁的人都说不清楚,我拾得的麒麟图案是采用的狮子的形状,全身有鳞,背脊上还有一条锯齿形的鳍,脚上无爪而蹄,头上无角但会冒出火焰,也没有锐利的牙齿。看来它是善防御而不善进攻的兽。这也许是祖先出于强万盛自已而不愿侵犯别人的和平心理吧?三是各种植物花卉图案的纹饰,由于这类瓷片获得太多,本想细分而未果,我只是把一些有传统习俗说法的组合在一起作装饰用,如岁寒三友就是用松、竹、梅三片组合在下起而成。四是各种字,五是各种单色釉,主要是蓝釉和红釉,红釉多矾红和祭红。六是较古老的瓷片,比如宋元时的影青、龙泉青瓷、吉州窑的黑瓷,还有南北朝时的青釉和几块圆饼形碗底的残片。

残瓷了有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有些大的残片,本身就是一幅可供欣赏的画。我还用两个龙泉青瓷笔架残片粘合成一个新笔架来搁毛笔,用残破青花瓷茶叶罐当砚台磨墨,用帽瓶残段来盛水做笔洗用,这个帽瓶残段上的青花图案的色彩非常漂亮,怎么看怎么舒服,真是久看不厌。

古瓷收藏不能见“残”就“废”


收藏,作为一种特别爱好与雅趣,藏者对藏品完美之追求,乃人心之所向,也是许多行家所倡导的。但纵观如今的“收藏热”,笔者感觉到,曾经的重欣赏、重研究的“学术性”收藏被相当程度地削弱,代之的是更多的人将“投资”、“赚钱”等藏品的附加功能放在了首位。由此,对于藏品,特别是瓷器一类,“全品相”要求几乎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有“病”即弃、见“残”即“废”成为一些群体的当然选择。

就拿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来说,偶尔逛过古董店或周末练过府庙地摊者,都会频率较高地听到“品相”一词。什么“瓷器毛了边,不值半文钱”,什么冲线、爆釉、窑封、退粉……都是指的瓷器有毛病。总而言之,在追求精致、清雅、完美的江南人眼里,对瓷器的挑剔疙瘩又疙瘩。许多行内人跑遍全国回来,共同的感受就是:长三角的人买古瓷最忌讳不是“全品相”,“要买一件要像一件,不然将来一出手难卖,二价格难高。”由此,让一些新进入古陶瓷收藏领域者,好的“宝”、“真经”还没吃透,“全品相”的提醒却时时闪念在脑际,甚至奉为金科玉律。

纵然,如果不论品相而“统吃”,那么我们终其一生、倾家所有,也只能收得遗世残瓷之沧海一粟。瓷器易碎,但瓷片却千年不化,因而残瓷、瓷片存世浩如烟海。但也正因为瓷器易碎,千百年来,经历了战乱、生活中的使用与磕碰,一件件完美的瓷器“粉身碎骨”,完好无损者才少之又少。而如今收藏者的队伍在迅猛扩编,有限存世的完美器“吃”进一件市面上少一件,想要淘得完美的精品,其付出的财力非一般爱好者所能承受。而如想收几件不同时代、不同器型者的完美精品,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我们为何不稍稍放低一些自己的要求,在有限的财力里,“淘”等更多乐趣呢?

其实,如果我们退一步,放下“日后靠它升值赚钱”的主要目的,那么,我们还是可以不必付出多大财力,收到稍微有些“病”但同样是古董,同样拥有历史、审美及至升值价值的诸多古瓷的。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些“白玉微瑕”、相对完整的古瓷在市面上也会越来越少的。

前一阵子,笔者因公出差北京,挤出了一点时间到琉璃厂、潘家园古旧货、报国寺古玩市场去“溜了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摊位、店铺,以千计万计。但稍微一细看,就瓷器来说,“贼光四射,火气冲天”,满眼尽是现仿品,何处见“古玩”?偶尔一只清中期的青花罐,“毛病”很重,开价也要3000元,而在湖州只需200元。在报国寺古玩市场内的“中国瓷器馆”,售卖的瓷器40%有毛病。笔者纳闷其“交易挺多,人气蛮旺”,一位北京玩瓷家倒对笔者的奇怪而奇怪,“有毛病?是的,可有毛病它也是古瓷呀!有毛病跟它的历史年代没关系,跟学术研究没大关系,跟自己欣赏关系也不大,它年年也还在增值。北京每年春天古瓷价格都要涨一拨!”当笔者与其讲到,如毛病大些,在杭嘉湖地区有时只能卖到完美价的1/10价甚至更低时,他有些不能理解。“南方人似乎更强调它将来的售卖,完整器好卖,价格也高,北方人可能更注重其历史与学术价值,是真喜欢它,研究它!”并对同玩的几位说,“我们下回要到浙江太湖边去淘宝”。

在这里,笔者想起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著名古瓷鉴藏专家马广彦先生所说过的一段关于伤残古瓷器的话。

“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说到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价值,马先生曾说。他认为,想要认识瓷器,就要从伤残瓷开始,而古瓷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他认为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对于初涉古瓷器收藏领域的人,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所以在古瓷器的学习研究中,伤残古瓷器是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最好实物向导。

对于古瓷有“病”是否要藏入,笔者的观点是:收藏伤残古瓷要有所选择。应看它有没有别样的历史价值?器型是否独特?稀有?胎骨、发色、图案、釉水等,是否具有典型性。如果它具备了以上一点或数点,而你恰好是喜欢欣赏、业余研究者,不妨“吃”进。在民国以前的瓷器中,一般来说,时代越近,存世量越多。从中国陶瓷史的发展看,自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质量江河日下,民窑中除了商人专为赢利制作的仿古器外,无精品。而明以前的古伤残瓷、明清官窑伤残瓷、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在选择收藏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且容易修整的,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文饰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事实上,收藏伤残古瓷也是能够保值、升值的。这些年来,伤残古瓷的价值一直在上升,而且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伤残古瓷器价格看涨的苗头,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难觅之器,都极其可能不断升值,并且如果这类伤残器得到较好的修复,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半个月前,笔者与数位同好前往浙江博物馆看“徐龙明清瓷器收藏展”,发现有些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从国外拍回来的瓷器,也存在残、冲线、磨口等大小毛病。

湖州的资深藏家陈先生,几天前跟笔者闲聊时,仍懊悔数年前对出现在湖州府庙地摊前一件残瓷的放弃:“典型的康熙青花大花瓶,就是冲了条线,要价200元。我犹豫再三,放弃了。而现在这只瓶,完整器要30万元,冲了线也要几万呐。唉,‘毛病论’误了我,现在就是花上10倍的钱也不知到何处买!”

古瓷收藏 不能见“残”就“废”


收藏,作为一种特别爱好与雅趣,藏者对藏品完美之追求,乃人心之所向,也是许多行家所倡导的。但纵观如今的“收藏热”,笔者感觉到,曾经的重欣赏、重研究的“学术性”收藏被相当程度地削弱,代之的是更多的人将“投资”、“赚钱”等藏品的附加功能放在了首位。由此,对于藏品,特别是瓷器一类,“全品相”要求几乎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有“病”即弃、见“残”即“废”成为一些群体的当然选择。

就拿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来说,偶尔逛过古董店或周末练过府庙地摊者,都会频率较高地听到“品相”一词。什么“瓷器毛了边,不值半文钱”,什么冲线、爆釉、窑封、退粉……都是指的瓷器有毛病。总而言之,在追求精致、清雅、完美的江南人眼里,对瓷器的挑剔疙瘩又疙瘩。许多行内人跑遍全国回来,共同的感受就是:长三角的人买古瓷最忌讳不是“全品相”,“要买一件要像一件,不然将来一出手难卖,二价格难高。”由此,让一些新进入古陶瓷收藏领域者,好的“宝”、“真经”还没吃透,“全品相”的提醒却时时闪念在脑际,甚至奉为金科玉律。

纵然,如果不论品相而“统吃”,那么我们终其一生、倾家所有,也只能收得遗世残瓷之沧海一粟。瓷器易碎,但瓷片却千年不化,因而残瓷、瓷片存世浩如烟海。但也正因为瓷器易碎,千百年来,经历了战乱、生活中的使用与磕碰,一件件完美的瓷器“粉身碎骨”,完好无损者才少之又少。而如今收藏者的队伍在迅猛扩编,有限存世的完美器“吃”进一件市面上少一件,想要淘得完美的精品,其付出的财力非一般爱好者所能承受。而如想收几件不同时代、不同器型者的完美精品,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我们为何不稍稍放低一些自己的要求,在有限的财力里,“淘”等更多乐趣呢?

其实,如果我们退一步,放下“日后靠它升值赚钱”的主要目的,那么,我们还是可以不必付出多大财力,收到稍微有些“病”但同样是古董,同样拥有历史、审美及至升值价值的诸多古瓷的。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些“白玉微瑕”、相对完整的古瓷在市面上也会越来越少的。

前一阵子,笔者因公出差北京,挤出了一点时间到琉璃厂、潘家园古旧货、报国寺古玩市场去“溜了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摊位、店铺,以千计万计。但稍微一细看,就瓷器来说,“贼光四射,火气冲天”,满眼尽是现仿品,何处见“古玩”?偶尔一只清中期的青花罐,“毛病”很重,开价也要3000元,而在湖州只需200元。在报国寺古玩市场内的“中国瓷器馆”,售卖的瓷器40%有毛病。笔者纳闷其“交易挺多,人气蛮旺”,一位北京玩瓷家倒对笔者的奇怪而奇怪,“有毛病?是的,可有毛病它也是古瓷呀!有毛病跟它的历史年代没关系,跟学术研究没大关系,跟自己欣赏关系也不大,它年年也还在增值。北京每年春天古瓷价格都要涨一拨!”当笔者与其讲到,如毛病大些,在杭嘉湖地区有时只能卖到完美价的1/10价甚至更低时,他有些不能理解。“南方人似乎更强调它将来的售卖,完整器好卖,价格也高,北方人可能更注重其历史与学术价值,是真喜欢它,研究它!”并对同玩的几位说,“我们下回要到浙江太湖边去淘宝”。

让残碎古陶瓷重获新生


蒋道银先生退休多年仍很忙。他是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博物馆古瓷修复高级工艺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从业40年,他修复了600余件国宝级的古陶瓷,是国内文物修复的领军人物。

面对一堆古陶瓷碎片,要将其复原就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古陶瓷修复第一人

首都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展厅,有一只被视作“镇馆之宝”的元青花凤首扁壶被安放在显著位置,这只扁壶以昂起的凤首为流,以卷起的凤尾为柄,凤身绘于壶体上部,双翅垂至两侧,构思别具匠心。然而,这件文物出土时,只是48块碎瓷片,大的也就巴掌大小,小的只有黄豆那么大。

这件文物出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件罕见的元青花精品。考古人员作了简单修复,粘结成型后,残缺处用石膏补缺,但补缺材料厚薄不均,用粉质颜色粗略接笔的正面纹饰已变色发黄,修补处部分已经脱胶,壶柄断裂。2003年,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蒋道银接到任务,重新修复这只扁壶。经过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做色、上光、做旧等多个步骤,历经数月,这只扁壶重现神韵,甚至连薄厚不一的钴料斑、重叠处的铁锈斑、晕散均一一再现,看不出任何人工加工痕迹。

蒋道银修复的文物上千件。从良渚文化扁足陶鼎到南宋官窑,从辽白釉碗到明青花双系扁壶瓷配瓷,从唐彩绘陶仕女俑到徐秀堂紫砂艺雕螃蟹。14年前,他首次采用瓷片修补瓷器,至今无人超越,被称为中国古陶瓷修复领域第一人。

偶然改行坚持40年

蒋道银走上陶瓷修复之路实属偶然。上世纪60年代,蒋道银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设计专业毕业,留校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当时正值文革时期,每天的表演就是八个样板戏,1973年的一天,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部到学校来招人,闲来无事的蒋道银就跟着去了,那年,他27岁。

到了博物馆,蒋道银很快就爱上了那里清静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极大的陶瓷修复工作。文物修复有三个修复原则: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可逆修复。

今年,正好是蒋道银从事修复工作的第40个年头。年近古稀的他却没有放下手中的修复工具,他家中有一个房间就是他的简易工作室,桌上摆满数十个化学试剂瓶,地上有三四件刚刚完成或者正待修补的古陶瓷器件。妻子裴菊芳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有时候要把几块碎瓷摆放成型后粘合,蒋道银两只手不够用,妻子就会来帮忙,除此以外,她还负责做好全部的后勤保障工作。

女儿蒋蔚受到爸爸影响辞去了外企的工作,自己经营着一家古玩商店。

出书办班培养后人

自己的技艺登峰造极并不能让蒋道银满足,他更关注的是这项技艺能不能传承下去。改革开放后,许多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转行,仍在一线工作的屈指可数。行业缺乏年轻力量,显得青黄不接。

为了培养新生力量,最近蒋道银做了两件事,一是出书,二是授课。

今年上半年,蒋道银编著的《古陶瓷修复技艺》正式出版,填补了古陶瓷修复书籍的空白。

蒋道银还开办了不少古陶瓷修复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博物馆、文物商店和收藏界培养了数百名修复人才。去年9月,他受聘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为古陶瓷修复专业教授。

仿冒打残“景德镇制造”


景德镇素有中国瓷都之称,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用瓷及支撑着景德镇瓷都地位的陈设艺术瓷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国乃至世界陶瓷市场上大肆仿冒、盗用外观设计、知名商标和名人名作的案件屡见不鲜。记者日前在调查中了解到,代表着正宗景瓷标识的“龙珠阁”、“景德镇”两个驰名商标的花纸印量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相比锐减了80%,折射出市场正面临萎缩。陶瓷企业:从出门打假到法律维权江西省玉风瓷厂是景德镇有名的国有陶瓷企业,企业设计生产的玉风系列茶杯获得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专利。1998年,产品打开市场后供不应求。然而,企业仅仅红火了半年,全国各大城市仿冒其外观设计的产品就大量涌现。由于仿冒品价格仅为真品的1/3,玉风瓷厂销售量当年就下降了五六成,并彻底被挤出了杭州、上海等地市场。为摆脱困境,玉风瓷厂在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帮助下,组织“打假队”出门打假。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仅景德镇市内仿冒“玉风杯”的厂家、作坊就达五六十家之多。“因为无法从源头上进行禁绝,有时候刚查缴一家店,又冒出了好几家,打假工作力不从心,只好不了了之。”玉风瓷厂厂长万秀英回忆说。1999年10月,江西省第一个知识产权审判庭在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这让陷入绝境的玉风瓷厂看到了一线希望。1999年11月,玉风瓷厂一纸诉状将侵权的景德镇市太白园欣欣瓷厂告上了法庭。经过详细调查,法院很快作出判决,责令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全部经济损失。此后,玉风瓷厂又相继对十余家仿冒“玉风杯”的企业、个体作坊提起诉讼,都获胜诉。玉风瓷厂的生产经营又红火起来。万秀英感慨地说,由于历史的原因,陶瓷仿制现象在景德镇相当普遍,以前甚至连权利人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玉风杯”案件对整个业界都是一次警示和教育。 陶艺名家:侵权阴影下的创作激情名家名瓷是闻名于世的灵魂与基石,由于其不菲的“身价”,陶艺名家的作品首当其冲遭到大肆仿冒。一些陶艺大师为此曾担忧,这种情况如任其发展,创作者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最终将无人创新,整个陶瓷行业势必走向没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创作的瓷板画《春江花月夜》问世后,受到海内外陶瓷收藏家的青睐,每件价格在数十万元。然而,2001年8月,一件标价4.6万元、几可乱真的《春江花月夜》瓷板画赝品公然出现在北京蕴玉宝桢工艺公司的柜台上。获悉此事后,张松茂一怒之下将北京蕴玉宝桢工艺公司告上了法庭。受理此案的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历时半年多的艰难调查取证后,于2002年4月作出了北京蕴玉宝桢工艺公司赔偿张松茂51万元损失并在《北京日报》以书面形式公开道歉的判决。案件的宣判在陶艺界引起了震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说,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雕塑瓷名作《哈哈罗汉》,在90年代初被仿制得最为严重,当时在景德镇和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哈哈罗汉”的影子,价格低至每件二三十元,为数不多的真品被彻底淹没。直到张松茂一案之后,赝品“哈哈罗汉”的交易才有所收敛或转入“地下”。商标侵权:景瓷挥之不去的隐忧商标是产品的标识,是公众对产品的认同度。在景德镇现有的70多种商标中,“龙珠阁”商标和“景德镇”证明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并指定由景德镇市三蕾瓷用化工有限公司独家承印,贴上了这两种商标无疑是打上了景德镇的金字招牌,为此,一些陶瓷生产商和经销商疯狂盗印、盗用这两种商标的做法屡禁不绝,甚至出现外地产的白胎瓷贴上假商标再运到景德镇充当景瓷出售的怪现象。2002年至今,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审理了多起“龙珠阁”、“景德镇”商标的侵权案,但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洪珂珉称,那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洪珂珉说,涉及陶瓷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初采取的是原始的“拿来主义”方式,比较容易判定其侵权性,但现在的侵权行为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隐蔽,审判难度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由于地方法院受管辖权的限制,加之来自外地甚至国外对景瓷的侵权现象日益严重,能有效打击处理的侵权案只占很少一部分。景德镇市三蕾瓷用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镇谱说,上个世纪80年代末是业鼎盛时期,公司仅“龙珠阁”、“景德镇”两个驰名商标花纸的印量就有80多万张,目前只有一二十万张,这充分显示出国内国际市场的萎缩趋势。为重振陶瓷业,1997年成立的协会加强了行业管理,对代表着景德镇工艺水平的艺术瓷、高档日用瓷通过制作证书、加贴免费电话防伪标志等形式增强其防伪功能,对普通陶瓷生产企业则通过签订商标准用合同、年检的方式进行产品质量监管。但协会秘书长贺兴吴说:“要在全国范围内堵住假货产销渠道,我们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在“堵不胜堵”的情况下,“疏”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贺兴吴告诉记者,对于产品质量达到要求的外地企业,在交纳一定的费用后,协会通过授权的方式允许其使用“龙珠阁”商标,这是一种“折中”办法。1999年9月,江西省版权局景德镇分局成立,但到目前为止,在数千个品种中,进行了版权登记的仅10余个。分局副局长陈爱华说,仿冒现象最猖獗时,新作品上市不到一周就被盗用,这与创作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有关,但要彻底杜绝这一现象,加大打击力度,进行陶瓷市场综合治理才是关键。

收藏古瓷从残瓷开始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甚多,但是,古瓷器收藏是一门学问,如果不了解古瓷收藏的规律、不重视古瓷理论的学习,难免会上当受骗。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收藏者的古瓷收藏都是从残瓷开始的,那么,收藏残瓷究竟有没有意义?残瓷收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习标本

“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说到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价值,著名古瓷鉴藏专家马广彦先生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认为,想要认识瓷器,就要从伤残瓷器开始,而古瓷器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

马先生说,自从古代瓷器成为收藏对象那天起,古玩界就从“真、善、美、精、稀”这5个方面及其统一来鉴定其文物意义,批判它的商品价格,“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等这些行内口头禅就是对瓷器的“善”即完整性苛刻要求的集中反映,而且从古瓷器的价格上看,完整与伤残之间确实有天壤之别。

但是,马先生认为,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仍然意义重大,爱好古瓷器的人也不妨从收藏瓷片开始。他认为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对于初涉古瓷器收藏领域的人,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所以在古瓷器的学习研究中,伤残古瓷器无疑成了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实物向导。同时伤残古瓷器保留着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一件古瓷器,虽局部残缺或粘和有缝,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还保留着,就会给人以美的知识、美的享受。对一个古瓷器收藏者来说,正因为这些伤残古瓷器丧失了诱人的金钱光环,才使得它的艺术价值更高。另外,伤残古瓷器还保留着珍贵的文物价值。马先生表示,一件古瓷如果既珍贵又完整,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当它有所伤残而不完整时,却并不一定削弱其本身价值的珍贵性。

价格看涨

古瓷器同其他商品一样,同样的商品,完整者贵,伤残者贱,但是伤残古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再生产,收藏一件,流通领域就少一件,所以说收藏伤残古瓷器一般说来是不会贬值的。谈到残瓷收藏的价值时马先生说,伤残古瓷器的价值一直在上升,而且现在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伤残古瓷器价格看涨的苗头,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难觅之器,都极其可能不断升值,并且如果这类伤残器得到较好的修复,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

马广彦先生给我们讲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在西安有一位收藏家,他2004年偶然在西安市八仙庵古玩市场上看到了一小堆瓷片,据摊主讲摆在这里已经几个星期了,但鲜有动心者,这位收藏家仔细一看,发现这是一件宋代钧窑折沿洗的碎片,于是他用1700元购得,粘合后,只缺两小块“肉”。洗子内外,大片的窑变红非常稀有。仅仅两年后,此物的市场价格已经在8000元以上了。还是这位收藏家,他于2002年花600元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玉壶春瓶残件现在升值到5000元左右,1998年800元收藏的一件开裂多处的金代磁州窑诗文枕现在的市场价格也不低于6000元。可见,残瓷收藏的升值空间也是很大的,关键是要认准,不要被新货所蒙骗。

要收精品

残瓷收藏虽然有重大意义,但也不能见什么收什么,谈到收藏伤残古瓷器,马先生说首要一点就是要辨别真伪。购买伤残古瓷器虽是一种投资少的收藏活动,但也要保证购得真器,否则花钱买了残破仿品,非但浪费钱财,心理上也比走眼买了完整的仿品更加沮丧。所以,如果是功底不深的初入道者,最好请行家为自己“掌眼”参谋,这样既能买到满意的瓷器,也能从中学到鉴定知识,一举两得。

其次,收藏伤残古瓷器要有所选择。须知在民国以前的瓷器中,一般说来时代越近,存世量越多,其中碗、盘、碟之类生活餐具更多。从中国陶瓷史的发展看,自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质量江河日下,民窑中除了商人专为赢利制作的仿古器外,多无精品,一般收藏价值不高。而明以前的古伤残瓷器、明清官窑伤残瓷器、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器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而且在选择收藏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且容易修整的,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文饰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残瓷片中虾不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残瓷片中虾不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瓷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