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中国瓷器欧洲 > 导航 >

中国品牌陶瓷进军欧洲 任重道远

中国品牌陶瓷进军欧洲 任重道远

古代中国瓷器欧洲 古代欧洲喜欢中国瓷器 中国古代陶瓷器

2021-05-17

古代中国瓷器欧洲。

近年来,我国对欧洲的建材出口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大多数的中国生产企业在欧洲市场销售的建材产品只是依附于欧洲现有知名品牌,即大家所共知的“贴牌销售”,销售的产品,而不是商品。这使中国的生产企业变成欧洲厂商的生产车间。从企业的短期发展来看,这也许算是一个好的开端。中国生产企业可以据此了解欧洲的技术和质量要求,提升本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准,培养一批符合世界生产标准的人才。另一方面,即使产品在市场不受欢迎,生产企业本身的名誉也不会受损。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很多生产企业依赖于某些品牌,长期低价供货,没有提高利润的空间,而那些品牌管理公司却可以获得大多数利润。

广东一家陶瓷制品公司的老总在谈到“贴牌销售”时,颇有感触。当初,这家公司也是看到欧洲市场的高额利润,计划将其产品在出口,先后花巨资建设了两条先进的生产线,产品完全采用国际标准生产,与欧洲同类产品并无多少差距。但苦于自己产品品牌在欧洲市场没有知名度,消费者并不认可,产品很难打开销路。无奈,这位老总只得与一家欧洲著名陶瓷生产商签定成品加工协议,以极低的价格向欧洲生产商供货。产品虽然出口,回报却并不丰厚。

虽然中国企业也想在欧洲市场确立自己的品牌,但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产生巨额的费用令中国企业望而却步。

欧洲中国采购中心中方项目负责人徐克伟先生对此谈出了他的观点:中国企业初涉欧洲市场,遇到的困难会比原来设想的多。若要降低进入欧洲市场的风险,就应寻找到像欧洲中国采购中心这样可靠而且有着巨大资源优势的本土合作伙伴。如何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最佳合作伙伴,欧洲中国采购中心在对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后,启动了一整套全新的市场营销模式。

首先,中心吸纳100家在中国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机械领域内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能够生产高品质出口产品、并且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企业作为采购中心会员企业,并与中心签定长期供货合同,再由中心推荐给旗下400余家建筑装饰与建筑机械行业批发商,帮助中国建材及建筑机械行业企业组建欧洲营销网络,为中国建材及建筑机械领域内的出口企业获得更多的欧洲长期客户。

其次,中心利用和德国建材与建筑机械行业专业报纸、杂志等媒体为会员企业产品进行整体宣传和推广,让中国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大力推广自己的品牌,自始至终拥有且使用自己的品牌,以品牌作为开拓市场的利剑,以品牌作为企业坚实的后盾,展现自身实力,提高企业的声誉,尽快让会员企业在欧洲市场做大做强。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大规模进军欧洲市场重塑中国陶瓷业辉煌


在世界陶瓷业的发展史上,20世纪以前的辉煌属于中国;但是在20世纪这个以建陶作为历史主角的舞台上,中国陶瓷业因为长时间缺席而辉煌不再。

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改变,这就是南庄建陶业的崛起和壮大。特别是今年5月下旬,英国陶瓷研究学会又一次来到南庄,举办“欧洲陶瓷砖及卫生洁具市场开拓”专题讲座。期间,英国陶瓷研究学会权威人士围绕“欧洲陶瓷砖与卫生洁具的消费趋势”、“欧洲进口陶瓷砖及卫生洁具的法律规定”、“中国建陶生产企业如何开拓欧洲市场”等主题内容,向以南庄建陶业为主的中国建陶业作了详细介绍与说明。在许多业界人士看来,这是世界建陶业最发达的欧洲市场对南庄建陶业的一种认可、一种呼唤。

在此前后,欧洲乃至全球著名的跨国采购经销公司——瑞典宜家集团,已选定华夏建陶研发中心作为其在中国内地唯一的建陶产品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同时也把南庄选为其在中国采购建陶产品的重要基地,今后每年的采购规模至少上亿元。这既是南庄建陶业大规模进军欧洲市场的一次大好契机,也是南庄建陶业重塑中国陶瓷业辉煌的又一次努力。

德国两大卫浴品牌进军中国市场


金融危机的延续,让卫浴企业都在为出口头痛。而此时德国克莱特密塞尔施瓦博公司携公司旗下两大品牌“施瓦博”及“密塞尔”全面进军中国市场。近日,记者走访了德国克莱特密塞尔施瓦博公司其亚太地区代理商拓欧亚洲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冼胜棠,为我们揭开德国克莱特密塞尔施瓦博公司的面纱。

以造型时尚、品质优良而获得多项国际认证的德国施瓦博卫浴产品,其产品范围涵盖隐蔽式水箱系统、冲水面板、水箱系列产品及隔音隔热绝缘环保产品。是欧洲著名的隐蔽式水箱及管道隔音隔热系列产品的供应商。据冼经理介绍,施瓦博隐蔽式冲水系统是来自莱茵河畔的精美产品,以高品质永久防锈的钛合金为“外衣”,配备智能电子调控系统,进出水量可简便快捷地自由调节,具有节水节能、经久耐用的优点,而且安装简便,维护方便,适合各种施工环境。与我国目前家庭广泛使用的落地座便器相比,更节省空间,且不用预留管孔以及预留固定位置,清洁起来也更方便。施瓦博水箱年销售量就达25万套,除在本土销售外,约有一半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冼经理还告诉记者说,施瓦博品牌是劳芬、乐家等世界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在佛山已经牵手贝朗卫浴等企业。主要销售区域为德国本土及全球市场。目前公司决定进军中国市场。为了强化在中国的市场推广及发展渠道网络,该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及大连分别建立了专业的销售团队,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渗透力。

据悉,瓦博及密塞尔拥有120多年发展历史,率先采用了使用于小便斗的太阳能感应冲水系统,此技术填补了市场空缺,既节能又环保。此外,施瓦博品牌下的“多普乐XS系列”隐蔽式水箱系统,安装简单快捷,适合不同墙体的安装,专利的道轨滑进安装方法,让安装更简单快捷。

中国陶瓷10大品牌


1.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这个品牌的知名度是比较的高的,它是广东省的品牌。也是中国的名牌企业。它的产品在市场上市比较的受欢迎的。

2.东鹏

东鹏瓷砖的知名度也是比较的高的知名度。它的生产的规模是比较的大的,同时它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的投入也是很大的。虽然东鹏并不是新科技产品,但是它的产品的创新是做的比较的好的,是值得我们购买的一个产品。

3.诺贝尔

诺贝尔是浙江省的高新技术的企业,它的知名度也是比较的高的。它的产品的销售范围是比较的广的,除了在国内销售之外,它还销售至了国外,它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4.冠珠

冠珠是广东省的品牌,它是中国500最具价格的品牌。经过了多年的努力,现在冠珠的成绩也是比较的好的了。在陶瓷行业中,它已经成为了领先的品牌。

5.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广东省的品牌,它在陶瓷的行业中是拥有一定的地位和知名度的。它最注重的就是技术创新,它一直都在不断努力,现在它生产陶瓷的技术已经是相当的好了。

6.惠达

惠达这个品牌创建的时间是1982年,是中国驰名商标。它也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它的历史也是比较的悠久的,所以它在生产和设计产品上面都是很有经验的,是陶瓷品牌中的领导者。

7.冠军

冠军是台湾的一个品牌,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它的产品也获得了很多的殊荣。它的产品在市场上也是比较的受欢迎的。

8.新中源

新中源是广东的品牌,也是我国大型现代建筑陶瓷的生产企业,它的企业的综合实力是比较的雄厚的。同时,它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上面也是很有心得的。所以它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都是相当的不错的。

9.斯米克

斯米克是上海的企业,也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它在陶瓷行业内的知名度也是比较的高的。它的产品的种类是比较的多的,消费者也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

10.宏宇

宏宇是广东的品牌,它的企业的竞争实力和产品竞争力是比较的大的,产品的种类也很丰富。

“对话中国、共谋天下” 世界一哥路任重道远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陶瓷行业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产量、出口量和影响力都居世界之首。但是,在中国陶瓷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有着市场化操作带来的无序竞争,盲目追风,发展意识短浅等不良症状。作为立志打造世界陶瓷一哥地位的佛山陶瓷必须重新探讨和规划新的陶瓷秩序,规划陶瓷企业决策者的整体意识和发展觉悟。18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搜狐网、广州时尚家居广场共同举办的“对话中国、共谋天下”——中国陶瓷战略高端风云对话中,来自全国六大陶瓷产区政府要员、行业专家和佛山陶瓷企业家一致认为,佛山陶瓷领头地位不可动摇,而向世界一哥迈进的道路更是任重道远。

生产转移不是企业转移

从前年起,佛山陶瓷企业在外地和外省建厂已经屡见不鲜,而这种趋势到今年已经演变成一种潮流。有人说这是产业的转移,有人认为这是产业的扩张,更有学者分析是产业的联合与行业整体战略的重新布局。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垚表示,目前佛山陶瓷企业纷纷自发自觉地向省内东西两翼和湖南、四川等中西部城市转移是一种符合国家政策的战略性转移,一方面利用了中西部地区的原料资源、能源资料、劳动资源使得产品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善了原产区的环境状况,是符合国家关于高能耗产业提高环保门槛的国家政策的,不仅支持了中西部和落后地区的工业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大型企业发展的步骤。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产业转移只是生产的转移,并不是企业和整个产业的转移,企业将工厂搬到衡阳、肇庆,但是总部和科研研发中心、设计中心、销售中心等核心主脑还设在佛山,这样使企业的结构和格局有了新的发展,有了更开阔性的思维,这是陶企专业化、职能化、的升级体现。

佛山市经贸局局长胡泉安则表示,佛山陶企的纷纷向外转移不是是将污染赶到别人的地方去,而是大家共同实现产业环保。政府也鼓励陶瓷业界的企业家们大胆的走出去,包括走出国门,在全球的市场上寻找我们的制高点,寻求低成本区扩张。产业的发展就是需要国际化推动我们的产业化,用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战略布局的方式提升产业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

陶企核心竞争力战争愈演愈烈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乎企业价值链的建设和培养,对于国内尤其是佛山陶瓷企业来说,企业的价值链和核心竞争优势研究是企业升级的重中之重。

蒙娜丽莎陶瓷董事张旗康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本身,不论是产品、渠道还是品牌都是人打造的,因此,好的企业家、好的中层管理人员、好的一线员工、好的企业文化、吸纳人才和打造良好的团队是制肘佛山陶企向国内甚至国际一流企业升级最关键的瓶颈。

特地陶瓷董事长冯红健认为,陶瓷产品是耐用品而不是日用消费品,每个家庭对于瓷砖消费也许一辈子就只有一次。消费者对于瓷砖产品的认知程度低导致陶瓷经销商和家装设计师扛起了中国陶瓷文化国际化的重任。目前佛山许多陶瓷品牌都还只是区域品牌。国内品牌,如何真正成为全国性品牌、世界级品牌都还任重道远。

我国特种陶瓷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谈到特种陶瓷,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饶平根教授绝对是一个够资格的专业人士。他自1988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从事高性能陶瓷及超细粉体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共20余项,并主持完成了多个省级科技项目、产学研项目。

特种陶瓷作为一种新材料,近十几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迫切要求研制与发展高温、高强、高韧、耐磨并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使得特种陶瓷在高技术、新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日前,记者一行人怀揣着关于特种陶瓷发展状况的一些问题,来到华南理工大学拜访饶教授。拜访之时,饶教授刚忙完一个关于清洁生产项目的鉴定验收,为了接待记者一行,饶教授匆匆赶回办公室,稍稍喘了口气,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目前特种陶瓷的发展情况。

现状:三大瓶颈制约特种陶瓷发展

饶教授介绍,目前在中国,生产特种陶瓷的企业比较多,分布散,不像建陶企业集中度那么高,特陶没有形成一个个生产基地。虽然如此,我国对特种陶瓷的需求仍然比较大,其主要应用于现代冶金、机械工程、信息技术、航天航空、动力工程、核能技术、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军事工程等技术领域,这就要求材料有更长的工作寿命,更高的使用温度,更能承受各种残酷的环境。

然而,当前国内特种陶瓷遇到了一些发展上的瓶颈,一是原料,饶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各种高端原料都在日本,特种陶瓷的原料不像建筑陶瓷那样,在周边地区就可以采集,特种陶瓷对于原料的纯度和烧结活性要求高,因为这会影响特陶质量的稳定性;另一个发展瓶颈是技术,原料可以依靠国外进口,但最主要的还是技术,我国的特陶生产技术水平及总体实力与美国、日本相比,差距比较大,特别在实际应用、生产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上仍然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还有一个发展瓶颈是设备问题,氧化物陶瓷对烧结设备的要求不是很高,但非氧化物如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等材料对烧结设备要求很高,使用的设备大都依靠国外进口,而且烧结设备非常昂贵。饶教授补充道,国产设备一直都在发展之中,但是高端设备只能从国外进口。

“我给你看样东西,你就知道我们和国外的技术水平相差有多少。”说完,饶教授便从书柜里拿出一个“宝盒”,里面装着各类特陶样板,他在其中挑出一块氧化铝小圆板向记者介绍,“不要小看这块氧化铝,这是我1998年刚到日本的时候,我的日本老板告诉我,现在日本有家公司生产的氧化铝粉的纯度可高达99.99%,但烧结温度只需1300℃。当时我感到十分惊讶!随后几天就用该氧化铝粉压制和烧结了几个小圆板,烧结性能果然如此。一般来说,氧化铝纯度越高,烧结温度就越高,而我国生产的氧化铝纯度仅为99.5%,但烧结温度还需要1600~1700℃。与此同时,该日本氧化铝,其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维氏硬度、冲蚀磨损率均比国产氧化铝的要好得多。目前世界上能生产出这样的氧化铝粉的企业,就只有日本这一家公司。”

目前,由于国家陆续出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一些财力雄厚的建陶企业也产生向特种陶瓷这些新材料转型的想法,饶教授表示:“这些企业并不缺钱,但如果要将特种陶瓷产业化,我们的技术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特种陶瓷不像建筑陶瓷一样,买了设备也就有了技术,特种陶瓷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像金刚的辊棒,从80年代开始,经过这么多年的研发,才做到如今的‘世界老大’。”这也说明,特种陶瓷与建筑陶瓷、日用陶瓷不同的是,其进入门槛高,体现在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多,与此同时,它的附加值也会比较高。

前景:克服陶瓷脆性,扩大特陶应用范围

虽然特种陶瓷有高弹性模量、高硬度、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优点,但其断裂韧性低,属于脆性材料,所以特种陶瓷在应用上的主要障碍是脆性、可靠性和加工成本。

饶教授解释,脆性是陶瓷的特征,也是陶瓷的致命弱点,它间接地反映在陶瓷较低的抗机械冲击强度和较差的抗温度骤变性,直观地表现在一旦受到临界的外加负荷,陶瓷的断裂则具有爆发性的特征和灾难性的后果。而断裂韧性是衡量材料脆性的指标,是材料固有的性能,是材料阻止宏观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度量。

“作为最常用的工程材料之一的氧化铝陶瓷,其断裂韧性只有一般的铸铁材料的1/6左右,抗弯强度也仅仅为350MPa左右,因此,克服陶瓷材料的脆性,提高陶瓷材料的强度,达到材料的强化和韧化是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的关键。”

那么如何克服陶瓷材料断裂韧性低这一固有的性能呢?饶教授介绍:“目前可以通过氧化锆相变增韧、纤维(或晶须)增强增韧、第二相颗粒弥散强化等途径来增韧和强化陶瓷,像日本Tosho公司的氧化锆复合氧化铝陶瓷,其抗弯强度可达2500MPa。”与此同时,饶教授还向我们展示了一块集金属、高分子、陶瓷三大材料于一身的多层复合材料,“多层复合材料汲取了各种材料的优点,即陶瓷的耐磨、耐高温、高分子较好的弹塑性和金属良好的韧性,这也使得该材料在更高、更严酷的环境下仍可保持优良的综合性能。然而,这块多层复合材料并没有根本解决陶瓷的脆性,只可以说,这块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和断裂功比较高。”

饶教授认为,现在不管是建筑陶瓷还是日用陶瓷,都已经达到一种饱和的状态,一些建陶企业想要加快转型升级,考虑进军特种陶瓷领域,但由于国内特种陶瓷的技术仍有待加强,这类企业如果想成功转型,可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来实现。“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特陶研究水平差距并不大,而且很多产学研项目都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尤其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每当谈到我国特种陶瓷与国外水平上的差距,饶教授总有一股紧迫感,他认为,特种陶瓷目前还存在成本高的现状,力学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这也是制约特种陶瓷大规模产业化的重要瓶颈,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陶瓷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任重道远。

中国陶瓷“地域品牌”价值几何?


提及陶瓷业地域品牌,许多人会想到、佛山陶瓷、唐山陶瓷、山东陶瓷、夹江陶瓷、华东陶瓷以及石湾陶瓷、德化陶瓷、宜兴紫砂、南庄陶瓷等,这些地域的陶瓷生产或是生产历史悠久,或是产业集中度高,或是产品档次高、品牌知名度大,或是陶瓷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源、市场等自然条件优越,适宜陶瓷产业发展等,它们以各自的优势雄起,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甚至全国陶瓷行业的“朝圣地”和“领头羊”。

品牌“双刃剑”效应

陶瓷业地域品牌的形成,固有其先天因素,但后天条件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地域品牌的形成离不开所有单个品牌的共同努力,而地域品牌的价值也会惠及每一家陶瓷企业的单个品牌。以有“中国建陶第一镇”之称的广东佛山禅城区南庄镇为例,20年建陶业的生产历史,目前已实现年产量6亿平方米、约占全国建陶总量20%的规模,拥有全国最具规模、最高档次、功能最齐备的华夏陶瓷博览城,拥有与我国惟一的一所高等院校学院合作成立的国家级建陶研发中心,并且涌现出了新中源、新明珠、金舵、上元、能强等一批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和品牌,去年有3家陶瓷企业获得广东省名牌企业称号,有4家陶瓷企业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在全国陶瓷免检产品中占有三分之一份额,从而为打造和提升“南庄陶瓷”这一地域品牌奠定了基础。同时,“南庄陶瓷”地域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又对组成地域品牌的所有单个陶瓷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肥厚的土壤。因此,造就利益共同体的地域品牌,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也是陶瓷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就陶瓷行业的地域品牌而言,无论其是沾了历史悠久的光,还是享了高新技术的福,抑或是乘了改革开放之东风,形成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是,作为共同拥有的资源或是财富,陶瓷企业应注重这个共同的大饼——地域品牌,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单个品牌来提高充实地域品牌。因为,在某些时候,地域品牌比单个品牌更易传播、更易熟知、影响力更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讲,地域品牌也是一柄双刃剑,维护的好,大家共同受益,倘若某个品牌出现重大问题,更会对地域品牌内的所有单个品牌造成破坏性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前几年山西出了一种假酒,坑人害命,败了全部山西酒的市场;比利时发生“二恶英”事件,败了整个欧洲奶粉的市场,还有温州的皮鞋、日本的汽车等。这不仅说明地域品牌的存在,更说明相互竞争的企业共同维护地域品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升地域品牌价值

我国的陶瓷行业,在各陶瓷产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产品的不同特色,也形成了品牌的不同风格,从而也导致了地域品牌的不尽相同,无论是档次还是特色。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众多陶瓷企业和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当我们站在全球陶瓷市场的高度蓦然回首时,会发现,其实我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拥有一个更大的地域品牌——中国陶瓷。无论是在国外的陶瓷专业展会上,还是国外反倾销的矛头指向,中国陶瓷的概念已成为第一概念,它不仅简单地表明这些质优物美的陶瓷精品来自陶瓷的故乡中国,更说明“中国陶瓷”作为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地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全世界的普遍赞誉。因此,对于国内陶瓷企业来说,共同维护我们共有的“中国陶瓷”地域品牌,提升其影响和声誉意义重大,而努力将其打造成国际陶瓷市场上的强势地域品牌,赶超意大利陶瓷、西班牙陶瓷等强势地域陶瓷品牌,更是国内陶瓷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近年来在我国陶瓷产品出口量连年递增的背后,却是“中国陶瓷”地域品牌价值的不断削减,从陶瓷产品出口价格的持续走低,到高档陶瓷群落`中难觅中国陶瓷产品的芳踪,无不说明“中国陶瓷”的含金量和有效价值在不断“缩水”。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却是我们自己在为我们自己“掘墓”:出口秩序的混乱导致价格战的国际化,为争夺国际市场份额不惜手足相残,竞相打压陶瓷产品的出口价格;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大多“拿来主义”,直接“洋为中用”;在针对国内陶瓷企业的反倾销官司中,鲜有为维护共同的地域品牌挺身而出者,任由反倾销利剑扼杀我们辛苦开拓出来的国际市场。种种有损“中国陶瓷”地域品牌的行为,无一不对国内陶瓷企业和品牌的国际市场开拓形成巨大的影响和阻挠。

“中国陶瓷影响欧洲三百年”主题沙龙举行


由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文森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授权基金协办,北京力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国风西行中国陶瓷影响欧洲三百年”主题沙龙13日在北京798艺奇(Artkey)文创基地举办。

China是西方对中国的称呼,又译作瓷器。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正是从瓷器开始的。中国瓷器以其高雅、亮丽又实用的特质,曾经魔力般吸引着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发源于中国的瓷器在西方文化浸润下,在欧洲结出了绚丽之花。在中外交流史上,瓷器是继丝绸之后,中外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沙龙邀请著名文物鉴定专家、作家程庸教授讲述中国瓷器的悠久历史,深入探寻中国瓷器影响欧洲文明进程的踪迹,重温“东学西渐”的文化辉煌。参与者在深入了解中国瓷器发展史的同时,还学习瓷器鉴赏知识,“以瓷结友”互动交流。

北京国际文化艺术沙龙是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创建的公益性文化品牌,旨在为海内外关注北京文化艺术事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艺术界名流、专家学者及热心于文化投资的企业家提供聚会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国际文化艺术沙龙将不定期地举办,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收藏者、投资者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

高精尖陶瓷空缺 行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日前对记者表示,新材料“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落实后,中国在高精尖陶瓷产品上的空白局面将被打破。

目前,中国在高精尖陶瓷产品方面几乎全部缺位。

在特种陶瓷技术方面,国内使用的相关产品全部从国外进口,民用市场大部分也依赖进口,蓝卫兵告诉本报,部分国家还完全禁止对中国出口,这意味着即便国内企业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国内陶瓷行业一直存在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日渐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瓶颈,一资深业内人士分析,国家意图借“规划”调整上述各种不利局面,并加大对关键陶瓷材料的自主研发力度。

“从2009年至今,公司投入的产品研发资金累计已经达到2亿元,对比往年,公司的研发成本翻了几番。”广东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对记者表示,正在努力追赶国际先进陶瓷工艺水平的中国陶企,产品和原材料方面的研发力度会再度加快。目前,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459项专利权。

“与蒙娜丽莎一样,近几年来,包括新明珠、新中源、东鹏等在内,已将研发成本列为陶企成本的大头之一。”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国内陶企基本摆脱了以往的粗放经营模式,正在向发展品牌、服务和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但从实践情况来看,许多企业的策略还有些盲目,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反倾销,国内市场受房地产限购新政所累,陶瓷市场还大幅萎缩,山东、福建等产区陶企还陆续停产,再度暴露出国内陶企抗风险能力低的缺点。

张旗康解释:“普通陶瓷新品的投资回报期一般需要1~2年,但高精尖陶瓷产品需要6~10年,这意味着若发展这类产品,企业将需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和技术压力,一般企业难以有此魄力和实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品牌陶瓷进军欧洲 任重道远》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品牌陶瓷进军欧洲 任重道远》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中国瓷器欧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