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艺术瓷砖 > 导航 >

泥、火与人的艺术结晶

泥、火与人的艺术结晶

艺术瓷砖 大球泥瓷器的鉴别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2020-02-12

艺术瓷砖。

毫无生气的泥土,通过制陶人的设计制造和火的洗礼,就能成为一款款千姿百态的陶器……在藏陶制作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泥、火与人的智慧的交融呢?为此,记者简要梳理了以下藏陶制作的程序。

第一步:选土。“好土造好陶”,西藏不同地区出产的土壤成分各有差异,对陶器的质地和颜色都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藏陶用的红土和白土都是属于含沙黏土,黏性好,但却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两者相结合才能制出正宗的、不易裂开的藏陶。

第二步:和泥。制陶人要像揉面团一样,把泥和得松软。根据陶器的不同用途,如花盆、青稞酒壶、杯子等不用于加热的陶器,和泥时不必掺入别的原料;而炊具之类的用于加热的陶器,和泥时还要掺进一定数量的木炭、云母、石英等,以防止其受热时裂开。

第三步:制坯。制陶人将和好的泥放在轮盘上,以盘筑法手捏拍打,或者用陶制器具为内模,轮制拍打成型;再脱模镶底,粘接圈足;最后再以软皮布条湿水抹光。

第四步:上釉。如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使用单一颜色的陶器,因而便有了上釉这一道工序。藏陶所使用的彩釉主要为矿物质原料,与绘制唐卡的原料相类似。制陶人将釉涂在陶器的表面,烧制完成后陶器有玻璃光泽,可以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第五步:烧制。过去西藏缺少煤炭、木柴等燃料,人们只能用牛粪和柴草烧制陶器,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破坏。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修建了专门的窑洞烧制陶器,也更容易掌握烧制时的准确温度,制作出更多的藏陶精品。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国红瓷器: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荨玉壶春瓶

陶瓷史:中华民族史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陶瓷,璀璨夺目,精彩纷呈。陶瓷的发明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说过,中国陶瓷史就是中华民族史。

瓷器与祖国同名:CHINA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共同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在陶器基础上发明的瓷器,则是中华民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性活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虽然它未被列入让国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列,但其影响和作用,不仅丝毫不逊于四大发明,它与世人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还远远超过火药和指南针。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的。

正因为如此,陶瓷在英语中与我们伟大的祖国同名:China。

自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陶器的发明,距今已有15000年。自第二块里程碑———原始瓷的发明,距今也有3600多年,其中经历了整整一万多年时间。随后,东汉时期青釉瓷器的发明,到北朝的白瓷,到盛唐时代的唐三彩釉陶和釉下彩,到开辟陶瓷美学新境界的宋瓷,到创新了原料、青花(釉里红)和颜色釉三项新技术的元瓷,到发明了彩瓷的明代瓷器,再到超越前人的清代粉彩和珐琅瓷器,时光又流逝了数千年。陶瓷伴随着中华民族一直走到了今天,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中国陶瓷自唐以来,一直外销,越到后来,销地越广,以至于世界各国莫不知来自东方华夏的瓷器,莫不知中国瓷器精美绝伦为全球之冠,以至于视瓷器为中国的代名称。以一种物品代表国名,可见其“声名洋溢固已久矣”。确乎如此,瓷器一物,包涵了何其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之内涵。

中国的红色情结

如果问,哪种颜色最能代表中国?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红色。

红色,华夏颜色。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与红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是华夏子孙,炎黄后代。炎帝又称赤帝,他是中国的太阳神,太阳鸟是他的化身。古时候,中原人称南方为炎方,称炎帝的国土为炎土,称炎帝的子民为炎人,炎帝的下属神是祝融,祝融是火神。

传说中的黄帝与炎帝是兄弟关系。因此黄帝的氏族也应是崇拜太阳神的民族。黄帝的“黄”字,是太阳初出之色,“黄”与“皇”字可以通假,在古书上,黄帝也经常称作皇帝。甲古文中的“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一个王字,因此,黄帝氏族仍然是崇拜太阳神、火神和鸾凤的民族。

二千多年前,楚国曾经是对中国文化产生和影响的“超级大国”,楚人尚赤、为东、尚左、拜日、崇火,礼丹凤,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

帝国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威严。中国历代帝王虽然对颜色有着不同的崇拜与嗜好,但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红色是主色调。72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建筑近千幢,房屋近万间,用的最多是红、黄两种色彩。远观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红色宫门,近看最醒目的是红色的大立柱、红色的门窗。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明朝规定,凡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称为“朱”批。朱批具有无上的权威性。红色代表权威性这种象征意义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凡重要的文件就用红色字体标注题头,称为“红头文件”。

富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财富、兴旺。在古代,红色还是富有,财产的象征。古代富贵人家的建筑,多用大红大紫及其他颜色来布局和衬托屋宇的气势,更喜用红色来突出表明自己的财富。所以杜甫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富豪之家花天酒地的生活。

军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勇气、斗志。现代人每看到猎猎飘舞的红旗,就立马热血沸腾,立即升腾一般热情和朝气。红色不仅是现代中国旗帜的颜色,也是中国古代旗帜的颜色。中国的军事家和将领们深悟红色对战争的作用,所以他们用红旗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召唤勇往直前,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

文人的红色情结:红色象征着春天、活力、爱情。中国的文人雅士,莫不对能够体现进取、热烈、责任意义的红色有着特别敏锐的感受。他们将红色看成是美、春天、生机、青春、活力、爱情的使者。

百姓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吉祥、喜庆、正气。红色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欢的颜色。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高兴之色,是吉祥之色,是发达之色,是阳刚之色,是坚强之色,所以,只要是喜庆之事,都离不开红色。没有了红色,便没有了喜庆的气氛。

现代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革命、真理、进取。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正义的颜色、真理的颜色,成了凝聚民族意义和国家情感的颜色。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史。不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自己代表的颜色,连外国人也都认为红色就是中国,中国就是红色。我们的党旗、国旗、军旗、团旗、少先队旗等统统都是红色。

可见,在中华民族的审美基因中,存在着对红色的情有独钟,几千年来,中国人有着一种特别浓厚的红色情结,这就是中国的红色情结。

千年历史难题:万金何处觅“大红”

中华陶瓷不仅承载厚重的历史文明,而且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它功能上的实用美与造型、色泽上的形式美是统一的。千百年来,它以漂亮的外观和实用的价值一直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陶瓷的美首先表现它的造型上。由于其坯型的可塑性,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或稳健、或庄重、或柔美、或玲珑、或俏丽、或典雅、或雍容,形态各异,美仑美奂。

陶瓷的美还表现在它的色泽上。有的纯白如乳,有的翠绿晶莹,有的青如梅子,有的青中泛绿,有的黑如钨金,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然而千百年来,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惟独没有象征吉祥、喜庆,最为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瓷。这是因为红色釉料不耐高温,烧制异常困难,成为世界陶瓷史上一道千古难题。兴盛于1100多年前的晚唐长沙窑,曾烧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执壶,成为世界彩釉尤其是红釉的开创者,其烧制工艺代表了当时世界陶瓷彩釉技术的最高成就,为中国陶瓷发展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此后,又有宋代的钧红瓷,明清时期的祭红、郎红、胭脂红、豇豆红、珊瑚红等红色釉瓷。但这些红釉多是低温釉,色泽与枣红、橘红或棕红色接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红色,而且这些釉料多以铜为发色剂,在烧制过程中,对色釉中铜的成分、窑内的温度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变化,色调会改变,因此红瓷往往得来不易,即便是宫廷亲自经营的官窑,不惜工本的烧制,也不知要出多少废品,才能得到一两件精品,所以自古就有“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而这些烧制出来的红瓷成品也只能由皇室宫廷珍藏。

红瓷尚为稀世珍品,那么大红色瓷器当然价值连城。于是乎历史上一些王侯将相、商贾巨富不惜万金,欲烧出大红瓷器,以便奇货可居,但均以失败告终。

尹彦征终圆陶瓷千年梦

被业界人士誉为“神品”的“中国红”瓷器,2002年5月11日在湖南问世。在长沙举行的“陶瓷耐高温大红色釉”技术鉴定会上,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对这一技术独创,世界领先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近百年来,中、德、法、日等各国陶瓷专家倾全力研制耐高温的大红瓷釉,都未有实质性突破。这个千年难题终于被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尹彦征所攻克。20余年来,尹彦征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瓷器工艺思路,经过上万次试验,终于研究出独特的基础釉配方,以及科学的工艺与生产设备,并成批研制成功能耐1200℃—1300℃高温,发色均匀,色相与中国国旗、国徽一致的“中国红”耐高温瓷器,结束了国际陶瓷领域高温红色瓷器无标准红色的历史。

以发明人和专利权人均为尹彦征独自一人的发明专利“陶瓷釉用耐高温硫硒化镉大红色料及制造方法”,已于2005年1月5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01128545.1,《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188765号。

“中国红”瓷器的问世,震惊了国内外陶瓷界。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在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其早日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陶瓷产业。

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的珍视和厚爱。公司投产短短几年来,就达到了年产7大类、300多个品种5000件的生产规模。成为全世界唯一能生产高温大红色瓷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尽快做大做强中国红瓷器产品和产业,在湖南省政府有关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省会长沙隆平高科技园内,征地50亩,投资5500万元,打造中国红瓷器产业化基地———中国红瓷器工艺园。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红瓷器工艺园,将建设成为集中国红瓷器生产、研究、展览、文化休闲、艺术创作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园地。

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中国红瓷器为依托,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以“中国红、中国心”为该公司的核心文化理念,彰显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把中国红瓷器打造成极具中国特色和湖湘文化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

■相关链接什么是“中国红瓷器”

在尹彦征发明高温大红瓷器以前,逾千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发色元素是铜、铁,还是金,烧制成的红色瓷器,其色相约为枣红、棕红、铁锈红或紫红,都不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与中国国旗、国徽颜色一致的大红色。

尹彦征历经20年艰辛,攻克成千上万个难关,在1200℃以上高温,经多次烧制,终于烧成了颜色鲜艳、高贵华丽、喜庆吉祥,与国旗国徽颜色完全一致的高温大红色瓷器。据权威鉴定:“该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每件产品的拉坯、成形、雕刻、镂空、上釉、描金、彩绘,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致貌美,是艺术欣赏、美仑美奂的旷世之作、绝美佳品。

瓷器的英文名字为China,在世界的面前China即中国,ChineseRed意为中国红瓷器,又称中国红。

怎样识别真假“中国红”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仿冒的中国红瓷器。现将识别真假中国红的几种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一、真正的中国红瓷器,每件均配有封面篆刻有发明人尹彦征图章的收藏证书,该图章与瓷器的底款一致。

二、收藏证书上标有每件瓷器的品名、规格、编号及发明人尹彦征的亲笔签名(非印刷),此编号与底款编号一致。

三、真正的中国红瓷器为1200℃以上高温烧成的大红色釉瓷器,仿冒品为800℃以下低温烧成的红釉瓷器。其区别为:①高、低温红色釉的颜色有差异;②低温釉的厚度极薄,无厚度感、无层次感、无玻璃质感,也无高温红色釉的亮度;③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低温釉表面有很多的深黑点;④低温釉表面很难做后加工处理,如彩绘、描金等,仿冒品多为700℃左右烧成,其表面上施加了一层玻璃金,约400℃左右烧成,故附着不牢固,存放时间不长,其釉和金易脱落;⑤真假中国红瓷器其价值极为悬殊,真品中国红瓷器的价格是仿冒品的100倍以上。

四、真品中国红瓷器的底款,2003年以前的产品标明的是“华红实业”并配有龙腾图案和公元的年号如“2003”及产品编号和红色图章;2003年以后的底款,由发明人尹彦征的印章、产地、编号、生产年代(以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而非公元的年号)如“甲申年”组成。

中国红瓷器的技术特征

一、中国红瓷器的白瓷坯,均采用景德镇经135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的上等白瓷坯;

二、采用了五氧化二钽等熔体系统独特的陶瓷大红颜料包裹工艺方法;

三、其色相纯正、发色鲜艳的大红色釉系经12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

四、美仑美奂的中国红瓷器精品,系在高温烧成的大红色瓷器半成品上再经手工精心描金、彩绘后,再次重回特制的专用窑炉经800℃重新烧制而成;

五、中国红瓷器的色釉厚度感、层次感、玻璃质感强,其大红色釉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泽度高,其釉和色彩永不脱落和衰退。

泥火翰墨十二人展盛大开幕


泥火翰墨十二人展盛大开幕

5月8日上午,由景德镇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仲安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泥火翰墨十二人展”在景德镇国贸广场仲安画廊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有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博维、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童第云、景德镇高专党委书记范希贤等,到现场参观指导的艺术家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刘远长、李菊生等。泥火翰墨开幕当天吸引了近1000人前来参观展览。

“泥火翰墨十二人展”是指,景德镇市青年书法家汪开潮、吴知昊、聂建阳、雷爱太、方毅、谭子明、尹志军、曾玉成、李国华、揭金平、林雪、张国强等12人的陶瓷书法作品展览。

景德镇的陶瓷书法有着浓厚的积淀和鲜明的特色,是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艺术家在陶瓷书法上有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陶瓷书法作品。景德镇市青年书法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陶瓷书法的学习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这样的陶瓷书法联展在景德镇市还是首次。展览展出了景德镇市十二位青年书法家的120余件陶瓷书法作品。展出的陶瓷书法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受到观者的广泛好评。作者通过釉上书写、釉下书写、雕刻、塑造等多种表现手法在陶瓷上尽情表现书法艺术之美。

据景德镇市青年书法家协会负责人介绍说,陶瓷书法是景德镇市书法家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创新成果,通过展览,激发社会各界对陶瓷书法艺术的更大关注,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学习和研究陶瓷书法,让陶瓷书法艺术在景德镇这块艺术沃土上蓬勃发展,发扬光大。

紫砂泥料的泥配泥调配


除了通常的单种矿料加工外,为了丰富紫砂器的外观色泽,同时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或是由于一些紫砂矿料品种的缺失及矿料质性方面等因素,需借助泥配泥来弥补。

泥配泥是把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紫砂泥料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台配制,达到产生多种新的泥色效果。例如绿泥和红泥类相配能呈金黄色调等。泥配泥也可以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避免单一泥料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倒如朱泥中加入适量的紫砂红泥,可以减少胎质的收缩及变形率,同时也降低了烧成风险。部分泥料因烧成温度要求较高,和一部分结晶程度较高的泥料调配后,可降低烧成温度,使胎质胎色得到改变,并可提高成型等工艺的要求。

据《阳羡茗壶系》记载,明代后期的紫砂艺人已经掌握了运用天然矿料之间的互配。徐友泉便曾配出朱砂、海棠红、冷金黄、淡墨、定窑白、榴皮、葵黄、沉香、水碧、闪色梨皮等多种泥色,种种变异,妙出心裁。

泥配泥是运用天然矿料之间的调配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泥料质性。泥料经不同比例调配后,其质性和烧成后的色泽效果也各不相同。不管是单种矿料加工还是多种泥料进行组台调配,用于调配的泥料品质决定着调配后的最终效果。紫砂泥料的调配比例,全凭长期实践中摸索掌握,其配合需根据各种泥料的特性和使用的要求灵活掌握。有人试图用其他材料通过人为的方法配置出紫砂泥料,国外也早有这样的先例,但始终没有成功。随着人们对泥料性能及烧成工艺等各方面认识的加深,混配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教您更好的收藏“紫砂”:火好泥优 其壶必美


泥料:泥优火好,其壶必美

泥料,俗名“紫砂”很不确切。泥料除紫色外,尚有黄泥、红泥等泥色,历史上宜兴优秀制壶艺人可以说个个都是选配泥料的高手。极好的泥料如同木料(硬木)中的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一样,属名贵的材质。

壶一旦千度成陶,我们便可从刚烧成的壶上看出其原料的优劣,如泥优火好,壶上有光泽,这恐怕是壶料中所含金属氧化物造成的。好的壶,一定有足够的坚硬度,在实用方面,好壶能沏出茶的纯正滋味来。

做工:标准不在粗细

从手工艺角度看,做宜兴壶很像做木工家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艺人所用的百余种工具十之八九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是能工巧匠还是笨工劣匠,在其所做的壶上都会有所体现。收藏中应该搞清不同名家的特点及擅长,比如:王寅春擅金纹器,顾景舟擅仿制历代名家,朱可心擅花器。

收藏中难以把握的是:为何某些看似较粗的工,也出自名家高手。如吴云根暮年所做的两把壶并不精细,程寿珍的“掇球”壶把儿也有些偏。精和细是相对而言,同一名家所做的壶,其粗工未必不如细工。

另外,收藏者还要识破借助车床刨床等机械处理的壶。这是由于市场上推崇壶盖严丝合缝的结果。今日宜兴已有“整口盖”的专业户了。

造型:“怪”并不一定美

近500年一代又一代宜兴壶名家所创造的壶式,极大地丰富了世界陶瓷艺术。宜兴壶可大致分为“花”、“光”两大类。它将瓜果李桃、梅兰竹菊,乃至升、斗、桶、磨等民间器物皆一一表现。今日宜兴有原紫砂厂背景的艺人所制作的壶型,有着“个性造型”之美。因为这批人在几位制壶大家的辅导下,将四百多年的紫砂技艺得以传承。民间的工匠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能将壶做得富有美感,但有相当一部分还偏于“恶俗”。大凡标榜了“怪壶”的即属此类。

有了精料、好工、美型,窑火也异常重要。“火”的恰到好处,会在壶上有所反映,沏茶时也能看出,尤其在沏高品质茶时就能分辨出壶的优劣了。

什么是结晶釉?


结晶釉是一种别有风味的艺术釉,是美丽的陶瓷装璜之一。什么是结晶釉呢?我们可以简单地这样回答:釉熔融后,进行缓慢怜却,釉中的结晶性物质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呈美丽花纹的结晶,这种釉,我们就称之为结晶釉。

结晶釉是一种人工晶花釉,如果与色釉结合得当则具有特有的艺术效果。例如类似大自然中自然的"结晶"现象有各种各样的结晶类型:花朵状、花簇状、扇状、星状、针棒状、线型放射状、甘蓝状、雪花状、树叶状、竹叶状、云母状、菱形状、浮萍状及几何形状等等。象菊花状的结晶,因它在各个方向上对光的反射能力不一样而使之具有立体感,看上去就犹如盛开的菊花那样生动艳丽。如果在雕塑瓷蝴蝶的翅膀上添上几颗这样的结晶,那真是美妙极了,是特别是将这种结晶釉的瓷砖镶嵌于室内的墙壁或地面上,这顷光线的照射下,奇光异彩而显示出特有的美。又如星形状的结晶配上天蓝色的色彩,其釉面就仿佛蔚蓝的天空中布满着星星。所以说不同的品种和器型若能选择适当的结晶釉(晶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来装饰,它能收到一种人工彩饰所不及的艺术效果。结晶釉由于工艺条件复杂,产品稳定性不高,结晶的大小与出现的部位往往难以控制。因此,目前还未能普遍使用。

远在宋代,我国就有了结晶釉的萌芽,当时有名的产品如"天目"、"星盏"、"茶叶末"、"铁绣花"及吉州窑出产的免毫,玳瑁、油滴、鹧鸪斑等釉微晶产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产品。

在国外,据文献所载,最初研究结晶釉的是法国国立制陶所的埃别尔曼,他在1847年-1852年间曾进行过锌结晶釉的研究,1894年美国辛辛那提的鲁考物陶所还介绍过他的制品。1897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王室瓷器制造所把结晶釉应用于陶器上。日本出现比较早的是细纹釉,近似结晶釉。日本在1925-1927年对结晶釉的研究曾达到一个高潮。这个时期主要研究了砂金石釉,锌结晶釉,钛结晶釉,1930年又研究了铅、锌、钛结晶釉。苏联自比尔格创砂金石釉之后,1890年茹科夫斯基和柳黑耶夫开始采用结晶釉。

结晶釉按它的组成不同可分为六类:即①硅酸锌结晶釉;②锰钴结晶釉;③硅酸钛结晶釉;④硅锌钛结晶釉;⑤硅锌铅结晶釉;⑥砂金石釉(铁系统结晶釉)。其中硅酸锌结晶釉的结晶发育得最大,晶体直径是最大的可达12厘米左右,一般的都有6-8厘米左右。

为了使釉中结晶成形,首先要确定结晶成长速度最大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保温,则可得到大片的结晶。保温时间的长短及氧化气氛的控制适宜决定着结晶的大小。同时釉层厚度对晶核形成和晶体成长都有很大影响,一般控制在1-1.5毫米之间为最好。

如用结晶釉作综合装饰雕塑瓷、挂盘等,一般应先上一层底釉,用普通的白釉沾一次,再在上面喷以需要的各色结晶釉,但釉层要薄些,否则,会流动而破坏艺术效果。随着人们对结晶釉工艺的进一步掌握,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釉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泥火翰墨”——景德镇青年陶瓷书法展19日开幕


1月19日上午,由景德镇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办,工诚逸品艺术陶瓷有限公司、中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泥火翰墨”——景德镇青年陶瓷书法展(第五回)在工诚逸品艺术厅开幕,为即将到来的中国传统新年到来奉上了文化大餐。原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光辉、周景伟,景德镇学院副院长吴丁、产业发展局局长方霞云、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王玉娟、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郭立等领导嘉宾、艺术家代表、陶瓷书法艺术爱好者等百余人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式。景德镇工诚逸品艺术陶瓷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君致开幕词。

精美的瓷器是泥与火交融的产物,内含五行之精妙。曼妙的书法是黑与白重构的世界,隐涵阴阳之乾坤。陶瓷书法艺术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从原始时期的陶上的刻划符号到秦汉的瓦当砖铭,从明清鲜见的瓷书到民国的瓷画行款,陶瓷书法艺术都未曾脱离人们的视线。“泥火翰墨”展是景德镇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打造的品牌文化活动之一。

“泥火翰墨”展主创人员来自不同行业,有画者,有为师者,更多的是自由职业者,但他们都对书法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在沉溺于传统的书法艺术,笔耕之余,又植根于千年瓷都这片艺术沃土,充分地利用地域优势,将书法和陶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论市场如何变迁,他们不忘初心,以弘扬陶瓷书法艺术为己任,利用陶瓷这一载体,充分地运用陶瓷的艺术表现语言,挥洒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感悟。一件件精美的陶瓷书法作品不仅展示出他们深厚的书法功底,也展示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更诠释着他们的内心深处的世界。

本届“泥火翰墨”——景德镇青年陶瓷书法展是第五回,共展出方毅、胡吉良、雷爱太、卢平兰、谭子明、汪开潮、吴曰何、吴永根、尹志军、朱慧平等十位青年陶瓷书法家作品一百余件,是他们近两年在陶瓷书法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本次展出作品,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作品展现内容,都展现出青年一代陶瓷书法家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与担当。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郭立在看过展览后说:今年的展览和以往相比有许多新的亮点,有新的面貌和形式,不是简单地借鉴传统书法而是融入了新的技法。比如尹志军和汪开潮的作品,把篆刻边款的技法运用到陶瓷上是一种创新。刻、写、高温颜色釉、器型的多样性、书体的变化、刀刻的变幻。。。有很多的创新,他们以实际行动为观者、为同道、为外来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与思考的范本,也将启发大家对陶瓷书法创新的思路。

据介绍,“泥火翰墨”展每两年一届,至今已是第五届,每一届的“泥火翰墨”陶瓷书法作品展都带给人不同的震撼,诸多的陶瓷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在这几回展览中得以充分地展示,为陶瓷书法的发展奠定了技法表现和装饰意识的基础,她不单为陶瓷艺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也为书法艺术表现的载体拓宽了思路。“泥火翰墨”陶瓷书法展现已不仅书法创作者的交流的平台,更是陶瓷艺术界的饕餮盛宴,世人由她开始重新审视陶瓷书法艺术的魅力。

本届“泥火翰墨”——景德镇青年陶瓷书法展将展至1月25日,展期为7天,展出期间将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

练泥


练泥分为手工练泥和机械真空练泥。手工练泥是将陈腐后的泥料放置泥凳上,用大木槌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复捶打、挤压,直到用刀划过后能看到泥料断面发亮,表示空气已基本排除,否则烧成后极易产生气泡。练泥也有采用脚踩踏的方式,俗称“脚踏泥”。

现在紫砂练泥大多采用机械真空练泥的方式。真空练泥机省肘、省力、省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真空练泥机挤压,排除空气更彻底,泥料组织更均匀,可塑性能和致密度也更好,既便于成型也提高了坯件的干燥强度和机械强度。但是真空练泥机练制的泥料,因其颗粒呈定向排列,泥料中潜伏着应力,这些应力会在高温烧成中释放出来,使坯件各部位呈不均一收缩,从而引起制品收缩、变形率加大。

手工练泥相对机械真空练泥而言,坯件气孔率大,泥料的比重小,烧成后制品的收缩、变形率小。手工制备的熟泥,由于泥团颗粒粗细悬殊,烧成后体积收缩不一,器表粗颗粒略有凸出,胎质富有滋润的光泽质感。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团较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应用机制泥料制作烧成后,制品的吸水率会从通常的3%-5%下降到1%左右,气孔率也随之降低,而紫砂壶吸水率、气孔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其实用功能。即使成型、烧成等诸多条件不变,机制泥料和手工制备的泥料相比,器表的肌理效果会逊色很多。

经过数十年工业化生产后,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原始的手工泥料比机制泥料更能体现紫砂的本质和特性。近年来,一些高档紫砂作品的制作用料又开始恢复到原始的手工练制程序。

陶瓷再一次展示了“火的艺术”魅力


清代镇窑复烧活动

经过23个小时高达1320℃高温的松柴烧炼后,从近300年的清代镇窑里拿出来的瓷胎体透明、色彩艳丽、晶莹温润。得出:清代镇窑里拿出来的瓷胎体“完全和古代柴窑烧出的瓷器一致!”这一结果。10月22日上午,随着近2万件瓷器的成功出窑,标志着已歇火15年的景德镇清代镇窑复烧成功,并且诞生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那一刻,82岁的烧窑驮坯师傅余恂铨在一边抹着眼泪。作为镇窑复烧团队成员之一,余恂铨不仅为复烧成功而激动,让他更为激动的是:15年前以为再也无处展示的烧窑技术想不到还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主持这次复烧活动的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说:“镇窑复烧更重要的意义是让那些搁置已久的传统技艺还原、激活,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继续传承下去!”

去年11月,陈武平接手景德镇市文化局下达的这一任务时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困境。因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现存有迄今为止世界上遗存的最古老柴窑——景德镇清代镇窑,通过古窑复烧完整展示传统镇窑营造和烧成技艺,培养传承人,成为古窑民俗博览区这一年的主要任务。

据介绍,来景德镇的游客看得最多的是制瓷的艺术过程,诸如做坯、绘制、施釉,而另一个同等重要的“火的艺术”,却因为种种原因鲜为人知。其实,与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一样,景德镇传统制瓷镇窑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由于瓷窑窑炉的演变和烧制燃料的改变以及环保要求,自1995年起,景德镇所有的柴窑都停止了生产活动,传统的烧制技艺开始无用武之地。随着时光飞逝,当年一批传统技艺师傅已逐渐衰老,再没有这种实践活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极有可能随着老艺人的过世而湮灭!

为了复烧成功,他们召集了多次专家论证会,搜罗了景德镇市现有的传统制瓷艺人组成镇窑复烧团队,其中烧窑把桩师傅胡家旺,挛窑师傅余云山、余和柱,驮坯师傅余恂铨都是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查证了大量历史文献,完全按照清代康、雍、乾时期的镇窑烧瓷工艺烧制。投放柴窑的燃料需要干燥了两年的松柴,他们就到处搜寻,花了4个月时间从5个地方找来了50吨达标的松木;按惯例,制瓷古柴窑每烧100次左右就要挛一次窑,通俗地说,就是对窑炉进行修整,这个过程必须要用新的窑砖和窑泥来砌筑、修补窑炉。为了制成合格的窑砖,他们找遍了景德镇制造传统窑砖的老作坊,一家一家地试。10月21日,记者在陈武平办公室的阳台上,看到按老配方试制出来的窑砖样砖就达七八种。

组建复烧团队、挛窑、满窑、烧窑、开窑,一年的精心准备和运作,一整套营造和烧制手艺展示出来,古窑复烧终于圆满成功了。谈到这次复烧的意义,景德镇市文化局局长江华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复烧不仅是陶瓷烧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展示,而且让世界人民都知道,景德镇千年窑火仍在熊熊燃烧。这也是陶瓷文化中‘火的艺术’的魅力所在!”据悉,今后古窑将定期进行烧制活动。古窑复烧也成为陶瓷文化旅游的又一大亮点。10月21日凌晨,6名摄影爱好者为了拍摄下半夜烧制的速火,硬是半夜爬起来,围着古窑拍到天亮。

根据专家观察,这一事件表明中国的烧窑技术已经到达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泥、火与人的艺术结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泥、火与人的艺术结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艺术瓷砖

相关推荐