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鉴赏 > 导航 >

重庆涂山窑瓷器鉴赏

重庆涂山窑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

2020-07-03

古代瓷器鉴赏。

重庆涂山窑是我国宋代民窑之一,是当时四川黑瓷窑系的代表性瓷窑,产品质量优良,种类、造型丰富,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窑址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与涂山之间的山谷地带,长达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沿江分布着涂山湖、酱园、王庄、航灯厂、中药所、锯木湾、小湾、庙子岗、桃子林、老房子、杨家官山、慈母山等16处瓷窑遗址。

重庆涂山窑遗址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传教士、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曾对此作过调查,取名“重庆的建窑遗址”。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文物考古部门作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发掘出窑炉、淘冼池、作坊等遗迹和大量器物标本。其中2003年发掘的酱园窑址,在700多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17座窑炉,密度之大非常罕见,还出土瓷器、窑具等遗物数万件。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地层、窑炉和器物特征的分析,可推断出涂山窑的烧造年代约始于北宋中期,兴盛于南宋,结束于元初。

涂山窑产品种类丰富,有碗、盘、盏、壶、罐、瓶、钵、杯、托盏、洗、盒、灯、香炉、水盂、瓷塑动物等,以民间日用器物为主。产品有粗细之别,粗器以碗、钵、罐为主,细器以盏、盘、壶、瓶为多。其中特别精细的满釉盏、玳瑁纹盘,不仅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造型也端正。涂山窑器物以茶盏数量为最多。各种器物的造型、样式丰富。碗有大、中、小三类,造型可以分为敞口、侈口、花瓣口、斜直腹、弧壁、深腹、浅腹、玉璧底、圈足等不同形制。粗碗的胎体一般较厚重,碗内多有涩圈,外壁施釉不到底。部分精细的碗胎体轻薄,内外施满釉,少数还有窑变装饰。盏的造型可以分为介口、敛口、敞口、侈口等,以介口数量最多;底足有平足、圈足、卧足和玉璧底等,以平足为主。盘、碟类器物也可以分为敝口、花瓣口、浅弧壁、折腰、坦底、平足、圈足、卧足等形制。瓶的造型可以分为胆式瓶、玉壶春瓶、侈口小颈双耳葫芦瓶、带座瓶等。壶有长流执壶、梨形壶等造型。

涂山窑胎色有白色、灰白和黄白三种,胎上一般不上化妆土,器物无釉处露出白色的胎。但也有的茶盏在白胎上施紫黑色瓷衣,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增强黑釉的呈色效果,也有认为是仿建窑的乌黑胎。胎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泥土胎,淘冼较好,胎质细腻;另一种为砂土胎,胎质较粗,夹杂砂粒较多。涂山窑的釉色有黑、绀黑、黑褐、青灰、白、青褐、酱黄、柿色等几种。1988年还发掘出土有内青釉外黑褐釉的双色釉碗。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文章中,涂山窑白瓷一般被称为“灰白色釉”或“青灰釉”瓷器。通过观察实物,笔者发现它们其实就是白瓷。

涂山窑的多数产品为素面,装饰方法却很丰富。按装饰特点可以分为三类,即釉中装饰、釉下彩绘装饰和胎装饰。

釉中装饰最为普遍,在黑、褐色底釉中常闪现出免毫纹、玳瑁纹、油滴纹、鹧鸪斑纹、鳝鱼皮纹、金星纹、虹彩、辐射状菊花纹等。各种纹饰的形态与色彩变化丰富,闪现出褐、绿、黑、蓝等各色光芒,十分美丽。据重庆博物馆陈丽琼研究,这类纹饰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二次上釉:先在胎体表面施含铁量较多的底釉,然后再洒上一种含铁量小的釉料汁水,经过火焰变化即产生不同的纹饰。说明当时的制瓷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复杂的火焰变化和釉料着色技术。

釉下彩绘装饰主要是在白釉或青灰釉下绘黑褐色或铁黑色的草叶纹图案,主要用于碗、瓶、壶等器型。也有的碗是用料浆在内壁画出五、六条等分线,或点上白点纹饰,然后再上釉。

胎装饰主要是印花纹,多在碗的内壁和内底的中心部位压印莲花纹、菊花纹、牡丹纹等。多数为缠枝牡丹配莲花纹,少数为缠枝牡丹配菊花纹。花纹多外凸,在花的轮廓处釉色淡薄,呈黄褐色、棕色。构图严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也有的花纹因釉流淌而模糊不清。刻划装饰不多见,仅在少数碗、钵、罐和壶的外壁刻划莲花纹、菊花纹、方格纹等。

除以上装饰方法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装饰方法,即所谓“白覆轮”装饰,在碗、盏的口沿施一周约半厘米到1厘米宽的白釉,这种装饰方法在宋代黑瓷中较常见。

重庆涂山窑的窑炉为馒头窑,一般选用砂岩石料堆砌而成。烧窑使用的燃料为煤炭。窑址堆积中,大量的煤渣、窑具、器物标本常常混杂在一起,考古发掘出的窑炉火膛内也堆满了煤渣。经研究,涂山窑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达1320℃,说明其窑炉结构十分合理。涂山窑的窑具用耐火材料制成,匣钵大小不一。有的匣钵内留有沙砾、垫饼,支垫上有的碗粘连在一起。装烧方法有多种,对于精致的器物采用一匣一器,稍粗糙的器物多采用一匣多器烧制或明火叠烧,一匣多器既有仰烧,也有覆烧,明火叠烧则全为支垫覆烧。采用明火叠烧或一匣多器装烧的碗、盘类器物,内底心多留下一圈涩圈痕,也有的以沙砾作介质。此外,涂山窑的装烧方法还有对口烧,器物的口、底均不施釉。

涂山窑虽然属于地方性的民间瓷窑,在有关历史文献中不无记载,但它在产品质量、釉色、装饰等方面均可与当时烧制黑瓷的名窑如建窑、吉州窑等相媲美。从产品风格来说,涂山窑吸收了建窑、吉州窑和耀州窑在装饰与造型上的一些特点,但涂山窑与它们之间在胎、釉和装饰方面的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宋代涂山窑的兴盛与当地丰富的瓷土和煤炭资源,以及宋代盛行的饮茶风尚密切相关。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越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越窑

越窑历史悠久,始于东汉,经三国、两晋、南朝、隋唐,一直到宋朝,延续千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越窑的历史

三国时期的越窑瓷器,胎质坚密,胎骨常常为淡灰色,有着均匀的釉层且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色和青黄色较稀少。三国早期纹饰简朴,纹样有弦纹、水波纹、叶脉纹;晚期装饰繁复绚丽,出现斜方格纹,并出现了堆塑,器物以日用品和明器为主,已经摆脱了东汉晚期承袭原始陶器的样式。西晋时期,越窑繁荣起来,这时的青瓷胎体厚重,胎色呈灰色或深灰色,釉层均匀厚润,装饰精致繁复,釉色以青灰为主,用堆塑、刻花、划花等装饰手法,后期出现褐色加彩的装饰手法。器物仍以日用品和随葬品为主,其中一些器物造型复杂,不乏精品。

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灯、盘、碗、烛台、盆、钵、壶、砚等,造型也逐渐趋向简朴,装饰越来越少,纹样大多以弦纹为主。南朝时,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为莲瓣纹。器物以日用品为主,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施青釉,胎呈灰色;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

越窑的工艺特色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密址广泛分布在今浙江余姚、上虞、宁波、慈溪等地,其地古属越州,故名。越州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瓷器生产长期居全国之首,工艺也日趋成熟。唐初,越瓷胎体为灰白色,较粗松,唐代中晚期多为深灰色、灰色,部分为淡紫色,细腻坚薄。釉色上,青黄色唐早期居多,青中泛黄唐中晚期较多,五代时多为青绿色。

唐代越窑瓷的器形丰富,其中壶、碗、盘造型变化多端。常将口沿做成荷叶口、花口、葵口,底部加宽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大方。唐代越窑的特点是重视造型、釉色,而不重纹饰,大多数素面无纹,而且纹样种类较少

主要有双鱼、莲瓣、云鹤、龙纹。纹饰手法多为划花,少量为印花及镂雕。

越窑雅颂

唐代陆羽曾在《茶经》一书中评价道:“瓯(指茶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在同一本书中,陆羽还对邢窑白瓷和越容青瓷做了比较,认为“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以类玉似冰来评价越瓷的美。

唐代的越窑青部,深受当时诗人的喜要,不少诗人都描述和政脉过越窑青瓷的美,如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干峰翠色来”(《秘色越器》)晚店五代诗人徐查的“按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功刻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贡余秘色茶益》)。日本明治时期的诗人石川鸿斋也曾作诗赞颂余姚上林湖的越窑瓷器:“上林之窑盛天下,宋社已屋陶亦罢。遗珍谁得难鸡山,久埋土中犹未化。余姚沈君藏一瓶,釉色莹澈凝貌青。相携万里来扶桑,割爱贻我何厚情。”

​越窑青瓷或其中一种在晚唐五代时被称为“秘色瓷”。这从前文两位诗入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在史籍中也有“秘色”瓷器的记载。但在漫长的历史中,“秘色”一说,缺乏实物支撑。1987年,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中出土了唐懿宗等供奉释迦牟尼真身含利的一批精美供器,同时出土了记录这些器物名称的石刻“物帐”。据“物帐”,专家们断定该地宫出土的14件青瓷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从而揭开了秘色瓷的谜底。不过关于秘色瓷仍有两说。一说是广义的,越窑青瓷就是秘色瓷;一说是狭义的,越窑青瓷中的上好之品才能称为秘色瓷。狭义的秘色瓷,应是越窑烧制的御用之物。

清朝郎窑红瓷器鉴赏


论及清朝瓷器,必论及郎窑,其中红釉瓷器,品相极佳,因此收藏界流传一句话“家有郎红,吃穿不愁”,同时郎窑红瓷器不仅很受收藏家偏爱,普通民众也颇熟其名,可见众人对郎窑红瓷器的品质都很认可。

1.清郎窑红釉观音尊,成交价格RMB74,750,高37cm,郎窑红釉恢复并发展了元明以来的高温铜红釉工艺,其似初凝牛血一般鲜红浓艳的釉色,可与饮誉中外的明代宣德宝石红釉并肩齐名,因而有“比视成宣欲乱真”之说。乾隆御籹诗中有“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的吟咏,乃清代单色釉中的名品,一直为藏家所重。

郎窑乃清康熙年间御窑,由江西巡抚大人郎廷极来督理监烧的,管理严格,因此品控很好。同时赣地瓷器有其特别之处,首先在颜色上,有兰釉、绿釉、红釉等,更细致一点还有描金、五彩、青花等装饰,但郎窑红瓷器之名远胜于其它,这就要归功于郎窑独特的铜红釉烧制技术。

2.清郎窑红釉小渣斗,成交价格RMB34,500。直径12.3cm,拍品外壁满施郎窑红釉,釉面现玻璃光泽,发色凝重如牛血,口沿露白色灯草口,垂釉近足,足际无釉,即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尺寸小巧,颇为有趣。

铜红釉烧制技术乃明代宣德年间技法,重宝石红釉的应用,本身业已失传,但在清康熙年间,郎窑工匠们经过多次试验,复原了这项技术,再应用于烧窑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郎窑红”。

3.清郎窑红镗锣洗,成交价格RMB31,640。半径14.5cm,圈口、鼓腹、圈足。造型简介规整,设色艳丽。口沿呈现灯草口,外壁满施红釉,色彩绚丽,红艳鲜明。内壁及底均施白釉,釉色润泽。

但应当注意,郎窑红釉只是铜红釉中较为出彩的一种,二者不能完全混为一谈。郎窑红瓷器之所以有名,就在于它的色泽更为润泽、鲜亮、匀净,胜同类者远。而且郎窑红瓷器多釉色深浅的变化,所谓“出窑万象”,如色深,则鲜红如血玉,明丽如铜镜,甚至有人形容其如“初凝牛血”,可见其质地与色泽之浓艳;如色浓,则暗有墨色,古韵纵生;如色浅,则微显桃红,秀丽可人;如色淡,则隐露棕褐,端庄大方。因为这釉色深浅的变化,更显出郎窑红瓷器的风采来。

4.清郎窑红釉荸荠瓶,成交价格RMB17,250。高20cm,郎窑红釉为康熙时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的品种,过去一直认为是郎廷极督陶时所烧制,故名“郎窑”。

同时,在釉料的层次上,郎窑红瓷器也有特别的鉴赏点。因为其有单层釉与双层釉,分辩时要格外注意郎窑红瓷器的双层釉,因为此窑的双层釉是无“脱口”的;而单层釉则不然,其口沿的釉料在烧制的高温中多会下滑,所以虽然器具下半部分整体颜色鲜艳,但到了上半部分,釉色就转淡,再到口沿一圈,则会是胎骨的本色,如白、米黄、浅红、淡青等,这就是“脱口”现象,造成的器具自身从上而下的颜色变化则称为“垂釉”。而郎窑红瓷器绝妙之处在于其垂釉稳定在一个位置:不过足,被人们称赞为“郎不流”,还引申出来一句俗语:“脱口、垂釉、郎不流”,可见郎窑工匠们的技艺高超。

5.清郎窑红釉观音瓶,成交价格RMB23,000。高36.6cm,乾隆皇帝曾称赞其:“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拍品线条流畅,轻巧美观。内壁施白釉,外壁满铺郎窑红釉,釉色艳美鲜亮,宛若美人红晕,釉面呈絮状,更显晶莹剔透。

除此之外,郎窑红瓷器的釉面也颇光洁,有微微的玻璃质感;在纹饰上,郎窑红瓷器往往带有开纹片,而开纹片又往往带有牛毛纹;其足底釉也颇有特色,除了米汤色、苹果青等底色外,还微微可见红色斑晕,偶尔还可遇红釉底或白釉底,而且绝大部分的郎窑红瓷器是没有落款的,少数可见青花“福”、“寿”、“大清年制”等落款,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特色,也是郎窑红瓷器的鉴赏要点。

6.清郎窑红胆式瓶,成交价格RMB 15,820。高20cm。

7.清郎窑红瓶,成交价格RMB13,440。高33cm。

8.清郎窑红釉观音瓶,估价RMB45,000-50,000。高44cm,此件作品,侈口,丰肩,肩部以下自然内收,在足部又微外撇,线条流畅,有亭亭玉立之感。釉色鲜红欲滴,玻璃质感强烈,光可鉴人,器身有细小开片及细微牛毛纹。

9.清郎窑红天球瓶,估价HKD2,000,000-4,000,000。口径7.6cm;底径10.8cm;高33.2cm。

10.清郎窑红鹿头尊,估价RMB120,000-300,000。高26cm,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11.清郎窑红描金笔洗,估价HKD1,800,000-1,800,000。口径15cm;底径9.8cm;高5.4cm。

民间钧窑精品瓷器鉴赏!


我国宋元期间北方瓷窑。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阅历宋金至元代。今后历代都有仿制。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前史最早, 唐代已烧黑釉带斑驳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驳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创始釉中参加恰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后期,专为宫殿烧制供养植

奇树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很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开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殿摆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绝大多数窑均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一有些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种类,其间以扒村窑质量最佳。传世不多,评估甚高。

钧窑瓷器是北宋期间出现的一种最特别的青瓷,它的前身,明显是唐鲁山窑花釉瓷器,钧窑窑变的特别 性,除了在于强复原焰下出现的铜从2价复原到0价而出现的花团簇拥外,特别的釉面构造也影响到它的显色,通常来说,钧窑的釉差异于别的窑口青瓷的最大的地方,是它的釉结晶构造,出现必定的纤维状,假如你用放大镜调查钧窑瓷器的釉面,不难发现,这种纤维状构造主要是显色有些,而纤维状结晶和玻璃状均质结晶(即是不显色有些)之间,有很大的气泡,这些气泡有不少打破釉面,形成钧窑瓷器釉面出现橘皮棕眼状,这明显有助于光在釉面的散射,使得钧窑窑变色彩的层次感更加丰厚,这通常是参加石灰碱的原因,所以说,钧窑窑变的呈色,铜的复原反应是直接原因,而石灰碱入釉则是间接原因。

小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笔架山宋窑遗址


笔架山宋窑 位于湘桥。城东笔架山西麓。古遗址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2公里,窑址鳞次栉比,至今笔架山脚一带的群众,仍称该地为“百窑村”。

笔架山窑场始创于唐,极盛于宋。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广东陶瓷之都”。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碗、盒、盏、灯、炉、杯、壶、盂、豆、釜、洗、枕头、粉盒等日用器皿和瓶器、人物、玩具等工艺瓷,其胎质坚密,别具一格。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褐釉等,釉质晶莹润泽、如银似玉,多数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力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新西兰学者艾黎在参现了潮州古瓷器展品后,兴奋地说,“我在国外看到好多古瓷器,原来它的老家就在这里!”笔架山宋窑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自1953年起,广东省博物馆及潮州文化工作者,配合基建工程多次对宋窑遣址进行考古发掘,失后清理了11窑遗址,其中既有阶级型龙窑,还有斜坡式龙窑。最长的十号窑残长78米,宽约3米,除窑头及火膛被毁外,窑壁、窑尾、隔火墙、阶级隔梁等均保存完好,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瓷器,其中有被列为一级藏品的“麻姑进酒”、有小洋人和哈叭狗等玩具,还有饰以八字胡的观音佛像。而最宝贵的是在几个释迎牟尼佛像座上刻有“治平”、“熙宁”等年号及“水东中窑甲”、“匠人周明”等匠工姓名的铭文。

笔架山宋窑遗址,是我国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对研究我国南方瓷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近代,潮州陶瓷生产基地已移在枫溪、古巷、凤塘一带,以及饶平的三饶、九村等山区腹地。潮州陶瓷尤以工艺美术瓷著称,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馨’的赞誉。在彩绘工艺上也推陈出新.形成了创意高雅、格调清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填彩堆金,素淡金碧,各赋其神的潮州风格。从笔架山宋代“百窑村”,到枫溪陶瓷业的再度崛起,折射出潮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及陶瓷文化的灿烂光辉。

有关笔架山宋窑的传说故事:

相传宋代百窑村里有个祖传的烧火师傅,姓徐名旺,烧窑看火技艺炉火纯青,先重聘于人看火候,后来他渐渐有了积蓄,便自己建了一座窑。新窑点火时,只见窖内五光十色冲天起,笔架山方圆几里,祥云不散。村人纷纷向徐旺庆贺,说这是吉祥之兆。谁知有好彩头而没有好结局,到开窑那天,打开窑一看,一窑瓷器全部烧成碎片,徐旺急得当场昏倒在地。

几天后,夫妻把窑内瓷片倒到韩江里。有一次徐旺老婆发觉倒出的碎片中有一只花瓶,打捞不及,被江水冲走。回家后,徐旺说他从窑底捡回一只花瓶,妻子看了说,和漂走的那一只一样,夫妻俩颇觉得奇怪。当天夜里,窑神托梦给徐旺,说玉帝怜他夫妻勤劳、善良,特吩咐窑神给他家造了一对雌雄宝瓶,助他发达致富,不料雌瓶被他老婆倒到江里去了。窑神还说,隔年六月初六,江里之宝瓶会显灵,到时莫忘下江去打捞。转眼到了翌年六月初六,徐旺竟给忘了。恰巧潮州来了一个红毛番仔古董商,他路过湘子桥时,见桥水底金光四射,心想江里必有宝物。他买来一捆红棕绳,缚上一串铜钱,抛向江里发光处,果然钓起了一个花瓶。红毛古董商懂得这是一只雌宝瓶,有雌必有雄。于是他决心穿街过巷,走村串寨,到处寻找那个雄宝瓶。

有一天,红毛古董商走进百窑村,在徐旺家里发现了那只雄宝瓶。他欣喜若狂,忙摸出一个金锭,叽哩咕噜地指着那只花瓶。徐旺说死也不卖给他,红毛古董商急了,夺过那只雄宝瓶往外便跑。

徐旺边追边喊:“掠(抓)贼呀!掠贼呀!”喊声惊动了四邻,大家纷纷赶来相助。

众人一直追到洗马桥,驻守在桥边的官兵也一齐追过来,红毛古董商见势不妙,为了保住性命,急忙扔掉那只雄宝瓶,他背上的雌宝瓶,也不慎滑出布袋与那雄宝瓶一起摔碎了。摔碎了的雌雄宝瓶汇在一起,流出了许多金灿灿的东西。大家仔细一瞧,原来是黄金碎锭。追在前面的官兵见钱眼开,争相去拾黄金,乱成一片,红毛古董商趁机溜走了。后来,在洗马桥过去的乡里便称为黄金塘村。

山西临汾窑瓷器鉴赏及特征


临汾窑又称为平阳窑,是山西南部地区最重要的窑厂,在唐宋朝时就已经开始烧造历史,其中烧制的黑釉油滴釉瓷器还进入皇宫进行供奉。临汾窑发展的重大原因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独特的水源,附近有着丰富的瓷土资源和煤炭等资源,其交通十分便利,经济发展十分繁荣,是古代北方最为著名的瓷厂,也是山西省烧制水平最高的窑厂。以黑釉瓷器为主,在宋代时期已经达到了其成熟时期,有着釉色美、胎质细腻、品种多样、器型规整等特点,是临汾窑最大的成就。

临汾窑烧制的瓷器品种主要是以黑瓷和白瓷为主,还有烧制少量的钧瓷和青黄瓷等,其器型主要是以日常的生活用具为主,有碗、盘、瓶、罐等用具,通过黑釉碗主要有两种最为典型的元朝时期的造型进行大量的烧制,一种是直口碗,烧制的数量比较多,其中在其直口的部分可以长达十多毫米,中间部分呈现为向内凹陷的形态,釉面上呈现为油滴斑,这些特征也成为临汾窑最为显著的特征,从其釉色的纯色上看,大多为纯白色,做工精细。

还有一种形态就是直壁浅式碗,胎足非常厚实,釉面的光亮度非常高,犹如滴加油一样的形态,加入了较多的装饰物件,例如:太阳形态的花纹、三周弦纹等样式,还有大量的瓶子样式也非常的多样,有葫芦瓶、梅瓶、玉壶春瓶等。而临汾窑装饰技法也是最值得后世所称赞的,有刻花、剔花、划花、彩绘等,通过其黑花的装饰技法较为的新颖,具有着浓烈的临汾窑风格,变化多样。

在其临汾窑烧制的瓷器上有着非常多的银灰色泽的小圆点,在其表面上有着大量大小不一的形态,大的高达数毫米,小的只有针尖那么大,足以可见其临汾窑装饰上的独特特征。虽然在宋、金、元时期发现了许多临汾窑的窑址,但是在其烧制出土的物件上看,不同的窑中有着许多不同的特色。在北宋时期临汾窑中,胎质大多呈现为细白色,黑釉的色泽如同上漆般的色泽,釉面的光润度都非常高,上手感也非常的好。

器型规整的物件是当时临汾窑称为精品的瓷器,其中在其油滴中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形态,有银色、红色等多种烈性,其瓷器的底部露胎处会呈现出大部分铁锈色的胎釉,主要是因为制作工艺而形成的,这也是临汾窑口茶盏的最大特色,收藏价值以及价格都是非常高的,存世量较少,所以现在市场上临汾窑瓷器较为少见。

山西临汾窑瓷器鉴赏:

1:明或更早临汾窑黑釉油滴盏,尺寸:直径9厘米,估价:RMB 2,000 ~ 3,000,成交价: 未提供 ,成交时间:2014.12.07,拍卖公司:北京文博苑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秋季拍卖会。

油滴斑为宋代建阳窑创烧的黑釉结晶斑纹,其它窑系也大量仿造,釉面散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形似油滴而得名,宋代亦称之为“鹧鸪斑”。油滴斑的生成是因为釉中含铁量大,烧成时铁的化合物一群群富集,冷却时局部形成过饱和状态,释出赤铁矿和磁铁矿的晶体所致。一般釉厚处油滴较大,釉薄处油滴较小,这是因为釉层厚和粘度大有利于气泡长大,从而使汽泡周围能聚集更多氧化物的缘故。

2:明或更早临汾窑黑釉茶盏,尺寸:直径8.6厘米,估价:RMB 2,000 ~ 3,000,成交价: 未提供 ,成交时间:2014.12.07,拍卖公司:北京文博苑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秋季拍卖会。

盏略缩口,斜收腹,圈足,呈覆笠状。内外壁皆施黑釉,色泽黑亮,釉层凝厚,近足处露胎无釉,黄白色胎。该器造型古拙质朴,庄重大方。宋金时期盛行饮茶之风,《金史•食货志》载:“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因此这种胎体厚重、釉色漆黑似铁的茶具流行一时。

3:明或更早临汾窑黑釉油滴盏(一对),尺寸:直径10厘米,估价:RMB 4,000 ~ 6,000,成交价: 未提供 ,成交时间:2014.12.07,拍卖公司:北京文博苑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秋季拍卖会。

此对茶盏敛口,腹较浅,下腹弧内收,下承小圈足,圈足较矮,削足规整。胎色黄褐,上罩一层极薄的紫黑色化妆土,似仿建窑黑胎,未施釉处化妆土多有脱落,胎色斑驳。通体仅施黑釉而无其他人为装饰,釉色漆黑光亮,细密银灰色油滴状斑点散布于釉面。外壁施釉至下腹部,近足处及圈足露胎。

4:元临汾钧瓷月白釉茶盏、贮水罐(四只),尺寸:尺寸不一,估价:RMB 8,000 ~ 12,000,成交价: 未提供 ,成交时间:2014.12.07,拍卖公司:北京文博苑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秋季拍卖会。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河南禹县为中心,为我国北方地区比较发达的重要产瓷区之一。由于河北、山西等地都有钧瓷烧造,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瓷窑系。临汾钧瓷也有自己的显着特点,与河南钧瓷不同,临汾钧瓷的美丽惊艳及其独特同样让人惊叹。通过与河南钧瓷的研究比较,凡河南钧瓷具有的釉色临汾钧瓷窑都具有,但临汾钧瓷却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特点,最具代表的就是一种藏有密密麻麻如蚂蚁卵大小白点的瓷片,让人粗看时温润质朴,细辨后却大有乾坤,釉面下密如雨点,形若蚁卵,亮似珍珠。

5:临汾窑黑釉盏,尺寸:口径14厘米,估价:RMB 5,000 ,成交价: 未提供 ,成交时间:2017.05.27,拍卖公司:山西晋德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拍卖专场:山西晋德2017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暨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专场拍卖会。

博山窑业行业用语注释


括匠人--手拉坯成型工。

摁凤凰台--手拉坯成型,捧泥后在泥柱顶端摁成平台。

拉小搀--在凤凰台上抠成瓶嘴状。

拉大搀--抠瓶嘴后再外拉成碗状。

作水--成型用于坯体表面的水。

汁泥--较稀薄的泥。

串--在手摇石轮接地轴头上安装的陶制环状轴承。

水耙--括碗用的坯架。

汗耙--旋碗用的坯架。

挪耙子--在坯架上挪动坯体。

倒坯架子--担坯用的架子。

括线--手拉坯成型割离碗坯所用的线。棘针沿子--手拉坯碗沿部过薄又不整齐的缺陷。

犬博士一—旋碗工。

割二轱辘--在青坯碗的足部,延长一段,割成略细于碗足的圆柱,便于施釉拿放。

割大轱辘--割青坯碗足的外形。

圆铁刀--修碗坯盔部的工具。

刺沿刀--修碗坯沿口用的刀具。

漉沿--用湿布修擦碗坯沿日。

青带把--未修的青坯。

白带把--施釉后未修的白坯。

水坯--含水份较多的坯。

阴阳邦--碗壁厚薄不匀的缺陷。

阴阳足--碗足厚薄不匀的缺陷。

掏窝--掏碗足。

剐钱--在施过釉的碗内底部剐一个圆圈,以防罗装烧成沾结,这种碗叫毛底,末剐钱的碗叫净底。

馍不(肚)脐--碗足底面凸起的缺陷。

马蹄足--碗足倾斜的缺陷。

花道--碗罗起,碗沿间隔距离是否均匀。

淀青--沉淀的釉没搅匀,药出的碗釉面厚薄不一致所造成的缺陷。

盔碗--碗坯叩在胎上,用胎规整碗坯形体(亦叫猴子摘帽佃)。

醒坯--坯体回潮使水分均匀。

长虫头--介线缺陷,起笔粗,收笔细。

起龙--碗沿起泡缺陷。

(二)烧成部分

笼盆--粗而矮的匣钵,未烧的叫坯盆,烧过的叫焦盆。

垒子--细而高的匣钵一般指碗匣钵,未烧的叫坯垒,烧过的叫焦垒。

杀垒、杀盆--在装窑前用瓦匠刀砍去匣钵周身的沾结物。

续垒--用带子吊起碗坯放入匣钵。

点盆--把坯体装入匣钵。

端窑--平稳地把匣钵端进窑内。

戏台座,两节窑、尖子--指圆窑内匣钵柱上,中、下三段。

行,柱--在圆窑内匣钵的排列,横为行,纵为牲。

中花--圆窑中间匣钵柱的间隙。

窑堵--圆窑烟囱。

带堵、出堵--在圆窑烟道口内装,出产品。

药鸡--在圆艟内用来测定温度的釉锥。

趴药鸡--药鸡在窑内熔化,锥尖下弯。

扁担立、四指立--是装圆窑的一种方法,窑内前一排匣钵(即栏前柱),上下内倾弯曲呈扁担状,叫扁担立;内倾重心扁离四指叫四指立。

同治大婚瓷器现身重庆 快来看啥样


清代同治皇帝结婚时,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10072件瓷器。在历史动荡中,这批大婚用瓷没有完整保存下来,有些散落民间,还有些则流落海外。昨日,20余件同治大婚瓷出现在重庆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市民可免费参观。

同治大婚瓷现身重庆御窑曾遭一把火烧光

碗、碟、渣斗、羹匙……昨日,在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展出的20余件同治大婚瓷,琳琅满目。特别是一对“黄地粉彩蝴蝶八喜字盘”,瓷盘上精致蝴蝶印花让观众赞不绝口。

“关于同治大婚瓷,在清宫档案里有明确记载,是当年同治皇帝结婚时,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全套总共10072件。”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馆长陈斌崇介绍,景德镇御器厂在明代初年设立,专门负责为皇家烧制御用瓷器。咸丰5年,太平天国军队攻下景德镇后,将御窑厂一把火烧光。同治5年,清廷从国库中拨款1100万两白银,在旧址上恢复御窑厂烧制,为同治奉迎皇后入宫造办用瓷。

多为日用器成套组合23种瓷釉以粉彩为主

据了解,同治大婚瓷是成套组合,以日用器为主,共烧制10072件170桶,24种器形。主要是碗、盘、碟、酒盅、羹匙、茶盅、茶缸、渣斗、粉盒、刷头缸、胭脂盒等,在皇帝大婚、太和殿筵宴上使用。

大婚瓷釉色品种以粉彩为主,有23个品种,绝大多数是黄釉粉彩器,用淡黄色作底,绘以蓝、绿、粉红色纹饰;或在淡绿地或淡紫地上绘粉红色图案;或在藕荷地上绘绿色纹样等。

大婚瓷纹饰以花草和文字为主,有兰、竹、梅鹊、百花、百蝶、百蝠、海水江崖八卦、八迹象、海水龙纹、“喜”、“双喜”“寿”“万寿无疆”等字。比如,有百蝶双喜字、五蝠捧寿等。分4类,5种组合。

此外,在器物底部还有用红彩书写的楷书款,同治大婚瓷的款识有“同治年制”和“燕禧同和”两种款式。

北京故宫现存2889件其余散落民间及海外

据悉,这批同治大婚用瓷在历史中并没有完整保存下来,北京故宫现存2889件,其余的散落民间,还有些流落到了海外。

据悉,此次现身重庆的20余件同治大婚瓷,是近年来由重庆籍藏家陈斌崇从海外拍卖市场上花重金收藏的,有的单件花费就在六位数以上。如此大数量对同治大婚瓷的私人收藏在国内属罕见。

近日,位于新牌坊的未名堂古陶瓷艺术馆正式开馆,展出藏品100余件藏品,都是陈斌崇近20年的私人收藏。除了同治大婚瓷外,还有很多其他明清官窑的古陶瓷。

此外,馆内还展出了大量古陶瓷片标本,市民免费参观时可拿在手上欣赏,有助于提高真品鉴赏能力。

“史上大”屏风惊现重庆


近日,很多逛重庆市解放碑新华书店的市民,都被其五楼的巨幅陶瓷屏风所吸引。据该陶瓷屏风销售商——景德名瓷店负责人肖建平总经理称,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屏风,宽3.3米,高2.4米,比目前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报春图瓷板屏风还要宽出20厘米。

绘功精湛引本地画家临摹

这是一幅典型的百鸟朝凤图,整个画面围绕凤凰展开,以牡丹、松柏为背景,用仙鹤、喜鹊、鸳鸯、燕子等百鸟为陪衬,点缀出一幅千姿百态、百花绽放、栩栩如生的百鸟朝凤场景。

精美的绘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很多观众甚至不相信,这巨幅的屏风是大师亲自一笔一笔画上去的。一位姓李的本地民间女画家甚至准备用相机拍下来,回家自己临摹一张。

两年力作西南仅此一尊

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市民的关注,是因为该巨幅陶瓷屏风积聚了画师的大量心血。据了解,它由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吴雨初先生耗时两年精心创作完成,吴先生的代表作品《百鸟朝凤》、《花开富贵》、曾多次在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北京等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奖项,受到各界好评。

景德名瓷负责人肖总表示,该巨幅陶瓷屏风西南地区仅此一尊。目前景德名瓷解放碑新华书店还陈列着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薄胎大王高梅生先生的“薄胎大碗”,以及由当代三大瓷坛泰斗王锡良、王恩怀、熊钢联手创作的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7501毛主席用瓷、已故花鸟大王余翰青的绝品等名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重庆涂山窑瓷器鉴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重庆涂山窑瓷器鉴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鉴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