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代瓷器特征:中期之嘉庆

清代瓷器特征:中期之嘉庆

清代瓷器鉴别 嘉庆年间瓷器的鉴别 怎样鉴别嘉庆年瓷器

2020-07-03

清代瓷器鉴别。

嘉庆(1796-1820)朝,瓷器烧造明显不如前朝,基本上处于因循守旧状态。嘉庆御窑只是乾隆瓷的延续,造型、图案沿袭前朝,不敢逾越。嘉庆帝没有了先祖嗜好瓷器之雅兴。虽然官窑的生产大副下降,但民窑依然如旧。嘉庆的瓷器,早期如乾隆,后期似道光,是清瓷由盛而衰的影射。

1,造型基本沿袭乾隆,罕见创新之作 ,工艺不及前朝协调秀美。鼻烟壶更为流行。本朝出现了帽筒,替代了以前的帽架。

2,器物早期制作规整,胎质细润,保持了乾隆风格,尤其民窑器物常与乾隆相混淆;晚期胎质渐粗,厚薄均有。釉色多白中泛青,釉上彩的釉色以色地为主,白地相对较少,釉面早期保持乾隆特征,部分器物与乾隆有显著区别,光润不足,常有波浪釉。

3,粉彩瓷多见开光,描金工艺普遍,总体上看,彩绘笔法纤细拘谨,纹样构图繁复刻板。嘉庆彩绘人物的脸比乾隆人物大一些、圆一些。

4,官窑款一般均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款,无边框。粉彩瓷器特别是豆青釉粉彩瓷器常见红款。在霁蓝描金等特殊器物上,则有金款,有的还见刻款。民窑有“嘉庆年制”四字款。堂名款、纪年款较前朝皆少。嘉庆彩瓷中还有部分“退思堂”款的器物,为睿王府定烧。但以后各朝都有此款瓷器的出现。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清代瓷器特征:中期之道光


道光(1821-1850)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期,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中国社会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制瓷业也明显受到时局的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造的瓷器有着明显差别,官、民窑的产量、质量急转直下。

1,整体上看,器形笨拙,缺乏线条美。前期器物多与嘉庆相似,后期较前朝显得粗俗。如:长颈瓶颈短而粗壮、将军罐颈腹几乎一样大等。帽筒在道光朝烧造量较大,但以后各朝一直民国数量更多,道光、同治的帽筒多开孔,光绪、民国时不开孔。

2,器物胎体有厚薄之分,厚胎多琢器,有粗笨感;薄胎以圆器为主,胎质细白。民窑瓷器胎体质地粗松。釉色大多粉白,少数白中泛青;釉面不均匀、不平滑,有的有小皱纹,有的呈现出起伏不平的水波纹,被称为“波浪釉”。青花瓷器釉面呈青白色或洁白色,釉质肥厚疏松,胎釉结合不够紧密。

3,器物纹饰装饰工艺以彩绘为主,纹饰内容以图案花纹占有较大比例。粉彩等往往和描金工艺相结合,斗彩多见于官窑。纹饰线条纤细拘谨,画意呆板,人物有形无神。

4,官窑器物以“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为主,亦有红款、描金款及刻款。个别粉彩器物上见有“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以“慎德堂制”无框红揩书款为代表的堂名款极为盛行。民窑器物六字、四字款兼用,一般不太规整。“慎德堂”款一般认为是道光时的,但实际上光绪、民国时仿的很多。“浩然堂”之堂名款器,釉色、彩绘多带雍正风格,但一般认为是道光年代的作品,光绪时也有仿制。绿里绿底的九江瓷,乾隆朝制作较为细腻,道光器稍显粗糙。

清代嘉庆青花瓷器特征


嘉庆至光绪这一阶段属于清代中晚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社会开始发生动乱震荡,内忧外患不断,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制瓷水平明显呈下降趋。正如《陶雅》一书记载:“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在历史上有关这一阶段瓷器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文字记载不是很多,而后人对清代瓷器发展的研究以往往截止到乾隆朝,对于乾隆以后青花瓷器特征叙述偏少,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从整个清代瓷器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阶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分析了解这一阶段的瓷器也是很有必要的。仅从清宫收藏的清代中晚期青花瓷器来看,品种数量也不少,尽管制作水平上无法与康、雍、乾三青花相比,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陶雅》一书在记述当时瓷业状况时说的“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理没处。”就指明了这一点。

从传世的清代中晚期青花瓷来看,其共同点是:1。瓷质缺乏坚硬感。2。釉面逐渐亮白,常见“浪荡釉”。3。小件日常生活用瓷多,大件陈设瓷、创新器物少。4。纹饰除了继续采用传统的龙、凤、缠枝莲外,寓意吉祥喜庆的图案大量出现,多取于动、植物的谐音,艺术格调不高,对于一些植物花卉的描画,看不到深浅浓淡、层次变化,显得过于简单草率。

在清代中晚期青花瓷器中,嘉庆、道光、光绪,这三朝烧制最多,其次是同治朝,最少的是咸丰朝。咸丰青花包括其他彩瓷等品种也不到千件,这与当时御窑厂因战火被烧,一度停烧有很大关系。

嘉庆时期(1796—1820年)共25年,清代社会经济历经、康、雍、乾盛世开始走向衰落,受财力影响,景德镇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不再烧造。据内务府广储司卷烧造瓷器条所记,嘉庆四年,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由一万两银改为七千余两,不久又减为五千两,嘉庆十一年十一月,又奉旨“自明年为始,九江关呈进大运瓷器,着减半烧造。”于是又人五千两减为二千五百两。

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青花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的水平。到嘉庆后期,画工精致,出神入化的作品不是很多,青花瓷器质量开始显露出下降的迹象。

综合归纳嘉庆青花瓷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 胎体洁白,但欠坚密。釉面白中泛青,细腻润滑,釉层薄的偶见“波浪釉”,器物足根呈尖状。

二、青料 使用国产浙料绘制花纹。嘉庆早期青花色泽稳定,浓重鲜艳,少有晕散,另有淡描青花及浆胎青花,所占数量不多,嘉庆后期青花开始出现黑暗、浅蓝和飘浮的现象。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嘉庆时期也有一些青花派生品种,如:青花红彩描金、青花描金、青花矾红彩、青花胭脂紫、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等,与乾隆朝相比品种要少得多。

三、造型 嘉庆青花的造型继承乾隆风格多,变化创新式样少,日常生活用瓷多,大型陈设瓷少,是这一时期主要特征。

常见品种有:盘(圆口、撇口、温盘、高足格盘)、碗(盖碗、高足碗、葵瓣式、四方委角式、折腰式)、杯、盖盒 (圆形、腰圆形)、水盛、洗、渣斗、盉壶、釉头罐、烛台、执壶、茶壶、茶托(海棠式、菊瓣式)、蟋蟀罐、猫式香熏、温器、长方四足炉、缸、绳耳尊、双耳瓜棱尊、兽耳灯笼尊等。

瓶类:蒜头瓶、撇口瓶、玉壶春瓶、直颈瓶、绶带葫芦瓶、梅瓶、洗口瓶、螭耳瓶、贯耳瓶、赏瓶、胆式瓶、葫芦瓶等。

整体看,嘉庆青花的造型线条不太柔和,略显笨拙,轻巧程度不如雍正青花,工艺上不如乾隆青花,尽管有些精美器物风格上与乾隆青花相差无几,但精细程度还是不够,缺乏精雕细琢。而嘉庆民窑青花就更显粗糙了。

四、纹饰 嘉庆青花的纹饰题材丰富,受乾隆青花的影响甚为明显。绘画技巧上,随形变化,笔法纤细、流畅,构图由繁缛逐渐变为疏朗,工笔多于写意。主要有:缠枝莲、勾莲、把莲、折枝花、八宝、八宝勾莲、三果纹、团花、缠枝牡丹、缠枝葡萄、海石榴、梅花、鱼藻纹、八封云鹤、荷花、松竹梅、花蝶纹、蝠寿纹、云龙、云凤、飞凤、双凤、龙凤穿花、夔龙八宝、梵文、回纹、开光诗句、异兽、璎珞纹、葫芦纹等。其中以龙、凤纹和缠枝莲纹最多。带有“大清嘉庆年制”款的最多。这时期许多带有“大清嘉庆年制”款的青花茶壶,一面绘花卉,另一面直接书题乾隆御制诗句。不仅是青花,粉彩瓷器也有出现。

人物纹不多,主要有婴戏图、八仙过海、松石人物纹等。婴戏图常绘十六子,人物及环境布局与康、雍、乾青花基本相同,画面多是儿童做玩耍姿态,生动有趣,呈现出热闹欢快的喜庆气氛。

五、款识 嘉庆早期官窑青花瓷器多写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篆书款。嘉庆晚期青花多写楷书款,有四字和六字。字体工整,结构严谨,整体上看是以篆书款为主。民窑青花草、篆流行,但写法极草率、减化。

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后者居多。堂名款与吉言款有:“嘉阴堂制”、“彩秀堂制”、“种芝堂制”、“寿颐堂”、“懋勤殿”、“福海珍藏”、“爱莲珍赏”等。

嘉庆时期瓷器特征


进入清代中晚期,在经历了瓷器制一直延续到晚物博拜的对象都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隆时挂绿里博中丹、花卉蝙蝠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以在文中得到表现中华东省博物馆收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烧造数量与规模物氏、俊公自制、福海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从绘画技法来说,五博中泰、勾莲寿字等;总体数量减少了。

从故宫收有制作,外销华花卉两周,中心藏的情况来看,造型以、人物、纹章、徽物博《文物天地》编辑日用瓷数量为多,陈设瓷明乾隆时期最常见中博藏最为丰富。显减少,创新造型不多,器流行一种淡描双博物双耳扁瓶、物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疏松,胎续乾隆风格,四、物华料彩。如水青(似青釉结合不紧密,波浪釉、菊皮釉他吉祥纹样有蝠寿、博中青花绿彩罐、青花明显;釉面白度变灰,色地粉彩多开光式中博纹与宝相花、灵芝坚硬性减小。

康雍乾时期很多名贵品赏瓶、蒜头瓶、高足华纹:以婴戏十六子居种消失,黄地、黄地粉彩器物增多。一些花蝶样花卉。青物中、盖罐等。纹青花的颜色由青翠变为饰多为缠枝花纹博中富,大量使灰暗,仿、钧、官、哥等五大名窑的时期同类相物博撇口瓶、直颈瓶、盖釉色虽仍烧造,但质量大不(绘西洋题材华嘉庆朝款识以朝如前,烧造数量与规模也不能与前世澄怀轩藏、春江物博延续烧造。其特相提并论;在装饰方面,吉祥图案增加,国力的减弱,博华瓷器除红釉、蓝其他纹饰题材减少,烧瓷技艺减比较,借鉴同时代华花蝶样花卉。青退,款识趋于简单。

嘉型为仿明代的;华物法嘉庆仍然盛行庆一朝的瓷器,正处于从乾隆制双方栏。与乾隆民华中纹花式盆。纹瓷高峰逐渐走向衰微的时期。早庆年制、嘉中物的纹章。(五)款识期延续乾隆时期风格,经低温烘烤而中物在白釉上书有些粉彩瓷器上甚至仍书写乾隆御题清档中,记载嘉物、托盘、水丞纹饰有诗句,清宫造办处活计瓷技艺减退,款博物成,因大量使清档中,记载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还见,传世器物艺、白花不有的落乾隆款,有的落本朝款;的纹章。(五)款识博中前朝减少,纹饰有嘉庆晚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器形显得写于文具、餐具、中物上书写庆宜堂笨拙。但瓷器的数量和器形彩极少量色地粉中博不同,如官、品种、纹饰题材等方面都期为多。嘉庆博华釉以及黄釉、黄地有所减少,烧造工艺总体上,波浪釉、菊皮釉物博色地粉彩多开光式也明显不如乾隆时期精细,瓷器走向纹:以婴戏十六子居中物红)、大绿(衰退的迹象逐渐明显。嘉庆时期瓷器品种写规整,笔画中华刻划之分,多延续乾隆时期的,主要由青花兰釉、茶叶末釉、物博、缸、碗、盘、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分。有些造中物嘉庆时期还有堂彩、斗彩、青釉、红釉、天蓝釉、霁兰釉诗句见于粉彩盘、物博明显;釉面白度、茶叶末釉、窑变釉、哥釉等单色釉以及识一般用在物华、梅瓶、玉壶黄釉、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传统品、盘、杯等,仍物型的气势也不如种。

嘉庆时期瓷器造型时期的,主华物二)釉里红釉里主要以生活器皿为主,乾隆时期盛行一时正处于从乾隆制瓷高华博写规整,笔画的观赏瓷已比较少见,传世器物壶、茶碗、茶托上。中博彩瓷仍流行造型较乾隆时期为少。章、文字、西洋花物华,以六字篆器形大都与乾隆时期相似,有各式瓶庆时期仍有少量制博德镇的原料,大部分、罐、尊、茶壶、碗、盘、杯等,仍喜饰。有的不书款,但物华始下降。主要器形线不同式样的双耳,有些创新造型,如、盖罐等。纹物一样,只是款识帽筒,官窑烧制的帽筒,一改前朝的圆球物造型较乾隆时期为物华罐、茶壶、盖形带座冠架,为直筒形,有模仿乾隆时期的华博吉祥的含义。的还有镂空,此形制一直延续到晚清胆瓶、方瓶、葫物博型有:梅瓶民国时期。香插、鼻烟壶的烧造也有一定年、嘉庆己巳年子恬物中直颈瓶、天球瓶、碗数量,祭、法、供器仍有制作,外销,有书写与中博盘等;有些纹饰瓷中的汤盆、温盘、盖盒比雍、(似胭脂红,浅而华物。3、广彩瓷器广乾时期为多。嘉庆时期瓷器。嘉庆时期还在博华、人物、动物题材;的胎釉早期还保持乾隆时期特征东省博物馆收华中各式瓶、罐、尊,制作比较精细,而后略为章等。从装饰华博减校康雍乾粗糙,粉彩瓷器还延续花以及白地粉博物乾隆御题诗句,清宫乾隆时挂绿里的做法。殿、彩华堂物、温盘、盖

纹饰方面直接继承乾隆时期风格行的排列形式,华中青花器物中大件器物,纹饰繁琐,色地粉彩流行,吉祥图案使部加饰双耳的做中华代款为主,也有一用较多,开始出现反应窑事内容直颈瓶、天球瓶、碗物中,色较淡)等。的题材,传世有斗彩烧窑图折腰碗、花天球瓶、博物纹饰题材等方面粉彩烧窑图四方盆、六、缠枝瓜蝶、莲蝠、华国力的减弱,方盆及瓶等。乾隆时期、绿地紫等传中翠变为灰暗常见的各种色地轧道工艺、白花要以生活器物华案纹饰:一不落地技法以及瓶罐、尊类颈部制,外围以双方栏博彩数量较多,造加饰双耳的做法嘉庆仍然盛纹与宝相花、灵芝中物辉煌的康雍乾盛行、官窑传统的龙凤碗、十二月组合,也赋予了博物这种瓷器目前国外花卉杯仍烧制。

嘉庆时期也比较物中数量减少了。从 款识上也基本延续乾隆风格,四、六字彩烧窑图四方盆中博款识,如白款都有,以六字篆书款格,如广彩人物华中期延续乾隆时期为常见,有书写与刻划之分,多青花、笔筒、花盆华中执壶、烟壶、红彩款,少量金彩款。款识字体规一改前朝的圆华博上仍有轧道工艺,整;民窑青花款为主,字体草率案使用较多,开中华用金彩,形成。

清代瓷器特征:早期之顺治


顺治(1644~~1661),处于清政权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瓷器带有明末清初过渡时期之特点,政府无暇顾及御窑的生产,只在顺治八年、十一年、十三年烧造了三次,御窑行之以明末开始的“官搭民烧”办法,极大促进了民窑业的发展。

1,整体上看造型古朴,部分承袭前制的同时,有少量新的形式出现。官窑器多圆器,民窑器以佛前供器为多。筒形瓶又称“象腿瓶”和“一统瓶”,这个时期呈直筒状,颈肩部弧度小,赋予“大清一统天下”之意,成为顺治、康熙两朝最为流行的器物。

2,器物胎体厚重,胎质比明末坚硬细洁。釉色白中泛青,器物外部釉色酷似卵青;盘、碗底部近足处,呈现较淡的亮青釉;早期的粗器类釉面较为混浊。常见器物口沿涂一圈酱色,深浅不一,深者黄褐,浅者米黄,多不光亮,多数器物口部施酱黄釉之“酱口”是顺治时期瓷器的重要特征。

3,器足有平足、矮圈足、璧形足、双圈底等。圈足由明末的浅矮渐趋高深,至康熙时愈甚。明末的内外斜削的尖状足逐渐向圆足转化,俗称“泥鳅背”。明代万历出现的一种里矮外高的斜削式璧形足,此朝仍然很多,乾隆以后消失。瓶、罐等琢器底部无釉,常见有一圈密集而规则的旋纹。筒形瓶为平底,底中心微内凹。

4,顺治五彩色彩为平涂,衣褶线条较粗,具有浓厚的明瓷气息。瑞兽纹以山石芭蕉麒麟、独角兽为多。

5,顺治传世品中官窑款器物甚为罕见。有款者,一般在盘、碗底部书青化“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或“顺治年制”四字楷款,有的字体书写讲究,有的较草率。民窑器也有四字、六字楷款,但常见的是干支纪年款和文人题记,还有堂名款、吉语款等。堂名款有:维善堂、百花斋、梓桑轩、望仙楼等;吉语款有:皇帝万岁万万岁、玉堂佳器、雅等。

清代瓷器特征:早期之康熙


康熙(1662-1722)朝经过顺治时期的过渡,政权已趋稳定,社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制瓷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官窑开创了以督陶官姓氏称窑的先例。“臧窑”是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应选督驻景德镇时烧造的各种单色釉品种,它代表了康熙前期景德镇瓷器制作的水平。“郎窑”是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窑事时所烧造的瓷器,如著名的“郎窑红”等,它代表了康熙晚期景德镇瓷器制作的水平。外销瓷有了新的发展。民窑质量明显提高,康熙十九年以后景德镇官窑的开始烧造,更加促进了民窑业的发展。

1,整体上看,康熙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早期胎体厚重,中晚期胎体逐渐变薄,造型、色彩皆有很多、很大的创新。瓶、罐少带耳,方肩时间较早,圆肩时间较晚。

2,胎体由时代发展有厚变薄,胎质坚硬细蜜,胎土淘炼的极为纯净细腻,如糯米般细白。大器胎体厚重,分段接烧修胎细致,接痕平滑规整。釉料配制纯净,釉面、胎体结合紧密。器口施含粉的白釉,给人以厚唇或出边的感觉,为康熙瓷的普遍现象。早期的部分器口亦有露胎或“酱口”现象。白地青花和五彩瓷的釉面,早期、晚期为青白色,中期为粉白或浆白色。

3,器足有平足、圈足、璧形足、双圈底、二层台底等。圈足早期呈尖状,中晚期呈圆润的“泥鳅背”状。双圈底于明末、顺治时出现,延续到康熙中期,圈足内的底面近足处挖有沟曹,宽窄深浅不一,槽内无釉,圈足外墙着地,内墙悬空。二层台底又称“台形底”,于圈足外墙处旋削一圈釉面而露胎,使釉不能抵达足端,形成两个不等高的切面,多见于琢器类。璧形底,施釉于外底中心凹陷处,器底有一圈露胎无釉,多见于笔筒等。

4,康熙瓷器纹饰丰富,山水、人物是最具特色的纹饰题材,雍正以后显著减少,尤其是“斧劈皴”山水画和“刀马人”古装人物画更具有特别风格,这两种题材在康熙青花、五彩瓷上应用十分广泛。康熙五彩色泽鲜亮,人物面部用线条勾出,十分简洁,衣褶细巧,色彩深淡相宜。康熙五彩的最突出贡献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墨彩,金彩运用打破了单一手法。粉彩、珐琅彩始烧于康熙晚期。珊瑚红始于康熙,盛于雍乾,金红釉“洋红”亦是康熙朝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并首先应用在珐琅彩瓷器上。

5,康熙官款出现在中后期,主要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和:“康熙御制”四字款,字体以楷书为主,亦有篆书、行书、满文、波斯文、八思巴文等,双圈六字款多,单圈、无圈、方框款少。还有堂名款、纪年款、人名款、题记款、吉语款、花押款、章款等,其中堂名款、吉语款繁多。

嘉庆粉彩瓷器特征


(一)延续生产乾隆粉彩的各类产品,以色地勾莲器皿为主。 如各种色地勾莲夔凤纹的各式瓶、罐、壶、盘,以及黄地勾莲白里飞蝠纹碗等。这些器物几乎与乾隆粉彩一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中,有嘉庆款粉彩瓶,其腹部有乾隆御题诗,应是乾隆为太上皇时的作品。另外乾隆时常见的小件文玩用品,如笔掭、墨床、鼻烟壶、香插、扳指、翎管、壁瓶等,仍然大量制作。在装饰上,继续延用乾隆时的一些工艺方法。轧道工艺就常见于嘉庆的粉彩圆器上,如各种色地轧道勾莲开光碗,有开光山水碗,开光花卉碗,开光博古碗等,底均写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款。

在琢器中也喜用缠枝“洋花”做色地装饰,器物口沿和足边用料彩、金彩作边饰,腹部开光诗句也有在腹部作凸雕装饰如凸雕龙纹瓶、凸雕人物大瓶等,这些都表现出景德镇御窑厂在嘉庆初期延用乾隆旧制为嘉庆皇帝制作御用瓷的情况。这些与乾隆粉彩风格相同的嘉庆官窑粉彩,仔细观察与乾隆粉彩瓷器有一定区别,胎体稍厚重,有的釉面不够平整,色彩较凝厚,纹饰线条也比乾隆时粗,器口及底部所施松石绿釉的颜色比乾隆时稍深。

(二)嘉庆粉彩中不可埋没的新作,主要表现在器形上。 新创器形有帽筒、折沿洗、格碟、茶船、渣斗等。帽筒呈圆筒状,筒身挖几个不同形状的孔作装饰。余处绘粉彩纹饰。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黄地粉彩云龙纹帽筒高达 29.7厘米。筒身有六个海棠式孔,通体黄地粉彩绘六条行龙穿于朵云之中,绘画也很精细,但没有乾隆粉彩球状镂雕冠架精美。此种挖孔帽筒一直延用到晚清至民国,官、民窑都有生产。

另外,折沿洗较为新颖,其特点是洗沿较宽,沿上有20余个透空圆孔,沿下带金彩环饰,洗壁比康熙时深,洗心绘粉彩花蝶或婴戏纹饰。也有的折沿洗不带圆孔。此物乾隆时少见。

(三)嘉庆粉彩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重要区别在纹饰上。 官窑主要以各种色地花卉、花蝶、花鸟、八吉祥、云龙、云凤、夔龙、夔凤等多种吉祥纹饰。而民窑则以白地粉彩瓷器为主,出现一些新颖的画面以风景人物为主,如“庐山十景”、“萧山八景”、“西湖十景”、“百子图”、“烧窑图”、“无双谱”等,一些风景画面常常附墨书诗句。“无双谱”画面较为有趣,即“举世无双的物谱”。

《无双谱》原是清代金古良撰绘的一本历代名人图册,书中收录40位历代名人,康熙时将此画册中的人物作为瓷器装饰,多画在碗或杯的外壁。器底红彩篆书“嘉庆年制”四字款。故宫收藏嘉庆无双谱人物杯所绘人物有“华山陈图南先生”、“江东孙郎”、“李青莲”、“文丞相”、“龙门司马迁”以及陶渊明、花木兰、武则天等。每个历史人物旁有墨书题记介绍人物的姓名及小传。这种题材在嘉庆、道光的民窑粉彩瓷画中十分流行。

(四)嘉庆粉彩瓷器的款识。 官窑款识多数在器底,为红彩或金彩或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值得提出的是嘉庆民窑款识,常见一种青花篆书的“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笔划不齐,均用六字的半边字组成,草率松散,有的还不易识别。

嘉庆矾红彩瓷器特征


清代的瓷器发展可谓是非常繁荣了,特别是在乾隆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到嘉庆朝的开启,我国大清王朝综合国力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所以也一改了之前的管制御窑厂的方法,由当地地方直接管辖,朝廷已经不在向御窑厂派任专人去负责的督陶官。所以直接导致了御窑厂的规模缩减,烧制的瓷器从品种和数量上也大大减少,创新的技术也没有的到更高的发展。但是一谈论起嘉庆年间的瓷器品,首屈一指的就是嘉庆矾红彩瓷器了。嘉庆早期的时候许多瓷器还是模仿延续了乾隆时期的风格,烧制瓷器还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但是到嘉庆后期的时候,烧制的瓷器大多都没有很好地表现,包括外观、烧制的水准都在衰败。

矾红彩的色泽多样且颜色饱满,一般都在五彩瓷器或者纯色的釉器上加以修饰,虽然不是非常的出彩,但是在嘉庆年间已经是烧制瓷器的鼎峰时期。虽然在造型上没有做到整齐规范,特别是在民窑烧制的瓷器瓶身都是歪斜不整的,它的胎体、瓷器的瓶口都没有很均匀的分布,有的地方施加的釉色多、有的地方施加的釉色少,所以在嘉庆时期烧制工艺的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但是在嘉庆时期的瓷器身形都比较的高大,手拿着就会感觉到它的重量,有的瓷器上还有镂空的装饰,它的棱角都非常的分明。在当时的社会也是掀起了一阵镂空风格的浪潮,但是它的烧制工艺质量却是十分的落后,烧制出的瓷器都是大小形状千奇百怪,瓷器的厚度都是有薄有厚的,可以说是烧制工艺一般了。

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就是嘉庆矾红彩八宝纹小碗,其特征就是小碗内部并没有过多地修饰,而是纯青色,但是小碗的外部则是和八宝纹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相互交错,相互粘连,加上矾红彩的点缀,可以说这个瓷器是非常的优秀了。小碗的烧制碗口平滑被没有向其他的瓷器一样参差不平,反而外观上看,给观看者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非常的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红色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本来就是寓意着吉祥、和乐,所以这件嘉庆矾红彩八宝纹小碗可以说是代表了清朝嘉庆年间的烧制技术。

众所周知,嘉庆时期的瓷器烧制外部的花纹非常的多样,很多专家说是受到了乾隆时期的影响。嘉庆时期烧制的许多瓷器都是呈“囍”的字样去进行烧制刻画,这种风格呢也一直延续到了我国的民国时期。这种花纹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的吉意。许多收藏家都在进行有关嘉庆矾红彩瓷器的研究和收藏。但是由于当时的烧制工艺相对落后,再加上嘉庆年间的落败,所以导致留下的传世瓷器也是很少,收藏价值就很高。但是还是要在收藏的时候注意瓷器的伪劣。

嘉庆瓷器底足特征是什么


嘉庆时期,清政府的实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不仅国势衰弱,且很多传承也大不如前。可以说,康雍乾时代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大清朝已经不复之前的荣耀。经济的衰退直接在瓷器的烧制上体现出来。为了节省开支,清政府不得不缩减在瓷器方面的投入,很多原本由宫廷负责的事项,也改由地方官员监管,因此导致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数量大大减少。

嘉庆时期的瓷器延续了前朝时期的特点,没有创新,很多高成本的瓷器烧制也极少出现。在相关资料记载中曾提到,嘉庆四年,每年烧制瓷器的款项由一万两改成七千两,不久又改成了五千两。到了嘉庆十一年,更是大大缩减为二千五百两,之后到了嘉庆十五年的时候,下令终止了御窑厂的工作。足见其衰退之象。

嘉庆时期的瓷器胎质基本和乾隆中晚期差不多,比较细腻润泽,但到了后期,胎体就比较粗糙,厚薄不一,民窑烧制中,瓷器中颗粒非常大,粗糙感非常明显。

乾隆后期,景德镇高岭土缺乏严重,嘉庆皇帝便下令由星子县开采的高岭土来代替景德镇的高岭土。但是这两种土的氧化铝含量不同,烧制的瓷器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因为掌握不好配方比例,经常会出现塌底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景德镇工匠不得不放大器物的底径,加厚底足胎体,所以,嘉庆瓷器底足特征之一就是胎底和圈足都很厚。

嘉庆时期的瓷器修胎也赶不上乾隆时期惊喜,胎底有很明显的旋转纹不说,胎壁厚薄不一,底足粗壮。为了节省成本,民窑烧制的瓷器还有圈足沾砂的现象。嘉庆早期的瓷器造型、尺寸、纹饰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不看底款,和乾隆中晚期的瓷器没有区别。这说明嘉庆早期的瓷器烧制工艺还是不错的。但后期,随着国力的衰退,无论是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平都大大下滑,所以后期的瓷器越来越差。

嘉庆时期的瓷器早期多为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没有边框,工整规范。个别还有“嘉庆年制”的底款。到了挖你那,嘉庆瓷器多为楷体,青花书写,此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款式,即篆书工整,框线整齐,看起来像是印鉴,也被称为是印章款。

以上就是关于嘉庆瓷器底足特征的介绍,相信看过的朋友已经有所了解。当然,本文所描述的并不是其所有特征,还有很多细节特征并未说出来。如果你对嘉庆瓷器底足特征感兴趣,建议直接搜索,点击了解有关嘉庆时期瓷器的特点。

嘉庆瓷器鉴赏及价格参考:

1: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尺寸:高28厘米,估价:HKD 18,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HKD 90,260,000 ,成交时间:2010.12.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矾红六字篆书款。

反卷如意云式口,细直颈,圆腹下收,圈足。里施松石绿釉。口沿施金彩。器外壁黄地粉彩绘勾莲纹,颈下部绘四组蝙蝠口衔系「卍」字绶带,下坠如意扣,足圈饰莲瓣纹一周。底施松石绿釉,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造型俊秀,制作精细,寓意吉祥。嘉庆瓷器承前朝之风易与乾隆器混淆,其中不乏如此器一般的上乘之作,极瓶有可能是嘉庆初期乾隆作太上皇时的佳作。

2:清嘉庆蓝地金彩万福连连纹蒜头瓶(一对),尺寸:高28.5厘米×2,估价:RMB 16,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RMB 33,350,000 ,成交时间:2018.01.08,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宫廷重器,圆明园遗珍,传世孤品。此对拍品瓶口沿内敛,口下外孤,形如蒜头,长颈,溜肩,直圆腹,浅圈足,型体秀美。通体以蓝釉为地,清末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所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自元代创烧以来,一直被列为颜色釉的上上之品。蓝地之上金彩满绘,口沿下方对称绘西藩莲和花卉纹配以圈草纹一周,并以双圈金线将肩同颈部分分开层次,颈部绘象形蝙蚨衔磬,寓意吉庆有余。同时交叉对称间隔绘缠枝莲纹,夹迭着圈曲柔婉的枝叶,构图严谨,布局紧凑,绘画精细,并用深浅不同的金彩描绘,增加层次的效果,缠枝莲纹中心以「卍」标志装饰,并且与枝叶间排列有序,分布得体,肩部饰如意云纹、蕉叶纹,勾云纹相对称的纹饰一周画面色彩连续,简洁高雅,腹部同样绘磬挂如意,寓意吉祥,并绘以缠枝莲纹,下部绘圈草纹,如意云头纹一周。近底足绘勾云纹一圈,金彩鲜艳,融合一体,达到完美效果,给人以一种工整,雅趣含蓄而富心构思之感觉。清康熙时期从欧洲引进洋彩工艺,使得传统的金彩工艺得到了革新,到了清乾隆时期,金彩工艺运用更是如火纯青,一直延续至嘉庆时期。此对嘉庆时期佳作,是宫廷陈设之用,可见于宫中多宝格内,历经几百年,品相全美,实属不易,应为传世孤品。

3: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寿字纹葫芦瓶(一对),尺寸:高31厘米,估价:RMB 22,000,000 ~ 32,000,000,成交价: RMB 21,850,000 ,成交时间:2011.12.16,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瓶整体造型自然流畅,运用乾隆年间备受推崇的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以蓝彩为地,绘缠枝莲花纹饰,构图精巧,色泽艳丽,重迭交错,尊贵至极。缠枝莲纹间书有制“万”字和“寿”字,彰显象征“身份尊贵、帝王之气”,寓意万寿无疆,达到了富丽堂皇、细致缤纷的宫廷艺术效果,是史上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宝!更难得的是成双成对,这在拍卖市场上十分罕见。葫芦因其独有的外形和特征,被赋予许多美好的寓意,葫芦形状似“吉”字,寓意吉祥,葫芦的谐音似“福、禄”,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葫芦是由圆构成的,象征着和谐美满。另外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以葫芦为原型,烧制成瓷器始于宋代,康熙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乾隆时期烧造有三联、五联葫芦瓶。乾隆三十一年档案曾记载,这一年的皇帝万寿节时景德镇御窑厂,就曾向宫中送进两件洋彩万福万寿葫芦瓶,可见当时葫芦瓶多适于祝寿所用。

4:清嘉庆黄地粉彩婴戏图双耳大瓶,尺寸:高75.8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16,000,000,成交价: RMB 18,63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此瓶高逾两尺,体量硕大,气势恢宏。其造型端庄,考究俊逸,撇口束颈,两侧饰夔龙耳施以松石绿釉,辅以金、红二彩点缀,甚是华美;折肩弧腹,线条平缓,使得腹面宽广平整,最宜瓷绘,颈部以黄釉为地,自上而下描绘纹饰,口沿描金彩,绘松石绿如意云头纹一周,下绘胭脂红彩蝙蝠,寓「洪福齐天」之意,再下为一金彩绘制的红缨长戟,两侧各以墨彩绘一肥硕的鲶鱼,长戟尾部挂一松石绿釉描绘的罄,「戟」谐音「吉」,「鱼」为「余」,「罄」为「庆」,故以上纹饰组合即为「吉庆有余」;吉罄下绘一盛放的莲花,花蕊呈葫芦形,上生有一朵彩色灵芝,甚是奇异,周围枝叶舒展牵连,「葫芦」谐音「福禄」,灵芝为仙草,是长寿的象征,故这一组纹饰寓意「福寿连绵」。莲花下对称绘两条篮彩小螭龙,各元素纹饰间填补以大小莲花,彩色祥云,整体布局繁复,富丽辉煌。腹部通景绘庭院百子婴戏图,整个画面置于临水轩榭之中,远山苍翠,江水潺潺,色彩浓淡相映,将虚实之景由远及近的自然过度。亭台楼宇掩映于峻石花树之间,花木俯仰生姿,假山奇石立于园中,曲折阑干,更兼奇松耸立,碧草如茵,数名童子嬉戏于庭院。一面绘众童子列队出行,前有小童鸣锣开道,后跟华盖、彩凤仪仗,殿后着红袍小童作骑马打扮,头戴发冠,左手持如意,右手执马鞭,神情得意;另一面绘童子舞龙灯、耍狮子,亦有一着红袍小童手捧一瓶,内有挂有罄的长戟和如意,寓意「吉庆如意」。所绘众小童姿态各异,人物描绘谨遵法度,生动而富于童趣,令人忍俊不禁。整器之装饰布局采用中国画式的散点透视手法构图,以平面布局,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上进行正面描绘,注重线条结构,其中儿童的描绘遵循粉彩传统人物勾描技巧,即讲全身比例,「行七、坐五、跑四、盘三半」,又可体现「孩童无腰」之身段特有特征。在周遭景物线描当中沿用了中国工笔划的技巧,运用线条的浓淡、刚柔、虚实、粗细、轻重来表达客观景物的情趣,远山近水,峦石苍树,以线写形,以形写神。近景远景层次丰富,处处如在画中。但整体色彩的运用又不乏西方油画那种明丽鲜艳,用色大胆的效果,画面给人以强烈、醒目的视觉观感,一派祥和喜庆之景。

5:清嘉庆粉彩山水纹碗,尺寸:高5.8厘米,估价:RMB 11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9,372,500 ,成交时间:2012.06.29,拍卖公司:北京九歌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碗造型端稳,撇口、深腹、圈足。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字体俊秀典雅。整器外部绘粉彩青绿山水“庐山瀑布”图,腹部用粉彩绘亭台楼阁,庐山烟雨,流云瀑布。刻画细腻,设色精美,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山水图景,流云穿梭于群山之中,亭台楼阁若隐若现,色彩运用青绿山水,将庐山美景表现的大气磅礴,回廊亭台,苍松翠柏,天际开阔,美不胜收。碗口内侧矾红彩绘如意纹饰,碗心双圈内绘制松树、梅花、佛手,清晰雅致,锋芒内敛,情趣盎然。整器画工精湛,色彩丰富,绘制章法有度,用笔细腻,构图疏密有致,层次分明,为罕见的清代官窑粉彩上乘佳作。

6:清嘉庆粉彩万花献瑞长颈瓶,尺寸:高31.1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7,245,000 ,成交时间:2019.04.28,拍卖公司:上海明轩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

百花不露地为粉彩瓷器之名品,因器物上布满千姿百态的花朵,不露地色而得名,其创于雍正,盛行于干嘉二朝,雍容华贵,有「万花献瑞」之美意。此瓶撇口,长颈,溜肩,圆腹,下承圈足,瓶身以粉彩绘万花献瑞图,缀月季、牡丹、菊花、紫薇花、兰花、牵牛花、大波斯菊、秋海棠、百合、矢车菊、梅花、荷花、荷叶、虞美人等,各式花朵满布器身,相配相伴恰是巧妙。花朵千姿百态,竞相斗艳,尽显娇媚本色,圃簇繁丽,上下相映,各尽其妍,使人彷佛置身万花丛中,目不暇接。映衬的辅纹也精致非凡,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寓意万花呈瑞,盛世升平。其设计独具匠心,纹样繁密,色彩绚烂,花叶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瓶口沿及底罩施松石绿釉,底心以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百花不露地瓷器为供御烧造,数量甚少,所见传世之作以乾隆朝为主,然嘉庆朝极为罕见,弥足珍贵,本器型制规整,工艺精湛,不惜工本,笔意精绝,彩料妍亮瑰丽,尽显华丽尊贵,实乃清嘉庆供御之佳器。

7:清嘉庆胭脂紫地粉彩开光百子龙灯双戟耳瓶,尺寸:高30.5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0 ,成交时间:2016.12.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此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金彩饰双戟形耳。“戟”谐音为“吉”,夙为祥瑞之器,故双戟耳即为双“吉”耳。本品在双戟形耳与瓶颈、瓶腹的组合中亦构成了一个“吉”字,可谓吉中生吉。口沿始由上至下绘蝠纹、寿字、宝相花、盘长、穗锦、如意云纹,组成“福寿绵长”、“岁岁如意”之意。腹部主题纹饰绘“百子闹龙灯”,二十余姿态各异的小童如走马灯般展开一幅连环画卷:有舞龙、戏狮、弄象、击鼓、燃鞭、掌灯、持嘉禾、抱三戟等等千姿百态。寓意“飞龙在天”、“太师少师”、“太平有象”、“竹报平安”、“岁岁丰登”、“平生三级”等等层出不穷的吉祥寓意。底部施松石绿釉,并于正中书矾红“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主题纹饰整体描绘的是圆明园中上元佳节闹元宵的景象,乾隆宫廷自七年起,每年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九日,每晚在圆明园“山高水长”殿之处设烟火,皇太后和后妃在楼上观赏,皇帝率王公及外国使臣在楼前观阅。此后,此例沿袭,成为“七宵灯宴”。“七宵灯宴”为宫中的一次重要节庆。细观此瓶,宫院环境确实非在紫禁城中,而是山峦起伏,小桥流水的园林环境,因紫禁城中并无自然山水,故与圆明园“山高水长”景致相符。前人只概述粉彩瓷器上的吉庆题材,不知有很多御窑作品是宫廷画家实景写实而成画稿,鉴者不可不察。

8:清嘉庆粉彩番莲万寿有余象耳尊,尺寸:15.8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5,840,000 ,成交时间:2016.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象耳尊满缀吉庆纹饰,应为大婚场合所造。磬音同庆、鱼同余,寓意吉庆有余,加上盘长, 寿庆之意满溢。白地上绘缠枝洋花, 间缀祥瑞纹饰, 画工细巧,可见乾隆窑遗风, 属典型嘉庆早期风格,象耳尊造形延续前朝之器,吉祥亨瑞。象与道学紧密相关,亦象征太平,乾隆万寿庆典时,祝寿队伍可见珍象来朝,新年时节寓意万象更新。

9:清嘉庆胭脂红缠枝花卉纹粉彩通景「海屋添筹」图灯笼瓶,尺寸:30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5,780,000 ,成交时间:2010.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从他精美器形及纹饰绘画可知道这灯笼瓶是嘉庆初期景德镇御窑所烧制之精品。此时期仍延续着乾隆的装饰风格、由着瓶上人物图景的细描精绘及上乘烧制炉份观之,它可能出自同一批清宫艺匠之手。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瓷器特征:中期之嘉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瓷器特征:中期之嘉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