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中瓷窑炉研究所设立“中瓷奖学金”

中瓷窑炉研究所设立“中瓷奖学金”

瓷砖墙面 瓷器中仿古气泡鉴别 全瓷瓷砖

2021-05-14

瓷砖墙面。

2月25—26日,中华窑炉总公司、中瓷窑炉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志坚先生携同总工库志兵、黄亮、余春生先生一行来到学院热工系,系领导冯青、艾玉庭、汪和平和中国陶瓷协会硅酸盐分会秘书长、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吴大选,院原教务处长胡国林热情地接待了客人。

热工系主任冯青教授首先代表热工系对丁志坚先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热工系和中瓷窑炉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中瓷窑炉研究所”的合作事宜充分交流和深层次地洽谈,对“中瓷窑炉研究所”的机构设置、挂牌仪式、科研任务、经费投入等问题开展了实际性的工作,在协议的草签等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

中瓷窑炉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志坚先生继04年在热工系设立“中瓷奖学金”之后,从05年开始与我热工系争取更大方面的合作,并对“中瓷窑炉研究所”进行多方面的策划,到今天已初见成效。!相信“中瓷窑炉研究所”的挂牌设立也将进一步加大学院热工系师生科研力度、化科研成果为生产力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中冠陶瓷窑炉节能项目获国家补助550万元


10月30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经过积极争取,该市中冠陶瓷有限公司窑炉节能改造项目获国家财政奖励。国家发改委以发改环资[2009]2483号文件下达资金计划,获补助资金550万元,这是目前该市获得的国家和省节能财政补助资金额最高的一个项目。

鄂州中冠陶瓷有限公司是该市重点高能耗企业,去年11月份以来,该公司为推动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了窑炉节能改造,通过改造窑炉结构,采用电脑控制脉冲燃烧工艺,提高了燃烧效率,变“二次烧成”为“一次烧成”,并将淘汰下来的素烧窑改造为干燥窑,利用烧成窑余热烘干坯料,同时对电机系统实施无功补偿和变频技术改造。该项目实施后,年可节约标煤22108吨。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将对该市高能耗企业集中的建材行业发挥良好的节能示范作用,对于推动该市“两型社会”建设、确保该市“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陶瓷窑炉余热回收


生产陶瓷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烧成,烧成是在窑炉中进行的。陶瓷生产的窑炉有连续式的(隧道窑)也有间隙式的(倒焰窑),不管是隧道窑还是倒焰窑,其热效率都比较低。效率低的原因除了燃烧损失、散热损失等原因外,重要的一点是排烟损失。烧成隧道窑废气带走的热量损失约占总热量的20%~40%,而倒焰窑废气带走的热量约占燃料消耗量的30%~50%。因之回收窑尾废气的热量加以利用是提高窑炉效率的关键。

陶瓷蓄热体

国内隧道窑排烟温度一般在200~300℃,也有高达400℃,个别倒焰窑的排烟温度可高达560℃。一方面窑炉排烟带走大量余热,另一方面为了干燥坯件,一些工厂又另外建造窑炉或锅炉产生热风和蒸汽以满足烘干坯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开发和推广,热管技术已在陶瓷烟气余热回收中得到应用。

一、隧道窑烟道气余热利用隧道窑余热回收主要用以加热空气作为烘干坯件的热源,也可作为助燃空气以提高窑炉本身的热效率,两者的选择可依据各工厂具体情况而定。

二、电瓷厂隧道窑冷却带余热利用将电瓷厂隧道窑冷却带400℃~450℃的废气抽出通过热管换热器换热,烟气温度降至300℃,再返回窑炉中烧成带作为气氛膜风使用。被加热的新鲜空气送入烘房,干燥电瓷器坯件。

三、倒焰窑烟道气余热利用某厂倒焰窑排烟温度为564℃,实测该窑炉热效率仅为23%,由于坯件入窑前需要预热烘干,因之需再建一个烘干窑,以煤作为燃料,燃烧的烟气作为烘干热源。根据计算,如将560℃烟气降到160℃排空,将新鲜空气加热到60~120℃,其热量足够烘干坯件所用。

钧瓷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钧瓷作为河南一张厚重的文化名片,在中国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今,学术界、收藏界以及很多钧瓷艺人都对研究钧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钧瓷热刚刚起步,钧瓷研究方兴未艾,这对推动钧瓷艺术以及钧瓷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结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状况,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概念性问题急需探讨与解决,甚至说需要正本清源、矫枉过正。

一、 所谓“型为本”、“釉为魂”的提法对不对?

“型为本”、“釉为魂”是当前钧瓷行业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但这种提法是否科学呢?我个人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起码也是不准确的。

何谓“本”?“本”即“根本”、“本源”,每一个事物都有每一个事物之本,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本”。由此而论,如果我们把钧瓷的“型”定性为钧瓷之本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区分钧瓷与其他瓷种。因为同样的“型”,钧窑可以烧,汝窑也可以烧,青花、粉彩亦可以烧。可见,型为共性,共性的东西是没有区别的。

而钧瓷与其他瓷种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釉”。从一定意义上讲,“釉”为个性,“釉”是区分不同瓷种的关键所在。比如我们见到青花釉,一定会说它是“青花”;我们见到粉彩釉,一定会说它是“粉彩”。同理,我们见到钧瓷釉,也一定会说它是钧瓷。由此我们可以推论,“釉”是不同瓷种之本。

那么,何为“钧瓷之魂”呢?我认为钧瓷是以窑变为特征的,所以只有“窑变”才能称得上是“钧瓷之魂”。钧釉虽然为窑变之釉。但真正变得好的、变得奇的、变得美的有多少呢?不然,为什么一件窑变好的钧瓷,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而难以忘怀呢?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钧瓷二厂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寒鸦归林”的效果;晋佩章大师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富士霞光”的效果;周有老艺人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富士春雪”的效果;张麦圈先生所烧的一个象耳活环瓶,形成了“蜘蛛张网”的效果;刘建军先生所烧制的一个棒槌瓶,形成了“四大美女”的效果等,不一而举。这些钧瓷之所以能为人们所追捧,就在于这些钧瓷彰显出了窑变的魅力。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窑变是“钧瓷之魂”。尽管这种窑变是“釉”的结果,但釉绝不能说成是“钧瓷之魂”。正如前面所讲,虽然同施钧釉,但不同的气氛、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季节会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如果一定要对钧瓷窑变下一定义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讲:钧瓷窑变是不为人们所掌控的火的艺术,是人釉合一、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窑变是钧瓷审美的最高境界——即“钧瓷之魂”。

如果以上推论成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把所谓的钧瓷“型为本”、“釉为魂”纠正为“釉为本”、“变为魂”呢?

二、“炉钧”与“卢钧”的概念之谜。

“炉钧”与“卢钧”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也是至今未被人们破解的两个谜团。

“炉钧”最早的提法出现在清乾隆时期的《南窑笔记》中。书中记载:“炉钧一种,火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有人对此解释为: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但何为“炉型窑”?至今没人能解释通。

据记载,炉钧釉瓷器是清雍正时期在景德镇创烧的。它由高粱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窑变效果,但釉层不透明,开细小片纹,器足涂釉,内底一般有款。同时期景德镇还烧有仿钧窑变釉,这种瓷器内壁釉面为柔润的洁白色,其外壁多以红为底,有浅蓝色细纹,红、蓝掩映,釉汁有呈旋涡状、有呈花朵状,开片自然,偶有流釉现象。

从严格意义上讲,景德镇所烧的“炉钧”或“仿钧窑变釉”风格和品相与宋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宋钧以蓝色乳浊釉和铜红窑变釉组成的钧红釉而闻名于世。它以幻化莫测的窑变工艺,展现了钧瓷五彩斑斓的绝妙釉色和独特新奇的开片纹理特征,开了复合颜色釉的先河。可以说,宋钧那种厚重典雅的风格和“宝光内蕴”的品质对后世影响极大,并成为后世竞相仿烧的一个重要瓷种。

至于说“卢钧”,“卢”是姓氏,“卢钧”即卢氏家族所烧的钧窑器。据记载,清道光时期,神垕镇窑工卢振太、卢振中以及卢振太之子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兄弟三人,在钧瓷烧制方面造诣极深。据说他们当年烧的钧瓷送到开封和上海等地都当宋钧卖,价格极高。后来,当人们得知这些钧瓷是卢家所烧后,一些古玩商们便在店门口挂出了“谨防卢瓷”的牌子。这大概就是后来“卢钧”之名的由来。

至今,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仍将卢家所烧的钧瓷当做宋钧收藏。可见,钧瓷界所说的“唯卢钧可与宋钧相媲美”之说还是很有根据的。

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卢氏家族在道光时期一出道,就能烧出与宋钧相媲美的钧瓷吗?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从唐花釉到北宋晚期的钧窑烧成,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据此,如果我们大胆推断的话,至少卢家在清初就开始以宋钧为蓝本复烧钧瓷,直到道光时期,他们的技术才日臻成熟。只是这一段历史史书缺乏记载而已。

如是,这就为我们判断清代江西景德镇“炉钧”之名的由来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一,卢家所烧的钧窑是小窑,也就是一窑只能烧一件的风箱式小窑炉。景德镇要仿烧钧窑,肯定要借鉴神垕当时的烧造工艺,而神垕卢家的技术又最高,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就必然会有“小窑炉卢家钧窑”这样的概念。因“卢”为姓氏,不可能作为他们定名的依据。所以,他们就有可能取“小窑炉”的“炉”作为他们所仿烧钧瓷的定名,于是景德镇就有了“炉钧”之说。

其二,因景德镇是清廷御窑的所在地,又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以即便仿烧钧瓷,也不能像江西宜兴那样起“宜钧”,像广东那样起“广钧”之名。这也是他们选“炉钧”为名的理由。

以上两种虽为推测,但也不无道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景德镇的所谓“炉钧”之名如按《南窑笔记》的讲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何为“火炉中所烧”,请问,什么瓷器不是在火炉中所烧的呢?那为什么“青花”和“粉彩”不叫“炉青花”和“炉粉彩”呢?

据此,如果一定要确切并合理地定名的话,不妨称其为“清代御窑仿钧”或“清代御窑钧器”。这样,既不失其官窑的地位,也不会影响后人对钧窑的种种猜测,何乐而不为?至于说神垕卢家所烧的钧窑,虽然它们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仍然属钧瓷的范畴,所以它们只能叫钧瓷,而不应叫“卢钧”。

当然,“卢钧”的称谓之所以能够保持至今,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公认,但更多的是人们对卢家在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复烧钧瓷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烧制工艺和钧釉配方的尊重。的确,“卢钧”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确实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珍惜。

无款瓷中也有珍品


景德镇自明代洪武二年设立御窑厂以后,绵延500余年窑火不熄,所产官窑瓷器精品浩如烟海。明永乐帝朱棣开官窑书写当朝纪年款之先河,随后明清两朝历代官窑器署纪年款遂成惯制,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统终止。

本文关注的是另一种情况,即不署纪年款的瓷器珍品,这类瓷器通常不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年至1464年)的近30年,除了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大明天顺年制”款的青花小碗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这三朝官款的任何器物。据《明实录·英宗实录》记载,御窑厂在明代正统初年就被严令停烧,直到天顺丁丑,才见青花瓷有“委中官烧造”的记载,因而这三朝被陶瓷史学界称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其实,“空白期”并非真正一片空白,虽然官窑被迫停烧,原来一批制作官窑器的能工巧匠为了生计不会就此歇业,有的转业民窑,使民窑的工艺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具有官窑质量的民窑产品。这些产品也为当今瓷界、藏界所珍视,只是识别它们需要相当的眼力。

清代也有这种情况,《浮梁县志》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康熙时期的民窑器一般都不书年款。

康、雍、乾盛世三朝的官窑器也有不书年款的,有些甚至是皇帝指定不书款,如清宫造办处3349号档案记载: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持来黄地暗龙茶园一件,传旨照此样交年希尧将填白釉烧些来,底下不必落款。”这类由皇帝钦定,御窑厂烧造但并不落款的产品,瓷界称其为“无款官窑器”。

另外还有仿前朝瓷器而书当朝年款,以及民窑中“官古户”等高级制品书堂名、轩名款的精良产品,其中不乏可与官窑器相媲美者。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下令将景德镇御窑场改设为陶务监督公署,委派郭葆昌为陶务公署监督,当时生产的书有“居仁堂制”款的瓷器,虽然不是官窑纪年款,但其出自官窑,也有相当的艺术水平。

瓷中神话元青花


青花瓷器初见于唐,成熟于元,元青花被称为“瓷中神话”,是现今不可多见的珍贵收藏品 。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下瓷中神话元青花。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青花之常识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官窑器和民窑器仅能从纹饰上加以区分。原因是自元代延祐元年开始明确“双角五爪龙纹”及“麒麟、鸾凤、白兔、灵芝”等,臣、庶不得使用。因此凡有禁用纹饰的青花器也是民窑受命而生产的官窑器,但不画这些纹饰的元青花瓷中也必有相当一部分是官窑器。而元青花中的三爪、四爪龙纹及制作较粗的器物上基本为臣、庶所用的民窑产品。

元青花之纹饰

元代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

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构图方法大致可分为饱满和疏朗两类。饱满类型的装饰,无论圆、琢器,全器被青花纹饰所覆盖,有的器身布满青花纹饰达8层之多,以此突出表现元青花的壮美之感。元青花饱满型装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通体以卷枝纹或海水纹为地,突出白色的花纹或在地纹上作菱形曲线开光,开光内绘一主题纹饰。这种饱满设计方法多在八棱器上体现,看似繁缛,实则安排有序,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疏朗形式的装饰,讲究无论是圆、琢器的青花纹饰都由单独纹样构成,装饰画面疏朗,活泼自然。如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的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全瓶绘一条龙盘绕器身,画面简洁,给人以龙在无垠空间中自由飞腾之感,视觉效果极好。另一种疏朗纹饰是写实或写意的瓷画,画面较开阔。再有一些民间供器及殉葬品的青花纹饰就更为疏简豪放,用线条快速描绘图案,可谓一气呵成,别具一格。

瓷器中的白眉,瓷器中的白瓷


德化窑在今福建省德化县境内,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民间瓷窑。以烧制一种低铝高硅的白釉瓷器而驰名于世界,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德化白瓷创烧于宋朝晚期,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达到了高峰。

《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德化窑烧造精品白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佛像雕塑。德化窑瓷器造型丰富,常见有炉、觚、尊、洗等仿古式样及各种人物雕塑,兼烧少量的日用瓷器如盘、碗、碟、杯等。

德化白瓷开始于隋代,逐渐发展于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大量生产。景德镇的白瓷多白中泛青,而德化白瓷产品风格独特,不仅质地纯净坚硬,且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胎釉浑然一体,在光照之下,釉中呈现粉红色,故有“象牙白”之称。置于冰点以下,也不会变色、变形和损破釉面。

景德镇作为外销瓷器曾大量出口,远销日本、印度、伊朗乃至于埃及。尤其在欧洲备受人们的欢迎,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鹅绒白”,在日本人们称赞它是“瓷器中的白眉”即瓷器中的极品,足见其精美程度。

瓷中皇后珐琅彩


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懋业银行大掌柜、著名古瓷收藏家沈吉甫,收藏30余年,珍藏了1,000余件名贵陶瓷,然而,他却因没有一件“古月轩”珐琅瓷而深感遗憾。1932年,因奸商做局,沈吉甫买了一件民国时期高仿的“乾隆官窑珐琅彩蒜头瓶”,在得知上当后,他一怒之下将赝品摔得粉碎,这便是后来古玩界熟知的“八万元听一响”。珐琅瓷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古今收藏家痴迷不已,让市场为之疯狂?本文通过香港苏富比2013年春拍的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盌这件作品,解密神秘的珐琅瓷,分析其市场行情及走向。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在清代政治、经济最为强盛的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远渡重洋,在中国落地生根并走向繁荣,成为叹为观止,今人仍旧不可企及的御窑瓷器精品。

回调中的明清官窑瓷器

在今年苏富比春拍中,最受关注的当属香港著名收藏家张永珍所藏的“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盌”。这件直径仅为11厘米的小碗,碗口外撇,盌壁内收,胎质洁白,釉料纯净,在胭脂色地上,以艳丽的色彩绘制了莲塘景致,蓝倚青绿,粉伴黄白,画中莲叶或蜷展,或枯残;荷花或含苞,或绽放,婀娜多姿,意雅趣真。底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蓝料楷书款,外罩双方框,字体工隽挺拔,圈足边沿修理规整。专家考证,该件莲花图盌当属宫外御窑厂拉坯修胎,宫中御作坊绘图敷色,先后两次入窑烧制而成,成为景德镇官窑与紫禁城造办处亲密合作的见证。

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在拍前曾介绍,这只盌所绘莲塘景致的图样是独一无二的,未见类似的盌器著录于册,该件瓷器也印证了康熙御制瓷器“每品皆属独一无二之作”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盌成为苏富比春拍中国瓷器及古代工艺品版块主推的重器,也是此次春拍预估价最高的作品——预估成交价达7,000万港元。

4月8日,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盌专场拍卖在众人期待下举槌,然而,实际竞拍情况并未如事前预估的那么乐观。该件作品以4,000万港元起拍,在经过情绪并不高昂的竞价之后,最终以6,500万港元落槌,低于此前的预计成交价。对此结果,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价格远未达到之前期待的价格,甚至未达到应有的市场价格,有人还称其为“挥泪咬牙大甩卖”。也有藏家认为,这一价格表明当前的市场对明清官窑瓷器的承受力仍显疲弱,“瓷器的买家算是捡了大便宜”。

尽管如此,该件莲花盌在市场上的升值神话仍旧让人叹为观止。这件原本为伦敦艺术商 Bluett and Sons拥有的瓷器,在1983年香港苏富比10周年拍卖专场上,首次出现在香港市场,在当时以52.8万港元成交,为香港大藏家张宗宪收入囊中。此后,在1987年的“天民楼藏瓷”、1993年的“‘云海阁’重要中国瓷器——张宗宪珍藏展”中均有出现。1999年,该件作品再次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拍场上,以1,212万港元成交,辗转至张宗宪妹妹张永珍手上。历时40年,该件瓷器几经转手,已从最初的52.8万港元上涨至今日的7,400万港元,涨幅高达140余倍。

拍卖之后,本件瓷器的竞得者——香港古董商、“永宝斋”创办人翟建民与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部门主管仇国仕手捧这件作品,同台亮相,展示这件历经名家递藏的御用瓷器。翟建民也对外表示:早在1983年,这件瓷器第一次出现在香港拍卖市场时,他就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50万港元对当时的他而言,并非小数目;1999年,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盌第二次出现在市场上,翟建民参与竞拍,出价到800万港元后放弃,再次与这件瓷器擦肩而过。14年后,当得知苏富比将从香港藏家张永珍手上征得这件作品,并于春拍上拍时,他最终抓住了这次机会,竞得作品。在拍卖之前,翟健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作品的最终成交价可能会在1.1-1.2亿港元左右。在市场仍旧处于回调的行情下,翟建民以远远低于之前预估价的7,400万港元竞得这件瓷器,终于圆了他积在心中30年拥有这件瓷器的心愿。

拍卖结束后,资深中国古代艺术品投资鉴赏顾问梁晓新对这一结果评价道:这件康熙珐琅彩小碗属于顶级的清官窑瓷器,若按照2010年或2011年的市场行情而言,成交价应该是在1亿港元以上,但实际仅仅勉强以6,500万港元落槌,说明高端拍卖市场目前的承接力相当有限。“以康雍乾三朝烧制的珐琅瓷来说,它们所代表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实是无法真正用钱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没有可比性,没有上限。”

北京永乐拍卖瓷器及中国工艺品负责人戴岱则认为莲花盌成交价格合理。“虽然是珐琅彩,但没有御题诗,也不是清宫档案可查宫廷如意馆知名画家所绘,属于珐琅彩系列中普通品类”,相比而言,目前成交价是合理的,这一成交结果也显示了瓷器市场现状理性、成熟。

彩瓷中的皇后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或发蓝,属于一种玻化物质。珐琅可运用在不同材质的胎体上,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称为画珐琅,即在已烧好的素胎上涂彩料作底,加绘纹饰,再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一般称为瓷胎画珐琅或珐琅彩瓷,简称珐琅彩或珐琅瓷,后人也俗称“古月轩”。画珐琅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盛行于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里摩居因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见长,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16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往来加速,尤其是康熙朝平定台湾,禁海开放后,西洋制品开始涌入清朝,画珐琅也由广州等沿海港口传入中国,在当时被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宫聘请法国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指导烧造画珐琅器,之后,郎世宁、王致诚等西洋传教士也间接参与到珐琅瓷的制作中。在中外工艺师的共同努力下,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经过多次试验,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同时,造办处珐琅作还尝试将画珐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上,在经过不断尝试之后,终于产生了瓷胎画珐琅,即流传至今的珐琅彩,并生产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宫廷韵味的珐琅彩,在样式、图案上摆脱西洋风格影响,发展出具有中国风格的珐琅彩瓷。

珐琅瓷的兴盛,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个人喜好密不可分。在皇帝的关照下,珐琅彩深得其他种类瓷器难以企及的待遇。珐琅瓷在雍正朝日臻成熟,乾隆期达到顶峰,成为皇家独享的珍玩,被后世誉为“官窑中的官窑,绝版的宫廷艺术品”,因其鲜艳的色彩,也被誉为“彩瓷中的皇后”。《陶雅》就讲到:“雍正窑极精之脱胎瓷画有四绝焉:质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薄如蛋壳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二绝也;以极之显微镜规之花有露珠,鲜艳纤细蝶有茸毛茎茎竖起之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

据统计,原清宫收藏的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共计400件,每一件或两三件盛一木匣,匣内糊囊,匣盖上刻填色品名,标明“瓷胎画珐琅”。史书有载:“宫中瓷胎画珐琅,自乾隆三年九月始,陆续配制楠木匣,匣内糊囊,珍藏在乾清宫”,可见乾隆帝对瓷胎画珐琅的宝爱之极。

然而,由于珐琅瓷制作成本高、烧制难度大,珐琅彩生产需要强大的经济能力作为后盾。加之皇室独揽珐琅彩的烧制工艺和使用权,技法和制作工艺很难流传到民间。因此,随着清朝的衰落,珐琅彩的制作工艺也逐渐失传,盛极一时的宫廷珐琅彩制作方法走向消亡。

从清宫流传下来的珐琅瓷,在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过程中,300多件被运往台湾,后来入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另外40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零散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的珐琅彩则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掠走的。

珐琅彩现,必见天价

20世纪80年代,珐琅彩瓷拍卖市场由西方转到东方,进入香港市场。1985年5月21日,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拍场上,估价为70-100万港元,最终以110万港元被张宗宪竞得。珐琅彩瓷首次迈过百万港元大关,拉开了珐琅彩瓷高价成交的序幕,也为此后珐琅彩瓷屡创天价奠定了市场基础。

进入1990年代,珐琅彩瓷出现在市场上的数量仍旧有限,但其成交单价却急速上升,出现多件千万港元以上的作品。1997年,一件清乾隆黄地开光珐琅彩山水纹碗在香港苏富比以2,100万港元成交。1999年,一件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在香港佳士得以1,784万港元成交,香港藏家庄绍绥将其收入囊中。

在此之后,珐琅瓷延续千万元的升级跳,屡屡创下天价。2002年,一件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过枝梅竹纹盘以3,252.4万港元成交;2003年10月26日,一件清乾隆御制“古月轩”珐琅彩内佛手果子外花石纹题诗盌在香港苏富比又以2,918.2万港元成交。

2005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场上,翟健民受托以1.15亿港元竞拍下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而这件珐琅彩瓷在197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成交价仅为1.6万英镑,30年后,其价格涨幅高达300多倍。

珐琅瓷的天价神话诞生在其后一年。2006年11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场上,张宗宪收藏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出现在市场上,据其上次购入时间相差21年。最终,该件瓷器以1.51亿港元的高价成交,比最高估价高出7,000多万港元,创下当时珐琅彩拍卖的世界纪录。相比1985年香港苏富比110万港元的成交价而言,价格翻了130余倍。

2007年,在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出现一件原清宫内务旧藏的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该件作品最终以8,400万元成交,成为迄今为止内地市场上成高价最高的清代珐琅瓷。此外,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华辰等拍卖公司都有出现精品珐琅瓷。

2010、2011年也成为珐琅彩瓷随中国艺术品市场高涨再次踏步上前的时机。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出现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以大幅超过估价的1.4亿港元成交,再谱珐琅瓷的亿元神话。

2011年4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拍卖会上,预估价为1.8亿港元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成为专场焦点,若能顺利成交,将刷新清宫廷官窑的世界拍卖纪录。然而,备受关注的这件瓷器却流拍,但随后买家就通过私下洽购的方式,以两亿港元将这件瓷器买下。而在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玫茵堂”主人是以992万港元将其购得,相隔14年,增值约20倍,由此可见珐琅彩瓷巨大的增值空间。

在其之后,香港佳士得也有一件清乾隆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上拍,作品估价1,000-1,500万港元,最终成交价高达6,002万港元。与此同时,小件珐琅瓷也取得不俗成绩,2011年11月23日,香港邦瀚斯举行的“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珍藏”专场2取得巨大成功。在这次拍卖上,景德镇官窑制,黑书“乾隆年制”篆款的“瓷胎画珐琅葫芦形鼻烟壶”估价200万港元,最终拍卖价超过估价的4倍多,以838.4万港元成交,创造了瓷胎画珐琅鼻烟壶的世界纪录。

2012年11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秋拍上,3件乾隆时期的珍罕珐琅瓷不负众望,成交总额超过1亿港元。这3件珐琅瓷珍品均出自美国著名收藏家英斯利·贝莱尔。其中包括一对唐英监制的乾隆早期彩绘摇铃尊,分别以3,426万港元和3,538万港元被著名英国古董商Littleton&Hennessy收入囊中。而另一件仅高6厘米的乾隆料胎画珐琅四老图小笔筒,也以4,882万港元的高价成交。

近年来,清宫珐琅彩器物在拍卖场上的价格一路攀升,令人侧目。粗略统计,目前公开的25件亿元中国艺术品中,珐琅彩器就占据了5件之多。难怪有人推论“收藏一件确切无误的雍乾珐琅彩瓷器,等于在玩一场胜算十足的游戏”。

未来市场主流

作为清代宫廷艺术品中工艺繁复、烧制精美、传世稀少、艺术成就最高的御制瓷器品种之一,珐琅彩瓷在康雍乾三朝皇帝督促下,汇集当时最优秀的画师和匠师烧造而成,烧成的数量非常少,绝大部分又珍藏在两大故宫中,能在市场和私人手中流通的“开门”珐琅彩瓷非常珍贵稀少,也是全球各地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珍品。民国初年,景德镇曾仿制一批珐琅彩瓷,虽技艺高超、几可乱真,但仿品是用粉彩与料彩混合,并非真正的珐琅彩瓷。难怪有藏家表示,康雍乾三朝烧制的珐琅瓷所代表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其价值没有可比性,没有上限。

从目前成交结果来看,珐琅瓷高价拍品基本都出现在香港,国际化的香港拍卖市场,明清官窑瓷器已成为主角,这也是苏富比和佳士得40年精心培养出来的市场,拥有一大批国际化的忠诚客户。业内人士均认为,明清官窑瓷器,尤其如珐琅瓷这样的顶级官窑瓷器,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仍会成为香港市场的主流。

正如翟健民所言,正是由于珐琅彩瓷的稀缺度,珐琅瓷成为目前陶瓷价格巅峰的器物,明天、后天它永远都会稳坐在中国陶瓷价格的巅峰上。“依据艺术品市场的经济规律来判断,珐琅彩瓷的市场前景一片光彩,不论其他瓷器品种行情如何,珐琅彩瓷今后依然会受到藏家的追捧,市场仍会非常稳定。”

“乱世中瑰宝”—民国瓷


民国时期虽然国家未统一战争频繁,但当时的文化艺术却发展的不错。民国瓷器作为乱世瑰宝有着别样的艺术性和美感,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民国瓷是按照年代来划分的一类瓷器。民国初年,仿古瓷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无论在胎质、釉色以及绘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景德镇陶瓷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国瓷继承了清代末年以来仿古瓷的工艺成就,仿古陈设瓷的生产和销售非常活跃。

收藏民国瓷主要收藏细瓷。细瓷是供上层人士使用的日用瓷和瓶尊之类的陈设瓷,工艺水平很高,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民国瓷有几个收藏重点:一是洪宪瓷,二是彩画仿古瓷,三是珠山八友的瓷板画。瓷板画最好是四块以上的套屏;插屏、挂屏上用于观赏的瓷板,其价值远强于一般日常家具上的瓷板;四是民国瓷塑作品。

选择民国细工粉彩应注重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的艺术地位和作品艺术价值,另一个是瓷器的完整精美程度。比如以瓶为主的各类陈设器、壶与各类文房用具,很多名家都画过壶,有的极为精美,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目前,青花瓷、粉彩瓷,凡画工简单、无底款、器形又小者价位在百元左右。如果青花发色好,或粉彩鲜亮,而画工精细者,虽无底款也值几千元。如果画工好、釉色好、又有底款,无论是青花还是粉彩价位都应在万元。至于那些仿清三代官窑品和“珠山八友”的精品价值就更高了。

关于民国瓷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民国统治时期虽然短暂但其间的文化艺术发展不可否定。民国瓷器也是中国瓷器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不可轻视和否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瓷窑炉研究所设立“中瓷奖学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瓷窑炉研究所设立“中瓷奖学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