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 导航 >

釉下青花:中国瓷器发展的主流类型之一

釉下青花:中国瓷器发展的主流类型之一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中国古代瓷器发展 瓷砖类型

2020-10-28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釉下青花属于釉下彩瓷的一种,通过大量蓝花纹饰进行装饰,由于青花所绘制的颜料是含氧化钴的钴矿,在高温下非常容易变成黑色,所以必须在釉下进行绘制,因此釉下青花具有着独特的美感。一件釉下青花瓷器的形成,需要经过制胚、拉胚、定型等多个环节,将已经定型并修刮整体的胚胎进行上色、烧制,需要工艺师傅对于温度以及各个方面的恰当掌握,这一项以及在当时虽然非常的常见,但是能制作出纹饰美观、样式新颖独特的釉下青花的瓷器却是非常之少的。在明朝的成化时期烧制出的釉下青花是非常优质的,通过釉下青花以及多种色彩的结合,产生出独具韵味的瓷器,具有着较高得到艺术欣赏价值。

传统的釉下青花主要以主体图案和辅助图案为主,主体图案以人物、山水、动物、花鸟、植物为主,题材样式非常的 丰富多样,借助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进行绘制,这类的瓷器通常市场价格较高,例如:以植物题材为主的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青花瓷,在当时拍卖会上拍卖出了一亿六千九百万港币,这样的价格在整个瓷器市场中都是非常少见的,诸如此类的釉下青花瓷器普遍价格以及收藏价值都非常高。

而传统釉下青花的瓷器作为陪衬的图案通常是以蕉叶纹、如意云头纹以及钱纹等为主,这类花纹遍布在瓷器的瓶口以及瓶底的部位,主要是对没有青花的地方进行装饰,整体艺术美感更为突出。

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艺术感都是釉下青花的代名词,青花图案遍布瓷器的全身,光润度以及力道感都是非常强烈的,有人说:“釉下青花和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线条的疏密、笔道的粗细、运笔的虚实结合都将釉下青花推向了新的高峰时期。釉下青花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于它的色彩美以及层次美,主次分明、色彩浓淡之间的结合都是其他瓷器所无法比拟的,青花的色彩主要是以青、白两色为主,青白两色相互交融、相互映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釉下青花,给观赏者一种奇妙的视觉体验。

釉下青花具有着色彩艳丽,不易褪色、不易磨损的特点,即使是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也不会出现褪色、磨损的现象,这也是釉下青花市场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平滑光亮、莹润有泽、清雅大气、色彩亮丽、装饰样式多样等等都是釉下青花的 特色,也正是因此造就了它的今天。

青花瓷器珍品欣赏及价格:

1: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寿字如意尊,尺寸:高23.2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14,000,000,成交价: RMB 22,400,000 ,成交时间:2010.06.06,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饮流斋说瓷》之“说瓶罐第七”如此记述:“如意尊高约六七寸,清初多作青花、若纯色釉及暗花者亦为雅致。”雍正一朝于瓷器之品种与器形创新甚多,一空前古,至今所见皆为珍品。如意耳瓶,旧称如意尊,为雍窑新出器样,体态稳重,线条优美。颇具贵族风范。目前所见之雍正官窑如意耳瓶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仿哥釉、逗彩、东青釉、葱绿釉,纹饰有缠枝莲花,三多花果纹、宝相花纹。造型彼此相同,但高度分23厘米左右和26厘米左右两种。这些难得的珍品分别为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少数则为私人收藏。如此隽美高雅的器形步入乾隆时期仅得到少量的烧造,存世罕见。目前所知,香港苏富比1979年曾拍出一件乾隆年号款的粉彩花蝶纹如意耳瓶,与雍正时期的造型、尺寸都相一致。除此以外,乾隆时期青花缠枝莲寿字如意耳瓶惟见本拍品。与之纹饰相近的雍正青花缠枝花纹绶带如意耳瓶见于香港苏富比1989年春拍第38号拍品,两者尺寸非常接近都在23厘米左右,画法均有前后沿袭之特点。据此可以断定此瓶应为乾隆最初数年间御窑产品。但青花风格已脱颖而出,一改仿效永宣之效果。其青花明亮鲜艳,所绘缠枝莲自然流畅,花心处绘一寿字纹饰,十分罕见。点涂笔法娴熟,胎釉研炼极精。瓷质之润,釉色之晶莹,历数百载而常新。愿得如意尊者,常享如意。

2:清乾隆青花云龙戏珠纹螭龙耳扁壶,尺寸:30.2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HKD 22,320,000 ,成交时间:2018.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窑青花扁壶,绘翔龙矫猛、腾云驭浪,显彰帝王天威。满清帝王为扭转其异族形象,证其政权正统性,勤于深耕中原文化,运用各类工艺品强调皇权天授、顺应天命。景德镇御窑厂瓷匠受命依前朝名瓷为本,承旧创新,精益求精,官窑御瓷更得至美臻善。

这拍品纹饰中龙首正面直视,此式龙纹初现于十六世纪中期,晚明最为盛行,可见于袍服、瓷器,及各式雕件。然盛清云龙纹饰,既模古、也纳新,有其独到之处。此处龙纹可溯自康熙一朝,刘源(约1638年至约1685年)奉皇命设计御瓷蓝本,刘氏精书画、工雕刻,笔下云龙翻腾有力,威震天地,目光如炬,直视焰珠及观者,象征皇权至上。瓷匠以钴青,染、点、勾描,细绘龙颜,灵动如生,尽显巧技。螭龙耳扁壶器形源自明瓷。十五世纪早期扁壶身腹椭圆,肩作双耳,或借镜粟特传入中国之陶制扁壶。瓷人取其形制变化翻新,壶腹圆饱,纤颈细直,双耳造形更为繁丽。十五世纪后,御窑停造扁壶,直至清代复烧,或因其形相类高古青铜扁壶,应和帝王慕古之情。

3:清乾隆青花苍龙教子双螭耳扁壶,尺寸:高29.8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28,000,000 ,成交时间:2010.11.2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本品俊秀别致,颈之两侧贴塑青花夔龙纹为耳,可爱生动,与圆润扁平的瓶体上下相衬,更见灵空精巧。口沿外唇下画如意头纹一周,瓶身前后绘饰“苍龙教子图”,图中祥云迤逦,漫天飘飞,洪蝠迭现,灵瑞咸集,但见苍龙腾空而起,叱咤风云,虬躯矫健凶猛,大有气夺千里之势。幼龙则破浪而出,昂首欲飞,与侧首下顾的苍龙深情对望。其画笔生动精美,所见祥云虽多,却形态各异,深得迤逦之姿,福海之中波涛汹涌之象,是以线描之功不厌其烦地绘就,细腻而娴熟,展示御窑画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两龙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妍丽清雅的青花,莹润皙白的胎釉,相益彰显,闪现出乾隆上品御瓷的非凡丽质。圈足内书青花六字篆款,端庄规整,笔道遒劲有神。

4:明成化青花「竹溪六逸」雅集图罐,尺寸:高23.5厘米;宽24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22,000,000,成交价: RMB 27,025,0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明成化“竹溪六逸”雅集图罐,直口丰肩,斜直腹,造型饱满,圈足修整精细硬朗,胎质晰白坚致,通体施釉清透明润,颇有玉质感。外壁青花描绘纹饰,呈色柔和淡雅,正是典型的成化平等青发色。画面布局层次分明,口沿下绘朵云纹一周,肩部和足胫部分别为细瘦的蕉叶纹和变形的莲瓣纹,腹部为主题纹饰“竹溪六逸”雅集图。其绘画颇见意趣,迤逦的流云将画面分隔成两个部分,一侧庭院中有二人对坐弈棋,另一人陪坐观战,有两总角童子立于一旁随侍,一人持手杖,一人抱古琴。另一侧绘一人立于楼阁石阶前,回首平举左手指向远处,似在大声吟诵诗篇,不远处站着的两人正在倾听品味,后又有一童子侍立,场景感十足。整个画面构图疏密有致,极见章法,尤其是借用连续的云气纹使树石楼阁自流云中隐现、同时将画面分隔为不同场景的手法十分巧妙,极富戏剧效果,仿佛观看一出舞台剧一般。此罐绘画笔法细腻,线条流畅,人物比例准确,可见画工有极深的白描功力,讲究线条的表现力,脸部的线条纤细柔和、精准,使每个人物栩栩如生又相互呼应,衣纹表现富有动感。整体笔法既圆润精细,又纵横洒脱,表现了古代高士飘逸的神情,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雅的生活情趣。竹溪六逸指的是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山东徂徕山竹溪隐居,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后世文人仰慕他们狂放不羁、悠然自得、不被俗世束缚的生活方式,常以其自况,渴望追寻这种自由浪漫的生活状态。联想到宪宗皇帝的生平经历,似可窥的一丝端倪,宪宗幼年时经历坎坷,遭叔父欺压,两度被立为太子,但即位之后于朝政颇多用心,保留叔父代宗帝号,对于谦平反昭雪,风气一时清明。而他其实长于诗文绘事,如今藏北京故宫之宪宗皇帝御笔《一团和气图》,艺术水平颇高。由此我们不由得感慨,如果宪宗皇帝可以选择的话,想必他宁愿做一个醉心于笔墨之间的画家,而不卷入那些冷酷的权位之争。如此这般,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寄托了对文人自由生活向往的高士题材成窑御瓷出现的原因了。

本品所绘云气纹、亭台栏杆,与宣德御窑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成窑所出颇得历代鉴藏家青睐,鸡缸杯更是自晚明起即已为一代名品,价极昂,乃至清代帝王都以拥有其为荣,康雍干盛清三朝御窑皆有摹仿。前述所列举四例与本件主题纹饰近似的作品中,以台北故宫藏品与本作最为接近,图案布局、人物神态皆基本一致,惟小童分布有所区别,可视为一对。台北故宫藏品原为清宫旧藏,盖子疑为清代后配,可见此式成化御窑作品已颇得后朝宫廷喜爱,对其重视程度不在鸡缸杯之下,乾隆御窑即有摹仿此类成窑青花高士题材的作品可作一例证。

5:明永乐至宣德初期青花海水腾龙纹小罐,尺寸:11.4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26,57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罐直口圆唇,短颈丰肩。平底,底内呈二级台阶形。肩饰卷草纹一周,腹绘翼龙一双,飞跃于云海之间。龙昂首张口,龙发后飘,无足,以前足为翼,后足为鳍。隙地绘如意飘带云,近地处饰波涛汹涌的海水纹。胎骨细白坚致,青花发色浓艳,釉色莹润泛青,器内可见腹部有制作时留下的横向接痕,地无釉处有浅褐色斑点。

此罐小巧可人,所绘应龙威猛有力,却不失柔美,观而察其雅,触可感其盈,蕴涵明初景德镇御窑含蓄尚风。此类小罐,寥寥可数,此器更或乃永乐(1403-1424年)孤品,堪称瑰宝。水波应龙之纹,宣德(1426-1435年)及成化(1465-1487年)御窑虽有烧制,此后竭止,始终罕稀,极为难得。

此类水浪应龙纹早见于永乐一朝,但其细节变化多样,如此罐上所饰应龙,生有鱼鳍,背却长翅,乘浪而翔,甚罕。半鱼半龙,乃鱼正化身成龙之貌,是为「鱼龙」,象征鱼跃龙门、及第登科。宣德大缸,有饰相类应龙者,形态、细节有异,却不减矫健威猛。

6:明宣德青花缠枝番莲纹大盌,尺寸:29.8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24,17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款。

青花缠枝番莲纹大盌,造形简洁有力,纹饰纤柔雅致,展现大明宣德朝(1426-35年)青花瓷之美善至臻。宣朝虽不及十年,君王贤能勤政,朝政安平,民生富足。宣德帝博学精通诗画,《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宗绘画,可见一斑。

宣宗擅艺好雅,江西景德镇御窑瓷业兴盛,质臻艺绝,以青花瓷尤为出众,高岭土瓷胎质高致密,撷古创新,器形纹饰新颖多貌,落楷书年款于青花瓷,亦属创举,如此器所见《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盌以苏麻离青绘缠枝番莲纹,浓丽耀眼,画工细腻,苏麻离青积料处经烧制后于器表凝结成黑斑,即所谓之「铁锈斑」,后代御瓷争相效之。苏麻离青乃永乐一朝,自中亚传入,其名或源自阿拉伯语「sumawi」,意为「天空色」或「天蓝色」。此料富含铁质,多与当地钴青混合使用,宣窑所用苏麻离青应更为纯净,烧制后青花发色明艳鲜丽,花叶纹饰层次丰富。

宣窑画工臻熟超绝,以写意取代工笔,取细笔层迭点染,线条连绵不断,纹饰生意盎然,气韵生动,布局虚实错落,整体清朗典雅,而规整端庄。

宣瓷之器形、纹饰,琳琅满目,卷草、花卉、游龙、人物、山水等,以花卉纹饰最是盛行,或自然拟真,或传统样式。

本品之缠枝莲纹似取自睡莲,亦称为番莲,多见于佛教经典之中,出淤泥而不染,圣洁无瑕,晨开暮合,象征轮回重生。含苞至绽放,寓意修行之道的不同阶段,此处所见莲华盛开,圆满辉煌,意喻证悟得道。

大盌厚实稳固,其确切用途有几说:一为掷骰子用,因部份盌心内壁多有磨损;内壁素白,或为鬪蛐蛐用;或为笔洗,或盛器,皆有可能。

此类器形甚是盛行,存世可见多样纹饰作例,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灵芝纹、莲托八吉祥纹、岁寒三友纹等,虽多为宣德御瓷,永乐一朝已有。

7:清乾隆青花缠枝莲双龙耳扁壶,尺寸:44.5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24,100,000 ,成交时间:2017.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皇帝精鉴善藏,遍集珍品无数,凡皆集录成书,尤其瓷器,不乏稀世佳品。本品花纹秾艳秀雅,或曾深得乾隆惜赏。 此类器形制作极难,工艺之复杂,即便在乾隆一朝亦为甚。 如此器般硕大端秀,非能工熟匠不可得;本瓶巧借古物器形及饰纹,但不失清朝典韵风尚。论工艺,乾隆崇古而求新,既羡当中意蕴,亦欲藉尊古,宣当朝盛世之正统。乾隆博古好雅,大兴文事工艺,尤好悦目华器,故多精饰巧制,以至当朝所造新器,所用工艺繁复奇巧。大器沉稳厚重,制作尤难,非江西景德镇御窑巧匠不能为,御窑由督陶官唐英指导,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常令唐英特制新品供御,使瓷匠得以发挥技艺,佳器屡出。此扁壶用上等钴蓝,妙绘莲花及缠枝卷草,布局均匀,花枝婉约华贵,又不失清雅 。缠枝纹卷曲连绵,巧对呈几何状的莲瓣及芭蕉 ,圈足及口沿加饰一圈波浪,衬托壶身椭圆线条及几何对称构图。此扁壶之形制及纹饰,原型出自清宫珍藏十五世纪明青花瓷。扁圆壶形仿阿拉伯铜器,明朝瓷匠取而用之,饰以中式莲花纹。

8: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莲瓣口双铺兽首长颈瓶,尺寸:34.7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23,060,000 ,成交时间:2011.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9: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无当尊,尺寸:高 17.2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23,57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于清代朝廷眼中,明成祖永乐帝遣使下西洋,远至中东、非洲之事迹,或已成前朝旧事,宫中一众传统中国瓷器间,永乐窑无当尊截然不同之异国形制,仍显脱俗不凡。无当尊胎骨、釉质、青花皆显早明官瓷特征,其造形、纹饰却与众不同,如此稀奇之器,耐人寻味,深得乾隆帝倾爱,命名「无当尊」,认为乃宣德之物,不仅为它们赋诗二首,亦诏命御窑厂仿烧。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造办处档案记载,传旨作一木座相配,来年上交一紫檀座,御命铭刻御制诗于其上,所鑴或正为此诗(图一):

官汝之次称宣成,世代愈降制愈精;轮辂拙巧递变更,欲返其初嗟孰能。是器本拟尊罍瓶,胡为无当水难盛;抑别具义得试评,堂溪公对昭侯曾。贱者瓦卮贵玉瑛,注浆漏或不可乘;则用瓦矣玉在屏,三复絜矩将毋惊。瓷无款识留标名,中含铜胆生绿青;底书宣德贻大明,相依表里如弟兄。阅数百岁犹联并,神物守之语信诚;可以贮水籫群英,掞辞绎义静六情。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釉下青花瓷器图片及价格


釉下青花是属于釉下彩的一种,是瓷器釉彩进行装饰的一种,又常称之为“窑彩”。釉下彩做为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经晾干的素胚上绘制的各种纹饰,然后在加上白色的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的面釉,经过一千两百到一千四百摄氏度的高温一次性烧制而成,从其外观上看,外表光亮且柔和,手感非常的润滑,出现了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多种类型的装饰方式。釉下青花主要是通过使用含有钴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进行作画,在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烧制成白地蓝花,例如: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就是釉下彩的最为成功的作品。

釉下青花的特征,色彩、制作方式较为特殊。

元朝的中后期时,对于青花瓷工艺掌握的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由于当时对于工匠的要求较高,烧成率较低,导致现存的至正型青花数量较少,大约在两百件左右,非常的珍贵。例如:至正十一年铭文的青花海水云龙象耳瓶,名为至正型青花,其收藏价值非常高。

明朝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其青花瓷以胎釉光润、洁净以及色彩鲜艳为主要特点,成为青花瓷发展你的主流。

清朝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以康熙年间烧制的为最佳,呈现出纯粹的宝石蓝色,尤为的艳丽且在瓷器整体上看,青花所呈现出的层次较为的丰富,浓淡相宜将中国画的渲染效果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而发展到雍正、乾隆时期时,青花瓷的成色已经不似康熙时期的宝蓝色,青花瓷烧制走向了下坡路。

釉下青花的种类以及于其他釉下彩类型的区别:

青料的种类十分的丰富,包括苏麻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浙青、珠明料和化学青料等等,各类的青料产地、颜色以及使用的年代都有着较大的区别,是鉴别各个朝代青花的标准之一;

与釉里红的区别,釉里红主要是以氧化铜为着色的元素,在瓷胎上进行彩绘,施釉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例如:白地红彩;

釉下青花的发展在元朝的景德镇开始创烧,但是由于它的烧制难度较大,一直被我国古瓷视为名贵的品种,明清时期的色彩更加的绚丽,所绘制出的龙、凤、缠枝的花卉纹饰非常的多样,给瓷器增添了一分亮丽的色彩。

釉下青花虽然烧制难度较大,但是烧制成功、色泽艳丽、做工精细以及保存完整的话,其收藏价值是非常大的。

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历史


中国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重要的瓷器篇章,占据着中国瓷器的半壁江山。 中国青花瓷器的彩料是以氧化钴作为色剂,在胎体上绘出花纹图案,然后在器物表面涂一层透明釉,入窑经过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其图案清晰艳丽,给人以明快素雅之感,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元代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已达相当成熟的水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景德镇便成为中国瓷都的称号。研究中国陶瓷史,不能不重视青花瓷,要研究青花瓷,就一定要弄清它的制作工艺和使用的基本原材料。

青花瓷的釉料,主要是氧化钴,但还含有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钙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青花瓷的色泽效果。元代中后期至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普遍使用的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釉料即“苏泥勃青”,这种釉料内含氧化铁成份比较大,所以在瓷器表面出现蓝中带有铁色斑痕,而国产料中多含有氧化锰成份,使蓝中泛出灰、黑斑点。

青花瓷始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已发现唐代中晚期的青花瓷是1975年在江苏扬州唐城遗址中出土的瓷枕残片,1985年11月河南省轻工业厅科研所在河南巩义市瓷窑址采集的唐代白釉釉下蓝彩瓷壶,研究结果证明,唐代青花瓷是在巩义市白瓷的基础上采用了釉下彩绘的方法生产出的新品种。

宋代统一后,社会稳定,各种生产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制瓷工艺水平超过以往任何时代。1957年浙江省博物馆在龙泉县金沙,发现了13块北宋时期青花瓷片,三件青花瓷碗残片,其中两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青灰和白中泛蓝。火候较高,无吸水性,与浙江省江山钴土矿原矿接近,经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北宋青花使用的钴料是浙江料。1970年在浙江绍兴的环翠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胎质细腻、色泽洁白,釉色白中泛青,无吸水性,青花色泽也较浅淡。重庆市博物馆在该市郊一座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墓中发掘出土一件青花瓷碗。从这些青花瓷实物来看,宋代青花器在制作、彩绘等方面都比唐代青花大有进步和提高。

青花瓷经过唐宋两代300多年的不断发展,到元代中期终于在景德镇烧制成功。从此奠定了景德镇为中国瓷都的基础。元代青花的釉料是进口料。其特点是因含氧化铁较高,出现黑色铁斑疵,泛色较浓重鲜艳,其青花深入胎骨,在用手触摸器物表面时,有凸凹不平之感。元代用进口料,这是因为当时瓷器生产量大,元代地域也很大,特别是元代中期对外扩张有较强的实力。元青花瓷除供国内需要外,还有大量出口。二十世纪后期,在韩国海域打捞出一中国沉船,船上满载元代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元代除向朝鲜、日本出口瓷器以外,向西亚阿拉伯国家也有大量出口。由于元代青花存世较少,近几年伪品较多,烧造水平也很差,从其伪造的“元青花”来看,其造型拙劣、厚重、画工粗糙、露胎部分“火石红”成片,多用酸性药物烧杀釉光。

明代前就已设立御窑厂,洪武二年政府就规定“祭器皆用瓷”。在对外入贡国的答赠中,也需要大量瓷器,洪武七年就一次性赐赠琉球瓷器七万件。可见当时的瓷器生产量如此之大。洪武时期,青花色调略发灰,呈淡青色,主要是用的国产青花釉料,部分是元代留下的进口青花釉料。1964年南京故宫出土的瓷器中,有一部分是洪武时期的制品。其中有一件官窑青花云龙纹盘,外壁绘青花云龙,里壁模印,盘心画如意云三朵。总之,明青花瓷比元青花更有发展,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都突破元代。永乐、宣德时期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青花瓷已达到又一高,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胎骨坚、釉精细、青花浓 艳、造型多样和花纹优美而负盛名,被世人称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永、宣时期采用的青花料有三种:一是进口釉料,色泽鲜艳,带有黑色铁锈斑点,产地来自南洋的“苏泥勃青”,据说是由郑和出洋带回来的钴土矿,含氧化铁较多。二是国产料,青花较深为蓝色,比较柔和,多用于民窑产品。三是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使用,各取所长,进口料容易晕散、流淌,多用于写意画面,比如绘画庭院婴戏,画庭院用进口青花料、画人物用国产青花料,这样巧妙结合层次分明,艺术效果较好。这个时期青花瓷器的铁锈斑,永乐时期出现多,宣德时期比较少。永、宣时期的青花大盘较多,绘画内容常见的有缠枝花卉、一束莲、多为砂底,有小点火石红斑。这时期也生产一些其它器如永乐年制造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还有玉壶春瓶、梅瓶、贯耳瓶、高足碗、盖碗等青花器。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主要以国产青花为主,泛青淡色。这时期的青花瓷烧制得很少,几乎不见有上述三朝的官窑器。有人称之为中国明代瓷器史上的黑暗时期。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主要使用国产料——平等青,效果很好,其色泽淡雅幽青可爱,特别是成化时期出现的青花淡描图案,给人们以青秀淡雅之美感。民窑产品也有用国产青花料和含铁高锰低的青花料混合使用。成化青瓷的造型不如前朝那么多样,但是玲珑、精巧的小件器物较多。绘画体材方面,最为典型的纹饰是婴戏图案。

弘治朝的青花器仍用平等青料,在造型风格上是成化朝的继续。器物以盘、碗为主。青花图案方面多以莲池、游龙纹最为常见,是当时特色。不过将龙与莲花池组成画面,是很不协调的。这样的题材,以后各朝极为少见。

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从色泽上看,有几种不同的类型。有少量仿成化风格的淡雅青花器。本朝的青花瓷特点,胎质厚重、青花的色浓中泛灰。在器物造型方面比较多样,大件青花器又重新出现。在纹饰方面以波斯文作为图案的主题,是当时盛行的一种装饰。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青花瓷用料主要是回青彩料,它产于我国新疆、云南等地。据《窥天外乘》的记载:“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璫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嘉靖青花瓷多用回青料,用少量的瑞州石子青。青花的色调呈现一种蓝中微泛红紫的浓重、鲜艳的色调。嘉靖青花瓷器除了以青花色调取胜外,器形品种更多样化,除了各种餐具、陈设器皿外,还有各种宗教供器。道教题材较多,在青花瓷上出现“福”、“寿”等字装饰。隆庆时的青花瓷风格基本上同嘉靖类同,回青料仍在应用,色泽更显鲜艳。在传世品中,有六角壶、花形盒、银锭式盒等。最有代表性的青花瓷是云龙纹提梁壶,是隆庆官窑精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万历的青花瓷,早期回青料,中期以后开用国产料,它的产地在浙江信州、绍兴、金华等。万历青花没有嘉靖青花色泽浓艳,略许泛灰色。器物多为生活用具和陈设品,最有代表性的青花瓷是北京明定陵出土的青花大瓶,高73厘米。这时期的花纹图案多为龙凤、花卉、人物等内容。明末的天啓、崇祯两朝的官窑青花瓷很少发现。

中国瓷器中的贵族“青花釉里红”


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

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

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 然而到了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上有好者,下必是焉”的传统。技术进步往往要靠人力来推动,而人力又往往以帝王的好恶与意志为转移,这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为什么明成化朝的瓷器纤巧隽秀?嘉靖、万历朝的五彩瓷浓艳、热烈?清雍正朝瓷器典雅、秀丽?乾隆朝繁缛、工丽?这些都与帝王的爱好、鉴赏角度有直接关系。

朱元璋是红巾军的领袖,“朱”字在字典上释义,只有两用:一是代表姓氏,二是代表红色。朱即红、红即朱。明王朝是朱家天下,也难怪釉里红的烧制虽然屡屡受挫,但却贯穿洪武皇帝的始终,甚至还远销亚、非、欧等国家和地区。 宣德时期的釉里红瓷也颇为成功了,摆脱了元末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而且宣德时对铜红釉的烧造技术掌握得较好,纹饰清晰,色泽鲜艳,被称为“宝石红”。 宣德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和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了釉里红工艺极高的境界。而且还出现了以白釉铺地剔花填红釉的新技法,所填红釉已经略微高出白釉釉面,这是宣德釉里红的一个特点。

由于高温铜红釉烧成难度极大,后世仿品达到宣德釉里红的水平,惟有清雍正一朝,而且创造性地烧制出了“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烧造的基础上制成的,这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青花料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所绘制的釉下彩综合式的装饰,既有青花青翠品澈、幽靓素雅的特色,又有釉里红瑰丽而沉静、艳媚而不浮躁、热烈而又含蓄的特色。两者的长处有机融合,既素雅又艳丽,形成了青红相间、冷暖相衬、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这种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铜和钴彩绘的工艺,可谓精彩华美之至,也价值非凡。

雍正时期是当之无愧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工艺最为成功的历史时期。青花为钴,釉里红为铜,两者对于烧成气氛的要求明显不一致,但雍正青花釉里红却将两者都烧得十分鲜艳,可见当时技术之纯熟。 云龙纹或海水龙纹,是最常见、价值最高的青花釉里红图案,它以青花绘出云朵和翻腾的海水,以铜红绘出飞舞的巨龙,真真是相得益彰。在雍正朝,青花和釉里红这两种釉下彩结合得非常完美,不仅吸收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云龙纹与海水龙纹各自的题材,最终创造出海水云龙纹图样。这种纹样超越了明代图案化取向将器物纹饰提升至绘画的高度。它以青花表现瓶底部的海水及器物腹部的云气,色调或浓或淡,都非常鲜亮;釉里红以淡绘的呈色技法表现出红龙翻滚于怒涛汹涌的大海上,形象极为生动。青花发色还时有晕散,这都是仿明宣德青花的色调。

耿宝昌先生认为,这种青花色泽中含有类似宣德青花的褐色斑,它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飘浮于釉面中的。 雍正时期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工艺技巧达到中国制瓷上的最高水平。绘画风格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由康熙时期的粗犷放达,用色用彩讲究浓艳强烈,从造型到装饰画面都由刚硬刺激转向用彩淡雅,色调温和。釉里红可以和青花一样运用自如地表现画意内容。 乾隆时期青花釉里红的龙纹图案就大不相同了。这时的海水云龙纹、海水纹依然安排在瓶底,但没有了雍正时期精工描绘的红釉巨龙穿行于云间,云气大量遮盖身体的特点,这是乾隆与雍正时期海水云龙纹的最大区别。乾隆时的青花釉里红特点是:青花色泽浓艳,釉里红较淡雅,红色中常见绿色苔点,纹饰所绘青叶红花已经逼真于写实。

乾隆以后,中国瓷器烧造最辉煌的时代渐渐远去了。嘉庆初期,乾隆以太上皇身份临朝,一切与乾隆时期无二,到乾隆死去,进入清中期,嘉庆皇帝崇尚节俭,官窑生产也不断缩减,青花釉里红的烧造数量开始减少,工艺开始下降,胎体渐粗,釉汁渐稀,釉里红色变暗。和世上的一切有着共同的命运,釉里红,这种曾经辉煌一时的瓷器品种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乾隆瓷器之釉下彩


中国的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早期,无论在生产规模上还是在制瓷技术以及产品的精美程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就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

釉下彩――青花 釉里红

青花

青花瓷器是景德镇的传统名瓷,明清两代大量生产,但在许多瓷书或有关研究文章中很少谈到乾隆青花瓷器,可见乾隆青花品质平平,但结合传世品也可看出其特色。

清乾隆 青花荷花纹贯耳大瓶

清乾隆 青花八宝纹双螭耳瓶

清乾隆 青花描金蝴蝶纹三牲尊

清乾隆 青花红彩勾莲纹双耳瓶

清乾隆 青花胭脂彩云龙纹双耳扁瓶

乾隆早期青花的制作水平接近雍正时的制作水平。喜仿明代永、宣青花瓷。如仿制明永乐青花莲瓣鸡心碗、折沿盆、无档尊;仿明宣德青花把莲盘、青花地白龙高足碗等。纹饰绘画方面更是效仿永、宣"苏麻离青"的黑庇斑点和靛蓝青色相映成趣的特色。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腹部画面有桃、蝠、山海,工匠为了表达画面纹饰的立体感,用笔蘸上青料加重点染某些部位,以使产生酷似"苏麻离青"的艺术效果,其蓝中存白,对比强烈,形象地表现出山石硬峭、桃实丰硕的质感,这是唐英督陶时在绘瓷技法上的独创。

清乾隆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

清乾隆 青花八宝勾莲纹贲巴壶

清乾隆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清乾隆 山水人物图胆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六联瓶

清乾隆 缠枝花纹七孔方瓶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1

底部

清乾隆 青花龙寿纹螭耳六方瓶

局部

底部

清乾隆 青花蝙蝠纹葫芦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纹鸠耳尊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缸

清乾隆 异兽图灯笼尊

局部

乾隆中后期的青花瓷器中,还有还有泛浆白色釉地青花、亮青釉地青花、色调青翠明亮,纹饰清晰。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乾隆丙午"款青花盘为乾隆五十一年官窑产品,可谓乾隆中后期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在乾隆青花瓷器中还有黄地青花、冬青地青花、洒蓝地青花等,有些为乾隆时民窑产品。

清乾隆 黄釉青花缠枝莲纹交泰转心瓶

清乾隆 黄釉青花云龙纹背壶

清乾隆 黄釉青花夔凤纹胆瓶

底部

釉里红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的一种彩绘瓷器,由于工艺上的局限性,铜红料不易烧制成功,所以元以后至晚明一直没有得到大发展。到了清代雍、乾时期,釉里红的烧制技术有很大提高,与青花一样,成为瓷器的重要装饰之一。乾隆釉里红瓷器在传世品中占一定比例,纹饰线条有的浅淡或偏暗,但其产品仍能表现出娇妍沉着、敦厚朴实的风格。更新颖的是出现了豆青地釉里红、天蓝地釉里红、黄地釉里红或青花与釉里红合绘一器的成功之作。

清乾隆 釉里红折枝三果纹梅瓶

清乾隆 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

局部

清乾隆 釉里红穿花凤纹象耳方瓶

清乾隆 釉里红梅雀纹背壶

清乾隆 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盖罐

清雍正 天蓝釉釉里红葡萄纹十方碗

清乾隆 黄地釉里红蕉叶玉壶春瓶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九龙闹海纹梅瓶

局部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去龙纹背壶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缸

釉下白地彩绘瓷闻名于世的北宋八大窑之一的吉州窑


吉州窑是有七八百年的烧造历史是北宋八大名窑之一,宋代南方四大民间瓷窑之一。吉州窑它始烧于晚唐,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元以后逐渐衰落。其窑址分布于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为中心的赣江两岸,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等,因隋代至宋代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

灿烂的庐陵文化孕育了吉州窑陶瓷艺术,使之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宋时与定、磁、钧、耀、建等窑齐名。吉州窑研制创烧了个性独特的釉下白地彩绘瓷,对景德镇青花瓷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剪纸贴花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其充分利用窑变技术的黑釉瓷,更是纹样繁多、色彩斑斓。

吉州窑制瓷技艺兼采众长,形成其产品丰富、装饰技法多样、地域色彩浓厚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色彩斑斓、富于变化的黑釉瓷和自然清新、具有鲜活民间艺术风格的釉下白地彩绘瓷,并创烧了木叶纹、剪纸贴花、玳瑁斑、虎斑纹、描金彩绘、剔划花纹、黑釉褐斑、白斑及蓝斑等各具特色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北方地区一些瓷窑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磁州窑部分工匠也迁到了安徽、浙江和江西等地继续从事制瓷,因此,吉安吉州窑也烧制了具有磁州窑风格的白地釉下彩绘装饰品种.

吉州窑彩绘海涛纹瓷瓶

吉州窑彩绘海涛纹瓷瓶高13.6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5.3厘米此瓶体薄施白釉,器底露胎,釉下绘酱色波涛纹,造型别致,纹饰生动。

吉州窑玳瑁釉碗

吉州窑玳瑁釉碗的碗釉面是在施黑釉时添加一些淡黄釉,经窑火焙烧,不同颜色的釉层在高温下相互浸润,烧成后淡黄釉色在黑釉底色衬托下蜿蜒浮现,似行云流水,宋代称它为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主要品种之一。

吉州窑黑地白梅纹碗

吉州窑黑地白梅纹碗高5.5、口径11.6厘米.口微敛、斜壁、圈足,内外施黑釉,外壁施釉未到底,内壁近口沿处有突弦纹一周,为点茶注汤的水面限度,碗内以写意法绘折枝白梅。吉州窑是宋代著名窑场,以烧黑釉瓷为主,这种黑地白花碗是当时的大宗产品。

科技是中国传统陶瓷业生存发展四大要素之一


这一二十年来的中国传统陶瓷业在其历史上的地位可谓是独领风骚、风云变幻、步入高峰,渐入佳境。支撑中国陶瓷业创出这个局面并发展这个局面的因素,我将其归结为16个字,源远流长、陶瓷文化、独特工艺、现代科技四大要素。此观点在前几期已经推出,也作论述,但没有现在看到这个产业的发展趋势之后体会得这么深刻。

如果将陶瓷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古、近、现代三个阶段的话,现代陶瓷的最大区别就是现代科技这一条。试设想,这个产业每年要加工上亿吨的矿物原料,要制造几百亿件以上的产品,没有由现代科技支撑的现代工业化生产手段,是根本办不到的。靠手工艺业的美术陶瓷尽管单件可以卖上几十万元,但在产业总量上还是微乎其微。所以在四大因素中,对于当代的中国陶瓷最关键的是现代科技这一条。陶瓷业的创新、研发、节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环保、安全文明生产、清洁生产等等一系列的目标措施,靠两大关键,一是人才,二是科技。过两三年或者再过一两年,当今的陶瓷产业将撒向全国各地,新工厂奠基的鞭炮声响遍山川,真正实现有人有钱哪里都能办陶瓷厂的设想不期已经实现,关键就是因为现代的陶瓷生产工艺技术和技术装备水平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

中国陶瓷产业整体水平在大与强之间已经徘徊了好些年。其大都认可,其强则有多多质疑。根本有二条,一是产业政策不稳定不成熟,二是科技没有真正到位。实例很多。有些陶瓷产区一个比较科学、可行的燃料政策三年五年也拿不出来,这些年的产学研结合,企业是主体,但太多偏于实用主义,缺乏必要的基础配套研究,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陶瓷产业,没有一个陶瓷装备企业有真正意义上的工艺实验基地,也没有一个产品制造企业有真正意义的新技术装备试验基地,中国陶瓷新闻媒体不少,发表的文章不少,但真正对于技术和生产有指导意义的不多;陶瓷工业的环保问题一个重点就是解决有害气体,粉尘、固体废弃物的超标排放问题,这么多年也拿不出一个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且又企业愿意使用的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成果来,等等。

釉上彩品种之一的金彩有什么特点?


辽墓曾出土有朱红地金彩云龙纹直颈瓶。宋代定窑釉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器物,但金彩已大部分脱落。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制品均有金彩装饰,如在蓝釉、红釉、洒蓝釉和乌金釉上描绘金彩,五彩和广彩瓷器上也有金彩装饰。

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明代及清代早期,金彩是将金箔研磨成粉,加少量矾红或西洋赤尾助融剂,加胶少许,指用笔蘸金粉在釉面上描画花纹,经700°C至800°C的炉火烘烤而成,但尚须用玛瑙石抛光,才会金光熠熠,故名“金彩”。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窑金花瓷器最负威名。宋周密《辛酉杂识》续集上卷载:“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永不复脱。”传世品有黑釉、酱釉金彩定器。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但其使用金彩的方法却无法与定窑相比。明清景德镇窑的蓝釉、红釉、洒蓝釉和乌金釉上描绘金彩、五彩和广东的广彩瓷器上均有金彩装饰,但金彩不牢固。清代后期,从国外传来金水工艺,直接用毛笔蘸之涂绘,烘烧后即成金彩,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陶瓷工艺。

釉下彩瓷器有什么特点?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

釉下彩瓷器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主要分类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青花:瓷器高温釉下彩之一,指白地青花瓷器,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釉下三彩:又称“釉里三彩”,清康熙朝创烧的集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色彩于同一器上的釉下彩新品种。是在瓷坯上以蓝、红、豆青三色描绘图案,然后吹上白釉,入窑高温烧造而成。青花以钴为着色剂,釉里红以铜为着色剂,豆青则以铁为着色剂,由于三种彩料对发色的温度及气氛要求不同,其成功烧制实属不易,清康熙朝烧造量不大,传世品更是极为少见。

釉下五彩:釉下五彩简称釉下彩,也叫窑彩。产生在青花和釉里红之后。清康熙年间创造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也称釉里三彩,其中的红和蓝分别利用以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青即豆青,以氧化铁着色。通常用来填绘山石,与红蓝互衬,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釉下青花:中国瓷器发展的主流类型之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釉下青花:中国瓷器发展的主流类型之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