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青铜器收藏市场现状和收藏技巧

青铜器收藏市场现状和收藏技巧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干嘛收藏古代瓷器

2021-02-12

古代瓷器收藏。

古朴雄浑的青铜器日渐受到收藏者的追捧

在如火如荼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青铜器收藏一直不温不火。虽然近几年略有升温,且出现了一些高价拍卖品,但与已进入亿元时代的书画、瓷器相比,仍然处于低估值阶段。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魁杰,听他讲述青铜器收藏市场以及鉴赏技巧。

资源稀缺买方市场巨大

最近青铜器市场有升温的迹象,但李魁杰并不认为这个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了。“对于青铜类品种,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市场出现,所以其流通量一直不大,整体价格偏低。不过青铜器是国之重器,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这一门类一向是资深收藏家最认可的,是收藏领域的大项,由于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所以其未来的保值、升值空间是巨大的。”李魁杰说。

古玩业界普遍认为,高端青铜器多数集中于欧美,国内市场上的青铜器藏品以中低档居多。而李魁杰却认为目前高端青铜器开始向内地市场云集,“不过今后精品青铜器会越来越少,因为藏家多了,交易量大了。精品进入收藏领域就藏而不漏了。资源越来越少,而需求量却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价格上涨是必然的。青铜器品种的稀缺性决定了它未来的涨幅,尤其要关注高古藏品。”

虽然近几年内地拍卖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高价青铜器拍品,但相比已进入亿元时代的书画和瓷器来说,青铜器的市场价值及其所占份额还有很大差距。“青铜文化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无不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要远远高于字画和瓷器。”

铭文珍贵青铜器因此价值连城

收藏青铜器是一门学问,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收藏青铜器不在于器物的大小,而在于器物上有没有铭文。即便是一件很小的杂器,有铭文也会让它身价陡增。举个例子,在保利博物馆展出的一个青铜器盘子,器形非常小,只有一个成年男子手掌那么大,而且盖儿也遗失了,但这个小小的盘子却意义重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盘子的盘心部位有铭文,铭文由大禹的后人而写,明确记载了大禹为民治水的历史。这个盘子最初是从香港市场上购买的,那时价格并不高,但现在这个盘子只能用无与伦比、举世无双来形容了。”李魁杰说。

李魁杰认为青铜器收藏还讲究锈。“五彩斑斓的红斑绿锈,反着光特别漂亮。另外能做到系统、成套也是一个方向。总之,收藏青铜器有两个方向,第一就是足,各种器形全了;第二就是铭文,即便很小的东西,有铭文也会价值连城。凡是带铭文的器物肯定是孤品,不可能再出现同样铭文和器形的东西。不过因为藏家对铭文的追逐,也导致了造假作伪的现象。”

提升眼力从小件残件入手

在青铜器收藏领域,藏家已开始把原来聚焦在礼器上的目光,转向了青铜兵器和杂器等小件。“因为鼎彝尊卣这类青铜器中品级较高的藏品存世量不高,且价格昂贵,所以这几年有一些中小藏家开始收藏兵器、杂器。像青铜佛像、铜镜等小门类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且涨幅较大。”李魁杰认为,小件青铜器收藏热,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存世量,且价格大众化,上手也比较容易。“对于普通藏家来说,收藏小件青铜器既可以把玩,又可以鉴赏,还能练眼力。任何机会都属于有准备的人。比如玩瓷器的也是先把瓷片玩明白了,从小件、残件开始研究收藏青铜器是不错的途径。此外,这些小门类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也是对青铜器价格体系的完善。”

尽管小件青铜器的成交价在不断上升,但和其他品种相比还偏低。“古玩行业有个奇怪的现象,好东西不一定都贵,关键是看你的眼力。收藏青铜器讲究的是眼力和渠道,只有这两样都对了,才有机会捡漏。收藏一样器物首先要自己喜欢,其次要看它未来的升值潜力,要看它是不是孤品,是不是皇家用品。升值空间与青铜器的类形和品相都有密切关系。”李魁杰说。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虞坚讲述青铜器收藏之美


虞坚认为鉴赏青铜器就如同进行了一次畅快的精神按摩。

即使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对青铜器大概也能说出自己耳熟能详的几个名字来,例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毛公鼎等。但当进入珠江之畔广州星河湾的青铜器藏家虞坚充满古典韵味的住宅中,亲手把玩馆藏级的青铜器时,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经历3,000多年岁月沉淀后的沧桑之美。

虞坚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名热情谦逊的儒商。他父亲曾是古建筑设计师,对古代建筑艺术及书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受家庭影响,他自幼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向往与珍惜。在以会稽铜镜名闻天下的绍兴成长,饱受吴越文化熏陶,虞坚自幼就爱上青铜器那浑厚凝重的内蕴之美。这段经历也影响了他的收藏取向,令他刚年过四十便已成为青铜器收藏大家。

大学毕业后,虞坚很快就开始在全球知名贸易公司美商智迈企业有限公司(Atico)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每年都要去美国出差,当时是90年代初,中国收藏热尚未大幅兴起,他借工作之便,经常会在世界各地参观当地的公立或私立的博物馆。2009年虞坚出国定居,2002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国际贸易公司Newclassic,开始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顶级藏家以及艺术品拍卖行,从此他成为国际几个顶级拍卖行的VIP客户。

虞坚在国内收藏界虽然声名不显,但是在海外的青铜器收藏市场上却是后起之秀。从2000年开始收藏青铜器至今,他的藏品包括战国早期青铜错金银饕餮纹铺首、西周早期填漆蝉纹大鼎、西周早期卷体夔龙纹簋、战国王侯剑、隋代灵山孕宝团花纹镜等近20件精品。

其中战国错金银饕餮纹铺首曾是二战前法国最大的古董商万聂科(Wannieck)家族的藏品,目前世界上类似规格、器形、纹饰的藏品除同期的异人睚眦纹错金银铺首外仅现此一对,为珍宝级的孤品。西周蝉纹大鼎则是民国大藏家仇炎之的旧藏,随后又被与张伯驹、张大千齐名的“20世纪字画收藏六大家”王己迁收藏,虞坚因这件重要藏品奠定了在海外青铜器收藏家中的地位。西周涡身夔龙纹簋则是2004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所得,当时苏富比的专家团考证该簋出土时间不晚于明代,与故宫另一件卷体夔龙纹簋无论器形、纹饰、尺寸、皮壳包浆几乎如出一辙,极有可能是原藏于清宫旧藏一对中的其中一只。

而在收藏青铜器之前,虞坚的藏品主要是明清瓷器。他曾经在海外的拍卖会上拍到了元代龙泉窑青釉玉壶春瓶、康熙甲辰年五彩“郑虔献宝”图凤尾尊、“雍正御制”粉彩福禄寿图碗等50多件精品。

在说到他最得意的藏品战国早期青铜错金饕餮纹铺首时,虞坚难抑兴奋之情。2009年他偶然与一位法国顶级的私人博物馆主提到,自己想找些不一样的青铜器,因为目前收藏的主要是礼器和铜镜之类的藏品。没想到当时就发现了这对赫然陈列于艺术馆最中央位置的战国早期错金银铺首,有趣的是这对神品铺首由名家递藏转辗近一个世纪,由此私人博物馆展出才仅仅第四天。

虞坚回忆:“当时我一见到它就完全被震撼了,品相保存这么完好、工艺如此精湛,而且是我首次发现的错金银技术大面积的运用在器形复杂立体的镂雕青铜器中,当时就决定即使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这对铺首成为他收藏生涯中最大的一笔单件投资,当时几乎耗尽他所有流动资金。但是两年后来看,他却无比庆幸把握住了这一次机会,因为错过了这种稀缺性的艺术品也许会终身遗憾。

这对铺首之所以稀缺,首先是从工艺上看应为战国天子专用器,从造型风格分析极可能为晋国著名的国君重耳的王妃寝宫遗物,后来陪葬入土。即使是当年举世震惊的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最高级别的也只是出现了镏金工艺,因为当时曾侯乙只是诸侯王级别,规格所限无法用到错金银的工艺。其次规格高达30厘米,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尺寸的天子寝宫专用的错金银大门铺首。最后是传承有序,自1923年在山西浑源李峪出土后就被法国古董商万聂科购回法国,家族递藏直至上世纪70年代转藏于欧洲名流贵族最后入藏法国私人博物馆,机缘巧合被虞坚获得。

与其一同出土的其他40余件李峪青铜器,目前现于上海博物馆馆藏11件,台北故宫博物院3件,法国吉美博物馆15件(万聂科捐赠),美国5件,其余欧美私人珍藏的极其罕见。近期他将这件藏品带回国与藏友交流时,上海博物馆的馆员就对这件艺术品大加赞赏。

2009年对于虞坚来说是个好年份,由于金融海啸影响,许多欧洲的私人博物馆经营上出现周转困难,许多在市面上难得一见的藏品开始流出。例如2009年初,纽约佳士得春拍举行了美国收藏家赛克勒的私人博物馆(ArthurSackerMuseum)青铜器专场拍卖,虞坚购得了三件青铜器:西周早期带盖凤纹夔纹鼎、西汉青铜带彩绘朱雀纹盖妆奁、战国晚期嵌金绿松石王侯剑。但到了2009年秋拍的赛克勒专场平均成交价格已陡然上升了3倍以上,到了2010年春拍赛克勒藏品的市场价格已经比2009年春拍上涨了10倍,而今年青铜器标准器的市场价又涨了两倍。

资料显示,2009年纽约佳士得秋拍,赛克勒的藏品专场中,西周早期的夔纹簋成交价拍至36.25万美元,为起拍价的18倍。2010年秋拍该公司推出近十年来首个中国青铜器专场思源堂旧藏专拍,总成交价达到了2,075.1万美元(约14,083.71万人民币),98件成交品中24件价格超过了百万元人民币,其中4件价超千万元人民币,将中国青铜器在欧美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格拉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到了今年3月份结束的纽约春拍中,一件20公分高的西周小鼎成交价高达66.25万美元,高出估价的65倍,中国青铜器的价值回归至此正式拉开序幕。

青铜错金银饕餮纹铺首。

虞坚认为,艺术品市场固然是一个价值市场,但是由于其难以量化的特殊性和缺少同类相比可能的唯一性导致了艺术品的市场价值评估具有很大的偶然成分。虞坚的收藏理念,就是在自己资金实力的最大范围内,寻找品相完好、具备独特性、稀缺性的藏品,绝不能犹豫,否则可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相比近年来屡创天价的中国瓷器与书画艺术品市场,青铜器的成交价并不算太高,虞坚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收藏品市场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导致国内收藏界对青铜器的认识不足。

但其实中国青铜器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已经确立了它象征王权的特性。历朝历代的收藏家无不是君主或者名噪一时的显贵。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收藏家宋徽宗就曾建设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青铜器博物馆宣和殿,并从金石文中得到启发自创瘦金体。

在如今的全民收藏热下,中国青铜器的价值会逐渐回归。而其雄浑的造型、华丽的纹饰、精良的铸造以及高深的创意,在3,000年前就达到了世界青铜浇铸工艺的顶峰,许多特殊工艺如错金银等至今无法超越,可谓大器早成。百川归海,因了这种极致而厚重的艺术之美,世界上众多顶级收藏家晚年的收藏方向都会转向青铜器,例如戴润斋、仇炎之等等。虞坚坚信这种艺术品未来肯定会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早年虞坚收藏青铜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苏富比及佳士得的春秋大拍“淘宝”。但是自从金融海啸后,中国的私人财团将艺术品市场视为投资炒作的“蓝海”,导致许多拍品的价格大幅飙涨,如今虞坚已经将收藏的途径转向欧洲的私人博物馆。

虞坚透露,与国内公有博物馆占垄断地位、藏品从不外流不同,国外的私人博物馆大多会采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比如藏品周转、贷款经营去运作,而且国外的遗产税高达50%,间接鼓励了藏品流通,因此在拍卖场价格虚高的情况下,私人博物馆不失为一个“淘宝”的好去处。

虞坚还透露了一个鉴别青铜器的小诀窍:在高倍放大镜下,真正的古铜锈是天然生长的矿物结晶,像潮汐一样层层复合生长,而且七彩分明,有的甚至乍看如镶嵌着宝石的山脉,任何用现代方式伪造的铜锈都无法复制出这种特质。鉴别任何一件青铜器,要从器型、铭文、纹饰、锈色、范铸逻辑、重量、辨音等方方面面作全面考量。青铜器的鉴真辨伪能力需要长期的实践训练,绝无速成之法。由一个正规的渠道开始收藏是一切收藏的最首要的方向。

古董面前,人人皆是过客,虞坚对于藏品短期升值幅度并不太在意,他把收藏青铜器比做品苦丁茶,需要时间渐入佳境。初期可能会不太适应它威严、神秘的风格对心灵上带来的威压感,但是当自己“入定”沉醉于其沧桑之美后,就会品味到其中内蕴的肃穆、昂扬、悲壮、雄浑的意味。这种美感享受就如一次畅快的“精神按摩”,让人无法自拔,从此看其他品类的收藏品,都会觉得缺乏一份凝重与力量的崇高感。

采访结束后,虞坚微笑说:“上古舜帝号有虞氏,我的姓氏就是自他而来。有时我在把玩青铜器时会想,也许在青铜时代这个鼎器就曾是我祖先用过的,青铜器跨越时空,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恰是趣味所在。”

专家揭秘国宝青铜器价值


由国家权威文物研究机构中国文物学会首次监制的国之重器“司母戊方鼎”及至尊瑰宝“中华和尊”等22件国宝级青铜礼器仿品,自今年年初发行以来,在京城收藏市场中形成了一股“国宝青铜”收藏热潮。4月8日,专家揭秘了其中三件国宝青铜器的文物价值。此次首仿的青铜器,除司母戊鼎外,有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的四羊方尊、龙虎尊,在器型上包括鼎、尊、觥、卣、罍等14个种类,限量翻制。模具翻制到规定数量后即予销毁。这批仿品中,司母戊鼎仅仿制1尊,其他品种各仿制36件,每件国宝青铜器高仿品均附中国文物学会出具的监制证书,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单位北京华夏雅颂青铜艺术中心全国独家发行。

国宝档案一:

羊鼎(商晚期食器)

羊鼎通径17厘米,高23厘米,重3公斤。殷墟晚期鼎的造型中出现了一种束颈、曲壁的新形式,此鼎即是其典型的代表。鼎的两耳三足安排十分妥帖,整个造型富于稳重感。在器物的颈腹部分别装饰对称的回顾式鸟纹和兽面纹,衬以细密的雷纹。纹饰线条深刻劲锐,范铸极精,使粗犷的兽面和精细的雷纹水乳交融。

青铜器造假大揭秘 如何辨锈识古铜


古代青铜器的器型雄伟、纹饰瑰丽,在数千年悠久的岁月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身。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近年来国内青铜器的价格一路狂涨,过去曾被走私出境的青铜器正在源源不断地回流。但另一方面,由于其仿造所需的生产条件以及工艺并不复杂,所以仿古铜器成为一些不法之徒获取暴利的手段,诸如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艺也层出不穷,令藏家防不胜防。仿古铜器数量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无论古玩店铺还是小地摊几乎只要有古董的地方都能见到假铜器。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将泛滥到古董市场与藏家手中的假青铜器收集起来足以制造两艘青铜航空母舰。

与其他类别的文物鉴定技术不同,目前青铜器的鉴定已经采用了一些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鉴定手段,比如以贾文忠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开始运用现代化学、冶金学等学科中的技术与仪器来鉴定青铜器,已初见成效。笔者通过对这一领域10多年的研究与实验,同样发现了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广阔前景,本文将针对“青铜器表面的氧化物分析鉴定铜器真伪”提出笔者一些见解。

铜锈是历史的产物

青铜器是人们将铅、锡、铜等矿石等原料经过熔炼氧化后,将其所形成的集合体还原提炼出纯度较高的铅、锡、铜,再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配在一起铸造而成的。在其形成后所经历的复杂环境中,各种金属被重新氧化而成了类似铜矿石的盐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变化过程是一个“轮回”的过程。

具体而言,铜锈大多都是由组成青铜器的金属铜、锡、铅等金属成份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元素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铜的各种盐类,颜色多以绿、蓝为主。存世时间短、保存较完好的铜器表面锈蚀较轻,一般会有如“黑漆古”或"水银皮"等氧化膜层,这些层膜同样是铜器的组成物质被氧化、溶解或侵蚀后富集、沉淀而成。例如内蒙古、新疆等沙漠中出土的铜器多数都有"水银沁"或 "黑漆古"等漂亮的皮壳。

铜锈产生的状况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湿度大、温度高时,铜器表面的化学反应程度相对剧烈,生成的金属氧化物也相对多些,这一时期是铜锈的生长期。相反当干燥、寒冷时环,铜锈的产生速度变缓甚至停止,生成的金属氧化物也减少,这称之为铜锈的休眠期。生长期、休眠期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不断交替。生长期到来时,新的化学反应在以前的生成物、铜锈的孔隙中发生,铜锈的多孔性越来越低,锈蚀之间也时常有反应发生。这些致使古铜器表面的古锈蚀不但量多,且密度、硬度都很大,成分复杂、颜色丰富,有的锈蚀就像璀璨夺目、五彩斑斓的宝石。此外锈蚀的产生也受地域的影响,这与不同地区的温度、湿度以及土壤中的各种酸、碱、盐的含量有关系。例如,我国南方出土的铜器锈蚀的程度较北方的严重,人们常将南方地区出土的锈蚀较重的青铜器称为"水坑货"。

古锈蚀在形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受复杂环境中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作用,如:污染、风化等,在这些作用的长期交替作用下古铜器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风貌。这些相对稳定的锈蚀是铜器数千年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妥协的历史产物,呈现出和谐的自然美,也是其饱经沧桑的象征。它们不仅能反映出铜器的原料组成,还记录着铜器与环境"相处"的漫长岁月中的各种信息。从这一层面出发,我们可以通过对锈蚀的分布,形态、颜色、光泽等等来判断铜器的真伪。

老锈新锈区别大

由于所经历的环境和时间长短不一,仔细分辨还是能发现不少老锈和仿造新锈的区别。

首先从锈蚀的层次上看,古铜器上生长的是陈年自然锈蚀,其锈蚀有明显的层次,一般从外到内纵向分为锈土结合层、主体锈层、地子锈层。锈土结合层上常见铜器锈蚀与地下环境中的附着物,如泥土或碳化后的草木屑等;在锈土结合层的下面有一层绿色或蓝色的结晶锈就是主体锈层;在主体锈层以下就是紧贴铜器的黑或红褐色的氧化膜层,即地子锈层。这3层锈蚀次序分明、排列合理,有的古铜器没有锈土结合层,甚至没有主体锈层,但是决不能没有地子锈层,这对于分辨老锈新锈十分关键。而大多数仿古青铜器由于其经历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一层浮锈,颜色单一、结构松散、附着较差,如果去掉浮锈会直接露出新鲜的铜体。

其次从锈蚀所呈现的形态来看,古铜器所经历的环境十分复杂,除了在使用过程中所经受的损坏、侵蚀,还有诸如大气腐蚀、土壤腐蚀、疲劳腐蚀等。这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在不断地改变着青铜器,在其表面形成各种形态的锈蚀,锈蚀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可以说古铜锈蚀的产生是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人为的、自然的;必然的、偶然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些因素与铜器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呈现出自然与协调的风貌。仿古铜器则不然,其锈蚀一般有化学腐蚀锈与胶着锈两大类。有些仿造者用食盐、食醋、硫酸、盐酸等化学药品来腐蚀铜器,或者将新仿的古铜器放到潮湿的地下埋几年,虽然铜器的表面在剧烈的化学作用下也会产生铜锈,但是这些锈蚀只是短时间内产生的年轻锈蚀,并没有经历过漫长复杂的氧化过程,不会表现出那种协调与自然,仿造者便想尽各种办法为它化妆,使它看起来像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这显然无济于事。

用来制造拼接仿古铜的古铜残片

仿古锈花样百出

为仿品上锈是现代青铜仿古工艺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锈蚀仿造的相似程度,直接决定仿造是否成功。所以仿造者就要用各种方法来仿古锈。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将常见的做法归为以下几种:

1."种植锈":将酸、碱、盐等各种化学药品掺合金属粉涂抹到仿品表面,然后再埋到土里来"种植"伪锈。

2. "胶着锈":用胶水、松香、白芨浆、清漆等胶状物调配各种矿石粉、颜料,涂抹到铜器上。或从别的古铜器上取下真锈拌入清漆或胶水中涂抹到仿古铜器上。

3."烧熔锈":将调制好的矿物颜料在铜器表面烧熔,这些被熔化的颜料在降温后凝固在铜器的表面。

4"电镀锈",用类似工业中金属表面电镀技术在铜器表面镀"水银皮"或"黑漆古"、等皮壳。

5.将动物尿液、粪便或农用化肥与泥土掺合,涂抹到仿品表面后埋到土里。

6."移植锈":将古铜器上的古锈移植或镶嵌到仿品表面,再用上述的各种方法组合作锈。

尽管作假锈的方法五花八门,但不外乎分物理上锈、化学上锈两类方法。但这种年轻的新锈与古铜锈存在根本的区别,如果用显微镜或其他仪器来分析,区别会更明显。

鉴别对策更胜一筹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仿品,很多收藏者都不知道如何应对,针对以上归纳的常见作伪方法,笔者通过长期的实验,也总结出一些实用"招",仅供收藏者参考。

1.用针尖刺扎铜锈部位,古铜锈非常坚硬难以刺入,而那些用胶水制做的伪锈不但容易刺入,松开手后针会被伪锈含住掉不下来。对于古铜器上那些修补过的部位用这种方法鉴定也很有效。

2.在鉴定铜器的锈蚀时,最好取一些试样下来,用高温热针烧灼,或将试样直接用火烧,古铜锈一般不易燃烧,锈结晶在高温下会发出炸裂的声音。用树脂或胶水制造的伪锈在高温下会熔化、燃烧,并且冒烟,能闻到各种胶水味儿或烧塑料味儿等刺鼻的气味。放大镜观察,被热针烫过的部位,会发现那些胶状物被熔化后又凝固,根据热针的形状形成一个半圆槽。真正的古铜锈是天然生长的矿物结晶,在高温下它既不会熔化,也不易燃烧,更不会有酸味儿或其它异味儿。

3.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将铜器表面的铜锈取一块,观察铜锈下面露出的皮壳,伪锈下面露出的直接是铜色。古铜锈下面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银白色的氧化膜。

4.用烟熏铜器表面或颜料染色,使其表面形成黑色或红色的氧化层,往往这种氧化层没有光泽。需要用棉布、毛毯或椴木木炭抛光,也有用抛光玉器的滚筒机械抛光。这类作伪的氧化层的突起部位光亮,凹陷的部位灰暗。用干燥的硬布等物品在铜锈表面快速磨擦,使其表面发热后,嗅其味道,有些伪锈会发出松香味儿、塑料味儿、油漆味儿或其它如502胶水等异味儿。

5.用珠宝鉴定中的第三代查尔斯滤色镜来鉴定铜锈非常有效,所有的古铜锈在滤镜下都不会变色。用那些绿色、蓝色的化学颜料做的各种伪锈,在滤色镜下多数会变成红色。特别是用珐琅彩釉料在低温下烧成的假锈,这种伪锈既不怕火也不怕水,用热针、水都不管用。但因为珐琅釉料中的蓝色含钴,所以在第三代查尔斯滤色镜它的蓝色或绿色会变成红色。

6.白矾与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质,如果铜锈是透明的结晶锈,我们可以取下一块放在热水里,如果遇到水后能溶化的,就有可能是这几种伪锈。有人也提倡用舌头尝试青铜器锈的味道,白矾的味道非常涩,其它结晶状的伪锈有时是苦的或咸的,而真正的古铜锈几乎没有味道。笔者认为有些伪锈有毒,最好不用这种尝味道的方法。将水喷洒到铜锈上,观察铜锈的亲水程度,古铜锈是亲水的,那些用油漆、胶水的亲水性则较差。

7.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铜锈的结晶形态及生长状态,可以发现新铜锈和老铜锈有很大差别。

专家称春秋就有青铜器赝品 汉武帝曾被仿品骗过


北宋宣和尊

北宋大晟钟

刮去绿锈后的红斑不自然。

现代仿春秋青铜圆鼎底部,范线故意而作,过于规整。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古老高超的冶炼技术、生产规模和铸造工艺,凝聚了中国古人的智慧。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升温,青铜器的造假现象也愈演愈烈。其实,从春秋开始,几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青铜器的仿古与造假现象。我们请青铜器鉴定专家张颂斌先生讲解青铜器仿制与作伪的历程。

春秋时伪品鲁国制造假“谗鼎”

从文献上看,青铜器的仿制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张颂斌说,据《韩非子·说林下》记载:“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赝往,齐人曰:‘赝也。’鲁人曰:‘真也。’……”春秋时,鲁国珍藏着一只名为“谗”的鼎,这只谗鼎在列国诸侯中名声很大。有一次齐国发兵讨伐鲁国,索取谗鼎。鲁君舍不得谗鼎,可又不敢得罪齐国,就把谗鼎藏了起来,派人送去一只仿制的赝鼎。由此可见,春秋时期鲁国为了对付强大的齐国的勒索,已对珍贵的青铜器进行了仿制,后世遂以“谗鼎”代指“假冒之物”。

张颂斌说,当然,大家需要区分的一点是,上述的造假是出于政治和权力斗争的目的,严格地讲,与现今以营利为目的造假有着本质区别。

汉代仿品造假骗过汉武帝

西汉距商周时已相隔十几个世纪,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汉代人对商周时期青铜器艺术的了解已有很大局限。“到了汉代,一旦商周青铜器重见天日,往往以为是祥瑞的征兆。”张颂斌说。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夏五月,“得鼎汾水上”。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牛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不过,有人怀疑此鼎是汉文帝时的作伪老手新垣平(上大夫)为献媚文帝而埋下的伪器,到了武帝时代才被发现。武帝不辨真伪,以为是周鼎,于是把年号改为“元鼎”,以资纪念。可见,当时就有为讨好皇上而进行青铜器作伪的事情。据记载,就是这位新垣平,叫人在一只玉杯上刻上“人主延寿”四个字,诡称是仙人送给汉文帝的。结果事发,被灭门三族。

宋代仿品崇古复古导致仿古热

在宋代以前的唐和五代也有仿青铜器的历史。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已记述了唐、五代官营作坊专事仿造铜器的事。今存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西周觯,就被一些专家认定是唐代所仿。

张颂斌说,宋代是仿制青铜器的第一个高峰。除了常见的宋仿汉、唐铜镜外,宋代主要仿造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其主要原因是宋代统治者为了改变五代十国混乱的政治局面,提倡经学、恢复礼制,尚古、崇古,加上宋徽宗赵佶的提倡,官僚文人的参与,不但收藏商周青铜礼器,而且还比照真器仿制古铜器,在省博就保存了部分传世的宋仿商周青铜礼器,现在这些仿品也有千年左右的历史了。

宋代的仿品,主要是材料与商周青铜器不同,用的是宋代当时的材料,明显的特征是铜质暗红、较软,铸造方法上用的也是宋代的技术,蜡模铸造、无范线,但是经历千年的铜锈和包浆是真实的。“宋代人在仿制的品种上,主要仿商周礼器,很少见到仿战国、秦、汉代的素器,也不仿制兵器、车马器等。”张颂斌说。

清代民国官方民间仿制成风

宋代仿古之风延续至元、明、清时代。清乾隆以前宋、元、明代的仿古铜器已有不少收藏于清内府。张颂斌介绍:“清代和民国时期是仿古铜器的第二个高峰。清代由于乾隆皇帝的爱好和金石学的复兴,他们收藏青铜器用于释读金文、训诂读史、书写金文,所以同时推动了仿古铜器的发展。宫廷仿造精美礼器成风(很多瓷器都仿作青铜器的造型),形成了官方仿、民间也仿的局面。”清中、晚期多为官仿,而且部分仿器还带有清朝的底款。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文物的外流,再次推动了民间仿古铜器的商品化和古董商人的职业化,这个阶段应该把民国时期也算进来。仿古铜器比较有名的所谓“潍县造”、“西安造”、“北京造”、“苏州造”、“河南造”就是这个时期先后形成的。这一时期主要仿制商周重器,尤其是以伪刻铭文为主。仿品不但在国内泛滥,而且也流传到国外,是伴随着真品一起外流出去的。可以说,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间仿品,几乎全是古董商人所为,做来骗人的。

“这个时期的仿品,有的造型和纹饰不符合商周器,有的无范线、垫片,我在鉴定中,几次遇到这个时期仿制的青铜鼎:有的鼎足已自然脱落,是焊锡被氧化后的结果。有的刻铭有刀痕,有的材料为黄铜,这些特点,在鉴定时都是不难发现的。”张颂斌说。

当代仿品真伪难辨几可乱真

最后一次仿青铜器的热潮,就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也是仿制青铜器的第三次高峰。张颂斌说:“我见到最早的是仿战国的刀币,发现有疑问后,还登门请教过山东省博物馆的研究员、古钱币研究专家朱活先生,他也确定为仿品。之后是几乎无所不仿,不但仿制大的礼器,而且像之前无人仿制的青铜剑、铜镜一概都仿。仿品多、水平高,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望尘莫及的。”张颂斌说,造假者在1995年左右的仿古铜技术已基本掌握了古法铸造战国、汉代、唐代铜镜的工艺方法;2003年左右复制出了基本符合古代工艺流程的古铜剑。大型礼器的古法铸造工艺也被极少数人掌握。仿制新技术的出现使很多收藏者甚至鉴定专家难辨真伪,纷纷上当。

当代陶瓷的收藏现状


目前,瓷器市场收藏的主流人群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人群,二是以投资、获利、收藏增值为主要目的的人群。第二类人群成为目前瓷器市场的主流人群。大量资金的介入,改变了瓷器传统的以研究、鉴赏、交流、展示为主要宗旨的市场结构,开始向投资目的转变,这一市场格局的变化也促使瓷器市场更快的与世界接轨和融合。

长期以来,瓷器主要以收藏、鉴赏、学习、交流为主要目的。瓷器的收藏家们通常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通过对瓷器的收藏,满足自己的审美爱好,这主要集中在少数专家学者型的特定群体当中。收藏家们通过收藏过程,学习、交流、了解社会。他们通常不会将自己的藏品用于出售和拍卖。

解析:当代陶瓷的收藏现状

与这些收藏家不同,以投资、获利、收藏、增值为主要目的的收藏人群,他们关注的焦点是有关作品的市场行情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他们在市场上寻找投资的潜力股和黑马股。因此,这些投资型买家对作品优劣及价格等都把握得十分到位。在作品增值以后,将其出售,以此获得投资回报。他们当中以企业类的投资群体为主。

目前,瓷器收藏市场上,企业家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来自企业的资金量占60%以上。由于当前市场正处于上升期,作品只要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都能获得不菲收益。

投资瓷器的企业家的出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参与到瓷器市场的市场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以瓷器收藏为主要目的的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以投资、增值、保值为主题的市场格局,而且这一市场趋势越来越明显。

企业资金转入到瓷器作品的收藏领域,极大促进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它预示着瓷器投资时代的到来。

这种市场投资结构的变化,使人们看到了企业资金转向瓷器乃至艺术品投资后,艺术市场的重新洗牌和新市场格局的生成。此外,中国新崛起的一代中产阶层也开始将目光锁定在瓷器的投资领域。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财富积累都是未来瓷器投资市场上不可低估的一股力量。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高潮。21世纪初,中国兴起了第二个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高潮。

由于当时严格的文物政策和体制制约,参与收藏活动基本上是国有单位和文化部门的专利。随着我国政策环境和经济实力的提高,瓷器收藏和其利益上的回报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市场。投资瓷器的企业家的出现,是瓷器市场发展的结果。

促使瓷器市场由收藏向投资转变的主要因素,首先来自于海外资本,其次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区域,尤其是长三角一带的企业资本大量进入瓷器投资市场。虽然,瓷器的价格在最近的6年间已经攀升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更多资本的介入和作品的供给比例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精品的需求更是趋之若鹜。(列举当代大师陶瓷作品价格攀升的例子)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对瓷器的投资性购买已经成为这一市场发展的趋势。因而,只有创作出好的瓷器作品、杜绝假冒作品的出现、提升瓷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才能推动瓷器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收藏陶瓷

全世界最贵的瓷器是清乾隆吉庆有余粉彩镂空瓷瓶。这东西价值连城,怎么价值连城?很难说清楚。那么,全世界有个通俗的坐标,就是钱,用钱划出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虽然钱很俗,但通俗易懂,有文化和没文化的人都能听懂,表明中国的陶瓷文明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2009年以前买世界上最贵的中国陶瓷的人是外国人。但是,事隔一年,随着国家的强盛、国人知识的提高、实力的增强,2010年,中国陶瓷的最高价格是中国人来创造的。

投资的神话(案例)

1、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只哥窑洗,当时的成交价是2200万港币。二十多年前,2200万港币,当时创造了中国瓷器的世界纪录这个记录保持了很久。

2、1989年,当时苏富比在伦敦拍卖,有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马。成交价是374万英镑,当时折合600万美金。这个由西方人创造的中国艺术品的最高记录,由一匹唐三彩马保持了很长时间。

3、2000年,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在香港创下当时中国瓷器的世界记录,4400万元港币,这个记录保持了很久。

4、2004年,美国旧金山一家拍卖行拍卖了一个洪武釉里红大盘,直径45公分,当时成交价是570万美元,创下当年中国瓷器的世界记录。

5、2005年,在英国一个乡村的小拍卖行,拍卖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元青花。这个瓶子是老头儿的祖上在1990年5月23日,花10英镑买的。买了以后,就记录在当天的日记里。到拍卖的那一天呢,整整过了一百零五年。一百零五年里这件瓷器涨了多少倍呢?从10到344.5万,涨了将近35万倍,摊到每一天,每天差不多涨10倍。每个想投资的人,都很愿意听到这个消息在自己身上发生。打投钱那天起,每天涨10倍。我10块钱买的东西,第二天就变成110块。

6、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就是我们艺术的价值。

以体积而论,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贵的瓷器;单件工艺品最高价,也是这件元青花创造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全世界的人用金钱表示对我们文化的尊重。

 鬼谷下山罐价格高的原因:

第一、是它的题材决定的。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画带有情节的画,“鬼谷下山”是著名的历史军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诸侯纷起,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军事人物。王翊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军事奇才,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孙子)就是他的徒弟。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孙膑是齐国这头儿的,被燕国俘虏了。齐国就求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救徒。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第二,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画有人物纹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见,全世界不足十个,分别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全世界就这点儿,所以就变得非常贵。

第三,就是这个罐子的传奇色彩。再卖之前,这罐子一直在他们家装CD。

7、2010年10月2日香港苏富比秋拍结束。此次苏富比秋拍一路高唱凯歌,多项拍卖记录被刷新。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成交价高达2亿5266万港元,刷新了中国工艺品及瓷器的世界拍卖记录。

当该乾隆长颈葫芦瓶亮相时,现场买家竞价激烈。现场由第一口价2000万港元开始竞投,期间1位电话投标者由3500万直接叫价至5000万。此后,收藏家张永珍与一名电话投标者由8000万开始,竞争超过30口叫价。最终,在经过45口叫价后,张永珍以2亿5266万港元拍得乾隆长颈葫芦瓶,且刷新了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之世界拍卖纪录。

 8、2010年11月11日一个估价在80万英镑至120万英镑之间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20%的佣金,为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成为最新的中国最贵艺术品。

天价花瓶高40厘米,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品相堪称完美,由黄蓝粉彩精巧绘制,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瓶颈上绘有一个大红色的“吉”字,寓意“吉庆有余”。花瓶的制作年代可追溯至1740年左右,拍卖行称其为乾隆官窑,并曾保存在中国皇宫。

 拍卖过程:

伦敦时间2010年11月11日晚,伦敦郊外一个小乡村的某座简陋仓库内,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接受私人遗产小拍,一只来自中国宫廷的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是其中的一件拍品。这只瓶子的拍卖过程跌宕起伏,持续了半个小时。房中挤了几百人,绝大部分是华人,不少人是“打飞的”赶过来的。其间,拍卖槌被拍卖师敲碎,委托人之一曾一度因休克被抬出拍卖现场。最终,拍品以4300万英镑(加上20%的佣金,约合5.5亿元人民币)落槌,成交价相当于估价的40倍。至于买家,据权威人士透露是一位中国人,很可能来自北京。

花瓶的卖家:

英国一个退休的律师和他年长的母亲。托尼·约翰逊和珍妮·约翰逊这对母子看着他们送到拍卖行的花瓶以高于最低价40倍的价钱成交后,两个人完全震惊了。

物是人非,人亡物在。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这件花瓶由中国人花了5亿5千万元人民币才回到祖国,虽说扬了眉吐了气,但仍让人心中百感交集,五味俱全。

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节,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我们重寻身份和文化。”

明代瓷器收藏热门和市场代价汇全


学瓷三十载,终得返天然!!

许多朋侪都在问我怎样判定,怎么收藏。实在,我个人的履历无他,就是不绝的读读读,买买买!我和一样平常收藏家差别的是,对于许多窑口都有研究,缘故原由就在于我花了钱,买了东西。本身的东西,就有爱好冲破砂锅问到底。

开始的时间吃药也不少,逐步的药少了,厥后就常吃仙丹。你说这个人,总是吃仙丹了,能没有爱好继承往下琢磨吗?以是,和体制内的专家差别的是,掏的是本身的钱,读到肚子里的是本身的学问。

终于可以返璞归真,不再雾里看花,这是必要耗费时间和款项的事。不说闲话了,说正题。明代瓷器收藏是重中之重。绝大部门瓷器收藏家,都收藏明代瓷器。那么,哪些明代瓷器最有收藏代价呢?大概说,明朝每代,都有一些什么代表作品,最富收藏代价,市场价位怎样呢?这些都是许多收藏爱好者最关心的题目!

也总结出一首歌诀,比力好背好记。看到东西就记起来了。歌曰:

洪武青花釉里红永乐鲜红最为尊甜白为常苏青饰宣德青花冠古今正统景泰和天顺三朝战乱不留名成化斗彩绝天下弘治娇黄环球名正德就看素三彩嘉靖回青五彩精隆庆七年造瓷器万历五彩后无音泰昌仅有一个月天启崇祯瓷画灵

这首歌诀,本日先不表明,来日诰日再发下文。估计有十年以上明瓷收藏履历的收藏家,大概都能看懂什么意思。只是我把这些各人都能相识的东西,总结出来,编成这么一个歌诀。本日有点累了,来日诰日继承!

古董瓷器收藏技巧


古董瓷器收藏技巧,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那么古董瓷器收藏技巧是什么呢?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韩国历史上盛产李朝白瓷的时期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明朝,韩国人对它们极为珍视,品相上乘的李朝白瓷常常会被韩国人视作传家宝贝。目前,李朝白瓷佳品的拍卖成交价多在数百万元人民币,一般白瓷也有数十万元人民币的落锤价。虽说其在拍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同时代的明朝青瓷,但相比现代的爱马仕瓷器而言,400 多年前的古瓷显然更具收藏价值,使用起来也更显“高大上”。

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器少、人无我有,这样的古瓷便是人之所欲。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在当前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多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而剧中的李朝白瓷因在16 世纪被韩国部分民窑模仿烧制,因此在总体稀缺性上尚不算极为罕有,都教授使用它们做餐具也不算太过暴殄天物。

第三,古瓷的价值还在于瓷器是不是“美”。器物精美、制造工艺复杂或别有艺术情趣的作品自然受人追捧,其收藏价值也就愈高。具体而言,古瓷器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型,看古瓷的器型是否完整、端正,是否能给人以堂堂大气或秀丽典雅的美感;二是装饰,判断古瓷还在于它的刻划、模印、贴塑、施釉、绘画、题词等装饰手法是否得当,装饰效果是否能产生相应的艺术美感。越是造型完整端庄、装饰得当的古瓷器,其市场价格也越高。在剧中,女主千颂伊在打扫客厅时不慎打破的瓷罐正是因有朝鲜16 世纪著名才子许筠先生的亲笔题词,所以其装饰之“美”、身价之高便不比寻常,所以也难怪“八风不动”的教授亦心疼得不能自已。

此外,由于瓷器属于易碎品,因此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防千颂伊这样的“女主”。在存放地点的选择上要避免“都教授式”的无保护性摆放,— 般建议将古瓷存放于有软囊的锦盒或有玻璃门的橱柜中,橱柜的托板应考虑选用木质搁板,以降低拿取时的碰擦隐患。另外,木质搁板上最好不要涂抹油漆,以防止油漆和涂料粘连陶瓷藏品的底部。摆放时,瓷器底下也不宜垫放厚纸等物,以免发生倾倒等意外。

古董收藏的技巧


讯 早些年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关键词是“钱多、人傻、速来”,乃是招呼闺蜜分享商机的手机短信。在记者看来,这一词一顿的六个字,运用到古董收藏市场,也十分妥帖和精彩。一读到下面这一则与收藏有关的新闻后,这六个字第一时间浮现我的脑海。据昨日《信息时报》报道,南越王博物馆和广东文物鉴定所联手开展惠民鉴宝活动,不少爱好古董和家有珍藏的市民,携带坛坛罐罐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绝大部分玩意儿是假货,即专家口中善解人意的含蓄称呼:仿品。专家还提供了一个未言及来源的背景数据,表示社会藏品中,只有3%是真的。

按照这个百分比,断定古玩是一个陷阱密布、尔虞我诈的行当,恐怕不算离谱吧?据上述报道,现场还有人因藏品被鉴定为赝品,不服气而与专家争辩起来。这貌似突兀,但并不奇怪。专家不但会走眼,也可能玩猫腻。曾有好几个国家级文物鉴定权威,卖身骗子,联手将一件21世纪玉片串成的玩意,鉴定成“金缕”“银缕”玉衣,并称价值超过20亿元,而骗子借此假古董忽悠了银行5亿元贷款。更有意思的是,这件天价假货,就出自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特聘鉴定专家之手。尽管与古玩文物业完全绝缘,但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很想多嘴一问,这个行当,究竟是在玩古董、玩钱,还是玩人?具体一点,多少玩家没被骗?有多少专家不骗人?

专家建议大家可以收藏一款适合自己的古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