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美家美瓷砖 > 导航 >

青花的语言与形式美

青花的语言与形式美

美家美瓷砖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青花瓷器的鉴别

2020-04-27

美家美瓷砖。

青花瓷是指用氧化钴作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罩以透明釉,在1300℃左右高温入窑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因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为蓝色,因此称之为“青花瓷”。也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青花瓷的装饰特点主要表现在,使用青花色料在泥胎上进行多种艺术创作,可以用图案手法、泼墨手法、写意手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具象或抽象,有意或随意,细雕或写意去表现“白地蓝花”这种特殊的质美。

所以青花总是采用丰富、具有韵味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作品中无穷的艺术内涵,表现单色彩世界中的黑、白、灰色阶的“色彩”效果,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了完美统一的和谐。

青花瓷表现手法汲取了许多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疏能跑马、密不透风、错落有致的布局形式,到精工细琢、写意泼墨的表现手法,无不体现出作者的智慧和心血。青花绘画是青花瓷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中国画作为“雅”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影响着青花的发展。中国画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气韵是指宇宙中鼓动万物的“神气”,形神则是强调对所描绘对象的外貌、体形、特征的形似神似;用笔讲究中锋、侧锋,塌、图、点准确有力度,可以体现出酣畅有力,淋漓尽致,意到笔不到,形散神不散的笔墨意趣。

青花造型语言所体现的第二特征是它的综合性和题材的拓展性,综合装饰手法在现代青花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其中固然有材料的特性所致,也相互融合渗入了许多其它工艺材质。

可以说,在成功的青花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不可能随意更动的,对于那些不够完美的青花作品,我们也总是透过表现形式上的缺陷,找到它的内容上的不足。由此可以得出,一件好的青花陶瓷作品需要主题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也即是语言与形式美的相辅相成。

精选阅读

宣德青花的历史与审美


 越南巧遇宣德青花砚滴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现担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地区分会会长的陈玉泉,常去国外淘古玩。2007年1月,他在越南胡志明市一家古玩店发现了一件青花鸳鸯砚滴,陈先生拿起砚滴在手中把玩了许久,发现无论从胎质、造型工艺还是青花发色上看,均符合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特点,且应是官窑之作,但他心里也犯嘀咕,“怎么没有款呢?”。

陈玉泉认为,从专业角度看,凡是明朝宣德年间官窑出产的瓷器,都应写有款识,所谓“款识”就是瓷器上应该写有当朝皇帝的年号的标记,鉴定经验又告诉他,宣德年间的瓷器通常落款较为随意,有“宣德器款遍全身”之说。于是他看了好多遍,仍未发现有款识。

通过咨询得知,这件器物为当地一收藏家旧藏,藏家去世后,店主从其家人处购得,也没发现此器上的款识,现开价800美金,陈玉泉觉得要真是宣德的东西不该这么便宜,因为在几年前的苏富比(微博)拍卖会上,宣德官窑的砚滴曾拍出百万身价,他将信将疑地跟老板砍价,但这老板倔得很,硬是分文不降,陈玉泉赌气之下就走了。之后陈玉泉又多次去往胡志明市,每次都去看那个物件,但老板依旧不还价。

就这样僵持到当年年底,陈玉泉又再次前往此间古玩店。他刚推门进店,就瞧见两个欧洲人正拿着那个砚滴观看,说来也巧,由于光线和角度的问题,他猛地看出“鸳鸯”翅膀底隐约有类似款识的文字。于是趁着欧洲人放下砚滴的空档,他一把拿过砚滴,借着阳光仔细一瞧,“大明宣德年制”的官窑款隐约可见。

陈玉泉先生这次没再还价,立即付款把宝贝纳入自己囊中。

珍贵的宣德官窑青花瓷

陈玉泉近日在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分会接受记者采访时,把这件鸳鸯砚滴拿给记者看。

“这个一看就是明早期典型进口钴料。”陈玉泉所指的进口钴料便是烧制青花瓷的矿料——苏麻离青,这种矿料非常稀少,由于其发色浓艳、沉稳,曾在阿富汗、印度地区曾经用来做佛头发髻的染色之用,“明朝早期烧制官窑青花瓷用的进口钴料多为郑和下西洋时从国外买来,这种颜料的使用大多用于明成化之前,到正德朝也偶有出现,之后便绝迹了。”

这只青花鸳鸯砚滴体积很小,长度仅九厘米,在翅膀处隐约有类似字迹的线条,陈玉泉介绍说,这是青花瓷的晕散效果所致,在明朝洪武皇帝之前中国是没有真生意义专为皇家烧制瓷器的官窑贡瓷,大都是“有命则烧,无命则止”,所以落官窑款识极少,大部分都是“金玉满堂”之类的吉语款。目前学术界公认官窑款识真正出现是明朝永乐时期,但极不成熟,此种写年代款识的制度确立并大量出现是在宣德年间,但是这个时期官窑瓷器有“器款遍全身”的特点,无论底部、腹部、颈部,哪都能写,直到明朝成化年间款识习惯才形成,虽器身还有继续写款的现象出现,但绝大多数都固定写在器物底部,逐后便形成定式。

陈玉泉说,全世界当时出产青花瓷的地方只有江西景德镇,以及云南的玉溪窑及建水窑。元末明初时,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用兵三年,把景德镇的窑全部毁坏了,部分窑厂和工匠迁移到了越南,在明景泰年间渐渐形成了另一窑场安南窑。

另一方面,由于越南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中国当时一直派遣官员驻扎当地,所以在越南能买到许多当时官员私藏的瓷器,品相非常好,基本上都是仿中国的龙泉窑,仿青花五彩。所以行家们经常会去越南淘宝。

陈玉泉介绍说,这个青花鸳鸯砚滴之所以稀有,还在于它是宣德年间的官窑之作。“鸳鸯图案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一些瓷器上,到了元代人们特别喜欢鸳鸯,但立体造型的鸳鸯从明朝宣德年间才出现。另外,明代官窑和清代不同,明代官窑生产的瓷器残品是不许出厂的,要就地砸掉掩埋,而清代官窑出产的瓷器在皇室挑选之后,剩下的都可以做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所以宣德年间的官窑瓷器尤其罕见。”

鉴别青花瓷要三看

陈玉泉介绍说,分辨青花瓷的真伪,首先要看瓷胎。“一般底部都不上釉,最多刷一层浆,是护胎用的。宣德年间景德镇的瓷器底一般是细沙底,如果底部落款就可能有釉,因为瓷胎用的是官土——麻仓土,所以应该非常洁白细腻,具有油脂性,胎质极其细腻。”

第二点是看釉面,他说:“宣德年间生产的青花瓷釉面,从侧面看是有橘皮纹的,脂分很肥厚,表面有少许晕散,而且青花一定要高洼不平,个别有锡光现象,外面要有一层亮光,而且应该泛蓝较多,泛绿色和铁斑较少。”

陈玉泉表示,使用进口料和国产料的青花瓷发色有很大区别,“进口料青花高钴、高铁、低锰,所以发色泛蓝,而国产料高锰、高铁、低钴,所以泛铁斑多、泛绿多,泛蓝少”。虽然现代化学配方也可以将色料的化学成分配比得与进口料非常接近,但陈玉泉认为,由于仿制品没有脂分,缺少蜡质光泽,外表会有一层玻璃亮光,橘皮纹也比较生硬,而且青花高洼不平,发色显得很死,没有像水墨画中的色彩渲染过渡。

为何仿制品会出现这些缺陷?陈玉泉介绍说,古代窑厂烧瓷器都是用木柴,把要烧制的瓷器用匣钵罩住,然后放进窑里烧。这样烧的话要花费3到5天,时间很长,而且古代烧制瓷器是用减火发,就是往窑内续柴量越来越少,以此来降温,通过逐渐的降温来使青花颜料中锰、铁、钴、铅等微量元素发生化学反应,这是个还原过程,只有这样青花的颜色才能出来。而且这样烧出的瓷器具有很强的油脂性,不像新烧的瓷器出现“贼光”,现代瓷器烧得都比较急,用电烧,温度一下子就烧得很高,这样烧把瓷器里面的气泡都烧没了,没有气泡就没有折射了,油脂似的光泽就出不来了。

另外,要看造型是否准确,陈玉泉认为老的东西近看不是很细腻,但从远处看感觉特别好,“线条流畅自然,很舒展。而假的是越看越不美,远看不传神,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掺杂了太多模仿的痕迹,所谓“相由心生”,一件艺术品与它的作者的心是相通的。而且真的东西上往往有传世痕,就是玻璃质老化的痕迹。”

青花瓷器的原料与辨别


一。青花原料及特征

青花是我国首创的的一种瓷器新品种,即白瓷地蓝花瓷器的专用名称。青花是以钴料先在白瓷素坯上描绘纹饰,再罩一层透明釉后,于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所谓青花瓷器就是指白瓷地呈现出蓝色花纹的瓷器。蓝色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习惯上都称青色,故把白地蓝花的瓷器,称之为青花瓷器。这样的称谓不仅被学术界广为通用,而且也有利于钴蓝与铜绿的区别。

景德镇康熙款青花瓷龙纹将军罐

钴蓝作为一种着色剂,在我国唐代陶瓷上就开始大量运用,如唐三彩中的蓝色,经科学测试证明,就是氧化钴的着色。唐代长沙窑的釉下蓝,同样经过科学的化验结果表明,它不是钴蓝,而是铜绿。作为青花瓷器的原料,从科学定义上讲,青花必定是钴蓝,而不是铜绿。

在我国陶瓷的装饰上经常用氧化钴烧成青花,用氧化铜烧成釉里红,两者同时并用在一件器物上,称之为青花釉里红。在唐宋陶瓷上经常用氧化铜烧成铜绿,用氧化铁烧成铁褐,两者同时并用在一件器物上时,称之为褐绿彩。因此青花瓷器的形成包括原料与烧成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青花瓷器的原料是构成青花瓷器的主要因素,是用来区别任何一个瓷器品种的标志。这对我们如何认识青花瓷器以及掌握青花瓷器辨别等问题尤为重要。

青花原料为氧化钴,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稳定性能好的彩绘原料,它不仅烧成面较宽,而且容易烧成。在我国古代陶瓷中使用的氧化钴料,经科学化验结果证明,分进口青料一二国产青料两种。进口青料名叫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并含有砷。国产青料与此相反,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不含砷。因此我们把进口料叫做高铁低锰料,把国产料叫做低铁高锰料。由于两种原料不同,烧成后青花瓷器的呈色也就不同。因为,氧化铁在还原焰中烧成,呈黑色,氧化锰在还原焰中呈紫色。氧化铁的呈色既然是黑色,那么烧成后的青花,在蓝色浓艳之中就产生一定黑色的斑点,这是进口料的主要特征。国产青料由于含铁量低,自然也就没有黑色斑点这一特征。含锰量高,烧成后的青花蓝色之中就会呈现紫红颜色,这也是国产青料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青花原料与青花瓷器的分期

青花瓷器的质量与青花原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烧成条件,对青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青花原料对青花的呈色总是起着主导作用。青花瓷器自元代出现以来,由于它的优越性,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因使用的原料不同,造就了各个时期青花瓷器的不同时代特征。现根据各个朝代使用青花原料不同,把它分为如下几个丰要阶段:

元代

青花原料-氧化钴,既可以用来装饰陶器(唐三彩),也可以用来装饰瓷器。元代为了发展对外贸易,适应销往国家和地区的需要,把波斯蓝与中国瓷相融合而烧制出来的青花瓷器。元代青花瓷器使用的是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了许多大件瓷器及精致的为适应外销国需要的青花瓷器。

明洪武时期

明洪武青花即不同于元代,又有别于永乐,但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经研究洪武时期使用的青花原料与元青花使用的是同一种钴土矿,即高铁低锰的进口料。由于洪武时期使用的釉为乳浊性带奶白色的釉,也影响了青花的呈色。

明永乐、宣德时期

明永乐、宣德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大都来自波斯地区。郑和七次下西洋(1371-1435年)六次是在永乐时期。因此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使用了大量进口的青花原料,所以有的学者把永乐、宣德时期称为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元代的青花瓷器尽管多为进口青料,但是为了获得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地的装饰效果,必须要对进口青料的性能进行筛选与提炼才能使用。洪武时期使用的青料情况又有所不同,因当时来不及进口青料,使用的是元代筛选提炼后的余料,所以青花的呈色既不同于元代,又有别与永乐、宣德时期,特别是永乐时期的青花,充分地利用与发挥了苏麻离青料的一些特点,青花呈色浓艳,具备黑色结晶斑点为其重要特征。

明成化、弘治、正德时期

这时期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基本用完,宣德朝遗留下来的极少青料,成化时还在使用。由于宣德时期皇宫里需求量极大,青花瓷器的生产不断增多,青料的来源有了困难,所以在当时就已经试用国产青料了。景德镇珠山宣德遗址出土的意见青花试料盘,盘内书写乐平一号,乐平二号等字,可见宣德时期已经试用国产青料了。

乐平产的的青花钴料,一般称为乐平青料或平等青料。在明成化时期这种青料大量使用,它与进口青料相比,具有色彩淡雅,线条稳定的特点,弘治时期与成化时期相同。这种乐平青料似乎产量不大,到了正德时期,就开始使用广东瑞州产的青料了。这时青花的呈色与前期的有明显不同,具有蓝中带灰的特点。

5.明嘉靖、万历时期

明嘉靖时期使用的青料为回青料,这种青料含铁量最低,含锰量最高。青花的呈色中蓝中泛紫红色居多。明万历早期与嘉靖青花的发色浓艳相差不多,但有偏淡偏灰的色调。后期又改用云南的珠明料,这时青花的呈色与清康熙时青花呈色相当,但色调又不如康熙的翠兰。嘉靖、万历时期经常可以看到仿永乐、宣德、成化的青花瓷器,这类青花的呈色与前期有明显不同。

青花瓷的历史与发展


青花瓷又叫青花, 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喜爱。风格独树一帜的青花瓷器, 既有继承, 也有创新,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青花瓷器素以其胎釉精细、花色鲜丽明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著称, 器物纹饰优美, 以纯朴、大方蜚声海内外。有人认为, 清青花与明永、宣青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成书于清代的《陶雅》记载: “ 雍乾两朝之青花, 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 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 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饮流斋说瓷》谓: “ 硬彩, 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清《在园杂志》中也说: “ 至国朝御窑一出, 超越前代, 其款式规模, 造作精巧” 。

仿古官窑青花瓷花瓶摆件

青花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 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 再罩上一层透明釉, 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现今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 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元青花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 层次多而不乱。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雍乾三朝发展到了顶峰。

据历史文献记载, 8 0 年代末西藏出土的宣德斗彩莲池鸳鸯图碗上主要纹饰以青花勾画鸳鸯、莲、水草所需部分, 再以釉上填绘红、黄、绿等色。构图疏朗、色彩搭配雅致。外壁沿以青花绘二方连续龙纹, 内壁口沿一圈梵文装饰。此碗不仅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 还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成化斗彩将宣德斗彩瓷局部纹饰使用青花勾线, 填彩技术进一步发展成整体器物的斗彩装饰、构成了新的陶瓷装饰品种, 它既保持了青花清新素雅的特点, 又增加了浓艳的釉上颜色,改变了传统青花单色单一的局面, 画面充满活力、生气。成化斗彩的艺术格调很高, 在胎质、色釉、装饰、工艺技法等方面都高出宣德窑, 所以成化斗彩成为斗彩发展史上的高峰阶段。成化斗彩专为宫廷赏玩烧制、产量有限, 所以相当名贵。明《神宗实录》中记载, “ 神宗时尚食, 御前有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双, 价钱十万” 明时价格已值十万, 所以收藏价值极高, 鸡缸杯取材于生活中平凡一景, 母鸡带领小鸡寻觅食物, 威武雄壮的公鸡引亢而立, 几只小鸡游戏其中, 神态可爱, 绘画之精巧, 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的产品, 特别是雍正时期已很有把握地烧造出仿成化斗彩, 且在质量上超过成化时期, 有“ 明看成化, 清看雍正”之说。清三代的斗彩有了长足发展, 在釉上绘画有了新的提高, 出现了青花斗彩新的表现形式, 而且开始用珠明料代替以前的釉下青花勾线, 使得成品上的瑕庇减少。青花斗粉彩比传统斗彩更醒目, 而且釉上打玻璃白后更具厚重感, 更为娇艳。清三代以后, 因国势日衰, 斗彩生产开始走下坡路、“ 豆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 而式微于乾隆, 嘉道以后殆未之见也” 斗彩产量减少, 制作粗糙, 艺术性降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 青花斗彩装饰艺术也进入了多元化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风格迥异, 表现形式多样, 个性张扬的陶瓷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拓性, 使得青花斗彩风格多样, 表现技法不断推陈出新, 表现形式丰富,可谓百花齐放。

现今青花斗彩将釉上与釉下彩绘相结合、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所以它更构成了要素个体的突出。“ 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 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一件好的斗彩装饰品, 各构成要素应合理、有序地组合到一起, 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整体美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因此在创作一件斗彩作品时, 便应成竹在胸, 不仅要考虑釉下构图, 而且要将釉上的创作考虑到位, 合理地预留出釉上要斗的位置。当然, 不是所有的釉下作品在经高温烧制时都能完美无瑕, 当出现像桔皮釉等, 这种小小的不足之处便应该以釉上彩绘去遮盖, 使整体作品完美。

青花瓷的运用应表现出一种更为“ 接地气” 的特质, 与官窑青花相比突出淳朴活泼的特征。

一、浓淡相宜的色彩

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 瓷面洁白晶莹, 青花幽雅苍翠, 色泽清新, 纹饰优美。尽管只有一青一白两种颜色, 却将美发挥到极致。古人曾赞曰: “ 薄如纸, 明如镜,声如磬, 白如玉。” 在现代, 画家吴进良对青花瓷也情有独钟, 他笑言: “ 纵有百媚千红, 我独爱这一种” , 一语道出怎样的痴迷与神醉。在传统中国哲学看来, 青花瓷中的青色体现了春天万物生长时的颜色, 即生命之色。《尔雅》中说: “ 春为青阳, 谓万物生也。” 青花山水题材呈现出流光溢彩表现在青花分水技法更为突出, 中国画讲究墨分五彩,青花绘画高手以特制“ 鸡头笔” , 蘸着青花水料, 素坯上一挥, 墨分五色, 浓淡相宜, 层次分明, 柔和匀称, 清新明快, 流光溢彩。

二、水墨画般的意境

青花瓷如水墨画般拥有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水墨画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画风与中国人的信念息息相关, 印证了中国儒家的伦理学, 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语等。笔者认为, 最高的艺术水平是用最简单的色彩或线条表现了最丰富的内涵, 如中国的水墨画, 它只用一种颜色却表现了万物和内心, 不能不认为是最高的境界。青花同样是用一种颜料表现了世界万物和内心世界。青花瓷白底蓝花, 静静伫立, 像美丽的仙子, 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和律动; 它的白, 也不是单纯的白, 而是白里泛青, 犹如玉脂, 看似简练却有不动声色的奢华; 用色单一却不单调, 浓浓淡淡、疏疏密密、有深有浅、有粗有细, 于一白一蓝间, 幻化出无穷的神奇。可以说每一种青花纹样, 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

三、形神合一的整体感

何谓形神合一?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也阐述了这一观点: “ 应物象形” 。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范缜更是在他的《神灭论》中将形神做了细解: “ 形者神之质, 神者形之用” 。元代文人画家倪云林通过放飞思绪的反思和累积,较早地提出了: “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 这一论述。实际上, 这些观点都是通过形象的诉说来寓神似的慰藉。所以, 在国画山水创作中要求形愈简, 神愈全。形简如筛糠见米, 去糟存真; 神全, 则神入影迹, 遗貌取神。

国画山水在青花装饰上的运用, 实现了其形神合一的整体感。国画大师李可染以画树林为例阐述山水题材的形神合一: 画树林重要的是要把每棵树看成是一个整体, 每棵树不能太大, 太大了会破坏整体感。画阔叶树时都是用点印, 每一个点印不是代表一片叶子, 而是代表一簇一簇的叶子, 这样表现得含蓄概括, 采用横点笔法和墨的变化表现随山势变化的层林, 这样就有利于整个画面的整体和谐。

优雅青花, 神韵山水, 只有充分理解了国画山水的神韵所在, 才能在陶瓷青花艺术创作中将这种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贵者胆, 索要者魂。” 在百花争艳的艺术创作空间里, 既要有更多的胆识进行艺术创新, 又要从传统技法上吸取其精髓, 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上, 寻求新的突破和提升。

现今在青花瓷上的创作和表现, 普遍都延续着传统的手法, 缺少创新。我们应与时俱进, 结合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及风俗生活进行创新, 力求多变, 体现民俗文化底蕴。色彩不应该局限于搭配上的自然与和谐, 应有独特的个人见解, 才能体现这个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民俗情感表现的是每个时期人们不同的追求。现如今, 对于这类文化遗产, 所追求的应是精神上的延续。传承民间的朴实, 在青花瓷上找寻适合这个时代的变化。

青花与中国笔墨的艺术精神


青花瓷,清秀素雅,有很强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元代开始,经过明、清、近代的八百年发展,青花瓷画在借鉴国画技法,融进民间艺人艺术想象力的过程中,历代青花瓷均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国画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中国绘画史的演变过程中,历代都留下了大批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中国画创作主要在于笔墨之美,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哲理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宣泄的全部内涵。这些民族艺术遗产,不仅对后世的国画创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景德镇的青花瓷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一一青花瓷

青花瓷是指运用青花颜料在瓷坯上作画,经过窑火高温烧制形成的青花瓷器。青花始于唐,形成于元代后期,成为陶瓷釉下装饰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统治者对陶瓷生产十分重视,为陶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青花艺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国陶瓷中具有深远影响的装饰形式,并取得了杰出成就。

元代的外族统治,使得儒家传统在社会上失去了吸引力,禅道日盛。画家受其影响,画作风格简洁空灵,体现了禅道的旨趣。元人的大国意识也体现在元代青花,讲求大气,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有着壮美的情韵。

到了明代,文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兴起,画家注重抒发自我情感。造型上,明永乐宣德青花一改元青花厚重壮实的结构,代之以灵秀而棱线分明的特征。美学追求上,永乐宣德青花也改变元青花道劲、挺拔的格调,呈现一种浓艳凝重、俊秀典雅的风采。明清绘画用笔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讲究绵里藏针,明代的“成化青花松竹梅纹高足碗”,梅花枝条疏影横斜,花朵在空白处散散绽放,疏淡得恰到好处,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是青花瓷中的精品。另有一“永乐青花花鸟纹高足碗”,碗心作画,圆形构图中,画工娴熟,勾线有力;花枝简洁,势态顾盼有情;鸟禽精致,表情生动。小小一片青花图处于内外素白色调中,如衬着白雪,显得格外脱俗,又如皓月桂影一般摄人心魄。

青花瓷以其清新雅致的视觉感受成为极富中国风味的艺术品。借用刘熙载的话来赞美它,那就是“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喜欢青花瓷的人们可以从它的身上体悟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已融入了中国传统文人生命中,渗入到中国人的血液里,即理性、冷静、谦逊、克制、温和、中正。

单纯的力量--笔墨

笔墨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传统的精神。

中国画的笔墨是中国哲学观念的产物,它具有中国文化独有的气质、精神和韵味,是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统一体,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一整套规范,被一个民族所认同。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的本民族文化观念,几千年形成的一套独特的认知体系,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有时也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笔墨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它负载着历史沉淀下的深厚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趣的体现,它奠定了中国画的写意品格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品位。画中国画的人,评论中国画的人,关注中国画的人,人人谈笔墨,但笔墨是什么呢?见仁见智。对笔墨的认知是认识中国画最关键的问题,因为笔墨负载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是中国画最根本的属性。因此,历代画家、评论家无不对笔墨予以重视。先贤们曾这样评论笔墨:“画岂有无笔墨”,“笔尽笔法,墨求墨气”,“作画不解笔墨,徒似染刻形似”,“笔墨功深,气韵生动”,“笔使巧拙,墨用重轻。使笔不可反为笔使,用墨不可反为墨用”,“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笔墨俱化,气韵规矩,皆不可端倪”,“笔墨一道,同乎性情。“笔墨一道,用意为上”,如“化工无笔墨,个字写青天”。香港大学艺术系教授万青力先生在1992年发表的《无笔无墨等于零》中这样写到:“笔墨不仅仅是抽象的点、线、面,或是隶属于物象的‘造型手段’,笔墨是画家心灵的迹化、性格的外现、气质的流露、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记。笔墨本身是有内容的,这个内容就是画家的本人。”张仃先生在“油画风景画·中国山水画展览”的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中指出“一幅好的中国画要素很多,但是基本的一条就是笔墨。笔精墨妙,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系,如果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就必须守住。”

被尊为“画圣”的唐代画家吴道子,其画重在笔墨,他开创了水墨山水的画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云:“景玄每观吴生画,不以装备为妙,但施笔绝踪,皆磊落逸势。又数处图壁,只以墨踪为之,近代莫能加其彩绘。”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国画是“山不待青空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碎,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其中便道出了国画的妙处。例如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座巍巍山峰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腰处泻下一线飞瀑,山下有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一支赶路的商旅队伍给静态画面增添了生气。全画磅礴大气,沉雄中不失精微。又如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近景是枯树兀立,中景是一片浩瀚水面,远景是淡淡小山,画面极有层次,将山的厚重、水的湿润、树的枯瘠借水墨表现出来。是一种冷落荒凉的情调。再如清代郑燮的《风竹图》,几竿细竹风姿潇洒,右下角一簇兰花衬以幽独气质。墨的浓淡干湿恰到好处,将竹的青翠与滋润都呈现出来。观水墨画真需具备“品”的能力与素质,它能让人的精神变得富有。

傅抱石在《谈艺录》里《中国画的特点》-文中说“中国画以墨色为主调,因此就利用空白与墨色的黑形成对比,墨是实,白是虚,虚实对比,以实代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化实为虚……造成无穷的空间,给人以咫尺千里的美感。”在国画中,由于宣纸的敏感性和水与墨结合后色泽浓淡的变化,最终可将世间万物的斑斓色彩概括为由白至黑的不同层次。作画时,一钵清水,一锭方墨,未画时便已自觉格外清雅了,再依照各个画家自身的独到领悟,创造出一个中国特色的绘画境界:即以温润之笔挥洒出生动的气韵来。笔墨是手段,传神才是目的。要把画画活了,要画出大自然的魂魄,画出人的精神。笔墨具有中国文化独有的气质、精神和韵昧。

青花瓷与国画渊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他们均是中华民族心灵的闪光,内气的勃发。青花瓷器上之纹饰图案,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瓷质的中国画”,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皆可于青花瓷器上见到,虽然受制于瓷胎、青料、釉料、高温烧制下的表现力,在层次上会较一般书画粗糙;但每个历史时期的青花瓷,其绘画风格都会与当时的中国画风格相关联,这也帮助后人在论断一件瓷器的所属年代,或对瓷器作古物市场价值评估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佐证资料。

青花与国画的魅力,在于它们的美有个性,因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

青花与笔墨之韵,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动人。

美不过青花瓷 不动声色的奢华


青花斗艳,美瓷如人。说起青花瓷,藏家们总会滔滔不绝。它集艳丽与素雅于一身,如此相冲的两个词汇体现在青花藏品上,却显得如此和谐。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瓷纯古浑厚,它着色单纯、落笔素净,大都以中国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晕染,图有栖鹤游凤、高人对弈、美人抚琴、牧童弄笛,叶石相依、花草相亲……

素净中透着不动声色的奢华,单纯里显出漫不经心的繁复。

青花瓷很“旧”,历经沧桑,但它仍经久不衰、洗尽铅华,许多新器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那恰似水袖摇曳的青衣,那单纯清冷的幽白精灵,那一定是有灵魂附着在上面的;青花瓷很耐旧,与我们只能走到自己的尽头不同,它可以走过数辈人,得到人们百转千回地疼惜。而它光艳依旧、素雅依旧、高贵依旧。

明清时期,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备受帝王嫔妃和达官贵人的喜爱,是必备之物。新中国成立后,青花瓷常作为国家领导人赠予与外国元首和友人的珍贵佳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礼赠他一套名贵青花餐具;1978年,邓小平访日送青花文具给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而外国人也常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王后。

这样的瑰灵之物自然成为中外收藏家们的关注的宝贝。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更成为了“明星”,实现了成交率和成交价格的双赢。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官窑瓷就可以卖到10万—30万元到2000年,青花瓷又走出一拨上升之势,且行情有增无减。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价格在20万元左右的官窑青花瓷,如今行情已达200万元左右。业内人士认为,青花瓷正走入约10年一次的涨价循环时期。

景德镇陶瓷集市主要形式的探讨


在以创意产业做主导的市场语境下,景德镇创意陶瓷产业呈现勃勃生机,而陶瓷创意集市作为一种独特形式,陶瓷集市依托当地传统文化,应紧跟市场步伐,传播社会时尚,成为景德镇一张独特的文化明片。本文基于对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景德镇创意陶瓷集市的田野调查,研究了景德镇陶瓷集市的主要形式,为大家研究景德镇陶瓷产业提供借鉴,也为进一步振兴景德镇陶瓷集市提供指导。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景德镇陶瓷集市的主要形式有集区(陶瓷展销区)、集会(陶瓷展销会、陶瓷文化研究会、陶瓷商会等)、集展(各级各类陶瓷展览)、集场(陶瓷广场)、集园(陶瓷工业园)、集路(陶瓷销售街道)、集厂(陶瓷厂家)、集坊(陶瓷作坊)、网市(网上陶瓷集市)等形式。

景德镇国贸广场

一、陶瓷集会

景德镇陶瓷集市的集会非常普遍,其中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远的,当属一年一度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简称瓷博会)。

瓷博会全称是“中國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英文为“Jingdezhen International Ceramic Fair”,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文化交流、陶瓷产品交易为一体的国际化陶瓷专业博览会。如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陶瓷盛会、国际交易平台,促进了世界陶瓷在商贸、文化、技艺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景德镇博览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级、世界级、市场化、专业化的国际性陶瓷专业博览平台。瓷博会在陶瓷大流通中正逐渐成为重要的交易、交流、传播的平台,已经慢慢成为中国陶瓷的重要贸易会场。每一年的陶瓷博览会上都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驰名陶瓷企业参与展览,陶瓷博览会上不仅有外国企业,还有外国陶艺家亲自来此展出自己的作品,尤其引起大家兴趣的是韩国艺术家的一组青花描金作品经验亮相,为此很多陶瓷大学的学生也都为艺术家的全新创意感叹,为艺术家作品的灵感和技艺高超的厉害之处感叹。很多陶瓷学院的师生们也纷纷参与其中,开设自己的展位,展出最新的成果,和来自世界的艺术家们交流分享艺术心得。

二、陶瓷集区

景德镇陶瓷集区是以景德镇地区实体陶瓷销售、生产、文化传播、艺术培训、陶瓷教育为基础的陶瓷集市,主要有景德镇陶瓷集街、集城(镇、村)、集园、集院、集场等。

1、集街

景德镇陶瓷集街是以景德镇地区实体陶瓷销售为基础的街市,细分日用陶瓷街市、艺术陶瓷街市、仿古陶瓷街市、创意陶瓷街市、学生陶瓷街市、园区陶瓷街市等。景德镇陶瓷街,主要有红店街、莲社北路艺术街、陶瓷学院一条街、曙光路古玩市场、瓷器古街等。

2、集城(镇、村)

景德镇陶瓷集城(镇、村)是以景德镇地区实体陶瓷销售为基础的城区、古镇、村落等。景德镇陶瓷集城(镇、村),主要有中国陶瓷城、瑶里古镇、三宝陶艺村、浮梁古县衙、樊家井、景德镇陶瓷文化民俗村、祥集弄民宅等。

3、集园

景德镇陶瓷集园是以景德镇地区实体陶瓷生产、销售、文化教育为基础的工业园、文化园、旅游景观、教育基地等。景德镇陶瓷集园,主要有锦绣昌南“中国瓷园”、“世界陶艺公园“新都”民营陶瓷园”、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昌河工业园、昌江工业园等。

4、集院

景德镇陶瓷集院指以景德镇地区实体陶瓷生产、销售、研究、教育为基础的研究所、研究院、学院、教育基地等。景德镇陶瓷集院,主要有景德镇国瓷画院、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国家级、省级、市级以及各民间研究院所)、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学院(原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陶瓷职业中学(景德镇六中)、江西艺术特色学校景德镇第七中学等单位的研究院所或展览馆以及市内相关教育基地。

中国国瓷画院是中国唯一拥有中级陶瓷艺术家最多的组织,目前拥有全国陶瓷艺术家150位,其中有中国陶瓷艺术家王锡良、周国桢、王隆夫、汪桂英、张松茂、王恩怀、张育贤、熊汉中、刘远长、秦锡麟、王怀俊、于仰贤、陆如、黄卖久、戴荣华、何叔水、熊刚如、李林洪、刘平、李菊生、许国盛、何炳钦、方文贤等。该院从大师作品到中青年作品,从国礼瓷到礼品瓷,从日用瓷到个性定制瓷应有尽有,走进国瓷画院真正让您目不暇接。

古窑民俗博览区,是景德镇古陶瓷生产、传播、教育、集市的重要基地。院内有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基地、景德镇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5、集场

景德镇陶瓷集场是以景德镇地区实体陶瓷销售为基础的陶瓷广场、定期集市的室外场所、场地和固定场所的工作室、作坊等。景德镇陶瓷集场,主要有景德镇人民广场(休闲广场)陶瓷集市、昌江广场陶瓷集市、陶艺广场陶瓷集市、豪德广场陶瓷集市、各定期集市的室外早市、午市、夜市、日市以及散布在全市各地的个人或集体的工作室、作坊、研究室等。

6、集馆

景德镇有景德镇陶瓷馆、中国陶瓷博览馆、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陶瓷民俗博物馆、湖田窑古瓷窑遗址陈列馆以及中国陶瓷艺术馆、江西省陶瓷艺术馆、中国国际文化促进会陶瓷艺术研究院艺术馆、瓷观园陶瓷艺术馆、景德镇市文化艺术馆、景德镇市珠山陶瓷艺术馆、景德镇御窑现代陶瓷艺术馆、永生缘中青年青花艺术馆等,也有不少陶瓷工作者特别是陶瓷大师的个人艺术馆(如王锡良艺术馆、吴冠中陶瓷艺术馆、李菊生陶瓷艺术馆、王隆夫陶瓷世家艺术、熊军陶瓷艺术馆、任瑞华陶瓷艺术馆等等)。

三、陶瓷集展

景德镇当地的陶瓷集展比较普遍,一年之中各会馆、陶社、学校、市场都会有各种各样、规模不等的集展,另外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全国各地的集展也十分常见,影响较为深远。

1、本地集展

在景德镇,定期或不定期经常会举报各种各样的展览,基本是以陶瓷作品或陶艺创作与交流为主题的综合的或单项的展览。景德镇当地陶瓷各类展览可以说随时随处可见。

2、外地集展

外地集展,也是景德镇陶瓷集市的一种常见形式,指景德镇陶瓷个人工作者或陶瓷集体在外地举办的各种展览,或在景德镇以外的其他城市举办的有一定主题的景德镇陶瓷展览。如中国景德镇的当代陶瓷画工作者2014年12月10日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2014新丝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

四、陶瓷集网

网上集市,简称网市,是指相对实体店而言的以网络营销、宣传、推广为手段的电子商务市场,俗稱网店。景德镇陶瓷网上集市,作为当地陶瓷集市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陶瓷网上集市越来越会得到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陶瓷网市将会成为一种彰显其特色优势的重要集市景德镇陶瓷网上集市主要包括当地官方陶瓷网、单位网、陶瓷企业网、陶瓷产品网、陶瓷工作者个人网等。 由于近几年内网店市场处于发展缓慢阶段,景德镇陶瓷网店数量虽然也在增多,但前景并不是很好,在线销售的网店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虽然比较难做,但有一些成功的陶瓷品牌在早些年还是做成了一些事,他们的网店品种有上千种,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陶瓷为特色的天下陶瓷集散地。

五、陶瓷集园

2003年景德镇陶瓷产业“退城进园”之后,取缔了许多原本散落在居民区的陶瓷市场。目前有金昌利陶瓷大市场、瓷器街、锦绣昌南—中国瓷园、国际商贸广场、陶瓷大世界、豪德贸易广场、景德镇陶瓷大学老校区陶瓷文化创意街(陶艺街)、老厂及今夏阳光陶瓷一条街、景德镇市雕塑瓷厂、景德镇建国瓷厂、陶溪川、莲社北路陶瓷街、新村西路居民区、曙光瓷厂街区、樊家井仿古瓷村、恒业大师汇、景德镇中国陶瓷城、曙光路古玩市场、群英十字街、西客站陶瓷城华阳古陶瓷市场。这些市场在促进陶瓷产业集群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景德镇市以商标注册为突破口,认真抓好知名商标,大力推进申报商标,重点突破著名商标,坚持“经济兴市、品牌强市”的发展战略,景德镇陶瓷品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金昌利陶瓷大市场是老牌市场,锦绣昌南的陶瓷园聚集了大批的陶瓷创作者,他们在这里开工作室,做瓷接受订单批发等工作。景德镇陶溪川的兴建成功,也着实的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目光,同时大量的游客和民众纷纷前来观光游玩,这不仅是由于陶溪川的规划成功,而且也归功于大批的创作者的加入,还有很多艺术工作室的进驻,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先进的运营方式都是吸引大家的地方。景德镇中国陶瓷城内生意已经没有原来状况好,随着很多更新更有创意的文化产业园的兴建,其作用也在被分散。景德镇老厂798已经兴建中,目前在老厂入口处正在建设陶瓷创意大楼。景德镇建国瓷厂也有原来的老厂区改建成了现代化十足的创新产业园区,内部分不了各大创意工作区和展厅,内部布局合理给当地的陶瓷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

创意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向导,成为景德镇城市品牌和经济发展的支撑支柱之一。景德镇作为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特色城市,发展创意集市为基础的创意文化产业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而对景德镇陶瓷创意集市形式的调查研究必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艳丽与素雅并重的青花瓷


青花斗艳,美瓷如人。说起青花瓷,藏家们总会滔滔不绝。它集艳丽与素雅于一身,如此相冲的两个词汇体现在青花收藏品上,却显得如此和谐。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瓷纯古浑厚,它着色单纯、落笔素净,大都以中国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晕染,图有栖鹤游凤、高人对弈、美人抚琴、牧童弄笛,叶石相依、花草相亲……

素净中透着不动声色的华美,单纯里显出漫不经心的繁复。

青花瓷很“旧”,历经沧桑,但它仍经久不衰、洗尽铅华,许多新的瓷器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那恰似水袖摇曳的青衣,那单纯清冷的幽白精灵,那一定是有灵魂附着在上面的;青花瓷很耐旧,与我们只能走到自己的尽头不同,它可以走过数辈人,得到人们百转千回地疼惜。而它光艳依旧、素雅依旧、高贵依旧。

明清时期,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备受帝王嫔妃和达官贵人的喜爱,是必备之物。新中国成立后,青花瓷常作为国家领导人赠予与外国元首和友人的珍贵佳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礼赠他一套名贵青花餐具;1978年,邓小平访日送青花文具给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而外国人也常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王后。

这样的瑰灵之物自然成为中外收藏家们关注的宝贝。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更成为了“明星”,实现了成交率和成交价格的双赢。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官窑瓷就可以卖到10万—30万元;到2010年,青花瓷又走出一拨上升之势,且行情有增无减。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价格在20万元左右的官窑青花瓷,如今行情已达上千万元左右。业内人士认为,青花瓷正走入约10年一次的涨价循环时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