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粉彩雪景山水画构图

景德镇粉彩雪景山水画构图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2-18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陶瓷山水画一年四季唯独只有粉彩雪景画独立分出了一个专门的分支,这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相当的分量,而且对后人产生不断的影响。景德镇粉彩雪景是颇具观赏性的一种陶瓷艺术品,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装饰性。它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完美和谐的取得一致。不但可以显示雪景画面的美感,而且充分地显示陶瓷的材质美。粉彩雪景山水画的构图,是具有它的特殊性的,这是由于创作技法和陶瓷的完美结合,以及中国画对景德镇粉彩雪景的影响所决定的。以下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取”“舍”

就像我们给花园里的树修剪一样,“取、舍”就是剪裁。没有取,画不能立形。没有舍,便无章法可言。所谓取舍不由人,舍取可由人。是指绘画过程中,对象客观存在,不可以任意抹杀,但画家可以发挥主观的能动作用,根据创作的需要对对象加以修剪、提炼。清代有画家题梅诗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朵”。这足以反映对梅花取舍的严格要求。更说明画家对客观景物的仔细观察,仔细选择的认真态度。

在粉彩雪景的创作构图中,只有对对象深入了解分析,分清它的脉络,结构,分清它的条理,才能做到画面上很好的取舍。“有一不必有二,要五不可四”,这是说取舍要严格,要让人感觉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章法合理,令人赏心悦目。所以说画面上的取舍很重要,做好了这一步,有助于画面其它的处理。

二、“主”“宾”

一件作品要有一个主体,主体是画中最主要的画面。有了主,还要有陪衬,陪衬便是宾,对画中的主,要让它突出。主不仅是形式上的主要部分,而且也是内容上的表现重点。元代《画鉴》中说:“画有宾有主,不可使宾胜主。”宾主还要有照应,不能各自孤立。总之考虑一副构图,要根据主要内容的要求,确定宾主,既要彼此分明,又要相互照应,相互搭配,防止散漫或多中心。

三、“取势”

“势”在雪景山水的构图中很重要。“势”既是一种形象的运动画面。在形象上,势有欲高者,也有欲下者。有仰势、俯势、也有奔腾飞跃之势,种种都不一样。有人将构图看做是绘画中的“置阵布势”说明势在画里的重要。

“势”是自然景物引起的一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形成一种运动的形式美感,也就产生了意中的之“势”。由自然的“势”过渡到意中的“势”是一种艺术的夸张过程。我们平时在写生创作中的“小构图”就是这艺术夸张的具体表现。“小构图”也是画家对自然景物既不规则又趋向不明的“势”的概括、提炼、夸张的过程。画“小构图”时,不受自然形式的局限,以艺术形成美为原则,使自然之“势”顺从于艺术形式的需要。因此,从自然的形式美过渡到艺术的形式美,小构图的桥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在陶瓷雪景山水创作中,把握全局的“势”可以说是创作中的重中之重。只关心主体而不顾及陪衬,这样失去走势的作品就不会生动,而且会影响整件作品的表现力。尤其是在作大幅作品的时候把握全局的关键是“得势”为主。把“势”取好,才能使物形之间,笔墨之间能贯气。如“山中有盘龙”使画面更生动,形式变化更丰富,也能更增加美感。

四、“虚”“实”

陶瓷雪景山水画善于使用虚的手法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引起人们无尽的联想。从而使意境的表现得以深化。所以对虚的处理就成为雪景山水画的构图形式美的主要组成部分,虚的好,画面灵动、通气、不拥塞。如珠山八友何许人的《寒江独钓》、《风雪访友》等作品。构图讲究章法布局,山势相叠,坡岸交错,实中见虚,虚中有实。使人仍然感觉到那迷蒙的寒江雪雾气氛,和江天一色的空间感觉。

“虚”“实”是对构图以及用笔用墨方面有极大概括性的说法。陶瓷粉彩雪景的构图上,“虚”“实”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生相变的。前人所谓“虚处不够实处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粉彩雪景的构图创作中要做到“虚实互衬,以实带虚,以虚带实”造成画面的矛盾与对比,穿插与呼应,在画面之间产生节奏和美感。

五、总结

总之,一件好的粉彩雪景作品,一定是经过创作者精心准备,也只有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好粉彩雪景的技法和构图规律,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只有在陶瓷创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中,才能发现和寻找到新的创作源泉,为景德镇粉彩雪景山水画增加更多的艺术语言。

精选阅读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构图


由于从小就喜欢游山玩水,对山水有种情有独钟的感觉。在景德镇这块艺术沃土里,我也开始学习陶瓷山水的绘画。初始老师教我们的是构图,告诉我们构图的重要性,这里我就想谈谈个人对山水构图的理解。通过这几年对新彩山水画的学习,对山水画的构图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构图对一幅山水画关系很大,要能够充分运用构图的方法,使画面的布局十分合理,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和中国画的透视法。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的实境为依据,经过匠心经营,改造加工而成的。山水画是客观景物与画家思想感情相融合的主客观统一。如王云泉的山水画,纵横挥洒,大开小合,虚实相生,画外有画,画内有意,一山一水,一亭一树,皆成妙谛,达成形神兼备的神化之境,他对景德镇的山水画产生的影响,是很值得我们这些晚辈们学习的。

看山水时心眼要来回往复,由近及远,由远转近,上下高低,前后左右地看,这就是所谓的稠缪。盘桓是流连忘返,欲进不前之意。也就是说该注意的地方,即使是远处,也能看得比较清楚,不重要的景物,即使是近处,也可以视而不见。只有外师造化,了然于胸,作画时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对象中去,托情于境,借境抒情,情境交融,以达到“我之为山水,山水之为我”的境界。

关于陶瓷山水画构图主次层次,首先立主宾之位。即所谓“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谓如山水,则山水为主,云烟、树石、人物、禽兽、楼观为宾。”一幅画中有主要部分,或者比较主要的部分,这是指具体景物形体的分量,主要部分不一定是重要部分,如近部以数树为主,上部中间小的部分峰泉突兀为次,或者近部位置不拘,其他小部分以隐约的山峰配合。层次分明,才有空灵的感觉,没有层次,就不能表现自然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层次在山水画中颇为重要。要使画面有层次,首先要求下笔要洒脱,如果绘画不洒脱,再有层次也不会灵空。另一方面要“林峦交割,以清为法。”前后交待要清楚。各部分浓中有淡,淡中有浓,相互配合,相通一气,浓淡层次的变化就丰富了。不同的对象,要按近大远小、近详远略、近浓远淡的原则来描绘,还须以粗细、刚柔、轻重、疾徐的用笔加以配合,同样画树亦宜近详远略,如近处是小树,虽近而不大,远处是大楼,远却大,这就是用近浓远淡的笔墨层次来表达景物,使画面和层次比较丰富。

山水画,虽然是臆想中的虚景,但“虚为实之”,构图的方法,是从历代的绘画实践和人们的欣赏习惯中概括出来的,既是真实山水的千态万状,又是臆想中的艺术形象。“虚实相生,疏密相间,纵横开合,脉络气势”即是山水画构图之精妙之处。

虚实黑白。在陶瓷绘画中能看得清楚的地方就是实,空白釉面处就是虚,在一条线中也有虚实,虚实是通过釉料的浓淡变化和用笔的轻重缓急而产生的。

虚实感是由自然山水的客观景物所决定的。它在山水画的构图上十分重要。我们观察山水景物时,眼睛与对象之间总有相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感就要用虚的方法来处理。从另一方面看,引人注意的地方为实,不注意的地方为虚,同样要加以处理,以适应人们视觉的联想要求,因此必须掌握虚实浓淡的运用。古人说:虚难实易,计白当黑。要在空白处下功夫,使画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变化多样。例如上部山峰,下部林木,山与树之间虚,这虚即为云气,也是远近和两旁距离的处理方法。云气虽然虚,但在感觉上是实的,往往留着空白,不着墨与色,或只略施淡彩,使实中产生虚的感觉。画面还须有较大的虚实,在繁枝密叶之间,山石密皴中,结构繁复的建筑物中,都要应用虚实的方法。宾虹重墨的山水画中有多处的虚白,他自己说这是画眼,有眼即活。实处轩,虚处白,白处有时代表距离,有时为画面上轻重、均衡的需要,如音乐中的休止符,戏剧中的停顿处,白又可以代表太空,其中有万物生长之机。

疏密相间。画中有密处,也有疏处,按不同的对象,主要部分相对茂密,其他部分疏简。如房屋的瓦楞密,墙面门窗疏,同样的对象,在不同的部位,疏密也有不同,密和疏到什么程度,要看其整体布局的需要。树、竹的枝多部分要密,四旁枝稀处疏。丛树密,单树疏,这是客观情理。山石的皴法,一种是自具纹理的疏密,另一种是艺术加工的疏密。全幅的结构可以繁密或疏简,但必须使画面繁不嫌塞,疏不嫌空。疏密与繁简,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繁的不一定密,简的不一定疏。上部密下部疏密中有疏,疏中也有密。这就是结构中的繁简相间和疏密相间。繁密的布局中,山峦重迭,简的画中,疏树横坡。

纵横开合。一纵一横,交错有力,高峰横云、江边电塔,山上天光塔影,奇松横坡。一幅山水,如只有高峰或只有横的云、林、坡、树,就会缺乏变化。有时画两个山峰是纵,加崖边横出的树,或用染云,或峰后淡墨的远山,使两峰之间连成横势。也可以在近景处加横坡丛林,路径和建筑连成一片。整幅大的纵横关系,局部再搭配小的纵横,使之自然,丰富而有气势,生动而又精辟。还有横的两旁的山石峰峦或丛林要出纸边,形成画外有画的宏阔气势,即使小幅也深觉其“大”。

脉络气势者,山水画中各部分连贯自然,尤其是山,要有来龙去脉,脉络连贯、气势自然。有气势才有精神,使画面生气勃勃。否则不能全神。山的脉络如何,平时要多看山的远近左右,来往转折,再观察分析。只有多看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明确,也才能记住。“闭目如在眼前。”

另一方面,还需多读古人画论,看古今作品。除了山的脉络之外,平地横坡、林木、水流、村舍等都要顺势自然。“理路之清,由近低而高远。景色之备,从淡简而绸缪。……目中有山,始可作树;意中有水,方许作山……”,“路有出入,水有来源。”来龙去脉要交代清楚。

“似奇而反正”是中国字画的结构规律,与西画的变化中求统一的构图法相同。奇是变化,正是均衡。奇、正相反相成,好的构图要在变化中求统一。比如说构图像一杆枰。一边称五十斤柴草,体积很大,另一边秤砣体积很小,但提起来两边均衡。

山水画表现的景物比较大,相对说,透视关系不能大。你要画泰山,但你近处有一棵小树,按透视来看,它可能比泰山还要高,这怎能表现出泰山的雄伟?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常常在一些拙劣的风景照片中看见这样的构图。所以画大场面时要把透视关系缩至最小,最好把中景作为近景,这样近大远小差别就会减少。

古人对中国画的构图,有极为精辟的见解。如”经营位置”,指的就是独具匠心的构图,这是形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西方绘画的构图法大不相同。一般说来,西方绘画总有一个固定的立脚点,只能把视野所见的东西收入画面(当然有时也有些集中、变化),中国画创作,可以全然不受这个限制而大大超脱了固定的立脚点、超越了一定的视野范围。当你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获得了一定的意境,有了一个中心内容时,你可以把经年累月的所见所知乃至所想全部重新唤起,只要是与这个中心内容有关,情调一致的,都可以组织在一幅画里面。因此中国画常常包含极其广阔的内容,如前面所说的千岩万壑、层峦叠嶂、大川长河,可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之中,使人站在这样的画幅面前,感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伟大,引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画面结构同写文章一样,段落结构,组织安排,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眼前的景物,只是一个局部,而一幅画,则应该是一个整体,是集中、提炼、概括而来的。好比布阵,是将自然的素材,经过艺术加工,使之有条理,在画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就要在构图方面下点功夫,只要有了好的构图,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陶瓷山水作品。

艺术:陶瓷粉彩山水画


在陶瓷艺术品中,被誉为“东方瑰宝”的粉彩瓷备受世人青睐。这是因为其“鲜娇夺目、工致殊常”《陶雅》,当然也因早期粉彩为皇室专有之名贵。随着时代的进步,创造性思维的日趋深入,陶瓷粉彩装饰历经各个不同时期的演变,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勇于突破的从业者将其表现规律和法则运用到创作实践中,丰富和拓宽了这一传统奇葩的美学价值。陶瓷粉彩山水画是其中颇具观赏性的一个画种。它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取得和谐一致,不但显示瓷画山水的美感,而且充分显示而不是掩盖陶瓷的材质美。

一、陶瓷粉彩山水画题材与器型选择

陶瓷粉彩山水画的题材主要是以自然景象为主,辅以点缀车马、房舍、舟桥、人物等,同时因地域环境、四季、气候的不同,自然景象变得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但是,在一幅山水画中所能描绘的对象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精选物象(题材)巧妙挑选载体(器型),以实求虚,以有求无,以真求神,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才能营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艺术作品。所以在陶瓷粉彩山水画创作时,必须结合器型,进行合理的构思、布局,扬长避短,让陶瓷亮丽的材质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像瓷瓶我们必须结合陶瓷的独特造型进行构思,使作品画面更富有立体感、质感,这样才能给人们以多角度的立体感受。像四方瓶可以绘画琴、棋、书、画等题材;四方镶器可以作两个画面,一面春绿山水,一面黑白雪景,边上配有现代的陶瓷图案;转心瓶绘画后,整个作品只要我们轻轻动一下就可以转起来,给人一种神秘感;双面釉瓷板成型机率低,白胎非常珍贵,它画出来的屏风稀有又珍贵,作品大方又漂亮。随着陶瓷技术的进步,颜色釉与白胎的结合,雕刻、豆青、青花、开光等多种成型技法结合,某些陶艺作品釉上加彩,出现了一些新的瓷瓶,我们称之为新的器型,加上釉上绘画把多种新的装饰形式,根据作品的要求,相互结合,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更为完美。无论是什么造型的陶瓷,我们都要把它做好,我们必须倾注自己的心力对作品严格要求,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切忌贪多和粗制滥造。当然作为陶瓷工作者来说,要接受新技术、新器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二、陶瓷粉彩山水画的构图布局与意境营造

一件好的陶瓷粉彩山水画作品,首先源于好的构图,合理的布局。构图布局,就是作品中的画面经营位置。走进陶瓷馆、陶瓷艺术家的工作室能够看到很多陶瓷艺术珍品。这些艺术瓷映入人们的眼帘,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同章法的构图。其中,粉彩山水瓷画的构图布局,与人物、花鸟瓷画相比,不仅形象丰富,层次较多,而且有更广阔的构图布局空间。构图布局对一幅陶瓷山水画影响很大。要能够充分运用构图布局的方法,使画面的构图布局十分合理。

陶瓷艺术作品不仅以生动的形象给观众以美感,而且以诗的情意,画的境界吸引观众。“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亦是粉彩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李可染先生指出:“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倾注,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意境在粉彩山水瓷画中的内容较多,作品的主题、构图、形象、细节,往往都在“意”字上下功夫。意境的形成,与画面的疏密往往成反比。粉彩山水常常是“由小见大”、“以少胜多”。画面的艺术处理是可有可无的,每一处空白都是画面的组成部分,有画家的意蕴。要创作出情景交融、意趣高雅、引人入胜、意境深远的粉彩山水画作品,首先是要正确处理好“景、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借助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才能实现。在粉彩山水画的具体创作时,要营造什么样的意境,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精心地构思、立意,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构思是指作者孕育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它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将生活素材在头脑里加工成全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它包括立意、选材、确定表现形式等,其核心内容是立意为象,即确定作品表现的主题,而主题内容各式各样,有的简约、有的奇幻、有的秀美、有的苍老、有的淋漓、有的雄厚、有的情逸、有的古朴……不论何种意境的营造需经历一个以情观景、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过程。在创作粉彩山水画作品时,要注意造意审美,注意气韵生动,注意宾主之位和远近态势,使画面有静有动,虚实对比,从而形成野旷山崖泉水的通畅和质感。在整个布局构图定型后,在瓷胎上将山崖、林木、山脉、峰峦、云雾、岩石等主、副景绘好,使整个画面达到意在笔先,取景造型准确传神,立意形神兼备,具有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在彩绘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水料具有的特性,绘制出既刚劲又柔美苍朴的山峰岩泉,树梢枝丫。此外,通过在大自然中的观察、体验和写生作画,把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中产生意趣。意境、情趣,是画家思想认识的反映,包含了深厚的思想感情。任何陶瓷艺术作品中,都应该有这种内涵意蕴。否则,画得再精细,没有思想感情,就打动不了观者。

三、陶瓷粉彩山水画的装饰与彩绘

粉彩山水瓷画,以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秀丽雅致为特色。在用颜料装饰绘画时,有鲜明的明暗、深浅、阴阳的层次对比,在绘制工艺上,传统粉彩山水以勾线、填彩、渲染、接色等技法敷彩,线条精细,色彩绚丽。粉彩山水在画面要晕一层玻璃白颜料,因此,形成了色调明快,柔和细润的特点。采用国画形式绘画,是传统粉彩山水的特点。在布局、技法上,粉彩山水吸收了国画工笔山水的风格。与国画不同,粉彩山水是陶瓷艺术,在材质、颜料、装饰形式中,有陶瓷装饰工艺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器型,在装饰构图中,画面适合器型装饰,具有陶瓷彩绘的特点。国画风格是景德镇艺术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在陶瓷装饰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陶瓷艺术是装饰艺术,有和绘画艺术不同的特点,如果只是以国画形式装饰陶瓷,就会显得单调、重复,缺乏时代艺术特色。现代粉彩山水瓷画需要继承国画风格,但更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创新。现代粉彩山水,在传统粉彩山水的基础上,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材料、装饰形式、工艺特点、表现形式上,都有新的特点。陶瓷艺术工作者突破传统粉彩工艺,采用国画与油画形式及新彩与粉彩结合等新的山水瓷画装饰技艺,使作品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

粉彩山水综合装饰有多种形式,一种是在瓶口、瓶足施以影青釉,并刻有边饰图案的瓷瓶上用粉彩加绘山水。还有在釉下用书法雕刻、图案雕刻,再在釉上配上粉彩山水主题绘画,形成现代粉彩山水综合装饰艺术。粉彩综合装饰艺术吸收了现代艺术创作观念,突破了传统粉彩山水的装饰形式,表现形式丰富,装饰效果更好。雕刻与彩绘结合,先在坯胎上用半刀泥技法雕刻出书法字体和图案,施以影青釉,烧成后,再用粉彩颜料的丰富色彩,表现大自然的山青水碧,姹紫嫣红的景色,雕刻与绘画浑然一体,书法与画面相衬托。色釉与绘画相结合,这种装饰形式既能体现高温颜色釉的天然肌理,又能体现彩绘技艺。其表现技法是,先用高温花釉或紫金釉在坯上渲染山坡、岩石块面,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用粉彩、新彩颜料描绘树林、房屋、人物、动物。由于高温颜色釉在高温窑变时会产生丰富的色泽,用粉彩和色釉结合创作出来的山水瓷画斑斓绚丽,画面与色釉结合巧妙自然。

粉彩是在高温釉烧成的陶瓷产品上进行构图、上色、圈金等工序加工后烧成的。粉彩的原料与其它彩绘画色基本相同,颜料调色离不开溶制油,如:樟脑油、柏油、松香油、乳香油等;色料的调色剂主要是樟脑油,其它油剂起着粘结作用,有时可把一些颜料调为水色。颜料色有:红、蓝、绿、黄、波白、雪白和黄、白金水等等。其中黑色料有:艳墨色、102黑、墨色料为彩绘勾线主色料;红色料有:西赤、戴赤、桃红、朱古力等;黄色料有:浓黄、薄黄、红黄、桔黄等等;各种原料可根据作品造型操作画面的需要,采用单色、双色、三色或四色的混配使用。调色配比确当,调色分量复多复少对呈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彩绘操作的过程,要注意陶瓷原料本身化学成分的特性,把握好配比的方法,注意什么色料可调配,什么色料不能调配,不然将会影响色相的变化,烧制后的色泽和亮度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多实践,才能得到其变化规律的真知。创作出令人喜爱,有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达到陶冶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美的享受,使粉彩工艺技法得到发扬光大,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总之,陶瓷艺术作为最古老的社会文化符号,最纯净的视觉艺术信息,理应以其原本的魅力去传递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活力。陶瓷粉彩装饰的传承创新还面临诸多问题,还需要从业者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不走寻常路,以创新求发展。

雪景山水瓷画的前世今生


古代文人名家喜爱作雪景画,客观上来说雪景是一个既清纯,又浪漫的一种自然景象,主观上说雪景画是表现出画家的心境和人格追求的一种形式。古代雪景画所表现出的意境大多为孤独、宁静、清净、生命等意境。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而画家的画的意境恰恰是通过自己所处的时代,家庭社会背景,甚至是一个人一生坎坷的经历。把自己内心深处埋没已久的感情,不但是画了大好河山,更是画自己的内心,将感情的流露到了自己的画中。使人在欣赏这幅画时感到别具一格的美感,这就是一幅画的妙境。古代雪景画所表现出的意境大多为孤独、宁静、清净、生命。

山水画在六朝独立,受老庄“任自然”、“逍遥游”思想濡染颇深,在功能问题上由人物画的教化伦理作用而转向审美愉悦作用。实际上主张山水画作为一种摆脱名利杂念、修身养性的方式。这是生于乱世的正直清高的文人所可能采取的独善其身之道,往往在艺术形象中寄寓一定的道德象征意义,比如把松树比拟“君子”。这种山水功能观对后世隐退型的文人画家颇有影响。

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明代沈周在看到王维《万峰积雪图》后,曾写出如下题文:“城中十日暑如炙,头目眩花尘土塞。僧楼今日见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栟修柳枝袅矫,下有幽簧侧从碧。隔溪胶艇不受呼,平地贯渚无人迹。”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云:“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五代时期巨然的《雪图》中描绘的雪景山水威武壮阔,寒气逼人,主山双峰屏立,雄岩峻险,表现出奇峰积雪霭霭的北地景致,俨然具有北宋气度,而两侧锯齿状的岩块,看似突兀奇倨,但却有增强画作张力的视觉效果。中景楼阁隐现山石间,客旅行於山径上,近景则画河岸两侧,枯枝树石。这幅画可以说是雪景山水先祖,宋明时曾为宫廷收藏,画上钤有"缉熙殿宝"大印,明纪察司半印及乾隆诸收藏印。诗堂上董其昌题"巨然雪图,董其昌鉴定"。巨然擅山水,师法董源,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其人多画江南山水,深受文人喜爱,雪景图是他的稀有之作,不论是风格还是画法上都和他以往大相径庭,是他画作上的一次突破。同为五代时期的荆浩的《雪景山水图》也是极具代表性,整幅画面以墨取韵,以笔取其山水的大体结构得其阳刚之美,以墨渲染见其仪姿得其阴柔之美。荆浩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察,善于图绘北方雄伟的山川风貌,他是第一个对笔、墨作了明确界定,指出笔刚主气,墨柔主韵,二者浑然一体,乃为气韵俱盛。第一个提出“水晕墨章”,用“有笔有墨”来衡量历来山水画的得失,是一位最杰出的早期理论家和实践家。

北宋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梁楷的《雪景山水图》堪称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之作,描画了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画面右边的两棵老树,有着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梁楷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面中部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的皴笔则较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到了元代,画家们更加注重构图的美感,在姚廷美的《雪山行旅图》里,画面上虽然运用了大量的留白与渲染,但作者精妙的笔墨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依然是画面充满生机,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寒冬,山川仍然有其精神和气魄。从布景上看,作者延续了北宋山水画可居可游的构图方式,把人与山川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打破冬日山川的荒凉感。为了突出冬日景象,江面与天空都以淡墨晕染;而为了强调山头积雪,天空的墨色有意加重,这也使整个画面更加统一。

雪景在国画中已经走过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在陶瓷上作雪景画还是唐代才开始出现。由于陶瓷材质和烧窑技术的原因,陶瓷雪景画是难之又甚。雪景画在陶瓷上的大多数表现方式是釉上彩,然而在最早,康熙时期亦有用青花来描绘雪景的,用浓青料勾勒山石、树木等景物轮廓,用淡青料来渲染天空和湖面,利用陶瓷瓷胎本身的白来作雪。直到在现代青花艺术领域中,雪景青花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是因为工艺技术的问题还是表现技法的问题,披沙拣金,难见珍品。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和粉彩是雪景瓷画的温床,也是鼎盛时期。在雍正时,试炼珐琅彩成功,而且炼制出许多进口料没有的彩料,有软白、酱色、香色、淡松黄色、浅绿色等等彩料,其中的软白色就是就成为了雪景瓷绘制的重要彩料。到了民国时期,景德镇兴起一阵仿古风气,促进了粉彩,五彩等技艺的发展,其中景德镇著名的民间艺术家八大山人中就有专攻雪景的。陶瓷美术大师何许人,原名处,字“德达”,乳名“花子”,后改为“华滋”,安徽省南陵县人。以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句,更名为何许人,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中国陶瓷美术大师,专攻雪景。在清末民初景德镇瓷画名家中,何许人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位。他辛勤耕耘,终其一生探索瓷上雪景山水技法,独树一帜。何氏弟子为其立像并撰悼亡诗道:“壬午降人世,殁于庚辰年。平生好丹青,雪景海外传。出身非寒苦,一炽赴贫贱。由浔入浮梁,艺坛新技添。珠山结八友,广交天下贤。先生云游去,美名扬画苑。”他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仿古高手,自己又开设“红店”自产自销,设帐授徒,著名花鸟画家、雪景大王邓肖禹、余文襄就出自其门下。何许人研习以粉彩画雪景,渐次深谙其中奥妙,开创了景德镇粉彩雪景之先河。何许人在工艺上革故鼎新,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运用于雪景山水之中,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韵味。使画面彩料浓淡自如,雪色逼真,层次有度,并以高洁旷达、晶莹剔透、意境深邃为世人所称道。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雪景瓷画名家汪昆荣,瓷画作品《日出渔歌》和《晨渡》等发表在六十年代的景德镇《陶瓷美术》杂志上。其作品分别参加过景德镇陶瓷艺术名家作品展览和北京国际博览会等重要展卖活动,深得港澳和东南亚客商和收藏家的厚爱。其画的《瑞雪喜丰年》,动静有致,打破了传统雪景中惯用静谧风格的题材。

画中红色的亭台楼阁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处理水平,实属佳作。到了现代亦是有许多的名家在雪景瓷画上苦下功夫,颇有造诣。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他的雪景瓷板《三顾茅庐》,画面构图严谨,色彩明亮,内涵饱满,不管是人物的动作神态,还是清楚的层次变幻,韵味十足,画出了刘、关、张历经风雪,坚忍不拔,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共谋霸业的可贵精神。还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沈盛生,他开创了陶瓷彩色粉彩雪景。

其师从余文襄,可以说是名师出高徒了。其《江南雪景粉彩瓷瓶》、《匡庐秀色粉彩超万件莲子瓶》曾分获全国轻工业产品和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正是有着这么多年的雪景画的传承,如今的好画作也越来越多,画技也是巧夺天工,作为陶瓷工作者的我,定会坚持创新,继承先师的优秀技法,做出更加好的作品。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


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我国陶瓷山水画的发展源远流长,始终占据首位。我国的陶瓷山水画源于晋,最早依附于人物画,但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与发展,逐渐独立成为传统绘画中的最重要的一支。经过长时间的洗涤和锤炼,出现了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传统与现代,它们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独树一帜的特色。不管是同还是异,都需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不断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与现代的千丝万缕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题材都是来源于自然山水,画的内容所表达的是作画者的心境和感情,很多时候传统与现代是一样的。很多创作观念和技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比如说笔墨技巧。笔墨是表达画家主观心声的艺术语言,不管笔墨如何变化,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它都只能随感情而生又随感情而运转,情变则发变。当然,笔墨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吸取传统陶瓷山水画的精华,弃其糟粕,现代陶瓷山水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二、传统与现代,创作观念的较量

传统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观念讲究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而现代陶瓷山水画强调形式、个性。传统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者首先推崇以形媚道,以形写道。在六朝时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到“山水以形媚道”;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传神的观念,王微也在《叙画》里指出“行者融灵”,此灵既神。“以形媚道、以神写神”是陶瓷山水画发展的相对比较客观表现对象的阶段,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属于客观结合阶段,最后“怡悦自我,陶冶性情”是偏重主观表现阶段,自然对象和笔墨技巧已成为抒情达意的载体。

而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观表现在为再现写实,强调形式和个性,重在表现自我。随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者更加追求创新,追求独出心裁了。与传统陶瓷山水画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随各个时期观念的转换发展它也是呈螺旋上升趋势的。

三、传统与现代,技法的较量

不管是传统陶瓷山水画,还是现代陶瓷山水画,它们涉猎的内容比较多,绘画技法也很繁复,诸如:树法、山石法、云烟法、水流法、点景法、设色法、章法等。

传统陶瓷山水画的技法比较封闭、保守,趋于程式化。它的技法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山石的皴法上,有荷叶皴,披麻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大、小斧劈皴,折带皴,卷云皴,雨点皴,豆瓣皴等等。可以把它概括为三大类:线皴(以披麻为主)、面皴(以斧劈为主)、点皴(以豆瓣、雨点为主)。而现代陶瓷山水画的技法比较开放、创新,因而是灵活的、多变的。现代陶瓷山水画的技法比较多,没有特别集中使用哪一种。在现代陶瓷山水画中,经常多种技法同时使用,对不同的景物应用不同的技法,这样不仅可以使画画得更好更美,而且会增加画的美感。

四、传统与现代,美的较量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在美的较量上,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美,主要表现在外象美、诗意美和空灵美上。

外象美在传统的陶瓷山水画中,是用淡淡的水墨,勾勒出宁静悠远的画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完美统一的追求,即摆脱世俗、在大自然中彻底放松身心的遁世精神;在诗意美上,美在抒情,美在写意,美在表现。虽无题诗,也富有诗的意境。诗情与画意交融,大大加深了传统陶瓷山水画的意境。正是诗意美使得陶瓷山水画具有“韵外之致”、“境外之情”;在空灵美上,传统陶瓷山水画的最高追求,并不是繁芜复杂的世界,而是人与自然相融合、和谐共存的境界,这点与中国讲究“温柔敦厚”的传统文化是相统一的。在艺术特色上,传统陶瓷山水画也有很多不同于现代陶瓷山水画的。首先,它的奇,既强调多样性和统一性,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不讲究对称,讲究与众不同。其次,它的远,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追求一个“远”字,可以打破了光阴和时间的限制,使画的效果达到新的境界。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不管你喜欢哪一种,都是可以的。它们的艺术特色,它们的技法,它们的美,虽有不同,虽有比较,但是正因为这些,才使我国陶瓷山水画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人欢迎和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