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瓷器收藏切忌贪念“捡漏”

瓷器收藏切忌贪念“捡漏”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干嘛收藏古代瓷器

2021-04-03

古代瓷器收藏。

眼下,明清瓷器收藏热愈演愈烈,尤其是清代瓷器受到藏家的热烈追捧。拍卖会上,一件官窑精品,动辄即被抬至数十万、上百万元的价格。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仿品、赝品横陈,让人真伪难辨。

针对明清瓷器究竟该如何收藏,日前,晋宝堂专家给诸多藏友解读了这一问题。专家介绍,明清瓷器收藏目前之所以这样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明清瓷器,稀缺价高受追捧。明清两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制瓷技术不断有创新和发展,颜色釉瓷的烧造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结束了元代以前以青、白单色釉为主的局面,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蓬勃兴起。同时,这一时期的瓷器器形丰富多样,纹饰不拘一格,极富艺术魅力。长期以来,明清瓷器是收藏家追求的目标、拍卖会上的宠儿。

其二,明清瓷器,自由买卖高增值。现有的明清瓷器大都是传世艺术品,在交流、交易中不触及法律底线,可自由买卖,有广泛的收藏基础。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的保值、增值性非常高,目前成为了人们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向。

贪念“捡漏”为收藏之大忌

晋宝堂专家提醒,如今随着明清瓷器收藏热的持续升温,收藏队伍的迅速壮大,明清瓷器在收藏市场上早已供不应求。明清瓷器收藏门槛越来越高,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眼力,没有相当的财力,盲目进行收藏风险很大。因为古玩行里没傻子,谁不想挣钱,“捡漏”的结局往往就是上当受骗。

搞好收藏贵在坚持学习

晋宝堂专家介绍,现在从事明清瓷器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初入此行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不但要看大量的相关书籍,还要处处留心,坚持到博物馆和市场上观察比较大量的真、假实物,尽量多接触圈内的朋友进行交流。这些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眼力和市场经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练成的。看得越多,就越是知道自己的藏品是否是真,是否够精,古玩就是个经验学,是需要时间去积累,是建立在见多识广之上的。WWW.tAOCI52.COM

找对老师惜听藏友箴言

在学习明清瓷器收藏鉴赏的过程中,选择某一个专项,并在行内找一位好老师至关重要。这位老师不但要眼力好,而且诚实,在行内口碑好,他不但教你鉴别藏品,还教你认识这个行业和市场。选择老师,最好找“一门精的”,而不是“路路通的”,千万不要去找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搞收藏,也是在做学问,不要怕上当,也不要怕被别人笑话,其中非常关键的还有一条,就是要能听得进专家或藏友对你的藏品所下的否定意见,认真反思,从中才能有所长进。在收藏圈,你想听到一句真话、中肯的话、否定的话,非常难得,一定要珍惜。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捡漏小窍门


捡漏小窍门

伴随收藏的火热,电视上也出现了很多和收藏有关的节目,平民百姓也对收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网络媒体和电视节目等渠道的观看,很多人都对“捡漏”这个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捡漏的幸运者。那么,怎样才能捡漏呢?有什么窍门吗?

一、看价格。

捡漏就是说买的时候价格很低,卖的时候价格翻倍。那么,什么样的价格才算是低呢?根据不同的物品,价格可能有所波动,但是总的原则是一万以下。如果是真正的好东西,别人不识货的话,价钱肯定是特别低的,几百或者最多几千。如果上万了,就不认定卖者不识货了,肯定存在着故意装作不识货的可能性。根据经验,真正的好东西要么价钱特别低,要么价钱特别高。如果价钱只是比正常价钱稍微低一点,真品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二、看地点。

对于一些陶瓷制品,在民间的收藏量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捡漏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尤其是一些陶瓷的盘子。那么,到农村就一定能捡漏吗?并不是。农村也是分地点的,现在的农村人们生活条件也不错,对收藏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一般意义上的农村捡漏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是偏僻的山村,没有经过旅游方面的开发,还是存在捡漏的可能性的。

总体来说,现在人们的收藏意识大幅度提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藏有价值连城的作品。因此捡漏的可能性变小,伪装捡漏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在遇到中意且价格合适的东西时,也要谨慎对待。

“五易”捡漏法


每个爱好收藏的人,不管你是初出茅庐,还是久经沙场,没有不想捡漏的,捡漏是收藏者孜孜以求的价值和乐趣所在。有的行家提醒,在资讯渠道高度发达的今天,捡漏的机会很小,就好像中彩票一样。有的专家又认为,只要还存在收藏交易市场,对广大收藏者来说,就一定存在着捡漏的机会。

捡漏首先需要精确的眼力和对市场行情的准确了解把握,真正的捡漏是一场交易双方的眼力、对市场的洞察力,甚至心理素质之间的较量。随着大众收藏意识的觉醒,“漏”是比以前少了,但是“漏”什么时候都会有,什么地点都会出现。笔者从收藏经历中体会到,通过易时、易地、易念、易途、易类的“五易”方法,可以增加捡漏的机会。

■易时捡漏

艺术品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同时候人们对艺术品价值的评价标准往往不同,对不同艺术品价值的认同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同的收藏者由于在学识、经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艺术品价值的评判也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某种艺术品,也许早买合算,晚买上当;反之,也许早买吃亏,晚买反倒沾了便宜。收藏投资者要善于打时间差,以最低的价格买到合适的物品。大凡买家,都懂得“养一养”、“捂一捂”的道理。好东西不怕“放一下”,不怕没买家和卖家。笔者在与南昌滕王阁古玩市场的商贩们交谈时,他们无不后悔,当初为了一点小利,将改革开放初期收到的官窑古瓷过早出手,感叹要是能够留几件到现在就好了。

一位藏友曾花1000余元买了一幅于非先生的画。于非是一位艺术造诣很深的画家,擅长工笔花鸟,曾经拜齐白石老人为师。后来于非的名声渐起,其作品也为藏家所关注,这位藏友将此画拿到拍卖会上参加拍卖,最终以近2万元成交,8年增值15倍。

香港颇有名望的华人实业家、慈善家,国际知名的古董表收藏家和鉴定师梅强先生,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始终坚持:“搞收藏不能贪图小利,即便短期内利润可观也不要轻易出手”。他通常收到一份藏品后,就把它锁进银行的保险箱,除非特殊需要,否则决不轻易动用。半个多世纪过去,他的保险箱变成了宝库,其中不乏稀世珍品。梅先生因其丰富的收藏和卓越的鉴赏能力被欧洲的古董表权威机构授予“古董表鉴定特权”,成为惟一一位被国际钟表权威机构授予古董表鉴定权的华人收藏家。他还在上海创办了一个“古董艺术钟表珍藏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易地捡漏

目前境内与境外、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北方与南方由于藏品存量的不同,生活指数、购买力和审美观的不同,藏品价格存在地区差,有的藏品在不同地区的“身价”甚至会有很大悬殊。

按一般常规,瓷器窑口产地瓷价格相对低些,比如景德镇的宋代影青普通碗盘(不是湖田窑),每件就百十元左右,而北方则数百元,品相稍好的可达千余元。又比如,现在江苏、浙江、江西一带藏家看好浅绛彩瓷,有人便到西北、东北等地淘货,拿到南方销售,扣除旅差费用,赢利仍十分可观。

最近,南昌滕王阁古玩市场的一些古玩商贩,纷纷出国寻宝,从东南亚等地购回一批品相精美的清代古瓷,生意十分跑火,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海归瓷热”,商贩们既游览了海外风光,还赚取了不少利润。

■易念捡漏

捡漏除了要具备扎实的鉴定基本功,还需要超前的、不同于常人的观念,能够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买入极具升值潜力的藏品。由于人们因时代、民俗、社会传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一些藏品可能一时难以认识其真正价值,所以导致不少有价值的藏品未被发掘或被轻视,此时购藏,正是捡漏的大好时机,也是使一些被忽视和遗漏的藏品重放异彩的大好机会,绝对是潜力巨大的“绩优股”。

以书画为例,这种捡漏体现在购入一些冷名头的作品,或是一些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冷名头是指历史上一些知名的画家,这些画家因为没有被市场包装炒作或者其他缘故,目前还不具备高价位,但远期的升值空间巨大。比如晏济元,这位当年与张大千齐名的著名画家,其画价一直偏低,且多出现在小拍上,直到近来某文化机构为筹划其画展等宣传活动时,社会才普遍认识到他作品的真正价值,其画价也随之骤升。

■易途捡漏

同样的一件藏品,在地摊、藏家、古玩店、文物商店和拍卖会出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不同的途径买进或卖出,如地摊买进、小拍卖出,小拍买进、大拍卖出等,均有漏可捡。

作为一名成熟的收藏投资者,目光不能局限于古玩地摊,还要有在文物商店、拍卖会“捡漏”的智慧和勇气。尤其是小拍,由于不少卖家和买家对艺术市场行情的不够了解,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不够敏锐,为眼力高的买家提供了一个捡漏的平台。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人买了幅郭沫若的书法作品,拿不定主意后便请教某专家,这位专家用郭沫若20世纪60年代的书法风格去分析这幅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鉴定结论是假的,这幅作品不久后便以无底价起拍出现在小拍拍场中,让真正懂行的人捡了个大漏。

■易类捡漏

各类藏品在市场上有冷有热,有高有低。如何正确把握其中之“度”,是投资收藏者必须了解的。

笔者的一位藏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对古玩市场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比较,发现古瓷收藏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的高位,而铜墨盒有收藏价值空间,于是将收藏的着眼点从古瓷转向铜墨盒。所费不多,先后收藏了100余件铜墨盒,其中不少是名品、精品。没过多久,以往不被人注意的铜墨盒不但价格飙升,而且日趋见少,精品更是几乎绝迹。

古瓷市场,前几年,明代、清代青花瓷行情看好,而浅绛彩瓷价位低,一位玩友将手中的明清青花瓷抛出,及时吸入了许多浅绛彩瓷,现在浅绛彩瓷价位上升,又追热点抛货,大赚一笔。这里需要的是有眼力和魄力,收的是一些不被常人看好而实际上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冷门——优秀的艺术品。

另外,要重视异型器物。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大凡收藏者和卖家都希望自己手头上拥有“人无我有”的东西。异型的艺术品,不仅工艺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具有特别的审美价值,不仅升值潜力大,想出手也容易些。独特精美的器物,历来都是收藏家追捧的,不仅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更是如此。

捡漏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乐事,让人能够得到一种意外的惊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乐趣。不少收藏大家仍然热衷逛地摊捡漏,许多收藏者也是通过意外捡漏而坚定了继续从事收藏的信心,甚至有些初涉藏海的爱好者对收藏乐此不疲就是从捡漏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捡漏是收藏价值的再创造,已成为收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瓷器收藏


演播室:

许多朋友都知道"china"这个英文单词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中国,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瓷器。

信息:太平洋2001年春季拍卖会,共征集了150件瓷器,其中官窑瓷器占40%。官窑青

花瓷器成交较为理想,其中明永乐青花一束莲花大盘与清乾隆官窑青花缠枝莲纹天球瓶分别以50万和60万成交。在这次拍卖会上最低的也买到8000元。

主持人:瓷器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品种是非常丰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到处都能看到瓷器用品,像茶杯、碗、花瓶等等。与我们前几天介绍的中华收藏网品相比,瓷器可是一项升值潜力较高的收藏品。那么我们普通人家里使用的瓷器那些有价值呢?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拍卖行的专业鉴定师胡润泽先生帮您鉴定一下。

故事一人家:

同期:这件东西是我家里传下来的,这一件东西,这两个就是我在市场上买的,尤其这件,我看到这个挺旧的,底下还有土。

这两件,以我的观点,这两件东西,应该是挺典型的赝品,应该是现代做的。像这个土,应该是现在很容易就能做到这点土型,给你一种出土的效果,但是应该是典型的赝品。我觉得这两件东西,没有什么收藏价值。这件东西,我认为老的,应该是乾隆至道光时期,大概离现在有150年了。大概就是几十块钱。

旧东西才值几十块钱?

是因为这种东西流传到今天的,当时是民窑日用器,所以流传到今天很多,很多件,所以值不了那么多钱,没有什么太高的收藏价值。

主持人:其实除了张女士家里有这样的疑问之外,还有很多人家都想找专家看看,在网上就有很多这样的求助信息。诶,今天我不妨请专家为我们的网上观众看看,您可要看好了,说不定专家鉴定的就是您家里的瓷器。

同期:这是江苏一位周先生家里收藏的瓷盘。

以我看这件瓷盘应该是现代新仿元代的制品,是一件仿制品。如果这件瓷盘,是一件旧物,是一件真正的元代的青花釉里红龙盘的话,这件瓷盘的市场价值,大概在八百到一千万人民币。

这是浙江的一个王先生收藏的瓷罐。

这件瓷罐从照片上看应为现代仿明永乐青花云龙大罐的仿制品。那么这件东西仿造的水平比较一般,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主持人:目前什么样的瓷器最有价值呢

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宋代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最高,但由于传世品、精品十分少,且经济价值高、鉴定难度大,故不宜投资。而明清瓷器据今仅有五百年的历史,文化极易被现代人接受与理解,因此明清瓷器已成为目前最具投资价值的品种。

解说:那么如何识别有价值的瓷器

根据近几年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情况来看。明清时期的官窑和民窑十分看好。官窑是指由国家拨款按宫廷的要求,由御窑厂烧制的专供皇宫贵族使用的瓷器。民窑是指民间烧制的,以盈利为目的普通百姓使用的瓷器。官窑制瓷质量要求极高,民窑则品种丰富且趣味性很强。从收藏角度来看,官窑比民窑的升值潜力大。而官窑中更具价值的品种包括:

(1)明清官窑瓷器中的特殊品

(2)官窑中的立件陈设品

(3)官窑青花瓷

如何区分官窑与民窑

专家同期:比如桌上摆的这两件瓷器,它们就是一件典型的官窑和一件民窑。这只碗是乾隆年间官窑烧造的一只为宫廷使用的米黄釉折腰碗。这只碗的主要特征就是这只碗的碗底,带有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的款识。这个款识是具有当时乾隆官窑款识的典型特征的一个款识。那么这一件瓷器是当年乾隆年间,老百姓家,在吃饭时候,使用盛粥的一只粥缸。

这只粥缸,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底部是没有任何款识的,这就是一个区分官窑与民窑最为基本,最为初级的特征。这是一个区分最为初级的特征。那么如果你想进一步的去了解,如何去区分官窑与民窑,那么还要需通过很多的亲见实物和书本上去学习,但是有一点可以告诉大家的就是民窑的瓷器上面是不会带有典型官窑特征的款识的。

主持人:实际上,不同时期的官窑民窑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就像我们今天的流行一样总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解说:但是最令收藏者头痛的是现在世面上有很多仿制的官窑和民窑的瓷器。其工艺在某些方面已经到达了足以以假乱真的程度。大家都知道古代治病有望闻问切,那么鉴定瓷器同样也应从五大方面入手,即区分胎、釉、纹饰、款识与支烧方法。

1.胎:不同时期的胎质是不同的,元代以后的基本特征是年代越久淘练的越粗糙。

2.釉:年代越早釉胎相连的就越紧密,而且釉越厚。

3.纹饰:文饰开始盛行于元代。年代越久文饰的风格就越显得粗旷而豪放。

4.款识:开始流行于明代早期。后来成为区分官窑与民窑的基本特征。

5.支烧方法:主要含概了许多工艺问题。是指从工艺上鉴定的方法。

以上五点鉴定方法需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与实践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而市场上的瓷器又真假难辨,稍不小心,很可能就买到仿制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赝品。

主持人:那么如何辨认瓷器的真伪呢?有句话说的好:不知真孰知假。换句话就是说,要抓住一切可以看到真东西的机会。比如:博物馆、拍卖会上都可以见到许多真的东西,再到市场上去实践一下。就会很快消化吸收了。

演播室:

国家关于文物收藏的限制。

文物分为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对于个人收藏爱好者来说,只可以投资收藏传世文物。出土文物应上缴国家有关部门。所以瓷器投资就必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链接:

普通百姓该如何投资瓷器?

对百姓而言,官窑瓷器的价位较高,而且传世精品较少。因此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收藏官窑残品,即官窑中意外受损了的精品。此外就是民窑瓷器了。

收藏瓷器有几种渠道?

收藏的主要渠道应以拍卖会为主,再有就是古玩市场、文物交流会、展销会等渠道。这些都是国家为大家提供的。

如何保存瓷器?

瓷器是艺术品中比较难保存的一个大项。尤其是完整的瓷器更应妥善保管。如轻拿轻放、给瓷器做个盒子、而且还包括拿瓷器的专业手法等。总之保存瓷器需要慎之又慎。

投资瓷器有何技巧?

收藏一件好的瓷器需要三方面的鉴定,即商家、藏家、专家。商家可以提供市场与投资方面的信息;藏家可提供关于这件瓷器的品位;专家可帮助鉴定真伪。这样收藏的瓷器是最稳妥的。

如何鉴别瓷器?

一个就是去请教专家。另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登陆相关的收藏网站。他们可以通过你给他们发送的瓷器的照片来帮你鉴定它的价值。

民国瓷器收藏


民国时期给我们留下的精彩瓷器,大多是彩绘瓷器。由于时人的提倡,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绘瓷高手。程次笠、鄢儒珍、程小笠、吴寿祺、周小松、汪东荣、汪晓棠、许尚礼、潘陶宇、吴龙发、何许人、汪大沧、张志汤、胡颜标、王步及“珠山八友”等都是有很高造诣的代表人物。人所共知的“洪宪瓷”就是鄢儒珍1915年承制,胎质纯白、画工精细,据说只生产了100件,是近百年陶瓷珍品。现在地摊所售“洪宪年制”、“洪宪御制”、“居仁堂制”款之瓷器,均为仿冒品,藏者须慎重识别。

所称“珠山八友”更是当时绘瓷的顶尖人物。他们各有所长,王琦善写意人物,邓碧珊工粉彩鱼藻,徐仲南精松竹,田鹤仙专梅,王大凡专粉彩人物,汪野亭尤工于青绿山水,程意亭善画山水花鸟,刘雨岑草虫尤为一绝。他们并非都是江西人,却云集景德镇,定时探讨瓷绘艺术,为民国时期绘瓷作出了很大贡献。

因为绘瓷相对的兴旺,也促进了绘瓷的理论研究,此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专门研究绘瓷的著作《绘瓷学》,由于作者吴仁敬也是绘瓷高手,谙熟绘瓷的各种技艺与程序,所以他的著作不仅具有学术成果,也被当时教育部门指定为职业教科书。此书对于今天我们搞民国绘瓷收藏,仍有极大的帮助。收藏民国绘瓷,首选就是绘瓷名家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代表着当时最高绘瓷艺术水准;次则收藏当时社会名流赠人之订制品,这些绘瓷制品反映出他们的品位、好恶与社交状况,可以证史;又次则收藏有明确纪年款的;虽非名家但彩绘精美的;虽无款字但器形完整,彩绘内容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有不同底款又有一定绘画水平的绘瓷。

另外还有一种瓷板画,它不是器皿,是纯粹为展示瓷绘的观赏品。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传统绘画,一是人像画。画人像画的大都熟悉西洋画法,通晓明暗关系,用光方法。留下来的作品,有一些是当时名人的画像,也弥足珍贵。传统画法的瓷板画,佳品也已很难得了,近年拍卖会上曾出现过,价格多在万元以上。

一般的民国绘瓷,现在价格多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还是可以被中华收藏网者接受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收藏民国绘瓷为时尚不算晚。在市场旧货摊上,民国绘瓷还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底款伪为“康熙年制”、“雍正年制”,甚至“大明宣德年制”等,虽明知其伪,但只要工艺彩绘好、器形完整,亦可以民国瓷收藏之。笔者认为,彩绘佳、有堂号款或人名款者都值得收藏,因为这些款章可直接标识出民国瓷的印记。还有一些公司商号款的瓷器,以大宗货为多,其佳者亦可收藏。

瓷器收藏知识


1.要入对门,路子要正。

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讲特别重要,一旦路子走错,可能终身都难纠正。我见过花费巨资错买了许多赝品,而至今执迷不悟者。初学者要从瓷片标本入手,不要开始就买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高起点”。

2.多看少动,戒除贪欲。

多看权威书籍、图册,多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多看实物,经常到博物馆去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但这只能是宏观的感悟。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不能上手,如同隔靴搔痒,很难掌握微观特征,故有它的局限性。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上手瓷片标本。在市场中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很多人认为自己学习了一定的理论、实践知识,就想到市场去捡漏,这样几乎百分之百“中招”。

3.研究揣摩,提高悟性。

搞收藏“悟性”很重要,“悟性”从何而来呢?靠研究、靠比较、靠分析、靠揣摩。对瓷片标本要反复研究、仔细琢磨,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你的悟性就能提高。

4.广交藏友,参加收藏组织。

初学者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4]

瓷器历来都是收藏界中的重要部分。针对那些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修养,有特定的文化收藏追求而热衷于古陶瓷收藏的收藏之友,笔者总结出古陶瓷收藏三个要诀:收藏启蒙入门阶段要诀:一不收新、可收旧;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要诀:二不收旧、可收老;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要诀:三不收老、可收古。

第一阶段,所谓“不收新、可收旧”,即是指,处在收藏启蒙入门阶段,除了当代特指文革(1966——1976)后的新瓷工艺品不收藏之外,所有旧的、包括老的、古的一律可收;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瓷的眼力,凡崭新出窑的瓷器一律不收。

第二阶段,所谓的“不收旧,可收老”,即是指处在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辨新器眼力已练就,接下来要练辨“旧器”的眼力。这里的“旧”,文物商店经营行业里特指新中国建国初期至“文革”(1949——1966年)的藏品,行话俗称“旧货”,因为1949年前的藏品就直接称民国货了。也就是说,处在第二阶段,除了新货、旧货不收外,可收“老(器)”,即民国、清朝、明朝的器物,而更“老"的“古器”,指的是元朝以前的器物。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器”、“旧器”的眼力,凡“新器”、“旧器”尽量不收。

第三阶段,所谓的“不收老、可收古”,即是指处在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辨“新器”识“旧器”的能力早已解决,鉴定明清民国瓷器也非常在行,接下来就要向元以前的高古瓷器进军,即向晋唐宋元的瓷器收藏进军。“可收古”,即主要收元以前的“古瓷器”,文博专业术语叫做“高古瓷器”,古玩业行话叫做“老窑瓷器”。唯有真正懂得收藏鉴赏研究晋唐宋元瓷器的收藏家,才有可能成为学问渊博、历史修养高深的古陶瓷收藏鉴赏研究大家。而很多企业家型的瓷器收藏家收藏到明清官窑瓷器就停滞不前了,这是因为他们还缺乏深厚的古陶瓷收藏的历史文化修养。

至于古陶瓷收藏鉴赏研究阶段的进一步延伸,继续向前推进,专题收藏鉴赏研究秦汉陶俑,春秋战国、商周原始青瓷,史前彩陶者,属于更有学术收藏境界者。

御世收藏:推荐国内优秀艺术家及作品,提供艺术品鉴赏、鉴定、交流、收藏等综合服务,我们秉承“投资创造价值,价值引领投资”的理念,与50万高端用户共同领略文玩艺术之美。

收藏欧洲瓷器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从16世纪起,欧洲航海业获得空前的发展,来自东方各国的珍贵文物,源源不断地运至欧洲各国,尤其是光润柔美的硬质瓷器,更为王公贵族所珍爱,致使瓷器的价值超过了黄金,瓷器已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掀起了竞相仿制中国瓷器的热潮。但是,制瓷技术相当复杂,要想成功绝非易事。然而终于被一位从未接触过制陶业的逃亡炼金术师发明了欧洲瓷器。他就是约翰·弗里德里西·伯特格尔(1682~1719)。伯特格尔于1709年3月烧制出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

接下来的五十年,欧洲的瓷器中心转移到德国Meissen地区,而这一时期生产的瓷器也成为了目前收藏家所寻觅的珍品,图1为十八世纪三十年代Meissen地区制作的茶壶,其在2000年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中以1540英镑成交,而图2则是当时Meissen地区茶壶中的精品,其制作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相比前面的一个茶壶,其在绘画工艺上更加讲究,因而其在2000年的拍卖中以14300英镑成交。

十八世纪中期,欧洲制瓷业的中心从Meissen转移到法国,当时法国的Sesvres瓷器厂是欧洲著名瓷器生产中心。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欧洲瓷器工业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了英国。英国的普利茅斯、切尔西等地因形成大规模的生产瓷器而闻名。当时的欧洲瓷器生产基地的变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是欧洲瓷器从软瓷向硬瓷发展的标志:从1709年以后,虽然欧洲已能仿制中国德化白釉瓷和孔雀釉瓷,但火度较低,仍属软瓷。而当时英国就是在十八世纪通过仿造中国的德化瓷而发展出硬瓷。

到了十九世纪的下半叶,当时英国的瓷器已经开始逐渐由生活用品转换到装饰用途,在1851年伦敦举行的瓷器展览会上,英国的瓷器已经开始出现了这种变化。而这一时期,欧洲其他各国的装饰瓷器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对于广大中国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欧洲瓷器似乎是一个陌生的收藏领域,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瓷器的影子,特别是德化瓷的影响,而在2000年11月17日至25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瓷器拍卖———“泰兴号”船载瓷器拍卖中就有大量明代的德化瓷珍品,全部的成交额达到了1100多万美元。右上图为明代德化瓷最著名瓷圣何朝宗大师的作品《观音渡海》。因此对于有实力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不妨花点时间收集一些早期的欧洲的瓷器,其回报一定不菲。

瓷器:投资收藏还是消费收藏?


古瓷与仿古新瓷,明清以来,一直都是艺术品收藏界里的宠儿。由于历史上中国是瓷器大国,所以,传统收藏文化色彩浓郁的国人,普遍都有一种爱瓷情结。包含古代一切个人可赏玩的文物艺术品的“古玩字画”这个概念里,瓷器是“古玩”这个大项里的龙首之项。

进入新世纪,中国明清官窑瓷器连年在世界上最著名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上创新高。一件清雍正五彩寿桃花卉花瓶拍卖价高达4000多万元,明成化斗彩、元青花梅瓶等行情均在千万元上下,清三代御窑瓷器拍卖价也在五六百万元。以上均是瓷器里的官窑极品。

至于比较普通的官窑瓷,或称三级官窑器,在2003年,清乾隆青花赏瓶行情在20万元上下,光绪青花赏瓶在五六万元上下。还有价格更低的官窑器,如清三代祭红盘行情在1万至3万之间,光绪青花五彩、粉彩小盘,行情也在1万元上下。

以上所述的明清瓷器行情,是硬价格,也可以比喻为“硬通货”,哪一位收藏家缺钱想割爱,随时可以在拍卖行拍卖掉,或转让给其他收藏家。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投资分析材料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新世纪,中国明清瓷器在国际上的拍卖价平均年增值22%左右,这远远超过国际上绩优的证券、基金投资。

也就是说,玩古瓷除了收藏外,还是一个非常保险的投资增值的渠道。再透彻地说,玩古瓷,既能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了历史,提高了鉴赏水准,修身养性;又能投资增值,增长了个人的财富,真可谓是文化、经济双丰收。这也就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收藏界重新繁荣升温之后,中国古瓷收藏热持续加热的根本原因。

现代瓷器的收藏


近年来,由于瓷器的价格一再走高,收藏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投资和收藏的人将目光转向了当代名人瓷。而一些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也将触角伸入了“名家画瓷”的跨界合作当中。

瓷器价格一路飙升

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瓷器越来越让他们“进退两难”:一方面,中国瓷器在各大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一件品相完好、流传有序的中国瓷器动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非一般藏家能望其项背。而流散在古玩、旧货市场上的瓷器,价格倒是很有“诱惑力”,但不是在行内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绝不敢轻易下手;另一方面,媒体又在不断揭露瓷器造假的种种伎俩。

不过,艺术并不仅存在于某一个板块,热爱陶瓷的人总能发掘新的领域——古瓷玩不起,我们可以从新的入手。当代名人瓷正是这样一个正在日益受到关注的热点。

所谓当代名人瓷,就是指民国时期一批著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和1959年获得国家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的艺术大师创作的精品,以及后来获得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职称的名人的名作。

在名人瓷备受关注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也不仅止于几万元的价位,一些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成交价不断出现,给名人瓷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就以1300万元成交。这是继其《三顾茅庐》系列之一于2005年卖出150万元之后,再次刷新了单件艺术陶瓷成交价纪录,被人称为“开创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千万元时代”的作品。

专家认为,当代名人瓷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是工艺精湛。因为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整个陶瓷业的发展。比如颜料、配釉等都趋向于标准化,同时,分工更趋细化,也使得工艺师可以集中精力搞创新。再加上烧成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陶瓷走向精品化。

投资收藏谨防代工

然而,当代名人瓷并不是投资收藏的完美“避风港”或“保险箱”,随着其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不好的现象也正在慢慢出现。最让投资者头痛的莫过于“赝品”和“代工”。

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能够从大师处订到工艺品当然是一件幸事,但是随着大师们受关注程度的提高,“千金难求一瓷”的情况也在日益显现,不少藏家手中有钱,但订不到心仪的作品。许多无良的商家也正是瞅准了这一空子,大量复制大师的作品,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混乱。“瓷都”景德镇就曾经集中销毁过冒充大师作品的所谓“名人瓷”。买到“赝品”固然让人窝心,但如果从大师处订来的也不是真品,而是“代工”的作品,恐怕就令人伤心了。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这种“代工”的现象还不多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给艺术陶瓷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需要从业人员尽快提高自律能力,否则会影响到市场的发展,打击收藏家的信心。

名家画瓷“钱”景如何

从大的范畴来讲,“名家画瓷”也应该归属到“名人瓷”这一大类当中。艺术家对于艺术天生就有一种狂热的追求。许多时候,他们完全是在灵感突发的情况下在瓷器艺术品上作画,成就其全新的价值。比如林风眠、谢稚柳、陆俨少等美术界泰斗,就曾在10寸瓷盘上绘就了“仕女图”、“泼墨山水”、“青花山水”等名作,堪称是瓷品中的奇葩。

“名家画瓷”并不局限于书画界的名人与陶瓷大师联手合作,许多其他领域的名人对此亦有所涉足。一些影视名人也曾尝试着在陶瓷上留下自己的“笔墨”。

这种跨界合作,在近年来的拍卖场上还是得到了不少藏家的追捧。比如范曾 “老子演义青花画缸”拍出了134.41万元、江宏伟”留得残荷听雨声釉上彩瓷瓶”拍出了13.4万元、徐乐乐“陆羽品茶图青花笔筒”拍出了10.9万元等。

但是也必须认清一点,那就是搞绘画的人画得很有名,画陶瓷却不一定会很成功。因为从材料工艺方面来看,陶瓷绘画和纸面绘画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美术家、画家在陶瓷领域还有学习的过程,并非所有名人画家来画陶瓷都能创作出艺术精品。

更多关于瓷器书画玉器交流请加VX:lg875217263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收藏切忌贪念“捡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收藏切忌贪念“捡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