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陶瓷文化 > 导航 >

收藏应是一种文化而非低进高出的数字游戏

收藏应是一种文化而非低进高出的数字游戏

陶瓷文化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古代瓷器收藏

2021-03-01

陶瓷文化。

当下收藏渐热,各类收藏节目也势如破竹,纷纷涌现出来,在大众视野下熠熠生辉。一些业内专家在谈到我国艺术品收藏队伍有数千万之众,各地电视台文物鉴宝活动四处开花时表示,这类“鉴宝”节目让大家拿着自己的藏品出镜,和各路嘉宾一起雾里看花,再让专家当场判决真伪,甚至还有现场将赝品击得粉碎的环节,热闹是热闹了,但更像一场大众的娱乐游戏。

千百年的收藏史,分皇家收藏、文人收藏和民间收藏三个层面。毋庸置疑,民间收藏是一个相对肤浅的层面。鉴宝节目的内容应该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培养高雅的趣味情操,而现在一些电视台的鉴宝节目路子有点偏,光教人知道古董值钱,把文物收藏当成数字游戏——几万元买进,几十万元卖出,获利数十倍。专家称,古董是值钱的,但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典章制度等提供实物参照作用。

在专家看来,收藏是一种高雅而令人乐在其中的文化,也是一种醉人而令人忘却烦恼的境界。当然,收藏行为高深莫测,需要丰富的历史和文物知识支撑。对于很多收藏者来说,现在最欠缺的就是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古董。有的人虽曾经拥有,但缺乏鉴赏知识,也就不存在享受,与那些闪烁着人文光辉的千古之物始终没有建立起难以割舍的感情,没有体会其中的的玄妙与清逸、凝重与尊贵,因而也就不懂得珍惜。

如今电视台办鉴宝类节目,让一些人“捡漏”成功,一夜暴富。以至于现在男女老少都在古玩市场倒腾古董。说到底,那不是热爱收藏,而是妄想通过淘文物发财,这说明很多藏家文化素质并不高,收藏目的不纯,以致出现花钱买回假古董,再花几百元鉴定,甚至抱着假古董坐火车、乘飞机赶到电视台来“鉴宝”的怪现象。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懂得辨别专家也是一种收藏能力


“在一次鉴定会上,有市民拿着民国茶杯请专家估价,专家信口开河,说至少值8万~10万元,这位市民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家共有300件!”在2005年曾红极一时的“民间鉴宝活动”潮近期又卷土重来。市场人士提醒普通收藏者,要谨慎对待鉴宝活动,懂得带眼识专家;自己要积累知识,并对自己掌握的经验有足够的自信。

“真专家”也遭质疑

“专家中有优有劣,懂得分辨专家也是一种收藏的能力”,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周德田表示,他“踢爆”市场中存在的种种专家怪现状:一是不少专家貌似什么都懂,什么都能鉴定。他认为,专家就是专门研究某个艺术品种的专业人才,各有千秋,不可能什么都通;说自己什么都懂的往往不是真正的专家。其二,专家之间也有“潜规则”。当不止一名专家在场时,专家之间互相给面子,一个说东西好,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有人先表态了,其他人绝不会拆台。因此,周德田建议请专家鉴定时,每次最好单独请教,不要“专家会诊”。

广东省拍卖业协会秘书长郑晓星给普通收藏者“支招”,选择专家要看几个标准:第一,鉴宝是非盈利性的,鉴定结果相对客观。不过,有市场人士透露,有专家在市场中鉴宝时虽然号称免费,但是实际上偷偷暗示收藏者如出10万元即可出鉴定证明。第二,非企业性的行业组织鉴定相对较为权威;第三,要选择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专家。

另外,郑晓星还提醒普通收藏者,在进行鉴定前要搞清楚自己鉴定的目标,如果是为了出货,最好找卖货机构鉴定;如果是为了收藏,就要找权威机构,如博物馆、文物店和非盈利鉴定中心等。如果仅仅为了爱好,不一定非要鉴定其真假价值不可,可以长久收藏下去,只要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就可以。

最好送大拍卖行检验

有收藏人士表示,如果要对专家进行检验,可以把藏品送到大拍卖行上拍,如果大拍卖行愿意接受并上拍,即可确定藏品的真假;反之,如拍卖行不愿意接受或者推诿,那藏品的真实性就值得质疑了。

也有人曾用“怪招”考验专家眼光。一名收藏者收藏了一件瓷器,专家说是真品,而自己还不确定,于是他跑到古玩市场中,分别找到几个商家,请他们照版仿造100个,每个出价10万元。但是商家均表示无法接单,于是该名收藏者对这件瓷器的真实程度有了一定的把握。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专家中固然有“老鼠屎”,但是不能完全否认专家的重要性,重点是要懂得分辨好的和差的专家;其次,收藏者不能全倚赖专家,自己要有知识积累,并对自己的经验和眼光有自信,这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

欣赏钧瓷是一种美的享受


欣赏钧瓷是一种美的享受对钧瓷艺术品的欣赏、收藏就是一种对艺术没的探讨过程,它能满足钧瓷爱好者的精神需要,人们通过欣赏钧瓷艺术品,即观察其形色,品评其优劣,领略其玄妙,感悟其道,激励情绪,陶冶性情,使心灵丰富、愉快、积极、健康,从中得到美得享受。能悟美、悟文、悟德、悟境界、悟人生。欣赏钧瓷是一种对话,与钧瓷对话时历史对话,与艺术对话,从中领会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东方艺术。欣赏钧瓷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堪称“神、奇、绝、妙”。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正如古人诗云:“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欣赏钧瓷是一种美得享受就是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钧瓷无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园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有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梅瓶

茶托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清代船型茶托鉴赏


中国是一个喜欢饮茶,而且好饮茶的国家,今天在咖啡厅喝咖啡是奢侈,但是在古代欧洲人能够喝的起中国茶叶才是真正的奢侈,而且欧洲贵族能够拥有中国瓷器为荣,今天介绍一下饮茶的附属器物茶托。茶托有很多材质,也有很多器形,今天介绍船型茶托。

船型茶托也叫茶船,虽然是饮茶的附属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使用带茶托的高档瓷器茶具。

清乾隆 青花勾纹茶船茶托

青花勾纹茶船舟形,高3.5厘米 ,长20.0厘米内外青花装饰,主体纹饰为勾莲纹,辅助纹饰为如意云纹、莲瓣纹。青花发色淡雅,釉面滋润。

清乾隆 仿雕漆瓷器茶托

仿雕漆茶船高4.5厘米,长14.1厘米。器呈船形,外壁采用仿雕漆工艺,茶船形、色、纹均具雕漆器的质感。在瓷器表面雕刻出锦地纹及连续回纹,上施矾红釉,器内施金彩,由于经常使用,金彩已剥落。瓷仿雕漆工艺出现于清乾隆时期,在瓷胎上先印纹样,经雕剔,入窑素烧后,施矾红釉,低温二次烧成。乾隆朝的瓷器无论从工艺及品种上都可以说是达到瓷器发展史上顶峰,这种用瓷器来仿木雕漆器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朱琰《陶说》记乾隆时,制瓷业能仿“戗金”、“髹漆”、“竹木”等多种手工艺品。

清道光 松石釉凸白花茶船茶托

松石釉凸白花茶船高3.1厘米,长14.7厘米,船型茶托呈十字花形,敞口,弧腹,矮圈足,内心下凹以承茶杯,器内外满施松石釉,上以白彩凸绘缠枝花卉。圈足口沿露胎,呈灰白色。圈足内书矾红小篆三行六字“大清道光年制”款。

清 松石绿地粉彩花蝶纹茶船茶托

松石绿地粉彩花蝶纹茶船高3.8厘米 长18.8厘米,船形,平底,浅圈足,通体以松绿釉为地,内壁以粉彩绘一组花卉、蝴蝶,花蝶绘画写实,栩栩如生。瓷器器色彩鲜艳,绘画工整。

收藏是一种爱好传承 三位民间藏家的那些事儿


都说古董界水深,在普通老百姓看来,那都是有钱人才能玩儿得起的嗜好。不过,今天介绍的这3位民间古董藏家还真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们笑言自己是“最有钱的穷光蛋”,下面就讲一讲他们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因为爱,所以爱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齐同民本是一名教师,由于从小对古董的热爱,很早就进入到了古董藏家的行列。

齐同民认为自己对收藏的热爱源自遗传。在他的印象中,童年时期妈妈的姥爷家里就有很多古书和古钱。每次串亲戚,幼小的他就对这些古老的东西爱不释手。文革时期,为了能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小人书、人模、钱币等保存下来,齐同民还真就把它们用塑料布包好放在了鸡窝里,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潜伏”。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齐同民开始收藏邮票和古钱币,直到1995年接触到瓷器,他才转向了瓷器收藏。这里还有一件小趣事,一天齐同民在古董市场上看到一个玉雕的小狐狸,只是觉得东西好,就花了5元钱买下来。那狐狸尾巴回蜷至下巴,歪着头、眯着眼在睡觉,神态真是美极了。齐同民当时并不懂行,后来被一个朋友以800元的价格买走了,心里还高兴的不得了。3天后,齐同民才知道那位朋友又转手卖了8500元。“现在想想,汉代和田白玉雕成的小狐狸,我那朋友也只是捡了个小漏,挣了点小钱”,齐同民回忆到。

再后来,齐同民又接触到木器家具和瓷器,通过“以藏养藏”的方式,每年他也能挣上几万块钱,比工资多一点。当雪球越滚越大之时,齐同民的发财梦也越发不可收拾了,他说:“人有了贪婪的心,收藏的路上就会有陷阱已经在你面前铺开”。一次,齐同民看上了一套漂亮的紫檀方桌椅,心里合计要是买到手肯定赚不少钱,于是2.9万元买回了家。业内朋友一看,东西是老红木的,只有一块是紫檀镶的椅子腿,最多值两三千元。发财梦破灭,齐同民一次就赔了近3万元。

从那以后,齐同民收藏就比较谨慎了,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年的收藏,20年的努力,使得他在中国古钱币、古陶瓷、古家具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我的藏品只要有几件精品可以按照‘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下来就可以了,其实就是玩的心态。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政治、经济、文化都在文物上面反映出来。我喜欢这些东西,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喜爱、一种认知,一种肯定、一种珍惜。”齐同民如是说。

齐同民喜欢把自己的藏品送给喜欢它们的朋友,他认为文物的价值就是传承。然而,现在他越来越感到一种危机感。“现在的年轻人一谈到文物就会担心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谈到,“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距离感,缺少美的感悟,着实让人担心啊”!

三十年基本建设,使大量文物都冒了出来

北京藏家陈立建谈到,改革开放30多年,新中国的基建规模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大得多。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各地的楼房都很少见,天津那个时候最高的楼只有四层,像石家庄这样的城市也就是两层,而两层楼的基础不过一两米深。现如今,高楼大厦林立,地下车库再加上基础,少说也要挖到地下六七米深,于是,把全国的土地都翻了个遍,这些文物自然就冒出来了。“还有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古河道清理和水利建设,出的东西太多了,喜欢的都知道这些是宝。”陈立建表示,“但一些专家不这么认为,没见过这么多东西,就统统认为是假的,正因如此,也导致我国很多的文物受损或流失。”

有专家表示,民间收藏90%都是赝品,在这一点上齐同民持反对态度。如今,在我国的民间藏家少说也有几千万人,每人收藏10件,也要达到上亿数量的藏品。仅景德镇几个手工作坊,根本不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生产出这么多赝品,更何况还有很多东西是现代工艺也根本无法制造出来的。现如今,连真品都不一定能卖出价,假东西就更没人买了,唯利是图的商人怎能做这等赔本的买卖?

呼吁文物鉴定法尽快出台,为我国的文物流失把好第一道关口

北京藏家徐强可谓是收藏大家,几万件藏品目前都集中在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的阳光文物宫里。

一提到中国文博界的鉴定现状,徐强真是忧心忡忡。“看外国博物馆、收藏家手里不断流入的东西,这些肯定是从中国流出去的,然而中国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态继续,又或高价从国外的拍卖会上购回”,徐强谈到。再有,就是我国目前出现的一些所谓的评估委员会,根本没有合法鉴定资质,却在全国各地招摇撞骗。“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资质持证上岗,唯独文物鉴定,国家连文物鉴定法都没有,如何能为文物的流失把好第一道关口啊!”,徐强激动地说到。

其实,再有经验的鉴定专家也不可能单凭眼和手就能一一确定每一件文物的真假和年代,因为中国文物太丰富了,只有通过科学的机器检测,才能真正确定生产的年代。目前,通过科学家们的长期努力,鉴定文物真假的检测仪器已经诞生,起码铜器、瓷器的检测已经很成熟,很可靠。中国科学院的大批专家将全国所有古代窑址的资料,和出土文物的标本资料综合起来,做成一个数据库,通过仪器的检测,对比成分含量就可以判断出具体年代。对此仪器的鉴定结果,国际上是认可的,反倒是中国不认可。

在徐强看来,收藏本是很简单的事,只要喜欢,买得起就可以了。然而,目前这些正常的秩序被一些人利用,成为为个人牟利的工具,使得代表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物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实在心痛。

3位民间藏友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保护好这些美好的事物。为中华文明,尽一己之力。

瓷器收藏要重质而非量


近些年来,随着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渐回暖,收藏队伍不断扩大,来自各种渠道的艺术藏品不断以各种方式涌向拍卖市场,而金融危机阴霾逐步消散之际,业界很多投资者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升值空间比较大的瓷器市场,最近在上海举办的“华夏瓷艺相聚世博——中国文化艺术大师名家经典作品展”开幕式上,虽场地不大,但人气很旺。

最近几年,像这样的展览或拍卖很多,在各个地区如火如荼。据相关人士介绍,景德镇的当代瓷器,尤其是那些正在崛起的新生代工艺美术师的作品有不错的收藏价值。这些作品做工精良,手法新颖,技艺精湛,很多当代名家在制瓷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艺术品味都很高。收藏精品瓷不光要看制瓷年代,适时接触下当代名家瓷器精品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目前中国的瓷艺市场正在逐渐地重新起步,当代名家作品虽瓷艺高超,但价位偏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瓷艺市场将会更加繁荣、规范,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当代中青年工艺艺术家的瓷器作品会迎来一个增值阶段。

当然,在瓷艺市场上,由于各种投机者的加入,还有当代瓷艺创作者的良莠不齐,造成作品差异很大,价位也相差很多。中国名瓷网建议,如果想要投资瓷器藏品,最好先要对当今艺术品市场有一个细微的观察,如果选定了投资方向,认准了某位艺术家的制瓷潜力,也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关注,注重其做瓷质量,而不要随大流投资众多花冤枉钱。

瓷上邮票:陶瓷艺术另一种美


陶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国粹的象征。在老百姓的眼中,陶瓷兼有收藏和实用两种属性。在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多时候是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存在,不曾与其他载体相结合。而邮票长期以来是以纸质载体流传于世。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形成了贵金属等更具收藏价值的邮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瓷上邮票”系列邮品总策划人王鲁湘表示,将邮票和陶瓷结合,形成“瓷上邮票”这样的艺术新形式,是收藏界的一次跨界新尝试。

陶瓷工艺衍生的邮品

1月5日,《丁酉年》生肖鸡票将与集邮爱好者见面。而另一款陶瓷概念的“十二生肖瓷上邮票”“瓷上邮票鸡缸杯”和“瓷上邮票大吉”3款生肖陶瓷邮品,将与《丁酉年》生肖鸡票同步首发。代表国家形象的邮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瓷器,将进行一次跨界融合和完美展现。

据悉,此款邮票由中国集邮总公司联合江西景德镇景德瓷器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据景德瓷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克勤介绍,“十二生肖瓷上邮票”采用了陶瓷流延成型工艺,成品只有0.25毫米厚度,晶莹洁白、润滑如玉,再施以釉上五彩,将我国第一轮生肖邮票图案制作成190毫米×138毫米的陶瓷仿制产品,并按中国传统书画的册页样式,用上等宣纸装裱成册,附上韩美林设计的《丁酉年》鸡票大版,美观大方、典雅时尚。内含《丁酉年》邮票大版1套、瓷铂仿印的第一轮生肖邮票(12枚)及《丁酉年》邮票(2枚),限量发行1万套。

这种高科技陶瓷大多用在航天、航空及电子领域,用在民用领域尚属首次。据介绍,这种特殊陶瓷工艺采用高纯的氧化铝陶瓷材料和高纯的氧化锆制作,并采用陶瓷流延成型工艺进行加工,才能制成如此平、薄、透的瓷铂。瓷上邮票的所有颜色均通过烧制工艺进行上色,工艺难度大。《十二生肖·瓷上邮票》将印刷工艺和烧制工艺进行了完美结合。

吸引更多藏家群体

陶瓷,其“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自古受到君王与百姓的喜爱。说到陶瓷收藏,王鲁湘指出,当今世界仍然认为中国陶瓷的文化高度、美学高度,尤其是陶瓷所代表的东方美学是不可逾越的。中国瓷器的收藏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与中国字画等文化属性强烈的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收藏不同,中国瓷器能够让全世界的人欣赏,其收藏也具有全球性和普世性的特点。而瓷铂素有白色黄金之称,邮票与瓷器的结合为邮品设计增加了一个新的门类,也给集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收藏选择。

陶瓷艺术和邮票艺术是收藏的两个领域,面对的藏家不尽相同。而将陶瓷和邮票结合起来,在进入收藏市场后,两个领域的收藏者可以重叠起来,进而达到增加收藏受众的目的。董克勤解释,当“瓷上邮票鸡缸杯”投向市场时,如果是邮票的收藏爱好者,有了心仪的邮票,还搭配了4只精致的鸡缸杯,很值得购买。鸡缸杯也是一件不错的收藏品。送人或是自己收藏都可以。而在这样的推广方式中,无形中会培养一批原来不是邮票或者陶瓷的收藏者。王鲁湘表示,将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杰作,运用高科技工艺,使之变成平民化和标准化文化的衍生消费品,是在大众中传播、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此次跨界融合,既提升了陶瓷邮品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也提高了其收藏价值。

而景德瓷器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是一次厚积薄发的历程,其用16年的时间经历了为宜家、麦德隆贴牌加工到景德窑自主品牌,从贸易到实业、从实业到研发、从研发到创意、从创意到品牌、从品牌到渠道的转变。而今已经从原始的制瓷走进了新陶瓷时代,自主的新材料配方、专有的“维甄”陶瓷防伪技术、无限创意的新瓷设计、正名的“景德窑”商标、标准化的运营体系,让景德瓷器成为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集邮总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收藏的另一种快乐是交流——博宝艺术网首届专家鉴定会


博宝艺术网记者王波撰文 据悉,由博宝艺术网主办的首届专家现场鉴定会,暨博宝艺术网首届专家藏友交流会于9月25日圆满结束。此次鉴定会,十分荣幸的邀请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先生,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故宫陈列部主任、中央二套鉴宝栏目资深专家宋海洋先生,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央视《鉴宝》、《寻宝》专家李元茂 先生以及博宝艺术网专家鉴定团资深鉴定家鉴泉斋主参加此次活动。

此次鉴定活动举办的十分成功,前来鉴定的朋友来自全国各地,带着自己的藏品齐集北京。经过各位专家认真鉴定,藏友手中的的藏品大多为现代仿制品。一位来自江西的藏友李先生鉴定的一件瓷器被鉴定为现代仿制,得知鉴定结果,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向专家虚心的请教,鉴定专家耐心细致的解答,李先生表示,这次鉴定会令他受益匪浅,在鉴定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能够与专家面对面做交流,学收藏,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希望日后可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李知宴:男,1937年3月出生,汉族,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古专业。1962年毕业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主要是整理研究皇宫珍藏的官窑瓷器,作古代窑址的田野考古,曾率队发掘龙泉窑。1979年进入北京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继续研究陶瓷。系统地开展对中国古瓷窑址的考察和发掘,再次发掘龙泉窑。职务和职称: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宋海洋: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故宫陈列部主任、中央二套鉴宝栏目资深专家从事玉石的研究工作,对中国玉器的发展有较深的研究,同时对陶瓷,漆器,文房四宝,鼻烟壶,珐琅,竹,牙,角雕器等杂项研究也较全面。

李元茂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央视《鉴宝》、《寻宝》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海南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海南省书协副主席。发表鉴定论文近百篇,有专著《名石治印》、《古书画仿制研究》等 。

在鉴定会结束后,专家们表示,收藏的真正乐趣并不是计较于真假之间,而是能够在收藏的过程中成长和成熟,藏友之间、藏友与专家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值得收获的快乐,希望收藏爱好者可以调整好收藏的心态,从历史、从文化、从制度等等的方面出发,来了解收藏品,去感悟,去体味,去琢磨收藏带给我们的欣喜与快乐,这才是收藏的真正内涵。

一位民间收藏家的文化梦


周斌与他收藏的古瓷壶

周斌的镇馆之宝——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凤纹凤首扁壶

5月22日,湖南首届古陶瓷鉴定研讨会暨古陶瓷百壶展在长沙举行。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社科院等国内多所文物鉴定机构的顶级专家相聚于此,围绕一位湖南民间收藏家多年的陶瓷收藏成果进行鉴定,并对藏品价值给出高度肯定。

这位民间收藏家叫周斌,10多年前他还是长沙汽车西站一名普通的汽车调度员。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民间收藏家,很多偶然的机会让他收获了不计其数的古陶瓷。现在他已是有名的收藏家、鉴赏家,他打造的动漫企业也成为动漫湘军中的一匹黑马。

他说,所有的偶然只源于一个必然事实,那就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磨灭的深厚情结。

古陶瓷百壶展当天,走进“中国壶王”周斌的古陶瓷展厅,各种不同款式的古瓷壶让人眼花缭乱,战国的越窑青釉龙首提梁壶、晋代的德清窑黑釉鸡首壶等,其中一尊青花釉里红凤纹首扁壶格外显眼,引得前来观展的人们驻足观望。站在一旁的周斌看着大家对展品表现出的好奇,一脸满足。

上世纪70年代初,周斌出生于长沙县一个普通家庭,从小便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与喜爱。1996年从湖南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沙汽车西站当汽车调度员。也就是在该岗位上,他结识了领他走上收藏之路的古瓷收藏家陈立宜。

在陈立宜的影响下,从小就对传统文化充满感情的周斌也对收藏产生了兴趣。最开始,他跟随老师去窑口现场收瓷片,花10块钱去淘一个个破烂的碗,那时一个月工资才200元,几乎都用在了收藏上。再后来他辞去工作下海经商,生意做到哪收藏跟到哪。

周斌说,展出的108件古瓷壶是他从事收藏10多年来的成果,这些藏品出自战国至民国时期,108把形态各异的古瓷壶,跨越2000多年历史。周斌告诉记者,这样的古瓷壶,他还有近千把。其中最贵的一把花了100多万元,而他花在收藏上的全部费用已达2000多万元。

在场的专家表示,展出的藏品中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孤品。

从门外汉到收藏专家,中间的曲折是难以想象的。“刚收藏时,自己非常狂热,见到东西就想收,不加研究与分析,走了不少弯路。由于不了解,经常收到赝品,花了不少冤枉钱。”周斌说,通过近10年的摸爬滚打,他才逐渐放平心态。他深刻体会到,把玩是收藏的最好心态。“此前收藏的东西特别杂,后面便决定潜下心来专门研究一门,而不是盲目的收藏,这一点对于我后来眼光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次展览,集中展示的是从战国到民国各个时期的古瓷壶。周斌告诉记者,在湖南办一次这样的民间收藏展览是他多年的夙愿。多年的收藏经历让周斌看到许多价值非凡的东西留在民间无人在意,以至于很多宝贵的文物流失他乡。“民众的收藏意识还是薄弱,这样的展览目的是希望政府鼓励民间收藏,培养民众的收藏意识。避免那些散落民间的文物流失。”周斌深有感慨地说。

民间收藏家周斌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南锦绣神州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上,由他带领的团队制作的动画片《奇游迹》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并与多家厂商签订了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销售合同,金额超2亿元。

这部720集大型原创动画片《奇游迹》,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与众不同的是,《奇游迹》把动漫与旅游相结合,通过与景区合作,把景区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优美风景融入动画片中。周斌多次表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打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漫更是他努力了多年的一个梦想。

近两年,不少湖南动漫企业出走,导致产量下滑,人才流失。另外,由于原创动漫盈利难、保护难等原因,动漫湘军遭遇发展瓶颈。在他看来,湖南动漫陷入困境,不是因为动漫没有观众,而是缺少喜闻乐见的作品。

周斌说,他打造的动漫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受众在娱乐中受到教益,同时他认为动漫的观众不仅限于孩童,还应包括成年人。目前公司已经启动两大动画项目,一是《奇游迹》,另一项目是《姓氏王国》,以《百家姓》为基础,采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讲述每个姓氏的起源、发展历程,目前正在制作中。其中《奇游迹》已与20多家省级电视台签约,有望今年8月在央视首播。这些成绩让奋斗多年的他百感交集。

周斌说,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的作文便经常被杂志选登,那时他的心里就有一个关于文化的梦,40年人生中虽然也有兜兜转转,最终却还是实现了心中关于文化的梦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